登陆注册
7877000000049

第49章 伸仁义孔子游学(2)

孔子之所以把孝悌视为行仁的根本,在于他是通过家庭来认识社会生活的,在孔子的观念中,家庭内部的伦理关系是全部人际关系的起点,也是人际关系中最为重要的关系,而家庭则是个人参与社会生活基本的出发点。孔子倡导忠恕孝悌之道,其目的就是试图把家庭内部的伦理关系以及父子、兄弟之间的亲情推广到整个社会生活中,从而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实现优良的社会生活。

孔子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孔子提出了以克己、忍让、修身为核心内容的处世准则。孔子认为,礼让是良好的道德品质的表现,据说,在西周灭商以前,太伯曾经先后三次辞让王位,最后为逃避王位而逃到了吴越地区,所以,孔子对于太伯的“让”十分推崇,认为泰(同太)伯是最有道德的人。在孔子看来,是否能“让”,是君子与小人的重要差别所在,每当人与人之间发生矛盾的时候,君子总是从自己的方面寻找原因,而小人则总是从别人的身上找原因。同时,从忍让的原则出发,孔子认为,在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人都不应该把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强加在别人身上,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自己想要达到的目的应该先让别人达到,自己想获得的东西应该让别人先获得。

孔子十分强调个人的修身,而内省则是修身的主要途径。孔子说,在见到比自己贤能的人的时候,就要想方设法赶上他,在见到不肖的人的时候,也应该以这种人为警戒,深刻地反省自己。孔子的学生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地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的时候是否尽心尽力了,与朋友交往的时候是否诚实,老师教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曾子的这一说法,与孔子重视内省的思想是一致的。在孔子看来,一个人只有经常不断地反省自己,才能达到仁的境界,才具备了参与社会生活的资格。

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克己与内省是有机联系的,其目的在于使人能够安分守己,与世无争。在孔子看来,君子无所争。无争,一方面是在政治上不能犯上作乱,孔子认为,凡是犯上作乱的人,很少有人具备仁的品质。另一方面,在经济上要安贫知足,安贫知足是士人应该达到的精神境界。孔子称道他的学生颜回说:“颜回真是个贤人,一筐饭,一瓢水,住在陋巷,别人都受不了那样的忧苦,但是颜回却始终使自己保持快乐。”在孔子看来,人的精神追求要比物质生活重要得多。

春秋时期急剧的社会动荡,使得社会生活中的人际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各种社会矛盾交织在一起,人与人之间日益激烈的纷争,特别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力纷争,严重地影响了社会秩序,孔子提倡克己忍让的处世准则,试图使人们通过忍让和克己解决由于社会政治、经济急剧变化而引起的人际关系中的矛盾,无疑问,孔子的主观愿望是良好的。但是,人际关系的变化有其深层的原因,就春秋时期的历史环境来说,克己忍让未必是解决社会问题的良法。

至于个人应该如何参与社会生活,孔子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孔子认为,对于士人来说,应该为有道的国家去做事,当一个国家“有道”的时候,可以在这样的国家里做官,但是,如果一个国家“无道”的话,在这样的国家里做官就是一种耻辱。不过,对于无道的国家,孔子并不主张从政治上进行反抗,而是主张离开这样的国家,选择一个“有道”的国家去生活。如果天下所有的国家都是“无道”的国家的话,那么,最好的选择就是做一个隐士,“天下有道则仁,无道则隐”。孔子的人生哲学,在主要的方面不是倡导人们去抗争,而是提倡人们消极地接受社会现实。

孔子思想学说的另一个重要的概念是礼。关于礼的概念,在汉代人许慎编写的《说文解字》一书中有过明确的解释,“礼者,履也”,也就是人的行为规范。在春秋时期,礼的内容十分广泛,即包括社会的道德准则,也包括国家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制度。孔子认为,礼是国家政治秩序和道德秩序的保证,也是每一个人的立身之基,一个人如果不懂得礼,就无法在社会中生活,遵守礼的规范,应该成为每一个人的道德自觉,不符合礼的事物不能看,不符合礼的言论不能听,不符合礼的话不能说。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应该限制在礼的范围内。如果离开了礼的规范,人的任何行为都将变得对社会生活不利,例如,一个人只知道谦恭,却不知礼,就未免劳倦,只知道谨慎而不知礼,就将流于畏葸懦弱,只是勇敢而不知礼,就会盲目行事,直率而不知礼,就会尖刻伤人。

在孔子思想学说中,仁和礼是相辅相成的。但是人的内在的道德品质,也是每一个人所以能够遵守礼的前提,而礼则是仁的品质外化的结果,一个人没有仁的道德品质,也就不可能遵守礼的规范。另外,仁是礼的最高境界,优良的社会生活就在于每一个人都有仁的品质,而礼则是实现仁的途径。孔子认为,如果每个人都能够“克己复礼”的话,天下就可以进入仁的境界。

在政治上,孔子主张以德治国,如果统治者能够凭着自己良好的道德品质治理国家,那么,就会像北斗星受到群星的拱卫一样,受到民众的拥戴。孔子认为,统治者不能单纯靠刑政治理国家,如果仅仅依靠刑罚治理国家,民众只能是免于耻辱,如果统治者能够以道德影响民众,以礼规范民众的行为,民众就能自觉地遵守国家的法度。孔子认为,一个国家是否有秩序,关键在于统治者是否守礼。在社会生活中,遵守礼的规范,主要是统治者的事情,如果统治者喜好礼,民众就不敢不恭敬,统治者的行为符合礼的规范,民众也就容易役使。面对春秋时期无序的社会现实,孔子主张通过礼调解人与人之间关系,例如在君臣之间,君主应该在礼的范围内役使臣下,而臣下对于君主则应该尽忠。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礼对于统治者,特别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应该有更多的约束。

孔子所说的礼,主要是周代的礼制,所以,孔子在对于礼的态度上有些时候表现得十分保守,例如,在春秋以前,每逢朔日(阴历初一),都要举行告朔的仪式,但是到了春秋晚期,告朔礼已经很久不实行了,只是在朔日杀一只羊而已,孔子的学生子贡在管理鲁国的事务时,以为告朔礼既然已经不实行了,便想把告朔礼上用的贡品也省下来,可是,这个想法却受到了孔子的强烈反对,孔子说,“你爱的是那只羊,而我爱的却是那个礼。”孔子的主观想法是尽可能地保留周代的礼制,从而使动荡无序的春秋时代能够恢复西周时代的秩序。

春秋时期,由于原有的等级结构的变化,社会秩序的急剧动荡,因此,孔子想要通过“正名”恢复原有的社会秩序。孔子认为,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名分是最为重要的,如果名不正,就言不顺,言不顺,就成不了事,事不成,礼乐就不兴,礼乐不兴,刑罚就不能适当,刑罚不适当,百姓就将无所措手足。

从孔子整个的思想体系来看,正名的基本内容,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即君臣父子各得其宜,在“子弑父者有之,臣弑君者有之”的春秋时代,孔子正名的思想主张固然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社会等级结构的破坏的根源,在于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的变化,“名分”的正与不正,仅仅是这一变化的外在形式,通过正名来恢复社会秩序的想法显然是不现实的。

在中国历史上,平均主义的思想主张是孔子最先提出来的。孔子说,有国有家的诸侯、大夫,不应该为财富不多而忧虑,而应该为财富不平均而忧虑,国家的忧患不在于人口不多,而在于人们的生活不安定。如果财富平均,就无所谓贫穷,人们安定和睦,就不会觉得人口少,国家的生活安定,就不会倾覆。孔子的这一思想,是春秋时期以个体小农为主体的经济环境的反映,春秋时期,正值中国古代以土地公有为基础的农村公社解体的阶段,最初的通过授田而获得土地的公社农民逐渐成为五口之家、耕田百亩的个体小农,而小农的生活稳定与否,又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政治秩序,孔子认识到了稳定小农经济对于专制国家的重要意义,试图通过实行平均主义政策,使得个体小农的生存条件得到切实的保护,以此达到稳定社会秩序的目的。

不过,孔子主张平均主义政策的主观愿望,并不是使民众贫穷。实际上,孔子主张在实行平均主义政策的前提下,能够使民众共同富裕。因此,当有人问到孔子如何治理国家的时候,孔子回答说:“足食、足兵,民众就会对统治者有信心。”出于平均主义的愿望,孔子主张国家的经济政策应该倾向于使穷困的人获得更多的利益,即“周急不济富”,使人们在经济上尽量缩短差距。

孔子平均主义的思想主张与春秋时代中国社会的历史实际是相应的,而且他的富民思想也体现了一个思想家良好的愿望,但是,孔子在主张实行平均主义政策的时候,却忽略了一点,即在自然经济的条件下,平均主义政策的必然结果,只能是民众的共同贫穷,而不会是民众的共同富裕,而且在逻辑上,共同富裕和共同贫穷是没有什么差别的。

如何治理民众这一问题上,孔子主张实行愚民政策,孔子说:“可以让民众按照统治者的意愿去做事,但是不应该让民众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去做”,也就是说,只能使民众成为社会生活的被动的参与者,而不能让民众有智慧,不能让民众得知社会政治生活的奥秘。孔子愚民政策的思想主张,是由于他对于民众智力结构极低的估价,在他看来,民众不仅不应该有知识,而且也不可能有知识,所以,统治者也就理所当然地实行愚民政策。

孔子愚民的思想主张的立论根据是完全错误的,但是,孔子却道出了一个真谛,愚昧的民众是最容易统治的民众,在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环境下,愚民政策在根本上有利于专制主义政治统治。

在如何治理国家,由什么样的人管理国家这一问题上,孔子提出了举贤才的政治主张。孔子认为,国家的政治事务应该由道德品质优秀而且有才能的人来管理,在总结了历史经验以后,孔子深深地感叹道:“获得人才是最难的事情。”当孔子的学生仲弓担任季氏家宰时,孔子告诫仲弓要把举贤才作为一个重要的施政方针。

孔子认为,贤才应该是德才兼备的人,既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远大的抱负,而且还要有一技之长,用孔子的话说,就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关于选拔人才的途径,孔子认为,应该从文化素养较高的人中去选拔官吏,因而,孔子提出了“学而优则仕”的主张。中国古代社会是富于人治传统的社会,任何时期的治与乱,总是与得人与失人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从“学而优”的人中选拔官吏,由他们管理国家的政治事务,总是要比那些文化素质低下的官吏好得多。实际上,在任何历史条件下,良好的社会生活总是需要贤能的人才管理国家事务,孔子举贤才的政治主张的积极意义而不可否认的。

孔子是中国思想史的划时代的人物,从孔子开始,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进入了体系完备的时代,他创立的儒家学派,在战国以后成为显学,特别是两汉以后,儒家思想成为中国社会的统治思想。孔子的思想学说,对于中国封建时代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孔子之所以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这主要在于他深刻地认识了他所生活的时代。从孔子全部的思想言论来看,孔子的思想学说既有积极进取的一面,同时也有许多怀旧、复古的东西,孔子思想中的这些内在矛盾,也是那个历史时代的反映。

同类推荐
  • 三国之开局召唤如来

    三国之开局召唤如来

    无双吕布,真君杨戬。刀圣关羽,平天牛魔。立国千年的神汉王朝,终归还是抵不过天数……(ps,架空三国,勿喷,这里面有西游、水浒,武力可能有点爆表,希望大家希望。)
  • 解码三国英雄

    解码三国英雄

    解码三国英雄耳熟能详的故事闻所未闻的解读故事娓娓道来解读入情入理三国历史纵横激荡,三国英雄各领风骚。纵横激荡的三国历史,为三国英雄提供了大显身手的表演舞台,三国英雄在纵横激荡的三国历史中演绎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三国英雄,一代儿男,他们的可歌可泣不仅表现在刀光剑影下的英勇与无畏,更多的表现在刀光剑影之外的运筹帷幄。解码三国英雄,就是透过刀光剑影,表现三国英雄在刀光剑影之外的大智大勇,也可以说是“以奇用兵”的“诡道”。
  • 炼明

    炼明

    如梦令炼明昨日末微独处,梦醉富家锦树。祖辈具英才,文武为国擎柱。纨绔?纨绔!就该炼明归途。官三代?富二代?都是,还是“穿三代”!且看现代小公务员如何将变了样的大明朝炼制成理想国!读者群以开通,有想法的朋友可以来看看群号:438445012
  • 残红旧梦第一部秦可卿未葬之丧

    残红旧梦第一部秦可卿未葬之丧

    秦可卿有张治疗月经不调的方子,我本想用用,就拿给中医朋友看,他说方子不错,是十全大补汤,应该是补血的。听了这话我就纳闷了,秦可卿不是失血过多,而是停经了,于是就把她的脉息拿出来,朋友看了半天,开玩笑说,从脉息上看不出男女来,这人不见得是月经不调。这件事给了我极大的震动,我找出书中所有女人诊脉的文字,再和秦可卿的看病过程对比发现,别的女人都是遮遮掩掩的在帐子里看病,而她看医生直接面对面,难道秦可卿是男人?而且在她神秘的葬礼中,也有一个漏洞,葬礼太过奢华,可她并未下葬,只是停灵在铁槛寺。如果她是男人,如果她没下葬,那么围绕她的一切就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 我一穿越就叫刘忙

    我一穿越就叫刘忙

    刘忙送走最后一位亲人后,本想一死了之,谁能想到老天帮了他一把,触电身亡。 触电后,来到新世界,一切似乎都变了。 不仅自己有权有势,还有女人? 预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我是你父亲”“我才是你爸爸!” “我是你爷爷”“去你大爷的,抽你丫的!”也许命运早就注定,何必苦苦挣扎。
热门推荐
  • 我们的第一桶金

    我们的第一桶金

    作品讲述了修车铺老板的故事。文字轻松流利,极具可读性。
  • EXO之彼岸花契约

    EXO之彼岸花契约

    本人是个射手座女生,标签:萌。心里一直藏着一个小小的心愿:遇见自己的白马王子,相信每个女生心里一定都会有这个愿望,希望能让有这个愿望的小女生通过这本书来找回自己那懵懵懂懂的少女梦Iseeyou故事介绍:一个叫夏小沫的女生来到韩国,却阴差阳错地遇见了自己的男神,并进入了波里莉森学院,但夏小沫却有个不为人知的秘密,使她去接近任何一个男神都会有人讨厌,但只有彼岸花派来的天使才能守护她,却被一个人发现了,最后以一株彼岸花签下了一个约定,男神们要出国学习,所有人都有着苦不堪言的心话,最后夏小该何去何呢......
  • 我做网约车司机的那些年

    我做网约车司机的那些年

    林超,一名网约车司机,因深夜搭载一名陌生女子,山路遇险,几乎丧命,阴差阳错下,被神秘绿液救活,成为一名潜者,从此踏上了一条永不停息的进阶之路。
  • 神皇祭

    神皇祭

    天降神书,造就了一个绝世天才……这是一个逆天强者为红颜,为亲人,为朋友征战天下的故事!昆仑界,修行文明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百族征战,混乱不堪。在这里,有一个人将会留下一个不可超越的神话!
  • 我的皇后是恶魔

    我的皇后是恶魔

    她(邵羽凝)是二十一世纪的中学生,报名的那天就替一个老奶奶教训了蛮横的学姐(杨婷),两人因此成了朋友。一个下雨的夜晚邵羽凝开车回家的路上不小心跌落山崖,醒来之后发现自己无奈的穿越了,而且是个没有历史的朝代,好吧,既来之则安之~邵羽凝十岁生日得以下山之后在各国不停的闯荡,更是助的尚城轩同意了五国。无意之中跟着她身边的小猫咪(嗜籽)来到传说中的夜凝国,却在这里了然了一个鲜然人知的秘密。为了解开自己心中的谜团又领着嗜左嗜右去寻找另一个沉默已久的葬紫国,一路上危险重重最终她是否能解开自己心中的疑惑,在这路上又会发生什么。“我心如尘飞,我以毕生的灵力立下诅咒你云家的后代生生世世都不得好死,皇宫里所有的人都做了我儿子的陪葬。我带着那头苍白了的青丝回到山峰看着你的江山颠覆,心中说不出的解恨。”
  • 木叶之樱花

    木叶之樱花

    无秘术,无血统,只会一点点体术的小樱。“轰!”望着遥远处被分裂成两半的苍穹,小樱摊摊手,她真的只会一点点体术而已。她保证!(本书其实是温馨日常流)
  • 挚爱触手可及
  • 太上神君

    太上神君

    论天赋,不算天才,但武技心法,皆可无师自通!论实力,不算太强,但却能凭一身胆闯进仙界!我是谁?我只是一个无名小卒而已,当运气好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想要的皆会自行而来。当世人羡慕我站在世界顶峰瞭望天地的时候,我却只能淡淡一笑,说上一句,喜欢就好。
  • 超级吃货:呆萌郡主要抱抱

    超级吃货:呆萌郡主要抱抱

    她,视吃如命,三句话内几乎都离不开吃加EQ为0。不过,她却是一个全能少女。打得了小三,斗得了渣男!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他,苦苦追求,想不到第一次告白的结果竟然是这样:某男:“蓝蓝,我喜欢你,你愿意和我交往吗?”某女:“交往系神马?能吃吗?”
  • 王源你是我追随的星光

    王源你是我追随的星光

    “我知道你喜欢我。”“恩。”“你……”这本书,主要是写王源的。结局可能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美好,但是也一定是美好的。他们的花季雨季,献给了爱情。执迷不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