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75100000052

第52章 曾阅散文集(2)

笔者这样设想:既然闽南晋江、泉州一带已经普遍栽种这种番薯了。陈经纶之父陈振龙又是商人,信息不会那么闭塞,即使因孤陋寡闻,舍近求远,从吕宋国“捐资买种”,然后漂洋过海,由厦门登岸回福州,也要考虑路程这么远,薯藤会不会干枯或腐烂。况且那时没有飞机,也没有火车、汽车。千里迢迢,到了厦门,还必然要从同安、南安、晋江、泉州等县府经过,此中路驿停靠,旅途休息,即使没有看见这种番薯,也必然有人询问他“捐资买种”的番薯藤种……这些,不也有佐我们证明陈振龙的虚伪其说吗(或可疑为陈振龙之子陈经纶为了达到什么目的,捏造事实,让他老子陈振龙坐帐饮墨)?

对此,朱维幹老教授在他的《福建史稿》中也加以考证,肯定朱蓣引进入福建最早的时间是苏琰的“亲闻亲见的事实”。言下之意,他是否定《金薯传习录》的捕风捉影之说。

我甚至怀疑:明陈振龙的薯藤会不会也是从南澳岛带回来的(当时闽南到吕宋往返航线,都在南澳停泊)。假如我这推测可以成立,说明陈振龙之子陈经纶,以及六世孙陈世元都不辨菽麦,将“南澳”理解(或有意曲解)为“南洋”。加上陈振龙早年经商吕宋,于是制造一套天花乱坠的诓闻。

然而《光明日报》那篇“启示”,却对《金薯传习录》中的贪功失德行为深信不疑。果真按照“启示”所言,苏琰和何乔远在九泉之下,都会瞠目以眦。

番薯之在中国,并不是从明朝开始,晋嵇含撰写的《南方草木状》已载:“甘藷,味如薯蓣,性不甚冷,旧珠崖之地,海中之人皆不业耕稼,惟掘地种甘藷,秋熟,收之……仓圌贮之,以充粮糗……”。

这就明明白白告诉我们:广东“珠崖”早就种植这种甘薯了。既可“充粮糗”,当然不止于“珠崖”,广东很多地方早就种植了。陈世元的六世祖陈振龙,是商人,其五世祖陈经伦,又是金学曾的“门下士”,于是乘灾荒之年,作“献芹之敬”。殊不知这种故弄玄虚,欺骗世人,也够可恶。可偏偏有人不加甄详,迷信其中。

难怪清人龚显曾的《亦园脞牍》提出批评,严肃地指出:“特中土文人见之者少,珠崖本汉所置郡,南方草木不可谓非中国土产。”

苏琰在他的《朱蓣疏》中,更指出:“漳、潮之交有岛曰南澳,温陵洋舶道之……”岛上的番薯生长,与《南方草木状》所指的“珠崖”之地一样。都属广东境域。

清人吴桂生的《番薯杂咏》开篇诗道:

……

托生异地便殊形,

若疑先世非华产,

试读神农本草经。

“启示”一文,显然被陈氏种种作手作脚之术所迷惑。正是清人龚显曾所批评的“特中土文人见之者少”之故。所谓“中土文人见之者少”,是包括仅知其一不知其二,抓到片鳞只爪,便相继营文造词,加以吹捧发挥,而不肯寻找史志加以考证。龚显曾的批评是十分中肯的。却偏偏有人喜欢捕风捉影,委弃事实,以敢说敢赢占风光。君不见,许多官僚仕子,亦步亦趋,你歌我和,盲目吹捧,写《金薯赋》有之,写《金薯颂》有之,写《金薯歌》有之。迷惑人眼,蹠践事相。不过,我在《金薯传习录》中,居然看到有一个名叫黄名香,就以谨慎之笔,写了一首律诗否定“番薯”来自“吕宋”。其诗云——

一自珠崖到海滨,

蔓山遍野每相因。

托根得知能番衍,

结宴随时任屈伸。

甘比水芝堪佐酒,

功逾山药可疗贫。

南邦处处传佳种,

荒歉常供世上人。

黄名香这首诗是经过考证才写出来的,他不吮痈舐痔,不因人热,摒弃与哙为伍,摒弃人云亦云,摒弃不经考证随声附和。可以说是勃窣文心,笔补造化。

当然,陈氏如果弃掉玩弄心术,从推广种植的角度看,也应该是有他一分功绩的,历史也不会给他们一概抹煞,何必用此手段饰尽其慝,手路露尽其懵,痴狂之极,实堪为后人警。我们有义务来澄清欺世伎俩,黜伪正谬,是以爰书辨证。

附识:这篇文字写于1979年春,系被《光明日报》的《从番薯引进中得到的启示》一文所启示。时,“十年动乱”结束不久,余尚未回原单位,在晋江灵水中学任教,写这篇稿子寄给《福建日报》。当时一位编辑来信给学校党支部书记苏成枢,要我把有关资料抄印给他们,并嘱抄印费多少,当会如数奉给(大意)。笔者写这篇文字,哪里是要卖资料,故不复信。以后,他们又来信说:把我的文章送交莆田某某农科研究单位,请他们帮助研究核实(大意)。之后,便石沉大海。2001年,余老家屋塌,书也被偷。余在一大堆破烂中发现这篇草稿,甚喜,加以整理,让它复生,以示一段心事。时至今日,已过三十春秋了!

要眡钱不眡性命

“要眡钱不眡性命”这句闽南谚语的“要眡(读音如“砥”)”和“不眡”,如果译成通行的汉语,就是“要”和“不要”。整个句子的翻译即成“要钱不要性命”。此一译法,通顺是通顺了,明了也是明了了,其意思和所要表达的虽然无差,但却失去了地方语言特色,也就是失去了她特有的味道。关键恐怕就是在“眡”字上。“眡”,闽南方言本义是“要”或“希望得到”的意思。

类此者,还有“一钱二父子”、“杀头生意有人做,蚀本生意无人做”等等,都属“要眡钱不眡性命”的范畴。

厚黑学的祖师爷李宗吾说过:“用厚黑以图谋一己私利,越厚黑,人格越卑污”,“越厚黑,越失败”。骂归骂,“要眡钱不眡性命”照样“要眡钱不眡性命”,生活就是如此无奇不有。

《列子》载:有一个偷拿人家金子的人,被官捕到公堂审问:“你这贼这么大胆,不顾廉耻,人家明明都在家里,你居然敢抢人家的金子呀!”贼据理而言,答得头头是道,说:“因为我拿金子的时候,只看见金子,并没看到人呀!”

这就是“要眡钱不眡性命”最最典型的代表。

春秋战国时候,晋献公想吞掉虞和虢这两个国家。经过计议,准备先取虢国。因为虢国一旦取下,虞国势孤力单,不战也可以叫它降服。问题是:要先打虢国,必须从虞国的国境经过,他们这两个国家,早就订了唇齿相依之盟。如此,先打虢国的策略,看来也不会那么顺利的。最后分析虞国这个国王生性好贪,俗语说,贪字贫字壳。有了这个缺口,晋献公便同意谋士荀息的计策,用白璧、良马作鱼饵,尽量从物质上去满足虞公的贪欲之心。虞公喝了“迷魂汤”,见利忘义,果然背叛了与虢国唇齿相依之盟。缺口一陷,大堤全垮,不久国家也灭亡了。这又是“要眡钱不眡性命”的另一类典型。

但是,民间对“要眡钱不眡性命”在应用上,还有它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就是“借用”,也就是“反语正用”。如此一来,“要眡钱不眡性命”在特殊情况下,便体现出一种忠告、劝导、疼惜……复杂的心语。

笔者的一本诗集《迷圈》,是老诗人蔡其矫作序,序中提出诗人与笔者在“十年动乱”期间的一段交往,说:“我曾在春节到他家乡内坑住过几天,看到他与老母亲相依为命,卖字教曲……”

上年纪的人,大家不会忘记“十年动乱”一开始,便来个“横扫直扫”,“大破四旧”,把所有地方戏曲和“古曲”(指“南曲”)通通取缔等等严令禁锢的恐怖景象。当全国仅剩八出“样板戏”在搬来弄去之时,总觉得这种做法,分明是对民族文化的野蛮宰割。于是三五知交,夜阑人静,有弹有唱,“山险峻”、“冬天寒”……藉以自娱。此际,居然有人请我去“竖馆”授徒,我一半出于朋友热心真诚邀请,一半出于有意振聩,便冒风走险,教起“南曲”来。这就是诗人蔡其矫在我的《迷圈》诗集“序”中写“教曲”的根据。

负馆没几天,被我所崇敬的一位老师发觉,把我叫到他的家中,非常严肃地说:“你这样做,是‘要眡钱不眡性命’呀……”

我笑笑答道:“我是要眡性命不眡钱呀!”

“怎说?”

“你看,民族文化被宰了,还有性命吗?”

老师当然知道我不是为“钱”而去“教曲”,他这里用“要眡钱不眡性命”,诚然是以长辈身份对我作诚挚的告诫,其中包含着无法用语言表达的爱!这就是“要眡钱不眡性命”在运用上的一种特殊含义。

当今,亡命之徒“要眡钱不眡性命”几乎每天有见报端。何也?此一短文,诚然无法说清。不过,有一个值得深思的是:许多“豪门”“长盛不衰”,于是“猪趁狗样”也拼命向“豪门”上挤,恐怕是“要眡钱不眡性命”的原因之一吧!

近来,许多保健品如雨后春笋相继出现,那“秘方”、“祖传”、“神奇”、“福音”、“延龄”、“长寿”……诸类大吹大擂和诱人字眼,在许多报纸杂志竞相飞舞。其中,不乏有怀“要眡钱不眡性命”之心!

写到这里,想起《明文》黄辉题旌义李长者册:夫富而悭者,一钱为命,贫而丐者,亦一钱如命,是两人者命竟何如哉!

——原载《泉州晚报》1996年12月19日

同类推荐
  • 有所不为(林语堂全集12)

    有所不为(林语堂全集12)

    本书主要分为两篇,收录了他的《剪拂集》与《大荒集》,前者是他第一本文集,其宗旨是在说明:“文集是文人的韵事。”关于《大荒集》,林语堂说,是想给人以含意捉摸不定,不知如何解法,或是有许多解法的感觉。本书延续了林语堂先生一贯的文字风格,既透视社会,融合中西文化,也谈读书作文与智慧人生,是林语堂洞幽烛微,精辟睿智人生的写照。语言轻松幽默,朴实不失揶揄,常常在细节处显出大智慧,意韵幽长,引人入胜。
  • 走夜路请放声歌唱

    走夜路请放声歌唱

    本书是文坛新锐李娟的散文合集,这些文字都与记忆有关,讲”童年”、”成长”、”青春”、”改变”以及种种”瞬间”的事,她用独特的视角写生活中的悲喜,评判心中的情感与得失,了悟人生的悲苦与孤独。对小事件的追索中迸发富有哲思的思想火花。任何一个小情节,总能在她的笔下活泼自然地以原貌展现。
  • 藏在故事里的必读古诗词·大美天地篇

    藏在故事里的必读古诗词·大美天地篇

    有趣又好读的诗词入门读本。在故事中与壮美山河相遇,在经典诵读中培养孩子的审美,用唐诗宋词奠定一生的国学根基。这是一本写给青少的诗词经典课外读物,精选了历代歌咏山川盛景的诗词经典。作者所关注的是经典诗词背后隐藏的那些个体的沉浮荣辱、家国情怀,以及诗人们对时代深沉的温情与眷恋。让小读者在课本之外看到一个异常丰富的大千世界,铭记这些镌刻在中国人血脉中的万水千山……在经典诵读中引领孩子见天地、见人间、见万象、见真情。
  • 常春藤诗丛武汉大学卷·黄斌诗选

    常春藤诗丛武汉大学卷·黄斌诗选

    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大地上如地壳运动一样,崛起了一座座诗歌山脉。北京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及华东师范大学,成为中国当之无愧的诗歌重镇。在这一时空节点上,诗人们所具有的探索、独立、低调的写作态度,朴素、豁达、真挚的诗风,构建和丰富了当代诗人特有的诗学与美学传统,并取得有目共睹的诗歌成就。就整体成就而言,可立于世界诗歌之林。《常春藤诗丛》呈现了20世纪80年代活跃在中国,且至今仍在全国诗坛具有影响力的诗人的成就以及他们诗歌创作的面貌。
  • 大海,像生铁一样咆哮(北京文艺网国际华文诗歌奖获奖诗选·第三届)

    大海,像生铁一样咆哮(北京文艺网国际华文诗歌奖获奖诗选·第三届)

    《大海,像生铁一样咆哮》为晒盐人、古冈、西衙口、轩辕轼轲、茱萸、额鲁特·珊丹(蒙古族)六位诗人的合集,诗作均是第三届北京文艺网的获奖作品。他们风格各异,有的以现代精神生活为主题,找寻渊源于传统的自身现代基因;也有情感真挚,带有几许参透尘世的沧桑,古典和现代的元素巧妙交会,创造出异质的诗歌美感。
热门推荐
  • 武修之天明

    武修之天明

    是文,是武。我该去往何处?是正义还是邪恶?既然道路已经注定,唯一能做的只有走下去,我相信我,,,,,,,,,,,,,,,,,
  • 我不是真妖孽

    我不是真妖孽

    假的,假的,你看到的都是假的,我真的不是妖孽啊,我资质平平无奇。穿越异世,成为即将夭折的病号,但是不怕啊,成名不问先后,我有系统商城,能换取一切。功法,秘宝、血脉、神通……在他的面前唾手可得。本想低调修道,图谋永生,但是奈何实力不应许啊。······本书又名《我真的很渣,不是妖孽》《我真的不是魔王》《我真的不凶,好吗》。
  • 阿相比拉

    阿相比拉

    ……这里很高,伸手触及天堂……
  • 紫魔梦影

    紫魔梦影

    人族积弱,自古就活在主种族的阴影下,但是很多人族却不知道自己的生存外部环境,还是一味的活在自我满足的前行路上。虽然也有有志之士不断的进取,但是他的局限性却限制了他前进的潜力。终于偶然的情况下发生了一点点改变,走在最前面的部分人发现了自身的生存实情,开始的时候他们几乎都绝望了,他们从来没有那么的绝望,但是这群人无愧于人族精英,在绝望中寻找希望......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带着系统称霸武林

    带着系统称霸武林

    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来到这儿。从婴儿开始,到现在,已经十六岁了,她装了整整十六年了,不敢表现出超越年龄的心智。这该死的系统,硬是这么晚才来,迟到了还不给补偿!不过,它说它是超级追踪系统,能追各种有价值的人或物,用它捡遍天下至宝,搜寻各种武功秘籍……等着我功成名就,称霸武林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倒计时,灵魂交换游戏

    倒计时,灵魂交换游戏

    契子——知道吗?其实还有另一个世界,人类到不了的世界,或许灵魂可以。那个世界和这个世界一样,那里也有你,却面对着不同的事物……想去吗?去看看那个你……微风轻轻掠过裙摆,漆黑的发丝随风飘扬,她张开双手,享受着轻拂的风,温和的阳光在她那浓密的睫毛上跳着优美的华尔兹,薄如花瓣的唇闪着光泽,嘴角扬起柔和的弧度,为何她的眸子布满忧郁……掏出匕首,刀尖对准自己,用力刺进腹部,刺眼的鲜血溅在她百褶裙上,接着她宛如天使般从高空坠落,又如同断线的娃娃掉在地上,再也没有动弹,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冷气,“啊——”尖叫声顿时连成一片。
  • 绝命征途

    绝命征途

    不经世事,入世尘留,为了传承之恋逐浪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