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542400000071

第71章 方剂学各论(4)

鉴于橘红、茯苓是针对痰因气滞和生痰之源而设,故二药为祛痰剂中理气化痰、健脾渗湿的常用组合;煎加味辛而凉,豁痰止呕的生姜,既能制半夏之毒,又能协助半夏化痰降逆、和胃止呕;复用少许乌梅,乃取其性酸合甘化阴,以滋胃津,防半夏、橘红劫阴,消痰而不伤正。以甘草甘平无毒,补中缓急,甘守津还,与乌梅相合,酸甘化阴,制半夏之辛燥太过也,为佐使。

方中半夏、茯苓、生姜三者乃《金匮要略》小半夏加茯苓汤,再加橘红以收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之功,本方随证加减化裁,可用于多种痰证。

【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慢性胃炎、梅尼埃综合征、神经性呕吐、癫等属湿痰者。

【医案选】李今庸治痰壅喘咳案(选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

患儿,男,1岁,1985年8月15日初诊。

主诉:2个月前发病,呼吸喘促,咳嗽有痰,发热,口渴,烦躁不安,哭叫不已,数夜未眠,不食,形体消瘦,大便泄利,小便次数多而量少色黄。

诊查:舌苔白,指纹粗大紫黑伸出命关。

治法:拟二陈汤加味。

处方:法半夏6g,陈皮6g,茯苓6g,炙甘草5g,厚朴5g,杏仁5g(打),前胡5g,天花粉6g。

服药3剂,喘平就睡,大小便亦正常,指纹色转浅淡;尚微有咳嗽、发热、食欲不振。遂于方中去厚朴、杏仁而加白术继服。

处方:法半夏6g,陈皮6g,茯苓6g,炙甘草5g,前胡5g,天花粉6g,炒白术5g。

服药3剂,诸证悉退,其病痊愈。

(二)半夏白术天麻汤(《医学心悟》)

【组成】半夏一钱五分(4.5g)天麻茯苓橘红各一钱(各3g)白术三钱(9g)甘草五分(1.5g)

【用法】生姜一片,大枣二枚,水煎服(现代用法:加生姜1片、大枣2枚,水煎服)。

【功用】化痰息风,健脾祛湿。

【主治】风痰上扰证。痰厥头痛,胸膈多痰,动则眩晕者;兼治风痰旋扰,眩晕耳鸣,泛恶欲吐,舌淡胖、苔白滑,脉弦滑者。

【方解】本方证缘于脾湿生痰,湿痰壅遏,引动肝风,风痰上扰清空所致。风痰上扰,蒙蔽清阳,故眩晕,头痛;痰阻气滞,升降失司,故胸膈痞闷,恶心呕吐;内有痰浊,则舌苔白腻;脉来弦滑,主风主痰。治当化痰息风,健脾祛湿。

方中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天麻平肝息风,而止头眩,两者合用,为治风痰眩晕头痛之要药。李杲在《脾胃论》中说:“足太阴痰厥头痛,非半夏不能疗,眼黑头眩,风虚内作,非天麻不能除”。故以两味为君药。以白术、茯苓为臣,健脾祛湿,能治生痰之源。橘红理气化痰,俾气顺则痰消。使以甘草和中调药。煎加姜、枣以调和脾胃,生姜兼制半夏之毒。综观全方,风痰并治,标本兼顾,但以化痰息风治标为主,健脾祛湿治本为辅。

此方从二陈演绎而来,二陈燥湿化痰,加白术健脾化湿,以杜生痰之源,天麻、蔓荆子,平息肝风,于风痰上扰之眩晕,最为合辙。

【加减】若眩晕较甚者,可加僵蚕、胆南星等以加强化痰息风之力;头痛甚者,加蔓荆子、白蒺藜、钩藤等以祛风止痛;呕吐甚者,可加代赭石、旋覆花以镇逆止呕;兼气虚者,可加党参、生黄芪以益气;湿痰偏盛,舌苔白滑者,可加泽泻、桂枝以渗湿化饮。

【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耳源性眩晕、高血压病、神经性眩晕、癫、面神经瘫痪等属风痰上扰者。

【医案选】郝洪江治疾厥头痛案(选自《吉林中医药》)。

高某,男,61岁,教员。1984年11月6日初诊。主诉头痛年余,经检查诊为神经性头痛,服药罔效。诊见:右侧头痛为着,虽服止痛药可缓解,但停服即痛。有时剧痛难忍,发作时伴有眼黑,恶心欲吐,纳呆,二便正常,舌质红胖,苔白腻,脉弦滑。

证属脾胃虚弱,痰浊内生,上扰清窍所致。治宜理湿化痰,活络镇痛。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姜半夏、天麻、白术、苍术、陈皮各15g,干姜7.5g,麦芽、神曲各20g,茯苓25g,枳实10g,全蝎5g,蜈蚣2条。

共服8剂,头痛止,疾愈。随访至今,未复发。

(三)越鞠丸(芎术丸)(《丹溪心法》)

【组成】香附川芎苍术栀子神曲各等份(各6~10g)

【用法】为末,水丸如绿豆大(原书未着用法用量。现代用法:水丸,每服6~9g,温开水送服。亦可按参考用量比例作汤剂煎服)。

【功用】行气解郁。

【主治】气、血、痰、火、湿、食等郁结所致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嗳腐吞酸,恶心呕吐,饮食不消。

【方解】本方所治证乃因喜怒无常,忧思过度,或饮食失节,寒温不适所致气、血、痰、火、湿、食六郁之证。六郁之中以气郁为主。气郁而肝失条达,则见胸膈痞闷;气郁又使血行不畅而成血郁,故见胸胁胀痛;气血郁久化火,则见嗳腐吞酸吐苦之火郁;气郁即肝气不舒,肝病及脾,脾胃气滞,运化失司,升降失常,则聚湿生痰,或食滞不化而见恶心呕吐,饮食不消之湿、痰、食郁,气郁又可因血、痰、火、湿、食诸郁导致,治宜行气解郁为主,使气行则血行,气行则痰、火、湿、食诸郁自解。

方中香附辛香入肝,行气解郁为君药,以治气郁;川芎辛温入肝胆,为血中气药,既可活血祛瘀,以治血郁,又可助香附行气解郁;栀子苦寒清热泻火,以治火郁;苍术辛苦性温,燥湿运脾,以治湿郁;神曲味甘性温入脾胃,消食导滞,以治食郁;共为臣佐之药。因痰郁乃气滞湿聚而成,若气行湿化,则痰郁随之而解,故方中不另用治痰之品,此亦治病求本之意。

丹溪立方原义:“郁病多在中焦”,其治重在调中焦而升降气机。然临证难得六郁并见,应视何郁为主而调整其君药并随证加减运用,方不离辨证论治之旨。本方所治诸郁终属实证,若为虚证郁滞,则当扶正为主,理气解郁佐之即可。

吴仪洛曾云:“越鞠之芎穹,即逍遥之归、芍也;越鞠之苍术,即逍遥之白术也;越鞠之神曲,即逍遥之陈皮也;越鞠之香附,即逍遥之柴胡也;越鞠之栀子,即逍遥之加味也。但越鞠峻而逍遥则和矣,越鞠燥而逍遥则润矣。”可资参考。

【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胃神经官能症、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胆石症、胆囊炎、肝炎、肋间神经痛、妇女痛经、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等辨证属“六郁”者。

【医案选】高辉远治郁证(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案(选自《高辉远临证验案精选》)。

丁某,男,52岁。1991年10月18日就诊。因情绪不稳定,近5个月来常有头晕头痛,且日渐加重,伴胸闷胁胀,脘堵纳少,惊悸烦躁,重则坐立不安,或时有心前区闷痛,少寐多梦,曾在北京某医院检查未发现异常,查心电图正常范围,血压不高。

经服地西泮(安定)、柏子养心丸等药物,未见明显改善,特就诊于中医治疗,观舌质淡红,苔白稍厚,脉沉弦。高师四诊合参,辨为肝郁气滞,肝阳上亢之证,治拟行气解郁,平肝潜阳之法,用越鞠丸加味:苍术10g,川芎8g,香附10g,栀子8g,建曲10g,菊花10g,白蒺藜10g,天麻10g,白薇10g,豆豉10g。每日1剂,水煎分服。连服12剂药后,头晕头痛,胸闷胁胀,脘闷纳少,惊悸烦躁等症减轻,但心前区闷痛,少寐多梦无显着变化,且又见脉律不整。再予上方去白薇、豆豉,加石菖蒲10g,远志10g,夜交藤15g,又进12剂,上述症状基本消失。l年后随访,患者心绪稳定,精神爽利,身体健康。

(四)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

【组成】半夏一升(12g)厚朴三两(9g)茯苓四两(12g)生姜五两(15g)苏叶二两(6g)

【用法】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温四服,日三、夜一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主治】梅核气。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膈满闷,或咳或呕,舌苔白润或白滑,脉弦缓或弦滑。

【方解】本方证多因痰气郁结于咽喉所致。情志不遂,肝气郁结,肺胃失于宣降,津液不布,聚而为痰,痰气相搏,结于咽喉,故见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之症;肺胃失于宣降,还可致胸中气机不畅,而见胸胁满闷,或咳嗽喘急,或恶心呕吐等。气不行则郁不解,痰不化则结难散,故治宜行气散结,化痰降逆,乃辛开苦泄之法。

方中半夏辛温入肺胃,化痰散结,降逆和胃,为君药。厚朴苦辛性温,下气除满,助半夏散结降逆,为臣药;茯苓甘淡渗湿健脾,以助半夏化痰;生姜辛温散结,和胃止呕,且制半夏之毒;共用为佐药。苏叶芳香行气,理肺疏肝,助厚朴行气宽胸,宣通郁结之气,一升一降,用为佐药。全方辛苦合用,辛以行气散结,苦以燥湿降逆,使郁气得疏,痰涎得化,痰气郁结之梅核气自除。

【加减】若气郁较甚者,可酌加香附、郁金、青皮助行气解郁之功;胁肋疼痛者,酌加川楝子、延胡索以疏肝理气止痛;咽痛者,酌加玄参、桔梗、木蝴蝶以解毒散结,宣肺利咽。

【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癔症、神经官能症、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

【医案选】丁德正治焦虑性神经症案[陕西中医,1992(9):412]。

曹某,男,43岁。愁郁焦虑,惶恐不安,胸闷气急,眩晕呕吐,卧床不起,自谓“病危”“顷刻即死”。故昼夜呻吟,唉叫连天。近日益剧,每于人嘈杂及闭户掩窗时,则觉心悸憋闷,喉头似堵,呼吸极度困难,顷之,喘促声粗,痰声漉漉,窒息昏厥。病起于暴怒气逆之后,始则愁虑少寐,后则渐觉胸闷痰多,焦虑遂起。曾诊为气机怫郁,心神不宁,屡服疏郁宁神药罔效。诊见:面容愁悴而苦楚,目光呆凝而疑虑。苔白腻,脉沉滑。证属痰气交阻,予半夏厚朴汤加香附、郁金各20g,枳实、远志各15g。

二诊:服15剂,喘促憋闷、悸厥得止;且焦虑愁悴及惶恐大减;又稍增损服35剂,焦虑惶恐等消失。惟胸闷痰多,夜寐欠佳,予六君子汤加酸枣仁等以善后。

(五)苏子降气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紫苏子半夏汤洗七次,各二两半(各75g)川当归去芦,两半(45g)甘草,二两(60g)前胡去芦厚朴去粗皮,姜汁拌炒,各一两(各30g)肉桂去皮,一两半(45g)[一方有陈皮去白,一两半(45g)]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二大钱(6g),水一盏半,入生姜二片,枣子一个,苏叶五叶,同煎至八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现代用法:加生姜二片,大枣一枚,苏叶2g,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功用】降气平喘,祛痰止咳。

【主治】上实下虚喘咳证。痰涎壅盛,喘咳短气,胸膈满闷;或腰痛脚弱,肢体倦怠;或肢体浮肿,舌苔白滑或白腻,脉弦滑。

【方解】本方证由痰涎壅肺,肾阳不足所致。其病机特点是“上实下虚”。“上实”,是指痰涎上壅于肺,使肺气不得宣畅,而见胸膈满闷,喘咳痰多。“下虚”,是指肾阳虚衰于下,一见腰痛脚弱;二见肾不纳气,呼多吸少,喘逆短气;三见水不化气,而致水泛为痰,外溢为肿等。本方证虽属上实下虚,但以上实为主。故治以降气平喘,祛痰止咳为重,兼顾下元。

方中紫苏子辛温除寒温中,降逆定喘,祛痰止咳,润肠通便为君药。半夏辛温燥湿化痰降逆;厚朴下气宽胸除满;前胡下气祛痰止咳,三药助紫苏子降气祛痰平喘之功,共为臣药。君臣相配,以治上实。肉桂温补下元,纳气平喘,以治下虚;当归既治咳逆上气,又养血补肝润燥,同肉桂以温补下虚;略加生姜、苏叶以散寒宣肺,共为佐药。甘草、大枣和中调药,是为使药。诸药合用,标本兼顾,上下并治,而以治上为主,使气降痰消,则喘咳自平。

本方原书注“一方有陈皮去白一两半”,则理气燥湿祛痰之力增强。《医方集解》载:“一方无桂,有沉香”,则温肾之力减,纳气平喘之效增。

【加减】若痰涎壅盛,喘咳气逆难卧者,可酌加沉香以加强其降气平喘之功;兼表证者,可酌加炙麻黄、杏仁以宣肺平喘,疏散外邪;兼气虚者,可酌加党参等以益气。

【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等属肺气壅实者。

【医案选】董飞侠治疗毛细支气管炎(中国中医药报网站)。

林某,男,1岁零6个月。1998年12月12日初诊。咳喘1周,加重1天。经西医诊断为毛细支气管炎。给予抗病毒、扩张支气管治疗后病情未缓解,求中医诊治。诊见:发热38.8℃,体质瘦弱,烦躁不安,咳嗽气促,张口抬肩,口唇发绀,喉中痰鸣。

辨证为上实下虚,痰热闭肺。予苏子降气汤加地龙5g、蝉蜕6g、红花5g。3天后病情控制,1周后出院。

毛细支气管炎是一种病毒性肺炎,主要由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引起,发病急,以突然发作性喘憋为特征。小儿肺脏娇嫩,抵抗力差,其病理机制主要是上实下虚,肺气郁闭,故配合苏子降气汤可以较快地改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较单纯应用抗病毒疗效显着提高,并且减少不良反应。

(六)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组成】桃仁四钱(12g)红花三钱(9g)当归三钱(9g)生地黄三钱(9g)川芎一钱半(4.5g)赤芍二钱(6g)牛膝三钱(9g)桔梗一钱半(4.5g)柴胡一钱(3g)枳壳二钱(6g)甘草二钱(6g)

【用法】水煎服。

同类推荐
  •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

    本书主要包括导论、阴阳五行、气血津液、经络、病因、发病、病机、养生与防治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 不孕不育

    不孕不育

    不孕不育分为不孕症和不育症。育龄夫妇同居一年以上,有正常性生活,在没有采用任何避孕措施的情况下,未能成功怀孕称不孕症。虽能受孕但因种种原因导致流产、死胎而不能获得存活婴儿的称为不育症。因男性原因导致配偶不孕者,称男性不孕症或男性不育症,习惯称男性不育。
  • 现代产科急危重症诊疗学

    现代产科急危重症诊疗学

    产科急危重症发病急、病情变化快,严重危及母婴安危,需要医务工作者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问诊、体检,迅速准确地进行诊断、鉴别诊断并给出治疗方案。如何在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对患者进行正确救治,对预后至关重要。作为一名产科医生,除了掌握相关的高、精、尖医学仪器的使用及监测技术外,还要求掌握不同急危重症诊治要点,积累临床诊治经验,以进行规范化的处理,最终达到急救与治疗的双重目的,降低死亡率及病残率,提高救治效果。这就要求产科医生知识面广,具有扎实的临床基本功,同时要对疾病的诊治反应迅速,这对于在第一线工作的住院医师和低年资主治医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 乳腺癌综合诊治规范化手册

    乳腺癌综合诊治规范化手册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全世界每年约有130万妇女患乳腺癌,有50万妇女死于乳腺癌。本书共十七章,前六章简要介绍了有关乳房的形态、结构,乳腺癌发生、发展、转移机制,诊断及预后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第七至十四章阐明了乳腺癌手术、放疗、化疗等各种治疗手段及其适应证;最后三章为乳腺癌的预防、监测、随访和相关的重要的临床试验。附录中还介绍了各种医疗文件书写格式。综观全书,内容丰富、文字朴实,实用性强,可为肿瘤工作者,尤其是乳腺癌临床医师案头查阅,也可供本病研究者、兴趣爱好者参阅。
  • 带教医案实录

    带教医案实录

    伤寒有六经三阳三阴之法;温病有三焦卫气营血之辨;内伤之治,当以脏腑经络为纲,气血精分为目,自是古人心法。内伤者,伤损于内。杂病者,百千万端,自各成病。内伤之原由,多因时气杂感而起。时气杂感虽为小邪轻病,却易伏留而成内伤杂病诸端。仲景云:“大邪中表,小邪中里。”虽为小邪,入里伏留,与正搏结,或虚或损,夹杂邪气,久成内伤,迁延不治,易成积聚,病若至此,已属难治。
热门推荐
  • 彼方的魔法师

    彼方的魔法师

    一次意外,他来到了大陆的另一端。不一样的风土人情和全新的魔法体系;以及,人与人之间那同样复杂的冲突与争端。他本想安静地做一名学者,行遍这片未知的大陆,描绘壮阔的天下。然而面对滚滚向前的历史车轮,他又无法置身事外。——————————————————————这是一个天才魔法师,在一个充满冲突的新大陆,毅然改变世界的故事。
  • 神灵之眼

    神灵之眼

    你挣脱了肉体你睁开了双眼看到的只有路强者之路
  • 重生贪财皇后

    重生贪财皇后

    起初:萧阳念(心中暗想):这女人不仅是个无赖,还是个守财奴,谁要娶了她,多多烧香拜佛吧。后来:叶倾心:“萧阳念,你欠我一千两。”萧阳念:“还你一万两。”叶倾心:“萧阳念,恒祥楼的夜明珠好美,但是太贵了。”萧阳念:“买。”再后来:叶倾心:“萧阳念,要我回宫可以,你的所有财产必须要归于我名下,你愿意么?”萧阳念:“一言为定。”叶倾心:“还有,我的相公,必须要与我一同回宫。”萧阳念:“……”
  • 我在南宋掌神权

    我在南宋掌神权

    绍兴十年,朱仙镇一战,岳飞十年之力,废于一旦,秦桧十二道金牌彻底葬送南宋收复旧日河山的大好时机。绍兴十一年初,赵琢偶的城隍神位,穿越来到南宋,且看他如何手掌神权,废秦桧,救岳飞。且看他如何打造无敌铁军,踏破贺兰山缺。且看他如何灭神封神,神权掌天下……V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V本书以签约,今日起正是恢复每日两章……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梦主凤倾

    梦主凤倾

    本小姐乃梦族一主,好好地参加一个龙神之战,本想凑个热闹玩玩,却遇到一个濒死鸟,好心救他却救出了麻烦……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双生天下

    双生天下

    一场阴谋的车祸,牵起了千年前一场埋没的血案。机缘巧合下,她来到那个动荡的年代,曾经就以为,心中的执念是支持她走下去的明灯。在情感与理智的激烈碰撞中,迷茫淹没了视线。她爱的那个人,原来离的很近,终究又是离的很远。她终于明白,她是被宿命所早已选定的那个人,历史轨迹从她身上碾压而过,只留下遍体鳞伤的伤痕。两个纠缠几世的命运,寻找风沙中的点点痕迹,当不为人知的这一页赫然揭开,是去,是留?是生,是死?
  • 宝贝我该去哪里找你

    宝贝我该去哪里找你

    杨真终于盼到了暑假,可以去C市找女朋友旅游了,真开心。杨诚也很开心,哥哥终于放暑假了,可以在家里陪自己玩了。“哥哥出去旅游不带我?哼,我自己跟着去!”陈望蹲过两次监狱,这次出来他是下定决心要好好做人的,凭自己本事混饭吃。“老天爷你为什么要考验我?我经不住考验啊!”
  • 世界太大还是遇见你:林徽因传

    世界太大还是遇见你:林徽因传

    她是我国20世纪第一位杰出的女建筑学家。她是著名诗人、作家,现代文学史上独领风骚的巾帼才俊,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她的人生不算长,可是经历了繁华与优渥,贫困与疾病;收获了亲情、友情与爱情;也获得了圆满的婚姻。她,就是林徽因。《世界太大还是遇见你:林徽因传》是一本优美动人的文学传记,以时间为脉络,用清澈的文字、全面翔实的资料,生动地展现了林徽因的传奇人生,进而折射出一个时代的缩影,给人积极的人生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