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93100000003

第3章 外感病症 (3)

第一章 外感病症 (3)

某男,67岁。经常感冒,往往一二月接连不断,症状仅见鼻寒咳嗽,头面多汗,稍感疲劳,曾服玉屏风散,半个月来亦无效果。我用桂枝汤加黄芪,服后自觉体力增加,感冒随之减少。此证同样用黄芪而收效不同,理由很筒单。桂枝汤调和营卫,加强黄芪固表,是加强正气以御邪。一般认为黄芪和防风相畏相使,黄芪得防风不虑其固邪,防风得黄芪不虑其散表,实际上散中寓补,补中寓疏不等于扶正固表。正因如此,如果本无表邪,常服防风疏散,反而给予外邪侵袭的机会。

(按)此案经常感冒,头面多汗,稍感疲劳,证属太阳卫阳之虚,因营气不能得固,故多汗。太阳篇:“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营气和,营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营气谐和故耳。”可见多汗之证,不论其有无外邪,皆为营卫之不和。与桂枝汤以和营卫,加黄芪益气以固表,自然其汗可止。

引自《谦斋医学讲稿》

医案二十二

刘××,12月1日。感受时邪,伤风鼻塞,寒热不清,咽喉红痛,脘闷额热,不食不便,已经三日,苔薄腻,脉浮而郁;治宜疏和肺胃,宜解表邪。大豆卷12g,熟牛蒡子9g,嫩前胡4.5g,薄荷叶3g,象贝母9g,广郁金4.5g,射干4.5g,瓜蒌皮4.5g,江枳壳4.5g,竹沥半夏6g,左金丸9g(包),陈皮4.5g。

(按)伤风感冒,本属小候,疏风解表乃为大法,谢氏治此,虽本于疏解,但不忘化湿。而化湿之法,亦有多端,如本案之用陈、夏、枳壳,以理气燥湿;症情既有区别,用药岂能雷同。谢氏之用化湿法,应变殊多,上述之案,仅略举其例。

引自《谢利恒医案》

医案二十三

张×,男,67岁。主诉:经常感冒,往往一、二月接连不断,症状仅见鼻塞咳嗽咯痰,头面多汗,稍感疲劳。曾服玉屏风散,半个月来亦无效果。治法:接诊后,改用桂枝汤加黄芪。服后自觉精神体力增强,诸症渐解,感冒亦随之未发。

(按)此病前后二方均用黄芪而收效不同,理由很简单。桂枝汤调和营卫,加黄芪固表,是加强正气以御邪。玉屏风散治虚人受邪,邪恋不解,目的在于益气以祛邪。一般认为黄芪和防风相畏相使,黄芪得防风,不虑其固邪,防风得黄芪,不虑其散表,实际是散中寓补,补中寓散,不等于扶正固表。正因为此,如果本无表邪,常服防风疏散,反而会给予外邪侵袭的机会。

引自《秦伯未医案》

医案二十四

钱×,男性,28岁,农民。因不规则恶寒发热9天而于1977年2月10日入院。患者入院前9天起不规则恶寒发热,鼻塞,咳嗽少痰,左侧颈部疼痛。体检:体温39.7℃。左侧颈部有约0.3~0.5cm的核多颗,有轻度压痛,心肺无特殊。血培养阴性。胸部X线透视无异常。住院后用氯霉素、卡那霉素等治疗2天,发热仍不退。乃由中医诊治。恶寒发热已旬余,盗汗,左侧颈部胀痛,左下胸胁隐痛,咳嗽少痰,鼻塞,口干不引饮,纳呆,大小便尚可,舌苔中黄边白,质淡红,脉滑数。感受外邪,郁于少阳,治以和解达邪。细柴胡6g,黄芩6g,青蒿15g,前胡9g,广郁金9g,生山栀9g,甘草3g,连翘15g,厚朴5g。服药2剂,热渐退,恶寒轻。胸胁不痛,但盗汗多,舌苔腻渐化。前方去厚朴、连翘,加白薇12g,煅牡蛎30g。又服药2剂,寒热退,咳痰粘,量不多。前方加太子参12g、南沙参12g,浮小麦30g。继续服药1周盗汗明显减少,头痛亦轻,核变小,咳少,纳可,大小便正常。邪势已退。治予扶正调理。用太子参15g,白术9g,茯苓12g,甘草3g,浮小麦30g,煅牡蛎30g,黄芪12g,前胡9g。又服药3剂出院。

(按)感冒属一般的常见病,有些病例可以自然缓解,不一定要用药治疗。但有些病例发热持续不退,抗生素治疗无效,如本病例即是。住院前已发热9天,用多种抗生素治疗发热不退,住院后又用抗生素仍无效。按中医辨证,该病例寒热往来,盗汗,胸胁痛,左侧颈部有核疼痛,皆是邪郁少阳经的表现,故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有效。

引自《叶景华医案》

二、风温

医案一

袁××,女,33岁。初诊:1979年12月3日。主诉:发热六天,咽痛,头痛。病史:患者持续高热六天,咽喉疼痛,头痛,四肢酸楚,恶心,上腹部不适。舌脉:舌根白腻,前半苔黄少润,脉细数。检查:体温39℃,神志清晰,面赤,巩膜轻度黄染,咽部充血,扁桃腺Ⅰ°肿大,口唇干燥。化验:血白细胞350~800/mm3,谷丙转氨酶95单位,一分钟胆红素1.80mg%,总胆红素2.04mg%,新鲜尿找到巨细胞病毒包涵体。辨证:风温时邪,挟湿交阻,有化热转气之象。诊断:巨细胞病毒感染。风温变证。治法:先拟清浊泄热。方药:清水豆卷12g,炒牛蒡子5g,桑叶9g,炒杭菊花9g,炒黄芩9g,连翘9g,银花12g,野荞麦根30g,瓜蒌皮9g,广郁金9g,炒枳壳9g,益元散9g(包),钩藤9g(后下),3帖。二诊:12月6日。

热势壮盛,起伏不解,汗出不畅,头痛口干,巩膜色黄,胸闷不畅,右胁下按之疼痛,脉细滑数,舌苔黄腻满布,舌质边红。邪湿交遏,瘀热在里,少阳气郁,胆液外溢,拟予清温达邪,化湿泄热。处方:清水豆卷12g,茵陈30g(另煎冲入),平地木15g,大青叶12g,炒山栀9g,连翘9g,银花30g,瓜蒌皮9g,白花蛇舌草30g,炒黄芩9g,甘露消毒丹12g(包),3帖。三诊:12月9日。热势朝衰暮甚,头痛,无汗,巩膜色黄,胸闷不畅,脉虚弦而带滑数,舌苔黄腻,质红,湿热薰蒸,气阴受烁,邪盛正虚,拟仿白虎加人参法。

处方:皮尾参9g(另煎冲入),生石膏30g(先煎),银花藤30g,杏仁9g,炒黄芩9g,炙远志3g,茵陈15g(另煎冲入),猪殃殃30g,炒赤芍15g,左秦艽9g,广郁金9g,白花蛇舌草30g,连翘9g,甘露消毒丹12g(包),3帖。四诊:12月12日。得汗热势大减,口干较缓,头痛胸闷亦瘥,惟巩膜仍黄染,脉转濡数,舌苔黄腻渐化,质红已淡。温邪虽获透达,温热逗留未彻,再守原方,宜慎饮食,以防反复。五诊:12月14日。身热已退,巩膜黄染渐淡,脉濡数带滑,舌根黄腻未化净,质偏红,法当清理湿热余邪而和胃气,竹叶石膏汤加味调治。处方:皮尾参9g(另煎冲入),生石膏9g(先煎),茵陈15g(另煎冲入),广郁金9g,连翘9g,银花藤15g,秦艽9g,炙远志3g,猪殃殃30g,炒桑枝12g,淮小麦15g,白杏仁9g,淡竹叶15g,白花蛇舌草30g,益元散9g(包),香谷芽12g。患者住院2周,身热逐减,乃至退尽,体检:巩膜无黄染,咽部(-),化验:白细胞上升至4400/立方毫米,肝功能恢复正常,尿检未找到巨细胞病毒包涵体,痊愈出院。

(按)温病学家陈平伯称:“风温为病,春月与冬季居多。”吴坤安亦谓:“凡天时晴暖,温风过暖,感其气者,即是风温之邪。”由于风温属阳邪燥热,燥热从金,热归阳明,常先犯肺胃,症见身热,咳嗽、烦渴。然本案初起并无咳嗽,临床表现高热口干,巩膜黄染,右胁下疼痛,显系少阳、阳明湿热交遏,客邪再至,内外相引,煽动木火燔灼,胆液泄溢,致热势鸱张,面赤目黄,乃风温之变证。复以湿邪挟热内郁,耗伤气阴,故身热逾旬不解,脉见虚弦,实验室检查,白细胞仅350~800/mm3,提示邪盛正虚,预后堪虑。证变则论治亦更,遂仿白虎加人参法,参入化湿泄热之品,三剂而热衰,六剂而热平而黄退,效如桴鼓。夫医者必须知常达变,深思果断,毋失时机。若惟务按图索骥,因循贻误,又安能咎药石之无灵耶!

引自《张镜人医案》

医案二

风温春温:殷男,体温39.9℃,脉数(142次/分),此春温症之重者也。病甫6日,精神殊觉困顿,舌光红起刺。两日之中,冀其速解,不解则缠绵时日矣。鲜生地24克,知母、玄参、黄芩、连翘、青蒿各9克,天花粉、车前子(包)各12克,郁金3克,鲜石菖蒲6克。二诊:其热一如昨日,夜间两颧发赤,舌红起刺,咳不甚剧而痰多,神志迷蒙,邪陷心包。心包者,实指中枢神经也。南沙参9克,鲜生地2克,带心麦冬9克,带心连翘12克,桑白皮12克,陈胆星3克,远志6克,白茅根30克,紫雪丹1.2克(每4小时服0.2克)。

(按)本案系春温重症,里热伤津,故病甫6日,精神困顿,舌光起刺。首方重用甘寒养阴,配以苦寒直清里热。二诊以邪陷心包,故加紫雪,以清热解毒,开窍镇痉。

引自《章次公临证医案》

医案三

男。体温39.℃,谵语见于病起之第3日,在肠伤寒殊为少见。呼吸紧张,时有痰凝于喉间,咯吐不爽,此温邪首先犯肺之候。桑白皮9克,地骨皮9克,连翘12克,知母9克,薏苡仁各9克,葶苈子9克,地龙9克,远志肉4.5克,瓜蒌仁9克(玄明粉9克同捣),生甘草2克。二诊:气略平,入夜两颧发赤。如见神蒙,便是逆传心包之候。生麻黄2克,生石膏30克,光杏仁9克,粉甘草3克,淡黄芩9克,地龙9克,桑白皮9克,远志肉4.5克,陈胆星2克,石菖蒲9克。

(按)热邪迫肺,灼液为痰,肺气阻痹而咳喘,乃为风温必有之症。首诊用桑皮、地骨皮,连翘、知母、地龙以泻肺经之热;葶苈、薏苡、瓜蒌以消痰利肺;远志祛痰宁神;玄明粉与瓜蒌同捣,既可清化热痰,又兼通里荡邪。二诊用麻杏石甘加黄芩、桑皮、地龙开闭泄热;陈胆星、菖蒲、远志以祛痰宁心。痰热廓清,则可免逆传心包之险。

引自《章次公临证医案》

医案四

男。身热自汗出而不能解者,是为风温。病5日,从末得便。凡温邪皆下不嫌早。粉葛根9克,淡黄芩9克,地枯萝12克,春柴胡9克,连翘9克,望江南30克,黑山栀9克,菊花9克,赤苓9克,郁李仁12克。

(按)病人服本方3剂后,即热退身凉。其后曾因纳谷欠香,神倦,复诊两次。先生以异功散加味给予调理善后。由此足见“温邪下不嫌早”,确是经验之谈。方中郁李仁、望江南均是通便药,而望江南通便作用缓和而可靠,且无腹痛和继发便秘等副作用,因此用于热性病很是安全,但此药必须浓煎,否则效果较差。

引自《章次公临证医案》

医案五

男。1941年2月4日初诊。排便有白色粘液,胃之右侧作痛,病灶在肠之象,日昨因高热而咯吐红色之痰,予凉膈散。玄明粉(冲)、黑山栀各9克,黄芩12克,青蒿子、桑白皮各9克,生锦纹4.5克(后下),净连翘12克,薄荷6克(后下),杭白芍9克,淡竹叶30片。二诊:所咯之血,稀散不凝,自觉右胁痛,人夜有迷蒙状,此热高也。玄参9克,天花粉9克,连翘9克,白薇12克,麦冬9克,丹皮10克,知母9克,银花12克,黄芩9克,青蒿子9克,芦根30克。三诊:肺炎,因高热而吐红色之沫,右胁痛,喉间痰声漉漉,此温邪苜先犯肺,人夜迷蒙,有逆传之象。北沙参6克,桑白皮9克,麦门冬9克,生石膏15克(先煎),芦根30克,桔梗6克,知、贝母各9克,卷心竹叶30片,京玄参9克,地骨皮9克,淡黄芩9克,葶苈子9克,杭白芍9克,苏合香丸1粒(化服)。

(按)此例壮热陡作,伴有胸痛痰鸣,咯吐血沫,而外无恶寒之情,内乏阴津之供,其热郁肺而不得泄,势必下迫,以大肠与肺相表里,故“排便有白粘液”,《内经》所谓“肺移热于大肠”也。凡疾病之始,其外证尚未毕具,每贻辨证以困窘。此例初诊称其“病灶在肠”,迨三诊方确断其为“温邪首先犯肺”,先生不讳言其误,坦然修正诊断,且案中绝无一辞以文饰,其实事求是精神,堪作后学之楷模。此例初起,虽按西医辨病,定位不确,然其施治则仍遵中医传统,是以末致与证情相扦格。首方用黄芩、栀子、连翘、薄荷、竹叶、桑白皮等味,清泄上焦郁热;又以降泄之大黄、玄明粉,因势利导,借阳明为出路,方药颇有力量。

同类推荐
  • 血液系统疾病诊治绝招

    血液系统疾病诊治绝招

    本丛书共8册,包括《呼吸系统疾病诊治绝招》、《消化系统疾病诊治绝招》、《循环系统疾病诊治绝招》、《泌尿系统疾病诊治绝招》、《内分泌系统疾病诊治绝招》、《血液系统疾病诊治绝招》、《神经系统疾病诊治绝招》、《风湿性疾病诊治绝招》。每书均以现代医学病名为纲,以病统方,意在切合临床实际。每病先介绍该病的基本概念、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内容,而后顺序介绍全国各地的老中医经效验方,以供辨证选用,每首方剂均注明【处方】、【主治】、【用法】等内容。本书旨在总结临证有效方剂,而不以学术探讨为目的,因此,药物组成、用量或比例均严格忠实于原方创制者,不做任何调整或补充。
  • 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室)建设管理规范

    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室)建设管理规范

    本书是为了各医院开展血液净化技术时能够规范实施。本规范共分为十三章,分别阐述和规范了血液净化中心(室)设置的人员、房屋、设备要求,血液净化器材的使用,消毒隔离措施,患者管理,知情同意,透析过程的管理,腹膜透析和连续性肾替代治疗,以及各项规章制度和职业防护等,并附各种知情同意书模板,适用于从事血液净化工作的单位和个人。
  • 医道还元注疏

    医道还元注疏

    作《医道还元》“注疏”,在“注疏”的规范性上难以把握。因为就《医道还元》正文的九卷,都分为“总论”和“洋解”两个部分,“详解”对“总论”进行逐句解释。如果把“详解”当作“注”,那所做的只能叫“疏”;如果把“详解”当作“总论”的“分论”,那所做的则叫“注”。从这个角度,《医道还元》原文本应该叫《医道还元注》才合适。就文本的实质而言,“详解”与“注”无异。既然原文本已经含“注”,那后来在此基础上做的工作,只能叫“疏”了。鉴于原文难以界定,所以本书名为《医道还元注疏》,此“注疏”的意思可以多熏理解:既可以理解为在“注”上作“疏”,又可以理解为有“注”有“疏”。
  • 金匮要略(中华实用方剂大典)

    金匮要略(中华实用方剂大典)

    《金匮要略》用方遣药法圆机活,出神入化。其一方中药物或增或减,只在一味两味,而方义主治则别于天壤。尤其用一方治多病,或治一病选数方,更是该书运用方剂之显著特点。如八味肾气丸一方,既治虚劳腰痛,又治痰饮之“短气有微饮”;既治消渴,又治妇人转胞不得溺,此一方之治多病也。再如,胸痹心痛,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痰饮病痛“短气有微饮”,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病溢饮者,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等,此一病之用数方也。象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 (便携式)伤寒论学习记忆手册

    (便携式)伤寒论学习记忆手册

    《伤寒论》中的112方代表了112个汤方证,这些汤方证是《伤寒论》的主要内容,亦是学习掌握的关键之处。本书即以《伤寒论》112个汤方证为主线编写。由于各汤方证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的联系,具有主从、组合、相关等关系,包含着临床辨证思维、汤方加减灵活运用等内容,故将112方划归为17大类阐述,以便学习领会。每一个汤方证下,一般设[原文]、[名词解释]、[辨证提要]、[论治归纳]、[相关证析]、[背诵要诀]等6个栏目。
热门推荐
  • 傻痴太子的善毒医妃

    傻痴太子的善毒医妃

    上一世,她是创世之神的女儿上一世,他是撒旦魔尊的儿子这一世,她是澜緂大陆的纨绔少女这一世,她是澜緂皇室的傻痴太子上一世,她与他相恋却因一场处心积虑的阴谋终究没能开花导致双双殉情那...这一世呢?千年之后的轮回她与他能否延续上一世的爱恋
  • 玥倾城

    玥倾城

    苏沐玥的奇葩穿越,以为是巧合,剥开层层迷雾,才发现一切原来是命中注定?到底是蝶梦庄周,还是庄周梦蝶?一切不曾得知。灵根被毁、废物大小姐?哼,苏大大一个眼神射死你!灵丹妙药随手可得,看苏大大玩转世界。跟我做对者,杀无赦!时而呆萌可爱,时而清绝凛冽。这样明媚耀眼的她确终被他所制服。“小东西,你是逃不出我的手心的……”“唔~”
  • 莲华仙途

    莲华仙途

    白菡十分幸运的成为了穿越大军的一员,但为毛别人都是什么公主啊,嫡女啊,再不济也是个九尾狐之类的……而自己却成了深山老林的一朵花啊,还是朵白莲花。本文女主成长型,金手指随机掉落,捡不捡得着就是问题了
  • 短篇同人集

    短篇同人集

    是关于青春、未来等类型的短篇小说,希望你们爱看,我不会经常更,望见谅
  • 董大中文集·第9卷:文化圈层论

    董大中文集·第9卷:文化圈层论

    《董大中文集》由作者自己选择篇目,按时间顺序和研究课题分10卷本结集出版。文集总结了董大中在鲁迅研究、赵树理研究、”山药蛋派”作家研究、民间孝文化研究、文化哲学研究方面的成果,编辑成8卷本,又将其对新时期文学的宏观考察和所写的批评文章编辑成2卷本。这些创作成果均是作者深入实地、图书馆、资料室、档案室,走访当事人,经过认真调查、核实,在掌握了丰富资料基础上笔耕不辍、勤奋创作而成。凝聚了作家的大量心血。文集不仅为中青年作家创作提供了参考,更重要的是为研究鲁迅、高长虹、赵树理、“山药蛋派”等文学史上重要人物和流派提供了丰厚的资料。
  • 芍河以南

    芍河以南

    都道临城有三害:妖邪肆虐,鬼怪阴险,谢狗出街。又可谓,妖可伏,鬼可灭,谢狗没人收。昭齐三十八年,这位似乎开始走下坡路,储君被废,府邸闹鬼,再丧正妃,腿骨错位……眼瞧他抛下满府的男宠妃妾,竟拉弓策马追着位草原的夜叉姑娘去了!众人叹息:“姑娘保重!”------你听见过吗?芍河以南,万寿无疆,那是所有修仙人向往的归宿与乐土。有个草原马背上的姑娘南下往阴森的富贵地狱里去,有个丈行山川无垠的公子正往城外爬……“你知道吗,其实我们皆是苍茫夜色中的一缕幽魂,盲目的游荡在人世间寻找光明,大多都蜷缩着,闭着眼,关了心,然有的人最先将自己燃成一颗微渺的星子,试图照亮这个无可测的深渊,后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变成星子,他们期盼着,渴望着,煎熬着,等到天光乍现,然后陨灭,然后不朽。”
  • 有钱人的28个投资习惯

    有钱人的28个投资习惯

    如何拥有更多财产性收入,逐渐成为社会各阶层广泛关注的话题。工资不再是取得收入的唯一途径,把握机遇,合理投资,将带来更多元、更丰厚的经济收入。而古今中外成功的投资者几乎都无一例外地遵循着相同的思维习惯。可见,决定投资成败的是你的投资习惯,而不是你投资了什么。
  • 兔你一生

    兔你一生

    季雪一痛醒来之后发现自己离奇的穿越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她穿越到了一只兔子身上!!!说好的女强呢?说好的能对敌能撒娇能卖萌的无敌神兽萌宠呢?季雪泪牛满面的表示自己很悲催。然而,更悲催的是,她被东羽国只手遮天传闻暴虐残忍手段血腥的羽王爷宫羽墨捡回去了!季雪觉得自己要完蛋了,然而……王爷你那一副宠溺的表情是肿么回事?对于季雪,宫羽墨的日常就是:抱兔兔,喂兔兔,撩兔兔和……睡兔兔……
  • 艾多斯·舒立凡

    艾多斯·舒立凡

    《艾多斯·舒立凡》是艾多斯·阿曼泰的一次带有实验性的写作,也是他对本民族文化的一次精神之旅。50个故事如同珍珠,被文学的红线穿缀起来,向读者展示了哈萨克族美好的精神财富,也展示了这位年轻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优秀的艺术才华。
  • 紫恒

    紫恒

    九万年前,黑暗来袭,一朵花傲然于世,绽放万载,只身逼退黑暗。九万年之后,黑暗再次来袭,诸君斩自身,以镇压黑暗。而如今,诸君已成为了传说,永恒的花也早已凋零,只有那亘古的古道上,走出了一位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