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73300000047

第47章 皮肤科(2)

〔方解〕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多由风湿蕴聚,郁久化毒,阻于肌腠,气滞血淤所致,治疗原则以搜风燥湿清热解毒为主。故本方的组成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用虫类药搜剔隐伏之邪,乌蛇甘平无毒善行走窜,《开宝本草》谓其“治诸风顽疾,皮肤不仁,风瘙瘾疹、疥癣”,蝉衣甘寒灵动透发,《本草纲目》言其“治皮肤风热,痘疹作痒”。两药配伍,相辅相成,以搜剔隐伏之邪;二是重用风药疏风透邪,荆芥、防风、白芷、羌活辛能散透,辅助乌蛇、蝉衣使久郁之邪复从肌表外驱;三是配用黄连、黄芩、银花、连翘以清解郁热,甘草既能调和诸药,亦有清热解毒之效效。诸药相合,配伍默契,功效颇著。

〔加减〕凡属风邪久羁,郁久化热之症,舌质红,苔黄而腻者均可使用本方。

〔按语〕扁平苔癣属于中医“乌癞风”或“紫癜风”范畴,临床上典型损害可见多角形表面常有光泽之紫红色扁平丘疹,其大小从针头大至黄豆大小,往往多发,皮疹成片呈苔癣化。

〔典型病例〕魏某,男,50岁,工人。

全身皮肤出现紫红色斑片,瘙痒已五年,从1974年开始在双下肢出现散在红斑、微痒,日渐延及胸前腰背。近二月来,瘙痒更甚,夜难入眠。曾服强的松、扑尔敏及中药未见显效。检查:全身可见散在黄豆大小紫斑点,间或融合成片,偶见血疱或水疱,抓痕累累以双下肢及胸腹为多,舌后边有淤点,苔薄黄,脉弦滑。西医诊断:扁平苔癣;中医辨证:风邪久羁,蕴郁化热。先用生地、丹皮、赤芍、银花、连翘、白芷、羌活、白藓皮等药以清热凉血,祛风止痒。连治半月,除血疱水疱消失,余症同前。故改用搜风清热法,投乌蛇驱风汤治之,药用乌蛇10克、白芷6克、黄连6克、黄芩10克、银花10克、连翘10克、生草6克,又连服半月,瘙痒明显减轻,夜能安卧,皮损部分消退。前方加桃仁10克、红花10克以活血消斑,又治月余皮损全部消退。半年后追访,愈后未复发。

4.荨麻疹

4.1消荨汤

〔组成〕葛根30克桑白皮15克蝉蜕20克白芷10克白藓皮10克栀子10克地骨皮10克苦参10克竹叶10克大黄2~3克

〔功效〕祛风止痒,清热解毒。

〔主治〕风疹块成粟粒状丘疹,瘙痒难忍,瘙抓成片,即现代医学所称之荨麻诊。

〔用法〕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1小时,浸透后煎煮。首煎沸后文火煎40分钟,二煎沸后文火煎20分钟。煎好后两煎混匀,总量以250~300毫升为宜,每天1剂,分2次温服。

〔方解〕肺居胸中,上连气道,开窍于鼻,外合皮毛,主表,以桑白皮,地骨皮,白藓皮清宣肺卫;蝉蜕,白芷祛风止痒:《内经》云:“诸痛疮疡,皆属于心”:用苦参、栀子、竹叶清心热而利小便,使邪从前阴排出:重用葛根调理肌腠,退热散风:大黄泻火通便解毒,使邪从后阴而去。综观本方有祛风止痒,清热解毒,和调营卫之效。

〔加减〕症状以皮肤作痒为主,病因与风、湿、热有关的荨麻疹适宜本方。如风热盛疹色赤,遇热加剧,脉浮数,舌质红,舌苔薄白者,加生地、丹皮、薄荷以祛风清热;如风湿盛疹色淤红,遇冷或受潮湿加重,脉浮缓,舌质淡,苔白腻者,加苍术、黄柏以祛风利湿:如风毒盛者(感染),身热头痛,瘙痒,局部溃破流水,脉弦数,舌质红,加双花、蒲公英、地丁以祛风清热解毒。本方大黄用量,必须斟酌使用,随症加减。如便秘,身热,口渴,脉数,大黄可用10~30克,以荡热解毒:如大便溏,微热不渴,可酌减至2~5克,借以清理湿热。本方加减对过敏性紫癜同样有效。

〔按语〕荨麻诊系现代医学名称,中医学称瘾疹、风疹块。多由汗出当风,露外受凉,风邪袭虚,或阴虚血燥,胃肠湿热蕴结,复感湿邪而发。本病特点是以皮肤作痒为主要症状:在病因上与风、湿、热有关;在病变脏腑上与太阴脾、肺及阳明胃、大肠有关;在治疗时以祛风解毒为主:并注意衣物清洁,饮食素淡,大便通畅,定能收到良好效果。

〔典型病例〕孔某,女,23岁,1985年2月19日初诊。

患者全身起散发性大片红色疹块,高出皮肤,遇热加重,瘙痒2年余,时轻时重,反复发作,发作时影响工作。患者无其他宿疾、营养好,体格健康,脉浮数,舌质红。此为风热袭虚所致,予消荨汤加生地15克,薄荷10克赤芍10克,取5剂,1月后来信告知病愈。

5.过敏性紫癜

5.1消风宁络饮

〔组成〕炒防风10克炙黄芪15克炒赤芍10克大生地15克炒丹皮10克牛角腮5克生槐花15克炙甘草5克红枣10枚

〔功效〕消风凉血,散淤宁络,佐调卫气。

〔主治〕肌衄(过敏性紫癜)。

〔用法〕通常服用15剂即可。如反复发作者则须连进本方30剂。服药期间忌海鲜,辛辣食物。若发肾小球肾炎者当视具体症候按肾炎辨治。

〔方解〕肌衄,在中医学中属血证发斑范畴。缪仲淳论血证要诀指出:“宜行血不宜止血”,实寓血活淤化之深意。本方之目的为消风凉血、散淤宁络并举,辅以调整卫气,使其风祛淤散络宁,血循常道而自止。防风为祛风主要药,可祛头面及周身之风邪,生槐花功能凉血,祛血中之风热,两药相伍共有消风宁络之效:赤芍为清热凉血、活血散淤之佳品,生地滋阴清热,流血止血,丹皮功专散淤,牛精腮为黄牛或水牛角中的骨质角髓,味苦性温,为止血祛淤之品,疗血证之要药,上药合伍,共有凉血敝淤之效;黄芪、炙草、红枣和营血,配防风更益卫气。

〔加减〕《小儿卫生总微论方·血溢论》中所论的“血溢”,“血随经络虚处著溢,自皮孔出”当系本病。是血液溢于皮肤,粘膜之下,而出现青紫色淤点,淤斑,压之不褪色为特征的病症。使用本方时,若伴有明显腹痛者,去赤芍改白芍15克,去丹皮加木香10克;下肢伴水肿者,加黑大豆15克。

〔按语〕过敏性紫癜,又称“出血性毛细血管中毒症”,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主要累及毛细血管壁而发生出血症状。本病多由细菌(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寄生虫感染,食物或药物过敏等所致,好发于儿童和青年,尤以儿童居多。在中医学中属血证发斑范围,称之为“肌衄”。其因有五:一为风热袭络,脉络受损,血溢肌肤而为紫癜:二为湿热交阻,脉络灼伤,血失常道,溢于肌肤而为紫癜;三为热盛化火动血,迫血妄行,致血溢脉外而为紫癜;四为阴虚火动,内扰血分,血不循经,外溢肌肤而为紫癜:五为脾气虚弱,摄血无权,血不循经,外滥肌肤而为紫癜等等。本病以单纯型为多见。此外,尚有以关节肿痛为主的“关节型”,有以腹痛、便血为主的“腹型”,有以血尿、蛋白尿为主的“肾型”等。本病实验室检查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及血块退缩时间均正常,这是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鉴别之要点。

消风宁络饮是以单纯型“肌衄”而拟,立法、拟方、用药皆有独到之处,是曹氏数十年临证中治过敏性紫癜之经验方,有较好之疗效。消风宁络饮,既注重了消风宁络,又重视了凉血散淤,更视和调卫气,以提高患者机体的抗敏能力,实乃体现了“调节整体,修复局部”的曹氏一贯治学主张。

〔典型病例〕王某,女,11岁,1985年11月6日初诊。

自7岁时患“过敏性紫癜”,经治而愈。于今年8月因活动过累后,全身又出现出血性紫色斑点,关节疼痛,便血,住某医院经用激素治疗23天后,紫斑虽消,但腰膝关节疼痛,腹痛及大便潜血不消,舌苔薄白,脉虚大,面色苍白,血小板汁数,出、凝血时间及血尿常规均正常,大便潜血反应阳性。处方以消风宁络饮为基础方,去赤芍改白芍15克,去丹皮加木香6克,另加党参10克、地榆10克、台乌药6克,每天煎服一剂服用18剂后,大便潜血转(一),腹痛及关节痛消失。强的松自每天30mg逐渐减少并停药一周,患者体力增加,通常情况尚好,脉象缓和,舌苔薄白。嘱其服归膊丸以善其后,追访至今未复发。

6.过敏症

6.1过敏煎

〔组成〕防风银柴胡乌梅五味子各10克

〔功效〕御卫固表,抗过敏。

〔主治〕凡过敏试验阳性者,均可采用本方。

〔用法〕水煎,每天一剂,早晚服。

〔方解〕防风辛温解表散风胜湿;银柴胡甘寒益阴,清热凉血;乌梅酸涩收敛,化阴生津:五味子酸甘而温,益气敛肺,补肾养阴。本方药味平平淡淡,但立方确有巧思,四药组合,有收有散,有补有泄,有升有降,阴阳并调。盖过敏性疾患,虽证情不同,但其病理则一,皆由过敏所致,系外邪侵扰之症,故治疗如过敏所致者,皆可用本方治之,体现异病同治之真谛。

〔加减〕凡过敏试验阳性者,均可采用本方,随症加减:如过敏性荨麻疹属于风寒者,加桂枝、麻黄、升麻、荆芥;风热者加菊花、蝉衣、银花、薄荷;血热者加丹皮、紫草、白茅根;热毒内盛加连翘、银花、甘草、蒲公英、紫花地丁、板兰根;过敏性哮喘,常加莱菔子、白芥子、苏子、葶苈子、杏仁;过敏性紫癜,常加藕节炭、血余炭、荆芥炭、茜草根、旱莲草、仙鹤草;过敏性鼻炎,常加白芷、菖蒲、辛荑、菊花、细辛、生地、苍耳子、葛根;冷空气过敏症,常加桂枝、白芍、生姜等。

〔典型病例〕例一:过敏性哮喘。

徐某,男,29岁,1986年11月16日初诊。

主诉哮喘10余年,经常反复发作,经某医院过敏试验阳性。确诊为过敏性哮喘,经服强的松、异丙嗪、扑尔敏等西药无效,每逢感冒后发作频繁,咳喘不能平卧。胸透两肺未见异常。近1月来,咳嗽气喘,胸闷憋气加重,舌质淡红,苔白而腻,脉滑小数。症属痰湿中阻,肺失宣降。处方:苏子、白芥子、莱菔子、银柴胡、乌梅、防风、五味子、杏仁、百部、沙参各10克、葶苈子15克、甘草3克,六剂后,咳喘减轻、胸胁舒适,余症好转。效不更方,原方三剂,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10克,1日2~3次,每次1丸。服完后,诸症悉除,半年后随访未见复发。

例二:过敏性荨麻疹。

商某,女,26岁,1988年2月10日初诊。

全身经常起风团,瘙痒,反复发作,已一年余,经某医院确诊为过敏性荨麻疹。近几天来,风团、瘙痒加重,皮肤划痕呈阳性反应,伴有轻度腰痛,腹泻,苔薄白,脉细数。属表虚受风,药用:银柴胡12克、五味子10克、防风12克、乌梅15克、黄芪15克、荆芥10克、白蒺藜15克、炙甘草15克,三剂。服药后,症状减轻,续服六剂后,此疾告瘳。

按:中医称此病为瘩痛,常因过敏导致皮肤的组织小血管扩张,管壁的渗透性增加,形成局限性水肿,即风团,故用过敏煎抗过敏,再加以黄芪、荆芥、白蒺藜固表祛风获效。

例三:过敏性鼻炎。

魏某,女,52岁,1990年10月15日初诊。

患者过敏性鼻炎已三载,反复发作,颇感痛苦。一周前感冒后,至今鼻塞鼻痒,清涕不绝,喷嚏连作,苔薄白,脉细无力。五官科检查:鼻腔粘膜水肿,下鼻甲肿大,鼻道见清稀分泌物。此为肺卫不固,外邪侵袭。药用:银柴胡15克、防风12克、五味子10克、乌梅15克、黄芪20克、炙甘草5克,三剂。药后,嚏涕已止,稍有鼻塞鼻痒感。续守上方15剂,诸症悉失。

按:过敏性鼻炎,中医谓之鼻鼽,常反复发作,不易根治。用过敏煎抗过敏,加黄芪、白术、黄精、荆芥、辛荑扶正固表,疏风祛邪,合为益气解表,抗敏止涕。

7.银屑病

7.1银屑汤

〔组成〕白藓皮30克金银花40克(单煎)连翘15克土茯苓30克生地30克白茅根50克苦参15克防风10克地肤子15克丹参15克鸡血藤25克当归15克

〔功效〕清热解毒,活血祛风。

〔主治〕银屑病。

〔用法〕水煎,煮沸后改文火,继煎20分钟,每剂药可煎服2次。金银花宜单煎,煮沸后煎煮时间不超过10分钟,滤汁加入前汤药中同服之。

〔方解〕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容易复发的顽固性皮肤病。中医对本病早有丰富记载,多属“松皮癣”、“风癣”、“干癣”、“蛇虱”等病范畴。临床症状为周身泛发红色皮疹,呈点滴状、斑块状、地图状或混合状,表面覆有银白色鳞屑,大量脱屑,皮屑易于剥离,剥离后有点状出血,新发皮疹不断出现,伴瘙痒,或见心烦口渴,便秘溲赤、舌质红、苔黄、脉数。多帅素体血热蕴毒,燔灼营血:复由外感风、热、温、燥、毒诸邪,伤人肌肤,内外合邪,发为银屑顽疾。诚如《医学入门》所言:“疥癣皆血分热燥,以致风毒客于皮肤”。白藓皮、防风祛风解毒止痒;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生地、白茅根清热凉血:土茯苓、苦参、地肤子清热祛湿解毒;丹参、鸡血藤、当归活血化淤,养血润燥。诸药合用,相得益彰,既可外散肌表之风毒,又能内清血中之热毒,以收攻邪祛病之效。

同类推荐
  • 常见脑血管疾病临床诊治

    常见脑血管疾病临床诊治

    脑血管疾病(cerebrovasclardisorder,CVD)是由各种血管源性病因引起的脑部疾病的总称,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的特点,特别对中老年人是重要的致残和死亡原因,死亡率约占所有疾病的10%,是目前人类疾病三大死亡原因之一。因此,对VCD流行病学调查以及防治的研究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早已引起了医学界的高度重视。
  • 中医药与中西医结合政策手册

    中医药与中西医结合政策手册

    为了进一步落实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的有关文件精神,发挥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服务特色,提升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水平,经过精心遴选,我们编写了《中医药与中西医结合政策手册》。本书依据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评审要求,汇集了近年来国务院、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开下发的相关文件,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中医药文化建设、科室建设为重点,便于医院领导、各职能科室、临床医技科室负责人系统掌握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政策、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知识及管理知识,同时,也可作为医院及科室开展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相关工作的依据,增加医院日常管理及监督考核的针对性和客观性。
  • 本草纲目(中华传统医学养生精华)

    本草纲目(中华传统医学养生精华)

    该书最早出自于李时珍之手,撰写于1578年,初刊于1593年。全书共载药1800余种,其中1000余种为植物药,其他为矿物及其他药物,由李时珍增入的药物就有374种。书中附有药物图上百幅,方剂万余首,其中约有8000多首是李时珍自己收集和拟定的.每种药物分列释名、主治、发明和附方等项。书中不仅考正了我国古代本草学中的若干错误,而且还综合了大量的科学资料,对药物进行了相对科学的分类,特别是李时珍对动物药的科学分类,说明他当时已具备了生物学进化思想。
  • 内分泌与代谢疑难病选方用药技巧

    内分泌与代谢疑难病选方用药技巧

    本书简要介绍了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原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以及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疑难病的西医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要点、治疗方法;重点阐述了中医对上述各种疾病的辨证分型、治则选方、配伍技巧、用药功效,每种疾病后均附有临床医案,以帮助读者加深理解。
  • 消化系统疾病诊治绝招

    消化系统疾病诊治绝招

    本丛书共8册,包括《呼吸系统疾病诊治绝招》、《消化系统疾病诊治绝招》、《循环系统疾病诊治绝招》、《泌尿系统疾病诊治绝招》、《内分泌系统疾病诊治绝招》、《血液系统疾病诊治绝招》、《神经系统疾病诊治绝招》、《风湿性疾病诊治绝招》。每书均以现代医学病名为纲,以病统方,意在切合临床实际。每病先介绍该病的基本概念、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内容,而后顺序介绍全国各地的老中医经效验方,以供辨证选用,每首方剂均注明【处方】、【主治】、【用法】等内容。本书旨在总结临证有效方剂,而不以学术探讨为目的,因此,药物组成、用量或比例均严格忠实于原方创制者,不做任何调整或补充。
热门推荐
  • 老师他不好惹

    老师他不好惹

    14岁那年,苏芊芊遇到了会惊艳她一声的家教老师姜锦珩,她将这份喜欢埋藏在了心底深处,逐渐萌芽,可却又偏在这个尴尬的年纪遇到了想要永远在一起的人
  • 完美猎杀

    完美猎杀

    1998年6月,梓平市惊现一座契丹贵族墓葬,从中挖出一具头戴狼头面具生有七根手指的神秘古尸,以及失传数百年的玉海东青,但没多久梓平博物馆便遇盗窃辽代古尸下落不明,玉海东青则在运往北京的途中被暴徒劫去!2010年8月,梓平市发生一连串诡异谋杀,死者均与十二年前那具辽代古尸的有过紧密接触。与此同时,另一件传奇宝物龙纹玉镯突然现身又很快神秘消失。为此,警方与藏于暗处的凶手展开了一场智慧与勇气的较量,其间陷阱遍布、杀机重重,在这场高手云集的狩猎行动中,身为契丹皇族后裔的蒋毅和萧栎先后卷入,待他们明白自己身份的时候,暮然发现自己竟成为警察和凶手的共同猎物——当真正的幕后黑手浮出水面,颠覆了所有人的想象。
  • 血咒:拒嫁鬼将军

    血咒:拒嫁鬼将军

    我叫聂影,十八岁上大学那一年,我遇上了我的舍友加生死姐妹——陈婉,她把我当妹妹,而她妈妈把我当成了女儿一般对待;我觉得,这是老天对我唯一的垂怜!可是,也是从哪个时候开始,我经常做一个梦,同样的梦——冰冷无情的送殡队伍、诡异奢华的棺椁、还有漫天飞舞的纸钱……这个梦,重复再重复,却从未找到过答案。直到我在梦境中看见了棺椁中的尸体,心痛如绞……答应了陈婉去见一个法师,却不知道为何,与我曾有过丝毫关联的男性,都相继死去;一个个的谜团扑面而来,我不得已在梦中寻求答案……却发现,那棺椁里的男子,竟是我今生挚爱——解血咒、寻归路、求厮守,成了我生生世世无法摆脱的噩梦!
  • 中兴十七年

    中兴十七年

    赵远到了一个陌生的国度,这里和唐宋是那么的相似。同样的巅峰,同样的盛极而衰,走入了历史。这一世,看我赵远,指点江山。
  • 我的施法无CD无消耗

    我的施法无CD无消耗

    施法无CD无消耗,所有禁术,所有能释放的都疯狂释放!“这家伙释放天魔解体!几百次!就掉了一根头发?!”“上次看到他使用献祭......几千次了,他只喊了句费时间......”“这人,是无底洞啊!”
  • 诸天黑魔法师

    诸天黑魔法师

    薛天被一本神秘的黑魔法书籍砸中,开始了他漫漫诸天的黑魔法修行。本书主人公拥有一颗极其腹黑的心。
  • 从零编织的纸上少女

    从零编织的纸上少女

    呐,你知道吗?似乎纸页上的角色在得到灵魂后,他们就能够突破次元的壁垒,离开故事的世界,出现在现实之中哦?我是一名喜欢创作,喜欢二次元的年轻轻小说作家,我希望通过我的笔触为我笔下的二次元人物们赋予灵魂,幻想着那些由我塑造的惹人怜爱的二次元美少女们能够跳脱纸页的束缚,在这现实的世界中展现新的故事。“杀了你!我绝对要杀了你!”咆哮着,又像是在悲伤地恸哭一般,少女奋不顾身地撞向我。她将我推倒在地,死死地扼住我的咽喉,窒息的感觉在我的身体里蔓延。究竟是从哪里开始出现了错误了呢?第一次,遇见了来自故事中的二次元美少女,还完成了令我引以为傲的故事作品,两份喜悦相互重叠,这双重的喜悦又带来了更多更多的喜悦,本应已经得到了梦幻一般的幸福时光。然而,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穿越农女

    穿越农女

    作为21世纪的新时代女性,上得厅堂出得厨房,怎料意外穿越到古代,爹不亲娘不爱,只能靠着自己,带着兄弟姐妹创业奋进,看我用21世纪的智慧将古代搅得天翻地覆。
  • 男孩女孩青春期教育系列-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男孩女孩青春期教育系列-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品德,即德性、道德品质,亦即个人的道德自我、道德人格。因此,品德是道德行为者的心理特征、内心状态。从字源来看,也是如此:德的基本部分是右半部,从直从心,古代写作“惪”,指一个人的内心状态。品德是个体道德行为所表现的心理特征,更确切地说,是个人在长期的、一系列的道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稳定心理特征。黑格尔说:“一个人做了这样或那样一件合乎伦理的事,还不能就说他是有德的;只有当这种行为方式成为他性格中的固定要素时,他才可以说是有德的。”因此,我们不能因为一个人做了一两次好事便说他品德好;同样也不能因为做了一两次坏事便说他品德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