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34600000023

第23章 父亲

此后不久的一天,父亲突然来到了王林施村。那是我记事以来,第一次正面看见他。——题记

我幼年时代对父亲的记忆荡然无存。据说父亲给我取名的那天,曾不无得意地向十岁的未名解释这个名字的由来,也就是《出生》一文里所提及的杜甫之诗《丽人行》开头一句,那时父亲正值壮年。这个记忆在未名的头脑里挥之不去,我不止一次地听他和人叙述。而我本人意识里对父亲的最初记忆,则是在十岁前后。

有一次,我被从内蒙建设兵团回黄岩探亲的子鹏哥接进县城里玩,正好父亲走在我们前面,那天街上行人特别多,可能遇上了集市。在子鹏哥的指点下,我远远地看到了一个陌生的背影,心头突然缩紧,很快父亲便消失不见了。这个背影是如此模糊,以至于没过多久,连轮廓也不复存在了。

此后不久的一天早上,父亲突然来到了王林施村。那是我记事以来,第一次正面看见他。虽然穿着打扮还算精神,毕竟已50多岁了,早年的英俊已不复存在。那是一个晴朗的星期天,具体季节我已经记不得了,父亲一路打听着找到施老太太的家,刚好我和母亲都在。寒暄了几句以后,母亲便打发我到外面去玩。好奇的邻居大妈和孩子们纷纷围拢到窗前,在那里东张西望,我却远远地躲开了。

那次我没叫父亲,母亲也没有要求我那样做,我只是冲他点点头,父亲没有留下来吃午饭,便回城里去了。我清晰地记得,那天我的心情忐忑不安。直到多年以后,父亲已经过世,有一次我回家过暑假,母亲才告诉我,那次父亲来王林施村是和她谈离婚的事。虽说他们分居将近十年了,但母亲似乎对父亲还很有感情,她没有答应。或许,母亲是为了我和未名才那样。

母亲为人大度,一向独立自主,但在这件事上,和那个年代的其他中国妇女没什么两样。而只要母亲不同意,父亲想离婚就不成了,尤其他还是个摘帽右派。果然,父亲后来再也没提过此事,而我对他十几年来的生活了解甚少。等到我上大学以后,在未名的撮合下,他和母亲又生活在了一起。父亲病故以后,母亲每每说起父亲,仍称赞他是个好同志,无论作为一个领导、一个教师或一个农民、一个技工。在母亲眼里,父亲近乎完美,只是在个人问题上曾处理不当。

在母亲的心目中,总认为有了母爱(尤其她是一个如此坚强的母亲)我便拥有了一切,不再有别的需要了。而我竟然也从来不问她有关父亲的事,更不像有些故事或电影里描写的那样,哭天喊地地问母亲要父亲。看来一个人的习惯大多是后天养成的,从小没和父亲一起生活,自然对父亲也没什么依赖性。

在人类社会里,无论过去、现在或将来,无论中国还是外国,此类事情都经常发生。但从生理学或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每个孩子都有需要和想念父亲的时刻。写到这里,我突然对童年的自己产生了怜悯之心,再联想到自己一贯独往独来、不甚合群的个性,似乎多少可以自我谅解了。

回想之翼

当我忆及遥远的往昔

怀着兴味,听从幻想的劝告

一双因患冻疮而肿大的手

在白色的窗帘布后出现

一位死去很久的亲人的脸

一片淡紫色的幽远

被一个感觉的鼹鼠丘破坏

像一座石板地的旧式楼房

以此伤害了黑夜的眼睑

一把精心制作的扶手椅

和一个并不丰富的藏书架

回想之翼的两次扑动

多年以后,我在太平洋彼岸的加利福尼亚,写下了这首悼亡诗,此时父亲去世已经13个年头了。而离开子鹏哥第一次带我去县中看望父亲,更是相隔了23年。这首诗里出现了父亲亲手制作的两件木质家具:藏书架和扶手椅。那时我已经明白,为何子鹏哥要带我去见父亲,他因为那次集市错过让我们父子相见内疚。那是我记事以来第三次见到父亲,彼此说了不少话,也合了影,对确认我们父子关系尤为重要。

父亲右派摘帽以后,回到县中教了几年书,等到文革来临,他再次转变成体力劳动者。不过,这回父亲不是去牧场,而是进了校办的模具工厂。父亲有一双灵巧的手,不仅善长种田、养牛等农活,做起木工来也很快上路。即使对木匠来说,模具也是要求极高的一个工种,父亲中年以后才开始学做木工,很快成为厂里的技术骨干。可以说,他的动手能力为我辈所不及。

让父亲美名远扬的还有他的烹饪技(术),这也是他在文革期间练就的本领,他与县里最出色的厨师是好朋友。在此以前,无论做一校之长还是被迫下放的右派,他都没有这等闲情逸致。随着年岁的增长,他内心的孤独感愈发明显,做木工活和烹饪,或许能够有所减缓。与此同时,父爱的一面也更多地显示出来。在未名作为知识青年回访团成员即将返回北大荒的头天晚上,他在家里设宴饯行,被邀请的还有未名的几位好友,包括子鹏哥在内。

那时候县城里没有煤气或天然气,甚至电炉也不准用,父亲只有一台煤油炉。就是凭着这样简陋的设施,父亲调理出一桌美味佳肴,我喜欢吃的一道菜是用捣碎的脖荠和白糖做的,香脆可口。我不记得它的名字,反正此后再也没有品尝过。留存在我记忆里更多的是父亲紧握菜刀的那双手,尤其当他用力切从冰凉的水缸里捞出来的坚硬的年糕。虽然时光流逝,那双因患冻疮而肿大的手仍历历在目。值得一提的是,就在那次难得的晚宴上,还发生了一件趣事,被在场的客人们牢牢地记住了。

那会儿,在座的几位后生都喝得有点高了,尤其一位叫风沙的未名同学,已经脸红耳赤了。风沙性格活跃,比子鹏爱讲笑话,那天酒喝多了,更是用一种拖腔的北方官话给大家逗乐。突然之间,我拿起酒瓶往他的空杯子里猛倒,这个举动让父亲略显尴尬,也让在场的客人大感意外,因为此前我一直安安静静地坐在旁边。风沙想移开酒杯已来不及了,几秒钟以后,大家才恍然大悟,继而哈哈大笑。

原来,拎在我手上的是一只空瓶。或许,那是我童年最开心的一刻。事实上,那也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参加这样的聚会。那会儿,文革已经临近尾声了。多年以后,因娶了战争遗孤移居日本的风沙邀请我在访美归国途中作客名古屋,多少也与那次晚宴和那只空酒瓶的缘分有关。那是我许多次日本之行的头一回,风沙兄开车来东京成田机场迎候,随后带我游览了富士山和芦之湖。

我成年以后才得知,父亲的本名叫显福,其中“显”是他们兄弟四人所共有的。2007年夏天,我在昆明参加一个文化活动,曾到西南联大纪念馆查阅过父亲入学注册的名字,果然也是蔡显福。解放以后,父亲觉得这个名字太过封建,自己把它改为海南。这与那座后来成为省名的岛屿无关,而是因为他自幼在东海的南田岛长大。父亲当然没有想到,在他去世四年以后,中国重返奥林匹克大家庭,第一次参加洛杉矶夏季奥运会启用的国名缩写便是CHN,这与父亲全名的首字母完全一致。

在那次对弈和象棋比赛以后,父亲对我便刮目相看了。之后我曾独自进城看望过他,对此母亲一直鼓励。等我参加完地区棋类运动会,从仙居回到黄岩,又一次住在父亲那里,那时我的高中毕业典礼已经开过。父亲告诉我,他已经为我准备了一套木匠工具,等我过完暑假,便教我学做木工,希望将来我能以此养家糊口。没想到的是,由于邓小平的复出,高考制度很快恢复了。

长辈们都说我们运气好,赶上了好时光。事实也是如此,无论与父母相比,还是与年长十岁的未名相比,我都要幸运。我后来想过,我平常做事毛手毛脚的,假如真跟父亲学做木工,恐怕也成不了一个好木匠。我还想过,我的好运是否是父亲本名祈祷的结果和灵验。说到个性,从近年来黄中学生回忆父亲的片言只语里我了解到,即使在反右以前,他也是比较沉稳的。据父亲当年的学生、大学毕业后又回到黄中执教的符老师回忆,父亲留给她最难忘的印象是给全校师生作报告的模样。他不坐,也不带讲稿,背着双手,在台上慢慢地踱步,讲得很动听,台下一片肃静。

在文革的最后几年,父亲已经离开模具工厂重返讲台了。他成为黄中英语教研组的一员,给几个班的高中生授课。这批学生中,有不少在高考恢复后上了大学,他们中有的成为我的同学或校友,还有的成了我的同事。而我却终久没有成为他正式的学生,甚至没有听过他的一次课,这已成了不可改变的事实。据父亲晚年的两位学生回忆,父亲对那些基础较差(尤其是农村来)的同学特别关心,经常给他们开小灶,让他们课后到他的寝室,逐一纠正他们英文英标的发音。因为房间太小,父亲为同学们准备了马扎。

而在我的记忆里,那时父亲可以订阅《参考消息》了,他还经常收听“美国之音”的英语广播节目。在我报名参加高考以后,父亲帮助我突击补习了英语,结果得了49分(录取时只作参考分),那足以让我大学期间英语成绩名列全年级的前茅。

我还记得,父亲曾起草过一份万言书,一遍又一遍地修改誊抄,最后亲自到邮局挂号投寄,收件人是当时的教育部长刘西尧。父亲和我讲起过,他信里的主要内容是关于教育改革的建议,或许包括恢复高考的祈求,在那时似乎有些超前了,况且那不是一个部长所能决定的。虽然那位新四军出身的部长先生没有任何回复,但时局已经发生变化,父亲再也不会因此而获罪了。

遗憾的是,父亲空有未绸的壮志,不仅如此,在经历了20多年的磨难和政治风波,盼望着重新投入工作的时刻,可怕的病魔已经悄悄地潜入他的身体。父亲是在我大二那年,他本人“右派”平反①改进的同一年,查出患有胃癌的。那时他已经年近花甲,恢复党籍、复又担任县中的第一副校长了。接下来自然是要住院、开刀、化疗,好在母亲已退休,在身边全力照料他。那时兄嫂也回家乡工作了,他们在各个方面都十分能干。

由于胃癌是比较容易医治的恶性肿瘤,且发现得较早,因此父亲没有去杭州或上海。台州医院派出最有经验的外科医生为父亲主刀,刚好也是他早年的学生。可是,也正因为给老校长开刀,主刀医生过于紧张,结果手术没有处理干净,被迫进行了第二次手术。1980年寒假,我从济南回乡探亲,父亲已从医院里返回家中,他的胃被切除了四分之三。因为化疗的缘故,父亲脸色蜡黄,身体非常虚弱。

显然,父亲有了不祥的预兆,他要求在他的卧室里搭一张小床,让我和他同住一室。那时父亲已搬到楼上的一个房间,这是我们父子俩最后的三个星期。可是,我那时年少无知,没有任何预感,天真地相信父亲能挺过这一关。因此,我既没有特别悲伤,也没有留意他说的话,甚至告别的时候也比较平静。心里想,既然医生让父亲回家,应该不会有问题,或许父亲只是想和我亲近一点。

可是,六月初的一天上午,我正在上《数学分析》课,课间休息的时候,一位姓姜的同学交给我一封家信。熟悉的白底信封,上面有三道细细的浅色的黄线,蓝墨水秀丽的笔迹,是母亲寄来的。我当即拆开来,才知父亲已于5月25日病故,追悼会也已开过了。

母亲之所以未召我回家与父亲诀别,是怕我太过悲痛,身心受到伤害。在上课铃声再度响起的时候,我趴在课桌上泪流满面。父亲被安葬在方山脚下的一块坡地上,面朝着黄岩县城,那儿离地面大约有一百来米高,需要拨开许多荒草和荆棘才能到达。在母亲迁居杭州以后,那片荒草、小路和墓碑也成了我对故乡的主要牵挂。

那年夏天,在母亲的吩咐和安排下,我并没有返回故乡,而是从济南坐火车北上到了北京,在小姑姑家里过了一个暑假。说到小姑,她是家中独女,祖父的掌上明珠,也是蔡家最革命的一位成员。由于祖父在温岭只有少量土地,出租部分没超过全村人均土地一倍,土改时成分被定为“小土地”,允许保留土地。

可是,小姑知道后大义灭亲,给组织上写信,揭发蔡家在南田还有大片土地(已充公,且当初是相应号召上岛拓荒),结果祖父被划为地主。虽然如此,小姑和小叔一样,是我父亲兄弟姐妹里与他关系最为亲近的。不幸的是,姑父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那会便病故了,那也曾为父亲在相隔多年以后返回京城提供了理由。那时的北京城应是荒凉一片,远远不如父亲读大学的年代。

虽然父亲以一位诗人的诗句命名了我,也因为一位诗人的散文确立我未来的专业和大学。但他恐怕不曾想到,他那自小在乡村长大的小儿子会成为一名诗人,并游历了整个世界。同样,老人家也不会想到,他的儿孙们最后会落户杭州。当年他去昆明报考西南联大途中,曾在西子湖畔的浙江大学逗留了半年,边打工边复习功课,其时他的二哥,也就是我的二伯父正求学浙大外文系。

2007年春节前夕,在父亲故去将近27年以后,由未名作主,将他的遗骸迁移至富春江畔,与母亲合葬一处。那是一座依山而建,毗邻富阳东洲岛的公墓。从那以后,我便卸下了对故乡物质上的最后一丝牵挂。下葬时,有一个细节我难以忘怀。纵然光阴流逝,血肉之躯腐烂,但由于父亲当年是土葬,他的一部分遗骸竟比火葬的母亲多出一倍。

①据后来的官方统计数据,当年55万多“右派分子”中,活到

同类推荐
  • 随缘偶记

    随缘偶记

    《随缘偶记》内容丰富,意境宽广,信手拈来,无拘无束。有工作上的深度思考,寄托着对民族工业振兴的诚挚期盼;有对田园风光的深情回忆,流露着对乡土生活的无限眷恋;有郊游中的观感与遐思,抒发着热爱生活的丝丝情怀;有宾朋相聚时的即兴而作,透射着情同手足的拳拳之心;有对异邦求学之子的谆谆教诲,蕴含着殷殷的乱犊之情;有月下独酌时的心灵独白,散发着惬意而真实的独特馨香……整个诗稿字里行间无不洋溢着浓浓的民情、乡情、亲情、友情和爱情,表现了对祖国、对事业、对故乡、对亲朋、对生活真诚而炽热的爱。它既是生活的感悟,更是生活的记录。
  • 解密中国大案2006

    解密中国大案2006

    《解密中国大案2006》精选了2006年度全国法院审理的部分大案要案,通过纪实文学的方式,展开了他讲述的案件故事和审判故事。这《解密中国大案2006》中所收集的案件都曾经在国内外产生过一定的影响,所有的纪实文章都是丁一鹤亲自采访案犯或是案件当事人后写成的,这些文章也都经过了案件的承办法官或审判长的审阅,确保事实的准确无误。因为是真实的,也就保证了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同步,呈现着非常实在的生活面貌。
  • 李少君自选集

    李少君自选集

    作为《天涯》的主编,作为深刻地介入了当代思想状况和政治反思的诗人,李少君的诗中自然也折射了社会思想和历史进程中的一些重大议题。环境主义和生态主义意识中或许正渗透了诗人的政治敏感。但在创作这些生态诗歌之际,李少君的身份意识和政治认同都了无痕迹地化入了一种作为诗学的生态主义思维之中。
  • 元曲三百首(中)

    元曲三百首(中)

    这套鉴赏辞典的最大特色在于,编写者几乎囊括了中国当代绝大多数古典文学专家。初一看,其中有些知名专家的学术重量似乎与“鉴赏”一词的轻松格调不太相称,但事实证明,只有彻悟才能轻松,只有轻松才能真正进入文学和艺术。辞典中所选古代作者和作品,都十分精当。每篇鉴赏文字,融合古代意韵和现代视角,不空不繁,不涩不滥,对当代读者有不小的帮助。
  • 诸子百家名句赏析

    诸子百家名句赏析

    《诸子百家名句赏析》中“诸子百家”一般是指先秦至汉代时期出现的学术流派。西汉刘歆在《诸子略》中著录各家著作有一百八十九家,其后的《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等书则使“诸子百家”的著作上升到上千家。但流传较广、影响较大、最为著名的不过几十家而已。
热门推荐
  • 兰若兰若

    兰若兰若

    古刹千百转,一叶一红尘山海经,涂山氏,兰若寺。假如你是下一个宁采臣……
  • 女主她今天也很甜

    女主她今天也很甜

    【本书又名《作者在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有一天寻糖突然开始上吐下泻,进行了多次检查都没有找到病因。 眼看她就要不行了,突然,一位得道高僧出现说,她必须离家独自一人生活,而且不能花家里的一分钱。 结果,时隔多年,寻糖脑海里的破系统终于安装成功了,原来这一切都是因为它引起的。【本文1v1,高甜宠文。】
  • 我的灵界女友

    我的灵界女友

    我在工地挖出一具棺材,却没想到是一具棺上棺的重棺。棺叠棺,上棺不吉下棺凶!我也因为这个碰到了棺中女鬼,跟我产生了命运上的纠缠。更让我没想到的是,无论是这个女鬼,还是我的工友,都不像表面的那么简单。我的人生也因为这一具重棺而发生了改变,一个我从未想象过的鬼神世界朝我打开了大门。
  • 赚钱机器

    赚钱机器

    为什么那么多人陷入了金钱设下的陷阱,终其一生都在为金钱而努力找作,即使发现自己无法赚到更多钱时也无法自拔?为什么那么多人选择创业,却进入了另一时间陷阱中,终其一生赚取金钱,当发现自己失去了真正的自由时也无法脱身?为什么那么多人掉进了债务陷阱、被财务危机穷追不舍?为什么那么多人的财富无法有效增加?因为学错比不学更可怕,太多人正在学习一套“贫穷教育”。
  • 彼岸有多远,我不问你也别回答

    彼岸有多远,我不问你也别回答

    四千年前,他是皇,她是王。她求他止战,他一句,你收留我,不什么事都解决了么?四千年以后,两人皆失去记忆,他又一句,你收留我,不就什么都解决了吗?他猛然醒悟,无论为仙还是为妖,她都躲不掉他,既然在劫难逃,索性不逃。
  • 《马上会道术》

    《马上会道术》

    人的一生转折很多,也许从有变无,也许从弱变强,这些东西没人会知道什么时候发生在自己身上,但有那么一群人可以看透,然而他们不会的不仅仅这些还有降妖除魔......
  • 樱吹雪舞

    樱吹雪舞

    你与我一场樱花绽放,又似一场雪舞凝霜。数不尽的哀伤,往事随风飘。拼凑起的回忆穿越人海,等不到的风景依旧感慨。命运的邂逅像是个美丽的传说。遗忘的钟声回荡起依稀的目光。眼前堆积成后悔的模样,满屏的泪光痛打在心上。那留下浅浅的脚印,岁月打捞出的痕迹。生命中你我守护。陌上花开,人影散乱。
  • 龙魂梦

    龙魂梦

    乱世来临,神魔混战,神帝幼子陈风遇袭濒死,并被魔帝种下魔魂本源,后几经周折,转世人间。重生的陈风失去前世记忆,神魔同体给了他无限可能,却也因此常常陷入梦游或狂暴,成为一个天才的废柴。一场惊天地震之后,师父离奇失踪,陈风与两个奇葩师弟一起,第一次走出了自幼隐居的龙隐神山。百变兵器、古怪丹药、神秘阵法、恐怖符箓,不甘心向命运屈服的陈风,就此踏上了一段直上九天的疯狂热血征程!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青木瓜的滋味

    青木瓜的滋味

    一位女摄影师在东南亚某地旅行时迷路误入某神秘领地,在领主为隔绝消息而准备秘密处死女摄影师时,领主儿子以娶妻生子为理由助女主脱困,并帮助女主逃脱领地。
  • 问拳天下

    问拳天下

    陈一平为报血仇算计了当今第一强者陈圣人为他出剑,与道家雷法、佛门嗔言、儒家神符等上百名先天境斗与天山的天上,而他本人则是在地下杀他的仇人,第一个仇人死了,后面的仇人也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