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98400000027

第27章 专家的预测

还是看看专家们是怎么预测的吧。

这三位专家分别叫做史赵、史墨、史龟。他们可不是史家的哥儿仨,名字前边的那个“史”字表示的是“史官”,所以“史赵”这种称呼其实等同于英文里的ProfessorZhao或者Dr.Zhao。

史龟先来解释:“是谓沈阳,可以兴兵。利以伐姜,不利子商。伐齐则可,敌宋不吉。”

这话好像不难理解,没太多玄的虚的。咦,怎么连“沈阳”都有啊?“是谓沈阳,可以兴兵”难道是说适于兵发沈阳?而且,看来沈阳的历史真够悠久的啊!

其实呢,此“沈阳”非彼“沈阳”。中国东北那个沈阳市最早得着“沈阳”两个字是在元朝,元朝人把沈州改为了沈阳路——元朝的“路”大体相当于我们现在的省。因为当地有一条河叫做沈河,古人把河的北岸称为阳,河的南岸称为阴,所以,沈河北边的这片地方就叫沈阳。

就地理上的阴阳稍微多说两句。中国很多地名叫什么阴,什么阳,大多都是这么起的。有人可能一下子会想起来王羲之《兰亭集序》的开头:“会稽山阴之兰亭”,那么,这个著名的兰亭应该就在“会稽山阴”,也就是会稽山的南边了?

不是,恰恰相反,山阴是在山的北边。

河与山的阴阳分类是相反的,山的南边和水的北边为阳,山的北边和水的南边为阴。所以,沈阳是在沈河的北边,而会稽山的北边却叫山阴。

另外,如果你看到的《兰亭集序》有注释说“会稽山阴”是指会稽郡山阴县,你可别马上认为我说错了。事实上这两种说法都对,至于王羲之当时到底想表达的哪种说法,他这文字有歧义,所以我们也搞不清。

话说回来,史龟所谓的“沈阳”肯定不是指沈阳市,这个“沈”其实就是“沉”,这在古文里非常常见。记得有个后来经常写书的国民党特务,叫沈醉,大概这个笔名就是取“沉醉”的意思。

至于“沉阳”,这到底是什么意思,我们已经搞不清楚了,可能是指阳气下沉,或者其他任何一种情况。我们唯一能够推知的是,“是谓沈阳,可以兴兵。利以伐姜,不利子商”这几句是押韵的:阳、兵、商在古音是一个韵。所以,这话可能是出自一套和《易经》类似的记载着各种卜辞的书。

好在,不知道什么是“沉阳”并不妨碍我们理解后几句的意思。后面几句实在说得太清楚了,简直不像算命先生的话了:可以出兵,利于攻打姓姜的,不利于攻打姓子的。于是史龟自己给下了个结论:打齐国会有利,别打宋国。

如果甲骨占卜也像《周易》一样流传下来,我们还真不知道当我们占到这样一兆的时候,得到的卜辞是“利于攻打姓姜的,不利于攻打姓子的”,那我们该怎么办呢?现在社会上好像已经没有姓子的了,我们该打谁才好呢?

在当时,所谓“姓姜的”,是指姜姓的人统治的齐国;所谓姓子的,是指子姓的人统治的宋国,而宋国又是商朝贵族的遗民国家,所以卜辞里才说“子商”。

我再稍微啰唆两句,借机说个历史小知识:春秋时期的人名乱得讨厌,其中最容易引起误会的一个是“姬”,一个就是“子”。我们读到一个女人叫穆姬,以为就是个贵族太太,于是理解成“穆太太”甚至“穆姑娘”,那就错了,这我在前边已经说过了。而“子”也和“姬”一样,是个姓,宋国贵族都姓子,所以,儒家那位“孟子”的意思是“孟先生”,或者“孟老师”,可如果有个女人也叫孟子,那可就不是“孟老师”的意思了,而是表示她是宋国贵族之女,姓子,排行老大(孟表示排行,是老大),所以,这个女孟子就应该翻译成“子家大小姐”。

听过了史龟的意见,咱们再看看史墨怎么说。

史墨看了看史龟刚刚看过的乌龟壳,看着这个“水流向火”的征兆,说:“盈,水名也。子,水位也。名位敌,不可干也。炎帝为火师,姜姓其后也。水胜火,伐姜则可。”

甲骨占卜的具体方法早已失传了,所以史墨前边这几句就卜论卜我们是看不懂的,大体上看,他是说有个叫“盈”的不知道什么东西是水的名字,嗯,这话也许就像说“黄河是河的名字”吧,如果假设成立,那就意味着乌龟壳上显示了一条叫做盈水的河。然后,史墨从乌龟壳上还看出了一个“子”,他解释说,“子”是水的位置。嗯,这也许是用天干地支表示方位吧,如果假设成立,那么,“子”表示的是北方。

史墨解释了盈是水的名字,子是水的位置,照我的胡猜,这意思就是:有一条盈河在我们的北方。史墨接着说:“名位敌,不可干也。”意思是:名字和位置配合得当,所以招惹不得。这句话可相当明确。

继续我的胡猜:乌龟分别显示了两个信息:一个是“盈”,一个是“子”,而现实生活中真有一条河叫做盈河,就在我们的北方,北方又恰恰是“子”所代表的方位。所以呢,“盈”和“子”是配合得当的,凡是和“盈”沾边或者和“子”沾边的东西我们最好都不要去招惹。

反正,不管史墨那套“盈”和“子”的来龙去脉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搞不清也没关系,只要知道最后结论就好:别惹姓子的。这也就是说,别惹宋国。

有人可能不信我的话,会质问一下:“人家原文明明说的是‘名位敌’,表示‘名’和‘位’是敌对关系,所以应该开打才是呀,可你为什么解释成‘名和位配合得当’呢?”

要知道,这个“敌”确实就是“相当”的意思。

我以前读吴梅村写崇祯皇帝私生活的一首长诗,里边有一句“故剑犹存敌体温”,我死活就看不懂,心想:这上下文全是写夫妻关系呀,怎么突然来了个敌人呢?我当时就是不知道“敌”的这个意思,更要命的是,这句里不但有“敌”,还有个“剑”,更把我往歪处引。这句的正解是:“敌体”就是counterpart,皇帝的女性counterpart不就是皇后嘛,那个“故剑”是个典故,是讲汉朝皇帝夫妻生活的一个故事,表示对结发妻子的不忘情。看看,这么温存的一句诗,如果从字面上看,意思就像是说:一把随身多年的宝剑上还存留着敌人的体温。

不好意思,又扯远了,再回来听听史墨的。他说完了不可攻打宋国之后,接着说:“炎帝为火师,姜姓其后也。水胜火,伐姜则可。”意思是:乌龟说咱们应该去打齐国。

史墨这个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呢?他说炎帝和火有过密切关系,而姜姓是炎帝的后人,所以“水流向火”的这个兆头就意味着象征子姓宋国的水流向了象征姜姓齐国的火,水把火给浇灭了,那还是打齐国别打宋国好了。

细心的读者看到这里可能会产生疑问:“不对吧,前边讲陈完那卦的时候不是说姜姓是太岳的后人吗,怎么这里又说他们是炎帝的后人了?”

答案是:姜姓确实是太岳的后人,而太岳又是炎帝的后人,至少上古传说有这种说法。

好了,史墨的结论说完,和史龟的意见一致。我们再请出第三位专家。

第三位专家史赵也过来看了看这个“水流向火”的征兆,贡献意见说:“是谓如川之满,不可游也。郑方有罪,不可救也。救郑则不吉,不知其他。”意思是说:“这征兆表现的正如大河涨水,没法游过去;郑国有罪,不能去救他们。我只从中看出了救援郑国不吉,其他的就不知道了。”

史赵看来功力比前两位差一些,但结论倒也近似:不救郑国就等于不向宋国开战,那就去打齐国呗。但他这个逻辑关系是怎么回事,我们只能推测出“盈”和“水”联系起来表示大河涨水,也“不知其他”了。

一个乌龟,三个专家,虽然说法各有各的,但大致意见倒也差不多。

有人可能会问:“如果按照现在的双盲实验原则,让这三位各自在毫无别人意见影响的情况下来下结论,还会是这个结果吗?”这个问题我们恐怕永远也不会有答案了。

我们这本书到底不是讲甲骨的,现在,又出来了第四位专家。

严格说,这位还称不上专家,他只是个票友,要拿《周易》再算一次。

这个票友就是大名鼎鼎的阳虎,春秋时期的超级大反派,和儒家祖师爷孔子很有过一番恩怨瓜葛。现在的阳虎正是虎落平阳的时候,流亡国外,投奔了晋国的赵简子。读过《论语》的朋友恐怕没有不知道阳虎的,可不一定知道阳虎还会算卦吧?

专业级的大师在正式场合一般都鼓捣乌龟,而《周易》更多时候只是非正式场合或者是票友玩的。现在,在三位专家之后,票友阳虎也跟着算了一卦,这一卦算出来的是:泰之需。

所谓“泰之需”,就是泰卦变为需卦。泰卦从下数的第五根爻是根阴爻,这根阴爻看来是老阴,所以变为阳爻,其他爻不变,这就构成了新的一卦:需卦。

现在我们应该比较熟练了吧,遇到这种卦象,知道决定吉凶的是泰卦第五爻的爻辞。我们查查《周易》里边泰卦的相关内容:

泰:小往大来,吉,亨。

《彖》曰:“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

《象》曰: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初九,拔茅茹以其汇。征吉。

《象》曰:“拔茅征吉”,志在外也。

九二,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于中行。

《象》曰:“包荒,得尚于中行”,以光大也。

九三,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

《象》曰:“无往不复”,天地际也。

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邻,不戒以孚。

《象》曰:“翩翩,不富”,皆失实也。“不戒以孚”,中心愿也。

六五,帝乙归妹,以祉元吉。

《象》曰:“以祉元吉”,中以行愿也。

上六,城复于隍,勿用师,自邑告命。贞吝。

《象》曰:“城复于隍”,其命乱也。

哪一句话才是我们需要的,这也应该熟练了吧?

不错,是这句:“六五,帝乙归妹,以祉元吉。”意思是:“帝乙嫁闺女,有福,大吉。”

帝乙是个人名,他是商朝的一位国王,是那位著名的商纣王的老爸。在我们看来,这卦是用帝乙嫁闺女来形容婚礼的喜庆场面。不管这个理解对不对吧,反正爻辞最后是说“大吉”。

对,爻辞的意见很明确:大吉。

可问题是,到底打齐国是大吉呀,还是救郑打宋是大吉呀?

还是看看阳虎是怎么解释的吧。

阳虎用的爻辞和我们用的一模一样,这就说明:第一,我们和阳虎用的《周易》版本相同;第二,我们和阳虎判断卦象所用的方法也相同。这对我们真是个大大的鼓励啊!

阳虎的解释是:“宋方吉,不可与也。微子启,帝乙之元子也。宋、郑,甥舅也。祉,禄也。若帝乙之元子归妹,而有吉禄,我安得吉焉?”意思是说:宋国的当家人都是微子启的后代子孙,而微子启则是帝乙的长子,所以“帝乙嫁闺女”也就意味着宋国人嫁闺女。宋国人也确实嫁了闺女,他们把女孩子嫁给了郑国国君,所以宋国和郑国是联姻的关系。再推想一下,如果作为帝乙后代的宋国人嫁闺女是大吉,那不就等于大吉是落在宋国的头上吗?如果我们去打宋国,恐怕得不到什么好处。

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看过了好几位大师的解卦过程,不知道你是怎么想的,反正我觉得就属阳虎这几句话逻辑最严密,也最合情合理。

如果单从结论来看,三位专家加一位票友,结论一致:郑国不能救,宋国不能惹,如果非要打,那就打齐国。赵简子一看,嚯,意见这么统一啊,那就听你们的吧。

赵简子的疑难问题倒是解决了,可我们更糊涂了。不错,阳虎的推论最合逻辑,可是,如果换到现在,我不知道晚饭该吃馒头还是该吃米饭,于是算了一卦,也得出了这个“泰之需”,那我该怎么解释呢?帝乙到底是跟馒头亲呢,还是跟米饭亲?

别笑,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你以为它荒谬而不会有答案吗?呵呵,只要认真,就有答案。

馒头是面做的,面是小麦磨出来的;而米饭呢,是稻子加工成的。

这就有线索了吧?

有人可能根据这个线索很快得出答案:商朝主要活动区域在现在的河南一带,北方稻子少,小麦多,所以帝乙跟小麦最亲,所以晚饭该吃馒头。

可是,错了!商朝的时候气候和现在不一样,当时河南一带雨水充沛,风景如画,有片片竹林,还有大象徜徉,宛如西双版纳一般。从考古发现上看,商朝的领地上不大会有小麦,但有水稻。

而且,稻子还是当时的高级粮食,这一高级,那肯定就是帝乙常吃的呗,而且稻子还能酿酒,这也是上层统治者才能享受的啊。

结果这就出来了:帝乙跟稻子亲,和小麦却没什么关系,所以,“帝乙归妹”这个爻辞告诉了我晚饭吃米饭会“大吉”。

看,这个思路还是能够推广的嘛。

同类推荐
  • 道家哲学智慧

    道家哲学智慧

    在战国时代,儒墨并称“显学”。韩非说:“世之显学,儒墨也”。道家是隐者之学,故不在显学之列,而其理论之湛深,思想之缜密,实超过了儒墨两家。孔子罕言天道,“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孟子虽说过“圣人之于天道也”,但也未多讲天道。道家老子不但谈论天道,而且提出“先天地生”的永恒性绝对性的“道”。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总结了夏商周三代的文化成就,墨子“背周道而用夏政”,老子则揭示了有史以来文化的流弊,对于文化发展提出批评意见。儒家虽反对苛政,而肯定区分贵贱上下的等级制度。墨家虽然宣称“官无常贵,民无终贱”,而仍承认贵贱之分,以“贵不傲贱”为理想。
  • 爱欲与文明(译文经典)

    爱欲与文明(译文经典)

    《爱欲与文明》讲述了:西方今天文明已发展到极点,然而文明进步的加速也伴随着不自由的加剧。集中营、大屠杀、世界大战和核武器都是现代文明的产物,人对人最有效的统治和摧残恰恰发生在人类的物质和精神成就高度发达到仿佛能建立一个真正自由的世界的时刻。可见,高度文明的昂贵代价是人的不自由和对生命本能、对自我升华了的性欲、爱欲的压抑。所以,反抗现代西方文明首先必须消除对人的本性的压抑,解放爱欲。
  • 旋转与升腾:新经典主义文学的哲学视野对话

    旋转与升腾:新经典主义文学的哲学视野对话

    《旋转与升腾——新经典主义文学的哲学视野》承接《于天上看见深渊——新经典主义文学对话录》,根据哲学家邓晓芒与作家残雪在前部著作出版之后的数次对话辑录而成,两人分别从文学和哲学这两个截然不同的角度进入对诸多问题的探讨,话题涉及中西文化比较,宗教和无神论和自然主义,古典主义和现代主义,文学和现实的关系,信仰与生命的关系,艺术与认识的关系,等等。本书的读者在书中读到的更多的是一种思想探索的历程。当一个艺术家想对自己为之献身的艺术进行一种哲学把握的时候,当一个勤于思考的人想对自己的生命进行定位的时候,他就可能陷于这种探索之中。读者对本书可以期待的是,这种探索不是一个人冥思苦想,而是由两个不同的人,一个是代表女性思维的作家,另一个是代表男性思维的哲学研究者,在对话中进行一种身体力行的示范或演习。
  •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鬼谷子)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鬼谷子)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 素书全鉴(第2版)

    素书全鉴(第2版)

    关于《素书》有一个很有名的故事:曾刺杀秦始皇的张良,逃亡到下邳时遇到一位老人,这位老人故意把鞋子丢到桥下,让张良捡起并替他穿上,认定“孺子可教”后传他一卷书,告之“读书则为王者师”。这位老人即黄石公,这卷书即《素书》。《素书》分原始、正道、求人之志、本德宗道、遵义、安礼六章,共一百三十二句。虽只一千三百六十字,但字字珠玑,句句名言,在精准地认识世道、把握人性的基础上,对人生谋略给出了高屋建瓴的指点。本书对《素书》全书按原典进行了解译,并结合现实予以进一步的解读。
热门推荐
  • 仙下兰若

    仙下兰若

    三生石前问前路,黄泉河畔请白头兰若寺里书生笑,再看已是聊斋人李长安茫然来到一个鬼怪游曳的世界,魑魅争秋萤,魍魉逐野马,本想快活一世,不理人间万千事,只是抬首,就见兰若寺,于是书生一笑,口中诗词歌赋,心中佛陀道祖,这就是李长安的一生。
  • 竹书天的学习笔记

    竹书天的学习笔记

    竹书天对学子系统说“读书学习帮助人一不小心成了神”
  • 一善一恶一世间

    一善一恶一世间

    “小云啊,你看这心理咨询室还缺什么?还缺的话,我再让人给你拿”,老师说。“不用了”一个好听的女声响起。“哦,那我就先走了”叮铃铃~“喂”“云云~云笺,你收拾好了吗?好了我就去找你啦!”“好了,早尚,你过来吧”
  • 荒始族群

    荒始族群

    那是在很久很久以前的时代,那时还没有恐龙,大陆也没有漂移。。。人类的第三只眼还存在,在这个大陆的北方有一种会强大魔法的法师,南方有强大力量的巨人,西方是可以召唤恐怖怪物的召唤法师,东方,有觉醒神职的三眼人类,在幽深的海底,有一个神秘的国度。。。它是亚特兰蒂斯,在天空,有传说中的神祗,在远离大陆的一个地方,有一个大岛,上面的人类生活在太阳与水之间。。。。。。这是一个很久远的时代,它在四代人类起源之前。。。这是一个种族的时代,也是一个伟大的时代!
  • 纨绔少爷独宠模特妻

    纨绔少爷独宠模特妻

    穿越,她成为一个模特,湘奈尔。从此她以模特湘奈尔的身份在开始了一段奇妙之旅。她高傲,是因为她觉得自己不属于这里;她逃避,却一步步的陷入他的爱牢,一步步走进他的婚礼殿堂。穆瞬表面上是一个纨绔子弟,实际上却另有城府。他是穆瞬的好兄弟,却阴险狡诈!爱湘奈尔的人很多,但她爱的只有一个。(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网王之白芍不在铅华

    网王之白芍不在铅华

    这是一个拥有特殊属性的少女在网王努力生活的故事。在完成系统“活下去”的初始任务之后,白芍正式踏入网王的世界。可后续的发展让她猝不及防。这特殊属性什么鬼?系统时不时给的“小惊喜”,是惊吓吧!你们怎么肥事一个个的?即使曾经光芒万丈,赢得满堂喝彩,那些痛苦与黑暗却深埋心底。纵然有万般无奈,纵使会跌跌撞撞,也会有朋友在前方等待,在旅途中陪伴。想只看跟王子们谈恋爱的可以撤了,这里:1.人物独立完整有自己的生活(最重要的一条)。2.特殊属性是真的1不停吸引人跟她“亲近”或第一印象偏好。3.网王的世界人物稍有ooc,介意勿扰。#有私设##还没有cp#
  • 遇见你时满天星辰

    遇见你时满天星辰

    遇见,是一切开始的起点。第一次相遇,便有了后面的故事。
  • 贯休应梦罗汉画歌

    贯休应梦罗汉画歌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后芸妃琴

    后芸妃琴

    她的身世未明,却又陷于其中。她的凤位被夺,为其报仇。
  • 穿越之腹黑医学教授

    穿越之腹黑医学教授

    睡个觉也能穿越!穿越第一天就被人丢进河里,完后就被一旨配婚,她转身嫁给雪国最有名的王爷。人果然不能太得意,这不某女才刚得意她穿越得还不错,人美、身份也好。某女正得瑟完,这不她又来一个第二次穿越。第二次她穿越到一个修炼灵根的世界和大陆,女主欲哭无泪啊!然而她的第一次穿越的夫君居然也在,还叫什么帝绝君,还是什么狗屁天才,而她确是废材,这是要死的节奏吗?老天可真会捉弄她的,即然这样那她第二次一定要好好活一把!可是话又说回来她再次穿越是废材这以后的路该怎么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