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218600000005

第5章 天水潺潺谁解饮

性相不二

有人以为唯识宗的三自性、三无性教义,与般若宗或禅宗所讲的明心见性的性有冲突。当然,对佛学深入一点的不会搞错,一般研究佛学则容易弄错,道理何在?因为不论是三自性或三无性,都是指一般形而下万有的性质,是刹那变化无常的,因此万有一切现象不能永恒存在,但有一个全属于阿赖耶识会变的缘起。因此,与佛法基本上形而上本体这个性空的自性观念没有两样。

“此八识心王,性相分量”,性相分量四个字是古文,由此看出古文与白话文写作不同之处。以现在的观念必须分开解释,其中性相有般若形而上的性空,以及唯识法相的道理;分是四分:相分、见分、自证分、证自证分;量是三量:现量、比量、非量。性相二字是年轻同学读古文感到麻烦的地方,不过我们走文学教育出身的,觉得这么写反而简洁明白了,每个名词不但记在脑子里,还记到肠子里、“入藏”了,一辈子忘不掉。

凡圣之间

永明寿禅师说关于性相分量的道理,“上至极圣,下至凡夫”,上至已经成了佛的圣人,下至一个普通人、愚夫愚妇,“本末推穷,悉皆具足”,不论普通人乃至成就的圣人,统统具备心性的功能作用。换句话说,愚夫愚妇的本性生命功能里,就具备当圣人的能缘。反过来说,一个成圣成佛的人,他的本性成就难道没有凡夫那一套吗?都有,不过都转化了,所以说“上至极圣,下至凡夫,本末推穷,悉皆具足”。

那么,为什么有圣人与凡夫的不同呢?

“只于明昧,得失似分”,一个人明白了、悟了道便成圣人;一个人迷糊、没有悟即是凡夫。注意“似分”二字用得厉害,凡夫与圣人好像有分别,这告诉了你:凡夫即圣人,圣人即凡夫。

名牢

我常常告诉大家一个禅宗公案。明朝末年,一位叫密云悟的大禅师,了不起,他过世后,清军入关。密云悟禅师与六祖一样,没有读过书,打柴出身,智慧很高,后来出家悟道,成为一代禅宗大师,声闻全国。[1]

密云悟禅师与憨山大师不同,憨山大师是明末四大老之一,有学问,不仅名动公卿,甚至名动帝王,神宗及其皇太后都是他的皈依弟子。憨山大师非常高明,晓得大名之下不能久居,除非涅槃,否则一定出毛病。后来果然出问题,坐过牢,而与他同时的四大老之一紫柏真可大师竟坐牢而死。[2]

密云悟禅师学问没有憨山大师高,但是名气则在憨山大师之上,他深知名是毒,到处请他当大和尚都不去,不过也住持好几个大庙子,弟子很多。他悟了道后,学问自然好起来。但诸位青年同学莫以此为标榜,你们经常拿六祖来对付我,只要打坐不要读书,悟道学问就来了,年轻人以这个为借口,不可以。

天水潺潺谁解饮

密云悟禅师悟道后学问好,有人问他,儒家《中庸》上说:“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一般男女生活行为之间都可以懂得道,但是推到形而上最高处,连悟道的圣人也不知道。就是说,凡夫都有道,都知道,到了最高处,谁也不知道。这是什么话?这怎么解释?问此话的人都是当代第一流的学问家,功名皆在进士、翰林以上,官好、学问好、道德也好才问得出来。这密云悟怎么说?那真是庙子上千古名言:

具足凡夫法,凡夫不知,凡夫若知,即是圣人;

具足圣人法,圣人不会,圣人若会,即是凡夫。[3]

一切凡夫都具备,但凡夫不知,凡夫如果知道这个就是,立刻变成圣人;到了圣人悟了道呢?他不会觉得有道,如果圣人还保持一个有道的样子,这个圣人就变成凡夫。悟了道的人,这一悟没有悟的形迹,如果自觉得了道,是圣人,那是剩下来的人、昏人。真圣人、得了道的人,不觉得自己有道,否则乃盗也。

所以“得失似分”,好像悟道,又好像没有,这“似”字用得好极了!“只于明昧,得失似分”,凡夫与圣人一样都具备,以佛法来讲,每一个众生都具有成佛的东西在自己生命中,只是你没有找出来。

诸圣了之,成真如妙用,尽未来际,建佛事门。

一切圣人悟了道,了了这个识,那就不叫阿赖耶识,而叫真如,换了一个名称。悟后起用叫妙用。宇宙中本具这股力量绵绵不绝,悟道者尽未来际,所作所为皆是佛事,永远不再迷昧。

众生昧之,为烦恼尘劳,从无始来,造生死事。

一切众生迷住了。所以中国佛教精神注重迷与悟,迷的人并没有少样东西,譬如在暗室中,未少一物,只是看不见而已!等到一有亮光,什么都看见,也没有多一样东西,迷悟之间就是如此。

于日用中,以不识故,莫辩心王与心所,宁知内尘与外尘。“于日用中”根据《中庸》“百姓日用而不知”的成语而来。我们平常用的心就是道,因为自己不悟,“莫辩心王与心所”,分不出哪个是心王,哪个是心所的作用;因此也不知道什么是内尘,什么是外尘。

守静是内尘

注意内尘与外尘的差别。一般学佛,外尘容易分辨,譬如我的对面是诸位,诸位是外尘,因为诸位引起我里面动脑筋。内尘在里面,看不见,劳心烦恼、七情六欲、喜怒哀乐都是内尘,一般人检查不出。

比如大家修行学佛,尽管打坐一天,并不喜欢,并不快乐,坐在那里强忍,看起来像在修行用功,实际上在煎熬。道家干脆得很,讲修行是焚修,像在火里烧一样难受,又想下座到外面玩一玩,又想这样不对,不是修道人。坐在那里烦得很,腿子又发麻,心里头越坐越烦躁,真是焚修啊!这些东西属粗的内尘,还容易找到;如果觉得心里一念不生很清净,万事干扰不了,那正是大内尘,“犹是法尘分别影事”。

认为悟了道,有境界、有功夫,被功夫或道的包袱困住了,那怎么叫解脱?那是功夫的包袱,清净也是包袱,两者包袱不同,清净的包袱是白布所捆;烦恼的包袱是黑布所捆,全是内尘。一般人认不清自己心性本体能所功能的作用,“宁知内尘与外尘”,分不清内尘、外尘。

智眼方识宝

如有目之人,处暗室之内,犹生盲之者,居宝藏之中。

两个比方:等于有眼睛的人在黑暗的房间中,什么都看不见,你不能说自己没有眼睛,可惜没有智慧的光明;另一个比喻:就像没有眼睛的瞎子在宝库中,当然找不到宝物。这两重比方,很妙,也等于说明内尘与外尘的道理。

无般若之光,何由辩真识伪;阙智眼之鉴,焉能别宝探珠。遂乃以妄为真,执常为断。不应作而作,投虚妄之苦轮;不应思而思,集颠倒之恶业。

这是对仗的文字,很容易懂,不需要浪费大家的时间,主要是说明般若智慧的重要,所以我经常大声疾呼,成佛悟道是智慧的成就,不是功夫,但是也离不开功夫。功夫不到,你本有的智慧不会开发,而如果执著功夫是道,那就错了,因此般若非常重要。没有智慧的光明,不能分辨真道非道、正道外道;缺了智眼的光明,就没有办法找到真正的宝藏,于是“以妄为真,执常为断”,把假的看做真的,将本具的认为不存在。“不应作而作,投虚妄之苦轮”,这是很严重的一段话,换句话说,作修养功夫所用的方法,理搞不清楚,修了半天都是“不应作而作”,结果跳进了“虚妄之苦轮”,一如白居易的诗所警示:“空花岂得兼求果,阳焰如何更觅鱼?”就是这个道理。

“不应思而思”,不应该想,不应用心而用心,这是指修持方面讲。“集颠倒之恶业”,想思多累,心思不断的人要多加注意,应该把这两句话写下来,作为座右铭鞭策自己。你不要以为只是思想一下,没有做出行为,这也是造业,叫思业,思业的果报也很严重。

良师益友难得

只为不遇出世道友,未闻无上圆诠。任自胸襟,纵我情性。取一期之暂乐,积万劫之余殃。以日继时,罔知罔觉;从生至老,不省不思。以无明俱时而生,以无明俱时而死。从一暗室,投一暗室;出一苦轮,入一苦轮。历劫逾生,未有休日;此生他世,几是脱时。

一篇劝世之文,劝导世界上的人。以前我们都说永明寿禅师专门说老太婆的话,啰啰嗦嗦一大堆,现在年纪大了、老了,也喜欢说劝世文,因为加上几十年人生经验,每一句话都明白易懂,变成劝世文章,每句话也都很严重。

“不遇出世道友”,老师、朋友、善知识、道友之难找。“未闻无上圆诠”,听不到宇宙生命圆满的解释。善知识难逢,明师良友难求,因此,东方文化儒释道三家非常注重良师益友,良师亦是益友。换句话说,人,即使是第一流的圣人,开始的时候,多半还是受依他起的影响,靠良师、靠人的影响。完全不靠人的影响而悟道非常不容易。

譬如大家喜欢讲禅宗六祖的公案,六祖起初上山打柴,上街卖柴,听到外地客人在旅馆念《金刚经》,闻“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若有所悟。这位外江佬鼓励他到湖北黄梅向五祖弘忍求法,并且为六祖出路费,供养六祖老母。现在大家修六祖的庙,后面应该供外江佬才对,那位外江佬才是六祖真正的良师益友。大家都是俗话说的:“新娘进洞房,媒人抛出墙。”大家光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释迦牟尼佛介绍来的!怎么就忘了释迦牟尼佛?所以东方文化非常注重师友,佛经中尤其再三强调善知识的重要。出世的道友更难,出世的道友已经悟道,跳出三界,因此能告诉我们“无上圆诠”,凡夫遇不到便一直迷糊下去了。

莫逞一时快

“任自胸襟,纵我情性”,这是一般人的通病。有些人讲话:我认为怎么样。我说:这样啊!那就听你的。你认为怎么样,何必来问我,对了就好了嘛!这叫“任自胸襟,纵我情性”。其实良师益友也并不是太难求,只要你真能够尽其事谦虚地学,这当然很不容易啊!老实讲,这些都是辛苦了几十年才体会到的。早年读这些经典,不觉得有什么了不起,永明寿老太婆禅,啰嗦!年轻时自己就犯了这八个字的错。

“取一期之暂乐,积万劫之余殃”,年轻任性,执著一时的快乐,不晓得自己所造之业,报应留到万劫不能转。“以日继时,罔知罔觉”。老婆禅又来了,夜以继日皆在盲目的任性中。“从生至老,不省不思”,不肯反省、不肯思想。“以无明俱时而生,以无明俱时而死”,这些都是永明寿老婆禅的文章,来的时候莫名其妙的来,死的时候莫名其妙的走。所以有些学佛的老朋友,见了面会互相调侃地说:“你弄明白一点走好不好!”但也还有同学告诉我“不想悟道”,“为什么?”假使弄清楚了死很不舒服!反正糊涂的来糊涂的走。我说好,你真是天下第一人,有勇气。

地狱有三禅

佛经上记载释迦牟尼佛与堂兄弟提婆达多的故事,提婆达多反对释迦牟尼佛,处处与佛作对,危害佛,甚至叫人从山上搬大石头要压死佛,结果被佛的一位有神通的弟子一扫把把石头挡回去,佛的大拇趾还因此被碎片弹伤。佛这位有神通的弟子原来不识字,佛教他念扫把,念了扫字忘了把,念了把字忘了扫,搞了好多年,后来悟道,晓得扫把就是这个,扫得干干净净。提婆达多最后活着下地狱,据说,他下地狱的地方还在,此为“生身下地狱”。

佛到八十一岁快要涅槃时,堂弟阿难怜悯堂兄提婆达多,请佛救他,佛说不是不救他,是他不肯出来,大丈夫说不出来就不出来。阿难问为什么?佛告诉阿难,提婆达多在地狱里有三禅天之乐,比色界天当天主还快乐。阿难不信,佛示神通让阿难入地狱,果然看到提婆达多,阿难求他忏悔出离地狱,他告诉阿难,在此有三禅天之乐,印证佛所言不虚,把阿难搞得莫名其妙,向佛请示。

佛说罗汉知道八万劫以前的事,八万劫以外的事不知,提婆达多是早已成就的大权菩萨,专现魔王身跟佛捣蛋,岂只捣蛋一辈子,佛多生累劫开始学佛的第一个老师就是提婆达多,后来生生世世跟着佛捣乱。有一生佛变成虱子,提婆达多就变成跳蚤害佛。虱子问跳蚤在哪里吃得又黑又亮蹦蹦跳跳,跳蚤叫虱子到打坐的胖罗汉身上,结果初果罗汉杀生习气未断,一指头就把虱子掐死。

诸如此类,佛讲了许多过去生的因缘,提婆达多总是与佛作对,令佛难堪。释迦牟尼佛说他永远永远感谢提婆达多,提婆达多是早已成就的人,故意现反面作反教育,所以他有本事下地狱,功夫到了不肯出来,佛最后才把这个大秘密揭穿。当然他不是“以无明俱时而生”,也不是“以无明俱时而死”,提婆达多敢在地狱轮转,因为他有这个本事。

我们不同,我们是盲目地在滚,永明寿禅师形容凡夫是“从一暗室,投一暗室;出一苦轮,入一苦轮”。“历劫逾生,未有休日;此身他世,几是脱时”,永远没有解脱的时候。

一灯照破千年暗

宗镜本怀,正为于此。

写作《宗镜录》正是为了这个目的。

是以照之如镜,何法而不明;归之如海,何川而不入。若千年暗室,破之唯一灯;

暗了一千年的房间,刹那间点亮一支蜡烛划破黑暗,禅宗顿悟到的道理就是如此,真正悟到那个理,一灯而破千年暗室,一千年的无明破了。

无始尘劳,照之唯一观。

大家做功夫修止观观不起来,佛经上说:“观自在菩萨……照见五蕴皆空”,这一照就到了,很容易,什么顿悟不顿悟。顿悟很容易,就是前面所说:“千年暗室,破之唯一灯”,怎么点亮这一灯?不难,就是这一念之间:“无始尘劳,照之唯一观”,一观照,无始尘劳就破掉了。

佛法但由省力得

此具足诠旨,信入而不动神情;成现法门,谛了而匪劳心力。“具足诠旨”,一切众生本来具备,个个都是佛,为什么我们不能成佛?自己把自己关在黑暗房间中,只要把你生命本有的智慧之火点燃,念佛也好、念咒子也好、作观想也好、参禅也好,不管什么法门都是这根洋火,一引就出来了。“信入而不动神情”,一信就进入这个境界,不需挤眉弄眼。其实有很多朋友,房间早已经亮了,自己不知道,到处去找,结果又把开关关掉,聪明反被聪明误。动都不要动就悟道了,这是现成的法门。“谛了而匪劳心力”,真悟了,也不用心也不费力,早就到了。

若更不信,徒抱昏迷,深嘱后贤,无失法利。

假使你真的信不过,我这里有好酒好菜请大家,赶快来研究我这份资料,集中了佛的宝贝,等你来拿。“深嘱后贤”,我们都是他的后贤。“无失法利”,不要失去这个利益。

现在讲到生死大事,我们可以给它立一个小标题,也就是佛经上常用的成语“生死事大”。

大势一到大势已去

故《法华经》偈云:“不求大势佛,及与断苦法;深入诸邪见,以苦欲舍苦;为是众生故,而起大悲心。”

我们晓得修西方极乐净土所供奉的西方三圣,中间是阿弥陀佛,两旁是大势至菩萨和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至者到也,也是大势至佛,过去已成佛。两位都是阿弥陀佛的助手,将来阿弥陀佛退休,由观世音菩萨即位,名号也叫阿弥陀;再继位的大势至,名号也叫阿弥陀,从此西方极乐净土只有一个名号阿弥陀。佛经记载很多佛,有千佛、万佛,名号各有不同,各有其所代表的哲学意义。

现在先推开佛经来说,世法也就是佛法。大家应该看过近代一本小说《老残游记》,刘鹗作的。中国文人没有不研究佛学的,凡在佛学中有心得,文章诗词境界就高。《老残游记》表达许多佛法精神,其中谈到清朝末年,他已经看到时代的苦难。他说做了一个梦,看到海边一艘破船在狂风骤浪中,大家要抢救这只船。这是他早已看到国家民族前途的危机。

后来他在桃花山上看到一位朋友题的诗:“回首沧桑五百年”,哟!不得了!刘鹗描写自己遇到神仙,那一段描写得真好!山上茅篷有个隐士,穿着黄袍子,相貌古色古香,刘鹗称他前辈神仙,起码有五百岁,老先生哈哈大笑,说自己跟刘鹗差不多岁数。诗呢?他回答:“诗人多半打妄语,作诗吹得越大越好。”刘鹗恍然大悟,文人多半吹大牛。后来两人谈到清朝末年国家民族的命运,不得了,中间很多隐语,替皇帝宗室、中华民族算命,算得很对。唉!后来两人感叹那怎么办?刘鹗说我告诉你:“一切宗教有个什么人最大?”那个人想了半天说:“如来佛。”“不是,如来佛管不了事。”“上帝?”“也不行。”上帝怕魔鬼,魔鬼力量和上帝一样。他问哪一个最大?“有个叫势力尊者大势至,大势到的时候,上帝也都莫办法,上帝都怕势力尊者。”为什么念佛的人拜大势至菩萨?生命到了医院最后的时候,大势至菩萨来接引你了。那个时候你不要再想上个氧气多留几天,不必了!大势已到,请帖接到就走。

注释

[1]密云圆悟(一五六六—一六四三),江苏人,俗姓蒋,八岁能念佛,十五岁耕樵为生,二十六岁看《坛经》,知有宗门。二十九岁,安置妻室,投于幻有正传出家。尝作偈云:“野衲横身四海中,端然迥出须弥峰;举头天外豁惺眼,俯视十方世界风。万聚丛中我独尊,独尊那怕聚纷纭;头头头色非他物,大地乾坤一口吞。十方世界恣横眠,那管东西南北天;唯我独尊全体现,人来问著只粗拳。”

[2]憨山德清(一五四六—一六二三),金陵人,俗姓蔡,十二岁入南京报恩寺。三十岁,结茅北台龙门。一日粥罢经行,忽然立定而不见身心,唯一大光明藏,如大圆镜,影显山河大地;有偈云:“瞥然一念狂心歇,内外根尘俱洞彻;翻身触破太虚空,万象森罗从此灭。”因发悟无人印证,即展《楞伽经》印证,八个月,经旨了然。五十岁时,坐以私创寺院,遣戍雷州,在狱八阅月。

紫柏真可(一五四二—一六〇三),江苏人,号达观。尝闻诵张拙偈,至“断除烦恼重增病,趋向真如亦是邪”而大疑。一日斋次,忽悟。后以遭忌受陷,被捕拷讯,神色自若,仅以三负对:“憨山不归,则我出世一大负;矿税不止,则我救世一大负;传灯未续,则我慧命一大负。”余无他言。刑部欲处死,可曰:“世法如此,久住为何?”索浴罢,嘱侍者性田曰:“吾去矣!幸谢江南诸护法。”却饮食,说《转生歌》。至黎明,索姜汤嗽齿,坐地唱毗卢遮那佛数声,闭目不语。曹学程,走来云:“师去得好。”开目微笑而逝。

[3]宋代龙济绍修禅师,曾说:“具足凡夫法,凡夫不知。具足圣人法,圣人不会。圣人若会,即是凡夫。凡夫若知,即是圣人。”此处所说,疑是密云悟禅师引用而略作调整。

同类推荐
  • 求学集

    求学集

    “求学”,既有作者对不懈追求学问的自励,也有对继续求学医院的表达。收入本书的文稿主要是作者于2008年1月至2012年7月期间的作品。其时,作者在北京联合大学和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机关任职。本书主要是对作者这段那时间工作和学习的一种记录,或一种既你那,包括论文、调研报告、读书笔记、讲稿等。
  • 大学论·意志升华论

    大学论·意志升华论

    当一个生命主体降生在大地上,不论是什么样的一个生命,他都有他的角色与任务,而这样的任务是在生命主体不断成长过程中形成并使其为之奋斗的,退一步说,生命本身的存在其实就是最根本的、最初级的价值目标。如果人一旦连这一价值目标也不去认可,那么这样的生命只能谓之为行尸走肉,也就不会再有更多的生命主体的需求与欲望以及价值实现与满足。意志就是脊梁完成这个任务和目标的根本。
  • 菜根谭(国学大书院)

    菜根谭(国学大书院)

    《菜根谭》文字简练,对仗工整,博大精深,耐人寻味,通俗易懂,雅俗共赏;寥寥几句道出人生玄机,只言片语指明生存之道。它告诫读书人“道乃公正无私,学当随事警惕”;它提醒为官者“为官公廉。居家恕俭”。人生在世,“心善而子孙盛,根固而枝叶荣”,“清浊并包,善恶兼容”,“超然天地之外,不入名利之中”,因为“人生一傀儡”,只有如此,才能“自控便超然”。
  • 新儒家如何面对现代化

    新儒家如何面对现代化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全新视角,探讨现代新儒家的现代观,审视并展现新儒家面对现代化潮流的种种思索与探求。因此,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现代观,就成为贯穿本书的价值导向。此外,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现代观也成为本书的一个参照;本书还全面反思了儒家的一些可与“现代性”关联起来的理念与价值取向。
  • 很哲学很幽默:一天读懂西方哲学史

    很哲学很幽默:一天读懂西方哲学史

    顶盔掼甲的智慧女神如何从宙斯的脑袋里横空闪现;滑稽好色的牧神潘的猎艳经历到底有多么惨;世界究竟是一团神奇的活火,还是流荡空气和水;我们该崇拜的到底是人类还是自然;苏格拉底有个多么剽悍的老婆,柏拉图谈的是什么精神爱恋;犬儒派的哲学家又是多么懒……本书将西方古代哲学家的奇闻轶事和古朴睿智的思想,以极其幽默通俗的方式铺陈出来,使读者能轻松惬意地全面掌握西方古代哲学,在愉悦中获取常人所无的哲学智慧。本书打破哲学枯燥无味的叙述传统,以哲学玩家幽默的语言,化西方哲学史的艰深于妙趣横生的叙说中,使自我的哲学修炼,变成快乐的阅读消遣。
热门推荐
  • 灿烂的锅底灰

    灿烂的锅底灰

    我们曾为杂草是经燃烧后附于锅底或烟筒中所存的烟墨,用到我们时我们叫百草霜可以止血止泻,不用我们时我们叫灶突墨嫌我们脏,我们生命轻细似霜随风可以飞扬,入水则漂浮而分散,无臭亦无味。
  • 护理美学与礼仪

    护理美学与礼仪

    本书编写着力构建具有护理专业特色和专科层次特点的课程体系,以职业技能的培养为根本,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紧密结合,力求满足学科、教学和社会三方面的需求。包括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两大板块。其中,基础课程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构建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三位一体的基础理论教学体系。专业课围绕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强调突出护理、注重整体、体现社区、加强人文的原则,构建以护理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的、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知识传授与能力、素质培养的结合;注重整体优化,处理好不同教材内容的联系与衔接,避免遗漏和不必要的重复。
  • 王俊凯爱上了你,我感到很心酸

    王俊凯爱上了你,我感到很心酸

    tfboys和几个女的爱情故事。看天门怎这段经历是怎样的
  • 全能鬼医:娇艳美鬼贴身医

    全能鬼医:娇艳美鬼贴身医

    生人勿进!玉魂殿内有鬼医,每逢夜晚阴路开……我是一个鬼医,专治恶鬼疑难杂症。什么?艳鬼你半夜总想压在人身上?吊死鬼你附身后总感觉三魂七魄要离体?僵尸吸入外国人的血为什么那么难受?可以治!都可以!额……居然有妇科炎症?这个……也可以治!“你说什么?”“老大,有阴阳师打上门了”?不怕,受我恩惠的恶鬼太多,随便派几只去搞搞就行了。
  • 快穿宿主超高冷

    快穿宿主超高冷

    【1v1有cp小甜文!欢迎入坑!】【高冷大佬vs傲娇宠妻】“情绪都是有能量的。大佬,你的任务就是收集各个世界的情绪值。”卿舟一脸严肃的指着前面的男人:“那个问号是什么情绪?”系统语气坚定:“是bug!下个世界就不会有了!”下一个世界,当他们再次遇到同样的问号。下下个世界也巧妙的与问号先生重逢。卿舟:“……是什么?”系统:“是我错了。”—五七觉得,自家大佬什么都好,虽然平时高冷不近人情,但做事手段凌厉,完成任务也很积极……除了,她怎么老被那只猪拱!—#自家大佬一眼不见又被拐跑#
  • 魅惑天下,绝战七公主

    魅惑天下,绝战七公主

    一抹淡雅倾城的微笑,不知迷了天下多少世人的眼。孤独琉璃,什么,你没听说过,天铭国有名的废柴。她是全大陆最有名的废柴,她是北璃国最宠爱的公主,她是药仙谷的神秘谷主。所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可谁知那个调皮捣乱,活泼可爱是她;那个欲血奋战,杀敌数千也是她;那个清冷绝决,魅惑天下也是她;她到底是谁?她一身被鲜血染红的白衣静静的站在“深渊”边身形更显纤细微笑的看着眼前一大片想杀她的人,红唇轻启“夜无尘,若有来世定不会爱上你。”说完毫不犹豫转身跳入“深渊”。当繁华落尽她是否还与他在一起。敬请期待!(文章幸福圆满)
  • 叹东风之缘来是你

    叹东风之缘来是你

    昨夜小楼又起东风,初春时分,却恍若秋意,阵阵上心头。望那古楼,恰似故人远道而来,承载深深乡愁。珠帘泛起婆娑,雨湿了衣袖,恰似回首终究一场梦。他为龙之谜不断地靠近她,布下层层暗局,她却只看得见他的好,步步为营,换来的却是画地为牢。她只是想要和相爱的人厮守一生,为何还是苦苦相逼?几载春秋,几回梦,彼此折磨,彼此伤害,一遍又一遍,直到遍体鳞伤,仍是不愿放手。洗尽铅华,她幡然醒悟,这场以爱为名的阴谋,她已然失掉了所有的城池,而他终究是一场梦。轻轻探凡缘,轻轻唱离愁,相爱并不是相守的唯一理由,但希望对方能够幸福的活着,才是爱的真谛。人生曾几何时,她此生有幸见过那最美的男子,而那男子,恰似回首终究一场梦。
  • 韩城绝恋

    韩城绝恋

    苏欣雅对冷漠中藏着温柔的男生车俊熙一见钟情,可俊熙心中却念念不忘过去的女友金元珍;偶然的机会欣雅读到了俊熙写给元珍的情书,于是代替元珍回信,在阴差阳错中,俊熙得知真相,他被欣雅深深感动。本以为从此就能得到幸福,元珍却出人意料地回来了……一颗心,两段情,三个人,谁要退让?谁该出局?
  • 禁修仙令

    禁修仙令

    顾城携着前世才智,转生来到了这个禁止修仙的世界,凡修仙者,皆为罪犯!这里,有修仙者……有捕抓修仙者的武侠……有修仙者出没地带,也有大自然域……一心要成为武侠的顾城为了重塑身体,不得不成为修仙者,要破‘禁修仙令’……--------------凡修仙者,九死一生,要与人斗,与地斗,与天斗。顺成人,逆成仙,全在阴阳颠倒颠【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ps:盗版中有大量错误,一切以本站内容为实
  • 我没那么优秀

    我没那么优秀

    因为太优秀被人逃婚,王也立志做个普通人,可是他不明白,像他这么出色的男人,不管躲到哪里,就好像漆黑中的萤火虫,那样鲜明,那样出众。你们都有金手指,我不需要!我,王也,本身就是他人的金手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