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910200000029

第29章 领受任务和及时复命的规矩:不让领导等,不让领导急,不让领导气

导读

在职场上,让领导很厌恶的下属行为是:给他安排个活,结果是“小鬼不见面了”。

什么意思?就是员工领了任务不懂得复命,石沉大海,完成完不成、进展到什么程度,一概不及时向领导汇报,让领导傻傻地、默默地等。

这样的人,是最不让领导放心的人。试问,这样一个不让人放心的员工又怎么会受到领导的重用?

要想步步登高,就要及时复命。

1.领受工作不走样,不要惧于向上

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

一边是怒气冲冲的上级:

“怎么搞的?我不是明明交代过了吗,为什么你做的完全不是我想要的?”

一边是委屈不已的下级:

“我明明就是按你的要求去做的啊,怎么就不对呢?”

看上去似乎各有各的道理,那么到底哪里出了问题,导致执行的结果不到位?

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接受任务的时候走样了,很多人根本没有理解上级的意图,就匆匆忙忙开始执行,最终做出来当然就不是最初想要的结果。

在某酒店集团的一次企业文化内训课上,为了让学员们生动地领悟到接受任务不走样的重要性,讲师高老师设置了下面的场景演练。

高老师请一位学员去一楼办公室把他抽屉里的笔记本拿来,那个学员一听,就“噌”一下子从五楼跑到一楼,可是不一会儿,他却空着手回来了。

原来每个抽屉里都有笔记本,他不知道高老师要的是哪一本。

高老师笑了笑,告诉他是第二层抽屉里黑色的笔记本。

那位学员又“呼”地冲去一楼,结果上来的时候却拿了三个黑色笔记本。他气喘吁吁地告诉高老师,因为第二层抽屉里有三个黑色本子,他不知道高老师到底是要哪一本,就只好都拿上来了,让高老师自己挑。

学员们都被他那无可奈何的样子逗笑了。

高老师解析说,如果他一开始就跟学员交代清楚,要拿的是办公桌右侧第二层抽屉里,写着该酒店企业文化的黑色笔记本;或者学员能主动问一下,是要拿什么样的本子,是放在什么位置的,那他也就不用跑两趟了。

当然,取笔记本只是件小事,可能还不需要多么重视,但是同样的道理却可以运用在其他工作中。

◎领导下达任务时,一定要确保下属完全理解

对于领导来说,千万不要把自己说过了等同于下级理解了。往往因为下面几种原因,会导致下属在接受任务的时候发生走样:

·听了,不一定听到了:

也许他听的时候正好在走神。

·听到了,不等于听清了:

也许因为你表达不到位,他根本没听清楚。

·听清了,不等于理解了:

也许他并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去做,甚至对此他还有自己不同的理解。

·理解了,不等于认可了:

或许你认为很重要,而他根据自己的经验觉得不重要,甚至不值得去做。

·认可了,不等于做到了:

或许他认为拖一拖再做、以后再做也没关系。

所以,上级在布置任务的时候,一定要确认下属已经充分理解了任务内容。

◎下属应主动采取措施确保“吃透”领导指示

作为下级,为了在接受任务的时候不走样,应该做到以下4点:

·养成随时带上笔记本记录的习惯

再好的记性,光凭脑袋记,还是会有遗漏,尤其是在任务的内容比较多的时候,这时候,一定要带上笔记本,逐条记下来。

·不理解的地方,一定要问明白,不要糊里糊涂就去做

有些人在接受任务时,即使没听清楚也不愿意问:有的可能是对上级有畏惧的心理,不敢问;有的是怕问了,会让上级觉得自己怎么那么笨,连这么简单的事情都理解不了,由此对自己产生不好的印象。

但作为一个执行者,你有把事情做好的责任。与其等到最后做错了、造成损失了、要返工了再来后悔,不如第一时间就弄清楚、做到位。

·听完任务之后,要复述一遍,确保没有遗漏

这是一个优秀的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听过了,不一定就全记住了。复述一遍,即使有遗漏,也能第一时间把它补上来。

·对于任务中容易出错的地方,要再三确认

比如领导交代你,“你去把这份报告准备一下,尽快交给我。”

这时候,“尽快”到底是个什么概念,就很容易产生误解。

如果是一名优秀的下级,就会立即确认:

“如果我明天下午5点之前把报告交给您,您看来得及吗?还是需要更早一点?”

在得到确定的答复后,就能够避免差错的出现。

2.领受任务后,先动起来,在行动中寻找解决方案,反馈信息

某文化创意公司想搞一档大型活动。

领导安排策划小杨做这件事。

领导:小杨,你就这个活动尽快做个方案。

小杨“好嘞”一声爽快地答应了。

坐在座位上想了一上午,下午时,小杨找领导沟通,抛给领导一堆问题,比如:

这个活动上级支持我们做吗?

我们的客户能提供多少赞助?我们能做多大规模?

万一我们请不到某某和某某那个级别的主持人怎么办?怎么对客户交代?

万一我们找不到某某酒店那种级别的活动场地怎么办?

万一我们请不到某某那样的名人出席怎么办?

……

领导气得差点把手里的文件摔他脸上。

你看,小杨答应得挺痛快,可是半天过去了,他一个字没写,却找出一堆莫须有的状况来让领导忐忑。

这显然不符合规矩。

作为员工,在领受任务后,一定要马上行动起来,在行动中发现、反馈,并提出建设性意见。而不是啥都不做,就在那瞎想。这样会给领导造成以下几种不好的印象:

·没有执行力。只会纸上谈兵、卖嘴皮儿,不愿意行动。

·虚伪或者迟钝。有问题你在领受任务的时候就应该提出来,而不应该过去这么长时间才开始醒悟。这说明要么你头脑迟钝,要么就是不真诚。

·不服从,忤逆。领导既然安排你做了,一定是他自己衡量过了,不可能是八字没一撇的事,一定是具有一定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你抛出这么多疑问,表明了你对领导不信任。

·偷懒和拖延。在领导眼里是可行的事,到你这里成了老大难的事,只能说明你笨,或者懒惰,或者是拖延症患者,这都不是领导喜欢的员工。

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

哪怕是领导把八字没一撇的事交给你,你自己头脑风暴也好,引入“外脑”也好,都要竭尽全力理出一点眉目,向他交代。你的开场白可以是这样:

领导,我认真思考了一下,这件事情操作起来有点难度,但不是没可能,最关键的问题在于……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就面临……我需要……您看行不行?

对于可行性的问题,那你更要拿出一定的工作成果给领导看了,边看边商讨,把你发现的问题讲出来。

3.领导安排的事为什么要事必回复?

曾经亲身经历过的一次职场失误,让我深深体会到了给领导事必回复的重要性。

有一次,领导安排我给负责宣传的陈处长送一份材料。

我乖乖去了,事前也给陈处长发了短信,她也回复了。

等到了她的办公室,发现陈处长不在,我就将文件给了她的秘书。

我自以为任务完成得很圆满,刚好也赶上了午休时间,便顺道儿逛了逛街,美滋滋地请自己吃了顿好的。

下午一点半准时回到单位时,我还深深地沉浸在舒爽的精神状态中,完全不知“大难将至”。

两点钟的时候,领导过来找我,当时就差揪着我的耳朵进办公室了。她一进门便转身气势汹汹地责问我,为何完成任务后没有第一时间告诉她,就在刚刚,陈处长还打电话过来追问资料有没有送过去呢!

我说送过去了呀。领导训我:你不说,谁知道?!

我这才后知后觉反应过来:上午完成工作后,我确实是没有及时告知领导,而更奇葩的是陈处长的秘书在收到文件后也没有告知她的领导。毫不知情的陈处长,在公务外出的路上还火急火燎地给我领导打电话询问材料的事,言辞激烈。

知道这一切后,先前的委屈顷刻间化为自责——是我大意了。

◎勿以事小而不回复

可能你认为某件事情很小,小到没什么必要告诉领导。可是,领导会批评你:“谁给你的权利来认定这件事就是小事?!”是啊,事大事小,还真不是你说了算;你认为的小事站在领导的高度和角度有可能就是特大的事,这真的不是领导矫情,是身份、地位、视野和责任不同导致的。

总之,但凡领导安排你办的事,无论大事小事,你立即去办,并一定要及时告知就对了。

◎事必回复意味着“让人放心”

在我们周围,总能看到有办事特牢靠、事毕就回复的人,但凡领导交办的事,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当然还有更让人放心的,遇到重要的事,不论大与小,领导一定就会想起他(她)来。这类人从来不用领导多余的担心,交代的事他(她)一定放在心上,尽心尽力,随时报告,绝不让领导焦急等待。和他们共事,踏实、靠谱,他们往往也更容易受到领导的赏识与提拔。

◎回复还是不回复,和会不会做人有关

事毕就回复,说起来简单,要做到不容易。送信送材料只是表面上的,根子上还是怎么做人的问题,这和承诺、诚信有关。我们身边有不少事毕必回复的人,而事毕不回复的也有,我觉得后者是还没有明白事毕不回复的害处与事毕就回复的甜头。还有人可能会说,有些事毕不回复的人,可能只是不拘小节、不屑小事,但却有能力担当大事。我们古人有句话说得好:“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有做大事的能力固然是极好的,但没有一步一步的积累,又怎么能做成大事呢?

4.多任务行动时,要有“重点思维”

领导不会一次只安排你做一件事,身兼数职是常态。一个人同时进行好几件事,也就是处于“多任务行动模式”时,你的复命就比较棘手。要具备“重点思维”——分清主次,学会统筹兼顾。具体做法如下:

◎接受领导的安排

因为既然领导给你安排这项任务,就是对你能力的信任,同时也是对自己的一次考验。而不折不扣地完成领导交代的任务,是作为员工最基本的素质之一。自己本身的工作繁杂,不能成为拒绝执行任务的理由。

◎把这项中心任务和目前所进行的工作进行比较,分清轻重缓急

如果目前的工作比较紧急,这项任务可以缓一步进行,先尽快完成手头上的工作;如果这项任务是比较紧急的,而你目前的工作可以暂时停一下,那你理应立即着手准备完成这项任务;如果这项任务和你目前的工作都比较紧急,同时急需来解决的话,你应该首先完成领导交代的任务,因为领导安排的紧急任务,一般都比较重大,关系到各个方面,不能因为目前的日常性工作而受到拖延。如果为了完成领导安排的任务,致使目前的工作不能按时完成,你可以通过加班来处理。

◎都重要又紧急,可以请同事帮忙

如果在执行领导安排任务的同时,自己本身的工作又急需进行,这时你可以和同事商量,请他们帮助你完成一些日常性的工作。当然,你要记着以后对同事的帮助做出感谢。

还有一种情况更棘手,就是直属上司和上级领导同时安排给你紧急任务,你该如何是好?

首先,你要认真分析两位领导交给你任务的紧急程度,合理地安排好时间;如果时间能岔开,那就争取把两件工作都做好,不要辜负领导对你的信任。

其次,如果两件工作时间无法岔开,你就应该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先做重要紧急的工作,同时,可以找同事协助做另一件工作,争取把两件工作都按时完成。完成后,向同事表示最诚挚的谢意,并且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最后,如果两件工作你确实无法同时进行并完成,那就应当向领导求助了,看领导能否派人协助你或者适当延长时间。

总之,通过处理这些矛盾,你会更深刻地体会到,提高工作效率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与此同时,你自己的资源配置能力也得到了锻炼,这可是领导力的重要一项哦。

5.很多人都会在“完成度”上撒谎,交差时含糊其辞

小孟是单位新来的员工。

因为办公地点有限,餐厅和会议室是合并的。每到开会的时候,会从库房搬几张椅子过来。

那天,开完会后,马上就要吃饭了。领导离开会议室时吩咐小孟:你把椅子搬一下。

于是,小孟同学就把椅子从桌子附近移到了墙角处。

等领导过来吃饭时,看到墙角齐刷刷的几把椅子,失望地摇了摇头,问小孟为何没把椅子搬走。小孟理直气壮地辩解:我搬了呀,搬到了边角上,这样不碍事了。

“谁说不碍事?我们这么多同事吃饭,就这点地方,来来往往的,怎么能不碍事?”领导显然怒了。

小孟还是觉得自己挺冤的,继续辩解:“我不知道要搬到哪里去,没人告诉我呀。”

像小孟一样,在执行任务时,多数人都在完成度上大打折扣,而在交差时含糊其辞,百般辩解。之所以辩解,是因为他们的工作经不起推敲和检验,需要自圆其说,蒙混过关,争取个60分。

这样的人,在职场是混不好的。

什么样的人能混好?那就是,不仅能满足领导要求,更能超乎领导期待的职员。

◎什么叫超乎领导期待?

举个例子。

某培训师受邀去广州某知名企业讲课。负责到机场接他的,是该企业的培训总监。

培训总监的接待工作安排得很到位,为人热情,很会聊天,给培训师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然而,让培训师没有想到的是,做完培训回北京后,助理跟他谈起了这样一个细节:接到培训师之后,那个培训总监还特意给助理发了一条短消息,上面是这样写的:我已经接到老师,现在正在去宾馆的路上,我会安排好一切,请您放心。

这位大名鼎鼎的培训师真没想到,自己竟意外地接受了培训总监的精神洗礼。

照一般人想,把老师接待好就已经够了,但这仅仅是满足了要求;而额外给助理发一条短消息,就是超乎期望。尽管只是短短一两句话,但给人的感觉和效果却大不一样。

什么叫超乎期待?就是别人没有期待或者不敢期待的事,你却做到了,这就叫超乎期待。

◎最优秀的人,往往是能够把工作做到超乎期待的人

海尔质检部部长刘向阳曾经这样说:

“努力!去满足企业内外用户的需求,并提供意料之外的满意,就是我心中永恒追求的质量。”

正是有了这样的理念,海尔的产品质量才能够真正做到令所有客户赞不绝口。

超额的回报来自于带给他人期待以上的成果,而这种成果往往又来自于超额或超凡的付出。在我们带给别人惊喜的时候,别人也会回报给我们惊喜。

关注过韩国前总统李明博的人都知道,曾经就职现代集团的他20多岁当理事、30多岁当社长、40多岁当会长。

所有荣誉、成功的背后都是他以主人翁姿态做事,不找任何借口的晋升秘诀。

领导交代李明博说:

“这一季度的销售方案不要再出现赤字了。”一般执行者一定是听话照做,想办法达到领导的期望。但是李明博却不满足,他竭尽全力,想尽办法一定要超过领导交代的目标。

领导交代不要出现赤字,他不仅不让赤字出现,还多做出了盈利的新目标。每次任务都如此,最后连领导都惊叹他的能力,更是委以重任。

李明博凡事都是这样竭尽全力,直到他成为韩国总统。这样的发展也并不出人意料。

换做是工作中的我们,接到任务要处理时,大部分人都会首先考虑难不难处理?其次考虑时间上够不够?再考虑各方面的准备是不是充分?而在执行中遇到困难,我们往往想着的不是竭尽全力克服,而是找后路,差不多就交差;到最后一旦出现失误,还得拼命找各种理由搪塞,逃脱责任。试问,凭借这样的工作套路,怎么可能满足领导对你的期望?怎么可能达到惊艳领导的成效?而这样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让领导给我们丰厚的回报呢?

6.进领导办公室,门该怎样敲?

进领导办公室敲门,既是对他空间与隐私的尊重,更是对他身份和地位的认同。可这敲门的礼仪大多数人都不懂,甚至有些人忘了敲门,见门没关闭,就径直进入,这可是职场大忌。

今天我们就来普及一下进领导办公室敲门的礼仪。

·敲门的指法

用右手食指或者中指弯曲后敲门,不要用多个手指或者手背、手掌用力拍打。

·敲门的节奏

敲三下,相当于“有人吗”、“我可以进来吗”的意思。咚咚咚之间的间隔为0.3~0.5秒,太快会让人感觉心烦,太慢会给人感觉散漫不自信。敲两下,表示自己与对方比较熟悉,相当于说“你好”、“我进来了”的意思。如果敲四下以上,则是很不礼貌的行为。

·敲门的强度

力度大小应适中,要坚定并有一定力度。力度太大会让对方受到惊吓,给人以粗鲁没有教养的感觉;力度太小让人感觉你胆子太小、紧张过度。

·门没关也要敲吗?

如果遇到门是虚掩着的,也应当先敲门,表示询问“我可以进来吗”,或者表示通知“我要进来了”。得到对方的允许才能进入。

·按门铃的礼仪

有的领导办公室会装有门铃,我们在按门铃时也要有礼貌,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慢慢地按一下,隔一会儿再按一下。按门铃时千万别太心急,如果乱按一通,会显得非常没有礼貌。

当然,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可一概而论,有些特殊情况也是需要变通的。比如,曾经我有个领导有午休的习惯,有天中午,有急事需要请示她,手机打不通,我想当然地以为她午休。遵循以上礼仪,我又去敲了门,三遍后依然没动静,“看来她是外出了,那就等下午她回来再请示吧。”心里这么想着,我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区。

等下午汇报时,我挨了一顿狠批,领导说她明明在屋里休息,根本就没听到我的敲门声;那时我才意识到是她的呼噜声盖过了我的敲门声,只能默默地认倒霉。

如果当时的我认识到这种特殊情况,肯定会适当加重下敲门声,或者礼貌地多敲几下,也就不用受这顿委屈的狠批了。因此,针对特殊状况,大家一定要自己做好对策。

7.跟领导交流不紧张的五个方法

人难免都会有紧张的时候。在职场之中,很多人在跟老板谈话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紧张情绪,不仅不能理智表达自己的个人意见,还会影响到预期的谈话效果,甚至会让谈话过程变得偏离主题。那么,该如何克服跟老板谈话的紧张情绪呢?

·实事求是地承认自己怕

为避免紧张心理的加剧,在你走进办公室见到领导的那一刻,不妨先直截了当地承认:“我心里非常紧张!”见你这么说,许多领导往往会这样说:“怕什么?我是老虎啊?我又不吃人。”有的领导或许会想:难道我平时太过严肃正经?如此一来,一些领导就会表现出格外的热情和随和,即使你一时仍然紧张,他们也会因你的坦诚而给予谅解。从另一方面来说,自己承认有点怕,并公开说了出来,等于放下了心理包袱,情绪就会慢慢地轻松起来。事实通常是这样:你越不承认紧张,心理反而会越来越紧张。

·随身带个小玩艺

心情紧张,这与你和领导的关系生疏有着很大的关系。交谈前,不妨随身带个自己熟悉的、常用的小玩艺,像旅行剪刀、打火机、钥匙串、小型计算器等,以备必要时玩玩,调剂心理。心理学家认为:怯懦或紧张时,摆弄摆弄自己熟悉的东西,可以起到缓解作用。因为这种东西经常和自己在一起,熟极了,会有一种亲切感和可靠的信赖感,无形中能给你一种胆量;还可以分散过于集中的思想,帮助你活跃思维,打开思路。另外,带个小玩艺,在交谈的空隙摆弄一下,还可避免冷场时无事可做而越发紧张的情况。当然,要掌握分寸,一旦紧张消除,小玩艺就要自然放好,不能长玩不息。

·了解兴趣、谈兴趣

在与领导交谈前,可先向熟人了解一下他的兴趣和爱好。如果领导喜欢下棋(或书法、或垂钓等),那么,见面时,就先从这些他感兴趣的话题入手。了解兴趣、谈兴趣的目的,是为了找到共同的语言,及时沟通感情和融洽气氛。涉及感兴趣的话题,领导的话就会多起来,感情也会投入些,态度自然会亲切平和。几句来去之后,你的心情也许就不会紧张了。

需要注意的是,在谈及感兴趣的话题时,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要恭维和夸张。比如,领导的棋艺并不精,你却硬说技艺精湛,那反而会被他怀疑是吹捧而不予理睬,以致重新造成紧张的气氛。

·就地取材先闲聊

如领导没有什么特别的兴趣爱好,或者他的兴趣你自己不懂,谈不出内容,那么,不妨采用就地取材的闲聊办法。有交际经验的人总是这样:先说上几句闲话,待彼此有了一定的气氛后再进入正题。为使闲话自然得体,可就地取材。

就地取材的内容是很多的:像办公室的陈设、墙上挂着的报纸杂志、近来的天气、领导的衣帽服饰等。如正遇上特别冷的天气,就可以天气为题;如桌子上有一只新型的茶杯,可以先观赏一下杯子,然后简单谈谈它的特点。

先闲聊几句的意义主要在于:

一、可从中捕捉到领导当时的心情,以及时调整自己的话语;

二、可以掩饰和缓解自己心情的紧张;

三、可以为进入正题做过渡,起桥梁作用。

·相信领导通人情

有些人不敢与领导交谈,主要是平时跟领导接触不多,不了解其性格,怕领导态度不好、不通人情。抱着这种心态去交谈,能不紧张吗?因此,在交谈时,先要相信领导是通人情的,不会动辄就发脾气。事实上,许多领导干部是喜欢与普通群众接触的,通人情、讲道理、态度好的领导是绝大多数。只要你反映的事、说的话是合情合理的,即使是为了个人,也用不着紧张。有些人怕与领导交谈是因为领导的威望高、名声大,这实在是怕得很没道理。应该晓得:越是威望高、名声大的领导,他们的态度和脾气就越好,就越是通人情。

·相信自己能成功

有些人害怕与领导交谈,是由于后果考虑得过多过坏,生怕交谈不成,反而给人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无端惹上一身麻烦。后果考虑过多过坏,心理压力就大了,紧张的心情也就难免。而为避免紧张,要淡化交谈的意义,把与领导的交谈视作与常人的交谈一样。要有这样的思想:万一谈不成,也没有什么大不了。在淡化交谈意义的同时,要相信自己有能力、有水平与领导对话,并必定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淡化后果,充满自信,紧张就不会缠绕着你了。

8.控制好表情肌,出领导办公室不要“两副嘴脸”

从领导办公室出来,一定要控制好你的表情肌;控制不好,有多危险,看看下面的职场案例就知道了。

·案例一

职员甲去上司那里汇报工作,她终于说服领导同意她的想法了,甚是喜悦。关上领导办公室的门后,一下子跳得好高,狂喜不已。没等她双脚落地,领导出来上卫生间,看到了这一幕,很不耐烦地说她:这是办公室,不是体育场,你这么夸张干什么?

·案例二

职员乙也去找上司汇报工作,上司对他做的事情很不认可,要他返工。他毕恭毕敬、点头哈腰地关上领导办公室的门,望了望走廊上四下无人,就伸出单脚,朝领导办公室门做了个踹的动作,嘴上也做出了骂人的口型。而这一幕恰好被刚从卫生间出来的我看到了。

后来他给我解释说自己是真性情,并说了当时领导是怎么怎么不讲理,可是这丝毫不会改变我对他的厌恶。我觉得他是个很可怕的员工。虽然我不会告发他,但有一天我当了主管,我一定不会用他。

其实我不止一次地见过其他人也有过这样的表现,虽然他们不如上述案例中的那两个人那么夸张,但丰富的面部表情是非常明显的。

你们所谓的真性情、真情流露,其实是很危险的。因为当你进入领导办公室的那一瞬间,有无数别有用心的同事在盯着你,就等着抓你小辫子呢。

即使不是这样的小人,也会和我一样对你产生恶劣的印象,觉得你是个不可亲近、很会演戏的家伙,你能对领导这样,对同事更不在话下了。

避免变脸表情,主要应从心理上加以改进,要做个成熟、淡定、有控制力的员工。从领导办公室出来,无论好事还是坏事,都要表情自然、平静,让人解读不出什么信号。假如有些信息领导是想封锁的,你的面部表情会泄密,那就是对组织不忠了。

从领导办公室出来还有一点礼仪要守住,就是当你汇报的事情牵扯到大家的利益时,比如加班费、放假天数、过节费、年终奖什么的,大家会在第一时间套你话,向你打听内幕小道消息,你一定要做到守口如瓶,礼貌地告诉大家“无可奉告”,让他们等通知就好了。

9.当众发言要建立固定的逻辑框架,否则会让人听不下去

一次,朋友跟我抱怨,每当他和领导说事时,领导总打断他,不再让他往下说了。听了他的一番完整叙述以后,我终于了解了领导的心情。原因就是他这个人说话絮絮叨叨、颠三倒四,既浪费时间又说不到点子上,让人完全听不下去。

“好多人都这么说我,你怎么知道啊?”

我告诉他,因为你和我就是这么交流的。

“那我从来没听你给我指出来啊?”

我告诉他,“因为我懂你,我有耐心从你一堆凌乱的语言中重新排列,并拎出重点。而你的领导却没有精力这样料理你。”

“那我从现在开始改,行吗?”朋友低下了他高傲的头。

知错就改,当然好啦。我帮助了他,也将这份经验分享给大家。

对于思路不清、说话总跑题的人,首要任务就是解决逻辑不清的问题。

这里说的逻辑,就是思维的条理性。每个主题都有一些必不可少的要点,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我们在考试答题的时候:比如一道简述题,满分是10分,共有四个要点,我写了300字,只回答了一个要点,只能判给我3分;虽然你只写了100个字,但四个要点都说了,就会判给你至少9分。这个“要点”就是思维规律,简单说,就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谁思想得清楚,谁就表达得清楚。”这是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的。通常情况下,我们都是不自觉地去思考和表达,所以就缺乏条理性,这就是所谓的逻辑不清。

我自己好多年不知道这个规律,说话写文章不明白要说什么,想到哪说到哪,盲目得很,没有逻辑框架,为此苦恼了很长时间。后来经过高人培训,知道了围绕一个主题,都有一些必须回答的问题。最基本的问题就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当然可以细化和拓展,比如“怎么样”也是逻辑框架里不能少的,就像新闻的“五要素”一样,少了就不完整。这些必不可少的要素构成了我们思维和表达的逻辑。无论写文章还是讲话,无论时间和篇幅是长是短,都是这个道理。

一般我们说话写文章,不会机械地按顺序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而会根据需要,变化多种模式,如“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也可以是“论点—论据—论证”,或是“从哪里来—现在何处—向何处去”,不一而足,但逻辑框架都很清楚,都是要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办”。我以前写文章,不是漏了“为什么”,就是少了“怎么办”,一看就知道是逻辑不清楚。

知道了这一点,我就有意识地把建立逻辑框架运用到工作的方方面面。这些年我思考琢磨了一个“五要素工作法”,即总结出一般工作都必须回答的五方面问题,即“思想—目标—机制—内容—方法”。一项规划、一个项目、一次会议或活动都要回答这几个必不可少的问题,就是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办”的基本问题。

“五要素工作法”中的第一个“思想”,对我们的宏观工作和微观工作都至关重要,是旗帜性的东西,可却经常被忽略。如果没有确立正确的思想理念指导,只是一心达到一定的目标,可能会造成“目标达到了,方向却跑偏了”的后果。

“目标”应该是明确的,但如果目标偏离或影响了理念、指导思想,则要有所调整,使之服从、服务于“思想”。

还有“机制”,也是各项工作的基本保障。一般有五个方面:组织领导—政策制度—人员网络—经费投入—考核评估,少了这些,就不能保证理念和目标的实现。

关于“内容”和“方法”,只要做好以上三点的基础性铺垫,达成这两方面也不是难事。这些年我运用“五要素工作法”不断验证,结果还是比较适用的,这是我对建立逻辑框架的体会。

即使是很短的文章和讲话,也同样离不开逻辑框架。从员工的复命工作看,不少人在即席发言的时候,很少有意识地进行条理性思考,都是想一点说一点,这是典型的缺乏逻辑思维的表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告诉大家一个特别灵验的小方法,那就是你只需要在一分钟内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逻辑框架自然就出来了。记住,有意识地建立逻辑框架,是职场人士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功。

10.紧急情况出现,不要擅作主张;自己失误,不要试图掩盖

越是需要及时复命的时候,职场人越容易擅自主张,比如,需要调整计划,工期可能延误,外界条件有变,资金超出预算,或者自己出错,等等。

这时候,为了显示自己的能耐,或者处于想当然的状态,职员们会擅作主张,这是非常要命的行为。

◎紧急情况出现,第一时间复命

做下级的一定要记住,凡是自己权限以外的事情,必须要请示领导。一方面表示我们对上级的尊重,另一方面让我们自己无需承担不必要的责任。很多人会猜测上级的意图,觉得应该没问题,或者根据以往的经验觉得没问题。实际上,这都是靠不住的,超越权力范围随时随地会让自己陷入尴尬和泥沼之中。最常见的比如财务方面的问题,关乎钱的事一定不要擅自做主;再比如人事方面的,没有这个权力就千万不要说大话,做任何承诺,时刻切记这句话:我请示一下领导,再给您答复。

领导比你本事大,能帮助你克服困难,如期完成任务。一般情况下,上级的能力素质、人脉网络总是比我们要更胜一筹,寻求上级帮助,胜算更大一些。

即使工作如期进行,没有意外或紧急情况出现,当工作进行到一定程度时,也要给领导复命,以保证上级对我们的工作进展、遇到的难题或取得的成果有所了解,这样上级才会心中有数或者及时给予我们帮助和支持;而不是等到工作结束了,才对上级汇报。如果事情顺利还好,万一事情进展不顺,这个时候上级就没有时间来做出应变,无法采取措施挽回损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悲剧”发生。因此,在工作过程中,一定要适时地将工作进展汇报给上级。

◎不要侥幸隐藏自己的失误

我们在工作中难免会犯一些失误,所有人都有一种心理,那就是想在别人不知道的情况下隐藏自己的失误。但是有一点请注意,如果你所犯的失误涉及你们部门或你的上司,你一定不能隐藏,因为很多时候隐藏自己的失误带来的是更大的失误,正所谓越遮越丑,就算你犯的是一个很低级的错误,你也要告知部门负责人或相关人员。

我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就犯过这个错误。初期写企划案时,因为和上司之间来来回回的版本比较多,修改的次数也相应地比较多,导致我最终版本上交后才发现数字方面有些错误。当时自己才刚刚负责企划案,实在不想让别人知道我的疏忽,于是就偷偷地将数字改了,打算第二天上司和老总开会的时候直接给他们这份修改后的资料。没想到,第二天当上司看到资料上的那些数字后,大发雷霆。他发火不是因为我出现了失误,因为失误在所难免,问题是我想偷偷隐藏这个失误,并没有考虑上司的立场。如果当时他没发现这个,到时候给老总报告时发现了,老总正好也对这个数据有印象(因为资料是提前发给老总的),而他自己不能自圆其说的话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这件事情对我的启示很大。我并不是说所有的失误都要公开,如果这个事情不涉及别人,你自己一个人就可以解决且影响不大的情况下,是没什么大问题的。但是如果这个失误会波及你的上司或组织,一定要提前告知他们,并想办法解决。所有人都会失误,如果你非常负责地处理你所犯的失误,它不会让你难堪,反而会给你加分,因为这会让领导们觉得你很诚实而且有责任心。但是请注意,以后同样的错误你决不能再犯了。

同类推荐
  • 用活公关办事门道

    用活公关办事门道

    《用活公关办事门道》全方位地介绍了公关办事的方法与技巧:树立形象,体现魅力,好事多磨,耐心成事;打造关系,拓展人脉;交际应酬,恰到好处;选择环境,抓住时机;因势利导,能方能圆;看菜做饭,因人而异;把握原则,远离禁忌。读者心中的疑惑,几乎都能够在《用活公关办事门道》中找到答案。与其在黑夜里摸索着移动脚步,不如拿起火把大步前进。愿《用活公关办事门道》成为一把鲜亮的火把,为你的人生之路、为你的事业增光添彩。
  • 人生即是修行:智者的糊涂处世哲学

    人生即是修行:智者的糊涂处世哲学

    世人都希望自己比别人聪明,岂不知自以为聪明者却未尝不会犯糊涂;世人都不希望自己犯糊涂,岂不知有时犯糊涂者未必不是聪明人。很多人在社会生活和工作中所推崇的“装糊涂”,其实质目的在很大程度上说也不过是为了藉此避免犯糊涂。 概而言之,糊涂有装糊涂和犯糊涂之分。心里明白而表面糊涂则是装糊涂,表面明白而心里糊涂则是犯糊涂。装糊涂是“明知故犯”,是韬光养晦的智慧体现;而犯糊涂是“事后方知”,是悔之无及的愚蠢表现。自古而今,真正的智者其实大都是以装糊涂的办法而尽力避免做出犯糊涂的事情。
  • 投资自我:全力以赴,做最好的自己(全新升级版)

    投资自我:全力以赴,做最好的自己(全新升级版)

    《投资自我》深刻揭示了成功人士如何对自我进行投资,从而建立自我成长系统的秘密。在美国一经出版,便成为伟大的励志书,被很多公立学校指定为教科书或参考书。书中从改变心态、培养性格、陶冶情操、社会交际、自我激励、终身学习、磨练意志、提高演讲和说话能力、打造形象等方面深入阐述了对自我进行投资的要点和方法。
  • 沟通心理学

    沟通心理学

    本书既阐述了在谈话中应该掌握和运用的心理法则,又深入地阐述了我们在谈话过程中遇到难题时应该采取怎样的心理应对方式,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切实际可行的方法。读者通过本书能提高自己的说话能力,在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应付自如,轻松对应生活的各种场景。
  • 洛克菲勒留给儿子的38封信

    洛克菲勒留给儿子的38封信

    历史最富有的美国人究竟是谁?世界有名财经杂志《福布斯》曾给出了答案——他就是约翰·D.洛克菲勒(1839~1937)。福布斯排行榜所引用的个人资产总额均为上榜富豪顶峰期的数据,为了更准确地反映出他们对于美国经济的影响,《福布斯》对照当时的美国靠前生产总值(GDP),将所有人的个人资产转化为2006年的美元标准。因此,如果约翰·D.洛克菲勒今天仍然健在,他的个人资产将是比尔·盖茨的数倍。
热门推荐
  • 炎之魅裔

    炎之魅裔

    不过一个极平凡的高中生,和其他女孩子一样想着学习,想着和心爱的人在一起,想着一家人能和和满满快快乐乐。直到一个梦境,一张与自己一模一样的脸,一场袭击,一次精心策划的局,至此,物是人非……他说她是炎王的后代,传承着火系能力,他说她不能再自欺欺人,应该回到属于她的地方,只是,当她越是逃避时,身边在意的人却相应受到攻击,为何本该是她来承担的事偏偏要波及到别人?
  • 黑暗中的小女孩

    黑暗中的小女孩

    伤痕只能在故事里说——墨香铜臭而这是我的故事
  • 季先生请多指教

    季先生请多指教

    林苑活了二十四年,才发现老天欠他一个三好男友。当她遇到他时,才明白世间一切不及你眉眼季瑾年活了二十五年,才明白这世上没有一见钟情,有的只是你入我眼,惊艳我心。当他遇到她时,才知道万千风景不如你身影。这是一个大灰狼和小狐狸的故事,也是一个斯文败类和神经质少女的故事。【双洁】
  • 九幽异战纪

    九幽异战纪

    成仙?为魔?不过一念之间!问苍生,谁主浮沉?叹伊人,与卿白首!
  • 好想告诉你我爱你呀

    好想告诉你我爱你呀

    …………………………emmmm(不知咋写简介)请看正文
  • 万界系统之纵横

    万界系统之纵横

    主角林岚,本是生活在社会中的普通人群,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拥有了万界系统纵横万界篡改剧情一切皆在此开始。
  • 无声之腔

    无声之腔

    岁月无声,人们记得的是那些片刻的美好与无声之腔
  • 云游野鹤般的王

    云游野鹤般的王

    一代杀神陨落后魂魄转到阴曹地府,却阴差阳错的跌入错时空。带着记忆魂穿穿越至异世大陆慕家废柴丑女六小姐,容貌之丑连她自己都不忍直视。直至突破封印,成为强者。却立志历游山水,如同闲云野鹤一般。
  • 誓约帝国

    誓约帝国

    帝国七大将之一的王煦,竟然被以莫须有罪名夺取。更可笑的是十年之后,竟然被委任为前进基地的指挥官。
  • 求仙之旅

    求仙之旅

    一个教书先生的儿子聪明伶俐,却在一次游学的归途中了奇毒。父母为了能救他到处奔波,最后在十万大山碰到了修仙者,机缘巧合下使他踏上了修仙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