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549900000022

第22章 弄机巧宋义授首 降战神破釜沉舟

第二十一回弄机巧宋义授首降战神破釜沉舟

回前词《齐天乐》

楚帅骄兵败定陶,军伍生死奔逃。不听劝谏,轻敌所致,难免有违兵韬。重整旗鼓,再拟与秦战,西向征讨。誓灭秦朝,决胜中原将仇报。分兵两路出击,一路直捣函关,另路援赵。逢遭曲折,正副难合,斩将夺权操。全军应召。号令即更改,渡河凌涛。破釜沉舟,坚志灭敌骁。

话说楚军统帅项梁,因为在中原大战秦军甚为得手,从没吃过多少败仗,使秦军对楚兵很是畏惧,于是军威大振。所以在率军围攻定陶城时,因雨受阻待晴,便产生了骄怠轻敌之念。谋士宋义发现此弊,曾当面提醒,说军将散漫无备,恐为秦军所乘,可项梁置若罔闻,不加在意,自认秦军已经丧胆,不敢来犯找死。可那秦将章邯却早已窥透愚漏,利用奇袭之策,便以少胜多打败了楚军,斩杀了主将项梁,并迅速移兵北指,率得胜大军攻向了赵国。这时楚军已收缩回彭城一带,重整队伍准备抵御秦兵,后见秦军未来进犯,便商议派兵西进,再入中原征战,意图直捣秦关。却有赵使急来求援,两将均想率兵驰援,出声甚为雄壮,楚怀王即顺水推舟,派出了两路征秦大军进兵。

要问为什么赵使一到,怀王看到求援书函,就在相议时,刘邦项羽两人争着要率兵援赵,其中自有因由。原来赵国丞相张耳在选派使者时,便怕楚军新败,军帅阵亡,尚未恢复元气,那楚怀王不肯出兵相助。于是事先写好了两封书信,一封是给故友刘邦的,另一封是给好友项伯的,内容是让他们尽量设法说服楚王,派军来赵地共战秦军,也好为战死的好友项梁报仇雪恨。其中言辞恳切,句句都说到两人的心里,以激起两人的自愿请兵,迫使那楚王答应出援。并派使者从人,在前一天夜晚便暗交给两人家中,使其事先知道何意,第二日方好行事,这也是张耳的拿手好戏,真是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多一个仇人多一堵墙,此话确一点不假。使他没想到楚国君臣,也正在谋划出征之事,竟无意中合了拍,于是办的十分顺利。赵国使者得到了准信,怕国王丞相等得着急,不敢耽搁时日,便连忙取了回书,速返本国交差报信去了。

再说秦将章邯,在夜袭楚军得胜后,得知楚军统帅项梁,已被自己抡刀斩杀,心中十分得意,便送信往秦都咸阳,向朝廷报捷请功。可得到的朝廷回函是,不必还军,且顺势剿灭叛匪乱贼,再回师不迟!其实这时朝廷实权,早已落入宦官赵高手中,并已架空了愚顽不愍的秦二世胡亥,一切指令均由他一手酌办。章邯此时远隔千里,哪里知道朝廷的变故,只好遵照谕旨行事。他思谋楚军无了统帅,已是惊弓之鸟,自保还很艰难,哪还有余力来与秦军对敌,已是不足为虑了。于是便想到了赵国,原来那叛贼李良从邯郸逃出,也带了一支自己的亲信人马,投到了章邯的门下,从而知道了张耳陈余二人,原系朝廷钦犯,且广有贤名,能耐颇大。若不及时剿灭,待其羽翼丰满,定会成为朝廷劲敌,于是便决定先击灭赵国。

正当秦将章邯驱动秦军主力,迅速北上攻赵国,在漳河边上击败了赵将陈余,便北进围攻赵国信都东边的巨鹿城。因其城池坚固,壕沟深垒,又有强兵据守,短时难于攻破。这时有秦将王离率败兵到来,章邯便命其率本部兵马,助攻巨鹿城池。原来这王离据守着城阳附近,只因怀王派出了宋义项羽军后,便命刘邦军向西出征,奋力扫荡秦军,也给北地赵国声援。刘邦所率军数千,沿途一道上遇到陈胜项梁军的散卒,顺便收抚过来,又到芒砀山地方招领了旧部,集约一万多人,声势渐大。便率军西进过了城阳县,却遇到王离等两队秦军,均被其杀败逃去,便向昌邑进发。王离败军北窜后便来到巨鹿城下,与原来的秦兵一道围城攻打,攻战甚为激烈,情势日渐险危,城内赵军奋死固守抵抗,急盼着楚军及各国援军前来解救。

就在此时,奉命前来救赵的楚军,本来不足万人,可却在沿路行进中,收集到众多散卒兵勇,大约成了三四万人的大队伍,便浩浩荡荡向赵国杀来。当走到安阳时,主将宋义便令停止前进,竟在漳河边上就地扎营,一连住了四十余日,还不见发兵过河去击秦军。甚至赵国屡派人来告急催促,他就是搪塞不行,使楚国兵将莫名其妙,甚至极为纳闷不解,副将项羽更是急不可耐。便去当面质问宋义,为何不急发兵去救赵国,却在此逗留不前,到底是何目的?宋义便摆手说:“此中玄机,你何能懂?且等着看吧!”项羽奋激道:“秦军围赵甚急,我军既然已经来援,就应渡河北上与秦军交战,正好里应外合,痛歼秦军!却为何久驻此间,坐失良机呢?”说的是义正辞严。

只见宋义却诡笑道:“君言错了!古人谚语云,两虎相斗,必有一伤,或为均等,久疲相当!今秦兵攻赵,就使战胜,兵亦必疲,我们可乘势攻击,无有不胜的道理。若秦兵不能胜赵,我们便大军西进,直逼函谷关,还顾什么章邯呦!我所以按兵不动,就是等那秦赵两军分出胜负,方定进止。你又何必性急,还是且住为妙!总之,披坚执锐,冲锋陷阵,我不如你!可运筹决策,你却不如我哩!”说完竟哈哈大笑起来。竟气的项羽忿然而出。过了一会,便有军令传出,说是:“猛如虎,狠如狼,贪如羊者,应严加管束,违者重治!”这些话,分明是告诫影射项羽诸辈的,项羽听到后,竟气的三尸爆炸,七窍生烟,恨不得手刃宋义,便率队渡河,与秦军大战一场。可那宋义仗着兵权在握,又得到怀王的高度信任,并不过多干预其行止,他也不理会项羽的感受,却更加无所忌惮。

此时已是深秋天气,寒气逼人,雨雪纷至,士卒们忍饥耐寒,渐生怨言,可主将宋义却不管这些,终日酒肉享用。最可气的是,他还暗中将自己的儿子,推荐到齐国任丞相,并在军营中设宴,为其儿子宋襄赴任践行,召集众将官大吃大喝一顿。副将项羽当时也在场,心中愤然不悦,有说不出的烦躁,只好借酒浇愁,却喝干了数大觥酒。待至酒阑席散,送走了宋襄,项羽同众将归营,看到士卒正吃晚饭,他也无心进食,便到各处巡行看视。却听到士卒们且吃且谈,互有怨言,不由得激起宿忿,想乘机欲发。

他便在大家吃完之际,来到众人面前说道:“我等冒寒前来,本是为救赵灭秦,为何久留此地?却不前行接敌。如今岁饥民贫,军粮已乏,就快食不果腹,衣寒难耐。可还饮酒高会,只顾私事照办,说是等秦军疲惫,可那赵国何能独挡秦兵,若是秦军获胜,必然战力大增,哪还有机可乘?何况我楚国新败,楚王将这军兵派出,实指望破秦报仇,国家安危,在此一举!上将军却不恤士卒,但顾私谋,怯敌不前,失主悬望!这还算是忠良臣将吗?”只见众人听了,虽然不敢高声响应,却也表示赞同此说。项羽从中看出人心所向,众意难违,心中已有了底数,便回到帐中安睡。宋义这时醉意朦胧,心地坦然,一点也没察觉出有何异情,竟是安睡如常。

可等到第二日一早,项羽早已主意拿定,便借口说要见主将,来到宋义的帅帐中,见其正在洗脸,并没有意识到危险临头。项羽赶步来到宋义面前,也不容其说话,便嗖的一声抽出腰刀,顺手将宋义人头砍下,如同切了个葫芦一般。那宋义还没醒过神来,便被项羽削了头颅,其魂魄也只好飘荡去了天堂,这却应了“物极必反,祸自不远”的古训一说。其实宋义能在项梁处,看到了潜在的危机,方能避祸远遁,对他人却可显慧识危,不可谓不智!却在自己身上,也犯了骄怠之误,因此招来杀身之祸,并殃及亲子,这是他万万没曾想到的,对人则明,临己则暗,这或许也是精明人的一项短处,不能不为后来者所戒惕。

再说项羽击杀了宋义,却提了一颗血淋淋的人头,昂然来到大帐外,举示大众,号令军中道:“宋义与齐私通,背叛楚国,我奉楚王之命,已将其斩首了。”众将本来抱怨宋义,如今见项羽凶霸悍像,真是奋髯如戟,吼声似雷,仿佛黑煞神下凡,个个被吓得不敢言声。有几个亲将便说道,首立楚国,本就出自项家,今将军诛乱有功,既然斩了宋义,军中不可无主,不如您就担任上将军吧!项羽便道:“此事还得报请楚王才成,要么等候谕旨再定?”大伙都说可先担着假上将军,再报楚王获准,免至耽误军机,项羽听说也即答应下来,随后便担起了号令全军的职责。为了彻底斩草除根,免留后患,项羽暗想一招,索性派心腹将弁,去追上赴齐国的宋襄,也给上一刀杀死了事。再派亲将桓楚送信给怀王,就说宋义父子私通齐国,已被众将相议处死,如今公推副将项羽暂为主帅,还请楚王定夺。怀王明知是项羽夺权,但也无法遥制,既已成了事实,也便遣使传命,就让项羽当了上将军。

这正是:击秦分遣两支军,猛将奋勇欲报恩。一路西行胜敌酋,另旅却驻漳水滨。隔岸观火月余日,意待酣战疲累侵。谁知智识非明举,却将头颅刀下伸。

且说项羽一朝得了军权,便将令来行,只见他一改宋义领军之风,号令三军立即渡过漳河北上,志与秦军战个天翻地覆,竟将军心振奋起来。项羽先遣骁将当阳君英布,和一位姓蒲的悍将为先锋,领军两万先期渡河,去与秦军接锋鏖战,自率后军接应。开始倒还顺利,后来便与秦军精锐接战,却有些打的吃力,因秦军先挖了一条河道,运粮十分便利,士气颇为高涨。项羽接报后,便令全军渡河,誓与秦军决一胜负。待全军渡到漳河北岸,项羽为表誓与秦军血战到底的决心,便令全军准备好三四日干粮,并将渡船凿毁,锅釜砸碎,表示不灭秦军,誓不罢休!真也气吞山河,志冲斗牛,豪情激荡,雄势凌云。创造了千古传诵的一个成语,叫做“破釜沉舟”!成为了痛下决心的坚定誓言,至今被人们频繁引用。

项羽本也颇懂兵法,知道粮秣为大军之根本,失之自会不战而乱,此为兵家自古之法则。为扰乱秦军后方供粮通路,便派英蒲两将军率兵,去暗截秦军粮道,若使其没了吃食,便会军心不稳。自己却率兵急进,沿途遇到秦军抵挡,项羽便一马当先,手举丈余神槊横扫秦军,竟如天神下凡,当着便死,碰着即亡,东倒西歪,乱窜躲避。楚军见主将英勇,众将士也不甘示弱,便如虎狼般奋击向前,打的那秦军将士不敢再战,纷纷溃退回巨鹿城下大营报信,言说楚军厉害无敌,弄得王离等秦将也是骇然。这样楚军很快便到了巨鹿城南附近,看到巨鹿城上旗帜已然不整,守兵稀疏不全,看是打的极为惨烈,便也不等扎营住下,便乘勇发动攻击,大队冲向秦军交战。那攻城的秦将王离等人,早已闻听楚军厉害,今日见远道奔来便即交战,看是果然不凡,怎敢疏忽藐视!只得整队迎敌。

可是还没等队伍整好,却见一将飞来,坐驰一匹神骏黑马,手舞长槊大戟,转眼冲进队中,竟将秦军队伍扫的七零八落,均都不禁大骇。楚军大队人马随后奔来,就如海啸冲岸相似,虽然队伍不整,好像三五成群,可冲斗战力不俗,竟一举冲垮秦军队伍。也是主将项羽事先声言,不拘队形如何,要各自为战,只要战胜敌军,可施各种方法,便宜行事即可,斩将立功为准。也是考虑到楚兵已为疲惫,且人数远少于敌军,若是兵将相对,定占下风,必败无疑。所以改变策略,一举奋勇冲击,以惊敌胆发威,使其顿失锐气,便可乘乱获胜。这招那秦军却未想到,竟在人多的情况下,被那楚军拼命扑进队伍,自然是大乱难控,却吃了个大败仗,纷纷溃退到营垒中,不敢再出战。项羽见到获胜,这才挥军停住,就地建好营垒对峙,倒吓得秦军心惊胆战,从心理上压垮了强敌。

说到项羽的坐骑,名字叫做“乌骓宝马”,却是一匹神骏战马,竟有着神奇一段来历。原来项羽前时奉令西征,在攻破襄阳城时,秦军中留下一匹狂野的黑马,乃是西域出产奇妙宝驹,虽长得身长力大,腿粗高骏,善能纵跳疾行,耐力非凡,却只被用来驮物。听说谁也难驾驭此马,只要是人想骑上去,这马便顿时暴躁非常,如发狂飙,胡蹦乱跳,又踢又咬。那敢骑上的人,不是被摔下伤死,就是被其踢咬遭疼,所以谁也不敢招惹,只好让其驮物使用。当手下人报与项羽知道后,却使他感到不服其说,定要亲自试骑后才能相信。于是项羽便来到这匹马面前,当看到其雄奇威猛,粗壮高大,姿态不凡,及与众不同的骨骼身架时,不禁眼前一亮,如同看到宝贝一般,双目顿时放出光来。

正当项羽大喜过望时,说来还真奇怪,只见那乌骓马此刻,也好似见到了主人般高兴,立时咴咴高叫几声,连蹦带跳的跑到项羽面前,竟站住纹丝不动。还用头轻蹭其臂膀,好像在说相见恨晚似的,项羽极为高兴,连忙伸手抚摸乌骓马头,那马却像懂事般高兴,在旁看着的人无不惊奇。只见项羽轻轻地拍了马身几下,见其温顺听话,并不像人们所说的暴躁难羁,于是便抓住马鬃,一纵身跳到马背上。本以为那马会狂怒发飙,可却一反常态,竟好象愿意为其所骑,正在等待主人似的,却让观看的人大为吃惊。

只见项羽一抖缰绳,意想试试其行走与飞奔,到底是如何情态?那马便随着示意行走起来,竟稳步向前,身驮如此重体量的大汉,却感觉一点也不费力。项羽自是高兴,连忙挥鞭打马快跑,那马好似理解其意,立时在街上飞奔向前,竟如猛虎游龙般矫健,纵跃稳便如常。待跑了一两个来回后,乌骓马气喘均匀,看其耐力十足,真是匹宝马良驹。项羽顿时高吼道:“这是上天赐我神骥,定能大展神威!你们都信否?”众人听后齐说相信,都言说道:“将军今得此宝马,定然会战功卓著,盖世无双!”其后果然如此,项羽便在临战时,均骑乌骓宝马上阵拼杀,所向披靡,战胜过无数悍将雄兵,乌骓马始终伴随其身边,无所替代。

不说楚军救赵中,所发生的许多枝节,却说赵军在漳河边上,被秦军击败之后,其形势迅速恶化,由于秦大军全力压上,意图将赵国一举剿灭。赵国丞相张耳不得已,便急忙收缩兵力,为保住国都王庭而努力,好在事先在信都东边的巨鹿城内,早已备下了粮秣等物,并派得力将领镇守,积蓄了一定的战备力量。这时将赵军一分为二,张耳陪赵王歇率一万多军将,进入巨鹿城内坚守抗敌,命大将军陈余率余军两万多人,设营驻扎在城北面,作为外围牵制力量,寻机解救围城之难。同时便于联络各地军伍援兵,也为迎接各国援军到来,做到里应外合的防御阵势,方好对付强大秦军的攻击。除此之外,张耳还及时送信,给南面率军的申阳,让他相机北顾,袭击秦军的侧背粮道,并联络齐燕楚魏韩各国,请其速派兵相助来援,在秦军背后打击牵制,以达到四面围攻秦军的目的。

虽然张耳如此运筹,不可谓不严谨,可事情进展并不顺利,竟遇到了难于承受的困难和考验。首先是秦军不顾各地的义军袭扰,集中全部近二十万大军,都来一起对付赵国,妄图攻破赵城剿灭赵军后,再去对付各国残余乱贼。避免因分散兵力,难于取得明显成效,还会被牵扯的无力应战,极易被群起攻击,也是秦将章邯的精明盘算。这样却给赵国带来空前压力,出于不得已,只好进行竭力抵抗,同时还往各国不断派使求救,各国君臣也知唇亡齿寒的道理。另一原因就是赵相张耳,其朋友门人遍及各国,且都是豪杰志士,如今天下大乱,均都在各国起事,多有在国君身边亲信之人,可帮其说动国君助援赵国。于是先后都派出了,多少不等的军队前来救赵,燕国齐国即派将率军,各有一两万众来援,均扎营在城北赵军之侧。

赵相张耳虽盼来了援军,且陈余所率军伍,已增加到四万人,后又有张耳之子张敖,率领代地所招兵将万余人,再加上燕齐两国援军,已有八九万众。可看到秦军勇猛难敌,谁也不敢前去攻击秦军,所以均按兵不动,只管驻扎在高坡之处观望。赵将陈余刚打了败仗,早已被吓的胆怯,深知那秦军的虎狼战力,便不敢轻易出兵对敌,只是不断派人去,催促南面的楚军过河前来,好商议共同对敌之策。这助长了秦军气焰,集兵攻城不断,所以巨鹿城被日夜攻打,城内赵军坚拒困守,仗打的十分惨烈,伤亡不断增加,且城内存粮毕竟有限,兵少粮缺,眼看快要坚守不住了。

这正是:秦军击赵虎狼兵,

攻城欲破擒元凶。

诸国来援怯劲敌,

谁仗奋勇挫敌锋!

作壁上观待楚旅,

却逢机巧弄玄精。

若无战神从天降,

谁知结果如何终?

欲知后事,下回分解。

同类推荐
  • 我是女皇的夫君

    我是女皇的夫君

    我已放弃挣扎,这本书一切随缘吧。(简介二十字,这个括号凑字数)
  • 制霸从厂长开始

    制霸从厂长开始

    大学生耿波穿越到鹿鼎世界成了大汉奸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上天给了机会,自然要好好把握,来惹我?干就完事了!“吾皇威震天下!”那必须的,谁咱船坚炮厉!“吾皇富有四海!”各大洲都有咱的地盘。“吾皇后宫佳丽成群!”咱也不想那么操劳,奈何各国皇室为了和亲使劲送!
  • 北周小跟班

    北周小跟班

    第一世,开局有点惨,穿越成一个粗使奴仆。跟着主人刘昉,搭上皇帝宇文赟,终于靠上随国公杨坚。卑微的下人,翻身成为逍遥快活的公子哥,要经历多少风雨……第二世,惨上加惨,稀里糊涂成了“小太监”。先遇皇后阿史那,再逢贵妃李娥姿,终于靠上了大周皇帝宇文邕。备受欺凌的小顺子,逆袭成为权震后宫的顺公公,这场闹剧该如何收场……不知第三世,是不是还是这么惨,还能否逆天改命……
  • 皇上造反了

    皇上造反了

    穿清不造反,XXXXX,可是穿越大清成了皇帝怎么破!屡战屡败的大将为何青云直上,叛军为何能缕缕料敌先机,这一切是人性的扭曲还是皇权的沦丧。敬请收看,皇帝造反。我大清有内鬼,敌在紫禁城啊!——一等诚谋英勇公阿桂太后,快跑吧,皇上的叛军已经到紫禁城了——小太监
  • 南明悲歌汉服的最后二十年

    南明悲歌汉服的最后二十年

    明末乱世,群雄并起的年代,一位青楼出身的侠女张玉乔,作为明末特务组织青衿会的成员,与各方势力周旋,最终说服著名军阀李成栋反清归明,也令自己史书留名。张玉乔幼时青梅竹马的张焜言揭竿起义,在明末乱世成为一方诸侯,张玉乔受命说服其归顺南明政府,在山河动荡,江湖奔波之际演绎了一出跌宕起伏、儿女情长的人间悲喜剧。
热门推荐
  • 神级无敌医神

    神级无敌医神

    李峰身怀神奇医术,奉命下山寻找未婚妻,却惹下一身麻烦……
  • 我家恩人以身相许了

    我家恩人以身相许了

    【男主女主都是大佬~】纪忧自认为她是一个好大佬,因为比起那些动不动就开打的大佬,她起码还会说两句好话再打。纪忧还认为自己是个低调的好大佬,只要不惹她,你怎么蹦她都无所谓。纪忧觉得自己具备一个好大佬应该有的各种因素:长得好看,多才多艺,学习好,低调,不爱打脸,护短……等等,就是没有一个优秀的男朋友!这时她的救命恩人凑了上来:“做我老婆吧。”纪忧:“正有此意。”
  • 数字流修仙路

    数字流修仙路

    简介无能,这是一个天才网络少女玩转修仙世界的故事。
  • 论如何在修仙界用钱为所欲为

    论如何在修仙界用钱为所欲为

    年轻富商惨遭穿越,一贫如洗只能从头开始,看他如何再次创造奇迹,如何用钱完成任务。
  • 假面骑士恶魔旅行者

    假面骑士恶魔旅行者

    开局从另一个宇宙而来的灵魂,带着两个“老爷爷”落户,却没想到开局遇到一群“老流氓”。顺利跑路之后,遇见了Killbus,Evolto两位boos后,开始属于了他的旅行!!!
  • 最美记忆在校园

    最美记忆在校园

    高一转校生张宇,神秘女孩儿林婉暄。一个毫无背景,一个家庭雄厚。男孩儿捧着赤诚心,女孩儿心中离别苦。究竟他们能不能走到一起?
  • 革宋

    革宋

    天下非赵氏天下,乃华夏之天下。吾起兵,也非夺回赵氏江山,而是要光复华夏江山。
  • 开咖啡馆指南

    开咖啡馆指南

    100%真实的再现花5万元在上海浦东迪斯尼板块开一家精品咖啡馆的过程。文中人物都是真实人物。咖啡馆名叫CAFE12+,表示我们有12个人一起合开咖啡馆,未来还会有更多的股东。咖啡馆地址在上海浦东康沈路秀沿路中邦大都会外
  • 嫡女重生之药妃倾城

    嫡女重生之药妃倾城

    前世医术天才身死穿越,成了人人可欺的废物!什么?我是你们随便可以欺负的!医术在手,治得了病,也毒得死人,谁敢招惹她,毒针伺候。啥?占她便宜的人是皇叔?惹不起惹不起,躲!皇叔堵住她去路,危险道:“拿了我的东西就想跑?谁给你的胆?”她嬉皮笑脸:“这不是仗了您的势吗?”“仗我的势,做我的王妃,合情合理!回家,成亲!”她:“......”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爱的教育

    爱的教育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作品,是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品,被认为是意大利人必读的十本小说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经久不衰的名著。《爱的教育》于1886年10月18日首次出版,共100篇文章,主要由三部分构成:意大利四年级小学生安利柯的十个月日记;他的父母在他日记本上写的劝诫启发性的文章;以及十则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小故事。日记内容描写了小主人公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以及同学们的生活琐事。是一部非常富有爱心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