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783400000013

第13章 “换了人间”

——走向马克思主义哲学

1946年7月下旬,我和彭兰经贵阳、长沙回到了武汉。八年离乱,与家人重聚,恍若隔世,父亲曾要我留在武汉就业,我没有听从他的劝告,按原计划北上。那时京汉路不通,我只身乘江轮经上海转乘海船绕道秦皇岛到天津,在南开大学任助教。彭兰则暂留武汉,次年才去南开。我第一年讲授的两门课程是“哲学概论”和“形式逻辑”。初次给大学生讲课,格外紧张,经常备课到深夜,翻阅的参考书也很杂乱,中国的、西方的都读,中国哲学方面主要是读程朱陆王哲学,这与冯友兰讲中国哲学史时重在程朱哲学有关;西方哲学方面主要是读罗素,这与金岳霖讲课重在罗素哲学有关。相比之下,我对西方哲学特别是罗素哲学更有兴趣。我在讲授哲学概论时,就经常把这两方面的内容夹杂在一起。依我当时的水平,我把这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塞进一个课程里,未免有点不可想象,也有点可笑,可惜没有留下讲稿,那时也没有录音。

1947年秋到1948年,“反饥饿反内战”的运动日益高涨,我的弟弟念南开大学经济系,经常带几个进步学生深夜到我家“避难”,逃避国民党特务的追踪。在同他们的接触中,我开始学习社会发展史、新民主主义论之类的东西。一个地下党员还送了我一本斯诺的《毛泽东自传》——类似黄表纸一样的薄薄的小册子,我珍藏至今。在他们的影响下,加上通过与彭兰和闻一多烈属的来往,受到他们的熏染和启发,我积极参加了“反饥饿反内战”的游行示威活动,甚至在我第二年(1947年秋-1948年夏)讲授的“哲学概论”课程中,也讲起一点马列主义哲学的道理来了。当然,那时对马列主义的理解是非常幼稚可笑的,也不能公开用马列主义的词句。记得有一个地下党员学生听了我的课之后,说我讲的还不是马列主义,而是有点实用主义的味道。其实,我那时也分不清马列主义和实用主义的界限。我自以为能在课堂上公开主张哲学要与现实相联系,也就算得是“走出象牙之塔”的进步之举了。1948年秋冬之际,天津解放前几个月,经一位地下党员介绍,我参加了共产党的地下外围组织“民青”,做了几个月的地下工作。

天津解放后,我担任南开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和天津市高等院校讲师助教联合会主席,在党的领导下做团结群众的工作。那段时间的教学工作则是讲授“社会农展史”、“辩证唯物论”等课程,还给全校师生讲政治课。新中国成立之初,从旧社会过来的老师,政治思想问题重重,根据党领导的指示,政治课的任务就是回答这些问题。而当时京津两地高校像我这样讲政治课的老师,虽比教授们年轻,但也是从旧社会过来的,对这些问题不但不能从容应对,而且这些问题也常常会缠绕着自己。设在北京的高教部为了解决这一师资上的难题,便每周组织一次报告会,由解放区来的艾思奇、何干之等同志主讲,内容就是回答京津两地高校老师提出的各种政治思想问题。我们这些政治课教师听完他们的报告后,再回本校以自己主讲的方式作传达。我作为南开大学政治课的主讲教师,在那一两年里,几乎每周都要从天津坐火车到北京一次。当然,我的政治课教学还受天津市军管会文教部的指导,所以我经常出入文教部部长黄松龄同志的办公室,向他请教。新中国成立初期,老师们特别是一些从英美留学回来的教授们,提出的问题真是五花八门,有的非常尖锐。例如,“为什么解放前拼命反对国民党一党专政,现在共产党来了也搞一党专政?”“美国有大选,可以选举总统,我们为什么不能搞选举?”“说要爱工农兵,为什么一些领导人还是同知识分子结婚?”这些问题大多是写在纸条上递到我的讲桌上来的,而非来自公开的提问。我们政治课教师搜集这些问题,到北京的报告会上向艾思奇、何干之等同志汇报。他们在回答中,当然讲了很多道理,但有时却教我们“不要理会这些问题,那都是崇洋媚外、资产阶级的思想,有的人是反动,不要理他”。我作为政治课教师,在课堂上当然也照本宣科,但内心深处不免矛盾,有时苦闷。国民党的黑暗统治结束了,新中国成立了,总体上当然感到欢欣鼓舞,但毕竟对于我这个也是从旧社会过来的人来说,天变了,至少在“气候”上就有很多不习惯。例如,看报纸,尽是政治新闻,没有社会新闻,觉得乏味;听到街上一片腰鼓声,肺就像要炸开了一样,昔日爱听悠扬音乐被视为资产阶级趣味而被嫌弃。有时我把矛盾心情向妻子倾诉,她安慰我,婉言劝解,要我慢慢习惯过来。我想辞去政治课教师的职务,但大的形势已不允许我改行。彭兰在新中国成立后一年离职回武汉,我勉强在南开大学多留了一年,便以夫妻不宜长期分居为由,辞去了南开大学的教席,于1951年夏回到武汉。有了她在我身旁,我的矛盾心情也逐渐得到缓解。

我的高中同学黎智是闻一多的亲侄,时任武汉青年团书记,我经他介绍到武汉大学。他本想留我在青年团工作,我没有答应,他又把我介绍给中南军政委员会文委副主任潘梓年。那是个夏天,武汉是有名的“火炉”,夏天酷热,潘梓年还穿着一件长袖厚棉布衬衫,有老干部和仁慈长者的风度,头发已有点灰白,满脸笑容,一见我便说:“听说你是学哲学的,我很高兴,我也对哲学有兴趣。”我的紧张顿时松弛下来,简单作了一点自我介绍,他表示想留我在中南局的青年团工作。我说:“我还是想当老师,研究哲学,想到武汉大学哲学系。”他满口答应。临别时,他亲自送我出门,对我说了这样两句话:“看样子,你是不想当官,也好,我们需要学者。”潘老的言语之亲切,我至今难忘。后来,他调任中国科学院,任副院长兼哲学研究所所长,还经常照顾我,对我发表的哲学文章多次表示赞许。199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新华社(他曾任新华社社长)举行潘梓年诞辰百周年纪念会,我在发言中专门讲了在武汉第一次见到潘老的情景,还特别强调:“我那时不过是30岁的青年,而潘老已是60岁的老干部和大干部。我们今天的干部如果都能像潘老那样平等待人,爱护青年,人们对共产党的议论必定另有一番景象。”

1951年秋到1952年夏,我任武汉大学哲学系讲师。原想在这里专门研究西方哲学,不料那一年正值思想改造和“三反”、“五反”运动,那是新中国成立后高校里的第一次大运动,武汉大学的师生像热锅上的蚂蚁,闹得天翻地覆。一会儿开全校斗争大会,台上跪一大排斗争对象;一会儿开全校批判大会,批判某教授的崇洋媚外思想;一会儿开小会,某教授检讨个人自由主义和个人英雄主义思想。某徐姓同志以中南局文教部负责人之一兼武大秘书长,是武大党支部的实际负责人,也是武大实际上的最高领导。校务委员会主任(相当于校长)在全校大会上很少吭声,主要是听徐的讲话,当时称这种现象为“听党的话”。“听党的话”是当时做人的最高准则,相当于现在说的“和党保持一致”。那位校委会主任便是“听党的话的人”。我在武大的一年,名义上还是教政治课,实际上连政治课也没有正式讲过一次,主要都是参加各种批判会、斗争会,和同学们一起搞批判、斗争,就算是上课。当时我和周围的同行都认为,马列主义哲学就是斗争哲学,而且总是勉励自己,要学习这种哲学,否则,就是思想没有改造好。

1952年夏,我们哲学系的同人忽然被系的党总支书记召集在一起,说是全国高校院系要进行大调整,全国哲学系都合并到北京大学,理由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思想改造的任务”,我们把它理解为一年来思想改造运动的继续。1952年10月,我和武大哲学系的全体教师从武汉坐火车到北京,我算是回到了母校。

同类推荐
  • 每天一堂哈佛哲学课

    每天一堂哈佛哲学课

    “先有哈佛,后有美国”。哈佛大学自1636年建立以来,培养出了无数的大师级学者。他们在为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与哈佛本身交相辉映,形成了一种哈佛精神。哈佛精神告诉我们,智慧的力量是庞大无比的。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变化,我们面临的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要想让自己少走一点弯路,就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思考。
  • 北大哲学课

    北大哲学课

    历经沧桑的北大,以其“兼容并包”的风范,将古今中外百家思想融会贯通,同时以“思想自由”的理念培养出了一大批学者,他们对于人生有着独特的经验与智慧。本书汇聚中外哲学大师的思想精华,穿插北大人的生命体悟,不仅是一本哲学思想著作,也是一本指导现代人生活的著作。
  • 孟子趣说1.用历史擦亮思想

    孟子趣说1.用历史擦亮思想

    本书作者以幽默诙谐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解孟子其人、其代表学说,从一个小“误解”开始,发掘历史真相,作者从孟子思想谈起,探讨的却是中国的历史和社会文化,引导读者独立思考。
  • 关于痛苦的七堂哲学课

    关于痛苦的七堂哲学课

    为什么我们会有痛苦?当尼采看到一位受挫的车夫鞭打着一匹不愿动的马时,尼采内心的某种东西断裂了。当汉娜·阿伦特看到犹太集中营的资料时,她痛苦地质问,为什么这些事会发生?而面对最爱的弟子的早逝,孔子只能向天哀叹不公。拉奥孔的雕像在静默中痛苦的哀号,仿佛在替我们所有人无声的质问。人类用几千年的时间,用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质问着、体验着、拥抱着、逃避着痛苦,于是我们自痛苦中诞生了艺术、音乐与哲学。而最终,痛苦的意义由你自己赋予。思考痛苦,面对苦难,是你与哲学的第一次照面。
  • 文本的深度耕犁(第三卷):当代西方激进哲学的文本解读

    文本的深度耕犁(第三卷):当代西方激进哲学的文本解读

    本书为作者关于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学研究系列《文本的深度耕犁》的第三卷。本书的研究内容是当代西方激进哲学主要代表人物的学术思想,如朗西埃和阿甘本的生命政治批判理论、斯洛特戴克的全球化批判理论、维利里奥的速度政治理论和斯蒂格勒的技术批判理论。本书的附录则是对晚期马克思主义者奈格里、哈特的《帝国》和维尔诺的《诸众的语法》的文本学解读。本书资料翔实、观点新锐而深刻,是了解当代西方左翼哲学思潮最前沿的重要研究成果。
热门推荐
  • 你是我故事里的人

    你是我故事里的人

    因为一眼,她沦陷了,在十七岁仲夏的夜晚,吵闹的演唱会上。从此就忘不掉他了。为了那个遥不可及的他,她所做的不仅是仰望,还有努力地去靠近,想去他的世界走走,看看。放弃光明的前途,漂洋过海,没日没夜得练习,只为了也许有一天,他低下头,能看到她的守候。她努力,她不停地在复杂的娱乐圈摸爬滚打,像个超人一样,终于从无名小卒到和他齐肩的人物。他们终于相爱。但是太多的考验,太多的磨难最终让他们分落在不同的国家。今天下雨,但是谁知道明天的天气呢。他们的故事,也一样……
  • 那时情深与缘浅

    那时情深与缘浅

    在十七八岁的年纪,遇见了最想陪伴一生的人…
  • 采花邪妃

    采花邪妃

    她给世人一张看了就恶心的丑颜,可是却偏偏还有些男人喜欢粘着她。她到处惹桃花,美男团团转,惹来不少妒忌的眼光。她们自以为最大的筹码就是容貌,因为白无邪长得太丑了,却殊不知她褪下伪装,容颜倾天下,不仅吃定她们最爱的王爷,还成为天下第一采花邪妃!
  • 扶摇诸天

    扶摇诸天

    一个终日厮杀在战场的少年。仅有的愿望就是活下去、有饭吃。直到老天踹了他一脚,却也让他看到了一个波澜壮阔、雄奇瑰丽的崭新世界!!一切尽在《扶摇诸天》.......
  • 驱邪师传奇:孤岛惊魂

    驱邪师传奇:孤岛惊魂

    身为驱邪师中的流亡一族,逆微雅一直“尽职尽责”的扮演着赏金猎人的角色。一个破岛,叫个古拉格就想吓本姑奶奶?老娘又不是吃素长大的。可是万万没想到,各种离奇百怪的“闹鬼”事件轮到上演就算了,这次还出了人命!关键是遇上了驱邪师正统一族!这个杀千刀的冰块男!毫不怜香惜玉的要抓她回去见司法大人。然而惨绝人寰的事在岛上猖獗发生,她不得不和冰块男统一战线,当两人死里逃生间暗生情愫后,一个惊天大秘密却让两人都措手不及……
  • 未来数据人生

    未来数据人生

    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将世界推入了末世,强烈核辐射令人类乃至所有生灵都无法生存。在种族生死存亡的关头,以超级电脑和网络为载体,灵魂矿石为核心,成为了人类灵魂或者说意识存在的基础,虚拟世界中俨然成为了人类的生活的第二世界。历史从此进入新的纪元。一个来自异世界的强者灵魂,在这样千变万化的虚拟世界将会掀起怎样的滔天巨浪!
  • 安徒生格林童话中的人生智慧(二)

    安徒生格林童话中的人生智慧(二)

    本书分为:“劝勉篇”、“修身篇”、“处世篇”、“超越篇”、“技巧篇”、“奋发篇”、“行动篇”、“进取篇”八部分内容。
  • 摄政王和皇上之间的那些事儿

    摄政王和皇上之间的那些事儿

    谁都知道他们南麒国的皇上和摄政王不和,二人经常在朝堂上掐来掐去,私下也是如此,民众一至认为二人决无和好的那一天。可是,谁知,他们南麒国有皇后了,而且皇后还是摄政王。“媳妇,他们都讲你是男的,不让我娶你。”皇上在婚房逗着自家媳妇道。“奥,那正好,让我回家!!!!”摄政王乱了阵脚。“嗯,我不信他们的话,打算亲自验验媳妇的性别。”摄政王女扮男装,本文有点小虐,但会发糖,甜到掉牙的那种。
  • 萌学园之娜的回归

    萌学园之娜的回归

    乌克娜娜回来了……,艾瑞克也变了,到底发生了什么……
  • 永字八法

    永字八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