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779600000019

第19章 用宽容 明智 理性的学术视角研究宗教——访北京大学著名教授汤一介先生

访问:李素平

汤一介先生是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著名教授,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文化书院创始人、首任院长,中国哲学史学会顾问,中华孔子学会代会长,国际价值与哲学研究会理事。加拿大麦克玛斯特大学荣誉博士。曾任美国俄勒冈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中国香港科技大学、加拿大麦克玛斯特大学客座教授。汤一介先生不仅以中国哲学、中国文化研究名世,而且对于中国宗教,尤其是佛教和道教有着深湛的研究。他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大陆最早推动宗教研究的学者之一,他有关儒家内在超越(个人的心性修养)、基督教外在超越(上帝的拯救)的观点,在学术界有着广泛的影响。最近,汤先生的学生李素平博士,就有关宗教的问题对汤先生作了专访。

问:汤先生,您在自传中说“童年是在平静、平常、平淡的状况下度过的”,但您出身在书香门第之家,又生逢乱世,我们理解您的童年还是应该有些与众不同吧?

汤一介:我1927年1月15日出生于天津,原籍湖北省黄梅县。在自传《在非有非无之间》(台湾正中书局1995年)提到我的童年是在平静、平常、平淡的状况下度过的。祖父汤霖是清光绪十六年的进士。父亲汤用彤“一生以教书著书为业……《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和《魏晋玄学论稿》是中外公认的权威性著作。但他淡泊功名,与世无争”。小学时功课成绩平平常常。自“九·一八”事变起,便追随父亲的足迹,像许多那个年代的中国人一样,过起了东漂西泊的日子。北京、汉阳、天津、上海英租界、香港、越南、云南、四川,绕了大半圈。在敌机不断轰炸的状况下我们搬过不少次家。国难当头,国军节节败退,父亲伤时忧国,经常吟诵《桃花扇》中的《哀江南》,这对我影响可以说非常之深,一种潜在的“忧患意识”大概深深地根植在灵魂之中了。在兵荒马乱的年代,我主要是在大西南的农村乡舍的家中就读。在非正常状态下没有拿到小学毕业证书,也没有取得中学毕业证书。受到家风熏染,主要是对中国历史、文学感兴趣,大量阅读了古今典籍。

问:您什么时候开始对哲学、宗教产生兴趣的呢?

汤一介:1946年我随家人回到北京,在北大先修班学习,除正课外,又看了不少外国文学的书,同时对一些文学理论、美学和哲学书也开始有了兴趣。……这一年中对西方哲学和文学比对中国哲学的兴趣要大得多。这一年,阅读了奥古斯丁的《上帝之城》(City of God),和同学办起了《文拓》壁报,请北平天主教堂的神父们到先修班教室唱《圣歌》。当时北平的神父很多,有意大利的、法国的、瑞士的、奥地利的、瑞典的等,他们用各种语言唱,轰动一时。还举办了诗歌朗诵会,我朗诵了高兰的《哭亡女苏菲》,深深地打动了听众。

1947年升入北大哲学系,1951年毕业。随后步入教学工作。五十年来徘徊在进退两难之间,我的思想与信仰在历史长河中浮浮沉沉,身不由己。所以我在“自传”中写道:“从主观上说,你对自己的生活可以有所选择,但从客观上说,你对你的道路又不可能有所选择,所以人应该学会在‘自由与不自由’之间生活,在‘非有非无’之间找寻‘自我’。”

我对佛教的研究无疑是受到我父亲用彤先生的影响。年轻时父亲指导我读的第一部佛经是《法华经》,读了一段时间,似懂非懂,他说多读就可以懂,可是依旧不得要领。直到修习参读了《杂心论》,这才真正直接从佛教经典对佛教有了点了解。

真正从学术思想文化的角度开始独立研究哲学、宗教问题,并且确定把儒、佛、道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作为研究的一个方向,当是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著作《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释》、《儒道释与内在超越问题》、《汤一介学术文化随笔》、《昔不至今》、《佛教与中国文化》等,所发表的二百余篇论文均可作证。

问:您是第一个积极呼吁应尽快在国内一些重点大学成立宗教学系的学者吧?请您谈谈对宗教问题的研究。

汤一介:我对宗教问题的关注是跟哲学研究一同进行的。上个世纪80年代我就主张应对宗教理论、宗教现象进行研究。80年代后期,我在海内外同其他一些学者一起积极呼吁应尽快在国内一些重点大学成立宗教学系,认为如果大陆的大学再不着手积极从事宗教方面的研究教学就迟了。我是比较早地认识到并努力推进中国大陆开展宗教理论研究和教学的,但非第一个。

1987年夏,在香港中文大学举办的“儒家与基督教对话”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我有一个主题发言《论儒家哲学中的内在性与超越性》,提出了儒家内在超越(个人的心性修养)、基督教外在超越(上帝的拯救)的问题,引起与会者的广泛兴趣。

问:您有关内在超越和外在超越的观点在中国哲学界、宗教学界引起了共鸣,以后有一系列研究“外、内在超越”的论文(著)发表、出版,都在继续探索着这一问题。

汤一介:我也有一本论著《儒道释与内在超越问题》,是江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出版的。自1987年起,我在1988年新加坡召开的“儒家思想的回顾与前瞻讨论会”、1989年美国夏威夷召开的“第六届东西哲学家会议”上做了同题的发言。后来又写了《论魏晋玄学中的内在性与超越性》、《论禅宗思想中的内在性与超越性》、《禅师话禅宗》、《论老庄哲学中的内在性与超越性》,都是讨论有关儒家、禅宗、道家思想的内在性与超越性问题的。

问:怎样理解“内在性与超越性”呢?

汤一介:从儒家说,最早提出内在性与超越性问题的是孔子。在《论语》中记载着子贡的一段话:“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这是一个真的哲学问题。简单说,“天道”是超越性的问题,“性命”是内在性的问题。宋明理学从根本上说是在更深一层上解释了孔子提出的“性与天道”的问题,使儒家哲学所具有的“内在超越”的特征更为系统化和理论化。

道家的老庄是以其精神的净化来达到超越自我和世俗的限制,以实现其对自由的精神境界的追求。老子的道法自然思想主要是说人经过精神的升华和净化而对“道”有极高的觉解的境界,要达到这种与“道”同体的超越境界完全靠自己内在本性(德)的升华。庄子所提出的“心斋”、“坐忘”是要做到“徇耳目内通,而外于心知”。这都是人的主体的内在自觉活动。老子哲学、庄子哲学都是以“内在超越”为特征的。

禅宗认为成佛解脱的道理和路径本来在自己的本心之中,不必外求,而文字、坐禅、拜佛等均是外在的东西,如执著这些外在的东西就是“著相”。禅宗的基本思想可归结为两个基本命题“识心见性”和“见性成佛”。禅宗所追求成佛境界或成佛之道就是要打破一切执著,表现为以“内在超越”为特征。

问:您对宗教的系统看法,是否集中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一书中?

汤一介:我对宗教问题的看法基本上还是和十几年前一样。《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一书中表明了我对宗教本质的理解:宗教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它决不是能靠行政命令所能禁止的。社会需要宗教,虽可用行政命令使之暂时消沉,但一有气候,宗教势力就会更快地发展起来。

我在肯定宗教是一种意识形态的前提下,认为“把宗教作为意识形态来研究它的发展历史,在今天不仅有其一般性的意义,而且有着某种特殊的意义。我们可以从国外大量的事实看到,科学技术在飞速发展,并没有使宗教意识衰退,反而加强了对宗教的追求;就国内情况看,也因种种原因信仰宗教的人有着一种发展的趋势。这样一种现象就向我们提出若干应该认真研究的有关宗教的理论问题,如‘宗教的本质是什么’;‘人类的心理特性是否需要有一种宗教性的信仰’;‘宗教和宗教性的信仰是否一回事’;‘宗教信仰是否有益于社会生活’;‘宗教与科学是矛盾的还是互补的’;‘宗教能否现代化’;等等”。我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一书中并未对上述这些问题逐一做研究,只是提醒研究宗教史的人应该想到这些问题。“我们研究宗教史的目的……不应只是简单地把它看成是‘欺骗者的虚构’就了事。”提出这些问题在80年代的中国大陆是敏感话题,是有前瞻性的。就中国和世界近二十年的发展来看,这些问题至今仍然是一些尖锐的问题。

问:以前,人们习惯上总把宗教和迷信画等号,您很早就在书中批驳了这一势力很强的观点。请问您是如何分析阐述的?

汤一介:宗教和迷信是两类不同却可能有着某种联系的现象。我们是否可以说,“迷信”是已经被科学或可以被科学否定的;而信仰则是人为满足某种精神和心理所需要的,它不可能为科学所否定,也不可能为科学所证实。而宗教是满足人们这种精神和心理上需要的一种形式。当然这样说也不一定能解决问题。因此,这个问题将可能长期争论下去,到什么时候能说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了,我想是不得而知的。但是我们可以相当肯定地说,虔诚的宗教徒都不可能接受“宗教即迷信”的论断。为什么呢?我认为,虔诚的宗教徒往往是用一种理想主义的观点把所谓“超人的神秘力量”看成是超越性的“真、善、美”的化身,或者说他们往往把他们关于“真、善、美”的理想看成是一种“超人的神秘力量”,他们真诚地相信是如此,并努力致力于把他们这种“真、善、美”的理想实现于社会生活中。信仰和依赖这种体现超越性的“真、善、美”的“超人的神秘力量”,大概是人们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一种心理特征,然而信仰“超人的神秘力量”的虔诚的宗教徒认为,迷信和宗教不同,迷信只能对缺乏科学知识者的愚弄,是没有理想的人精神贫乏的表现。虔诚地相信“超人的神秘力量”是“真、善、美”的化身的宗教徒也许可以接受“宗教是一种真诚的信仰”这个观点,而决不愿意接受“宗教即迷信”的论断。照他们看,人们总应该有个信仰,即使是最彻底的怀疑主义者,他们信仰自己的“怀疑”。

问:我曾经和一些教徒有过讨论,他们认为您将宗教信仰和真、善、美联系起来分析,在中国大陆大概是第一个有影响的学者所做的勇敢的尝试,学术界和宗教界对此反响很大,尤其是宗教界反应非常热烈,有些教徒为此非常感激。他们对您表达过这种情绪吗?

汤一介:我主要是从比较宽容、明智、理性的学术角度进行分析研究的。我对宗教问题的研究也是基于理性的角度。

问:您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一书中提出“完整意义上的宗教”,这是依据什么标准提出来的?据我所知,后来从事研究宗教学研究的年轻学者,许多都受到您的这一思路的影响。

汤一介:我认为一种完整意义上的宗教至少有以下六条标准:

第一,完整意义的宗教必须有其宗教教义的理论体系,这个体系要有它的哲学基础,因而它的宗教教义的思想体系决不能是纯粹的胡说八道,而总是有某种对人生理解的深刻思想内容,有成系统的哲学理论。印度佛教之所以成为影响很大的世界性宗教,正因为它有一套相当深刻的对人生理解的理论体系。

第二,一种完整意义上的、有影响的宗教团体必然有其较为严密的教会组织。

第三,一种完整意义上的宗教还必须有一套较为固定的教规教义。

第四,一种完整意义上的宗教必定有其阐发宗教教义的经典,以便使信奉者的信仰有所依托。

第五,一种完整意义上的宗教必定有其固定的崇奉的神灵和其教派的传授史。

第六,一种完整意义上的宗教有其不同于其他宗教的特点。它的特点除了表现在某些外在的形式上,如教会的组织形式、教规教义以及尊崇的神灵等之外,更深刻地应表现于其理论体系的层面,这是属于宗教内容的方面。而其理论体系往往是由若干基本命题和一系列的概念范畴所表现的。

在一些学术会议上,汤先生还曾经说过两句让许多学者颇为赞同的话:“中国文化曾受惠于印度佛教,印度佛教又在中国得到发扬光大。”其实,这就是汤先生多年来对外来宗教与中国文化的相互关系的总的观点,它所体现的,是一个学者的宽阔胸襟与理性精神。

原刊于《中国宗教》,2005(4)

同类推荐
  •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一个民族发展过程中精神的内在动力。如果一个民族忽略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将意味着失去了这个民族的根;如果一个民族忽略了对下一代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这个民族的发展将失去内在的动力。中国文化既是中国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和文化基础,也是历史、现代和未来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本书内容丰富全面,涉及到思想文化、汉语汉字、姓名与称谓、礼制与职官、衣食与节日、天文与历法等各个方面的知识。
  • 狼人的月夜迷踪

    狼人的月夜迷踪

    古世纪欧洲盛传的传说:“即便一个心地纯洁的人,一个不忘在夜间祈祷的人,也难免在乌头草盛开的月圆之夜变身为狼。”这是一个关于月圆之夜变狼的秘密。本书将带我们一起追寻狼人的传奇和秘密。
  • 美国人

    美国人

    本书讨论了美国文化的基本特征和含义,其中先讨论殖民的背景和含义、美国人对自由的认识,然后讨论美国的地理背景和种族多样性,最后探讨美国民主制度的优缺点、功利主义文化的特点和危害等内容。
  • 中华成语故事

    中华成语故事

    成语,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它是以历史典故、传奇故事、寓言故事、历代典籍、诗词歌赋等为基础,表达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言行举止的固定词组或短语,具有言简意赅、言近旨远、画龙点睛等特点。人们可以通过成语故事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宝贵的文化遗产、高超的智慧。学习成语,可以积累语言词汇,丰富知识;正确运用成语,可以极大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感染力和说服力。本书精心选择了常用的、故事性较强的爱屋及乌、朝三暮四、厉兵秣马、饮鸩止渴、走马看花等300多条成语,篇目编排按照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以方便查阅。每个成语独立成篇,按照“解释”“出处”“故事”的体例编写。成语的“解释”和“出处”,以新版《辞海》《辞源》为依据,确保其准确可靠;“故事”则在不违背史实的前提下,通过适当的文学加工,铺陈故事情节,使之通俗生动,饶有趣味。
  • 中国四大玉石

    中国四大玉石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热门推荐
  • 农村怪事

    农村怪事

    一个平凡的女孩一段不平凡的经历,命运之门开启
  • 经营之王

    经营之王

    会做饭的孩子,不会过得太苦!只要吃好睡好,就是过得好!
  • 杀手皇妃

    杀手皇妃

    秦莫乃杀手,强悍十足,我行我素,不吃软也不吃硬,做人原则:动手比动口更容易解决问题!南宫夜辰乃皇帝,暴戾腹黑,性格多变,爱吃软也爱吃硬,做人原则:朕的好皇妃,就让朕上床吧!一朝穿越醒来,她被皇帝狠狠地掐着脖子,她惨他蹂躏,遍体鳞伤,暗暗发誓:“暴君,你记住,我会回来的,总有一天,我要你为昨夜的行为付出代价!”
  • 三界斗

    三界斗

    云麟,一个亵渎花丛的星际浪子,一个臭名昭著的时空大盗,一个惊才绝艳的超自然异能者,临危受命,被星际时空探索局送到远古时代去寻仙。这是一个任务,同时,这亦是一个传奇。作者友情提示:本书美女如云,天才林立,智商很高,节操很低,热衷冲突,偏爱对立,情节新颖,创意独特,保证完本,放心收藏……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别笑,这是大清正史1:龙兴辽东

    别笑,这是大清正史1:龙兴辽东

    本书叙述了自努尔哈赤出世(1559年)至顺治二年(1645年)史可法困守扬州86年问的历史。此时正是清朝崛起、明朝灭亡之大动荡、大变革的非常时期,其问所发生的历史事件,既精彩纷呈,又血腥惨烈。作者娓娓道来,虽然嬉笑怒骂,但却谑而不虐;看似散漫随意,实则用心良苦;看似如小说家言,实则以信史为本。书中的人物,无论是大英雄熊廷弼、袁崇焕、努尔哈赤、皇太极,抑或是大汉奸吴三桂,不论是具有悲剧性格的崇祯皇帝,还是雄才强悍的多尔衮,都一改往日严肃、刻板的面目,泼皮似的调侃使其人物形象陡然生动起来。
  •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梁遇春作品集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梁遇春作品集

    读梁遇春的散文,不论是青春冲动、少年意气,还是略带沉重的沧桑之叹,都不会让人觉得平淡无味。正如他自己所说的,他就是一个生命旅途中的流浪汉,举杯对月,入火而舞。
  • 三界道神

    三界道神

    乾阳大陆以武为尊,武至极者可飞天遁地,破碎山河,无所不能。更有更高级的空间――仙域和神域。叶峰,本为绝世天才,奈何道魂之间相生相克,沦落为别人眼中的废材,不能修炼。但是,机缘巧合下两者道魂相互融合,成就了至尊道魂,于是,叶峰开始了他的崛起之路。~身具至尊道魂,修炼轻轻松松晋级,谁能与之匹敌。且看叶峰的一步步崛起之路……
  • 我在村里种香蕉

    我在村里种香蕉

    赵子明在外打工,学习了很多种果树的知识,准备回村种果树,却遭到了嫂子的反对,他没有放弃,和隔壁的女孩林小宁合作,一起克服困难,赶走坏亲戚,种香蕉树。
  • 奇迹之民

    奇迹之民

    因为——人类本身很弱小,他们必须使用工具武装自己的身体能力,使用信念强化自己的精神能力。但是想象一下,如果有这样这一种生物,他们长得很像人类,同样拥有的双眼双耳,大脑四肢。但是他们却有着远超人类的寿命,体能,智力。同时他们还有一种力量,用现代的眼光来看简直就是超能力的力量。而且不光光这样,他们也拥有着高度的社会文明,不需要电话这种靠电磁波传达信息的工具远距离通信。不需要飞机这种空气动力装置来带着我们飞向天空,同样也能飞向天空。那么这样的文明会是有什么样的发展。新人新作,诚意满满。非小白文,后宫文,种田文,穿越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