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338100000005

第5章 用西方文化活中国人——洋建筑落户北京之我见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特别是在加入WTO之后,我国与西方的文化交流正日益深入。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奥运场馆建筑设计的国际竞标使得洋建筑在北京这座东方古都安家落户了。像中国历史上所有外来文化事物进入中国遭遇的情形一样,包括保罗·安德鲁设计的国家大剧院(鸟蛋)、赫尔佐格和德梅隆设计国家体育馆(鸟巢)和库哈斯设计的中央电视台新大楼在内的洋建筑,在中国也受到欢迎与排斥两种截然不同态度的对待。应该说,这些建筑方案竞标成功本身就说明了中国人对它们的接纳,这部分开明之人除了有关项目竞标的评选者,还包括我们国家和政府的最高领导人和广大的民众。而反对的声音则来自中国建筑界某些所谓的权威和学术界的少数人士。他们不仅联名上书极力阻挠这些建筑方案的实现,而且在媒体上发言撰文对其大加讨伐,用尽了各种刻毒的咒骂之语。有人甚至向建筑师发出了恐怖威胁,扬言要绞死建筑师。反对者的理由各有不同,诸如造型怪异,结构不合理,造价太高等等不一而足,而最共同的观点就是“这些洋建筑与北京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不协调,破坏了古都的历史风貌”,说得通俗一点就是“不顺眼”。

“不顺眼”这个带有中国人感性思维特点的理由竟是如此堂皇,不容辩驳。然而,近一百多年来,为了民族的生存和国家的富强,中国人被动或主动地接受了多少有形的无形的与中国固有文化传统异质的不和谐的西方文化成果!为了推翻三座大山,救亡图存,我们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为了国家的强大,我们引进了市场经济体制。马克思主义使中国人站起来,市场经济使中国人富起来。除了意识形态上层建筑领域的洋为中用,我们还全盘吸收了西方自然科学方面的所有成果。从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和地理学的基础理论,到工业、农业、医学、军事、航空和信息工程等各领域的科学技术,我们无不学习移植,加以利用。所有这一切已成为我们的精神和物质生活的组成部分,成为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依据。毫无疑问,如果没有这一切,不仅不会有我们今天的生活,甚至可能不会有我们某些个体的生命。只是因为对西方各种人文自然科学知识的掌握还不够到家,使得我们的生产力水平仍然很低,综合国力仍然有待加强,社会管理还有待完善。就建筑领域而言,正是由于中国的建筑师没有能力设计出为崭新的现代生活所需要的优秀建筑,才使洋人在“优胜劣汰”的竞争中拔得头筹。

我不认为那种似是而非的美学标准应该成为我们排斥洋建筑的理由,传统是一条流动变化的河流,和谐标准因人而异因时而异。世界上一切文化成果都是人类共同的财富。西方人可以在他们的国土上修建中国的园林及其亭台楼阁,难道中国人就只能永远生活在四合院及其歇山式的屋顶之下?事实上,今天作为城市居民的钢筋水泥建筑已经不再是中国传统土木工程了。而与北京遍地林立的高楼大厦相对照,洋人设计的这些后现代主义建筑恰恰显得极为和谐极为美丽。排斥外来文化总能找到理由,骂洋人总是振振有词。在中国这样一个封建农耕文明延续了几千年的国度,对于这样一个“搬动一把椅子都要流血”(鲁迅语)的保守成性的民族,保守主义和民族主义永远有其存在的丰沃土壤。在全球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各个民族和国家间的生存竞争更加激烈的今天,这些抱残守缺的保守主义者带着“文化恋尸癖”的心态,以自己的愚昧与狭隘之见,置民族存亡与发展的根本利益而不顾,对改革开放中文化发展的新事物新现象,不作理性判断,而是一味谩骂、排斥和攻击,自以为是忧国忧民,其实是误国误民。封闭和保守使中国积弱积贫,拒绝与排斥不能富国强民,落后就要挨打,这个简单的道理中国人用生命和鲜血诠释了一百多年,可今天仍然有人就是不明白。欣赏洋建筑需要理性的眼光,如果这些洋建筑能激发中国人创造出更完美的作品,我们就将获得生存发展的智慧和能力。我相信,总有一天中国人无需引进洋人设计的“鸟巢”“鸟蛋”,自己终能变成强大的有创造力的“可筑巢可下蛋的鹰”。

不管你斥之为“文化殖民”也好,还是骂之为“文化入侵”也好,可以肯定的是,在国门已经打开且再也不可能再次关上的情势下,只要中国的建筑师创造不出比洋人更好的作品,洋建筑还将以竞争胜利者的身份继续进入中国。在我看来,文化之争其实就像吃萝卜白菜和吃黄油奶酪哪个更好这么简单。我认为,站在人本主义(以人为本)的立场上,只要能给我们带来一个更强健的生命,黄油奶酪我们也不妨吃一些,刚开始可能觉得味道不那么顺口,吃得多了就合胃口了。

原载《美术观察》杂志2005年第4期

同类推荐
  • 课外雅致生活-岁月的痕迹,吉他

    课外雅致生活-岁月的痕迹,吉他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 理解戈达尔(第2版)

    理解戈达尔(第2版)

    戈达尔之后,电影被永久地改变了。这位法国-瑞士籍导演的影片从不会让人无动于衷,无论在影评界还是普通观众之中,他的顶礼膜拜者与极尽讥讽者总是旗鼓相当。本书选取两部入门影片:作为新浪潮“宣言”的《筋疲力尽》,和标志着戈达尔作品及1960年代法国电影的《轻蔑》。详尽分析导演在技术和风格上的选择的同时,关注其电影叙事、段落衔接、演员拍摄及台词引导上的独特方式。对于如何理解戈达尔,给予了极为有力的回答。感兴趣于电影及其艺术、政治和社会可能性的读者,也将在本书中获得大量的宝贵信息和思路。
  • 农村文化娱乐常识——绘画

    农村文化娱乐常识——绘画

    农家书屋是为满足农民文化需要,在行政村建立的、农民自己管理的、能提供农民实用的书报刊和音像电子产品阅读视听条件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每一个农家书屋原则上可供借阅的实用图书不少于1000册,报刊不少于30种,电子音像制品不少于100种(张),具备条件的地区,可增加一定比例的网络图书、网络报纸、网络期刊等出版物。
  • 农村文化娱乐常识——雕塑

    农村文化娱乐常识——雕塑

    农家书屋是为满足农民文化需要,在行政村建立的、农民自己管理的、能提供农民实用的书报刊和音像电子产品阅读视听条件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每一个农家书屋原则上可供借阅的实用图书不少于1000册,报刊不少于30种,电子音像制品不少于100种(张),具备条件的地区,可增加一定比例的网络图书、网络报纸、网络期刊等出版物。
  • 现实主义与八十年代中国电影

    现实主义与八十年代中国电影

    本书从美学的角度揭示了八十年代电影在整体上体现出的现实主义美学旨趣,着重考察了八十年代电影的历史意识问题,探讨了八十年代电影中人文精神的形成、表现及其主要内涵,借助于中国社会的城乡二元结构,进一步挖掘八十年代电影中的文化意蕴,还从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入手,讨论了八十年代电影民族风格的形成。
热门推荐
  • 阴阳大小姐

    阴阳大小姐

    “我不是怪物,不是怪物呜呜......”7岁的小女孩,却要承受魔界余孽的身份,魔又如何?妖又如何?鬼又如何?神又如何?不让别人流血,受伤的只会是你。既然天不容我,逆天,又如何...
  • 绝世倾城幻神公主

    绝世倾城幻神公主

    前世的背叛,重生为不受宠的小公主,控万兽,惊天剑,绝世乐,用毒更是一绝,用医啊,先交出宝贝!藐视天下,四大神兽围着她,可为何有一群妖孽缠着她,桃花朵朵开,神王也来凑热闹,看着温文尔雅,其实很腹黑,帮她掐掉一朵朵鲜嫩的美桃花。
  • 往后余生谢谢

    往后余生谢谢

    这是小橙子麻麻的第一部作品,就像我的孩子一样,我希望他能慢慢长大,慢慢变优秀。就像米小米一样,再爱一个人的过程中,慢慢长大,喜欢是浅浅的爱,爱是深深的喜欢,曾经年幼的我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只有深深深爱过一个人,你才会懂。我希望我的故事结局是个喜剧甜甜的。“尹昉,我能做你女朋友吗?”“对不起,米小米”“尹昉,以后我罩着你”“谢谢你,米小米”本文微虐略甜,请带好纸巾和请小心蛀牙。
  • 噩梦故事

    噩梦故事

    在一个世界沉睡,就会在另一个世界苏醒,一段段离奇古怪的经历,一篇篇不着边际的故事,一个人生,一场梦。
  • 他叫我渣女

    他叫我渣女

    虞素曾经问过虞筱这样一个问题:喜欢什么样的男人?她至今都忘不掉那个答案:我对男人不感兴趣。
  • 黑雨之蔓延

    黑雨之蔓延

    “2099年的一场来自于一颗名叫代号UX黑水的陨石,在实验过程中带来的人类大洗牌,两个主角极限般的求生欲望和超越人的意志,是生机还是死亡,开始他们的旅途。”
  • 神迹源皇

    神迹源皇

    从小受尽别人白眼的叶源,在一次宗门大会中,偶得一远古秘籍………
  • 异世界之旅:黑色漩涡

    异世界之旅:黑色漩涡

    泡沫种的袭击让地球伤痕累累,来自异星球的怪物把地球腐蚀得千疮百孔。新诞生的人物被派到了这个世界,她究竟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 三生一许璐

    三生一许璐

    文笔极差,境界低烂。随心随意,爱看不看。
  • 蜀山剑灵传

    蜀山剑灵传

    看一个少年,如何玩转修仙界,左是蜀山右是凡界,如果化作是你,你又会怎么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