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98500000006

第6章 走近歌德(5)

显而易见,所谓“法兰克福市议员的谨慎的儿子”乃是误译。德文原文Frankfurter behutsames Ratsherrkind中的der Rat或Ratsherr一词,在指人时尽管可以有“参议”、“参议员”和“顾问”等等意思;但按照歌德的父亲的实际经历却只能译成“顾问”。因此,整个短语的准确译法似乎应该是“法兰克福一位皇家顾问的谨慎的儿子”。[10]

至于恩格斯的“在他心中经常进行着天才诗人和法兰克福一位皇家顾问的谨慎的儿子、可敬的魏玛的枢密顾问之间的斗争”这一表述,则把歌德的父亲花钱买“皇家顾问”的空关衔与歌德实际在魏玛当官这两件事相提并论,等量齐观,夸大了前者的意义,造成一个歌德出身官宦之家的似是而非的印象。

再者,把“法兰克福的一位皇家顾问的谨慎的儿子”作为与“天才诗人”相斗争的对立面,也可能使人把恩格斯上下文中所指出的歌德身上的种种弱点,归因于他的出身和家庭影响。而这,与实际情况不仅不相符合,而且可以说正好相反。须知,歌德之所以能成为“天才诗人”,除了时代的大前提以外,很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他那得天独厚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养。

首先,富有的家庭保证了歌德一生不曾有过温饱之虞,能长期安心从事文学创作和自然科学研究,在经济上对封建贵族阶级保持着相对独立的地位。这一点,在还不能仅仅以写作换取到衣食的18世纪,可以说是非常非常重要的。熟悉德国文学史的人都了解,与歌德同时代的几乎所有大作家都受过贫穷的熬煎,无法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抱负,他们要么象莱莘、赫尔德尔似的被迫为统治阶级所役使,要么象席勒、棱茨那样早早夭折。郭沫若在《孤鸿——致成仿吾的一封信》中,就指出歌德和托尔斯泰、泰戈尔等都是属于那种“真正的天才能够得遂其自由的完全的发展”的大作家,因为他们“不是有有钱的父亲,便是有有钱的保护者”[11]对于歌德来说,出生在一个富有的市民家庭,确实是一大幸事。其次,歌德的父亲不仅有钱,而且还学识渊博,怀才不遇,因此把希望寄托在自己唯一的儿子身上,精心地、严格地对他进行教育和培养,使他很小就学会了多种外语,养成了读书作文的习惯,八岁写成第一首诗,十岁已阅读过《伊索寓言》、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以及维吉尔、奥维德和笛福等的作品。从父亲丰富的书画收藏中,年轻的歌德不仅受到古代文化的陶冶,而且也受到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熏染。还有他那富于幻想、善讲故事的母亲,一位出身法学家家庭的少妇,[12]同样很好地促进了儿子的文学天赋的发展。

最后,更重要的,歌德家庭的社会政治地位,特别是他那被迫赋闲在家而变得性情孤傲和愤世疾俗的父亲,更培养了他强烈的市民阶级的阶级意识,使他早早地便对封建等级制心怀不满,造就了他自由不羁的叛逆性格。1755年里斯本发生城毁人亡的大地震,幼小的歌德因此对上帝的仁慈提出了疑问。稍长他就和城里的下层青年交往,代人编造情书和情诗,险些卷入讼事。十六岁到莱比锡上大学,不仅过着放浪形骸的生活,搞坏了身体,而且临壁题诗讽刺大学里的权威教授,因此受到校方申斥。他还在养病期间钻研炼金术和神秘主义哲学,读《教会和异教徒史》。病愈后到斯特拉斯堡复学,他在准备博士论文时竟声言耶稣并非基督教授义的创始者,引得全校哗然,为此几乎失去了学位答辨的权利。在狂飙突进运动中,歌德创作了《葛慈》、《维特》和《普罗米修斯》等一系列充满反抗精神的作品,成为那一时期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的急先锋……总之,在家庭影响——当然还有时代影响——较为强烈的青少年时代,歌德自由豪放、离经叛道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倾向十分明显。他之“谨小慎微、事事知足、胸襟狭隘”以及对周围环境的鄙俗气“妥协,迁就”等等,乃是到了魏玛以后慢慢受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在那位宫廷命妇封·施泰因夫人调教下养成的。诚如恩格斯所说,是德国社会的鄙俗气战胜了最伟大的德国人歌德;这既证明了“‘从内部’战胜鄙俗气是根本不可能的”,也证明了德国整个资产阶级的孱弱。

基于以上理由,我认为不能说歌德是“法兰克福市议员(或者说皇家顾问)的谨慎的儿子”,并把它与“天才诗人”对立起来,因为它没有反映出歌德的家庭出身和家庭影响的实际。较准确的说法应为:

歌德是法兰克福的一位富裕市民天才的、富于叛逆精神的儿子。

翻译的错误无疑应该纠正,因为它与史实不符,再说纠正也不困难。更重要的问题是应该怎样对待革命导师著作中可能出现的差失呢?我认为正确的态度一是实事求是,二是不以为怪。

至于产生上述恩格斯欠准确的表述的具体原因,最重要的大概有以下两点。

首先,他撰写《卡尔·格律恩〈从人的观点论歌德〉》时歌德才逝世十四年,人们对歌德的了解和研究水平远不如现在,一些有关歌德家庭的文献材料恩格斯有可能尚未接触到。附带说一下,出于同样的原因,恩格斯紧接着讲的歌德“愈到晚年,这个伟大的诗人就愈是de guerre lasse(疲于斗争),愈是向平庸的魏玛大臣让步”也不准确。这一失误,已为卢那察尔斯基在其《歌德和他的时代》一文中指出。[13]

再者,恩格斯写文章的目的在于批驳卡尔·格律恩,不是为了详细地全面地评价歌德,所以对歌德本身的提法就不一定考虑得那么仔细、精确。德国著名文学评论家汉斯·马耶尔就明确指出《卡尔·格律恩〈从人的观点论歌德〉》一文的这个局限,对恩格斯所谓“歌德有时非常伟大,有时极为渺小;有时……有时……”的立论方式提出了异议,说它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而且恩格斯自己后来也再未使用过。[14]类似这样的问题,似乎也值得我们很好研究,思考。

最后还想说一说,笔者撰写这篇短文的目的,既不在于挑剔《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的个别误译,相反,从一个高水平的翻译集体的这一偶然失误,我倒是进一步认识到:翻译是一件绝非仅仅靠语言知识就能做好的工作,译文要完全没有错误几乎是不可能的,自己作为一个译者,更应该兢兢业业才是;也不在于非议革命导师的著作,如前所述,我相反倒认为,恩格斯在文中对伟大人物进行一分为二的分析评价的精神,值得我们很好学习。

笔者撰写这篇短文的目的,主要是想提醒我们的理论界注意:恩格斯的《卡尔·格律恩〈从人的观点论歌德〉》,正如他自己所说并非一篇全面论述歌德的文章,在文中有些关于歌德的提法的确欠准确和值得探讨,因此不宜视为评价歌德的权威定论,无限制地加以征引,或者甚至抓住个别提法任意发挥。而在我们迄今发表的论著文章中,这种情况却严重存在。就拿歌德的家庭出身来说,不少作者把“法兰克福市议员的谨慎的儿子”这个提法加以引伸,有的说歌德的父亲“当过法兰克福的参议员”,“是佛郎克府参议员”,“是法兰克福市参议员,做过皇家顾问”,有的讲歌德“出身于一个所谓‘世代簪缨’的家庭”,“居于统治地位”,等等等等,不一而足,并且以此为依据,对歌德进行所谓的“阶级分析”。再如,恩格斯的文章中有一句“歌德写成了《维特》,是建立了一个最大的批判的功绩”,也常常被我们引用;其实这是他为讽刺卡尔·格律恩而讲的一句反话,并不代表他本人的看法。

狂飙·铁手·自助者

——评《铁手骑士葛慈·封·伯利欣根》

《铁手骑士葛慈·封·伯利欣根》(以下简称《葛慈》),是歌德早年完成的第一部重要著作。这出以德国十六世纪初的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为背景的历史悲剧,有着鲜明的时代色彩,宏伟真实的场面,一反成规的结构,自然有力的语言。它的出现,不但打破长期笼罩德国剧坛和文坛的沉闷空气,宣告了狂飙突进时代的到来,而且对生活在平庸、狭隘的社会环境中昏昏欲睡的德国民众,起到了震聋发聩的作用。尤其是剧中主人公葛慈所表现的强列的反抗精神,更一再受到恩格斯的称赞[15];马克思在批评拉萨尔的《弗兰茨·封·济金根》的同时,也肯定歌德这部剧作对主人公的选择和塑造都是正确的。[16]

本文准备对《葛慈》作一个简单扼要的的评介,以增进广大读者对歌德这部名著的了解(我国在三十年代已出版过周学普译的《铁手骑士葛兹》,198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又出版了章鹏高、汪九祥的新译),同时为进一步学习和领会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有关文章和论断,提供一些参考资料和意见。

(一)

《葛慈》问世于1773年,是一出悲剧。《葛慈》一剧的基本情节和主人公葛慈·封·伯利欣根,并非完全出自歌德的虚构,而是有着一定的史实和生活原型作为依据。葛慈原为德国十六世纪时的一名强盗骑士,是马克思所说的一个“可怜的人物”。[17]他早年在战斗中失去了左臂,但装上一条铁打的假臂后仍继续其强盗骑士的冒险生涯,英勇强悍不减当年,并曾一度参加农民起义。早在1770年于斯特拉斯堡上大学的时候,歌德就从皮特尔(Puetter)著的《德意志帝国变迁史纲》中,接触到了葛慈的一些事迹,随后又读到此人晚年在监狱中写的自传《铁手骑士葛慈·封·伯利欣根的生活纪实》,对这个他认为“了不起的男子”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晚年,歌德回忆当时的情况说:

在他(指歌德早年的导师和诤友赫尔德尔)面前,我小心翼翼地隐瞒着对于某些题材的兴趣,这些题材在我们心中深深扎下了根,正在酝酿发育,以便最后获得诗的形式。它们就是葛慈·封·伯利欣根和浮士德。前者的传记深深感动了我。这位在野蛮、混乱的时代里的强悍而善良的自助者的形象,唤起了我最深的同情。[18]

但是,接触到素材并产生兴趣,只是决定题材选择的一个具体和显而易见的原因;歌德之写《葛慈》,还有着更深远的考虑。

原来,1766年新建的苹比锡剧院为落成纪念而公演J·E·史雷格尔的《赫尔曼》一剧,使年轻的歌德产生了这样的想法:

我看出,这样一些剧作在时代和思想意识方面都离我们太远了,于是想在较近的时代找一些重大题材,这就导致我一些年后去写《葛慈·封·伯利欣根》。[19]

这一段自白表明,歌德决定题材的依据有三点:一,时代相近;二,思想意识相近;三,题材重大。而事实上,《葛慈》一剧的选材,也完全符合他的这三点标准。

作为《葛慈》时代背景的德国宗教改革,被恩格斯称为欧洲资产阶级长期反对封建斗争的三次大决战中的第一次,[20]是德国历史发展中一个非常关键的时代。歌德的友人摩塞尔在1770年发表的《论武力自卫之权利》一文中说,十六世纪乃是德意志民族“表现了最大荣誉感、最身体力行的道德和特有的伟大民族精神的时代”。歌德读过摩塞尔的文章,并且具有相同的认识。而他酝酿和写作《葛慈》的年代,正是狂飙突进运动兴起之际。论性质,这也是一次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的斗争;论目标,也是为了振奋民族精神,争取国家统一,促进资本主义在德国的发展。因此,在宗教改革和狂飙突进运动之间,不仅是时代特点和思想意识相近,而应该说存在着内在的、紧密的、承上启下的联系。再看剧中围绕葛慈这个人物所反映的激烈阶级矛盾——骑士与诸侯的矛盾,诸侯与皇帝的矛盾,农民与封建主的斗争——,题材也不能说不重大。

歌德出自市民家庭,青年时代成了狂飙突进运动的发起人和中坚分子,思想上反封建的倾向非常之强烈。他提出的上述三点选择题材的标准,以及照此标准选定的《葛慈》一剧的时代背景和矛盾冲突,都反映了他的鲜明的阶级意识和锐敏的眼光:他既不像《赫尔曼》的作者史雷格尔似的到公元九年的条顿森林中去寻找民族传统,也不像后来的浪漫派那样企图恢复中世纪的德国的“黄金时代”,而是以宗教改革时期的反封建精神来鼓舞人们,并借以表达自己新兴资产阶级的社会理想。

(二)

如果说,青年歌德鲜明的阶级意识和锐敏的眼光已在题材的选择和时代背景的确定上反映出来的话,那么,他作为诗人的天才,则在时代特色的描绘和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得到了充分展现。

先谈时代特色。

围绕着全剧的主要情节,《葛慈》在我们眼前展开了一幅德国宗教改革时期广阔而生动的历史画卷。主教宫廷中的豪奢荒淫、尔虞我诈,骑士葛慈家中的忠诚友善、温情脉脉,农民举行婚礼的热闹情景,骑士与官兵的激烈交锋,农民起义的暴烈场面,吉卜赛人的森林露宿,中世纪阴森恐怖的秘密法庭……一个一个真实而富于生活气息和浪漫情趣的画面,真是令人目不暇接。通过这些画面,我们看见了宗教改革时期各种社会力量活动于其中并相互斗争的活生生的德国,一个分裂、动荡、混乱、野蛮、黑暗的德国,一个充满暴力和压迫、同时也富于斗争和反抗精神的德国。

在这样一个国家里,包括最高统治者在内的任何人都感到不舒服。我们听见,老皇帝马克西米连一出场就哀叹:

同类推荐
  • 世界哲学史

    世界哲学史

    古希腊哲学、中国哲学和印度哲学是哲学的三大王国,古希腊哲学衍生出欧美哲学和伊斯兰思想,中国哲学自成一体地持续发展,印度哲学体现在佛学思想和印度教思想。《世界哲学史》鸟瞰整个人类思想的流变与发展,梳理世界哲学脉络,辨析各大思想源流。
  • 无为胜有为:老子究竟说什么?

    无为胜有为:老子究竟说什么?

    老子思想作为道家思想的源头,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对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结构也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其外儒内道、刚柔相济的观念,制约着中国文人的心理张力结构,规导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自身的完善。老子的思想不仅是中国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已经成为一种国际性的重要思想。老子的思想在当前全球的消费主义化和数字化生存浪潮中具有重要的警世意义。在生态平衡、竞争世界、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追求物欲等思潮面前,老子无疑是一座警世之钟,他告诉人们要以智慧之言看生命之道、社会之道和宇宙之道。
  • 庄子(中华国学经典)

    庄子(中华国学经典)

    《庄子》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相传“内篇”全为庄周所著;“外篇”和“杂篇”有的出自庄周门人或庄子学派之人之手。《庄子》注释本较多,以清末郭庆藩《庄子集释》最为详明。本书即采用该书为底本。注释根据语境用白话解释,力求简明扼要;翻译根据注释采用直译的方法进行,力求保持原意和文句的晓畅。本书在注、译中因本人水平所限,难免出现讹误。恳切地希望有关专家、学者、读者多提宝贵意见。
  • 反经大全集(超值金版)

    反经大全集(超值金版)

    本书为唐代学者赵蕤所著述,为历代有政绩、有业绩的君臣所共悉,被尊奉为小《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从国家兴衰上讲谋略的,《反经》是从长短利害上讲智术的。它从逆反的心理态势中谋求一种逆反的思维方式,不失为古代心理学的范本。《反经大全集》在原文的基础上,增加了注释、译文,每篇前有导读,揭示《反经》的奥秘,是我们为人处世、安身立命以及为官、经商、管理的必备参考书。
  • 俄罗斯思想及其缔造者们

    俄罗斯思想及其缔造者们

    本书系介绍俄罗斯思想史重要流派之一——“宗教哲学复兴”流派的科普读物,选取了十三位主要活动于俄罗斯文化史“白银时代”的代表性思想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索洛维约夫、费奥多罗夫、罗扎诺夫、别尔嘉耶夫、布尔加科夫、弗兰克、洛斯基、维舍斯拉夫采夫、伊利因、弗洛连斯基、卡尔萨文、洛谢夫),以传记加评述的方法,扼要介绍了他们的生平、主要作品、思想特色及其对俄罗斯思想形成所做出的主要贡献,旨在向读者展示有别于西方的俄罗斯哲学发展的历史渊源与传承,引导读者去探究别具一格的俄罗斯思想对俄罗斯及世界文化发展进程所具有的独特意义。本书是对俄罗斯历史文化感兴趣者和大专院校师生了解俄罗斯精神文化的有益读物。
热门推荐
  • 西游老祖宗

    西游老祖宗

    西行取经,何人历劫?洪荒破碎,何人布局?天规森严,野心者躲在背后窥视人间;凡间疾苦,不屈者饱含热血逆断天地。这是一场来自上古的谋划,绝灵气,碎洪荒。以无上气魄,开人族盛世,创神魔大道。洪荒,一只金色巨掌从天而降。西游,一群落魄狐妖希冀复活他们的老祖宗。
  • 我欲证道诛仙

    我欲证道诛仙

    这是仙侠的世界,上古五帝并存,又经历帝落时代,这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如今举世再难寻出证道之人,是这个时代没落了吗,还是……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萧萧落红

    萧萧落红

    她是不幸人,却有着倾国倾城之貌,她成了当今天子的妃子,却在洞房花烛时,用剑指着他的脖子,不允许碰她。为了共同的目标,她从他的床上,当着妃子的面将他拉走。她对他说,他若爱她,就要让她独冠后宫,她若爱他,必要杀尽他后宫佳丽。一切的温柔背后,竟又是一个阴谋,互不信任,她一次次陷入危机,心一次次被伤。她,又杀了他最敬重的人。踏入江湖,她是神秘组织的接班人,叱咤风云。再见时,却又是刀剑相向,她要的爱太强烈,他是否给得起,他要的爱太虚幻,她是否会相信。最想要得到,却最害怕失去,最容易想起,也最容易忘记,她说爱上她便是万劫不复,最后谁才是那个万劫不复的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史上最萌穿:二娘!

    史上最萌穿:二娘!

    论如何优雅在剧本之中作死。《美男的第二部》新书期日4千。推荐加更!(有已完结作品,坑品有保证。)
  • Dickory Cronke

    Dickory Cronk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灵邺记

    灵邺记

    顾倾雪,千金大小姐,手不能提肩不能抗,从来不相信没有科学依据的事情。可是,有朝一日,他穿越到了大邺王朝,变成了一个会算命,会武功,会医术甚至会算命的一个神人!面对着皇宫里的明争暗斗,她不知道该怎么办;面对自己的感情,她不知该如何抉择;面对曾经熟悉的一切,她却觉得索然无味……这一切,都是因为景致依旧,人却以变……
  • 杀人迷局

    杀人迷局

    着名教授即将外出讲学,一起车祸却突然发生在他的身上,这究竟是意外还是蓄意的设计?多年的往事纠缠在一起,形成一个巨大的迷局,真相到底是什么?谁才是真正的幕后黑手?这一切又将走向何方……
  • 讨债首席滚远点

    讨债首席滚远点

    当她面对债主时:“放开你的手!我只是来还债的。”男人唇角一勾:“你千年前欠我的爱,千年后欠我的债。你此生要还我的债,此世要还我的爱。”你是谁?她从小到大,缠绕在她梦中的那个穿龙袍的男人到底是谁?是他还是他?经年,他将她抵在墙上气吼着:“说清楚!萌宝到底是谁的小孩!”她莞尔一笑,“混蛋的!”
  • 凌凌倏儿

    凌凌倏儿

    发生在异界的奇特时空,宫廷内的政变,家族古老的历史正在一步步向我们揭开,这奇异的星空,在天空中闪烁着奇异的光芒,想要救赎?还是想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