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89100000063

第63章 站在苏联的肩膀上发射卫星 (2)

“咱们也发射卫星!”这当然是艾森豪威尔最大的愿望了,他恨不得立即就发射一个,给克里姆林宫一点颜色瞧瞧。但是发射卫星毕竟不是发射一颗炮弹,美国得先制造出卫星,然后还得有推力足够强大的火箭把它送到太空去。这都不是问题,凭借美国的科技力量,假以时日,都可以制造出来。艾森豪威尔关心的不是这个问题,他关心的是,发射个卫星上天,它要干什么去?或者说,莫斯科把卫星和狗弄到天上去,它显然并不是用来向美国炫耀的,它的目的是什么呢?

自从苏联第一颗卫星上天,艾森豪威尔就开始思考这个问题。他是军人出身的政治家,在思考此类问题的时候,艾克就很自然地把卫星和军事用途联系在一起。在艾森豪威尔看来,苏联卫星上天,说明苏联的“火箭拥有一种非常强大的推动力,这一点是很重要的”。苏联卫星上天肯定搞到了很多数据,“不幸苏联所得到的数字在军事上是毫无意义的。”艾森豪威尔告诉他的科学顾问说:“这些数字是否准确,我全然不知道。但在你弄清它的正确性以前,你根本没有办法知道它在战争中有没有用处。”

艾森豪威尔搞不明白莫斯科的目的,索性把这个事情放下。艾克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不喜欢随便得出结论,但是他喜欢追求正确的结论,并且愿意为这个结论承担责任。为了正确的结论,他愿意保持耐心,他认为有耐心就会等到更多的信息,从而印证各种判断。所以,当苏联人把第二颗卫星弄上天的时候,艾森豪威尔置若罔闻,他仍然按照计划跑回母校西点军校,参加1915届毕业生的校友联谊会,还饶有兴趣地观看了一场返校校友的足球比赛。

艾森豪威尔不动声色,克里姆林宫的苏联总理沉不住气了。在苏联卫星上天不久,他接受了《纽约时报》的专访。他掩饰不住那种趾高气扬的感觉,对美国记者说:“当初我们宣布成功地发射了一颗洲际导弹时,某些美国政治家不相信我们的话。现在我们又成功地发射了一个地球卫星,只有技术上无知的人才会还有所怀疑。美国没有洲际导弹,要不然它也会很容易地发射自己的卫星了。”赫鲁晓夫还挖苦说,西方不如把B-52飞机连同它的机场全部废弃,因为“只要你们研究一下我们最近的建议,你们将看到我们根本没有再提机场控制站指雷达装置。问题……设置控制站来监视过时的飞机是没有用的。”

赫鲁晓夫的话再清楚不过了,苏联把卫星送入太空的目标是为了侦察地面的军事设施,其军事用途昭然若揭。既然苏联在卫星用途上已经表明态度,美国为什么不在应用领域走捷径呢?艾森豪威尔明白,美国需要站在苏联的肩膀上,研制精确度更高、性能更好的卫星,然后使用这些卫星对地面进行更精确的高空摄影,从而在这一领域占据先机。这种务实的想法,既来自于艾森豪威尔总统,也来自于艾森豪威尔将军。但是干这样的工作,国防部长威尔逊是不成的。他夜郎自大,而且对科学一知半解。所以,艾森豪威尔决定撤换国防部长。

另辟蹊径,争回面子

撤换国防部长是一件大事,艾森豪威尔本来是想找个合适的机会和威尔逊谈一谈,让他不至于太尴尬。但是还未等到这一天,苏联人的第二颗卫星又上天了,美国的舆论又开始沸腾了——艾森豪威尔就不用再给威尔逊部长留面子了,他直接把这个想法提交给国会,而国会飞快地批准了新任国防部长尼尔·麦克尔罗伊的提名。

麦克尔罗伊知道自己是肩负着怎样的使命跑到五角大楼的,所以他上任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多快好省地把美国的卫星弄上天。他当然明白卫星上天的基础是大推力火箭,所以他马不停蹄地在海军组建了一个班子,夜以继日地研制和生产这种火箭,并且给这个计划定名为“先锋”。

“先锋”固然能激发起美国人的自豪感,但是“先锋”能否真正成为“先锋”却要取决于它的基础计划——“探险者一号”计划。换句话说,“先锋”是“探险者一号”的“先锋”,但这一点普通美国人并不知道。一方面,美国人只关心能否在短时间内超过苏联,另一方面,美国人对“探险者一号”知之甚少。因为它属于那类必须保守秘密的军事科研,十年来一直默默无闻。

这个项目的负责人虽然大名鼎鼎,但那时只有极少数人知道他在为美国工作,他就是卓越的德国物理学家冯·布劳恩。1944年,当美国军队把冯·布劳恩从纳粹监狱里营救出来时,不敢相信这个刚刚三十出头的小伙子就是被美国总统亲自圈定要保护的科学家。他们说:“如果冯·布劳恩不是第三帝国最伟大的科学家,那他就是全世界最出色的骗子。”

“先锋”计划的负责人海根博士当然知道冯·布劳恩在火箭技术方面的天才,对于布劳恩负责的弹道导弹计划,海根博士也一清二楚。对于生产出符合发射卫星所需要的大推力火箭,他信心满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海根博士告诉新闻界,“先锋”是一个出色的计划。但是美国人早就被苏联人在太空领域的领先弄得不耐烦了,他们只关心美国的卫星什么时候可以上天。

“假如一切顺利,可望在11月份或者12月份发射一枚三级火箭,这样的火箭具备发射卫星的能力。”海根博士回答说。

海军“先锋”号即将试验发射一颗卫星!在获悉海根博士的答复后,总统新闻秘书向外界公布了这一消息。当然了,总统新闻秘书的话与海根博士的话是有根本区别的。因为火箭只是运载卫星的工具,发射火箭和把卫星放到火箭上并把它送入太空,有天壤之别。但是美国人可管不了那么多,他们只想赶紧听到从太空中传来美国卫星的“嘟嘟”声。总统新闻秘书既然已经宣布了发射日期,而且是在1957年年内发射,那么美国人也不比苏联落后到哪里去。所以,美国人以最高的热情憧憬着“先锋”号的发射,有关祝贺的电报像雪片一样飞到五角大楼和白宫。

“先锋”本来只是大推力火箭的“先锋”,现在不得不做卫星的“先锋”了。海根博士被逼到墙角,只好两步并作一步走,将发射火箭与发射卫星合并在一起进行。艾森豪威尔总统本来是一个谨慎的人,但是他在科学方面是个外行,何况他也被赫鲁晓夫搅和得不耐烦了,就批准了这个计划。

1957年12月6日,执行“先锋”计划的火箭和卫星都运到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的发射场,美国人期盼已久的时刻终于来到了。艾森豪威尔总统亲临发射场,而发射总指挥则是由国防部长本人担纲,这类面子工程在美国历史上实属罕见。但是这次试验失败了。火箭升空两秒钟后,第一级火箭未能正常点火,失去动力的火箭携带着卫星在发射场上空翻了个跟头后,跌落到发射台并发生爆炸,发射台和火箭被炸毁。幸运的是发射场工作人员严格履行了操作规章,他们躲在防护严密的观察室内,从而避免了人员伤亡。

这次失败丢尽了美国人的脸,让他们回到残酷的现实中来。他们砸了电视机,烧掉了模拟的卫星模型,并往海根博士的照片上吐痰。本来只是一次试验,失败在所难免,但是美国人给这次试验赋予太多的内涵,以至于在试验失败的当天,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各种股票应声大跌,跌去的总市值竟然达到12亿美元之巨。美国人毫不掩饰这次失败带给他们的痛苦和迷失,他们撰文说“先锋”压根就不应该叫“先锋”,它应该叫“后卫”才对。加拿大的报纸隔岸观火,以幸灾乐祸的标题《美国的“月亮”不中用》为噱头,用戏谑的语言,绘声绘色地描述了发射试验失败的过程。

“先锋”的失败并不意味着“探险者一号”的失败。相反,冯·布劳恩和他的科学团队在总结了“先锋”的相关数据后,加快了研发“探险者一号”的步伐。他们改进了火箭,使得火箭的运载重量可以达到14公斤,其中仪器的重量就可以达到8公斤。“探险者一号”携带了宇宙射线探测仪和三个外部温度探头,一套微波背景探测仪,探测结果可以通过一个60千瓦的发射器发回到地面。也就是说,“探险者一号”不仅仅是一颗纯粹的卫星,它可以直接开展太空科研工作。

1958年1月31日,“丘比特-3”大推力火箭携带“探险者一号”卫星顺利升空。8分钟后,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并向地面传回了美国人民期待的声音。所不同的是,美国卫星采用了自己的两套频率,传回的声音不是苏联卫星那种类似告警的“嘟嘟”声,而是采用了比较温婉的“嘀嘀”声。当天晚上,艾森豪威尔总统在白宫主持了一个庄严的仪式,将一枚“美国公民服务”奖章颁发给冯·布劳恩。直到这时,美国人才发现一直替他们“探险”的英雄,竟然来自曾经准备消灭美国的那个国家。

赞曰:

先声夺人 莫斯科前人栽树敝帚自珍

后来居上 华盛顿后人乘凉吐故纳新

同类推荐
  • 毛泽东读书心得·毛泽东用三国

    毛泽东读书心得·毛泽东用三国

    古今中外,还没有人像毛泽东那样善于运用三国故事,赋以《三国演义》、《三国志》以时代的涵义,传播他那深邃的哲理思想。毛泽东曾说过,读《三国演义》这类书,让让人对社会了解多一些,也会对事物增强分析能力。三国故事汇集了农耕社会几千年的智慧,写了各种善恶观,也写了各路人马的众生相,和以他们为载体的文化道德观。《毛泽东用三国》(作者孙宝义、刘春增)系统梳理了毛泽东以史为鉴,《毛泽东用三国》运用“三国”的智谋,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一些实践问题。
  • 中国早期现代化历程的回顾:陈独秀社会发展思想研究

    中国早期现代化历程的回顾:陈独秀社会发展思想研究

    陈晓钢编著的《中国早期现代化历程的回顾——陈独秀社会发展思想研究》对陈独秀社会发展思想的研究,首先立足于对陈独秀著作的仔细研读,在准确把握陈独秀对各类问题所持观点的基础上,再进行条分缕析,梳理出陈独秀社会发展思想所涉及的各主要方面。其次,是将陈独秀的社会发展思想置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中进行分析,力求合乎逻辑地勾勒出其思想发展变化的轨迹。因此,阅读和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有关文献,特别是与陈独秀社会发展思想联系紧密的有关史料,显得尤为重要。
  • 党旗飘扬航道辉煌

    党旗飘扬航道辉煌

    本书将全国航道系统党建方面的工作论文集结成册,为四大部分组织:一是党的思想建设,二是党的组织建设,三是党的文化建设,四是党的廉政建设。尤其是对新的形势下,党的文化建设和党的廉政建设部分。论述较多,意在让全国航道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增强党建工作的紧迫感和积极性,也提出了新时期党建的思政和对策。
  • 当务之急:2014-2017年中国的最大风险

    当务之急:2014-2017年中国的最大风险

    未来三年,将是推动改革的关键时期,本书紧扣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热点,对房地产调控、医疗改革、行政改革、自贸区建设、人才危机、世界能源格局、国际贸易规则等问题进行了透彻的分析,观点独到,语言犀利。作者或援引、或驳斥了吴敬琏、郎咸平、林毅夫、迟福林等多位名家学者的观点论断,分析了中国将在未来三年遇到的难题和风险,讨论了中国面临的改革和转型困境。
  • 衰落还是转型:当代西方政党的发展变化研究

    衰落还是转型:当代西方政党的发展变化研究

    本书以中外学术界激烈争论的“政党衰落”问题为切人点,考察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社会环境和技术条件的变化对政党模式的演变造成的影响,分析政党与选民、政党与政府之间关系的发展变化,以及政党组织结构的相应变化,肯定政党在当代西方国家中所发挥的表达和整合各种利益、政治动员、录用政治精英、维持政府运转等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指出西方政党政治中存在着脱离选民、疏远社会等不利于政党长远发展的倾向。
热门推荐
  • 回眸笑丶妲己怨

    回眸笑丶妲己怨

    这是一个女人的故事,一个背负后世骂名女人的故事。完全不同于封神榜的故事,这是根据一些史料还原的一个女人的故事。妲己历史上有名的红颜祸水,她的美貌倾国倾城。她,祸国殃民。她,蛇蝎心肠。周灭殷商后,她香消玉殒。殊不知,她也是可怜的女人。她不想,她也不要这样的结她果。她也只想有自己的爱情,但是最后却成了亡朝灭过的祸根。妲己貌若天仙,为何会成为一代妖姬。妲己从天真的女孩如何变成一个蛇蝎心肠?
  • 一座城一连幽梦

    一座城一连幽梦

    【幽梦,你记住,此生,你和我再不配幸福的生活下去】庭院深深深几许,一连幽梦梦离殇;推开异时空大门的那一刻,一切是否冥冥之中自有天意?“那啥,连世子,我……才……才十一岁”“我等你长大”素以淡漠著称的连世子自从见到她的第一眼,就此沉沦,身份不是问题,年龄不是差距。哪怕手中握有再大繁华,终究抵不过和你并肩走遍天涯,看尽夕阳西下……
  • 青梅姐姐竹马弟

    青梅姐姐竹马弟

    从小的青梅竹马,可惜年龄悬殊太大,姐姐从不把弟弟的感情放在眼里,直到分别五年后的,弟弟强势归来,婉转一切时,姐姐才发现,原来他已不再是当年的那个小弟弟了。。。
  • 一夜白头(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看小说)

    一夜白头(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看小说)

    现实里爱做梦,噩梦也好,美梦也罢,都是一场又一场的生存演习。无能为力时的绝望,千变万幻时的绚烂,我都在逃避。我所害怕的都将是生活,我所爱着的也都将是生活。这只是一个对生活唠叨,对人倾诉的故事。在刘云离家的第三年秋天,一场秋雨里,突然一夜白头,但他没觉得有任何不妥,心里还有点暗暗窃喜,仿佛这一切都在他潜意识里预示着。生活如旧,一切都在继续。黯淡的时光里,刘云遇见了许多人,也遇见了许多不能称之为人的人,有人痛苦,有人喜悦,过去岁月里的不解、疑惑、梦境都纷涌而至。这个城市不下雪,可我却提前来到了冬季,一夜白头。
  • 总裁老公,很很爱

    总裁老公,很很爱

    头脑好、功夫好的她,死心塌地的爱着自己的青梅竹马。没想到,他竟然也是深爱着她。本应是幸福的开始,却真真是厄运的来临……面对断桥,她竟然刹不住车,就这样冲了下去。当再次回来,她淡然的介绍自己:我是阡陌漓。她卷土重来,是阴谋还是诡计,都要给她一个交代。
  • 六界破天

    六界破天

    上一代的命运,究竟是什么促使少年与天齐斗,宁死不服。
  • 穿越三国之雄霸三国

    穿越三国之雄霸三国

    冉峰,一个二十岁的青年,因一次意外车祸,被撞出虚空,醒来后才知道是穿越到了三国。要想在这个世界立足,那就必须要有实力,不然就会被人任意宰割。一句话:谁的实力大,谁就是老大!新书上传,求票票,求收藏,谢谢!本书感谢墨星免费小说封面支持,百度搜索“墨星封面”第一个就是!
  • 我真的是顶级富二代

    我真的是顶级富二代

    妻子嫌弃我是个送外卖的,非要跟我离婚,丈母娘骂我是废物,小姨子更是对我冷嘲热讽,白眼相向。离婚后,我一咬牙,公开了顶级富二代的身份……好吧,我摊牌了,我其实是顶级富二代……前妻跑来想复婚,女儿抱着我的腿喊要妈妈,我该怎么办?
  • 新纪二号舱

    新纪二号舱

    在萨麦尔监狱里,巴斯斜着眼看向远处,再过三个小时,神秘的二号舱就会开启,没人能从那里活着回来,也没人知道里面会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巴斯目不转睛的盯着二号舱的大门,就像十二年前一样…
  • 荒仙录

    荒仙录

    一场探险活动,却让他意外的躲过了一场劫难,经历万载,一个天才被打压的世界,一个无人知晓的盘古之命,一切从这里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