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25600000007

第7章 有功劳没收获的“波兰雄狮”

经过赫梅利尼茨基大起义和波瑞战争的“大洪水”,波兰无论在各个方面都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不过,正如古人所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波兰虽然损失惨重,但是毕竟并不是像后来那样。事实上,这一次,波兰扮演的角色如同21世纪的美国——这回,波兰成了基督教欧洲的救世主。

这一次,扮演邪恶的反派入侵者的,是来自东南欧的奥斯曼帝国(也称鄂图曼帝国)。

奥斯曼帝国是突厥人的后裔,而突厥人一般认为是中国古代史书中“丁零”、“高车”的后裔。突厥人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突厥人指的是所有语言属于突厥语族的民族。

话说552年(北齐天保三年),中国漠北的草原上的柔然汗国被他们的“锻奴”——突厥人所颠覆。至此,突厥人入住漠北,成为中原王朝的噩梦。840年回鹘汗国崩溃后,说突厥语的各民族开始大规模西进,并先后皈依了伊斯兰教。在西进的各支突厥语民族中,一支以西突厥人为主的分支在11世纪在中亚和西亚建立了塞尔柱帝国。在塞尔柱帝国陷入分裂后,一支本来是依附于塞尔柱突厥人的小部族——奥斯曼人迅速兴起。

在他们的“苏丹”的带领下,奥斯曼人攻城略地,在小亚细亚、东南欧巴尔干半岛以及西亚、北非不断取得胜利,并将伊斯兰教信仰传播到了巴尔干(顺便说一句,现在前南斯拉夫的穆斯林族就是在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皈依了伊斯兰教的南部斯拉夫人,他们在族源和语言上和信仰东正教的塞尔维亚人、信仰天主教的克罗地亚人没有什么大的区别,只是皈依了不同的宗教而已——这就是被称为“巴尔干火药桶”的前南斯拉夫地区三个主要民族的来源)。1453年,19岁的穆罕默德二世攻陷君士坦丁堡——这里后来改名伊斯坦布尔,直到20世纪初这里都是土耳其的首都。至此,延续上千年的拜占庭帝国寿终正寝。1517年,塞里姆一世攻灭了埃及的马穆鲁克王朝,并夺得了阿拉伯世界的最高领导者的称号——哈里发。以后的苏丹不仅是掌握着世俗社会的最高权力,更掌握了教权,是真主在人间的代言人。到其子苏莱曼一世(也称苏莱曼大帝)时期,帝国经过200年的上升与扩张,达到了其最高峰,他们的铁蹄甚至到达了布达佩斯附近——换句话说,这就该走下坡路了。

但是,至此之后,奥斯曼帝国的国运就没那么顺利了。虽然是下坡路,但是奥斯曼人也并不都是被捏的软柿子。事实上,在穆罕默德四世在位期间,由于生在今阿尔巴尼亚的大维齐尔(相当于宰相)穆罕默德·科普鲁卢帕夏(“帕夏”是奥斯曼帝国授予高级官员的头衔)在其控制朝政时期(1656—1661)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帝国的状况已多少有了一些起色。

但是,按说这个时候,土耳其人就应该深化改革,坚定地走奥斯曼式的封建主义道路,对外就应该关起门来闷声发大财,聚精会神谋发展,一心一意搞建设。但是,土耳其人不知怎的,沾上了发点小财就自以为很好很强大的毛病。在这一时期以及此后科普鲁卢·法希尔·艾哈迈德帕夏、卡拉·穆斯塔法帕夏两个大维齐尔执政期间,奥斯曼帝国四面出击,从乌克兰大草原到特兰西瓦尼亚再到克里特岛,信仰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帝国向欧洲的基督教各国展开了大规模的进攻——只是可惜,败多胜少。而这些战争中较大的一场,就是奥斯曼帝国对奥地利以及波兰的战争。

事实上,自从占领了巴尔干半岛之后,奥斯曼帝国凭借这个在东南欧的稳定的立足点,就成为中欧基督教国家的心腹之患。在伟大的苏莱曼大帝的统率下,奥斯曼军1521年攻克贝尔格莱德,又在1526年8月,在布达佩斯附近的摩哈茨之战中击败匈牙利军,年仅20岁的匈牙利兼波希米亚国王拉约什二世阵亡(此战之后,匈牙利失去了其独立地位,在奥斯曼人撤退后,神圣罗马帝国夺取了匈牙利)。此后,1529年,苏莱曼大帝更是挥军进攻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下的神圣罗马帝国的首都维也纳(解释一下,当时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就是来自奥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所以下文就不再刻意区分哈布斯堡王朝、奥地利或者神圣罗马帝国这几个称呼了)。据传说,在维也纳之战中,哈布斯堡王朝军队的72支步枪就让苏莱曼的20万大军失去了进攻的信心而掉头撤退——当然,这仅仅是传说而已,并不可信。有这样的经历,哈布斯堡王朝当然会对奥斯曼人恨得牙痒痒,而奥斯曼人自然也不可能跟哈布斯堡和谐共处。双方都恨不得将对方彻底打倒。

事实上,对奥斯曼人恨得牙痒痒的不光是奥斯曼人,波兰对奥斯曼帝国也是非常不爽。

波兰人的不爽,不光是楚措拉战役的仇——1620年在楚措拉战役中奥斯曼帝国击败波兰军,久经沙场的老将军、莫斯科的征服者、70多岁的茹凯夫斯基将军战死疆场(茹凯夫斯基的画外音:我战死这事你从第一章就开始说,怎么到第三章我还在死啊?鞭尸也不能这样啊……)但是在1621年的霍奇姆之战,波兰军队已经报了一箭之仇。大致而言,除了历史恩怨,波兰人和奥斯曼帝国的矛盾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首先,在乌克兰方向上,波兰人支持的哥萨克人和奥斯曼人的附庸克里米亚汗国之间互相进攻,对双方来说,抢劫对方的城镇、掳走对方的人民都是家常便饭;其次,波兰不断地干涉摩尔达维亚(摩尔多瓦)和瓦拉几亚(在今罗马尼亚)两个信仰基督教的奥斯曼帝国藩属国的事务,引起了奥斯曼帝国极大的不满,希望排除波兰在这一地区的影响。而波兰和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之间的密切关系,则使得两国关系更加恶化。

之前我们就提到过,这一时期波兰和奥地利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两国在“三十年战争”中就是同盟,在大洪水时期,奥地利也和波兰保持了较好的关系。而在1668年9月16日,波兰国王杨二世·卡齐米日放弃波兰王位后,米哈乌·维希尼奥维茨基成为新的波兰国王,史称米哈乌一世。他继位后,继续贯彻和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搞好关系的原则,于1670年与哈布斯堡王朝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斐迪南三世之女埃列奥诺拉·玛利亚结婚。由此,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和波兰—立陶宛联邦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但是对奥斯曼帝国来说,这可不是什么好消息。而1671年奥斯曼帝国将支持波兰—立陶宛联邦的克里米亚汗阿迪尔·格莱拉下马来,换成了塞利姆一世塞利姆·格莱,更使得两国关系雪上加霜,战争一触即发。

最终,波兰和奥斯曼帝国终于不可避免地直接兵戎相见了。而引燃这场战争的,还是乌克兰。

上一章我们提到,在赫梅利尼茨基大起义以及“大洪水”之后,乌克兰就一直陷入混乱之中。1666年,右岸乌克兰迎来了一个新的盖特曼——彼得罗·多罗申科。作为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盖特曼,多罗申科希望像赫梅利尼茨基一样有所作为。因此,当俄罗斯和波兰签署《安德鲁索沃条约》时,作为一个有抱负的盖特曼他有理由感到愤怒,为此,他决定转向奥斯曼帝国寻求支持。1667年,也就是《安德鲁索沃条约》签订当年的秋天,多罗申科就向伊斯坦布尔派遣了使团,最终在1669年,奥斯曼帝国和盖特曼政权签订协议,后者成为前者的附庸,而多罗申科也向奥斯曼帝国苏丹艾哈迈德四世宣誓效忠。

得到土耳其人支持后,多罗申科四面出击,先是在波多利亚地区击败了波兰军队,随后又率军越过第聂伯河以支持反对左岸乌克兰盖特曼伊凡·布留霍维茨基的起义,并最终杀死了后者。看起来这时乌克兰即将再次统一,但是,多罗申科的敌人们在此时都把矛头指向了他。

首先发难的是波兰人。他们指定米哈伊洛·哈年科为新的盖特曼,并派遣哈年科和波兰将领杨·索别斯基大举进攻右岸乌克兰——不同于前面哈年科或者布留霍维茨基这些跑龙套者,在这一章中,杨·索别斯基将是我们的主角,也是一个真真正正的超级牛人。

在索别斯基的进攻之下,多罗申科节节败退。而此时俄罗斯人也掺和进来,对多罗申科控制下的左岸乌克兰发起猛攻。在这种情况下,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多罗申科只好求助于奥斯曼土耳其苏丹。至此,1672年,奥斯曼帝国和波兰正式处于战争状态。

奥斯曼帝国的第一个目标是波兰南部的要塞卡缅涅茨·波多利斯基(现归乌克兰赫梅利尼茨基州,历史上曾是该州首府)。在大维齐尔科普鲁卢·法希尔·艾哈迈德帕夏的率领下,这座城市很快被占领。随后,奥斯曼人又对立沃夫发起了围攻。最终整个波多利亚地区都被奥斯曼帝国占领,而在克里米亚汗的斡旋下,波兰也被迫接受这一现实,在当年10月签订了《布恰奇条约》,承认土耳其在乌克兰占领的土地。

吃了败仗的波兰人非常愤怒。第二年,波兰议会作出决议,决定增加赋税,以招募新兵,扩编军队,报一箭之仇(波兰议会居然可以作出一项决议——这一点本身就令人吃惊。这也可以看出波兰人是真被惹急了)。杨·索别斯基担任波兰军队的统帅。在他的指挥下,1673年11月11日,波兰军队在霍奇姆之战中大胜土耳其人。

虽然这只是索别斯基一生若干胜利中的一个(而他最光辉的胜利甚至还没有到来),但是这场胜利在许多方面都是影响深远的。对波兰—立陶宛联邦来说,这是一场洗刷了《布恰奇条约》之耻的巨大胜利;而对索别斯基本人来说,这场胜利太是时候了——11月10日,波兰国王米哈乌去世。凭借着这场战争的胜利,众望所归的杨·索别斯基在次年5月成功地以高票当选为波兰国王,史称杨三世(约翰三世)。

获胜的索别斯基继续他的征程,先是在摩尔达维亚,随后在乌克兰,索别斯基都取得了胜利。随后,在1675年至1676年,奥斯曼人跨过第聂伯河展开了大规模的反攻,但是最后都被索别斯基所击败。最终,1676年,索别斯基在第聂伯河畔的茹拉夫诺取得大胜。在此情况下,索别斯基决定,见好就收,在茹拉夫诺和土耳其人签订了更加有利的和平协议。

原因很简单——钱不是问题,问题是没钱。

这个时候,波兰议会议而不决的老毛病又犯了。虽然索别斯基一再向波兰议会请求,但是议会里这帮大爷们死活就是不出钱,每次索别斯基来要求议会增加赋税以训练更多的军队的时候,议会里的贵族们都是拿“财政困难”这四个字搪塞。虽然索别斯基是国王,但是还是拿这些大爷没辙——这就是波兰式贵族民主让人无语的地方。于是,军队发不出钱来,索别斯基的军队中的士兵就开始大片大片地逃跑。而更让人无语的是,虽然议会里这些大爷不出钱,但是还让索别斯基恢复乌克兰的失地。而最让人无语的是,索别斯基还要对付朝廷里面一帮跟他对着干、不停给他拆台的对手,比如某些立陶宛贵族。

事实上,索别斯基作为一个将军,要远比作为国王成功得多。面对让人抓狂的贵族议会和拆台的立陶宛人(他们似乎把内耗看得比赶走土耳其人还要重要),他曾经试图强化国王的权力和地位。他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这么想且这么做的国王,而结果也和其他人相同——他的努力都以失败而告终,甚至就连他自己的儿子之间也是争斗不止。(这倒是很像袁本初啊……)

虽然困难,不过在伟大的杨·索别斯基的统治之下,还是取得了不小的成就。波兰的军队被重新整编,其战斗力也有所加强。而在1676年11月,奥斯曼帝国的大维齐尔法希尔·艾哈迈德去世,卡拉·穆斯塔法帕夏成为新的大维齐尔后,土耳其迅速卷入了和俄罗斯在乌克兰的战争——由于多罗申科又转向了俄罗斯人,因此奥斯曼帝国不得不采取措施清理门户。但结果是,奥斯曼帝国没占着便宜。而这段时间,对波兰来说是一段宝贵的休养生息的时间。

奥斯曼帝国之所以退出战争,是因为哈布斯堡王朝又出事了。

同类推荐
  • 最唐朝

    最唐朝

    大唐开耀元年,高宗李治即将身死,武则天时代的大幕已掀开一角,方星河穿越而来,背着自己都不知道的长孙无忌嫡孙身份,从一处农家小院里开始了自己行稳致远的奋斗生涯。
  • 唐——梦回千年的盛世华章

    唐——梦回千年的盛世华章

    本书内容有: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各族“和同为一家”;对外开放与交流;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光耀千古的唐诗;全面辉煌的艺术领域等。
  • 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

    这本《百家争鸣》由金开诚主编,陈长文编著: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 长阪坡刘备

    长阪坡刘备

    三国的故事,一个现代人穿越成为中年刘备,在长阪坡丧师败军之地,重新崛起,桃园结义,一世兄弟千古不渝,卧龙凤雏,子龙不败,文长雄烈,千古风流,并世双雄数曹刘!
  • 大周妖士

    大周妖士

    皇权式微,世家倨傲,藩镇林立,强敌环伺。莫名延续了上百年的后周,这个看似繁华的盛世早已危机四伏。而此时,一个现代人穿越而来,成了金陵府的一个白衣书生,起初他本来想的是过段悠闲的人生…………
热门推荐
  • 今天还没暴富

    今天还没暴富

    所有人面前的总裁女强人,背后竟是爱财的小软妹,每天都是努力工作,争取暴富的一天
  • 适来

    适来

    那时候,她对着试卷,骄傲地说自己明白“适来”这个古语的意思。她说,就是恰逢他的到来。他说不,是短暂地来到。
  • 秘密之桐镇古宅

    秘密之桐镇古宅

    热闹的吹拉弹唱声仿佛还在耳边环绕,转眼变成了一片残垣断壁的废墟,吱丫的门框摇曳声,呼啸而过的风声,几只觅食灰鼠的逃窜声,百年过后,唯有叹息声声环绕......百年过去,红衣白骨,历史的轨迹还是转回了起点。(拜托拜托大家善待小萌新,表骂太凶,有点怕怕......)
  • 妖孽狂医

    妖孽狂医

    敢和阎王抢命,欲与天公试比高。一代仙医魂穿现代,借体重生。原本默默无闻的小人物朝夕崛起,从此,鹰扬虎视,风尘翕张!
  • 我只想平凡一生

    我只想平凡一生

    本来平凡的一生,没想步入波澜壮阔的世界,但却一直为之努力着............
  • 神捕录

    神捕录

    颠覆玄幻武侠和传统武侠陈旧的面孔,以微观视角开创医学与易学的侠之新天地。官场与江湖的纠葛,武林的争霸,不休止情愫。诡异的案件,令人脊背发凉的经历。...所有谜团,抽丝剥茧,直至拨云见日,真相大白。一切的精彩,尽在《神捕录》系列小说。即日起,正式公映~
  • 猎魂零之曙光

    猎魂零之曙光

    夜晚的时间属于另一片空间,夜晚游荡的人类就是魂的食物,而猎魂者就是这个时段的守护者,在无人知晓的夜里,默默地守护着城市的安宁
  • 三国之连平王

    三国之连平王

    公元2056年,神州首位驾驶超光速飞船的航天员连平在飞船超越光速后进入四维时空,并回到了史前三国时代。
  • 花旭

    花旭

    序人生在世,酸甜苦辣无所不经,喜怒哀乐,更是时有所遇。何为喜?何为怒?何为哀?何为乐?何为酸?何为甜?何为苦?何为辣?当你遇到这些情况的时候,是谁在支派你有这些感觉?是神佛吗?不是。因为神佛是普度众生以慈善为本的,只顾给人以喜以乐,不顾给人以苦以悲。那么人为什么会有喜怒哀乐,酸甜苦辣的感觉呢?很简单那就是因了一个“情”字。有了情,始有感,人生在世所遇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都是有情而感发出来的。说到情,人间不外有四大情,即亲情、友情、爱情、恩情,就说亲情吧,人谁不是父母生父母养的,有谁能真像孙悟空那样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无父无母,无亲无故,然而这是不可能的,既有父母就有亲情,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虽说这样,但最近却有人对此作了微妙的炒作,给人生作出了三部曲的概论。哪三部?即“小是娘的儿,结了婚是媳妇的儿,年老了,无甚能为了,却又变成都了儿的儿。”这个无须解释,只有你留心社会,注意观察,你自然会明了的。这虽不是普遍现象,在茫茫人海,芸芸众生中出现过三家五家,那是微不足道的,但却是典型的,就这三家五家的父母,岂不令人心酸,其儿女不应该受到广大舆论界的谴责吗?提到友情,这是更加却之不得的。大至国家,部落群体,小至黎民百姓,有友情凡事就可能行得通,无友情,行不通事不说,恐怕还能引起争论与战争。关于这一点,小说《花旭》中的主人公——海涛就是一个最注重友情的人。因为他注重友情,才赢得了佳慧、晓晶对他的关心和爱护。当他出了车祸失去了双腿,变成了残废,佳慧、晓晶等人却还是一如既往,天天围在他的身边细心照顾他,这能不说是友情在起作用吗?关于爱情,这是人人皆知的,有爱情就能构成缘分,不论山南海北,还是富贵穷通,皆能组成家庭恩恩爱爱地过一辈子。有爱情但无缘分,亦是不成的,象梁山伯与祝英台,林黛玉与贾宝玉,他们对爱情可以说是十分挚着的,因无缘到头来,却不得不落个孔雀东南飞的下场。小说《花旭》紧紧抓住了一个情字,别开生面,独辟蹊径,把一群青年男女的爱情与友情的故事展现在读者面前。有人看到了亦可能说这算什么爱情,不结婚怎言情,充其量只能算作友情罢了。那么结了婚就算有情了吗?好姻缘似恶姻缘,这种情况在社会上是不乏其例的,那又怎能说得上是有情呢?作者正是采用了“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晴)却有情”的手法,把个真实的爱情故事写得淋漓尽致,委婉曲折耐人寻味。至于恩情,《花旭》一书中亦有所写,救人一命胜造七
  • 米阳花开

    米阳花开

    纯洁的米阳同学居然暗恋了某男四年,表白不成设计爬上床,却被某男踢下床撞晕塞进厕所旁……看吧,就知道没戏。咋滴?居然拿走了她的贴身玉佩?哼,死家伙,不爬到你头上做鸟窝还真是不知道本小姐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