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107900000004

第4章 傻海瑞终成弃子,高次辅如日中天

徐阶请辞回家不久,高拱便复职并重回内阁。高拱一回内阁,徐阶的儿子徐璠、徐琨及弟弟徐陟就被抓了。无论是谁都会想这一定是高拱在报复。

徐阶得知自己的儿子和弟弟被抓后,匆匆赶回家,看到家里人都在哀嚎,先是一阵眩晕,接着大骂海瑞。骂着骂着,他意识到事情不简单,心里有了更多的不安。如果只是因退还田地的事,且是海瑞下令抓的,徐阶倒不担心,退还那二十万亩田地不就行了?可如果此事和高拱有关,那……想到这里,徐阶头皮一阵发麻。再一细想,海瑞管辖的地方并不包括松江府,便越发感到事情的严重性。

莫非这是高拱下的一个套?徐阶开始后悔没有重视海瑞给他写的信,不然事情绝不会闹到现在这一步,更不可能让高拱得逞。“看来,老夫就是离开内阁,他也不想放过老夫。”

高拱很可能要秋后算账,那接下来被抓的一定会是他。先动儿子,再动老子,这不是他除掉严氏父子的策略吗?当初,他就是先抓住严世蕃的把柄,把他处死,然后抄了严家,只留下孤苦伶仃的严嵩在外面悲凉而死。

莫非这是天道轮回?高拱要用他击败严氏父子的方法击败他?

徐阶越想越害怕。他甚至后悔为何不在隆庆帝继位时就请辞,如果那样他就能避免和高拱起冲突,就能全身而退了。可惜为时已晚。

难道老夫也要像严氏父子跪在夏大人床前一样,去向高拱求情,让他放过自己的儿孙吗?徐阶悲从中起。不过,就在他令人备马,要去京城求高拱时,他又突然放弃了这个打算。如果不是高拱的阴谋呢?如果只是海瑞在推行他的田地改革呢?那就去找海瑞,让他看在自己曾救过他的面上,放过自己的儿子和弟弟。

然而,徐阶最终还是放弃了。除了觉得海瑞这个连皇上都敢骂的人,不可能因为他的求情而放过他的儿子和弟弟外,还因他的两个儿子和弟弟已经在被押往京城的路上了。

不管这是不是高拱的阴谋,徐阶都必须尽快解决这件事。可如何解决?左思右想后,徐阶决定向京城的同僚求助。他先拿出三万两黄金,命人悄悄送往京城给身为徐党的给事中戴凤翔,希望他能帮忙打通一些关节。同时,他又给张居正写了一封信,希望张居正寻找机会替他向皇上求情,并说他愿意退还二十万亩田地。

“该退还的,老夫一定退还,只希望他们放过老夫的家人。”徐阶在信的最后说,“老夫教子无方,真要抓的话,就让他们把老夫抓起来吧。”

张居正在还未收到徐阶的信之前,就已经知道徐阶的两个儿子和弟弟被抓了。再一看高拱那掩饰不住的笑脸,他便意识到,此事和高拱有关。

张居正想过找高拱了解情况,在适当的时候向高拱求情。可在看了徐阶的信后,他改变了想法。

他先给徐阶回了封信,说让他不要着急,有机会他一定向皇上求情,同时建议徐阶向高拱求饶。

“据学生对高拱的了解,此人很爱面子,也记仇。老师家的事很可能和他有关。如果学生出面的话,搞不好会激起他更大的怒火。而如果老师向高拱低头,应该比学生向他和皇上求情管用得多。”

徐阶看完张居正的信后,先是怒骂高拱,接着却有种醍醐灌顶之感。

太岳说得对啊!老夫真是气糊涂了。这高拱气量小,爱面子,如果老夫给足他面子,让他解了气,他不就能放了徐家吗?要面子好办,你想要的面子,老夫都给你,还加倍地给你!想当初,老夫在严嵩的手底下低声下气十多年,不也熬过来了吗?在你面前老夫照样能服软。徐阶这么一想,即刻就给高拱写了封信,一封言辞恳切的道歉信,让驿站快马加鞭地送往京城的高府。

“哈哈哈……”高拱收到徐阶的这封道歉信后,兴奋到不能自已,还兴冲冲地拿给张居正看。

“看到没有,太岳,这就是你的老师。之前他拼命教唆言官,想弄死我。如今见弄不死本官,儿子又犯法了,他就害怕了,给本官道歉来了。”

张居正看了看信,假装大惊道:“还真是啊!老师怎么会为此事向您……没想到,真是没想到。”

“我早就告诉过你,徐阶就是这样的人,欺弱怕强。”高拱大声说,“想当初,他看那严嵩权大势大,就整日像个孙子一样跟在严嵩的身后,还把自己的孙女嫁给严嵩的孙子,讨好严氏父子。本官最看不惯的就是他这种人。”

高拱说完,一脸鄙夷。

“不过为了徐家多占田地之事,老师能写信求您,看来是真的服软了。”张居正说。

“不服软行吗?不低头讨好我,哼,就等着家破人亡吧。”高拱说。

“老师这次是真的服软了。依太岳之见,肃卿兄就帮着向皇上求求情吧。”张居正趁机劝高拱见好就收,“他年纪那么大了,两个儿子和弟弟都进了监狱,怪可怜的。再说了,霸占那么多田地的,是他的儿孙、兄弟,和他无关。肃卿兄一向对人宽宏大量,就帮帮他吧。”

张居正还有句话一直堵在嘴边没有说出来。那就是:他不会再回朝廷了,你就放过他吧,免得别人说你公报私仇。高拱抚着长须,想了想。“好,看在他是你老师的分上,本官就放过这个讨厌的老东西。”

高拱冷笑一声,“不过他的两个儿子和弟弟,还是不能放过。”

“不放过他儿子和弟弟,和不放过他又有什么区别呢?”张居正说。

“什么意思?太岳,你想让本官把他们都放了?当什么事都没发生?”高拱看着张居正,一脸不满,“本官向来秉公执法,谁让他们那么贪心的?二十四万亩田地,不追究了?”

“不是,不是。肃卿兄误会了,太岳的意思是既然他们答应退还二十万亩田地,那就……”

“好了,不要再说了。若该退还的田地退还了,他的弟弟可以放,他的两个儿子不能放。不过看在他写信求饶的分上,可以留下他两个儿子的小命。”

张居正见高拱已经不耐烦了,怕再说下去,高拱连徐阶的两个儿子都要杀了。毕竟那徐璠和徐琨在当地的名声很差,真要追究起来,判死罪都有可能。于是他说:“太岳在这里替老师谢谢肃卿兄了。对了,那您打算让他的两个儿子……”

“充军。”高拱说,“这两个人在当地无恶不作,该吃些苦头了。”

“也是。是该让他们吃些苦。”张居正附和道。“太岳,本官已经很给他面子了,想想他是怎么对待严氏父子的?”高拱又说。张居正假意讨好道:“谁不知道肃卿兄大人有大量呢?”高拱一听这话高兴了,一拍张居正的肩,说:“本官就喜欢听你叫‘肃卿兄’。你以后离那徐阶远点儿。”

“太岳谨记肃卿兄的教诲。”张居正夸张地一鞠躬。

“记住就好!”高拱大笑着走了。

不久,徐阶把二十万亩田地退还后,弟弟徐陟被释放了,而他的两个儿子则被充了军。

徐阶在伤心难过的同时,又有些庆幸。高拱还不算太狠,没要他和两个儿子的命,也没抄他的家。然而,他才刚庆幸两天,一日深夜,徐家的房子就着火了。幸而在床上辗转反侧的徐阶及时察觉,叫醒家人,这才没酿成更大的悲剧。

人是跑出来了,家还是被烧成了灰烬。

“看来这是命,怎么都摆脱不了啊!”徐阶感叹道。

老家松江府成了徐阶的伤心地。自此,他带着家眷离开了松江府,去了西北的亲戚家。不过,虽遭此大难,徐阶还是活到了八十岁,活到了万历年间。徐阶死后,万历帝赠其太师头衔,赐谥号文贞。当然,这是后话。

徐阶的儿子被充军,田地被退回,家也被烧成灰烬。徐阶带家人离开松江府,流落异乡……得知这些情况后,海瑞有些愧疚,想写信给徐阶。就在这时,他被两位言官——给事中戴凤翔和陈三谟弹劾了,和他一起被弹劾的还有蔡国熙。

戴凤翔弹劾海瑞,是因徐阶给的那三万两黄金。而陈三谟弹劾海瑞则是受到了张居正的指使。

张居正接到徐阶的信时,便想替徐阶“报仇”,只是他并没有把这个想法告诉徐阶。海瑞虽然是个大清官,受百姓爱戴,但此人为人处世太过呆板,六亲不认。这样的人,张居正非常不喜欢,官吏们更是对他诸多抱怨,说他不知道变通。

海瑞推行政令的迅猛和严厉,让官吏们感到恐惧。而百姓见有“海青天”为他们出头,便不停地揭发缙绅。揭发得对倒也罢了,可有些人却因私人恩怨而捏造事实,因此受冤枉而被处置的缙绅越来越多,这就造成了民众的恐慌和不安。同时,官吏遇到可能和海瑞扯上关系的事时,能躲就躲,能拖就拖,这样一来很多政事都被耽误了。

张居正正是看到这点,便指使陈三谟以“迂腐滞缓、不通晓施政要领”为由,向皇上弹劾海瑞,要求降他的职,让他去南京这清闲之地任职。不过,高拱因海瑞帮了他的忙,一直在给海瑞请功,隆庆帝便没有把陈三谟的弹劾当回事。可接下来,给事中戴凤翔以海瑞“庇护奸民,鱼肉士大夫,沽名乱政”为名,再次弹劾海瑞时,隆庆帝便无法无视了。

水至清则无鱼。隆庆帝知道海瑞的优点和缺点。于是,隆庆帝传召来高拱,征询他的意见。高拱一想,戴凤翔所弹劾的内容里“鱼肉士大夫”这一条,他拱党的人也在被鱼肉之列,且借海瑞之手,他已经报复了徐阶,往后海瑞的利用价值也不大了。于是高拱便不再替海瑞说情,只保住了拱党的蔡国熙,说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受海瑞指派。

隆庆四年(1570年),在吴地做巡抚半年,先得嘉奖又被贬的海瑞,被调任粮储(管仓库的官)。“海大人,朝廷这是在过河拆桥啊!”海瑞身边的人对他说。“过河拆桥?”海瑞冷笑一声,大骂道,“一群卑鄙小人。”海瑞太生气了,并非因降职,而是因粮储完全就是个闲职。一想到自己无法再为百姓做事,整日只能守着仓库,海瑞就来气。气愤之余,刚直的他再次写了一篇骂人的奏疏。不过这一次,海瑞骂的不是隆庆帝,而是所有朝臣。其中有句“举朝之士,皆妇人也”,让朝臣们既好气又好笑。“这海瑞啊,”内阁首辅李春芳摇头叹息,“永远都是这样,入朝为官这么多年了,怎么就没一点儿长进呢?”

“还是有长进的。”陈以勤拖着长音说。“什么长进?”李春芳问。“骂人的本事见长了。”陈以勤说。海瑞的个性,大家都知道,对他的“骂”也都表现得很是宽容。

的确,一个连皇上都敢骂的人,骂朝臣又有什么稀奇?何必较真。

何况他骂你,难道你还要和他对骂?你骂得过他吗?他没顾忌,但你有。

为此,对于海瑞骂朝臣“皆妇人也”,很多朝臣不仅没有生气,反而互相调侃,说自己做了几十年的男人,在海瑞那里倒突然变成女人了。当然也有例外,那个利用海瑞报复了徐阶的高拱,就很在意这句话。

“皆妇人也”,岂不是说大家见识短?这“大家”也包括他,高拱不能忍。“海瑞老这样胡乱骂人,有辱官仪。这样的人,留在朝廷干什么?”高拱对首辅李春芳说,“咱们上疏皇上吧,让他滚蛋。”李春芳苦笑一下。“高阁老,他已经去守仓库了,你还要他滚到哪里去?依本官看,别在意他的话就是了。这个人就是这种脾气性格,虽然有时候很讨厌,但老百姓喜欢,说他是大清官。咱们让百姓眼里的大清官滚蛋,这……”

李春芳没有说下去,意思很明显,海瑞是老百姓爱戴的官员,如果被削职为民,恐怕会引起百姓的不满,进而造反。高拱一想,确实如此,便说:“那就让他去南京吧,看他能在那里翻出什么浪。”

李春芳不说话了。在内阁,虽然他是名义上的首辅,可真正说一不二的是高拱。于是,没几日,海瑞便被调去南京,任南京粮储。在京城做粮储,已经让海瑞觉得窝囊了,更不要说让他去南京了。“这劳什子官,我还不做了。”海瑞索性脱下官服,穿上他那打着补丁的衣服,回家了。

海瑞要回琼山,吴地的百姓知道后为失去这样的大清官呼天抢地。为了表达对他的不舍,有些百姓竟然找人绘制海瑞的画像,挂在家里做祭祀用。

凡事皆有关联。这边海瑞卸任后刚刚回家,那边曾被殷正茂平定的两广叛乱又开始了。而此次叛乱是因农民不纳税引起的。农民不纳税不是因天灾,而是因田地被缙绅乡贵侵占,农民连饭都吃不饱,如何纳税?于是,征税的政府和不愿交税的农民发生冲突,进而引发叛乱。如果海瑞的田地改革推行到两广,叛乱也就不会发生了。

或许是两广叛乱发生得太过频繁,叛乱者总结出了一套应对明军的办法。平不了乱的两广总督李迁倍感压力,立刻上报朝廷。农民叛乱危及的可是自己的政权,隆庆帝即刻召集群臣商议。“谁有好想法,说出来吧。”高拱再次替首辅李春芳开了口。“李大人没有平叛的经验。广西巡抚殷正茂曾平复广西叛乱,不如对其委以重任,让他任两广总督,彻底清剿两广的叛贼。”南京湖广道御史陈堂条说。“不行,绝对不行。”李春芳一听这话,马上表示反对。“李阁老说得是,他怎么能行?”众臣也纷纷附和李春芳。高拱冷着脸听了半天,突然问张居正:“张大人,你觉得殷正茂任两广总督怎么样?”

“在下觉得殷大人是个不错的人选,有丰富的平乱经验。”张居正说。“皇上,臣同意张大人的意见。”高拱马上对隆庆帝说。隆庆帝扫视众臣,众臣见高拱都这么说了,全都闭了嘴。“李阁老,高阁老和张学士都说殷正茂合适,你还坚持你的想法吗?”隆庆帝问。

“皇上,殷正茂虽然有平乱经验,可此人实在不能委以重任。他太贪婪了,出任两广总督不合适。”李春芳难得坚持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虽然内阁由高拱掌权,可名义上他是首辅,这殷正茂要是再犯“旧病”,惹出事端,他这首辅如何担当得起?

一句话,殷正茂去两广平乱可以,任两广总督不行。李春芳如此坚持,并非和殷正茂有矛盾,而是殷正茂的过往让他不敢对其委以重任。原来,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中进士的殷正茂,虽然极具军事才能,领兵打仗也基本无败绩,且在广西平乱中还立过功,但此人非常贪婪,经常贪军饷,所以虽然立功无数,却始终未能得到升职。

殷正茂贪婪,隆庆帝也知道,可到了危及政权的叛乱出现时,能平乱的殷正茂贪点军饷又算得了什么?不过,李春芳和其他臣子反对,他也不好说什么。

众臣见隆庆帝犹豫不决,胆子大了起来,你一言、我一语地说起了殷正茂贪军饷的事。听着众臣叽叽喳喳,隆庆帝皱起了眉。

“为什么不行?”高拱突然大声问。顿时嘈杂的议论声停了下来,众臣全都将眼光投向他。隆庆帝那皱起的眉头舒展了开来。他知道只要高拱一开口,乱哄哄的场面就能得到控制。

“此人贪婪成性,高阁老不会不知道吧?这样的人,升他的官就是纵容他贪污。为了预防……”

李春芳的话还没说完,就被高拱打断了。

“好,就算他贪婪成性,为了不让他贪,他有能力平乱也不能重用。那你们说还有谁合适?还有谁有能力去平乱?是在座的各位吗?”高拱说完,先用凌厉的眼神扫过每个人的脸,最后把目光定在李春芳的脸上。

好在李春芳脾气好,要是换成其他人,肯定会生气的拍案而起。一个内阁首辅,还没说完话就被一个次辅打断,且还讥讽挖苦一番,真是太张狂了。

李春芳深吸一口气以平复心情,轻轻瞟了隆庆帝一眼,此时隆庆帝正一脸欣喜地看着高拱。李春芳心想:好,既然这样,那我就什么都不说了,只当个哑巴。若将来真出了事,你们可别忘记今天发生的一切。

这么一想,李春芳朝椅背上一靠,不说话了。

高拱冷笑一声,冲众臣说:“在场的应该没有人毛遂自荐去平乱吧?”

气氛一阵尴尬。

“呵呵,”隆庆帝干笑两声,“在座的都是文官,国之栋梁,出征打仗、平乱剿匪的事就留给那些武将吧。张学士,你说说,为什么殷正茂任两广总督合适?”隆庆帝直接点张居正的名,为的是缓和气氛。“回禀皇上,殷正茂虽然有些贪,但有丰富的平乱经验。在这种危急的情况下,派他去最合适。”张居正停顿一下,看了看坐在那儿,一脸漠然的李春芳说,“李阁老的担心也对。可臣觉得,关键时刻用人要大胆,瑕不掩瑜嘛。”

“好,说得好!好一个瑕不掩瑜!”隆庆帝说着说着,竟然拍起手来,“不是有句话吗?水至清则无鱼。既然我们无法让所有人都不犯错,那我们就把他们好的方面用好。”

“皇上圣明。”众臣齐声道。“既然大家都觉得殷正茂出任两广总督合适,那内阁就快快票拟,让他早日继任,早日平乱。”隆庆帝说。众臣都偷偷瞟向首辅李春芳。隆庆帝在说让内阁票拟时,看的不是李春芳,而是高拱。皇上这是什么意思?难道是在故意冷落李春芳,逼李春芳像徐阶一样自己请辞?

入朝为官者,有个本事一定要学会,那就是揣摩圣意。他们都要能从皇上的言行举止中揣摩到皇上的心思,然后及时调整自己对人、对事的态度。因而,此时的他们对内阁人事变动的猜测和关心,大大超过了派谁去两广平乱。目不斜视端坐着的李春芳,感受到了来自各方的探询或同情的目光。

回到内阁,李春芳没提票拟的事。从写奏疏到票拟,都是高拱和张居正在做,李春芳这首辅完全被架空了。“李阁老,高阁老这样,在下还想得通,可这张居正也这样,这也太……”

“陈大人,要是没有其他事,你就先出去吧,本官还有事情要忙。”

李春芳打断了陈以勤的话。

张居正今天的言行,陈以勤无法理解,李春芳同样不理解。张居正城府深且有野心这点李春芳知道,可他这个轻易不站队的人,今天却公开地站在了高拱那边,这是怎么回事?

“唉!人啊,谁不想拣高枝攀。”李春芳唉声叹气地,安慰自己说,“你们爱怎样就怎样吧,我乐得清闲自在。”高拱在皇上和众臣面前大出风头,且张居正也站在了他这边,这让他很高兴。可亲信给事中陆树德的一番话,让高拱有些扫兴。

“派殷正茂去两广任总督,风险太大。如果殷正茂犯了事,高阁老可就脱不了干系了。”陆树德说,“在下觉得李春芳当着皇上和朝臣的面那么说,一定是故意的,就是为了撇清关系。”

高拱一听,有道理,顿时黑了脸。

“早干什么去了?本官票拟了,也呈给皇上了,你现在才说这种话,有什么意思?难道说李阁老想事情想得周全,本官想得不周全?”

“不,不。在下绝对不是这个意思。”陆树德急忙辩解,“殷大人平乱绝对是个好手,可在下认为高大人不妨派个人跟在殷正茂身边。”

“派去干什么?监视他?”高拱皮笑肉不笑地道。“对。监督他,预防他贪污军饷。至于人嘛,可以从户部……”高拱没让陆树德把话说完,便一摆手。“你不用再说了,本官不仅不会让户部派人盯着他,还要让户部把军饷直接拨给他。”

“阁老您……”陆树德大惊失色。“就像你们担心的,他可能会贪军饷,可那又怎么样?咱们来算笔账,就算他贪去一半军饷,可还有一半是用到实处的。且他能平定叛乱,总比派个无能之人,虽不贪军饷却一次次地大败而归好吧?打败了,我们还要继续派人去。不断派人去所花的费用,会比殷正茂贪的军饷少吗?”高拱说到这里,眼一瞪,看着陆树德,“这个道理难道你们都不懂?”

陆树德张口结舌,彻底无话可说了。

殷正茂任两广总督后,果然不负众望,很快就平定了叛乱。能如此之快,皆是因这些叛乱者很多都是曾被殷正茂率明军平定过的韦银豹的余部。他们一听说殷正茂做了两广总督,且专为平乱而来,马上逃的逃,投降的投降。

没费吹灰之力就平定了叛乱,殷正茂立了大功,高拱这位力排众议的举荐人就更神气了。而更让他骄傲的是,殷正茂到任两广总督不到一个月,又遇到了进犯高州和雷州的倭寇。

当倭寇进犯时,殷正茂正因平定叛乱立了大功,和军官们开庆祝会。殷正茂虽然贪财,但作起战来丝毫不马虎。在得知倭寇进犯的消息后,他立刻抛开碗盏,下令迎击敌人。

“倭寇凶残,不像叛民,且来的人数不少,不好对付,大人还是赶快调士兵来围剿吧。”副使陈奎说。

“调兵?现在哪里来得及!”殷正茂大眼一瞪道,“要是调的兵没来,倭寇已经攻进来了怎么办?你们都怕了?别以为你们是大将,只需指挥士兵作战,越到关键时刻越要亲自上阵迎战,都给老子上!”

就这样,两广总督殷正茂率领众军官勇敢地阻截倭寇,共斩杀、俘虏倭寇一千〇七十五人。

刚平完叛乱,又大胜进犯的倭寇,一时之间殷正茂的英勇事迹传遍整个朝廷。

“怎么样?”高拱得意地道,“当初本官举荐殷正茂时,你们可是全都反对的。”高拱说的时候,不忘睃一眼李春芳。

李春芳先是尴尬地笑笑,接着故意道:“我们眼拙,还是高阁老和张大人眼力非凡。”

李春芳故意提到张居正,是想提醒高拱,并非只有你独具慧眼,以此打击高拱的嚣张气焰。高拱一听,果然怔了一下,随即脸一沉,反唇相讥。

“我们为官者,一定要会用人,善用人。是不是,太岳?”

李春芳气得脸色发紫,但还是赔着笑说:“没错。高阁老一向知人善任,老夫佩服,佩服啊!”

张居正坐在那里,始终不发一言,但暗地里却默默地观察着他们。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高拱这个对手,张居正还需多观察研究。高拱的优缺点都特别突出,缺点是自以为是,优点则是知人善任。

除了这次举荐殷正茂成功外,高拱重回内阁后,还举荐过一个人,也非常成功。这个人就是潘季驯。

潘季驯是浙江湖州乌程县人,生于正德十六年(1521年)。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潘季驯考中进士,初在江西九江任推官,后又升任御史,巡按广东。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潘季驯以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总理河道。不过,在此期间,因母亲去世,他回家丁忧三年。

高拱重回内阁后,恰逢黄河决堤,无人解决这个问题,他便向隆庆帝举荐了还未复职的潘季驯。

“这潘季驯能担当此任吗?”对高拱信任有加的隆庆帝也有些怀疑。

潘季驯只有不到一年的治理河道经历,且没有做出什么成绩。这样的人,能解决黄河决堤的事吗?

“回禀皇上,臣相信此人可以。”高拱自信地道,“臣了解过他对河道治理的想法,非常有见地。臣想,他之所以之前没有在治理河道上出成绩,不是没有这个能力,而是缺少足够的时间验证他的想法。”

“臣不是很认同高阁老的意见。”张居正觉得高拱的举荐太草率,他说,“臣也了解过,此人在任江西九江推官期间,确实深受百姓爱戴。但一个受百姓爱戴的推官,未必就能治理好河道。”

张居正的意思是,潘季驯更适合担任与律法有关的职务,而不是治理河道。黄河决堤,百姓遭殃之时,任用一个没有成功经验的人,是对百姓的不负责任,是对官员的滥用。

张居正在隆庆帝面前反驳高拱,让他有些不快,但他只是皱了皱眉,并不争辩什么。他继续对隆庆帝说:“臣担保潘季驯能治理好这次的黄河决堤。”

隆庆帝看看高拱,又看看张居正。高拱和张居正都曾做过他的讲官,对他来说,都值得信任。但两个人相比的话,他更信赖高拱,因而就答应了高拱的举荐。

张居正当时就想,那就让事实告诉你:你举荐错了。结果,隆庆四年(1570年)八月,复职后的潘季驯以都察院右副都御使身份视察黄河决堤时,只用了一招“收缩河道”就解决了令人头痛的黄河决堤问题。

自此,潘季驯便开始专门研究河道治理,并成为万历年间治理河道的专家。他发明的“束水冲沙法”更是为之后的治理黄河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当然,这是后话。

潘季驯治理好黄河决堤后,张居正不仅对潘季驯刮目相看,对高拱也是如此。这也是张居正在之后高拱举荐殷正茂时,和他站在一边的主要原因。结果,高拱又举荐成功了。

殷正茂屡屡立功,在朝廷为此高兴的时候,张居正却有了更深的忧虑。他觉得高拱越来越难对付了。

同类推荐
  • 优伶春秋(上)

    优伶春秋(上)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史、又充满着生机与活力的泱泱大国。中华民族早就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前赴后继,绵延百代。
  • 继承了一个帝国

    继承了一个帝国

    开局一座小村庄,缓缓的接收一个帝国的遗产,最终整压一方,东守,西征开创一个庞大的军事帝国!
  • 昆仑阙

    昆仑阙

    一个平凡的文艺小青年,为了心中的梦而去昆仑山,没想到此去却超出了他的想象。。。。。。
  • 五代兵戎录

    五代兵戎录

    纷纷乱世五代间,残唐末日涌烽烟。风云帐下豪杰在,枭雄四起争江山。让我们走进唐末至宋初的历史大庄园,领略乱世豪情。
  • 大唐顺宗(唐朝吴老二)

    大唐顺宗(唐朝吴老二)

    下岗教师李颂,醉酒后醒来发觉:自己躺在皇帝的床上——成了大唐顺宗?!可是唐顺宗已中风多日,没几天可活了。为了找个喝醉酒再穿越回去的机会,李颂决定暂时装一下唐顺宗。可是,想找到这个机会,就要身体健康活得久些;想活得久些,就要……
热门推荐
  • 你不可不知的100款滋养食方

    你不可不知的100款滋养食方

    由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精心策划的《百味》丛书,陆续分辑出版与人们生活、成长密切相关的种种知识和有趣话题,每册涉及一个主题,以问答形式和亲切的话语、活泼的版面,讲述与生命伴生而来的种种快乐和烦恼、种种酸甜与苦辣,讲述我们存在其中的世界的丰富与多彩。
  • 永夜皇

    永夜皇

    这是一个在瞳能横行的世界里,某个瞎子逆天挣扎的故事。
  • 璜权

    璜权

    许一世繁华,又看到他眼中的她,自此一生就是如此了
  • 来世还做你的儿子

    来世还做你的儿子

    晓媛孤身一人在大城市拼搏,爱人不在她身边,她是怎样的坚强支撑起这个家。又是怎样的勇气面对一个个棘手的问题。到最后他的孩子真的有出息了吗?她的爱人何去何从?她又怎样生活?
  • 奈何青溏

    奈何青溏

    他是开国亲王,亲眼看着前朝覆灭,多年后皇权夺嫡,她为他一步步谋划,最后却将天下反手为棋。江湖闻风丧胆的鬼门门主,京城里弱不禁风的郡主,前朝遗臣拥护的公主,她究竟是谁?家国仇恨,爱恨纠葛,她该何去何从?
  • 我的青春只有一次

    我的青春只有一次

    青春,只有一次,或多或少会有一些甜,也会有一些苦,但我们都承受了下来,多愁善感的郑星童,潇洒的云芊芊,高高在上的郑欣悦,帅气阳光的王俊凯......一切好像都没有发生过,又好像发生过,离别的时候,挥洒的泪水纷纷扬扬,这一段三年的梦...终于到了尽头...三年来,他没有给她任何回应,一切终是梦.....
  • 他们说我是魔瞳

    他们说我是魔瞳

    “你是魔瞳!”那个帅帅的男人喊到!“……不,我是薛彤。”“我是说你的眼睛,是魔瞳!”“……那是美瞳。”“哎呀!不是!我是说你的身份!”帅气又可爱的脸上满是急切,“你是我们一直在寻找的魔瞳!”“……”眼前这个人吧,帅是帅帅,只可惜是个傻子,无奈道:“孤儿。”“诶?你怎么骂人呢?”“……我说我自己,是孤儿。”“连自己都骂啊……”“……”嗯,果然是个傻子。
  • 亏出一个娱乐帝国

    亏出一个娱乐帝国

    为了完成系统任务,杨不凡只能选择拍“叫好不叫座”“口碑爆棚票房扑街”的电影,可怎么扑着扑着扑出一个娱乐帝国……
  • 我在虐文当爸爸

    我在虐文当爸爸

    许清欢在生前是一个狠人,社会我欢哥人狠话不多。于是在死活后她开始不断的穿越,只有一个要求,让欺负原主的人付出代价。然而每一任原主都像极了虐文的女主,只不过她们只有虐没有甜。那能怎么办呢!许清欢表示不行咱就干。
  • 星河嘉年华

    星河嘉年华

    司寂:嘉年华什么的,无视就好。灿烂的宇宙文明渐渐出现在地球人的世界里……这是星际时代的开始。ps:章节名歌词如下《可能否》《盗将行》《易燃易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