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96500000008

第8章 言官斗阁老:弘治二年的两京之狱

说起两京之狱,其男主角就是成化朝期间的“纸糊三阁老”之一:刘吉。

自从朱祐樘登基以来,刘吉基本上是消停了,而且也改变了很多。工作上他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更从不和两位搭档争权夺利,甚至积极转换为官思路,朝着“直臣”的方向转化。朱祐樘想提拔谁,他提前得到消息提前推荐,经常做义正词严状。说他滑头也好,但总算也是做好事。

只有一件事始终没变:搞打击报复。当然,要是他不这么做,那他就不是刘吉了。由此,也引出了弘治初年的一场政治风波:两京言官之狱。

如果要评选不同时代的骂人时尚的话,今天的时尚是骂中国足球,成化朝的时尚是骂汪直,而弘治朝初年的流行时尚,则是骂刘吉。

自从朱祐樘登基后,言官骂刘吉的口水就始终没消停过:万安和彭华都滚蛋了,你还赖在位置上不走,不骂你骂谁。

人的忍耐力都是有限的。小人更有限。刘吉终于失去了耐心,照着许多武打片里的话说:是你逼我出手的,别怪我不客气了。

弘治二年二月,刘吉发起了第一轮反击,目标对准了几个骂他的急先锋:监察御史汤鼎、庶吉士邹智、中书舍人吉人、兵部主事李文祥、寿州知州刘概。

刘吉在言官里还有几个死党,御史魏章就是其中一个。他的弹劾奏章送上去了。这事也没什么,被骂了这么些日子,不还两句嘴,真成窝囊废了。

没想到魏章的炮弹刚打出去,朱祐樘的答复就出来了:汤鼎、邹智、吉人、李文祥四人统统下狱。一炮出膛,四人落马,这命中率,高得超乎意料。

刘吉到底是个老奸巨滑的小人,既然要反击,就要确保成功率。所以,在反击的目标和方式上,一步步做了精心的策划,上奏章的魏章,既是刘吉的铁杆亲信,又是言官队伍里的“骂星”,多年以来,倒在他弹章下的高官,足够编一个加强连。而弹劾的对象更是做了精心的挑选,最有学问的是罪名安排:诽谤朝政,结党营私,妖言乱政。都是封建时代够掉脑袋的罪了。果然,一击中地。

倒是大臣们惊了,自新皇登基以来,朱祐樘向来给人以平和谦虚的面孔,说话办事一团和气,对待批评虚心接受改正,对待朝臣之间的矛盾冲突更是耐心调解,维护安定团结。这次怎么了,二话没说就把人家抓牢房里了。怒了,肯定是雷霆之怒。

如果仅仅因为愤怒就抓人,朱祐樘就不是皇帝,而是个愣头青了。事实上,他之所以迅速做出处理,更是因为一个深层次的打算。

要了解这个打算,就得先看明白一个问题:言官,是干啥的。

一说到言官,好多人的感觉就和看见董存瑞黄继光差不多:不畏弓虽,暴,刚直不阿。皇上犯浑他敢管,贪官犯浑他也管,粉身碎骨全不怕,为了真理能把罪恶的牢底坐穿。阻止个皇上胡闹,弹劾个贪官污吏,那都是家常便饭。总之是公正无私,不怕牺牲,遇神杀神,遇鬼斩鬼。好一幅“革命烈士”般的光辉形象。

事实是,这些都是表面现象。

明朝的言官体制,还是开国皇帝朱元璋建立的。当初朱元璋为了加强君权,取消了丞相制,为了加强对百官的控制,除了设立监察御史外,更在六部各设了六科给事中。这些御史和给事中,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言官。他们官职小权力大,其基本工作原则就是逮谁骂谁,逮着什么事骂什么事,说白了,还是皇帝控制百官的工具。

这个问题可以打个比方:你是一个农庄的主人,手下有佃户,有管家,还有服侍你生活的随从。随从照料你生活,管家帮你管理杂务,佃农给你干活。但是日久天长你就嘀咕了:这些人,我怎么知道他们是不是对我忠心呢?他们会不会给我背地里耍心眼?会不会暗处挖我的墙脚?会不会找机会霸占我家的产业……不行,得想个办法防着。

办法就一条:养狗。养一群对我忠心耿耿的好狗,鼻子灵耳朵尖,谁敢跟我耍心眼,他们就会汪汪叫。谁敢骑在主人头上,他们就会冲上去咬。于是主人很快就养起了这么一群狗,天天在管家和随从们眼前晃悠,明摆着告诉管家和随从:好好干活别耍心眼,否则我认识你,我的狗可不认识你。

说到这里很清楚了:所谓主人就是皇帝,佃户就是百姓,随从就是太监,管家就是大臣,言官就是……

这就是言官的价值,比喻虽然不好听,但确是事实。对于帝王来说,他们很重要,相当重要。

但事情却在起变化,狗,还是认识管家和随从了。

因为虽然主人养了狗,但下面的管家也拉拢主人的狗,久而久之管家们也都拥有了各自的狗。而且,狗的队伍也是需要补充新鲜血液的。负责选狗(科举)的又是管家们,管家们当然要挑好忠于自己的狗补充进来(门生)。另外,管家之间的竞争也是激烈的,战斗也是残酷的,自己上阵肉搏当然不雅,只能招呼听自己话的狗朝前冲了。

于是,狗的职责渐渐地也就变了,由替主人提防奸恶,变成替管家们嘶咬对手。长此以往,狗和管家、随从之间,也同样结成了一个关系同盟。只对主人忠心耿耿的狗不是没有,却比考拉还珍贵了。

所以混在明朝,要是没有一支听命于自己的言官队伍,你是根本无法活到退休。所谓刚直不阿的言官们,绝大多数都是这么给人当枪使。所谓的“为民请命”,大多不过是骗骗小孩子。

而对于主人,狗的态度也在发生变化,变的让主人越来越烦。

最初的狗,还在忠心耿耿的为主人完成工作,而随着对主人了解的加深,狗们也在反思:怎样正确体现自我价值,做一条流芳百世的好狗呢?

敢冲主人叫唤的狗,才是最牛的好狗。当然这也是有风险的,惹怒了主人,一挥手扒了狗皮,那就得不偿失了。既要敢冲主人叫,又要让主人没理由惩治我,这貌似是个高难度动作,事实是,许多狗都做到了。

具体说来,就是主人犯小错的时候,狗们汪汪叫。鸡毛蒜皮大点的小事,你发火吧有损形象,所以只能自己憋气。而叫唤过的狗就从此身价倍增,成为管家和随从们争相拉拢的对象。

如此,明朝每个时期都能诞生出一批这般“优秀”的言官,其主要特点是:直言犯谏,敢骂皇帝。貌似英勇无比,但细看看他们的骂人文章,却都在小问题上唧唧喳喳,属于典型的没事找抽。可做皇帝的又不好抽他:为一点小事就坏了自己“虚怀若谷”的美名,犯得上吗?明明生气,还得忍着。

所以整个明朝里,骂过重臣的言官、骂过皇帝的言官,真要扳着指头数能数出一个加强团,可真正骂到流芳百世的,却也只有海瑞(而且那时侯海瑞还不是言官)和杨继盛这么几个人,人家才是真正为国家前途而骂。至于其他大多数人,相似的言行,却有着本质上不同。

所以衡量一个好主人的重要标准,就在于他们能否管好自家的狗:既要让他们叫唤,又不能让他们乱叫唤。更要限制他们和管家的勾结(彻底割断不现实)。这就是帝王的驭人之术。

这就是朱祐樘处理此事的深层目的。在此之前,他已经忍了很久了。

刚即位的时候,要革除前朝弊政,惩治奸佞,就要广开言路,朱祐樘也是这么做的,就像周星星在《九品芝麻官》里常说的那句话:关门,放狗!

当然他也很清楚这群“疯狗”的破坏力,所以在诏书上特意写明了一条:文武官员奸邪与贪污酷暴者,许陈实迹纠劾,但不许假借风闻挟私妄言,违者依律治罪。

讲得很明白:允许你们检举贪官污吏,但一定要以调查研究为基础讲证据,否则我也要治你们诬陷罪。

写得有道理,可言官们认为没道理:讲证据,我们还当言官吗?

所以该怎么干还是怎么干,皇上的命令就当耳旁风。各类奏章纷至,朱祐樘日夜拆阅,满心欢喜的以为能看到点“建设性意见”,到头来,却是一盆盆凉水浇头。

倒也有讲正事的,比如有检举揭发成化时代“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罪行的,也有提出改革弊政的具体思路的,妖僧继晓当逃犯的事也是由言官们检举揭发的,最后抓起来一刀宰了。但是,这些都只是少数。

大多数的却纯粹是为骂而骂。有纯粹没事找抽的,比如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边镛要求朱祐樘不要派太监传旨(太监不跑腿难道你去),监察御史曹磷要求不要让太监学文化,理由是太监学文化就会变坏(这是哪跟哪啊),对于这些人,朱祐樘是既恼火,又不好处置,比如那个曹磷,朱祐樘满心窝火,也只能逮着他写了几个错别字,批评一顿了事。

为骂而骂顶多为了混名声,乱骂的却更叫人可恨,比如老老实实干活的周洪谟和余子俊,辛苦一生照样骂声一片。周洪谟的罪名是“妄议御制文字”,虽然是鸡蛋里挑骨头,却还算有“证据”。余子俊的罪名是“修筑边墙,劳民伤财”,这更笑话了,修几道边防工事保卫国家倒成了罪过。最牛的是南京户科给事中方向的弹劾,这厮弹劾的对象包括刘吉、徐溥、耿裕、周洪谟、倪岳、徐琼等多位大员,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全都一锅端,骂人的原因也搞笑,说是因为“天变”(老天爷闹灾),真个是好坏不分,实为“疯狗”中的。

更重要的是,所谓弹劾大臣,捕风捉影,其真正目的当然不是为了“以搏直名”。新皇帝登基了,老干部要下岗了,某些人也想挪挪地方了,当然要有人替他们当枪使。所谓检举不法,对象并不是坏人,而是那些滚蛋后能给自己带来利益的人。所以,管他有证据没证据,管你奸臣忠臣,管你清官贪官,一律开炮没商量。

对比起来,这帮人有的还不如“纸糊”的刘吉,刘吉也经常给朱祐樘提意见,但其内容主要都是清理侵占土地,开仓赈济,严查封建迷信活动,节约宫廷开支,都还是些利国利民的实在事。总比乱骂瞎骂要有用的多。

当然,那年头言官最不敢惹的人只有一个:王恕。实在是因为这位老干部品质太好,浑身上下拿着放大镜都找不出缺点来,加上脾气又暴烈的很。最重要的一条是:人家是吏部尚书,管官员考核,你端他面子他能端你饭碗。对这号人,言官们向来敬而远之。王恕倒霉后,言官们逮着机会,打着替王恕伸张正义的名号揪着邱浚不放,把人家眼睛骂瞎了都不罢休。还是应了那句话:鬼怕恶的。

但朱祐樘不是恶人,所以他明白,这帮人虽然也有积极作用,比如可以监督官员,惩治,整顿官风,制约重臣。但消极作用也同样小不了。是把双刃剑,既能铲除邪恶,也能伤着自己。所以对这群人,既要信用,又要敲打,而刘吉的反击,正是给了朱祐樘最好的由头。惩治这几个人,其实就是杀鸡给猴看。

“鸡”还没杀,“猴”们先炸锅了,言官们惊愕之下接着作出反应:这是刘吉的陷害。于是群情激奋,闹了几天,各路“骂将”纷纷出马,弹劾刘吉的奏章再次炮火轰鸣,吏部尚书王恕也十分愤怒,严正指出这是一次陷害。矛头直指刘吉。

这时候,朱祐樘再传下旨:将四人交刑部审问。

所有的焦点,都转向了审判方:刑部尚书何乔新。

其实,当刑部尚书何乔新接到圣旨的时候,他就清楚:朱祐樘究竟想要他怎么干。

这位刑部尚书也是大有来头的,他为官清廉,逮谁办谁,得罪人极多,和王恕是铁哥们(物以类聚),刑部尚书的工作也是王恕介绍的。而他长年也和刘吉不对付,当年任命他当刑部尚书时,刘吉就曾百般阻挠。一句话,他是王恕的朋友,又是刘吉的仇人。

本身就是刘吉当幕后黑手的案子,又交给刘吉的仇人来审,朱祐樘这个安排,真是费了苦心了。

然后从犯人名单里就可以看出来,兵部主事李文祥,是由王恕推荐进入兵部工作的。首犯汤鼎,当年正是他向朱祐樘上书召回王恕。而负责此案的刑部尚书何乔新,也是由王恕推荐来的。犯案的是王恕的人,办案的也是王恕的人,这么个审法,正所谓“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外界群情汹涌,一边是言官们,嚷嚷着要秉公办案,严防司法黑幕;一边又是刘吉,既不停地在朱祐樘面前下药,又不停地到刑部活动,非要把这几个人治死。但何乔新已经明白朱祐樘的苦心了。所以,任你外面吵得欢,何尚书不慌不忙,稳坐钓鱼台。可等着翻开了案卷,面对弹章上洋洋洒洒的控诉,何乔新脑袋里就一个反应:哭笑不得。

可以说,在整个明朝历史上,荒唐弹章无数,可荒诞程度能比得上这份弹章的,几乎是凤毛麟角,其艺术水准,足够超越诺贝尔奖得主马尔克斯(写《百年孤独》的那位),开创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新纪元。

简单点说:刘吉唆使魏章写的弹劾,讲的是一个神话故事。

在遥远的寿州,有一个叫刘概的知州,有一天晚上,他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骑在牛背上,突然牛身晃动眼看要摔下来,这时候一个人突然出现,伸出有力的大手扶住了他。这个人,正是汤鼎。

刘大人天真烂漫,不但天生爱做梦,还天生爱解梦:牛身上有个人,就是“朱”字,“朱”是大明王朝皇上的姓,也就是说,能扶持大明朝的人,就是汤鼎。

刘大人激动万分,确定汤鼎将成为国家重臣,立刻就跑到京城,给汤鼎送去白银若干。然后两人意气相投,结为死党,又拉来了李文祥、邹智等人,形成了一个势力小团体。他们经常在一起批评朝政,诽谤国家重臣,诬陷忠良,可谓罪大恶极。

说来说去,就是一个知州,做了个荒唐的梦,然后根据梦的指示联络了一群荒唐的人,说了一些荒唐的话,如此而已。

如此“魔幻现实主义”,真是羞煞马尔克斯了。

看完了案卷,何乔新就已基本可以断定事件的真实性:胡说八道。可何乔新耐着性子审了几天,终于上报了处理意见,一个完全不像他做事风格的处理意见。

主犯刘概,妖言惑众,处斩刑。主犯汤鼎,犯受贿罪,流放。从犯邹智、吉人、原杰,一律革职。

这不是制造冤案么。“猴”们更愤怒了,上诉!抖擞精神继续骂人,骂了几天也没结果,正想再接再厉,突然都老实了。

因为宫里传来小道消息:皇上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内阁首辅刘吉也坚持原判,并且放风说谁替他们说话,下一个就治谁。

绝望了。彻底的绝望了。大多数人都想多活两年,于是就不说话了。只有个别胆大无私的,依然上书继续骂,但总之是基本消停了。

绝望了几天,突然又重现希望,因为王恕出场了。还是那句话,别人不敢的,他敢。

他给朱祐樘上了一道奏折,大体意思是说:刘概做的梦吧,这种事本身就是没影的,要是做个梦都算犯罪,以后谁还敢睡觉?所以,还是从轻发落吧。

奏折刚递上去,朱祐樘马上做出反应:听你的。简直就是顺水推舟。

改判结果如下:主犯刘概,免死流放。从犯汤鼎,充军。至于其他人等,也都减轻了处罚。

大家也就都没话了,虽然官司打输了,但毕竟改变了原判,刘吉想整死人的阴谋也没得逞,多少还算有面子,气也消了不少。至于王恕,因此成为言官们心中的楷模,从此以后,谁惹王恕,言官们就骂谁,邱阁老就是这么倒霉的。

说起这件案子,后人评论的时候,无不说刘吉陷害言官,朱祐樘遭奸臣蒙蔽,偏听偏信,但细看事实,其实不是这么回事。后世的史家,往往忽略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朱祐樘为什么要这么做。

从事件一开始,何乔新就充分领会了领导意图:叫王恕的死党来审王恕的死党,本身就说明领导根本不想重办他们,只不过要借此案给他们个教训而已。所以,一审判决从严从难,二审判决从简从宽。都是贯彻领导精神的结果。

朱祐樘就没打算要谁命,开始的严厉判决,是为了让他们知道厉害;后来的改判,又是为了给他们希望。接受王恕的意见则是告诉大家:正确的建议,皇上是能听进去的。

按照哄小孩的办法说:这叫打个巴掌,又给颗糖吃。

第二个问题:骂刘吉的言官这么多,为什么挨整的是汤鼎。

答案:朱祐樘要敲打的,正是汤鼎这类言官。

说到这个人,历史上大大有名。在骂人这项基本工作中,他长久以来贯彻一个原则:是非不分,逮谁骂谁。像万安、刘吉这样的小人他骂过,象周洪谟这种老实干活的人他也骂。甚至连当年曾和怀恩一起拼死保护朱祐樘的太监萧敬他都骂。而且骂人的理由千奇百怪,周洪谟“妄议御制文字”的罪名就是他发明的,至于倪岳更倒霉,被他骂了个“生辰八字与皇上犯冲”这类罪。总之还是那个老传统:为骂而骂,就为出风头。

不但乱骂,此人还更喜欢没事找抽。比如朱祐樘某一次开经筵(国事论坛),那天热得很,朱祐樘身体又不舒服,没一会儿就头晕脑胀,王恕很体贴的说要不皇上您歇会?汤鼎站出来说不行,皇上就要克服困难,倒也要倒在工作岗位上。这简直就是无理取闹了,你汤鼎“倒在工作岗位上了吗”?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小事天天叫唤,是非不分乱叫唤。这样的人,指望他提合理化意见?那是相当的不靠谱。

这也是刘吉的狡猾之处,挑准领导最反感的人下手,也正合领导心意。

这就是朱祐樘的目的,不是要阻塞言路,而是要过滤掉噪音,如此而已。

但朱祐樘千算万算,却还是漏算了一件事:杀鸡给猴看,猴就一定听话吗?这个“猴”不止包括言官,也包括刘吉。

至于刘吉本人……

小时侯曾看过一个笑话:说有一个耍猴人,家里养了一只猴子和一群鸡,猴子整天欺负鸡,可猴子又是家里的摇钱树杀不得,为了敲打猴子,耍猴人就挑了个日子,当着猴子的面杀了几只鸡,以吓唬猴子。猴子果然老实了几天,结果有一天晚上,耍猴人回家,一推门发现:全家的鸡都死掉了,猴子提着菜刀,正学主人的样子乐滋滋的杀鸡呢……

刘吉,就是那只猴子。

由此,也进入了两京言官之狱的第二回合:南京言官之狱。

如果说上一个案子,刘吉还是自卫反击的话,那么这一次,他就纯属替人出头了。

弘治二年三月一个夜晚,一封由南京监察御史姜绾写的弹劾奏章被送入内宫。这事不奇怪,自从朱祐樘登基后,骂人的天天有,骂谁的都有。

被姜绾弹劾的人,是南京守备太监蒋琮。弹劾的罪名,是侵占民田。这种事在成化朝算正常事,换到弘治朝却极其不正常,侵占民田一直是朱祐樘的重点打击对象,在此事前后,也有多名太监因类似的事被言官弹劾,从而遭到严惩,彻底断送了太监前程。所以怎么看,这只不过是又一次言官检举不法的正常行动而已。

奏报送上,朱祐樘果然大怒,责成有关部门依法严查,如此看来,蒋琮貌似要倒霉了。

但这次事件确实不一般,首先是对象不一般。蒋琮的身份不一般,从朱祐樘做太子的时候就伺候他,堪称患难之交。对这个人,朱祐樘是既信任,又是有感情的。

另外,蒋琮的关系也不一般,他在内阁也有一个死党:刘吉。刘吉之所以能够揣测圣意,也全靠蒋琮通风报信,两人互相利用,长期以来“默契配合”。

死党犯事,怎能不管!于是刘吉拍案而起,准备替蒋琮出头了,可知道了事情来龙去脉,刘吉发现:这个头,还真不容易出。

说起来,姜绾弹劾蒋琮的事,是一次土地产权纠纷,这又是一笔成化朝留下的烂账。真要追究责任,蒋琮确实有点“冤”。

事情是这样的:南京沿长江江浦县曾有片芦苇荡,是属于南京守备太监单位的财产。可二十年前南京发大水,这片芦苇荡之间却冲出一片冲击平原来,全是肥油油种什么长什么的好地,太监们乐坏了:这不是天上掉馅饼么。

但当地老百姓不干了,芦苇荡这里冲出一块冲击平原,可自家的地却被大水冲没了(这是冲击平原形成的地理问题,科学原由就不阐述了)。地没了,可税照交,于是百姓们就和太监们商量:要不你们的那块地给我们种!太监们当然不干:我家的地凭什么你来种?

经过多方协商,终于达成“霸王条款”:土地的产权归南京守备太监,农民们种这些地,除了负担国家赋税外,还要向太监交租。太监们既不用交税,每年还收取大量地租,农民们干佃农的活,既给太监交租,又替太监交税,受双重盘剥,但总算也比没活干饿死强。虽然不公平,也只能这样了。

从这以后,这些冲击平原成了一片绿洲,连年大丰收。钱当然落进了太监们的腰包,而太监们也有了新目标:既然来钱快,为什么不多搞些地呢。正想打瞌睡,有人就来送枕头了。当地的恶霸为了巴结太监,强占了另一片土地,然后献给了镇守太监,把这些地全算做了太监单位的公产。如此一来,南京镇守太监所拥有的土地,已经是肥得流油的一大片了。在成化朝里,这种事其实不稀罕,哪个地方的太监都这么干,虽然比较缺德。

干这些缺德事的人,并不是蒋琮,而是当时的守备太监黄赐,那时侯的蒋公公还在深宫里陪朱祐樘玩过家家呢。等着蒋琮就任的时候,他才发现,他的前任留给他多么丰厚的一笔财产。

但当地百姓不干了,新皇登基又下诏清理土地,正是打土豪分田地的好机会,于是不断有人告状,要求把这些土地返还给百姓。蒋琮当然不干:虽然不是我占的,可毕竟是落到我腰包里的财产。我的个人开销,还有我手下人的外快生活费,全指望这块地呢,想要回去?做梦。

加上蒋琮这个人也有个毛病:贪财(最后毁就毁在这个毛病上)。想从这种人手里要地,简直比从狗嘴里抢肉骨头还难。

一开始,朱祐樘派南京监察御史姜绾来核查此事。不巧的是,这个姜绾也是刘吉的仇人,派这么一个人来查刘吉死党的经济问题,后果可想而知。

蒋琮也知道厉害,姜御史一到就赶快拉关系,可这姜御史是个油盐不进的清官,二秆子精神大发,迅速查明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写了一份让蒋琮毛骨悚然的弹劾,就是弘治二年三月从南京送来,惹得朱祐樘震怒的那份。

其实蒋琮至今为止犯的错误并不算大:无非就是继承了一笔非法财产不肯交还,再就是拉拢腐蚀政法干部问题。可看看姜御史的奏折,写的全完全不一样。

姜御史告诉领导:蒋琮犯了哪些错误呢?具体的说:有十条大罪。一、干涉监察干部工作(以内官侵言官职)。二、妒忌大臣,背后说大臣秦纮的坏话(妒害大臣,妄论都御史秦纮)。三、欺负管河闸的官员,耍官威(怒河闸官失迎候,欲罢之)。四、私自受理民事案件,不跟司法机关打招呼(受民词不由通政)。五、派心腹太监侵吞国家税收(分遣腹心,侵渔国课)。六、收罗党羽,培植个人势力(擅收用罢闲都事)。七、盘剥工匠(按季收班匠工银)。八、诬陷忠良(妄奏主事周崎罪,欺罔朝廷)。九、打击报复不听话官员(官僚仵意,辄肆中伤)。十、私自保举罢免太监,夺皇帝的权(保举罢斥内臣,窃天子权柄)。

这十条罪,如果都属实的话,那蒋琮别说下岗,拖出去剐了也不过分。朱祐樘当然生气,他从小在深宫里长大,既知道太监乱政的危害,也受过太监的保护照料。更重要的是,在明朝政治上,所谓太监专权,只不过是皇帝执政的帮手。他相信自己能够用好宦官,所以他派了最亲信的宦官去南京,但没想到这个人竟然辜负了他的希望,不但没干出成绩,反而被骂得狗血淋头。

刘吉一开始也很着急,但细看弹章之后,他笑了。

姜御史这份义正词严的弹章,其实犯了几个天大的破绽。

朱祐樘派你去干吗的?是去解决土地产权纠纷问题的,可看看你的工作报告,土地产权问题就占了一条,其他的事,貌似和土地产权没什么关系吧。姜御史,你说蒋公公干得出圈了,可你自己也玩得出圈了吧。

再看看你弹劾的那些内容,除了干涉监察干部工作这一条外,其他的你有证据吗?背后说大臣坏话,你有没有用MP3(那时侯也没有)录下来。私自受理民事案件,这条蒋公公确实有,可干的也是惩办恶霸的好事(当地地方志有记录)。欺负河道闸官员,那是因为河道有质量问题(确实有问题)。侵吞国家税收,你手里有账本吗?至于其他的几条,也全都是道听途说,有本事拿证据来?

这就是不好好研究中央文件的结果。你们言官向来喜欢“风闻言事”,可皇上诏书里早就明确的说“说话要讲证据”。

姜御史,你清正廉洁,刚正勇敢,端的是一条好汉,只是……太没斗争经验了。

刘吉知道,这些事情他想得到,朱祐樘也一定想得到,而朱祐樘最厌恶的言官,恰恰是那些“说话不讲证据”的人。所以,姜御史的这道弹劾,貌似炮火猛烈,其实是把自己送到枪口上了。

然后,刘吉的心里升腾起了一个恶毒的念头:这件事,正好是把这个老仇人打落下马的好机会,不止是他,我还要利用这个事,整掉所有骂我的人。

于是,刘吉告诉蒋琮:不用惊慌,不用害怕,对姜御史的控诉,该驳斥的驳斥,保你没事。

果然,蒋琮受命进京“汇报工作”了,他逐一驳斥了姜绾的指控。事实也印证了刘吉的判断:姜绾的大部分指控都是拿不出证据的。于是,朱祐樘的气消了,然后蒋琮不依不饶,指责姜绾诬陷宦官,传播小道消息,包庇纵容御史犯法等等。这仗,是越打越热闹了。

于是朱祐樘就派一个人来查明真相,这个人是南京市市长(应天府尹)杨守随,他就在本地为官,熟悉工作,而且名声不错,向来刚正不阿。他哥哥又是朱祐樘当太子时候的老师杨守陈(时任吏部侍郎)。所以,就他了。

但此时的刘吉,却敏锐的把握住了一个重要的东西:朱祐樘的心态。

蒋琮是朱祐樘的贴身太监,从心底上讲,朱祐樘是不相信蒋琮有罪的,而自即位以来,朱祐樘已经受够了言官无事乱骂的气,所以同样从心底上讲,他也希望姜御史是乱骂。

所以刘吉抓住机会,拐弯抹角的为蒋琮开脱,说得朱祐樘连连满意,心理的天平,自然倾斜过来了。

不管领导心态如何,杨守随还是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勘察工作中去了。就在这时,又一封奇特的奏折送到了京城,不同的是,上一封是御史告太监,这一封是太监告御史。正是这封奏折,彻底帮了刘吉。

南京镇守太监陈祖生,弹劾南京户部主事卢锦、户科给事中方向非法侵占国家禁地。

如此牵出了两京之狱的另一个主角:南京镇守太监陈祖生。

论关系,如果说朱祐樘对蒋琮是有感情的话,那么陈祖生对于朱祐樘而言只有一个称呼:恩人。

关于朱祐樘出生的那一段,有个细节应该不会忘记,朱祐樘出生后,张敏叫人把朱祐樘带到安全的地方藏起来,受命抱走朱祐樘的人就是陈祖生。吴皇后收养朱祐樘,在两位母亲身边帮着换尿布的太监,又是陈祖生。他是看着朱祐樘长大的。

陈祖生是个名声很好的人。生活简朴,博学多才,是太监队伍里少有的“高级知识分子”。汪直搞冤假错案,他挺身而出,结果触怒了朱见深,被打发到南京来养老。朱祐樘登基后,本想把他召回来,可他说岁数大了,干不了重要工作,就呆在这儿吧。朱祐樘还特赐了双倍俸禄。总之算是个好人。

可好人也有缺点,陈祖生也想搞点额外收入。霸占老百姓田地的缺德事他不会做,但挖挖国家墙脚还是做得来的。陈祖生盯上了一片土地:后湖。

后湖,就是今天南京的玄武湖。在明朝,这里是一片禁区,因为在湖面的群岛上,是大明朝的黄册库,藏着大明朝东南地区的赋税资料:黄册。保管如此机密文件的地方,自然是不许外人来的。

可没人来也就意味着没人管了,再加上湖面周围都是肥沃的土地,不种就是浪费,在勤俭了一辈子的陈公公眼里,浪费就是最大的犯罪。所以,我种了。

于是陈公公就在湖边挑了几块好地,种子还没撒上,就被御史余浚告了。朱祐樘派南京给事中卢锦前来堪察。然后处分下来:充公。

这把陈祖生气得不行:皇上都是我抱大的,种几亩地要你管?可南京户部给事中方向又跳出来参了陈祖生一本,说他曾勾结权阉汪直,把陈祖生骂成王振二代,还好朱祐樘是个明白人,置之一笑了事。

陈祖生怒了:说我勾结汪直?当年我伸张正义的时候,你小子还是个三好学生呢。

某日,陈祖生又发现:他种过的那片地,如今又种上菜了,地主正是整过他的那俩人:南京户科给事中方向、南京户部主事卢锦。

因为当时负责看守黄册库的正是这两位年兄,生活无聊又天高皇帝远,搞点副业生产,既贴补生活又打发时间,何乐而不为?

陈祖生恼了:我种几亩地你们起哄,我不种了你们自己又种上了。难不成真理都在你们手里?

然后又发生了更让陈祖生抓狂的事:这俩小子搞副业不说,竟然又随手砍了些芦苇做芦席,被砍的芦苇地,产权属于南京守备太监府。

几乎南京所有的太监都愤怒了:从来只有我们欺负人,哪有被人欺负的份!这还有没有王法了!报仇,我们要报仇!

太监要报复,要么是进两句谗言,要么是勾结特务机关搞点小陷害。陈祖生“光明磊落”,大手一挥:他弹劾我,我也弹劾他!(到底是“文化人”)

由此也无意中翻开了中国骂人史崭新的一页:从来都是御史弹劾太监,这次是太监弹劾御史,可谓开天辟地头一回。

御史们也怒了,平时只有我们弹人,从来没有人弹我们,何况还是这帮文化水平低生理不健全的妖人,管你有理没理,死太监,你凭什么。

众多言官们抛弃成见,纷纷赤膊上阵,御史纪杰、曹玉、谭肃、徐礼、给事中韩重纷纷上阵弹劾陈祖生。朱祐樘眼前,又一次口水乱飞。

但此时朱祐樘的心态,却已经发生了更微妙的变化。

陈祖生和他什么关系?伴我成长到如今的“隔壁大叔”,感情深没得说。这帮御史言官你们太过分了吧?弹劾“陈大叔”占地,人家乖乖退田。可你们自己又占上了,看看你们写的奏章,惟独对那俩小子非法占地的事绕开不提。这不是只许言官放火不许太监点灯吗?

更何况,事件的当事人之一:户科给事中方向,那是在朱祐樘登基后早就挂号的人,从来都是张口乱骂给领导添堵,对于此事,朱祐樘心理的倾向性,是不言而喻的。

如果说在蒋琮挨弹事件中,朱祐樘是多少希望蒋琮无错的话,那么对于这个事,从一开始的,他的心底就是彻底倾向陈祖生的。

这事和蒋琮挨弹,本来就是两件事。但接下来,明明两件事,却搞成了一件事。

起最关键作用的,正是刘吉,他只用了一句话,就彻底的把两件事变成了一件事。刘吉不是学雷锋,因为参与此事的言官,之前基本也都上奏章骂过他。更重要的是,他很了解朱祐樘对陈祖生的感情,只有将两件案子搅成一件案子,才能重重的打击一大片。

朱祐樘不是朱见深,他最在乎的还是真相。言官向着言官,太监向着太监,只有找内阁来商量了。于是朱祐樘召来了内阁三位大学士,询问他们的意见。

徐浦和刘健先后发言,大体都是要求先调查研究。轮到刘吉,沉吟良久,说了一句话。

这些事情臣也有耳闻,但不了解真相,臣不敢乱说(你就装吧)。但据臣所知,方向和卢锦两人,同姜绾之间交往甚深,这其中有没有同流合污的事就难说了。既然杨大人(杨守随)正在调查,不如让他辛苦一下,将两件事一起查查好了。

一语中的,正中朱祐樘下怀。

因为陈祖生的事,朱祐樘对这帮喷口水的言官烦透了,看问题当然也带了主观倾向:既然都骂太监,那他们之间肯定有勾结。貌似很偏激,但别忘了,明事理的朱祐樘也是人,而且那年只有二十岁。

于是,在万众瞩目之中,南京市长杨守随继续展开了调查工作。在经过了无数焦急的等待后,杨守随送来了调查结论:当头一棒。

杨大人认为:太监是可恶的,蒋琮拉拢腐蚀干部,霸占民田。陈祖生占用国家禁地,非法开垦,都是证据确凿的。

杨大人还认为:姜绾是伟大的,他拒绝太监的拉拢腐蚀,与恶势力不屈的斗争,是个好干部,应该表彰嘉奖。卢锦和方向是冤枉的,他们为官清廉,占有国家禁地的事,他们种地的收益也全归户部,虽然方式是错误的,但是动机是好的,所以应该从宽发落,至于他们之间有勾结的说法,那是绝对的谣言……

杨守随自己就是个清流人物,向来喜欢拒腐蚀的人,姜绾当然和他意气相投。至于言官们嘛……他们虽然喜欢没事骂人,但到底都是读书人出身,总比太监强。说到底,这还是个立场问题。

杨守随的这份调查结果,刘吉猜也能猜出来。但他不慌不忙,因为他知道,这个报告送到朱祐樘手里,结果只有一个:龙颜大怒。

朱祐樘怒了:这是什么鸟结果!别的且不说,“陈大叔”占地是祸乱国法,那俩小子占地就是“动机是好的”,你搞得什么双重标准。

刘吉抓中机会火速出手,指使亲信言官上书弹劾杨守随勾结言官纵容包庇,祸乱国法。朱祐樘连连点头,从此,道理已经站到刘吉和太监们这边了。

而在这时候,另一个编外人物回来了:两广镇守太监郭镛。按说郭镛和这事没关系,他回京城汇报工作,路过南京一好奇就来瞧个新鲜。谁知道御史孙等弹劾他“擅入禁地,图谋不轨”。把郭镛气得火冒三丈:瞧个热闹,就成了图谋不轨了?

郭镛见了朱祐樘以后,立刻为蒋琮们大喊冤枉。太监向着太监,朱祐樘也不奇怪,随听随打哈哈。可郭镛一句话,却让朱祐樘的愤怒达到了顶点。

“他们从来只弹劾内臣(宦官),对同行(御史)犯罪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御史不劾奏,独绳内臣)

客观上说,郭镛虽然在下药,但他的话貌似也谈不上诬陷,至少在非法占地问题上,这群人确实如此。

话说到这份上,就是兔子也该怒了,何况朱祐樘不是兔子。

至此:一场由刘吉精心导演,蒋琮和陈祖生扮演男主角,郭镛跑龙套的大戏,终于达到了高潮部分:朱祐樘的愤怒到顶了。

然后朱祐樘火速做出决定:查案的杨守随,以及所有涉及两件案子的御史,统统下狱。

这下可热闹了,杨大人进了班房,南京当地的御史言官们,包括都察院,六科给事中所有单位的重量级御史几乎全部落网。换句话说,整个南京地区的言官,统统给抓光了。然后,太监们为他们安排了“无微不至”的班房生活,天天上演“铁狱风云”,总之是惨绝人寰。

京城这边官员们当然不干,成化朝宦官乱政的一幕幕往事恍然如昨,绝不能一夜回到解放前。御史史琳和张宾轮番尚书,要求严查真相,不能偏听偏信。刘吉则是再接再厉,诬陷京城言官和南京言官早有勾结,总之是不把人治死不罢休。

关键时刻,又是王恕出场了,他建议由内宫和大理寺各派专人,共同调查此案。此时的朱祐樘冷静了下来,老干部的面子总算是给了。又派了两个查案专员:太监何穆,大理寺少卿杨谧。

这是两个在历史上并不出名的小人物,然而事实证明:正是这两个小人物,对这个案子做出了最公正的调查结论。

弘治三年二月,在经过详细的取证与讨论后,这份事关无数人命运的调查报告送上来了。报告认定:蒋琮侵占民田确有其事,腐蚀拉拢干部也确有其事。但是姜绾对他的其他指控是不符合实情的。同时,蒋琮对姜绾的指控也不符合实际。两个人都有错误,都该严肃处理。至于卢锦和方向占地的事,经查实证据确凿,应依法严办。

这是一份让斗争双方都心服口服的调查结果。然而让大家意想不到的是,朱祐樘却做出了一个极度偏袒的处理结论。

御史姜绾、刘逊、金章、纪杰、曹玉、谭肃、徐礼、余俊等十人逮捕到京,然后统统降到地方上当判官。南京户部主事卢锦撤职,户部给事中方向降职,至于最先去查案的杨守随,贬为广西右参政。

这是对于大臣和言官的处理,虽说比较重,但基本还是依法办事,但是对于宦官嘛……当事人蒋琮,内部批评教育。

这就太不公平了,哪怕象征性处理一下也好吧。几位重臣相继进言,认为这么做难服人心。但素来勤于纳言的朱祐樘这次态度异常坚决,管你怎么说,就要这么办,于是……还是照皇上的办吧。

御史们贬官后继续做出成绩来的,还属为首的姜绾,他先是被发配到当桂阳当判官,后来跨专业发展,搞起了第二技能:打仗。在当地屡次剿平土匪山贼,后被提拔为兵备使,为治理地方做了不少贡献。综观他的履历,或许可以改用《大话西游》上的一句台词:“还是好好干好打仗这份很有前途的工作吧。”

而另一位被贬官的办案人员杨守随就更了不得,他被贬到广西当参政,到了就搞严打,深得民心,八年后先调回南京当右都御史,又调北京,成为工部尚书(建设部部长)兼大理寺卿,司法工作和搞工程一起抓,照样干得有声有色,是弘治朝除刘大夏外又一位复合型人才。

告状的陈祖生,继续在原单位做贡献,名声还不错,两年后母亲病故,他回家乡福建南靖县丁忧,带回了新型糯米稻种,直到今天还广为种植,算是为家乡做了好事。所以去世后,家乡人特意为他修了座太监亭以示纪念。总的来说,除了挖“国家墙脚”这事外,他还算是个好人。

最倒霉的是蒋琮,多年后为了搞钱去非法采矿,偏偏跑到皇陵去开,兼搞拦路抢劫,从而彻底玩大,被广洋卫指挥石文通参了一本,念及“童年时的友谊”,朱祐樘终究没杀他,发配回南京孝陵卫当了个下等太监。不知道晚年的他会不会有闲情徜徉在青浦县的江边,眺望那些曾属于他的绿油油的农田,还会想起当年那场震撼全国的口水战吗?

至于那片农田,按户口比例,一亩不剩全部分给了当地的百姓。一场闹剧下来,总算惠泽苍生,这算是最好的安慰了,也不枉这场闹剧里的好人辛苦一场。

而综合两件事的前因后果,该整的人有的挨了整,有的没挨整;不该被整的人,有相当多的被整了。说处理不公,那是相当的不冤枉。

所以这次“言官之狱”,终究还是留下了恶名。清朝人编的《明史》里评价此事导致弘治朝“言路渐稀”,貌似正确,却其实是一棍子打死。在这次事件后,言官的口水确实少了,但该弹劾不法现象还是弹劾不法现象,正确的意见朱祐樘依旧照听照办,比如那位曾为姜绾喊冤的张宾,不但没有因此遭到处罚,相反之后他也相继弹劾过多名亲贵,有的是比蒋琮们更显贵的人物,照样连发连中,原因很简单:他讲“证据”。“言路渐稀”没错,但确切地说是少了漫骂,至于检举揭发,提“合理化建议”,该少的一点也没少。

这才是朱祐樘的目的:即位之后,因为广开言路,言官的骂声,已经泛滥起来,这个时候,必须要对此有所限制,甚至不惜进行相对的打压,才能保证整个权力体系的平衡状态。而宦官,则是皇帝做这个工作的工具,如此而已。

总的说来,虽有误伤,但基本达到目的了。

但他还是犯了一个错误,在刘吉的居中调度和宦官的推波助澜下,他终于还是失去了常态,采取了非常极端的做法。刘吉利用了他的感情,挑拨了他恨屋及乌的怒火,达到了打击言官的目的。

皇帝也是人,也有感彩。小人的可怕之处,就在于擅于利用别人的感情。

刘吉貌似胜利了,其实不然。朱祐樘不是傻瓜,被逐言官里的几个正人君子,贬官后不久还是得到了提拔,倒是刘吉本人从此彻底失去了信任。刘吉的生活也渐渐进入到另一种状态,从又干活又挨骂,到不干活人家也懒得骂他。弘治五年,朱祐樘派太监到刘吉家,明确地说了一句话:快滚!

至此,这个小人彻底告别了政治舞台。随着他的离开,弘治朝内阁运做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终于发展出一个新称号:大明最强内阁。

而朱祐樘之所以在弘治二年两次出手,借两京之狱整顿敲打言官,原因当然不是为了过安生日子,而是因为他正在做一件重要的事:国家建设。中国的传统一向如此:要干活,就得挨骂。必须减少噪音,增加合理化建议,才能多快好省地建设国家。

且看他是如何做的。

同类推荐
  • 兴晋

    兴晋

    大晋成化二年,来自另一个时空的顾言来到了这个未知的世界,面对这个天下三分的世界和似曾相识的历史,他走上了与自己偶像同样的一条“既不能流芳百世,何不足覆遗臭万载耶”的道路。在一次次危险中,面对一次次的抉择,他究竟会走向何方......
  • 单说宋齐梁陈

    单说宋齐梁陈

    南朝,一个充满故事,充满诗意的“朝代”。却很少在作家笔下留下“蛛丝马迹”,也许是因为它的混乱,也许是因为它的不羁,也许是因为“名士风流“,也许是”**不堪“……有太多的也许也许,更也许就是因为有这么的也许,才造成这样的局面。然而,有谁知道在这样的场景下,有多少人在坚守自己的阵地,或许他们换来的结果不是很好,然而正因为有了这么些人,才有我们今日的所思所想,你可以批判,但你却不得不承认,不是吗?
  • 我当太子那些年

    我当太子那些年

    书友群:772462439 穿越成为李承乾,初次上朝便“情不自禁”的卖弄了一下自己“渊博”的知识,结果理想中的纨绔生活从此一去不复返 所以他决定将自己那些弟弟妹妹全都给培养成跟自己一样“优秀”的人才,自己好好享受腐败的生活,可谁曾想这下就出事了 “李承乾,这个皇位你要也得要,不要也得要,由不得你!”李二满脸愤怒的嘶吼着!“高明,你为长子,又是太子,皇位本该由你继承,为何你却如此不愿接受呢?”长孙无垢满脸无奈的劝解着 “大哥,小弟的志向是星辰大海,这个皇位还是你自己坐吧,不要害我啊!”李泰满脸嫌弃的摆着手 李承乾满脸无奈的仰望天空,然后指着一个七八岁的小屁孩道:“就你了,这个皇帝你来当!”
  • 汉藏民族关系史

    汉藏民族关系史

    本书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搜集、阅读和整理了大量的有关汉藏古籍文献、考古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结合田野调查,多视角、多方位地考察了汉藏两个民族间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联系和发展过程,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汉藏民族关系发展的历史。
  • 话三国之纵横

    话三国之纵横

    穿越到了三国,却发现这个三国是高武+超能版本的……====================一戟戳穿万人的吕布、随手撂倒一支军队的关羽张飞、能够控制天气的诸葛孔明、古代版闪电侠夏侯渊、拿着巨鼎作战的许褚、天天和死人对话的郭嘉、用文字伤人的陈琳、身上伤越多战斗力越强的黄盖、拨动琴弦,便能召唤熊熊烈火的周瑜……这个三国,和你所熟知的历史,相似而又不同。====================“主公,五胡来犯!怎么办!”“塞外野人,不识我大汉天威!子龙,你过来,先订个小目标,给我杀他一个亿!”“主公,在西域外擒获大秦军队,如何处置?”“细细拷问清楚,问清地理,我要亲征罗马!”====================东汉末年,群雄争霸;机会均等,人人异能……谁将会在这种乱世中,成为永恒的霸主呢?
热门推荐
  • 狩鬼记

    狩鬼记

    在沦陷于日本之手的大上海,车恒由于父亲家族企业受到日军控制,不得不留在沦陷区警察局,在处理一次意外抢劫案件过程中,同样做警察的妻子林萍被击毙,抢劫犯被副局长掩护逃跑,车恒开始侦破此案,同时决心缉拿抢劫犯。在侦破过程中,奇怪的事情接二连三发生,先是前女友的父亲高教授被谋杀,前女友作为日军间谍受到怀疑。复杂的情感纠葛,付出、牺牲、责任、误解、温情交织在一起,令人百感交集,五味杂陈。
  • 给我一点点甜

    给我一点点甜

    时知洲一直认为鹿暖喜欢自己,所以才能容忍自己一次次伤害她。直到祁遇回来,时知洲翻车了。鹿暖爱祁遇,这件事只有当年那些人才知道,而时知洲不过是因为长得和祁遇相似,鹿暖才一直容忍他,后来时知洲和祁遇出事了。从来都是理智冷血自持的鹿暖第一次失控,拿着刀指着时知洲。她不爱我的。——时知洲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走在复仇公主的道路上

    走在复仇公主的道路上

    冰冷的她,曾被自己的父亲背叛;性情温柔的她,曾被自己的妹妹所陷害;淘气顽皮的她,曾遭到过家族灭门,自己也是最后的血脉。在复仇的道路上,她们遇上了曾经的他们,这条路上,究竟会怎样?
  • 祖先的铁拳:历代御外战争史

    祖先的铁拳:历代御外战争史

    有没有这样一本书告诉你,我们的祖先曾经称雄中亚?有没有这样一本书告诉你,我们的祖先曾经打得日本人在日本岛上疯狂地建造防御工事?有没有这样一本书告诉你,我们的祖先在千年之前便发现并占有了钓鱼岛?有没有这样一本书告诉你,我们的祖先曾经一个人便踏平了印度?有没有这样一本书告诉你,我们的祖先定居在新疆的历史比任何人想像得都要久?有没有这样一本书告诉你,我们的祖先曾经面对十数倍的敌人依然死战不退?有没有这样一本书告诉你,我们的祖先曾经作为使节被外族扣押数十年但依然九死而不悔?有没有这样一本书告诉你,我们的祖先曾经在佛经辩论会上打遍印度无敌手?如果没有,那么本书会告诉你,这些你从来不知道的历史。
  • 动态能力理论的操作化研究

    动态能力理论的操作化研究

    本书旨在揭示动态能力的识别方法、架构及其形成机制,指导企业培养动态能力的实践活动,内容包括:动态能力的识别、动态能力架构、动态能力作用机理、动态能力形成的资源基础等。
  • 通天轴

    通天轴

    一个个被挑选出来的暗子,到底谁能夺得界王称号,是千年一例的雷电真体,还是吞噬百兽的兽王,在皇城里还有一位风流倜傥的皇子,或是在一家客栈喝了几十年酒的烂书生。
  • 地下世界与全职勇士

    地下世界与全职勇士

    这,是各大神族、神群之间的竞争。地下世界‘亚雷克桑达尔’是一处被万千神灵全力探索的大秘境。而意外穿越,并获得一枚主机齿轮,可将《地下城与勇士》相关游戏数据进行实体化的王跃,在毁灭了某个文明之后,成为了一名被大宇宙意志认可的新晋神灵。而他,降临万千世界,搜刮无数资源,携手故乡地球的同胞,必将走上诸神之巅。PS:本文直播+无限流+原创异界,不喜勿入,谨慎入坑!
  • 神族天下

    神族天下

    一个普普通通的少年,意外获得了一个神秘的系统本以为凭借这个神秘的系统可以混的风生水起结果末世降临,在一步步的“挣扎”中他渐渐发现这一切都指向了一个词——神族究竟如何才能在神族降临之前获得自保的力量神秘的系统才是革命的本钱看屌丝少年如何一步步变强,坐等神族的到来comeonbaby,让我们向神族进发
  • 诱宠游戏:总统的幸孕小妻

    诱宠游戏:总统的幸孕小妻

    五岁时,她不小心夺了他的初吻。十八岁的时候,她又不小心睡了他一夜,从此她就惹上了这个国度身份最尊贵的掌权者。五年后的重逢。卫生间内,她被他逼在角落里,他邪魅俊美如撒旦的脸近在咫尺,“你有没有尝试过在卫生间里做?“她仓皇错愕,却无路可逃。白天她是他的私人女佣要伺候他的饮食起居,晚上她还要成为他私人枕头,被他无限制的索取精力和体力。终于,她忍不住每夜过后的腰酸背痛,要奋起反抗,“我要辞职!我要去劳动局告你非法使用劳动力!”“抗议无效,劳动局放长假。我们倒是可以考虑去民政局。“他是手握重权,万人之上的统治者,偏偏对渺小的她.宠.之入骨,无人能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