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90400000040

第40章 房地产最好的投资时期已经过去 (3)

若中新地产不能在2009年2月22日前偿付15亿元票息,债权人有权要求其提前偿还4亿美元本金。2009年6月,中新地产尚需赎回11亿港元可转债,两者相加4个月时间须支付的资金达30多亿港元。与现金相比,缺口达10多亿元。

2009年1月21日,中新地产的新会计师事务所陈叶冯会计师事务所发布截至2008年10月31日的未经审计的中期业绩显示,中新地产营业额为5780万港元,同比大幅减少944%。期末的经营性现金流是-14亿元。中新地产非流动贷款一年后需偿还24亿元,另有近20亿元的应付贷款。

10多亿元的资金缺口,即使对于一般地产商也不算什么难事。但问题在于,2006~2007年大举圈地,令中新地产面临应付土地款和在建工程资金需求的巨大压力。至2008年年底,中新地产在12个城市有16个大型发展项目,土地储备约为1480万平方米。正是它的土地储备量,使得原本名不见经传的中新地产为人所知。

2007年10月9日,中新集团发布公告称,已通过股权收购的方式投入31亿元入主珠海淇澳岛影视城。该项目建筑面积约2216万平方米。原定于2008年年底通过规划并开工的淇澳岛,2009年底仍未通过规划。而正是这个项目,成了压垮中新地产的一根大棒。

中新地产的前董事局主席郦松校为此以个人名义向上海城开借得18亿元。正是这笔借款,将上海城开引入了中新地产后来的重组。

2010年1月19日晚,上实控股(0363-HK)发布公告称,将收购中新地产(00563-HK)前主席郦松校所持有的5亿股旧股及由中新地产发行的684亿股新股,收购价格为2746亿港元。收购完成后,上实控股将占中新地产扩大股本后的4502%,成为中新地产单一最大股东。上实控股拥有上海城开59%的股权。

与此同时,中新地产前主席郦松校将以25亿元向中新地产购回淇澳岛项目。交易完成后,郦氏占中新地产扩大后股本211%的股权。剔除淇澳岛项目,上实取得中新地产在11个城市超过1100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

截至2009年12月31日,中新地产总负债高达193亿港元。而1~8月,中新地产销售额仅为513亿港元;幸好四季度业绩大幅增长,全年预售款共得876亿港元。但即使如此,将其资产和债务冲抵后,净资产却所剩无多,基本相当于郦松校从上海城开借的那18亿元欠债。也就是说,上实控股以18亿元债权换来了中新地产45%的股权。

第一轮的房地产调控,顺驰倒下,创始人孙宏斌只剩526%股权,但保留了一个完整的融创中国,并于2010年10月7日在香港成功上市;第二轮的房地产调控,中新地产中招,创始人郦松校毅然割臂求存,留下211%的股权和一个2009年12月31日评估价为人民币225亿元的淇澳岛项目。

中新地产虽是香港上市公司,在内地知名度并不高,它的倒下未引起太大反响。在我看来,中新地产的案例提供的启示是:第一,不可贪大,否则有可能食而不化。第二,不可盲目轻信投行,到境外高息借债。这种债券也差点绊倒绿城、恒大。第三,管理要本地化,销售要市场化。中新地产的营销管理乏善可陈。第四,危机来临,果断断臂。这一点郦松校做得比孙宏斌好。

在普通人看来,顺驰和中新地产都是资金链断裂后拱手易主,而路劲基建主席单伟豹却说:顺驰的问题,从根本上说还是管理的问题。单主席评论孙宏斌是一个“极端聪明的人”,而有些远不如孙宏斌聪明的地产商,正在为自己很好地活到现在而自大自恋,但这些只是撞了大运的人,终有一天会为自己的狭隘短浅付出代价。

邹锡昌:上市不成反赔钱。

广州的昌盛集团也被2008年的房地产调控击中。但与顺驰和中新地产不同,邹锡昌的昌盛集团虽然上市失败,但公司控股权还在他手里,只是交了一笔不菲的学费。

2007年12月,当听说邹锡昌确实已在路演时,说实话,我是吃惊的。因为一年前的2006年9月,在北京东四十条的南新仓大厦,他还对我们说只满足于现状,不会跟风去上市。但当年年底,他还是被投行的利嘴说动了心。

按照邹锡昌自己的解释,昌盛集团并不是非上市不可,但那时广东不少地产商都已经或正在准备上市,谈起来,邹锡昌觉得自己并不比别人差,怎么就不可以上市。而昌盛集团是邹锡昌百分百控股,上市以后可以完善治理结构。于是,他说服公司高管,决定引进战略投资者。

2006年年底,昌盛集团与高盛旗下创投基金GSSIA签署协议,向后者发行2500万美元可赎回可转换债券,利率7%。双方约定,如果上市成功,GSSIA可占125%的股份,如果上市失败,则罚息,利息增至每年28%。这实际上就是一个人们常说的投行与待上市公司的对赌协议,美林与恒大地产就签了类似协议。

邹锡昌原计划在2007年10月上市,那会是个绝佳的时间窗,SOHO中国就是在当年的这个顶峰卖出了一个好价钱。但2007年的香港资本市场,一如既往地讲求土地储备数量,如果没有成规模的土地储备,就得有潘石屹那样的商业故事讲。昌盛中国土地储备只有区区80万平方米,商业模式也未成型,中华广场是商业加写字楼,其他都是住宅。所以,必须加大土地储备。

2007年3月,邹锡昌经人介绍,看中了广州花都一块建筑面积40多万平方米的土地,可以很快办好手续,不会耽误当年10月的上市。但遭到高盛派往昌盛集团的执行董事的反对。这位勤勉的董事四处看地,发现了中山一幅体量巨大的地块。

2007年9月18日下午,昌盛集团举牌308次,以79亿元的价格竞得中山市西区沙朗一幅占地3517万平方米(合5275358亩)的地块,合楼面地价2261元/平方米,而当时周边房价只有约3000元/平方米。这意味着该项目日后的售价须达5000元/平方米以上。

邹锡昌对这块地的心理价位是5亿元,却以近8亿元成交。这种行为对行事谨慎的邹锡昌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冒险。力促邹锡昌拍地的高盛集团,以自己是公司股东为名,不肯借钱给昌盛集团。无奈,邹锡昌于当年11月以年息13%的高昂成本,向皇家苏格兰银行借款648亿元,支付土地款。这块地和这笔借款,是埋在邹锡昌身边的另一个地雷。

到2007年年底,昌盛集团已拥有包括山西太原规划建筑面积约50万平方米的商住项目,广东中山规划建筑面积120万平方米的低密度住宅和购物中心项目,山西侯马6000亩土地,武汉郊区145亩的项目,总计约300万平方米。后来,昌盛集团还在天津获得一个规划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的项目。

2008年1月8日,邹锡昌在电话里向我确认,昌盛中国将于1月31日在香港挂牌,预计1月23日确定全球挂牌价格,融资23亿~31亿港元。但随后鉴于表现不佳的市场环境,将集资总额大幅削减至83亿~1128亿港元。

2008年1月22日,“黑色星期二”降临香港和A股市场。当日,港股暴跌2000多点,下跌87%,创下2001年9月11日后的最大跌幅。次日,昌盛中国宣布暂停首次公开募股计划。3月20日,1年聆讯有效期闪过。后来,邹锡昌表示暂不考虑上市事宜。

上市失败,邹锡昌却要面对投行的罚息和高息还款。2008年,广州地产界几度盛传昌盛集团正在寻找中华广场买家的消息。事实上,邹锡昌不得不在已建成的广州中华广场和仅是一幅净地的“中山广场”之间作出选择。

邹锡昌留下了自己倾尽10年心血打造的中华广场。2009年6月,昌盛集团以64亿元的价格将中山广场项目转让给奥园中国,邹锡昌在该项目上亏损超过2亿元。8月,邹锡昌将中华广场商场部分14年经营权租给海印股份。所有欠款还清。

为什么许家印向投行借款10亿美元,反而熬过来了,并成功上市,而借款额仅及许家印十分之一的邹锡昌反要割地大出血?邹锡昌后来谈到这件事时说:“我没有许家印的那个狠劲。许家印可以去跟美林、德银那些投行拍桌子,我不行。我没有他的魄力。”

当时的背景是,高盛威胁要拍卖中华广场,拿回它的那份投资。而邹锡昌心疼自己辛苦养大的孩子,不愿意被嗜血的投行抱走,只有忍痛卖地。邹锡昌在回顾这段历程时一再劝诫同行,国际投行都是利益至上的动物,不要把他们当成救世主,否则难免被咬。

在我看来,邹锡昌没有任何必要去上市。他既没有香港投资者所需要的商业模式,也没有庞大的土地储备,即使2007年10月勉强上市,也卖不出好价钱。昌盛集团一个项目接一个项目地做,资金需求并不迫切,实在周转不开,收益稳定的中华广场随时都可以抵押贷款数十亿元。

有时,一个小小的偶然因素会将企业引向另一个完全陌生的轨道。仅仅是因为潮汕人讲面子,被别人友善地开了几句玩笑,邹锡昌就决定也要上市,未免过于仓促草率,代价也过于沉重。这或许也从另一方面说明,昌盛集团更多的是凭老板的悟性、直觉在运作,企业战略不够清晰,即使有战略,执行不够坚决。

幸运的是,2007年昌盛集团没有为上市而疯狂借贷大举圈地,否则,昌盛集团后来的命运就很难说了。

同类推荐
  • 大国经济之路

    大国经济之路

    中国就像一面多棱镜。在外国人眼中,中国是五千年文明积淀和荣辱史造就的数不尽的符号,它们鲜活、灿烂,却充满迷思;在中国人眼中,伟大祖国在新时代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变化,成为东方巨龙再次腾飞的标志。然而,新中国60年风雨兼程、30年改革奇迹的宏伟篇章,不论是外国人还是中国人,如管中窥豹,又如身在庐山,只见一斑而难获全貌。
  • 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机遇和策略:广西会展业发展研究

    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机遇和策略:广西会展业发展研究

    在促进中国东盟友好合作,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如期建成,深化我国与东盟多领域多层次交流合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在展会自身的共办共赢、经贸成效、承办水平等方面也取得新的提高,筹办工作更加机制化、常态化,无论是参展规模、商贸活动规模还是成交金额、项目合作规模,都呈现了新的亮点和新的突破。
  •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

    本书首先系统地介绍了信息化和工业化的内涵、历史和发展现状,并从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时代背景出发,阐述了“两化融合”战略的提出,论述其内涵、特点、必要性和意义。然后,重点分析了“两化融合”发展的机制、国外信息化与工业化发展的经验、我国首批“国家级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验区”的发展经验,阐述了若干个企业“两化融合”实施的典型案例,并对宁波地区的“两化融合”进行了实证研究。最后,我们深入思考了推进我国“两化融合”,实现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的国家战略问题,重点探讨了“两化融合”实施体系、重点和难点,中国推进“两化融合”的政策建议。
  • 外汇业务营销手册

    外汇业务营销手册

    为了帮助银行客户经理掌握有关基础理论和技能,提高外汇业务的营销水平,本书总结了外汇业务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解答,内容涵盖外汇管理政策、利率管理、汇兑业务、清算业务、结算业务等诸多方面。
  • 智能移动终端支撑下的非现场经济

    智能移动终端支撑下的非现场经济

    《智能移动终端支撑下的非现场经济》一书的写作是基于:1.我国正处在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期;2.我国ICT产业已经.彤成了国际同步的态势;3.我国ICT研究领域基本上停留在工程技术人员群体,我国经济学界涉入该领域较浅或较少;4.综观世界近十年来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其理论成果基本都是集中在信息经济相关的经济学理论;5.笔者率先提出“非常经济概念”,是采取交叉学科研究的方式,意图填补我国“非现场经济”研究的空白;6.高等教学的学科内容应该始终走在社会发展实际的前沿;7.经济学研究和应用分析的平民化趋势。
热门推荐
  • 冥夜雪

    冥夜雪

    冥夜之下奈何绽放,你却不知何处。黄泉河畔,花开叶零。曼珠沙华,妖娆彼岸。三生碧落,你是我的永生永世。
  • 我的身份是魔王

    我的身份是魔王

    勇者与魔王,从出生就命中注定的两个男人,魔王会被勇者杀死,而勇者会带着打败魔王的荣誉生活一生,这一生是无聊的。
  • 逆世妖华:邪尊霸宠拽丫头

    逆世妖华:邪尊霸宠拽丫头

    她,是华夏暗黑世界的王者,一朝魂穿,却成了苍穹帝国叶家废柴大小姐。王者之魂怎堪凌辱,异世大陆又如何,她照样逆天而行,神挡杀神佛挡杀佛!驯兽师了不起?妖皇在此就是神龙你也得给我趴着!魂师又怎么样?在本皇面前也只有变成白痴的份儿!丹药师很牛逼啊,信不信本皇用仙丹砸死你!会炼器了不起?神鼎在手神马都是浮云!他,冷情寡性从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却独独对她势在必得。她和他,一个废柴逆袭惊才艳艳,一个霸绝天下冷魅无双,当他们相遇,结局便已注定……
  • 仙路缥缈

    仙路缥缈

    睥睨长天大地,纵横四海八荒!笑傲缥缈仙路,君临落落浮生!剑气大陆,以剑之一道独尊天下,少年从剑气大陆中走出,去追寻那缥缈的仙之巅峰!剑仙、风仙、雨仙、雪仙、雷仙、琴仙、书仙,仙道第一人幻化出的七仙,即将掀开仙域的崛起之路,当天下群魔乱舞时,便是仙域雄起日!仙路缥缈,谁人与共!?
  • npc的生存法则

    npc的生存法则

    术法?品阶?奇特之物?这是一个充满神秘的世界;位面?破界?域外来客?前方陌生的迷雾带来的不仅仅是新奇;玩家?任务?NPC?这到底仅仅是一个网游还是一片真实的世界;
  • 鲁迅与20世纪中国学术转型

    鲁迅与20世纪中国学术转型

    本书将鲁迅的学术研究成果纳入鲁迅与20世纪中国学术转型的大背景下给予新的解释,并在此基础上较为全面地把握鲁迅学术思想对于20世纪中国学术转型的重大影响。在对鲁迅与同时代学者学术思想异同比较清楚地把握基础之上,走近和走进这些大师的内心世界,真正理解他们在他们那个时代所必须做的一切以及不得不做的一切——理解他们的启蒙救亡初衷以及当他们遭遇文学与政治的矛盾、创作与学术的冲突时所表现出的困惑和无可奈何的惆怅。
  • 是为执念

    是为执念

    20岁出头的现代灵族少女与顶流偶像团体的两名成员异世界相逢,共同寻找回家的方法。千年九尾,修真术士,炼药奇才,病弱皇子?一路上他们遇见的究竟都是些什么奇奇怪怪的生物?
  • 绝宠甜心:邪恶儿子冷酷爹

    绝宠甜心:邪恶儿子冷酷爹

    某女瘪嘴的看着眼前帅到爆的男人:“大叔,搭顺风车的我也给你一百块了。现在,咱们俩清了!”某男嘴角抽筋,冷眸慑人。神马?!桃花劫?惹不起我躲得起,某女逃之夭夭。五年后,一模一样的俩恶魔男娃。某男娃纯黑幽眸睥睨冷邃,某男娃幽蓝眸子邪恶轻挑,齐齐道:“该会会爹地了!”某女扯着某男衣角,眼皮直翻嘴角抽搐:“你有两儿子,是我生的。”某男嘴角邪魅笑意:“一个傻瓜,一个笨蛋,天生一对!”
  • 一件女人

    一件女人

    一个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小说,记录一位女性的一生。
  • 幸运的事,是遇见你

    幸运的事,是遇见你

    这一路上我们都会因为遇见喜欢的人而满心欣喜,最后因为分手而满是伤痕,但是我们不曾放弃,因为我们坚信,在不远的地方会有个他(她),遇见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