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47900000020

第20章 谈诤谏

(1612年作 1625年增订)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信任就是对提出的诤谏的信任。因为在别的信任中,人们把生活的一部分委托予人,如田地、产业、子女、信贷、某件事情,然而对那些被选为谏臣诤友的人,人们则把生活全部都委托给他们了。由此可见,诤谏者更应当忠诚正直。明君切不可认为听从诤谏就会减损他们的伟大,贬低他们的能力。上帝本人也离不开诤谏,因此把“策士”定为圣子的一个尊号。所罗门也说“诤谏中有安定”。事情要再三掂掇,如果不在争议中颠簸,就要在运气的浪头上翻腾,而且一波三折,成败不定,恰如一个醉汉踉跄行路一样。如同所罗门看见了诤谏的必要,他的儿子则发现了诤谏的力量。因为上帝钟爱的王国最初就是被妖言分裂解体的。这个妖言有两点我们可以引以为鉴,从而永远明察妖言:就人而论它是孺子之言;就事而论它是狂暴之言。

君王与诤谏合为一体而又密不可分的关系,以及君王明智、策略地纳谏的情况,古人都有形象的描述:一方面,他们说朱庇特娶了美蒂斯,美蒂斯就代表诤谏。他们借此有意表示君权与诤谏的合婚关系;另一方面,后面的故事是这样讲的,他们说,朱庇特与美蒂斯成婚以后,她便身怀六甲。但是朱庇特等不到她把孩子生下就将她吞进肚里,结果他却有了身孕,后来就从脑袋里生出了全身披挂的帕拉斯。这个荒诞不经的寓言包含着君权的秘密,即君王应当怎样利用议会:首先,君王应当把事情交给朝臣策士议论(这就是受孕怀胎),但事务在议会的子宫里发育、成形,等成熟长大、准备出生的时候,君王就不能让议会发号施令、决断定夺,仿佛此事全仰仗它一样,而应把事务收回到自己手里,向世界表明那些敕令和最终指示(因为出台时审慎而有力,所以酷似全身披挂的帕拉斯)都是出自君王之口;不仅来自他们的权威,而且(为了增强自身的声望)出自他们的才智谋略。

现在让我们谈谈诤谏的弊病和治病的良药。人们已经注意到求谏和纳谏时有三大弊病:一、暴露事由,难以保密;二、有损君王权威,仿佛他们不能完全做主似的;三、有听信谗言的危险,对进谏者利大,于纳谏者利小。为了根治以上弊病,意大利的这种理论在法兰西有过实践:在几代君王当朝时,曾引进过秘密会议制度,这是一种比病还猛的药。

说到保密,君王不必事事都向议会通报,可以有所择取;征询应做何事者不必宣布欲做何事;但君王千万当心,自己不要泄密。至于秘密会议,“我漏洞百出”这句话可以做他们的警句。一个以碎嘴饶舌为荣的傻子会比许多知道保密有责的明白人危害还大。的确,有些事需要高度保密,除了君王,最多只能让一两个人知道。这样的诤谏不见得不好,因为除了有利于保密,这些诤谏一般总是大方向一致,没有分歧。不过那必须是一位能独立操作、埋头苦干的明主。而且那几个心腹也必须是明达之士,尤其对国王的旨意要忠心耿耿,英王亨利七世就是例子。至关重大的事情,他总是讳莫如深,隐而不言,只对莫顿和福克斯透露一二。

至于有损君王权威,上面的寓言也开了治病的良药。何况,国王的尊严在他们主持议事时不仅不会降低,反而还会提升。从来没有一个君王会被他的议会搞成孤家寡人,除非某个谏臣势力过大,或者有几个结成死党,但这种情况容易发觉,也不难制止。

至于最后一个弊病,即有人进谏时总是着眼于自己。无疑,“他在世上遇不见信德”,指的是时代的特征,并非全体人的禀性。有些人生性忠诚、耿直,而不是狡诈、复杂,君王应当首先把这种人吸引到身边来。况且,通常谏官并不是铁板一块,而是彼此戒备,因此如果有人出于派性和私利进言,一般是要传到君王耳朵里来的。然而治病的灵丹妙药则是:如果君王了解谏臣如同谏臣了解君王,那么

君王之大德在于知人。

另一方面,谏臣不应当过多地揣摩君王的为人。谏臣的真正品格是精通主公的事务而不是熟知他的脾性,因为只有这样他才可能向他提出忠告,而不是投其所好。君王听取诤谏时若能做到个人与集体兼顾,那定会收到奇效。因为私下的诤谏较为随便,当众的诤谏则更顾及人望。在私下,人们可以按自己的性情大胆进谏,在众人面前,人们更容易受到别人性情的影响。因此,还是兼听为善。听微臣的诤谏最好在私下,好让他们畅所欲言;听重臣的诤谏最好是当众,好让人家赢得体面。君王听取的诤谏如果只谈事不论人,那等于徒劳无功。因为事都是死的偶像,而办事的生命全赖于选人精当。关于人的问题,如果用触类旁通的办法像处理一种概念或数学定义那样,只顾及那人应当是哪一种类型、哪一种性格,那是不够的,因为大错的铸成,明断的表现,都在选人上。“最好的谏官是死人。”“谏官吓白脸时,书籍却会直言。”这倒是真话。可见多读书是有好处的,尤其是读那些在公众舞台上扮演过重要角色的人写的书。

当今的议会大多是一种熟人的会面,对事情都是议而不辩。他们对议会的程序或法案草率行事。对于重大问题,最好是头一天先提出来,第二天再议。“夜里出良策”,英格兰和苏格兰统一委员会就是这么做的,那是一个严肃认真、井然有序的会议。我建议为请愿安排固定的日期,因为这样既可以让请愿者心里有底:他们请愿会受到接待,也可以让会议有充分的时间讨论国家大事,以便“处理手头急务”。在议会选设提案委员会时,选用不偏不倚的人,胜于选用双方的死硬派,以造成不偏不倚的局面。我还建议设一些常务理事会,分别主管贸易、财政、战争、诉讼及一些专门事项。有的地方有各种议会,只有一个国会(如西班牙),那种议会充其量等于常务理事会,只不过权力大些罢了。专业人员(如律师、水手、铸币人员之类)如有事呈报议会,先让理事会听取他们的诤谏,然后待时机成熟再提交议会。他们来时不可成群结伙,高声叫嚷。因为这样做等于到议会无理取闹,而不是有问题向它禀报。摆一张长桌和一张方桌,还是墙附近摆一些座位,似乎只是形式问题,其实是实质问题。因为摆一张长桌,几个坐在上手的人实际上就可以左右全局。然而如果采用其他形式,坐在下手的进谏者的诤谏就更有用处了。君王主持会议,千万注意,在提出问题时不要过多地表明意向;否则谏臣就要看风使舵,不会畅所欲言,而只会唱“我主圣明”的赞歌。

解析

一、诤谏事关 ——

1.责任,比“别的信任”更胜一筹。

2.必要 —— 事情要“掂掇”。

二、君王应当把诤谏的结果归入自己的功劳。

三、诤谏的弊病:

1.不利于保密。

2.表示征求诤谏的君王软弱无能。

3.容易造成随意误导。

四、根治的良方:

1.(保密)。君王必须讳莫如深,甚至对他的谏臣。

2.(软弱)。君王必须小心,独揽所提出的诤谏的一切功劳。

3.(误导)。君王应当洞察自己征询的谏官的脾性。

五、纳谏的最佳方式:

1.不许谏臣做“包打听”。

2.听取诤谏时个别与集体兼顾。

3.接纳的谏议既要谈事又要议人。

4.从书上纳谏 —— 这种顾问既不会“吓白脸”,也不会进谄言。

5.为请愿和其他事务安排固定的日期。

6.选用不偏不倚的谏官,而不是妥协、折中的人物。

7.听取专业人员的忠告,而不是命令。

8.不可把议事室的形式看成无关紧要的事情。

同类推荐
  • 宋诗三百首

    宋诗三百首

    金性尧先生凭其深厚学养,秉持严谨之态,对这些诗作进行了言筒而意深的注释,对诗人和诗作的评价则比较注重“对社会与人生的态度”,同时也尽量反映宋人“驱使文字的本领”。
  • 啸风集

    啸风集

    《啸风集》中收集了薛俊明先生多年来撰写的一百多首诗。分古体和自由体两种。每首诗都凝结了诗人对美好人生,多彩生活,壮美山河,绚丽事业的情结,留下了各个历史阶段的足迹和印记。《啸风集》中有近二十首诗是诗人写故乡和童年生活的。诗人用充沛的情感,美妙的笔触描绘了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抒发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对童年生活的眷恋。
  • 偶然草——石评梅作品精选

    偶然草——石评梅作品精选

    本书是感悟文学大师经典,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本套图书格调高雅,知识丰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权威性和系统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 雪原之狼

    雪原之狼

    石砚的散文从不回避呛人的甚至令人窒息的东西,也不回避坚硬得让人头破血流甚至丧命的东西。他不回避这些是因为只有如此,才能更强有力地显示出人固然是生只能带来死,但绝不是可以打败的英雄气概。善于以虚为实,化实为虚,营造“空白”的艺术空间,也是石砚散文的一个突出的艺术特色。
  • 菜花黄时

    菜花黄时

    《菜花黄时》是著名作家王海椿的作品自选集,所收作品情节跌宕起伏,人物栩栩如生,语言清雅婉转,具有很高的文学欣赏价值。选入作品集的多数文章是广受青少年喜爱的经典篇章,历久弥新。作品的题材涉及成长、情感、励志、传奇、世态,情节扑朔迷离,结局出人预料,在挑战读者想象力极限的同时,更能引发读者的心灵的震颤和久久的回昧。
热门推荐
  • 上清大洞真经玉诀音义

    上清大洞真经玉诀音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晚风拂来

    晚风拂来

    太子殿下,小云子,本殿下饿了,去!做饭去。某人听见当时就无语了,厨子让干嘛吃的?!我不去!真的?真的!然后就直接抱起她来,走进了房间里......
  • 五岳归

    五岳归

    一个“高冷”,一个“孤儿”始终给这世界带来大麻烦。一个“黑铁”,一个“阴翅”,摩擦于他们之间的感情该怎么一边拯救江湖,一边处理感情...天程遥遥,九君重逢邑倾墨香著
  • 契约之说书人

    契约之说书人

    一个尿尿被电打挂的倒霉蛋,获得传承后他会怎么选择自己的生活呢。A:招摇撞骗。B:助人为乐。张二狗,我都选。
  • 惊云生

    惊云生

    修仙者与俗世皇权之间,是皇权统治一切,还是仙家高高在上蔑视一切,诡谲莫测的风云变幻,是世俗与仙门的较量,而一个少年,携一身降龙记,两手空空降生于世,他又能改变什么?
  • 一号星球

    一号星球

    一个魔法盛行的世界,人族统治大陆,帝国纷争,兽人被欺……修罗道·约瑟夫——在这个“一号星球”上,他是平凡的,也是独特的。入雪芬,游大陆,看风光,助崛起,毁阴谋,陷入大陆漩涡之中,看尽大陆众人运。这既是一部大陆卷,也是他的回忆录,更是一本众生的成长史。ps:文中会出现众多的女性角色(四人及以上),众生可认为是后宫文,虽然笔者不这么认为,咳咳。有后宫文样的桥段,但……并不是重点。
  • 农女重生:换个老公来爱我

    农女重生:换个老公来爱我

    重活一世,林诏的口号是:赚钱养家,孝敬爸妈!这辈子,她定要走一条不一样的路。她的目标是--远离渣男,创业捞金,变身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然后找个忠犬男好好过日子!不过这是怎么回事,忠犬化身大灰狼想要把她吃干抹净?!林诏:门儿都没有!某人邪魅低笑:没门总有窗吧!遂扑倒扑倒!
  • 陶子药药

    陶子药药

    它很美,它叫曼珠沙华又叫彼岸花。彼岸花只开在冥界三途河边的忘川彼岸。长长的黄泉路上,彼岸花是唯一的风景和色彩。血样的红铺满了通往地狱的路。他百里红妆昭告天下迎娶了她,却又将她狠狠抛弃。她心有不甘,含着怨气离世。冰冷的冰棺成了她最后的归宿。借尸还魂,重回人间。她为复仇而来,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杀尽所有有负于她的人。上万大军一夜覆灭,罪魁祸首生不如死。当她再一次见到他时,她却下不了手。原来灵魂已经渡过了忘川,之前的种种就像彼岸花一样留在彼岸。(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仙仆

    仙仆

    人,可以有所执,也可以有所怨。但我唯独,宁成妖魔,不做仙仆。
  • 遇见你,在梦里

    遇见你,在梦里

    陆芊芊和沈策的第一次相遇,是因为车祸,沈策直接将要去交稿的陆芊芊撞进了医院。陆芊芊与沈策的第二次相遇,还是因为车祸,那也是陆芊芊第一次慌乱的觉得,原来一言一行都在其他人的注视之下也并非一件易事。……陆芊芊和沈策的最后一次相见,她看着沈策原本冷凝的目光变得有了一些温度,她本能的想着,若是一开始便是这样,那该有多好。在那金秋时节相遇,碰撞之后散落的便是满地的金黄,那一幕印在了脑海中,就如同见过了最惊艳的风光,此后遇见的所有,皆是寻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