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33100000034

第34章 武昌首义提升了武汉城市政治地位 (2)

第二次大的政治危机是甲午战争。这场历时近一年的战争不仅将洋务运动的心血付之一炬,耗掉清政府6000万两白银,还不包括因战败的对日赔款。这是清政府勒紧数年裤腰带才能积攒的收入总和,虽然能通过不断借外债勉强应付,但财政败相已显。

第三次大的政治危机当属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的直接后果是清政府与西方十一个国家签订《辛丑条约》,赔款总额高达45亿两白银,还不算高达5亿多的利息。这个时候,清政府的财政已如大厦将倾,已经经不起任何折腾,可就在这个时候,居然发生轰轰烈烈,燃遍全国的革命,这不是生生地要大清王朝的命吗?

在财政危机剥皮肉一样一层层剥去,最后只剩下骨头的时候,仍然得不到丝毫的补充,原因是有一个十分要命的东西,就是对内对外,清政府都缺少财政自主权。对外,晚清政府历次战败,关税自主权被列强一步步控制,因之财政收支受到列强的影响,清政府财政的大项来源,如关税等被拿来作为赔款和借债的抵押,受制于列强,晚清政府财政的自我平衡能力大为减弱。

对内,自太平天国战乱以降,地方政府日益做强,拥兵自重,自霸一方。地方势力为了壮大自己的实力,必然不愿意拿自己的钱奉中央所用。非但不如此,地方督抚还想方设法揩清政府的油,借着时局混乱,随便开口向清政府要饷要械,为了壮大自己的实力,甚至发行地方债务。面对清政府近乎跪求的呼喊,“求各省分筹接济,稍救眉急”,各省应者寥寥。如此情境,就是革命党人不发难,清政府也大有难以为继之叹了吧。

南京临时政府的覆灭与财政崩溃。

现在再来说说南京临时政府的完结与其财政危机的关系,真可以说与大清王朝如出一辙。要不是因为南京临时政府财政困窘,孙中山也不至于让位于袁世凯,南京临时政府变成南京正式政府,他这个临时大总统变成正式大总统有什么不可以?革命党用血肉换来的政权也不至于老老实实地拱手让给袁世凯,也不会有后来那么多的革命党与袁世凯的争权夺利,新仇旧怨,历史恐怕得改变。

战争需要财力支持,从财政支持来讲,清政府与革命党对弈,虽然清政府的政府危机十分严重,但我们也要看到,革命党其实也是财力有限,要不是这场革命得到各省立宪派的支持,我相信革命党人早就坚持不下去了,更不要说推翻满清统治,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清政府大厦虽倾,但单靠革命党来推是很难推得倒的,要是革命党很有钱,也不用孙中山在国外到处化缘,化缘得点钱也往往杯水车薪。革命党跟清政府玩“持久战”那就更不靠谱。俗话说,“墙倒众人推”,清政府的倒台就是众人推的结果,不单革命党推,立宪派也推,最后,连清政府倚重的袁世凯也推,这么多力量加在一起,大清王朝不倒都难。

清政府覆灭后,照说政权就顺利地落到了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手中,但问题就在这里,清政府的倒台是众人推的结果,不是孙中山一派推倒的,所以在“分赃”的时候,你革命党人就不能独吞胜利的果实,事实是,你也不敢独吞,还要看立宪派和袁世凯的北洋派的脸色,这样,胜利果实就由推倒墙的“众人”来分,而且还很难说按照谁出的力多来分,而是按谁的力多来分。而袁世凯的力谁也不敢说少,而且他的力(军事实力)明显占上风,这个事情对于革命党来说就很不好,是他们欲除之而后快的对象。

要想跟袁世凯玩,就得有钱。没有钱,不要说北伐,就是新生的革命政权能不能保得住都是个问题。

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白手起家的政府,几乎没有从清政府那继承任何政治遗产,那些革命家也个个都是“穷光蛋”。辛亥革命后,各省在沪代表议决临时政府设在南京。选黎元洪为大元帅,选黄兴为副元帅。黄兴这个副元帅要到南京去就职,不能两手空空,连个办公费都没有,无奈之下,黄兴通过张謇向上海三井洋行借款30万元,作为到南京后的军政费用。而孙中山从海外归国,革命党人最关心的是他能带回多少钱,结果孙中山说他没有带一分钱回来,而是带回了革命思想,令不少革命党人大失所望。

时任总统府秘书长的胡汉民后来回忆说:“有一次,安徽都督孙毓筠派专使来,说军饷奇缺,要求拨给二十万元。孙先生批示拨给二十万。但等我拿着批条到财政部时,库中仅存十洋。”

在沪代表们知道张謇既有钱又有弄钱的关系,还懂得理财,就推举张謇任财政部长,张力辞不就。张謇为什么放着大好的位置不坐?就因为这个位置不仅不是一个肥缺,而且还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位置。这实因张謇对于政治和时局有着太为清晰的认识。

张謇在《对于南京新政府财政意见书》里指出,欲使各国承认临时政府,必先使临时政府有巩固的权力,政府权力巩固的象征有二,一是统一的军队,二是充裕的财政,而军队能否统一,全在财力的强弱。按他的预算,临时政府一年的军费需要5000万两、中央行政及外交经费至少需要3000万两,加上其他支出,一年的财政支出需要2亿两;而岁入甚少,海关税3000万两,两淮盐税仅1000万两,除此无其他进项,外省除江苏、浙江、广东稍有盈余补贴中央财政外,其他各省尚且不能自足,中央财政每年最少赤字8000万两。

张謇提出了两条补救建议:“一、各省代表均集南京,请将以上约集项目,及每年所短八千万两,宣告各代表,询问自明年起,每省能担任若干万两,务必确实答复。二、孙中山先生久在外洋,信誉素著……能否于新政府成立后,担任募集外债一万万两或至少五千万两以上。”

为了巩固新政权,南京临时政府尽力去“开源”,开源最便捷的办法就是对外举债,可是孙中山跑断了腿向英美等国银行借款就是借不到,这个时候,列强并不看好孙中山及以孙中山领导的南京临时政府,认为孙中山并不是他们在中国最理想的利益代理者、合作者。英国甚至主张从经济上遏制南京临时政府,使革命党人与袁世凯回到谈判桌上,避免因战争而损害英国的在华利益。英国不仅自己不向临时政府贷款,还阻止其他列强向临时政府贷款。

孙中山、黄兴曾决定以汉冶萍铁矿为抵押向日商借款500万元,对外则称该矿集股3000万,中日各半合营,由公司转借500万给临时政府。此事泄露,舆论大哗,遭到各方反对,尤其是英国直接出面阻止日本,认为“上述借款之一部分,无疑将提供革命军作为军费使用,希望贵国政府加以制止。英国政府将继续尽最大努力制止本国财团向官、革双方之任何一方提供借款,确信贵国政府亦应采取同样措施”。这次借款之事最终没有搞成,反而让实业部长张謇大为反感,辞去实业部长。

孙、黄又想到向日本求援,日本乘机向孙中山提出租借满蒙,通过双方的电报往来可见,大致的交换条件是,“日本如能在汉冶萍公司五百万元借款之外再借与一千万元,则孙等与袁世凯之和议即可中止,而孙文或黄兴即可赴日订立关于满洲之密约”。

借不到外债有内部支援也行啊。可是南京临时政府连内部支持也很难弄到。光复后的各省地方政权林立,有的省有数个都督,也有的省有十来个军政府,各自为政,并不完全听命中央政府。政权的不统一意味着财权的不统一,所以中央政府入不敷出,像张謇所说,要求每省能担任若干万两,各省政府就没有觉得有理由要承担中央政府的财政。

南京临时政府还想了一些解决财政危机的办法,如发行军需公债、发行军用钞票、设立银行、整顿金融秩序及没收敌产等。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财政压力,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财政问题。

在此不能不提一下军需公债,这是南京临时政府寄望最厚的筹款办法,其重要意义正如南京临时政府在颁布公债章程时所强调的,“两方胜负之所判,实只财政丰啬之攸关”,“不世之奇勋,争手腕不争喉舌,最终之胜利,在铁血尤在金钱”。因此,临时政府要求国民“同矢匈奴未灭之心,共扬卜式输财之谊”,希望国民购买公债,共赴时艰。为了确保军需公债达到目的,临时政府要求“联十四省财赋之区,毋分畛域”,既要各省都督承领债票,同时限制各省自办公债,以其财政之统一,同时派人到日本、南洋去游说,劝募公债。

然而,公债发行并未取得如意效果,军需公债定额1亿元,只获得730多万元(一说463万元),杯水车薪,并没有让临时政府财政转危为安。但是不能不说,军需公债发行所筹到的款项,对处在风雨飘摇中的临时政府仍起了稳固时局的重要作用,试想没有这些款项,临时政府恐怕连三个月都难以为继。

南京临时政府一方面筹不到钱,财政十分困难,一方面包括军费在内的支出却十分浩繁,尤其军费是一个大问题。当时,革命动员起来的大量军队此时有三种选择:一种是趁势而为进行北伐,“以武力扫除北京势力”,统一全中国,建立全国范围的民国政府;一种选择是北伐时机尚未成熟,又有条件和能力养着这些军队,以图他日;一种是没有财力养这些军队,只好裁减和遣散一些军队。任何一种选择都跟政府的财力有关,第一种选择是在财力雄厚的前提下可以叫板袁世凯;第二种选择是财力尚可的情况下可以维持现状;第三种选择是财力微弱,只好坐困穷城,眼睁睁看着想办的事办不成。

1912年4月,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后,莅鄂访问期间与黎元洪等湖北政要合影。很不幸,南京临时政府就面临第三种选择,一种无可选择的选择。即便要遣散这些军队也要花钱,不给钱的话,索饷者踏破你的门槛,这还是小事,发生严重的军队哗变则有可能断送来之不易的共和政体,这是不能不让南京临时政府的领导层谨慎考虑,左右权衡的。

毫无疑问,倘若革命党人稍为有更多一点财力的话,他们断不会屈就现实。事实上,为了能够保住现状或是能够北伐,他们是想了办法的。其中孙中山租借满洲以求获得日本资金上的支持,就是为了筹得北伐的钱。谁知道日本军方认为,“在中日、日俄两次战争中,满洲是日本人为之抛洒珍贵的鲜血的地方,理应享有一切权益,而无须以金钱收买”。南京临时政府北伐的最后一点希望变成了泡影,不能不接受和谈,向袁世凯妥协,并将政权移交袁世凯,南京临时政府仅存三个多月就夭折了。这就是日本山田纯三郎在回忆时说的,“孙先生方面,既无打倒袁世凯的武器,又无资金”,“不得不含泪同意南北妥协,最终让位于袁世凯”。用俗话来讲,这叫做一分钱急死英雄汉,没有钱很难办得成事,更不要说办政治。

南京临时政府未能解决财政困难更重要的原因之一,在于得不到外国的支持,在当时,民族资本主义还不发达,整个晚清经济并不提振的情势下,要想一下子获得大笔的资金,借外债无疑是最好的办法。甚至可以这样说,在南北都在暗自使劲的关口,谁借得到外债,谁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胜券在握。然而,在那个民族主义情绪激昂的时代,借外债往往会遭致民众的反对。无论是南京临时政府,还是袁世凯,都难免需要面对这个问题。当时,南京临时政府打算向列强借外债,就遭到民众的普遍反对。另一个原因是中国的海关和盐税被控制在列强手中,临时政府无法控制海关收入,财政来源十分有限。

就在南京临时政府洽借外债期间,袁世凯受清廷之命成立的“临时共和政府”也在积极与英、美、德、法四国银行团谈判。而且为了显示袁世凯政府的正统和“大度”,他所借外债把南京临时政府的需求一并包括在内,这当然也可能是用此阻止南京临时政府再向外国借债的手腕。由于四国银行团的支持,袁世凯政府于1912年3月9日获银110万。5月7日,继获银300万两。6月12日,再获银300万两,6月18日,又获银300万两,加总起来,就超过千万了。“两方胜负之所判,实只财政丰啬之攸关”,既然孙中山财政如此之啬,而袁世凯财政如此之丰,双方只在财政上就早已决出胜负了。

同类推荐
  • 天国迷梦

    天国迷梦

    清朝晚期,天下大乱,太平军势大,眼见江山岌岌可危,晚清重臣曾志鸿振臂一呼,应者云集,他操持团练,组成“湘军”,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发生内讧,在曾志鸿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和洋人的联合绞杀下,天京陷落,太平天国失败,人人平等的天国之梦破灭了。在此惨烈战争期间,徽商胡万豪官商勾结,富甲一方,而老百姓却流离失所,民不聊生。朝廷昏庸,为官者奢侈腐化,经商者为富不仁,演出了一场场“天下大乱、群雄四起、铁血战争、风起云涌”的历史大剧。
  • 辛亥革命一百年评忆

    辛亥革命一百年评忆

    本书共分四编,内容包括:领袖人物的经典评述、孙中山的评述、亲历者的忆述、学者们的评述。
  • 秦朝小庸医

    秦朝小庸医

    “大哥,你看,这都呼吸困难了,先做气管插管吧!这个我见过,但不知道做不做的来。“”唉,死马当活马医吧,我相信先生。“。。。。。。公元前209年,陈胜卒。大哥就,这么挂了?。。。。。。这还怎么起义啊?上哪里再找一个陈胜啊!老赢家的江山就这么坐稳了?。。。。。。
  • 中华回乡纳家户

    中华回乡纳家户

    本书侧重于历史学、民族学方面的调研。在该书中,我们钩沉了宁夏纳姓回族的历史来源,考证了纳家户村落的形成过程,梳理了赛典赤及纳速刺丁家族在全国的分布状况,对纳家户回族的民俗文化进行了挖掘整理,并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纳家户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作了描述。
  • 史记精编

    史记精编

    《史记精编图文版》有着丰厚的思想和文化内涵,值得后人去发现和体会,并且考虑到青少年朋友常常是只闻其名而未见其详,对这本年代久远而文字生涩的作品抱有敬而远之的态度,特此将其白话本选编为书,以期方便阅读。在内容上,我们从《史记》的本纪、世家、列传中选取了,我们认为更具有代表性、启发性的故事和篇章,并配以相关图片来丰富和延伸阅读体验。希望通过这本书激发青少年朋友阅读《史记》全文的兴趣,因为相对其他文言文,这部著作不仅志趣尤高,而且语言平简。
热门推荐
  • 聘水湘逢

    聘水湘逢

    他们是大学同班同学,直到毕业都不熟悉。最后却因为某些原因而慢慢的熟悉起来。所以说有的时候缘分,真的是件其妙的事。看起来不可能的事,往往最有可能。
  • 乱世奇案

    乱世奇案

    身处乱世,天才少年横空出世,侦破世间奇案,却发现事情没有想的这么简单……
  • 都市之我是龙太子

    都市之我是龙太子

    华夏龙之子,因触犯国法而被部队开除,无奈回归都市。为了死去的兄弟,他走上了复仇之路,却不料麻烦接踵而来,一层层神秘的面纱,也随之在他的眼前被揭露。
  • 孤香剑雨

    孤香剑雨

    时如沙散,沧海流离,亘古传奇,万世不朽。
  • 江湖之清风皓月

    江湖之清风皓月

    女主是神医谷弟子,因为一场袭击映月山庄庄主重伤,被谷主派去诊治,在繁复多彩的江湖路上重遇故人,也遇到了注定要纠缠一世的良人,情节轻松温馨。女主沉静如水,理智聪慧,不白莲;男主强大,温柔,仁善,对感情如一,其他配角也很讨喜,很出色,欢迎大家入坑。
  • 刑侦记录:风暴行动

    刑侦记录:风暴行动

    神秘的T3组织,江小泽与老狐狸的恩怨,以及美国联邦调查局的事情,一系列精彩的故事尽在《刑侦记录:风暴行动》作者读者群:316013299本人QQ:424440205......ps:作品是接着第一部小说写的,前面可能会很乱,没有看过第一部的人或许认为作者在瞎写。大家有不懂得地方可以去看看第一部.《刑侦记录》
  • 梦泪痕

    梦泪痕

    梦也狂生耳。偶然间,缁尘乌龙,乌衣门第。幸遇良师.手握短剑,有酒惟浇凡四天,谁会成生此意。不信道、遂成知己。青眼高歌俱未老,向樽前、拭尽英雄泪。君不见,月如水。一生忐忑,被七情所困,六欲所拖。只待一朝,灭天毁地,一路逍歌。巅峰处,方知世间本是梦。
  • 墨少的青梅竹马

    墨少的青梅竹马

    他们是青梅竹马,宫辰悦从小就喜欢他。他们两个人从小玩到大
  • 春花秋藏

    春花秋藏

    如果重活一世,你是否能在这崭新的世界,逆流而上,开辟你的天地?
  • 邬沧萍自选集

    邬沧萍自选集

    我是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响应祖国的号召,全家从美国回国参加革命的早期归国留学生。在庆祝中国人民大学(下称人大)建校70周年之际,我感慨万千。我1953年进入人大,至今已整整54年,我今年85岁,一生的2/3,如果从小学毕业后算起,一生的3/4的时光都是在人大度过的。我现在仍是校学术委员会委员、社会与人口学院博士生导师。最近我还在《求是》、《北京日报》《中国社会导刊——中国考站》和《浙大校刊》等报刊上继续发表了几篇文章。可以说过去的54年我是同人大“风雨同舟、荣辱与共”的5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