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33100000010

第10章 清末立宪如何考量国民素质 (2)

清末袁世凯铁良接了袁世凯的话说:“如是,则宣布立宪后……且须以全力开国民之知识,普及普通教育,派人分至各地演说,使各处绅士商民,知识略相平等,乃可为也。”铁良的中心思想还是说国民素质低,立宪之后首当其冲是普及教育,到处演讲,要使民众的知识水平达到立宪的要求,否则,民众不懂得立宪的要义,不以有权利为幸事,反把义务看成苦差,那是搞不好的。

在这次廷辩上,即便像孙家鼐、铁良、荣庆、瞿鸿禨这样的保守派都不同程度认为立宪政体是一种好制度,并没有公开反对推行宪政,只是主张缓行,缓行的原因种种,其中国民素质低是一个方面。这不能说一点道理都没有,因为,民主不是只讲权利不顾义务,而是自由与秩序、权利与义务、民主与法制并生并存,这就需要人民有“自治心、公益心”。单就国民素质而言,清廷也意识到“人民程度未及格”(梁启超语),立宪之所以要先预备,就是因为“目前规制未备,民智未开,若操切从事,徒饰空文”,真正开国会,要“视进步之迟速,定期限之远近”。但预备毕竟是民主化改革的开始,是在预热,这既是对国民素质的操练,又说明清廷并没有把国民素质视为立宪不可逾越的阻碍和拒绝立宪的借口,而是尊重现实,渐次推进,想法和做法不能不说都是客观理性的。

可以说,这是一次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争辩,就在这次廷辩后三天,清廷下诏预备立宪,这次廷辩针锋相对,正是当时中国政治改革矛盾交集的写照。当时的《东方杂志》对这次廷辩给予了高度关注和评价:“苟非考政大臣不惜以身府怨,排击俗论,则吾国之得由专制而进于立宪与否,未可知也。”

确实如此,当时,虽然谁也不敢公然反对立宪,但立宪缓行派的声音仍然很强大,除了朝中大臣,在社会上也有支持者,他们在媒体上发表文章,认为在国民程度上还不具备立宪要求。即便清廷发布预备立宪诏旨以后,这种讨论仍未消停,比如陆宗舆在1905年8月发表于《晋报》的“立宪私议”一文中认为,由于中国国民的智识程度离立宪太远,故主张现时期只宜推行开明专制。“使得一二圣君贤相,专制一二十年后,徐议宪政以为幸。”只是,相对于核心阶层,这些声音的影响力反倒要小得多,立宪的意见反而相对一致。

正是在1906年8月27日这次争辩之后,立宪派最终影响了最高执政者,下定预备立宪的决心,1906年9月1日,清朝发布《仿行立宪上谕》预备立宪;1908年8月,清廷宣布预备立宪以9年为限,“至开设议院,应以逐年筹备各事办理完竣为期,自本年起,务在第九年内将各项筹备事宜一律办齐,届时即行颁布钦定宪法,并颁布(召)集议员之诏”。开始了史无前例的宪政改革;1908年8月27日,清廷颁布了中国第一部宪法《钦定宪法大纲》,并改革官制,推行地方自治。

现在看来,立宪派与立宪缓行派的争论焦点是即行还是缓行的问题,立宪缓行派认为应该缓行,打比喻说,这正如庖丁解牛,牛刀(立宪)固然是解牛(强国)必需的工具,但以为只要有了牛刀,则牛就必能剖解,这完全是荒谬的,因此,“若云一用立宪之法,立成富强之国,吾未敢信”。而立宪派的理解是,你不给民众一把牛刀试着去剖解,民众永远也不会解牛,更不会达到庖丁解牛的水准。比较而言,我认为,立宪派关于国民素质与民主改革的关系讲得清晰浅显而又点到要害,符合人类认知的基本规律。

人的行为(包括文化素质)是制度的产物,中国人素质低,毋宁说是落后制度在人的行为中的真实反映,提高人的素质的最佳办法,就是改革制度,激活人们身上优秀的潜质。通过制度层面的点滴进步和坚持积累来提升国民素质,让人民在民主中学会民主,培养民主意识和参政能力,反过来,人的素质提高了,又会不断要求和改进制度本身,形成良性循环。

西方也曾经经历过国民素质低下,甚至愚昧无知的黑暗时代,但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带来了民主和科学的新兴,制度变革最终让国民素质提高起来。事实证明,素质不是因,而是果,落后的制度造就了低素质的国民,而不是国民素质低不适合民主,民主的体制能培养出具有民主素质的国民,当然在初学的过程会像小孩学步一样蹒跚摔倒,但总会慢慢成长,对此没有人会因噎废食,故步自封。

还有一种理论认为,在一个人民惯于感情用事、缺乏妥协精神的国家,一种良好的政治改革,应该在民众尚无权利意识时推行,被动地获得被剥夺的权利,其权利意识在行使之中逐渐觉醒。而不是人民的权利意识先觉醒,再经过主动斗争,逼迫统治者让步,否则会出现期待值暴增的雪崩现象。如果这个理论成立,那么,所谓的国民素质决定民主化改革论更是难以成立,而且执政者要时时警醒,跟上民众的脚步,以避免雪崩的到来。

我们所能看到的历史事实是,随着预备立宪的深入,拥护立宪的中国人对立宪的要求日益高涨,在地方立宪派的领导下,很多地方的自治搞得有声有色,并发动三次全国性的请愿运动,要求速开国会,可以说期待值暴增,而恰恰在这个时候,清廷不能满足这一期待,致使墙倒众人推,清王朝二百多年的统治很快就完结了。

所以讲,清廷要不要进行民主化改革,决定因素并不在国民素质高低,清末民主化改革是自上而下的改革,很难说是因为民智大开,素质高到非改革不可的地步。国民素质高与低,都是主政者施政的借口,搞新政、搞地方自治,当然是承认国民有一定素质,可以操练民主;而面对速开国会的请愿,面对人民要求赋权、授权的高涨意识,清廷又说“国民知识不齐,遽开议院反致纷扰,不如俟九年预备期满,国民教育普及”,将国民素质作为拒绝的由头。它想改革,国民素质并非阻碍,它不想改革,国民素质就是阻碍。因此,国民素质始终不是立宪与否的决定因素,外在的压力和统治集团内部的压力,才是推行立宪的根本原因。

外在的压力就是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当专制的腐朽统治尝尽丧权辱国的苦头,为了在新形势下维护皇权的统治,推行君主立宪,在统治阶层看来无疑是“保邦致治”的最好选择,何况国民的立宪呼声不能漠视不理。

内在的压力是当时觉醒的国民都认为日本崛起于政治改革,要求立宪的呼声很大;统治集团内部也有一批开明的政治力量,要求进行政治改革,像徐世昌、张百熙、袁世凯、孙宝琦、周馥、张之洞、岑春煊这样的开明汉族官僚不用说了,他们认为:“欲图自强,必先变法;欲变法,必先改革政体。为今之计,惟有举行立宪,方可救亡。”

在清室贵族里,也有一批看清世界潮流的人,考察政治的出使大臣载泽和端方就很典型,有媒体称载泽为“在提倡宪政改革方面,是所有的出使大臣中最为直言不讳的”,“迫切希望教育体制现代化的开明派贵族”。端方这个贵族公子一直被认为是清末开明派官员。此外,肃忠王善耆,被当时的西方报刊称为“最具自由思想的亲王”,庆亲王奕劻虽然贪恋权欲,但力挺立宪改革。高层官僚拥有特殊的政治资源,容易影响决策,当开明派力量占优势时,改革的推进就比较顺利。

清末立宪因为辛亥革命的到来戛然而止,和平的民主化改革被暴力革命切断,一场自上而下的民主化改革没有最终修成正果,这是一件十分遗憾的事。历史不能假设,我们现在没法设想如果没有辛亥革命,这场民主化改革会不会成功,我们所看到的是,国会的召开在西方经历数百年的酝酿,在日本经过20年的准备,应该说清廷从预备立宪再到召开国会的立宪设计是有一定道理的,其中固然有国民素质的考量,同时又超越了国民素质,更多的是利益考量。

从1906年那场廷辩来看,当时在朝的一些当权者对国民素质与民主化改革有着十分清醒的认识和论述,其见解之深刻到位,当为一笔不可多得的历史遗产,可以古为今鉴。我们要弄清这段历史的真面目和发展逻辑,并从中学习、自省、反思,最终以史为鉴,回到改变现实上来,这才是正道。

同类推荐
  • 三国大权臣

    三国大权臣

    穿越三国志,四维属性低的可怜。承受不了关二的一丝刀风,也比不上诸葛逆天的法阵。曹操的勇略、刘备的大义,吾不能及!可是吾是唯一的穿越者,即使不开挂,搞搞人脉,种种田,尔等挡得住吗?书友Q群:183943104
  • 我是韩家废物老祖

    我是韩家废物老祖

    很无奈,阴差阳错的回到唐朝成为祖上遗臭万年的老祖宗,怎么办?韩不成告诉自己要用双手改变自己,要用智慧改变未来。虽然我只是废物,但是我能推动历史的齿轮打开大唐不一样的盛世,韩不成握着刚挣回来的一千贡献点,点开脑海中的废物成才系统,犹豫着是换教育后代的三字经,还是换一本……?
  • 亮刀少年狂

    亮刀少年狂

    雄霸一方的黑道大哥意外穿越到北宋,面对这个政治腐败山雨欲来的时代,他作为历史的后人,凭着先见之明,不但保全了自己,还掀起北宋末年的黑道风云!他建立起了自己的地下王国,营救了被掳走的皇帝,从此改变历史进程……
  • 字的故事

    字的故事

    描述公元七世纪初高加索少年维科特,大唐少年郭思扬,突厥少女奥莉娜等在蒙古高原与大唐国土上的遭遇和生活,揭示了欧亚大草原上的人类迁徙之路,及东西方文明的撞击与融合.
  • 勇儿和他的队伍

    勇儿和他的队伍

    这是一本关于战火里的童年故事,诙谐和历险历历在目。逃亡的过程中,历史的残酷和血腥与孩子的坚毅和乐天尖锐对比。-----我们欣慰战争暂时远离了我们的童年。
热门推荐
  • 万界九龙

    万界九龙

    “大笨,大傻,大蠢,狗剩儿,狗蛋儿……翠花,再见了!混不好……我就回来!”“老爹,为什么其他家的小孩名字都好好听?”路临说。“那是他们的小名儿,他们的大名儿和你一样难听。”“为什么我没有小名儿?”“你连娘都没有,哪儿来的小名儿!”
  • 修炼青春的我们

    修炼青春的我们

    其实,青春跟我们想的不一样。不痒不痛,并不会发生太多我们所期许的事。于是,青春渐逝,青春里出现过的都已物是人非。你还在那里等我吗?
  • 帮助太太做女人

    帮助太太做女人

    男人心目中的太太是有一定独立性的女人。她们有自己的职业,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他们不苛求女人在在事业上取得多么辉煌的成绩,但是并不喜欢完全失去自己事业的女人,不喜欢完全依赖他们,把所有压力都放在他们肩上的女人。她们应该是走钢丝的平衡高手,能够游刃有余的在事业女性和贤妻良母之间自由游走,一方面不会为了婚姻、为了家庭盲目的牺牲自我,失去自己的个性,另一方面不会将全部时间和经历投入到事业上,于家人不顾。
  • 逆境之黎明破晓

    逆境之黎明破晓

    逆境之中,谁与争锋:一手好剑,怒斩天下:鬼魅身法,舍我其谁:浑身绝学,独孤求败。这是一个无敌的世界。游戏,开始了!
  • 天气之子(电影同名小说)

    天气之子(电影同名小说)

    日本知名动画导演新海诚继《你的名字。》之后新作,同名电影日本票房突破百亿日元,2019年11月1日在中国大陆上映。新海诚导演亲笔撰写原作小说,人气乐队RADWIMPS主唱野田洋次郎倾情担当解说,分享电影和小说幕后的故事。高一那年的夏天,帆高离家出走,出岛来到东京。东京连日降雨不断,在熙熙攘攘的大都市一角,帆高遇到了拥有不可思议能力的少女阳菜。“从现在开始会放晴。”只要祈祷,她就能让天空放晴。在气候调节失控的时代,被命运捉弄的少年和少女选择了自己的生活方式……继《你的名字。》之后,2019年新海诚执导的最新长篇动画电影《天气之子》的原作小说。
  • 精神疾病与心理学

    精神疾病与心理学

    《精神疾病与心理学》是一本遭福柯厌弃的书,却在今天显示出非凡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米歇尔·福柯对心理学和精神病学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学习,于1952及1953年分别获得精神病理学和实验心理学相关文凭,并在此期间聆听了法国精神分析学大师雅克·拉康的课程。1954年,福柯发表了他的第一本专著《精神疾病与人格》(Maladie mentale et Personnalité),但后来他对这部著作不甚满意,认为它不成熟,因此在1962年再版时做了大量修订,书名也随之更改为《精神疾病与心理学》。福柯在此书中强调“心理学只在疯癫被控制之后才成为了可能”,将疯癫的历史放入社会及文化结构中进行探讨。他通过对精神疾病特殊性的分析、对心理学具体形式的研究以及对疯癫状态的定义,呼应了书中的两大方面:精神疾病的心理学范畴以及疯癫与文化的辩证关系。
  • 穿越之有求必应系统

    穿越之有求必应系统

    以一介凡人之体,穿越融合无上系统,镇压九天十地,览尽四海八荒,最终成就无上大帝的故事
  • 我们十六七

    我们十六七

    要想青春是青春,就要做一些令自己难忘的事,我选择了轰轰烈烈的爱情,人们说十六七岁爱上的那个人是这辈子最爱的,当然,也是最难忘记的
  • 庸仙

    庸仙

    奇迹穿越,一本国学精粹《中庸》开启少年修行大道。诸国争霸,不入我道,给我休!妖魔乱舞,不入我道,给我停!灭世大劫,不入我道,给我止!任由世间毁誉,任由苍生爱恨,我自道心不移。任你不可一世,任你天才绝顶,阻我道者,终将饮恨。这是一个自甘中庸的少年纵横天下、舞动乾坤,成就庸仙之位的崛起征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