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晚清四大名臣中,张之洞没有曾国藩那样火暴走红,没有左宗棠那样牛气哄哄,也没有李鸿章那样位高权重,但他并不羡慕嫉妒,他同样很牛、很红、很有名。
他从一个愤世嫉俗且圆滑机智的另类愤青,成长为中国最后一个王朝的最后一个名臣,这个过程相当牛气,也相当给力!
在四十多年的官场生涯中,张之洞的为官之道可圈可点:他激进刚正,却审时度势、圆滑机智;他铁腕执政,却左右逢源、上下通融;他敢作敢为,却心细如发、谨言慎行;他为官清正,却公私兼顾、浑然天成……
秉承这种复杂、高深和独特的为官之道,张之洞在大清帝国摇摇欲坠、政局危机四伏的动荡岁月,竟毫发无损,金枪不倒,步步为营,屡获升迁,最终呼风唤雨,权倾天下,功德卓著,青史留名。他太牛了,他就是晚清官场达人!
最令人称奇的是,他一生都深受那个性情超级怪异、超级难伺候的帝国最高女领导——慈禧太后的倚重,并成为慈禧太后临终的托孤重臣。
他的不倒传奇,在历史上很少出现。他做官做事的原则和宗旨,更是耐人寻味:做好官,做大官,做清官;办好事,办实事,办大事;做官只往上走,绝不倒退和停留;做事既务实,也弄虚,力求一举多得,一箭多雕,还要青史留名……
可见,他做官处世的技术难度非常之高,无可复加。
但人们在评议张之洞时,总是习惯性地把他和曾、左、李那三位老哥放在一起比拼。比来拼去,他在名气上不占上风,因此他被很多人忽略和遗忘。
在这个追逐名利的年代,人们理所当然会追捧名人,追逐名气。但张之洞在生前身后,都没怎么炒作,他的曝光率和知名度自然比不上那三位老哥,而这种比法也很不讲理。
因为曾和左要比张之洞大二十五六岁,李要比张之洞大十四岁,他们和张之洞几乎是两代人。如果硬要把他们横放在同一时期比功名,那就等于是让姚明和潘长江比个大,让范冰冰和陈佩斯比美发,让白岩松和美国总统比说中国话。岂不比死他?
再说,成功和成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谁也不可能一生下来就是曾、左、李那样的人。
如果把他们四个人纵放在一起大比拼,张之洞未必会输给他们。仅在官场人生和做官实绩两个方面,张之洞就要比曾、左、李更完美、更全面。
曾国藩虽然德高望重,但他处理天津教案不当,被人斥为卖国,也因此被搞垮,最后郁郁而终。左宗棠虽然厥功甚伟,但因密友胡雪岩革职查抄而身败名裂,也因为政敌李鸿章的陷害打击而不得善终。李鸿章虽然名扬天下,但他政敌太多,屡遭弹劾,且因签订《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而背上了卖国贼的骂名,最后在一片骂声中吐血而亡。
反观张之洞,他的一生都在升官,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他还登上了清朝臣子的最高位置——大学士、军机大臣,从而权倾天下。清朝的大学士兼军机大臣就是掌实权的宰相,而汉族臣子入军机者微乎其微。在晚清四大名臣中,也只有左宗棠和张之洞入参军机,位极人臣。
另外,在大清帝国抑或封建社会灭亡之前,张之洞就安然地闭上了眼睛,从而避开了那个残忍而尴尬的历史时刻。因此,他和他的人生都落了一个善终。
曾、左、李、张都是洋务派首领,他们都致力于发展洋务实业,并在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等各个领域颇有建树。但张之洞的历史功绩更加突出和全面,因为他是一个对中华民族发展有着重要贡献的全才式人物:一个振兴国家、挽救民族的政治家,一个忠君爱国、仁政爱民的思想家,一个破旧立新、锐意进取的改革家,一个强抵外侮、大有所为的军事家,一个眼光深远、敢作敢为的实业家,一个兴学建校、名满天下的教育家……
总之,在官场人生、做官实绩、眼界胸襟经世谋略和思想理念等诸多方面,张之洞都超越了曾、左、李。
对此,你也许不屑,也许不服,也许骂娘,也许会问:“张哥,你咋那么厉害呢?你是怎么混的啊?”张之洞很淡定,他会很淡然地告诉你:“那年头混官场,除了玩权谋手段外,还得玩点综合实力。呵呵。”
张之洞说得没错,混官场必须得有几把刷子,否则你就混不好也混不长。
翻开历史,我们深知晚清之官不好做,但如今当官也不易。2010年12月5日,141万人角逐1.5万多个公务员岗位,就很有力地说明了这个问题。通过这种现象,我们也看到有太多的人向往官场,想做职业稳定、薪资优厚和保障健全的公务员。
这无可厚非,但随着社会公平和正义的不断推进,公务员不再是雷打不动的铁饭碗,官场并不好混,该怎么办呢?学习张之洞吧,学习他的为官处世之道。
你一定要学习他,要是你的同僚比你先学到了,你可就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