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084900000005

第5章 同文馆的风波与成绩

同文馆跟总理衙门一样,都是清朝同光新政的组成部分。后世一提起洋务运动,中央政府的改革,似乎也就是这两项内容。但是,跟总理衙门不一样的地方是,总理衙门的问世,被逼的成分多一点,办这个衙门,清朝政府方面,积极性有限。从形式到内容,都有糊弄鬼子的意思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对洋人讲,这就等于你们要的外交部,对国内人讲,看,我们总理各国的事务,还等于天下的老大。而且衙门里的人,一溜儿从总理衙门大臣,到办事的章京,都是从别的衙门临时凑来兼职的,等于偌大的一个机构,没有人员编制。安着心,等形势转好,不怕洋人的时候,就将这个衙门给撤了。

但是,同文馆稍有不同,这是所学校,学习西方学问的学校,聘请的教师都是洋人,筹办的时候,憋住了劲儿,要把西方富国强兵的学问,都掏过来,最初的打算,是办一所顶尖精英的学堂,学员从翰林院和其他衙门里正途出身的年轻人中挑选,也就是说,打算让中国当时科举制下的精英人士,一群年轻的科门高第,进士翰林来学的。主事的恭亲王奕□,经过太平天国战争和英法联军的入侵,所得教训深刻,明白西方来的洋人非同小可,怎么也得跟人家学点什么,才能应付未来的变局。虽然打的是学习天文历算的招牌,实际上,就是学西学。西学是什么,奕□他们当然不知道,但请来的洋教习应该知道。对奕□来说,给洋人刀架脖子上建一个专门跟洋人打交道的机构,多少还是一种耻辱,但学人家东西,算是知己知彼,绝对有必要。让中央政府里的年轻精英来学,起点高,学生素质也高,可以立竿见影,速见功效。

然而,这样的如意算盘,却遭到一个人的强烈阻击,这个人就是倭仁。倭仁,蒙军旗人,科举出身,是当年旗人中少有的饱学之士,跟曾国藩一样,一路从翰林庶吉士、编修、侍讲、侍读、学士这样走过来,属于标准的词臣。也同曾国藩一样,是当时著名的理学家,讲究修身明性。以人品好,学问优长,领袖士林,比曾国藩名气还大。只是,在时代的大变局面前,曾国藩的选择是与时俱进,面对西方,而倭仁则抱残守缺,固守中国本位。出于对侵略者仇恨,他本人对洋人深恶痛绝,固执地把屁股对着西方。在同文馆酝酿期间,他是军机大臣,兼任同治皇帝的老师,深受东西两宫太后的信任。无疑,来自他的阻击,是来头挺大的,但阻击的子弹,却只是土枪里的铅沙。他说,中国人不需要学西洋的东西,我们的忠信仁义即可以为干戈舟楫。如果实在要学,也无需聘请洋人,因为中国地方大,人才多,找国产货即可。然而,奏章一上,马上有诏书说让他推荐这样的人才。其实,倭仁就是那么一说,自己夹袋里,根本没有这样的人才。没法子,只好不再做声。这时,上面又有旨意,说要倭仁随时留意,发现这样人才,即刻推荐。接着,最有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讨厌跟洋人打交道的倭仁,被任命为总理衙门大臣,作为众大臣之一,跟着奕□和文祥,一起办洋务。有近代史论者,说他接到这个任命之后,故意从马上跌下,以足疾为由辞掉了差事,其实并不确切。当年的倭仁,的确差点从马上栽了下来,但绝非故意为之,而是真的郁闷生了病,所谓的痰厥之症,小中风了。这病说不准跟让他做总理衙门大臣有关,但并非故意装的。过了没几年,倭仁还真的因为这个病,一病不起。

倭仁没有斗过奕□,不止是两人地位上有差距,也是他的道理讲不过奕□的道理。西太后虽然没受过什么教育,但却是个明白人,忠信仁义可以做干戈舟楫的鬼话,无论如何,没法让她相信。倭仁被任命为总理衙门大臣,有人说是奕□戏弄倭仁,其实未必,要是倭仁真的上任,有这样一个同事,奕□还真的很难受。当时奕□是首席军机又兼议政王大臣,再出面张罗洋务,权势太大。对于这个对权术无师自通的太后来说,将两个立场根本对立的人放在一起共事,也许那个事儿办不好了,但她居中驾驭,却更方便了。也有可能,这样的任命,是西太后想要借倭仁牵制一下日渐“跋扈”的奕□。

可惜,倭仁是个真性情的汉子,讨厌洋人,还真就身体力行,实践到底,硬是不肯沾洋务的边儿,顺便把自己气病了。只是,倭仁阻击失败了,但同文馆却也没有办好。当日倭仁的阻击,背后有强大的舆论支撑,京师上下,同文馆非议纷纷。揭帖(类似后来的大小字报)都贴在前门了,有俚语:“胡闹,胡闹,教人都从了天主教。”也有文言:“未同而言,斯文将丧。”“孔门弟子,鬼谷先生”。翰林院加上各个衙门的精英,在舆论的强大压力下,居然没有一个人敢出来做“鬼谷先生”弟子的。一时间,跟洋人学习,成了大逆不道的事儿。一个个进士出身的“孔门弟子”,集体抵制同文馆。即使有个别想进的,在众口铄金的情况下,也只能缩了。

同文馆最后,只能做大幅度调整,强调“政治正确”,出身可靠,在贫苦旗人中选人。从这点看,同文馆的风波,背后有满人政治的因素。即使是皇家嫡系的恭亲王,面对旗人的七嘴八舌,也得让步。这一让,就把个学习西学的高级学堂,变成了旗人又一个吃闲饭的养成所。到后来,才逐步开放,允许民人报考。肯进同文馆的八旗子弟,多半是看在同文馆优厚的待遇才来的,管吃管住,山珍海味,每月还有若干两银子津贴。就这样,第一批,也仅仅只有70人报考。

同文馆于同治元年(1862)七月二十九日正式开学。学堂的课程,中西合璧,教洋文的教师一概都是外国人(后来教西学的也大部分是外国人),一句中国话都不会说,上课绝对的“情景教学”。同文馆开始的时候设英、法、俄文三馆,随后又加了德文馆,1897年又设了东文(日文)馆。分前馆后馆(高年级和低年级),后馆比照西方的中学,前馆比照西方的专科,学制八年。学生初进馆,每月3两银子的补贴,以后陆续增加,最多可以达到每月12两,当时一个七品的翰林,每年俸禄不过45两。不仅补贴可观,而且管吃管住,除了衣服之外什么都管发,据进过馆里读书的著名戏剧理论家齐如山回忆,馆里的学生每六人一桌,每餐四大盘、六大碗,有鱼有肉有海鲜,夏天还有一个大海碗,放着水果莲藕什么的,冬天海碗改成火锅,什锦锅、白肉锅和羊肉锅任选。如果这些你都不乐意吃,那么可以另外随便点菜,如果学生来了客人,也可以随便要菜,一个子都不用花。就这样,同文馆的学生还动不动就嫌伙食不好,摔碗砸碟闹罢餐。

同文馆从小皇帝同治登基开始办(1862),一口气办了20年。转眼到了光绪年间,俄国人总是借勘界的机会,蚕食中国的领土,跟俄国人交涉成了大问题,总理衙门想起了同文馆,于是到馆里找人才。一下子从俄文馆找来了七八个学生,一个俄文学了13年,其余的也学了7年,结果呢,没有一个懂俄文的,成绩最好的一个刚刚能把俄文字母念上来,其余的连字母最多也不过认识一半。英文馆的状况稍好,而其中最好的张德彝,后来派到中国驻英国使馆做翻译,据严复讲,听力很差,连日常用语都翻错。张德彝后来做了清朝的外交官,在西方转了好些年,写的游记,居然纪录了大量西方的儿童游戏,没多少正经事。像张德彝这样出身同文馆的外交官,当年有一群,后来都做到参赞和公使。学外语的做外交官,在中国是个传统。其中最有名的是陆徵祥,此人出身基督徒家庭,原来外语基础就相当不错,在担任驻外使节期间,娶了一个比利时太太,进入民国,做到外交总长,算是同文馆毕业生中,官阶最高的一人。

这所西式的国立高等外语专科学校,虽然设施好,待遇优,但师资可是一般般,有学问的西方人,在那个时候没有多少人乐意来中国教书,即使有乐意来的,中国的官僚机构也请不到,所以,能请到的都是传教士。当然也有若干特别差的混子混了进来,自己连像样的文章都读不通,上课只好呀呀呜。好在从学校负责人到学生,对外国的事情什么都不知道,只要判定人家是洋人,也就可以了。师资不咋样,管理更差,同文馆从开办那天起,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衙门,管理大臣外加提调、帮提调以及一群办事人员,除了公文往来,就是面上的安排,只要学校开张,课堂有人,其他的什么也不管,也管不了(还好,还没有假装懂行)。

同文馆的毕业生,就名头而言,最出息的一个,是齐如山,此人帮助梅兰芳策划了京剧的改革,使梅走向了世界。他在戏剧上的造诣,也许跟在同文馆上学,待遇过好,课程太松,有时间有精力和闲钱去泡戏院有点关系。

当然,要说同文馆一点成绩也没有,也不公平。同文馆的总教习美国传教士丁韪良,在主持同文馆期间,张罗翻译了《万国公法》,即国际法,并用在同文馆开设国际法课程。所以,凡是同文馆出身比较好的学生,都比较熟悉国际法,做外交官,至少不会说太多的外行话。作为一个被拉进西方世界体系的国家,学会人家的游戏规则,当然是件好事。

同文馆的开办,成为那个时代中国政府办的西式学堂的标板,此后,上海开办了广方言学堂,广州开了同文馆,都是北京同文馆的复制。原本是要学西学的,后来都是在培养翻译。在一个急切需要西学知识的洋务时代,中国政府开办的学堂,居然都是在学外语,不能说是一种悲哀。

最后说一句,京师大学堂开办后,同文馆的大部分呀呀呜的外国教授,都进了大学堂,直到蔡元培时代才恨恨地走人。朝廷用重金请来外教,花大笔的银子办学,最后办成了这个样子,连所外文学校都资格不够,离奕□当初的意图,差到了不止十万八千里。同文馆兴办之初的一场风波,还真的吹掉了这个中国第一所官办新式学堂,让它有名无实,直到最后并入京师大学堂。实际上,经过开办的那场风波之后,奕□也没有心思操心这个学堂,一任其稀里糊涂,让旗人权贵在里面捣糨糊。把个中央级的洋务事业,办成了八旗子弟混吃混喝,谋出身的一个大福利。从同文馆的开办,也说明奕□这样的人,的确没办法统领洋务运动。

同类推荐
  • 大唐懒散王

    大唐懒散王

    梦回千年盛唐,由它怒海狂啸,只想要站在这风口浪尖之上安稳的活着,不去追求扬名立万,名垂千古,只求闲云野鹤田野间。
  • 那些混在江湖的日子

    那些混在江湖的日子

    难混是江湖!既然我无法改变命运,那我就要改变中国的历史!
  • 回到过去救皇妃

    回到过去救皇妃

    他本是一名才高八斗的盗墓贼,可是在一次下地活动中,竟然遇到了一个美丽的灵魂。为了救她逃离古墓,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回到过去。
  • 我的大秦王朝

    我的大秦王朝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一个中国历史世家百年难遇的天才,阴差阳错穿越到了秦朝。宫廷,官场,战场,情场和江湖风云的斗智斗勇......赵高阴险毒辣?那我就比他更阴险,更毒辣;刘邦卑鄙无耻?那我就比他更卑鄙,更无耻;项羽勇猛无敌?那我就比他更勇猛,更无敌;北击匈奴,南平百越,东收扶桑,西纳羌地;普天之下,莫非皇土,率土之滨,莫非皇臣......
  • 图说中国通史-辽金元卷

    图说中国通史-辽金元卷

    在中国历史上,继鲜卑族拓跋部建立北魏政权,统治北部中国以后,契丹、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又相继兴起,先后建立了辽、金、元三个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北方少数民族竞相迭起、迅速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三个少数民族在政权的建立与巩固、经济的发展与繁荣、文化的交流与进步、王朝的衰败与灭亡等方面有许多相同之处,也有各自的特点。
热门推荐
  • 行走在死亡之上

    行走在死亡之上

    我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成功踏上了一条摸金道路。什么分金定穴简直不在话下。哈!你问我多大了?二十一岁上大一!
  • 青梅竹马与天降系

    青梅竹马与天降系

    青梅竹马和天降系情节都喜欢,所以想要两对都写一下。
  • 虚界觉醒

    虚界觉醒

    世界末日,可怕吗?苏墨说,世界末日不可怕,可怕的是等待世界末日的过程。地球与虚界的融合,带来了灵域这种神奇的力量,灵域掌控者,一念之间可改天换地,强大的力量让人心生向往。机遇与灾难并存,隐藏在虚界的灾难一步步的走来,人类能挺过这一劫吗?
  • 要命的小方

    要命的小方

    宇宙乾坤,奇妙无极。探索神秘的宇宙,是一项伟大的事
  • 1000种末日死法

    1000种末日死法

    穆贵龙和前妻分手十年,女儿也记恨了他十年,穆贵龙想趁着前妻与未婚夫出国旅行的期间,修复自己跟女儿的关系,没想到那一天世界变了……
  • 穹上独行

    穹上独行

    这一世,谁都无法再将我送入轮回这一世,长生之位,必定有我!
  • 老祖她今天掉马了吗

    老祖她今天掉马了吗

    【存稿】做为天枢活的最久的老祖宗,凌邪月一出关就被当成了救世之主,不得不女扮男装忽悠世人。没有人知道,她在十八岁那年曾惨遭暗算,从冰封中醒来就已经是三千年之后。看着身边都是金丹期元婴期的徒子徒孙,还没有筑基的‘天才老祖’凌邪月表示压力很大。今儿要帮分神期的长老抢地盘,明天要给渡劫期的掌门撑场子。一不留神,得罪的全都是大佬。稍有不慎,就会小命不保。凌邪月玩命修炼,拼死捂着自己的小马甲儿。暗地里狠狠地磨牙发誓,待她修炼有成,一定要抓到当年害自己的那个家伙,然后亲手弄死他!始终陪伴在凌邪月身边端茶倒水送机缘斗人渣尽职尽责风华绝代的小徒弟,打了个喷嚏。
  • 末世之铁血征程

    末世之铁血征程

    在役特种兵回家相亲,恰逢末世生化危机爆发,附着在NASA太空飞船进入地球的超级病毒D病毒在全世界内扩散,爆发,无数人感染变成丧尸,人类生存还是毁灭?吾之命,由我不由天,极限进化,这个世界需要更多的强者!
  • 刀立苍穹

    刀立苍穹

    两位憧憬大侠梦的少年因为一次意外,被神秘光环打入了异界,这是一个他们憧憬的世界,这里有武功高强的大侠和绝世武功,也有角色的美女,两位少年的大侠梦能在这里得到实现吗?
  • 王牌杀手在仙都

    王牌杀手在仙都

    主角罗炎左手戴着知天知地知万历的老爷爷,心中藏着包罗万象的炫酷系统,自身还是带着超级秘籍穿越到异界的王牌杀手。三重成神保障,吃不了亏,上不了当。一千章后,当主角脚踏群魔,剑指众仙之日,他只想说三个字:还!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