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067100000004

第4章 佛教与命运

我们每个人最关心的事,莫过于自己;而自己的问题之中,最重要的就是命运。对于命运的看法,有的人觉得自己凡事不如人,命运多舛,就怨天尤人;有的人认为人生的一切祸福穷通都是由命运安排的,因此对于自己的遭遇只知认命;有的人乐天知命,因此能不忧不惧,对于生活的贫苦困顿,也能安贫守节。

在生命旅程中,可以影响我们命运的因素很多,如父母师长的期望、怨亲友敌的态度等。物质钱财的运用固然可以左右前途的发展,一句话、一个念头,也都会使人的一生有天壤之别的变化。佛教认为世间一切人事的离合成败,皆不离“因缘果报”的原则,三世因果偈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由此推论:今生所遭遇到的一切顺逆境界,是过去行为的造作而形成的,这就是今生的果报;而今生的一言一行,又决定了自己未来的命运。所以,我们的命运随着业力时时在改变,并非受制于一个特定的主宰者,主宰命运的人还是自己。

现在将影响命运的因素归纳如下:

第一,习惯:佛教说烦恼难断,而去除习气[1]更难。习惯本是吾人生活的固定模式,有好有坏,而经年累月后,习惯成为自然,就会变成根深蒂固的习气,生生世世难以消除。因此,对于习惯的养成,必须谨慎。坏的习惯如抽烟、吸毒、酗酒等,损害身体健康;说谎、滥情、悭贪等,败坏自己的道德。好的习惯如作息正常、饮食、运动、乐观等,可以延年益寿;勤劳、整洁、热忱等,可以自利利人。佛教提倡信徒养成读经[2]的习惯,就可以借着佛法指引迷津;养成念佛[3]的习惯,就可以依佛号启发心中的佛性而往生净土,超越生死。总之,一个人纵使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而习惯不好,也难有大富大贵的命运。好的习惯也是一种助缘,可以帮助我们化险为夷,一帆风顺。

第二,迷信:许多人喜欢算命,目的无非希望自己事事如意,逢凶化吉。有的人坚持择偶要配八字,有的人讲究置产要看风水,有的人甚至事事求神问卜,不作理性的判断。迷信的行为,导源于自信心的缺乏,有时反而因此错失良机或歪曲事实,葬送了一生的幸福。佛教认为日日是好日,时时是好时,只要合乎因果正理,没有什么可忌讳的。

第三,情念:所谓“爱不重不生娑婆”,人是有情感的,但一些人往往因为一念情执,丧失理智,由爱生恨,乃至造成无可挽回的悲情。由于情爱处理不当,往往衍生烦恼痛苦,所以佛教教人以智化情,以慈作情,能够升华情爱为慈悲,就能不自苦也不恼人。

第四,权欲:权力的支配乃由于我执[4]、我慢[5]作祟,令人养成尊卑贵贱的阶级意识。有的人过度自卑,甘心屈服于权势,不求自主,一生卑微;有的人名利熏心,求取权力,不择手段,丧失理性。而佛教则认为众生平等,人人皆有佛性,真正的贫富贵贱,在于道德的有无;吾人应有“我是佛”[6]的认知与承担,相信命运的开创掌握在自己的当下。

第五,业力:佛教认为业力是控制命运最大的力量。业力[7]是指一个人的身、口、意的各种行为,对于他未来产生的影响力。许多人慨叹自己时运不济,或怨怪人事不利于己,殊不知凡事皆为业力所成,成功固然在我,而外在环境配合,更是不可忽视;失败纵非己过,亦当反观自省:福少德薄,怎能成就好事?佛教主张“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平时若能广结善缘,忏悔业障,必能化解宿世恶缘,开创未来美好的前途。

习惯、迷信、情爱、权欲与业力,为恶为善都决定于我们的一念之间,改造命运也须从吾人心念的净化开始。现将改变命运的具体方法归纳如下:

第一,改变观念:观念影响一个人的价值判断,决定行为的善恶趣向。佛教重视正知正见的养成。所谓正知正见就是正确的见解、正确的观念。佛教认为人生的基本正见有四:正见有因有果、正见有业有报、正见有圣有凡、正见有善有恶。有了正确的人生观,深信因果,明白缘起,自然就不会起恶造业,怨天尤人。

第二,改善行为:俗语云:“要怎么收获,先怎么栽。”每一个人的行为所造作的业因,一旦因缘际会,自然就产生果报,所以我们希望未来前途美好,生活富乐,就必须从改善自己的行为着手,以期转祸为福,因为一切幸与不幸,都操纵在自己的手中。

第三,广结善缘:宇宙万法,从因到果,中间还必须要有缘的力量,才有果的生成。人的一生,有的人聪明智慧,能力很强,却不一定很有成就;有的人资质平庸,却凡事顺遂,处处皆得有缘人的相助。因此,我们必须注重“广结善缘”。结缘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尤其生命不止一世,能够以佛法结缘的人,则生生世世都能跟随善知识学习,自然命运通达,处世无碍。

第四,持戒守法:戒[8]是一切善法的根本,戒能防非止恶,所谓“祸福无门,唯人自招”,行善必得善报,行恶必遇恶果,持戒守法的人,行为上不会犯下不好的业因,自然不会招致不好的果报。因此,经典譬喻“戒如良师,戒如轨道,戒如城墙,戒如水囊,戒如明灯,戒如宝剑,戒如璎珞,戒如船筏”。持戒守法能杜绝恶缘,自然会拥有光明的前途,美满的人生。

佛教对人一生的命运有积极乐观的看法,主张诸法无常、缘起性空[9],坏的命运可以借着培植善缘而加以改变,即使业障深重,也能重业轻报[10]。人不必感伤自己的命运不好,而应力争上游,改变厄运;所以人不能听天由命,沮丧消沉,空过岁月,要有洗心革面的魄力,创造自己的命运。因此无论在富贵顺达里,或是贫贱苦厄中,都应该正观缘起,了解命运,改变命运,进而创造命运。

【注解】

[1]习气指吾人经常生起的思想或行为,久熏识田,而成种子,存于阿赖耶识,随生死轮回而如影随形呈现在新的生命体中。

[2]经是指佛陀所说的教法,经云:“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即为有佛。”因此拜经、诵经、抄经、读经都有开发智慧的功德。佛教讲究闻思修,佛经义理深奥,须多闻熏习,思维法义,既有所得,更当如理实践在生活中,方能真正受益。

[3]一般而言,往生趣向的决定有三类情形:一者,随所造重业受报;二者,随寻常习气受报;三者,随临终一念受报。《阿弥陀经》云:“若有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念佛纯熟者,随时能以佛念替代杂念,无论随习或随念,都能决定往生净土。

[4]乃执著自我真实存在,生起爱恋、贪取的心。众生之体原为五蕴的假合,若妄执具有主宰作用的实体个我的存在,而产生“我”与“我所”等的妄想分别,即称我执。《成唯识论述记》载,烦恼障的品类众多,以我执为根,生起诸烦恼;若不执我,则无烦恼。

[5]乃以执著“我”为一己之中心,所形成的骄慢心。这指众生与他人较量优劣,而生起轻蔑他人的心理。

[6]语出禅宗公案。灵训禅师问归宗禅师:“什么是佛?”归宗:“告诉你,你也不会相信的。”“你就是佛。”意即人人具有佛性,只要直下承担,都能成佛作祖。详见《星云禅话四·你就是佛》。

[7]人的行为、意志等身心活动,称为“业”。吾人所作业的后续影响力即是“业力”。佛教将业的思想用以表达行为的善恶与苦乐因果报应的交互关系,及前世、今世、来世等轮回原理。一般而言,业分身、语、意等三业,若造善恶之业,其后必招感相应之苦乐果报(异熟)。以有业因,故招感业果;非善非恶的无记业则无招果之力。业有种种分类,依众生一生受报可分为引业(又称总报,支配吾人生于人界、畜生界或其他界等的业力)与满业(又称别报,众生诸根、形量、色力等的圆满业力)。依众生与众生的受报异同,可分共业(令众生感得共通果报的业,如山河大地、家庭背景等外在环境的相同)与不共业(众生在相同环境中的不同业报,如同出自同一家庭,但祸福不同)。随受报时间的迟速,业又可分为顺现业(于现在作业现生受报者)、顺生业(于现生作业来生受报者)、顺后业(至第三生以后始报者)等。

[8]佛教戒法包含世间一切行为规范,有各种类别:通戒(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与别戒(僧团七众所各别制定的戒律,又可分为家戒与出家戒)。止持戒(止恶)与作持戒(行善)。性戒(针对罪恶行为所立的戒,如不杀、不盗等)与遮戒(虽非罪恶行为,却容易产生讥嫌或引发罪恶行为的戒法)。声闻戒(以自律为主的戒法,如《四分律》)与菩萨戒(以利他为主的戒法,内容含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在家戒(如五戒、八关斋戒等)与出家戒(如比丘戒、沙弥戒等)。

[9]佛教主张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万事万物都是缘生则聚,缘灭则散,因此无自性,本质乃空,故说缘起性空。

[10]佛教认为再重的罪业也可以透过忏悔改过、广植福德来减轻。譬如一把盐,咸难入口,若是以水稀释,咸味自然变淡。

同类推荐
  • 与仓央嘉措一起修行

    与仓央嘉措一起修行

    世界上最好的道理,就是一个人走过的路和他活出的人生。如果他刚好是法相庄严俊美,又有诗意的智慧、传奇跌宕的身世的圣域之王仓央嘉措,那这个道理,就是他用出世者的眼光望着俗世时显露出的智慧。如果向我们传达这一智慧的作者,又刚好是一位在伊拉克的巴格达经受过战火、在耶路撒冷见证过巴以最激烈的冲突,去过北极,重走过“丝绸之路”,内心有过深度挣扎和痛苦、最后又归于宁静的人,那我们读这本书,得到的就是双重智慧,摆脱浮躁心境、回归心灵安宁的双重通道。读仓央嘉措,我们读的不仅仅是诗歌,而是他走过的路和他活出的人生,以及他用出世者的智慧解世情之种种。
  • 佛教·佛经故事

    佛教·佛经故事

    佛经故事,总是带给人们深刻的启迪。佛经是佛教文化的源头,要想走近佛教文化,必须对佛经有所了解。但佛经卷帙浩繁,博大精深,别说我们普通人,就是得道高僧、佛学专家,穷其一生,也难识其万一。佛教故事选择了浩瀚佛学故事中的一些容易理解且有故事性的经文,用说故事的方式介绍给大家。佛经故事大多是以人物、动物,佛事、世事为主题,无不处处寓意学佛信佛,劝善向善,戒贪惩恶,而又不离开佛教的本意。
  • 杜光庭思想与唐宋道教的转型

    杜光庭思想与唐宋道教的转型

    杜光庭是唐代道教思想的集大成者,也是宋元道教新发展的重要开拓者。本书第一次对唐末五代“道门领袖”杜光庭的思想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研究,不仅探讨了他的宇宙论、本体论、重玄学、心性论、修道论等思想,而是还将其思想放到唐宋道教的转型中加以考察,认为杜光庭上承唐代道教思想的传统,下开宋代道教内丹心性学之先河,他的思想在唐宋道教理论转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书通过对杜光庭思想的研究来把握唐宋道教的转型,这对于把握整个中国道教思想的演变和发展,了解道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历史地位与现实价值,都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 佛教

    佛教

    佛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相传为公元前6~前5世纪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释迦牟尼所创,广泛流传于亚洲的许多国家。东汉时传入我国。
  • 留一只眼睛看自己

    留一只眼睛看自己

    生活在都市里的人们是浮澡的,人们常常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本书通过一系列富有哲理的故事,讲述了如何让人欢喜的道理。
热门推荐
  • 房东老师

    房东老师

    一个招租的老师,一个叛逆的学生,在同一个屋檐下的交集。年龄,家世神马的都不是问题,问题是你愿意爱上自己的学生吗?
  • 乌托邦(英文版)

    乌托邦(英文版)

    托马斯·莫尔的代表作《乌托邦》作于1516年,用拉丁文写成,1551年被译成英文。“乌托邦”即“乌有之乡”之意,是一个假想的岛屿。这个“乌托邦岛”长500英里,宽200英里,呈月牙状。岛上居民的文化与教养远远高出其他所有地区的人。人们无忧无虑,人人平等,信仰自由,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每个人只需完成同等的劳动,财产共享。“乌托邦”实现民主的最高形式是全岛大会和议事会。“乌托邦”几乎没有法律,也不存在律师,由人们自理诉讼,法官做恰当的判决。托马斯·莫尔在批判社会黑暗与资本原始积累的罪恶的基础上,设计出一个完整的“乌托邦”社会蓝图,对“公有”的前提与内涵,做出合理而系统的阐释,突破了封建君主政治模式与基督教“王权神授”政治理想的禁锢,蕴含了近代自由、民主、平等的政治意识,对后来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 开始和结束吧

    开始和结束吧

    一个故事的开始也等于有一天要结束,就像一个人的出生就注定了要离去,如果知道一切会结束,知道结局是否敢于面对继续向往。宁灼华又该何去何从呢,梨花小镇是否如梨花一般单纯美丽呢。
  • 桀宋

    桀宋

    他弑兄篡位,野心勃勃,处四战之地。联秦、伐齐、破楚、灭越……旷日持久的大战,且看被现代人的灵魂所取代的戴偃,如何一步一步蚕食鲸吞,结束这狼烟四起的战国时代。欢迎加入桀宋书友群,群聊号码:835963287
  • 硬核强者

    硬核强者

    超凡降临,全球进化,每一个职业都是通向强者之路,无论你是工程师、教师、导游、士兵、搬砖工人……都可以成为强者。——当医生点亮了无数技能,小七哥成为全球第一硬核大佬……***又名《我真的只想当医生》、《我点亮了无数技能》、《我妹妹真是算命师》、《我拯救了全球》《我真的不是故意伤害你的》
  • 斗米也养恩

    斗米也养恩

    升米养恩也养仇,斗米养仇也养恩!人性的复杂不是能够用升米、斗米就可以量出来的。每个人都想做潇洒的施恩主,不愿做憋屈的受恩奴,要不然就不会有“嗟来之食!”这个词的出现。本文应该归类于种田经商,其中没有明确的施恩、受恩,只是以刘余金、王洪英夫妻俩为主线,讲述这一家子从无到有、从农村到城市、从被动做好事到主动付出的一个平凡小世界。因为有玄幻的超强外挂和金手指,因此在里面强加了很多理想性的东西。不要考究,因为现实中付不起那个代价。还是觉得《斗米也养恩》更加贴切一点,因此改回最初定下的书名。这还是清水文,有些不喜欢平平淡淡的朋友只怕不会爱看。
  • 迷梦妖姬

    迷梦妖姬

    她是一只修炼千年的灵狐,有着绝世的容光和高深的修为,却离开家园,突然出现在宫廷之中。他是一位沉默寡言的帝王,夜夜迷梦,终于在妖艳的桃花中,遇见了她,并对这个魅惑妖异的女子一见倾心。一只狐和一位帝王,两人本来毫无瓜葛的命运就此交织。她的目的,他的意图,两人到底是真心相对,还是相互算计?她有千年修为,能否逃过人类的诡计。一场用鲜血堆砌的轮回,铺出了血色彼岸花中的记忆。美人争夺,江山飘摇,人妖疏离,最后能否殊途同归?
  • 夫人重生后过于霸气

    夫人重生后过于霸气

    前世,她一腔深情惨遭背叛,家破人亡,骨肉分离,落得个截瘫在床,被好闺蜜活活气死的下场!重生一世,她又成了个老公嫌弃的背锅女!因为老公心里有个白月光!没关系,她还有半年时间来改变。斗渣男,虐渣女,当然了,老公既然喜欢白月光,那她就顺道过把红娘的瘾,替他们牵线搭桥算了。可没想到,红娘没当成,她反倒把自个儿赔了进去。“你不是说半年后离婚吗?不是喜欢白月光吗?”“准点离婚,逾期失效。现在已经超过时限一天一小时零一分,还有,没有什么白月光。不背锅,谢谢。”
  • 一世神君

    一世神君

    在郑云刚醒来的时候,就在问自己,这一世要活的怎么样?当然是要活的漂亮且精彩!
  • 武灵魔道

    武灵魔道

    邪魔,邪魔,世人眼中邪魔本是一体,但事实上邪有邪路,魔有魔道,武道巅峰一直是赵宇的梦想,但当他理解到真正的魔道时,他毅然决然的踏上了魔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