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399800000002

第2章 编者导言

美国人文主义与中国的渊源及其当代形态

张源

美国人文主义学说创立已逾百年,其间经历了数次起落,并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一学说于20世纪头十年在美国诞生,代表人物为哈佛大学教授欧文·白璧德(Irving Babbitt)与保罗·穆尔(Paul More)。它的出现立刻引起了当时正在哈佛留学的梅光迪、吴宓、汤用彤、楼光来、张歆海等中国学人的关注。至20年代这一学说趋于成熟,在美国本土掀起了一场“新人文主义运动”(New Humanism Movement)。其后,这一学说进入鼎盛阶段并开始产生世界性的影响。除法国、印度、韩国、日本等各国之外,其在中国的影响尤为巨大:“新文化运动”后期,美国人文主义学说经由吴宓等“学衡派”人士以及梁实秋等人的译介与阐释,进入了中国的文化语境,与其他西方观念和思潮一道参与了中国新文化身份的建设,并且通过此后中国本土的“重估”工作不断获得新的阐释形态,从而在中国持续至今的文化身份建设过程中发挥着持续的影响。

20世纪20年代末期,“新人文主义运动”在美国进入巅峰状态,但是伴随着1929年经济大衰退,情势很快急转直下,运动在30年代跌入低谷,人文主义学说随之销声匿迹。同时,中国《学衡》杂志于1933年白璧德去世当年宣告停刊,《大公报文学副刊》也在1934年1月1日出版第313期后不再由吴宓担任主编,美国人文主义学说失去了又一个宣传阵地;梁实秋的相关推介工作亦主要止于1934年。此后,这一学说连同其宣传者在中国一度遭到非学理意义上的批判,正面宣传的声音几近无闻。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本土的知识分子由于经历了“20世纪文化令人痛苦的道德真空”,纷纷投身到“传统与价值的再发现”之中,此时白璧德及其学说重新进入了人们的视域,并在新的历史阶段进一步得到发展与完善。这一时期阐发美国人文主义的代表人物为白璧德的私淑弟子罗素·柯克(Russell Kirk)与彼得·史丹利斯(Peter Stanlis),特别是柯克,他对白璧德学说的经典阐释,追溯并确立了美国人文主义从亚里士多德到柏克再到白璧德的“道统”,柯克本人亦由此进入了他所阐述的“道统”之中,成为美国人文主义传承至今不可或缺的一环。

到了20世纪60年代,在那个“唯我论”盛行、“十足的浪漫主义”的时代,白璧德的影响再次跌入低谷。不过,当60年代的“低靡期”过后,这一学说在70、80年代高调复苏:美国国家人文研究所(National Humanities Institute)成立,该所以柏克(Edmund Burke)-白璧德-柯克一脉的人文主义为旨归与依托,组织出版了一系列有关白璧德及美国人文主义学说的论著、传记、纪念文集和研讨会论文集,并主办《人文》(Humanitas)学刊,逐期登载白璧德及美国人文主义研究重要论文,使该所成为研究、宣传美国人文主义的核心机构。在美国,围绕《人文》杂志出现了一批服膺白璧德学说的学者,号称“白璧德派”(Babbittians),并由此形成了以该派成员为主体的美国第三代人文主义学者群体,核心人物为白璧德再传弟子、国家人文研究所主席克莱斯·瑞恩(Claes Ryn)教授,《人文》杂志直是美国的《学衡》。同一时期在中国台湾,白璧德的学生梁实秋与梁实秋的门生侯健教授也开始重提白璧德的学说,并出版了多部关于白璧德与“学衡派”的著述。

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一方面美国本土对白璧德及其人文主义的关注有增无减,另一方面中国大陆的相关研究悄然升温,从意识形态批判逐渐走向理性“重估”,自此对美国人文主义真正意义上的研究始渐深入。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美国与中国的白璧德人文主义研究群体开始意识到彼此的存在,并积极谋求合作:2000年,美国国家人文研究所主席克莱斯·瑞恩教授应北京大学乐黛云教授等“学衡派”后人之邀来华讲学,开启了中国“学衡派”之后中美学者间的第二次国际互动。在此后的互动中,北京大学中文系跨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跨文化对话》杂志起到了核心枢纽作用:自2001年始,《跨文化对话》陆续刊登了中美学者白璧德人文主义研究文章;2003年《跨文化对话》刊出《纪念欧文·白璧德逝世70周年》专栏,同年美国《人文》学刊与三联书店合作在中国出版了《人文主义:全盘反思》一书;2004年《跨文化对话》刊出《新人文精神》专栏,同年美国《人文》登出《白璧德影响在中国》中国学人文章专栏;2008年,《跨文化对话》刊出《谁是列奥·施特劳斯?——美国〈人文〉杂志专题论争文章评述》专栏,同年美国国家人文研究所主办“白璧德:自由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纪念白璧德逝世七十五周年),首次邀请中国学者参加会议并作主题发言……中美学者间第二次的交流与碰撞激活了双方的历史积淀,我们由此看到,白璧德人文主义乃至今天一切学术思想的研究与评估工作,均应在更为开阔的国际文化视野中展开,如是中美以及世界范围内的“传统和价值的再发现”才会更具成效与意义。

2012年5月,北京师范大学与美国国家人文研究所合作共建中美学术文化交流单位,成立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人文研究所。以此为平台,中美双方实现了资源共享,两国学者多年的努力开花结果。美国国家人文研究所主席瑞恩教授获聘为北京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并与执行主席约瑟夫·巴尔达奇诺(Joseph Baldachhino)先生为新建成的人文研究所作首期“美国人文系列演讲”,反响热烈,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人文研究所顺利起航。

2013年,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成立《人文书系》编辑委员会,书系分为《学术前沿》《海外文丛》和《博士文库》三个门类,本册《美国人文主义论集》便系《海外文丛》之一种。本书共有两个专栏,其中《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人文研究所“美国人文主义”系列讲座》一栏全文收录了2012年5月瑞恩教授与约瑟夫·巴尔达奇诺先生为新建成的人文研究所作的首期“美国人文系列演讲”,包括瑞恩教授演讲三篇:《做无望之梦:社会和自我欺骗的力量》《对立的道德德性观念及其对社会和政府的意涵》与《西方现代性之想象的心跳》,巴尔达奇诺先生演讲两篇:《美国宪政及其内涵的人性观》与《社会和谐与经济和谐的伦理/文化前提》——熟悉白璧德学说的中国学者,大概从篇名便可辨认出其中的“白派”话头。前后五篇,依次译出与大家共享。

本书的另一栏目《美国人文主义代表性论文选辑》收录了文章九篇,其中白璧德文章三篇《什么是人文主义?》《卢梭与田园想象》与《柏克与道德想象》分别取自白氏名作《文学与美国的大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以及《民主与领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前书系白璧德人文主义奠基之作,后书为其集大成之作,编者分别撷取这一头一尾两部著作中的著名章节,以助读者了解美国人文主义最初的形态。

此外,本书收录了美国第二代人文主义者罗素·柯克、第三代代表人物克莱斯·瑞恩,以及第四代(当代)“白璧德派”代表迈克尔·费德里希、瑞安·霍尔斯顿、威廉·拜恩、贾斯汀·加里森等人的文章,以向读者展示美国人文主义发展至今的历史性过程。我们将看到,美国第四代(当代)人文主义中坚,延续了上几代人文主义者用白璧德学说重估经典(如美国宪法与柏克思想)以实现“传统和价值的再发现”的基本路数。所选《“一纸空文”之外:美国宪法的伦理核心》《柏克的历史道德观》《柏克更高形式的浪漫主义:政治与崇高》及《全人类共同的协定:罗纳德·里根对美国的田园式想象》等文,便是其中的佳例。正是通过美国一代代人文主义者的阐释工作,这一“白派”“学统”-“道统”始得以作为“活的传统”在当下“活泼泼地”发挥效应,值得国人借鉴并加以反思。

正式进入本书之前,我们还需作一点提示:本书共八位作者,除白璧德一人而外,其余七位学历背景均为政治学科。不同于美国20世纪20年代第一代人文主义者和中国“学衡派”,美国历代“人文主义者”并不限于“学院派”,所学也不限于文学领域,而是大都活跃在政治学以及政治实践领域。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学衡派”是一个纯从“文化”角度立言的学术研究群体。在那个呼唤“德谟克拉西”的时代,“文化人”纷纷参与政治,被唤醒的大众的政治意识亦空前高涨,“学衡派”刻意与政治拉开距离,不啻是一种“自我边缘化”的举动。远离政治,是为了保证学术思想的独立与自由,不过,当一种广泛的社会/文化批判学说沦为狭义的文学批评理论之后,便脱离了其所产生的背景及其所要对质的命题,从而逐渐失去生命力。不仅在中国如此,同一时期白璧德人文主义在美国本土亦遭遇了相同的窘境:当人文主义思想在美国借助“新人文主义”文学批评运动广为传播之时,恰是这一学说遭到曲解、创造力枯竭的时刻;然而,当“新人文主义”(作为一种文学批评运动)衰落之后,人文主义思想却在此后新的历史时刻再度焕发出了生机。有感于此,本书特选编美国历代人文主义者的代表性文章,以期其有助于我国学界了解美国人文主义历时及当代诸形态,并由此反观中国自身的“传统与价值的再发现”工作。美国人文主义在今天是否依旧能够触动中国人的心灵?我们将拭目以待。

同类推荐
  • 超神奇的身体语言

    超神奇的身体语言

    《超神奇的身体语言》是哈里·巴尔肯著作中影响大、流传广的一本,是一本在性格分析的基础上了解人们的个性特征、兴趣趋向和职业趋向的实用成功指南。
  • 学校团体球类的竞赛与裁判(上)

    学校团体球类的竞赛与裁判(上)

    学校体育运动会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同时,也可以增强自身的意志和毅力,并在思想品质的教育上,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通过举办体育运动会,对推动学校体育的开展,检查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提高体育教学、体育锻炼与课余体育训练质量和进行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 拿什么来爱你,我的孩子:当代未成年人心理危机调查

    拿什么来爱你,我的孩子:当代未成年人心理危机调查

    《拿什么来爱你,我的孩子:当代未成年人心理危机调查》主要内容包括:蒙尘的亲情、变调的《摇篮曲》、背负不起的父志、发生在校园的另类盗窃、“网”里花落知多少、歧路玫瑰静悄悄地开性,一个讳莫如深的话题等。
  • 引领思想 共话成长:大学生思想引导工作指导手册

    引领思想 共话成长:大学生思想引导工作指导手册

    作为全国10家青年分类引导试点工作单位之一,本书系统总结浙江大学开展青年思想引领工作的认识、做法、成效和经验,集中整理各院系在思想引领工作中形成的经典案例,全面反映浙江大学各级共青团组织近年来工作实践和创新,探索具有浙江大学特色的共青团组织近年来工作时间和创新,探索具有浙江特色的共青团工作体系。
  • 学校径赛运动的竞赛与裁判(下)

    学校径赛运动的竞赛与裁判(下)

    学校体育运动会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同时,也可以增强自身的意志和毅力,并在思想品质的教育上,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通过举办体育运动会,对推动学校体育的开展,检查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提高体育教学、体育锻炼与课余体育训练质量和进行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热门推荐
  • 神术人生

    神术人生

    对别人来说为了活着或者更加强大只能使足了劲的打拼可对于李灵来说也不过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游戏而已。最起码他是这样想的。可人活在社会里还是要面对有很多的无奈,不想走,但是命运的车轮向前滚动,带起的滚滚尘埃总是让人无路可退。求推荐!求收藏!求推荐!求收藏!求推荐!求收藏!求推荐!求收藏!求推荐!求收藏!求推荐!求收藏!求推荐!求收藏!求推荐!求收藏!求推荐!求收藏!求推荐!求收藏!求推荐!求收藏!求推荐!求收藏!
  • 冒险者传之黯翡纹章

    冒险者传之黯翡纹章

    这是个充斥着剑与魔法的世界,在这片大陆上勇者与魔王进行着久远的战争。这是个由酒鬼、色魔、财迷、饭桶形成的“吃喝嫖赌”组合,有着奇葩个性的四人组任谁看了都觉得他们只是乌合之众罢了。但,这也是个由最强剑士、最强骑士、最强法师、最强潜行者组成的最强组合。虽然目前的“最强”只是目标,但他们会为了这个目标而拼命努力。勇者?四人组并不向往那种东西。这个由人类、矮人、精灵、北地人组成的四人小队,目标是成为赫赫有名的冒险者。
  • 传说着

    传说着

    由于主角的出现造成了九州的动荡与分裂,整个世界战火纷飞。主角也因为卷入了这样那样的纷争而被人追杀,机缘巧合下,造成了空间的破灭与时间的逆转,主角回到了十几年前,并被封印、永远固化成了一个七八岁大的小孩。这个时候,主角才发现自己以往的记忆几乎一片空白,是因为记忆也被封印了还是因为时光的倒流也洗刷了记忆?成年人的思想,幼儿的身躯,为了自己今后的“性”福生活,主角努力提升实力,拼命拓展势力,并提前“囤积”了数位佳丽!然而随着主角实力的提高,一个个的传说出现在了脑海深处,为何会有这些传说?传说的起源又是为何?传说难道真的仅仅只是传说吗?看主角如何揭开千古迷题,如何超凡入圣!《
  • 爱上冰山大少爷

    爱上冰山大少爷

    “你走开,这不要你。”生气的话语出现。“好啦,是我不对,我不该吻你……”“算你聪明!晚上请我吃夜宵当赔罪好了。"“好……”
  • 女配逆袭之我的傲娇箫少

    女配逆袭之我的傲娇箫少

    “唔。”柳咏儿从梦中清醒过来,坐起伸了个懒腰,迷糊的视线清晰了过来,扫了周围的一圈,圆……
  • 《盛夏流年若初见》

    《盛夏流年若初见》

    记忆是什么,好像在这个时间里总是会消失些什么。十六岁的花季,我还记得什么。那个少年,在失去记忆后,剩下的还有什么。你说,“你只是把我当成他的替代品。”就是因为爱你,所以才会把你当做替代品去弥补自己的过错。但是,懂得这个想法的,却只有我一个人。
  • 桔子的美好时代

    桔子的美好时代

    孤儿院里走出的丑陋女孩——桔子。世俗阳光下灿烂活着的美丽少女——尹玥。从桔子到尹玥,她成功蜕变再遇见简越,幼年就已埋下的温暖情愫,在这个阴谋掺杂的利欲场上滋长。简越对尹玥的深情,景对尹玥的在乎,还有嘻嘻哈哈单纯的杜少言以及给予尹玥友情的艾薇……他们的故事从灰暗到光鲜再破碎,从爱到不爱再到爱……在我们看不见的天空绽放不一样的精彩。
  • 旷世灵尊

    旷世灵尊

    他从小便被人废去丹田,无法成为武者。为报血海深仇,他踏上了一条逆天改命的道路……
  • 贪恋红尘三千尺

    贪恋红尘三千尺

    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恋红尘。人有生老三千疾,唯有相思不可医。佛曰:缘来缘去,皆是天意;缘深缘浅,皆是宿命。她本是出家女,一心只想着远离凡尘逍遥自在。不曾想有朝一日唯一的一次下山随手救下一人竟是改变自己的一生。而她与他的相识,不过是为了印证,相识只是孽缘一场。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