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398900000007

第7章 从“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谈起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前322年)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古希腊最博学的人。他从18岁来到雅典,进入柏拉图学园学习,到柏拉图去世离开,前后跟随柏拉图学习与工作长达20年之久(公元前367—前347年),可见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师生感情之深。但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注)这充分表现了作为一位哲学家的批判创新和坚持真理的优秀品格。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理念论的批判就是一个明显事例。

亚里士多德首先批判了理念论的思想渊源。他指出:柏拉图的理念论、摹仿说来源于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论,这个学派认为“数”是万物的本原。事物是由于摹仿“数”而存在,即事物摹仿“理念”而存在。但是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数”不是事物的本质,而只是事物本体的一种属性——数量。它不能成为事物的本原。

亚里士多德从本体论出发,指出作为理念的本体离开可感事物是不可能独立存在的,它只能存在于个体之中,不能存在于个体之外。我们知道世界上存在着的,只是一幢幢个别的房屋,此外不能独立存在所谓一般房屋的理念。柏拉图把理念与个体分离开来,是他哲学的主要错误。

亚里士多德从认识论出发,指出柏拉图理念论无法说明运动、变化、生灭过程中的可感个体事物。因为在他看来既然“理念”是永恒的、不动的、不生不灭的,那么生灭、变化的个体事物何以能够“分有”“摹仿”这种理念?

亚里士多德指出:当柏拉图把具体事物看成观念的“摹仿”、“影子”,认为具体事物“分有”理念等说法,只不过使用了空虚的语言和诗意的比喻而已,完全不能说明问题。他讽刺地说:不管“苏格拉底”这个理念是否存在,一个像苏格拉底的具体的人是会产生出来的。

亚里士多德在批判柏拉图理念论的基础上,建立了形而上学、物理学、伦理学、政治学、美学以及逻辑学等庞大哲学体系,成为古希腊最博学的人,同时他也开创了西方哲学的批判创新精神,推动哲学理论不断前进。这对我们很有启示作用。

十多年前,我偶然间看到《读者》杂志刊登的一篇短文,题为《Yes与No》,内容如下:

博士把研究中西文化比较作为毕业论文。他把目光集中到中西方古代文书出版印刷的版式上。研究结果让世人大吃一惊:中国人的祖先比西方人的祖先更智慧,也更狡黠,然而却有剥夺后人聪明之嫌。

中国古书排版是竖版,读者阅读时不知不觉地在点头,似乎总在说“yes”。而西方书籍横排版,读书人读起来总是不断地摇头,似乎总在说“no”!难怪我们中国人总在故纸堆中注释古书,总在古人那里寻找智慧,寻求认同;而西方学者却在不断地否定前人,超越前人。

当然作为一篇幽默、讽刺方面的短文,此文难免有其片面性;但我认为对中西方文化的一种主要倾向来说,文中所阐述的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就以西方哲学而论,由亚里士多德开创的批判创新、超越前人的精神,的确贯穿整个西方哲学发展的过程之中。下面略举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数例说明之。

以培根和笛卡尔为代表开始的近代西方哲学,它的批判矛头直接转向中世纪经院哲学,使哲学从神学的婢女这一地位中解放出来。培根哲学一方面批判了古代亚里士多德的归纳逻辑,创立了近代归纳法;另一方面他高举科学的旗帜,提出“知识就是力量”,以科学知识和感觉经验批判经院哲学的烦琐论证、脱离实际与盲目信仰。他认为经院哲学虚有其表,除了引起喧嚣不休的争论外,对人生毫无用处。他坚决主张抛弃这种毫无实际意义的经院哲学,代之以能促进哲学与生产发展的新哲学。

笛卡尔与培根一样,认为要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发展科学,必须批判经院哲学。与培根不同的是,作为理性主义者的笛卡尔高举“理性”的旗帜,认为一切知识不是来自“圣经”或神学权威,而是来自人的理性。一切知识、理论学说都必须在理性审判台前接受理性的审判,让理性决定其取舍,只有符合理性的才是真理。

德国古典哲学的开创者康德在建立认识论时,首先批判了17世纪以来的经验论和理性论的知识观,指出两者都是片面的:经验论只重视经验而忽视理性,与此相反理性论只重视理性而忽视经验。从而提出科学知识成立的条件,即质料(后天)与形式(先天)的结合,由此他详细论证了数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物理学知识)何以可能的问题。康德哲学的任务就是要建立一种作为科学的“未来形而上学”。他认为自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来的两千多年,科学的形而上学之所以未能建立起来,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以往的哲学家们把只适用于现象界的范畴(概念)来规定或运用到形而上学问题上去,这必然会犯错误。这里他特别批判了以笛卡尔为代表的“独断论”。例如笛卡尔等人以有限与无限、必然与自由等范畴去证明和规定“世界”时,就陷入世界“二律皆反”之中;以“实体”范畴去规定灵魂时,得出“灵魂是实体”的错误推论。

黑格尔在建立哲学体系时,首先批判了康德的“第一个批判”。他指出:康德在建立认识论时,提出首先要批判地考察人的认识能力究竟有多大,以此来确定人是否能认识世界的问题,这是完全错误的。因为人的认识能力只有通过认识的实践过程才能了解,康德这种看法无异于一个人未下水之前要先学会游泳术一样可笑。其次黑格尔批判了康德的不可知论。在康德看来人的认识能力只能认识到现象,自在之物是永远不可知的。黑格尔指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现象与自在之物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人们通过现象可以认识自在之物(本质)。黑格尔在批判康德哲学的基础上创立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唯心的辩证法。

费尔巴哈在创立人本学唯物论过程中,首先批判了黑格尔绝对精神的唯心主义。他指出:黑格尔把绝对精神看作是创造物质世界的第一性东西,从概念、精神,推出物质、自然界,这等于以语言呼风唤雨,以语言移动山岳,以语言使瞎子复明,是十分荒唐的理论。费尔巴哈还批判了黑格尔关于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在黑格尔那里存在只是“抽象的思维”,没有超出思维的范畴,所以他说的思维与存在的同一,实际是思维与自身的同一。费尔巴哈特别尖锐地批判了黑格尔哲学的神学性质,指出黑格尔哲学是理性化和现实化了的神学,是神学唯心主义,所以黑格尔哲学是神学的最后避难所和理性支柱,如果不摒弃黑格尔哲学,就不能摒弃神学。

现代西方哲学的批判创新精神,首先表现为对传统理性主义的批判。作为唯意志主义代表人物的叔本华和尼采具有一定典型性。叔本华以非理性反对理性,认为非理性的意志构成世界本质与基础;求生欲望和痛苦是人的本质。尼采对苏格拉底以来崇尚理性的观点进行了彻底否定,认为苏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识”就集中表现了宣扬知识万能、理性思维至上的观点。同时他还提出人不仅求生存,而且追求权力,争夺权力的意志构成了世界的本质;人的本能冲动是人性最真实最深刻的表露。

现代西方哲学的批判创新精神还表现在“语言转向”。许多语言分析的哲学家认为哲学的主要任务在于对语言进行逻辑分析,因为传统哲学中的许多纷争都与语言及其应用的混乱密切相关。语言分析哲学创始人之一罗素指出:我们应该对语言进行逻辑分析,澄清传统哲学中的错误,把哲学建立在正确的语言分析的基础上。他创立了逻辑原子主义。这里他特别强调专名与命题、专名与摹状词的区分问题,由此出发他批判了传统哲学的错误之一就是常常把摹状词当成名词,即当成了专名。维特根斯坦尖锐地指出:语言逻辑分析不只是洗净“形而上学的废料”的方法,而且是洗净一切“形而上学”的方法。他明确指出形而上学命题是“不可说的”、无意义的和不可证实的,因此我们根本无法回答此类命题,我们只能确定其谬论性,基于这种原因我们要为哲学思想的表述划出一条界线:“凡是能说的事情都能够说清楚;而凡是不能说的事情,就应该保持沉默。”

后现代哲学着重批判传统哲学的主体主义,即人类中心论。海德格尔早期批判传统哲学关于存在的问题,后期批判主体主义,指出人不是存在的主人,而是存在的看护者;天、地、神、人四者构成世界的整体。福柯提出“人已消亡”,意思不是说人已经不存在了,而是指大写的人(Man)已经不存在了,即强调人主体对客观自然界起决定作用,人可以任意宰割自然界、以人为中心的观念已经过时,退出历史舞台。德里达反对中心主义,认为传统形而上学是一部追求中心主义的历史,其实就是批判以人为中心的传统哲学,从而他提出“消解主体”的问题。

美国后现代哲学家实用主义代表人物罗蒂,他的代表作《哲学和自然之镜》集中批判传统哲学的认识论。他提出:始于柏拉图,由近代笛卡尔开创,经过康德到罗素、胡塞尔等人论证的以“认识论”为主导的“自然之镜”的哲学,把人的心灵看作一面巨大的镜子,哲学家的工作就是审视、修理和磨光这面镜子,以获得更为精确的知识。今天已到了“自然之镜”哲学的终结,代之以“教化哲学”和“后哲学文化”。

英籍现代著名科学哲学家波普尔提出科学发展的模式,一般经历四个程序:1.科学开端于问题;2.对问题提出多种猜测与假设;3.在竞争中最后筛选出新的理论;4.新的理论被科技发展所否定,又出现了新问题。波普尔提出科学发展的模式中贯穿着敢于犯错误的精神、敢于否定的精神和敢于批判的精神。在他看来,科学的发展只有在批判中才能前进,科学发展的方法就是批判方法。“批判从一个十分重要的意义上说乃是任何智力发展的主要动力。没有矛盾,没有批判,就没有变革理论的理性动力,也就没有智力的进步。”[1]

马克思说得好:“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2]

注:能够最好地论证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的师生关系的还是那句常被引用的话:“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这句话原来是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第一卷第六章讨论普遍的善时提出来的,他说:“最好先讨论普遍的善,看看争议到底在哪里。尽管这种讨论有点使人为难,因为型(eidos)的学说是我们尊敬的人提出来的。不过作为一个哲学家,较好的选择应该是维护真理而牺牲个人的友情,二者都是我们最珍爱的,但人的责任却要我们更尊重真理。”[3]

注释

[1] [英]卡尔·波普尔:《猜想与反驳——科学知识的增长》,451页,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2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 汪子嵩等:《希腊哲学史》第3卷(上),2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同类推荐
  • 荀学探微(中国哲学新思丛书)

    荀学探微(中国哲学新思丛书)

    本书的主要内容在于矫正后人对荀子天论和性论之误解。荀子言天道,分本体与现象两部分。本体不见其事而见其功,皆知其所以成而莫知其无形,这属于天职的部分。现象即能生之本体所产生的自然现象,有其运行的规律,所谓“天行有常”,故人若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这属于人职的部分。荀子讲明于天人之分,其目的即强调人伪比天性更重要。荀子论性,认为人既有好利疾恶之性,亦有好义欲善之性。但好利疾恶不等于恶,人一味放纵好利疾恶之性,以至争夺生而辞让亡、残贼生而忠信亡,才是恶。同理,好义欲善不等于善,只有学至全尽、知类明统、深思熟虑,实际上建构出礼仪法度来,才是善。荀子批评孟子的性善说是“幽隐而无说,闭约而无解”,是因为孟子不重视后天人为之伪。因此荀子言性,只是本始材朴,无所谓善恶。故与其说荀子是性恶论者,不如说是善伪论者。
  • 鬼谷子

    鬼谷子

    《鬼谷子》是春秋战国时期产生的一部奇书,其思想内容十分丰富,涵盖了哲学、政治学、军事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学、情报学等多种学科,是一部可以被广泛解读的著作。《鬼谷子》提出了“捭阖”、“反应”、“内葽”、“飞箝”、“忤合”、“揣摩”等游说和谋略的原则和技巧,对纵横家学说的理论构建作出了重要贡献。它提供的智慧与谋略至今仍对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有着指导意义。
  • 魏晋玄学会要

    魏晋玄学会要

    本书采用传统史书会要(主题)的体例,对存世的魏晋玄学史料进行分门别类的搜集、归类和整理,这些史料见于正史、文集、笔记等各类文献中,经过作者长时期地收集和整理,本书成为魏晋玄学文献的渊薮,为研究者和读者了解魏晋玄学的面貌提供了方便,因而具有显著的学术意义。
  • 从能动者到社会行动者:从社会个体生成论看当代心灵哲学的出路

    从能动者到社会行动者:从社会个体生成论看当代心灵哲学的出路

    本书认为,当今我们就心灵哲学而言所需要做的工作,根本不是“把心灵哲学的研究模式、研究方法、乃至研究结论推广运用到社会哲学研究领域”,而是完全相反——只有通过逐步实现对惟理智主义的基本立场、思维方式、研究模式和研究方法的根本性变革,把人当作在现实生活之中不断生存繁衍的活生生的人来看待、把心灵当作这样的人实际上所具有的、不断生成发展的主观精神世界来看待,心灵哲学的研究者才有可能真正从其各种各样的“科学的迷梦”之中醒来,通过尽可能恰当地理解作为其研究对象的现实社会个体所实际拥有的主观精神世界,逐步开辟并走上能够使心灵哲学研究得以健康发展的坦途。此一思路无疑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 老子不生气

    老子不生气

    养正气的儒家历来受到历史上英雄豪杰的仰慕;不生气的老子则素来深受民间百姓的追捧。老子虽然没有明确提出“气”的理论,但老子所谈的主要是两个方面:做人心态和从政心态,它们无不指向不生气的心态修炼。做人要无为,从政要无为;做人要自然,从政也要自然。做官的要做到不生气,尤其是在老百姓面前不能生气。今天的官场要倡导一种不生气的政治文化。经商的亦要做到不生气,尤其是在消费者面前不能生气。今天的商场要倡导一种不生气的企业文化,消费文化。具体地说,老子指出了两种健康的心态,一是无为心态,一是利人心态。无为是不刻意为己,利人是无己心态的升华。
热门推荐
  • 盛宠无时:邪少你走开

    盛宠无时:邪少你走开

    她,是心术家族唯一一个小女儿,无限宠溺,单纯喜欢着心中的那个人,可到头来却被她的闺蜜和渣男送进黑暗深渊,香消玉殒,她,异世的一缕孤魂,接替了她的一切,替她而活,为自己而战!人不犯我我亦不犯,人若犯我我亦无情!弃我者,不可留,我弃者,不必留。红尘熙攘,情无是非,事无冷暖!可是。。。这TMD谁来告诉她,不过是做了一次"错事"这个带着冰冷眼神满脸不爽一直纠缠她的男人到底要怎样!?喜欢的可以收藏哦(⊙o⊙)哦
  • 吾儿历险记

    吾儿历险记

    混沌大陆第一人墨澪上仙战无不胜,文韬武略样样精通却嗜酒如命,且偏偏酒量不行一喝醉就天天和自己的姬友耍疯。仙界众人苦不堪言,对这位上仙又爱又恨。直到某一天这位上仙正经(戒酒)了,惊掉仙界众人的眼睛!原因竟是要给自己的儿砸做榜样。也不知为何这位‘普通’的儿子竟然连招不幸,几乎是人人都想杀他!于是墨澪就开始了拯救儿砸的道路![本文有宠有虐,新人写文,不喜勿喷。蟹蟹~]
  • 冷王的黑粉日常

    冷王的黑粉日常

    “号外号外,今日最新《贵圈真乱》又有特大新闻!”九王爷为何连续克死八任王妃?面具背后隐藏着怎样惊天秘密?让我们走近科学,探索邪王不近女色背后的真相……当某王爷看到这些,顿时怒不可言。而某个穿越的小记者,仍然不知死活的重操旧业中,每日竭尽所能的把话题焦点往新闻人物九王爷身上扯,直到……“女人,听说你死活要嫁给本王,甚至本王不答应,你就要一哭二闹三上吊?”“这个……”她想说这是炒作。男人绝美的脸上,凤眸深邃,勾着她的下巴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本王答应娶你了。”“可我不想嫁了。”“不想?木已成舟,由不得你拒绝!”
  • 重生之都市行脚僧

    重生之都市行脚僧

    这个网店,给钱就办事!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乔阳来到青藏高原的喇嘛庙,受老和尚点化,发现开网店卖时间的商机。回归都市后,故事从接了一个百万大单开始,让乔阳从此卖给了人称“小昭君”的美女老板甘凝莎。而所谓的交易远没那么简单……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新导演时代

    新导演时代

    娱乐黄金盛世来临,电影市场电影市场快速崛起;老牌公司攻城掠地,新成立小公司等待崛起;导演从幕后走向前台,成为聚光灯下的一员;先见之明的电影人计划将华夏电影推向世界,与好莱坞争锋!这一年,楚云逸穿越而来,继续做他的导演。在这全新的平行世界,开创属于他导演的传奇时代。
  • 穿越之购物狂影后

    穿越之购物狂影后

    上一世,史如是双料影后,是盛世集团继承人。为了婚姻,她放弃一手好牌,却落得个被丈夫背叛的下场。车祸去世,史如穿越成一个小武替,一个父不详的混血小包子的妈。为了买买买,她重征娱乐圈,金手指大开,虐了渣男,养了包子,登上娱乐圈顶峰。
  • 六十年温暖长留心间

    六十年温暖长留心间

    每当我们要编辑当天的报纸,就会为一件事情着急:好文章在哪里?一年下来,在设定好的合理篇幅内编选这一年的文章,尽管已经分成三册不同主题的书,仍然会感慨,还有那么多精彩篇章不能入选!文学的薪火相传就是如此,有时候你嫌她光亮仍然不够,甚至被一些更显耀眼的东西遮蔽了;更多时你感受到的是一种思想的力量、叙述的智慧以及艺术美感的生生不息。选在这里的文章,只是浩瀚的文学之海中极小的一部分,但我们相信,读者从中足以看到这一年中国文学所经历的路程。
  • 有些高峰要留给仰望

    有些高峰要留给仰望

    本书会让读者意识到,我们辛辛苦苦来到这个世界上,可不是为了每天看到那些不美好而伤心的。我们生下来的时候就已经哭够了,而且我们谁也不能活着回去,所以,不要把时间都用来低落了,去相信、去孤单、去爱去恨、去闯去梦。你一定要相信,只要努力去爱,努力奔跑,世界就在眼前。
  • 狩猎志

    狩猎志

    新书英灵王权!捕获强大的怪物并且培育它们,原本罗杰以为这就是狩猎志的功能。但自从将一个人类也收入其中后,他就明白自己的狩猎目标并不仅仅是怪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