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053700000010

第10章 一年级小学生

观音庙东边,有一排坐东朝西的旧瓦房,四周围着一圈土围墙,门口长着几棵老榆树。房舍不太好,院子却很宽敞。很早以来,这里就是村里的小学校。自从太原失守以后,世事一乱,学校也就塌台了。直到一九四〇年春天,反顽固斗争[16]取得了胜利,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建立了新政权[17],村里的一切工作也逐渐走上了正轨,这才决定把小学恢复起来。

夏收过后,街上贴出了开办小学的告示。干部们也到处宣传念书的好处,动员男女学龄儿童报名上学。胡兰听到这消息非常高兴。她小时候每逢路过学校门口,总要停住脚步朝里边瞭一瞭,那琅琅的读书声、清脆的课钟声,给她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她很羡慕那些念书的孩子,她也很想念书。可是那时候根本没这个可能。那时,上学念书的全都是男孩子。如今可好了,女孩子也能上学啦。而且她听金香和玉莲说,她们都已经报名了。那天,胡兰听到这消息,连忙就跑回家去找奶奶,她估计奶奶一定会同意她报名上学。奶奶对她那么亲,那么疼,再说念书又是好事情,奶奶还能不赞成?谁知当她兴冲冲地跑回家去和奶奶一说,奶奶迎头给她泼了一瓢冷水:

“上学?!你倒想上天哩!女孩子家,要紧的是学会操持家务,学会织布纺花,念会几句书能怎?”

“念了书就能识字,就能……”胡兰正想把她听到的那些道理讲给奶奶听,奶奶却打断她的话说道:

“就能怎?!能成龙,还是能变虎?再说,哪有个女孩子念书的?”

“村里好多女孩子都报名了,金香和玉莲也报啦!”胡兰恳求道,“奶奶让我也报了吧!”

“别人家的事情我管不着,咱家的事由不了你!”奶奶板着脸说道,“趁早死了这条心。哼!念书,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

胡兰听奶奶说得这么绝,噘着嘴低下头不敢再吭声了,可心里却是又急又气。她真没料到,奶奶竟是这个样子!眼看金香、玉莲都要上学了,眼看有那么个念书的地方,自己就是不能去,怎能不急不气呢?她忽然感到有点后悔,后悔不该这时候和奶奶说。如果爷爷和大爷他们都在家,说不定情况会好点。爷爷一定会赞成她上学,大爷也可能帮她说几句好话……可是如今已经迟了,奶奶把话都说绝了,她还能再改口吗?

胡兰正这么胡思乱想的时候,只听正在做饭的妈妈向奶奶说道:

“妈,依我看,念下几句书总有点好处……”

“有甚好处?能当饭吃,还是能当衣穿?”

妈妈笑嘻嘻地向奶奶解释道:“那倒是不能!不过多一样本事,总比少一样本事强。学会点文化,记个账,写封信也省得求人。至少识下几个字,也能认得票子。”

胡兰真没想到,妈妈会帮她说话,心里不由得感到高兴。她偷偷看了看奶奶,只见奶奶的脸色比刚才好看了,好像心眼儿也有点活动了。特别是说到票子的事情,正碰到奶奶的痛处,她因为不识字,吃过这个亏:把一块钱当成五毛花了。胡兰记得清清楚楚,为这事奶奶拍手顿脚后悔了好多天。

妈妈一连又说了好多上学念书的好处。奶奶思忖了半天说道:

“你说的倒也是个理。不过男男女女混搅在一起,能学出什么好来?”

“都是十来八岁的小孩子,只不过在一块念书……”

奶奶打断妈妈的话说道:“俗话说:书房戏场,坏子弟的地方……”

奶奶的话没说完,村公所公人石居山拿着纸和笔登记上学的孩子来了。他笑着接嘴说道:

“大妈,这话可说的不在板眼上。世上坏人有的是,你当都是学校里教出来的?二寡妇恐怕连学校的门槛也没迈过,她从哪儿学会……这个,这个……”石居山忽然改口说道,“如今的社会,不识字什么也干不成。你看看我,小时候没念下两句书,这阵办起公事来,咳!就连个公人都当不好。”

石居山是个精明能干的年轻后生,人样子长得挺漂亮,每年正月里唱秧歌,他总是扮女角,化装起来,把那些俊女人都比得少颜没色了。他从小在家务农,自从抗日政府成立,就到村公所当了公人。这人心眼灵,记性好,办起事来头头是道,说出话来有板有眼。他见胡兰奶奶对他的话很注意听,于是接着又说道:

“在村公所里,我一遇到文墨上的事,不由得就抱怨大人们:小时候不让念几年书,害得如今成了个睁眼瞎子。可是回头又一想,这能怪大人吗?不能。那时候穷得连肚子都填不饱,学费又那么贵,穷家小户谁家有闲钱供子女们念书?如今穷人们日子都好过了,念书又不掏学费,不出钱,不花票票……不分男,不管女,都能受教育,学文化,这有多好哇!这都是咱们新政权,咱们顾县长,不,顾专员[18]给谋下的福利呀!”他看了看奶奶,回头又朝胡兰挤眉弄眼地说道,“你们真是有福气,遇上这么好的年头,可得好好学习呀!大妈,我可把胡兰的名字记上啦!”

奶奶连忙说道:“居山,你先别记。家有千口,主事一人,这事总得等她爷爷回来商议商议呀!”

“大妈,你就别在我跟前来这一套了。街邻街坊,谁家还不知道谁家的匙大碗小?来成大爷是聋子的耳朵——样子货。这个家还不是靠你掌舵!”

奶奶笑着说道:“咳,你这两片嘴呀!真能把死人说活!不过话可说到头里,要把我胡兰教坏,我可要找你算账哩!”

“放心吧,我给你打保票!”石居山扬了扬手里的纸说,“报名上学的女孩子多着哩!”

爱兰见奶奶已答应了姐姐的要求,急忙说道:

“奶奶,我也要上学!”

奶奶不高兴地说:“好,上吧!咱们全家都搬到学堂里去好啦!”

妈妈怕她这么一搅,连胡兰也上不成学,忙说道:

“爱兰,你年纪还小,还不到上学的年龄,等明年再上吧!”

“对,对,明年上。”石居山边说,边把纸和笔递给妈妈,“景谦嫂,你识字,你来把胡兰的名记上吧!”

妈妈姓胡,叫文秀,小时候念过两年书,多少还识些字。她接过纸和笔来,略微思忖了思忖,便歪歪斜斜地写了“刘胡兰”三个字。其实原来胡兰的名字叫“刘富兰”,胡文秀为了和前房女儿拉得更亲近一些,就把“富”改成了“胡”。好在文水人说话鼻音重,这两个字念的是一个音。从这以后,“刘富兰”就改成了“刘胡兰”。

却说胡兰看着石居山拿上名单走了,真个是喜得心花怒放,立时就跑出去把这个喜讯告给金香和玉莲。两个小朋友听了也非常高兴,三个人过去常在一块玩,如今又能在一块念书了,怎能不高兴呢?

从这天起,她们每天都要到学校门口去探听几回,看看哪天开学。她们多么盼望能早点开学啊!盼来盼去,开学的日子终于来到了。

这天,天刚明,胡兰就爬起来,穿上奶奶给她准备下的干净衣服,梳了头,洗了脸,连忙背起妈妈连夜给她缝下的那个蓝布书包,在镜子前左照了右照。其实书包里连一本书也没有,里边只有大爷送给她的半截铅笔和用旧账纸订的个小本本。但她总觉得背起书包就像个小学生了。奶奶看到她背着书包照镜子的那副神气,又喜又爱地笑着骂道:

“看把你烧的,八字还没认下一撇哩,倒不知想吃几颗麦子的供献了。”

胡兰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忙取下书包,照常去帮妈妈和大娘烧火做饭,而且还故意装得和平常一样,可心里却是又兴奋又着急,同时还有点那个——她真有点舍不得离开妹妹。其实爱兰比胡兰还要那个——她更舍不得离开姐姐。

这天清早,爱兰显得很不开心,呆呆地坐在那里一句话也不说。胡兰早看出妹妹的心事来了,连忙把自己所有的玩具找出来,全都送给了她,并且答应每天下学回来还是一样和她玩。妈妈也劝爱兰说,只要再过一年,就可以和姐姐一块上学了。两个人哄劝了好半天,爱兰脸上才算有了笑容。可是当吃完早饭,胡兰走了之后,爱兰的脸色又阴了。

以前她真像是姐姐的影子一样,乍一离开,心里觉得很不自在,坐也不是,站也不是,不知该怎么好了。这天,连奶奶也显得有点心神不宁,天刚半晌午,就着急地向爱兰说:

“你姐姐怎么还不放学?”

爱兰一连跑到学校门口去了好几回。当她看到姐姐放学回来的时候,喜得嘴都合不拢了,好像多年没见似的,拉着姐姐的手不停地问长问短。胡兰一上午没见妹妹,也觉得有好多话要说,她把开学时候村长讲话,教员点名,排课桌,发书本等一切,全给妹妹讲了。她见妹妹听得很有兴趣,后来,每天下学回来,总要把在学校里听到的一些新鲜事讲给她听。给她讲老师讲过的故事,还教她唱新学会的歌子;而爱兰也总是要把家里的一切告诉姐姐。这一来,姐妹俩反而觉得比以前整天在一起更有意思了。

胡兰自入学以后,每天都是早早就走了,常常是第一名到校,从来也没有迟到过。她学习很用心,又听话,因此老师很喜欢她。而为这事却引起了奶奶的不满。

有天吃完午饭,忽然下起雨来了,雨下得很大很大。胡兰等了好一阵,雨也不停。她急着要到学校去,也顾不得管雨大小,背着书包正要走,奶奶把她喊住了:

“你看不见下雨?今天别去啦。”

“下午还上课哩,老师说过,不准逃学。”

“怎么?你那老师的话就是圣旨,奶奶说的你就当耳旁风?”奶奶生气地说,“趁早把书包扔下,少去一次也误不了你中状元。”

妈妈也劝道:“要去也等雨停了再去。”

“要是雨老不停,老下,老下,那就不要上学啦!”胡兰边说,边从墙上摘下顶破草帽戴在头上。

奶奶见她还是坚持要走,气呼呼地拍着巴掌咋呼道:

“好,好,好,走吧!有本事以后下刀子也去!”

胡兰知道奶奶说的是气话,但她没管这些,立时拔腿就跑了。这一下可把奶奶气坏了。以前孙女儿对她是言听计从,说一不二。她真没想到这孩子刚上了几天学,脑子里就只有个“学校”和“老师”,连她的话都不听了,怎么能不生气呢?

而大爷见侄女儿性格这么倔强,对念书这么认真,心里却非常喜欢。他自己就是这么个倔脾气人,不管做什么事,要不就不干,要干就一竿子插到底,即使碰到天大的困难也不回头,因此他也很喜欢这种性格的人。他见奶奶气得又拍巴掌又跺脚,不住声地叨叨,忙劝道:

“妈,我说你就别生那么大气了。既是你应许她上学,孩子这么专心专意念书,这有甚不好?难道说经常逃学才对?我看这孩子倒是满有志气,满有点出息哩!”

奶奶听大儿子这么说,细细思忖了半天,觉得这话也有道理。这件事也就这么过去了。可是后来,她觉得胡兰愈来愈不听她的话。她不只对胡兰不满,而且对学校和老师也渐渐感到不满了。特别是在一九四〇年秋季以后,学校老师经常领着孩子们在村里做宣传,慰问过往的军队,给伤兵们端茶喂水,跳舞唱歌……奶奶对学生们干这些事非常反感,她常向胡兰叨叨:

“这算个甚学校?不好好念书识字,整天胡混,真不成个体统!一个女孩子家,站到大街上给人家唱,唱,唱,唱……你不嫌丢人败兴?”

每逢奶奶这么叨叨的时候,胡兰总要反驳几句。这一来,奶奶就更加生气了。而最叫奶奶生气的是,后来胡兰不再跟上她求神拜佛了。而且有一回她要胡兰烧香磕头,胡兰不但没照办,反而还说了些渎神的话,那回可是真正把奶奶气坏了……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有天傍晚,胡兰下学回来的时候,只见妈妈在打烧饼,爹端着碗匆忙地吃饭,奶奶走出走进,不住嘴地叨叨:

“……黑天半夜,干这号担惊受怕的事情!你呀,真是个死心眼。你就不会说你有病,不能出远门!”

爹老老实实地回答道:“我甚病也没有,能和人家说假话?公家派的差,还能不去?”

胡兰听不懂他们说的是什么,正想问妈妈,爱兰悄悄地告诉她说:

“今黑夜爹要给公家往西山里送布去哩!”

这一下胡兰明白了。她在学校里就听老师说,昨天夜里部队又打了个胜仗——袭击了祁县火车站,把敌人的仓库也收拾了。刚才她下学回来的时候,看见村公所门口停着两辆大车,车上装的都是整匹整匹的白洋布。显然爹是要往根据地去送这些战利品。

这时奶奶还在不住嘴地叨叨。爹没有开腔,他放下饭碗,披了个夹袄,又用手巾包了几个饼子,就走了。胡兰顾不得去吃饭,连忙和妹妹也跟着爹跑出来,一直到了村公所。

庙院里非常热闹,出出进进很多人,有队伍上的同志,也有村里的老百姓。村长陈照德,农会秘书石世芳,还有石居山、石五则等公人们,正在忙着组织送布的人手。他们把民夫们编了组,点了名,讲了话,然后就让大家背上布出发了。

胡兰见爹也和大伙一块做抗日工作,心里感到很高兴,但同时不由得又替爹担心,她知道去西山里要通过敌人的封锁线——太汾公路。她多么希望他们能顺利完成任务,平平安安回来啊!

第二天一清早,出去拾粪的爷爷,忽然慌慌张张地跑回来了,上气不接下气地说:

“坏啦!送布的民夫,给敌人打散了……”

爷爷也顾不得回答奶奶的问话,慌手慌脚地竟然把粪筐搁到箱子上,转身就又跑出去了。

全家人听了这么个不清不楚的消息,都很着急。胡兰头也顾不得梳,脸也顾不得洗,匆忙就跟着奶奶跑到了街上。

街上乱糟糟很多人。有些背着布跑回来的民夫,正在井台跟前向村干部们讲述事情的经过。他们说昨天夜里通过“汽路”的时候,刚过去有多一半人,就被敌人发觉了。敌人又打枪,又打炮,又叫喊。隔在路这边的人,看样子不能再通过,于是只好撤退了回来。

奶奶听他们说完,急得一时问这个,一时又问那个:

“看见我景谦来没有?我景谦到底过去了没有?”

有的人说出发时候他走在前边,大概过去了;也有的人说半路上见他落到后边了,也许没过去;有的说临过封锁线时究竟赶到前边去了,还是落到了后边,黑天半夜没看清……奶奶问了半天也得不到个实讯,只好和胡兰回到家里。胡兰见奶奶一进门就去收拾香案,知道奶奶又要为爹求神拜佛了。她怕奶奶要她一块烧香磕头,连忙揭开笼屉拿了两个窝窝,背上书包就往外走。奶奶在后边直喊她,她假装没有听见,一口气就跑到了学校里。

前些日子,老师专门讲过破除迷信的课。老师说世界上根本就没有神鬼,说活人拜泥菩萨是最可笑的了。老师还讲了好多生动的故事,证明弄神弄鬼都是自欺欺人的把戏。从那以后,胡兰每逢看见奶奶准备要烧香磕头,连忙就躲开了。

这天,胡兰虽然又躲过了跟奶奶烧香拜佛这件事,但到了学校里以后,心里却很不安。她估计奶奶一定会为这事生她的气,说不定会和她闹一场。而更叫她不安的是,不知道爹通过封锁线了没有……整整一个上午,她都没和同学们讲一句话,心里老是翻来覆去想这些事。放学以后,她急着要回家去探听爹的消息,差点把书包都忘记拿了。一出校门,正好碰上妹妹跑来找她。妹妹气急败坏地告她说,送布的人上午陆续都回来了,单单就是爹没回来,爷爷和大爷问遍了所有的人,都说过了封锁线以后,谁都没见过爹的影子。胡兰听了这消息,觉得头都大了,二话没说,拉上妹妹就往家跑。路上爱兰告她说,奶奶已经在神前许下口愿:只要爹能回来就上莲花大供。爱兰还告她说:

“早上你走了,奶奶可气坏啦。说等你回来,非好好打你一顿不行。姐姐这可怎呀?”

胡兰没管妹妹说的这些,她心里只想着爹。急急忙忙跑回去的时候,只见全家人都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连最能沉住气的大爷也急得跑出跑进,坐立不安。一家人饭都吃不下去了。下午胡兰请了假,没有去上学,和妹妹一遍又一遍到村口去瞭望,一直望到天黑,仍然没有爹的影子。

这天晚上,真像是出丧一样,一家人坐在那里,谁也不讲一句话,都在暗暗叹气,偷偷擦眼泪。后来大爷从村公所回来说,干部们对这事也很着急,决定派人沿路去询查,他也打算一块去。家里人正忙着打发大爷起身的时候,说也巧,爹突然回来了。全家人真个是又惊又喜。胡兰扑过去,拉着爹的胳膊,不住声地叫道:“爹,爹……”她从来也没和爹这么亲热过,看到爹好好地回来,高兴得不知该说什么好了。这时全家人都围着爹问长问短,都急着想知道究竟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刘景谦本来就是个不会说不会道的人,家里大大小小乱纷纷地追问,更不知从何说起,跌嘴拌舌地说了老半天,人们才弄明白前因后果。

原来事情是这样的:他们被敌人发觉了的时候,他还在“汽路”这边。听到枪炮声,叫喊声,他以为敌人追出来了,怕敌人把布抢走,连忙就钻进了路旁的谷子地,跑了很远,这才躲在一条地塄后边。一直等到枪声停止以后,从谷地里跑出来一看,乡亲们都不在了。他悄悄摸到“汽路”附近看了看,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看不到自己人,也看不到敌人的影子。于是一阵小跑穿过了“汽路”。追了好半天也没追上前边的人,只好独自背着布往西山里走。天又黑,路又生,一路上经过的村子又都有自卫队和儿童团放哨,左盘查,右盘查,耽搁了不少时间。当他把布送到指定地点的时候,才知道先过了“汽路”的那些民夫已经吃完饭,休息了一会儿走了。队伍上的同志要留他住一夜,他怕家里人着急,连觉也没睡,就一个人返了回来。

奶奶听爹说完,长长地叹了口气说:

“罢罢罢,谢天谢地,总算没出乱子!”接着她又向爹抱怨道,“你呀,真是个死心眼儿,为甚要一个人乱撞乱碰?当时过不去,你不会返回来!”

爹说道:“公家让把布送上山嘛,咱应承下了,还能不给送到?眼看一天比一天凉了,人家还等着做棉袄哩!”

胡兰刚才听爹讲了送布的经过,就非常感动;如今又听爹讲了这么几句,更加感动了。爹虽然没讲什么大道理,可她觉得爹说的太对了,句句都是实话。爹平素不声不响,对公家的事却是这么忠实!

爹总算平平安安地回来了。胡兰当然非常高兴,可是第二天,不愉快的事发生了。原来奶奶连夜蒸下好多莲花馍馍,吃完早饭逼着胡兰给神佛还愿上供。胡兰推说要去上学,奶奶大声斥责道:

“上学要紧,还是这事要紧?这是为你爹许的愿!要不是神灵佑护,他能平平安安回来?”

胡兰反驳道:“爹是自己跑回来的,你供的神位就没出这个门!”

“你胡说什么?!”

胡兰想起玉莲和同学们学奶奶磕头拜佛的样子,脸上又一阵发烧,朝奶奶发狠说道:

“世上就没神!求神拜佛屁事也不顶!”

奶奶听她居然说出了这样的话,气得脸都白了,拍手顿脚地骂道:

“你这个死丫头,我看你是不想活了!你当昨天的事我忘啦?我还没和你算账哩!”

奶奶边骂,边顺手拿起根拐杖。爱兰一见这阵势,悄悄捅了姐姐一下说:

“姐姐,快,快跑!”

胡兰站在那里没有动。她见奶奶怒气冲冲地跑过来,举着拐杖要打她,心里反而倒平静了。她抬起头来望着奶奶说:

“奶奶你就是打死我,我也不会给泥胎烧香磕头!”

奶奶本来是想吓唬她,如今听孙女儿说得这么坚决,一时也没了主意——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她举着拐杖愣了一会儿,忽然把拐杖一掷,一屁股坐在地上哭骂开了。骂胡兰,骂学校,骂教员,后来又骂开了胡文秀和石居山,说尽是他们害得她错打了主意,让胡兰上了学,学坏了……

胡兰没想到奶奶会这样哭闹,她又怨奶奶糊涂,又可怜奶奶,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好了。待了一会儿,才上前去搀扶奶奶,并劝道:

“奶奶,快回屋去吧……”

奶奶不听胡兰的话,哭得更厉害了:

“胡兰子呀,你不是奶奶的孙女儿,你不要奶奶啦!”

胡兰正没法的时候,妈妈从屋里出来,对胡兰使了个眼色,意思是让胡兰走开。胡兰连忙背上书包到学校里去了。

这天胡兰放学回来,怀里像揣着个小鼓一样,一路上不住地敲打,愈走近家门,心跳得也愈厉害。她知道奶奶最痛恨的就是不敬神的人。以前,跟着奶奶烧香磕头的时候,多少有一点不专心,不恭敬,奶奶都要数说好半天。这回撞下这么大的乱子,奶奶还会轻饶过去?可是奶奶究竟会怎样呢?又猜不出来。

胡兰走到街门口站了一会儿,把心一横,硬着头皮走进了院子,心里说:“管她呢。该怎就怎吧,反正不能跟上奶奶去迷信!”

爱兰正在院里独自玩跳方,猛一抬头看见姐姐回来,连忙跑过来,悄悄向姐姐说道:

“你走了,妈妈和大娘劝了奶奶好半天。后来奶奶就不哭了,也不骂了。后来奶奶就领着我上了供。后来奶奶还在神前替你祷告了一顿!”

“替我祷告?!”

“嗯,奶奶说你一定是在学校里中了邪气啦。求神仙不要见怪你。”

“奶奶还说什么来?”

“没有。”爱兰摇了摇头,忽然又说道,“对啦,刚才我问奶奶说:‘你还打不打姐姐?’她笑啦,说不打了。真的,我一点也不哄你!”

胡兰听了妹妹的话,将信将疑地走进上房。只见奶奶正在纺花,脸色和和平平,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似的。奶奶既没有打她,也没有骂她,甚至连提都没提清早的那件事,一切都和往常一样。胡兰反而觉得更不自在了,真的就这样完了吗?不会。那么奶奶究竟要怎呢?猜不出来。唉,真叫人纳闷,倒还不如痛痛快快挨一顿打好受哩!

胡兰提心吊胆地吃完午饭,正要上学去的时候,可怕的事终于来了。奶奶扣着书包不给她,正式宣布:从今以后不准再念书了。并且立逼爷爷到学校去找教员,把胡兰的名字勾掉。全家人事先谁也不知道奶奶有这个打算,听了都很吃惊。胡兰也没料到奶奶会来这一手,急得“哇”一声哭了,两手抓着爷爷的衣服不让走。这可把爷爷难坏了,又不敢不听老伴的吩咐;又看着孙女儿哭得可怜。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不知该怎么好了。这时,家里人都忙着来解劝,有劝胡兰的,也有劝奶奶的。看样子奶奶的主意很牢靠,谁的话也不听,连大爷的话都不听了。爷爷愁得皱着眉头,只是不住声地叹气,憋了半天,才算想出个主意来,嘟嘟喃喃地向奶奶说道:

“我说,还是让孩子上吧。不管怎说,念书总是好事情。要她以后好好磕头烧香就是了。”回头又向胡兰道:“兰子,敬神总不是坏事。只要以后你听奶奶的话,就让你念书。”

结果这些话等于白说,奶奶不同意,胡兰更反对,而且哭得更凶了。

正在这难分难解的时候,农会秘书石世芳恰好从门口经过,听到里面又哭又喊,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于是急急忙忙跑了进来。他问清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忙向奶奶劝说,给奶奶讲了好多破除迷信的道理,最后说:

“大娘,你的本意也是为了孩子学好,可你要她学的正好是迷信落后。这一套,新社会吃不开。你这不是为她,这是害她。胡兰子不迷信,这是进步。就为这事你要她退学,这话能摆到桌面上吗?”

奶奶从前最怕村里办公事的人,如今对干部们也仍然是这样。她心里虽然不赞成石世芳的说法,但也只好打消了要胡兰退学的主意。

胡兰总算又能继续念书了。不过她也就念了这么半年,后来,唉!学校塌台了……

同类推荐
  • 曾国藩3:黑雨

    曾国藩3:黑雨

    修订老版讹误106处!一字未删,原貌呈现手稿!唐浩明独家作序认可版本!阅读收藏最佳版本!政商必读!最受中央国家机关干部欢迎的10本书之一,中纪委“读书推荐”栏目推荐学习。柳传志、宗庆后、白岩松鼎力推荐!历史小说巅峰之作,关于曾国藩最权威、最好看、最畅销的读本。了解千古名臣曾国藩的唯一经典,读懂国人处世智慧的殿堂之作。依据人民文学出版社三卷本《曾国藩》编校而成,全新修订原貌呈现。
  • 娱乐大王迪斯尼

    娱乐大王迪斯尼

    全书鲜明地展示了一个全世界老幼皆知的娱乐大王的形象——迪士尼。以“少年时代”开始,描述了家世、农场的快乐少年、送报、本顿学校、显露绘画天才、从军、踏出事业的第一步、初次接触卡通电影等生活经历,以及卡通影片制作人、迈向新艺术、扩展新境界、迈向永恒等奋斗成功的历史事实,最后以壮志未酬、无尽哀思告结束。其中他创造米老鼠唐老鸭卡通形象,建立迪士尼乐园和开创迪士尼世界的过程更令人感慨、催人泪下。
  • 希腊罗马英豪列传(Ⅴ)

    希腊罗马英豪列传(Ⅴ)

    本书出自古罗马历史学家普鲁塔克之手。书中记载了包括恺撒、安东尼、梭伦等50名古希腊罗马政治家和军事统帅的事迹,既是一部体例松散的古代史,也开了西方世界传记文学的先河,对之后两千年的西方哲学、史学和文学都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 一代圣贤——杜甫

    一代圣贤——杜甫

    本书对杜甫这样一位唐代伟大诗人的一生进行分析、归纳与总结,探索这位伟大诗人的曲折成长道路,以及他的独特的内心世界。
  • 丰臣秀吉(六)

    丰臣秀吉(六)

    《丰臣秀吉》讲述了日本战国时期最著名的大名,日本史上首位一统天下的平民英雄丰臣秀吉的传奇人生。丰臣秀吉出身寒微,没有依靠,但他凭借自己的力量,从一介小民,成长为一代权臣。在位时实行的刀狩令、太阁检地等政策具有划时代意义,对日本社会由中世纪封建社会向近代封建社会转化有一定成就,《丰臣秀吉》洋洋洒洒几十万言,内容详尽,翻译语言通俗易懂,有能够兼具日式风格,让读者在领略丰臣秀吉奋斗历程的同时,感悟日本传统文化。当下,人人追求成功,《丰臣秀吉》为我们展示了丰臣秀吉这个成功的范例,具有启示意义。
热门推荐
  • 我有一缕玄气

    我有一缕玄气

    秦昀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学生,在十八岁生日当晚,一团神秘的气体进入了体内。超强的记忆力和强悍的力气,皆是这气体的所带来的增益。暴风雨前的风平浪静,充斥着整个校园。而在这背后,是一个滔天的阴谋……
  • 槿涩年华

    槿涩年华

    我们,相遇在雪花纷飞的夜晚,相恋于樱花盛开的季节,还是在雪花纷飞的夜晚,风景未变,人亦未变,为何我们却离开了彼此。在这场槿涩年华中,究竟是谁乱了谁的心,谁又改了谁的命。
  • 郡主你真闲

    郡主你真闲

    一个每天装逼的悠闲郡主,自认为太有名而微服私玩。和亲插一脚,打仗冒个泡···天下之大,美男如云,怎么玩都不够。终于有一天,有人看不过去了,于是,某人被绑回去好好教训···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眉间雪映胭脂色

    眉间雪映胭脂色

    眉间雪,心上痣,红尘紫陌,弱水三千,唯一人尔,不悔相思。男子一脸委屈:阿芜,你怎的不记得我了?女子眨巴眨巴了眼睛:我真的不识得你啊。梦里人依稀,大红朱漆的宫殿,女子一袭红衣,在这隆冬的雪地里尤为地扎眼,殷红的血一滴,一滴,向四周晕染。脑袋昏昏沉沉,入目是一望无际的彼岸花海,血一般的红绵延不断,根茎细长,有花无叶,有叶无花。奈何桥旁还有一座相邻的桥,模样相同,仿佛相生,她不知不觉地踏了上去,“阿芜”,背后传来温声的轻唤,像穿越了千年的经纶,软软地敲在耳里。桥头再见,她是嚣张跋扈的长公主,他成了将军,一身杀伐,只为她谋。可她一朝回往,背负了一身血仇,却独独忘了那个唤她阿芜的男子。她来还一段因果,而他成了她的缘阿芜,没有轮回,我从上一世回来寻你了,红尘回往,一切从最伊始开始。
  • 红颜九梦:腹黑王爷高冷妃

    红颜九梦:腹黑王爷高冷妃

    天命?何其可笑。她顾小小荣获傻女称号,退婚、逼嫁却恰恰推她入他怀。儿时的一面之缘,她护他胜己。如若有人伤他,她便代他还之;如若天下赐他死命,那她便逆了这天下;承渊凛冽的眼神死死的盯着她:“小小,我若杀了他你将如何?”“我定不会随他而去。”她淡然而答。承渊浅笑:“我就知道……”“我定会倾覆天下为他陪葬!”她打断他的话,语气果断而狠决。摊上幼女怎么办?被波波了一下又怎么办?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南有耐北衍来

    南有耐北衍来

    初见时她道他是否有病却查出他中毒至深转眼人已不见再见时他的一句:不知阿奈医术从何学来如此之深打破她的沉寂她说她不愿爱他说那就我来爱你吧
  • 月白瓷

    月白瓷

    我和你是另一个世界的人。他和她是这个世界的人。为什么没有分清类别,就把我和她揉在一起,把你和他搓成一团。谁对?谁错?我只知道我再也看不见你了。再也不会有人笑得这样纯粹。笑得香樟泛起绿意。小溪,对不起,让你等了十年才带你来看大海。今年小溪二十五了。不知小溪变成了什么模样。夏季风好热啊,吹得眼泪都出来了。不管是十年,二十年,多少年。想起来还是会流眼泪。因为再倒退回去十年,二十年,多少年,再遇见你,想想还是会喜欢你。喜欢你的笑。喜欢你的哭。喜欢你的眼睛,海蓝蓝的明澈。一不小心想起曾经的约定。曾经的你。对不起。我爱你。
  • 网王之月下影

    网王之月下影

    莫名其妙来到网王世界的我,接受龙崎教练的请求,来到我可爱弟弟所在的青学,本来还以为在青学的日子会平平淡淡地度过,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