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89600000021

第21章 人生篇(一)(1)

目标始终如一

家门口新建了一座游泳馆,我遂与游泳结了缘。

基本上都是晩上下班以后去。每次从入水的一刻算起,限游一小时。

最初,游上50米,就喘得像一只得了气管炎的海豹,必须上岸来歇个10多分钟,而且,腿也疼胳膊也疼,心里很有畏难情绪。后来,200米,400米,600米……越游越多,歇的次数愈来愈少。终于有一天,一次也没休息,连续不停地游了1100米。

从此,一跳下去就不再停顿,1300米,1500米,1600米……这几日正在顽强地向新纪录冲刺。

腿也不疼了,胳膊也不疼了,心里越来越放松,日复一日地自我感觉良好。有几次,当劈波斩浪之时,甚至产生了一种抑制不住的幸福感,喜悦于自己找到了这么好的感觉——这是身心俱自由、完全放松的感觉,它是属于欢乐青春的,记得人到中年以后,沉甸甸的人生苦酒喝多了,很久很久,巳经和这年轻的激情久违了!

就暗暗下决心:要珍惜这激情,绝不能再把它丢掉,而要坚持游下去,像再创新纪录一样,一直小心翼翼地保持到终老。

可是,干扰来了……

有两三个同年龄的女人站在池边,睥睨着眼睛,甩过来冷冷的几句:“哼,游得那么慢,姿势也不正确嘛!”我没理会她们,继续游我的,我知道她们是嫉妒,刚才我从她们身边赶过去了,她们不高兴。

有一个中年男人一次又一次超过我,一副洋洋得意的样子。我装作浑不知觉,心里暗暗冷笑:你游你的,我游我的,我知道我不如你,但我有我自己的目标和节奏,我争取的是鞭策自己,不断前逬和超越自己。

有一群小姑娘刚刚游了二三十米,就乱纷纷夸张地叫起来:“累死了!游不动了!不行了!”我笑了,她们缺的不是体力,而是毅力、是坚持、是吃苦精神,她们还不懂得生活的艰辛,巴望着这世界只是鲜花铺路,美酒接风。

忽然,有一个壮汉从对面冲将过来,蝶泳,动作很夸张,响动很大,把水花拍得老高老高,一个人几乎占据了整个泳道。他游得太自我了,明明看见了相向而来的我,但依然故我地横冲直撞过来,带着一股强盗般的快意。我当然很生气,但还是躲开了。生活里就是有这么一种恶人,以邪恶为强权,要占尽世间的好处,我们拿他们没有办法,只能避开干扰,躲开即是福。

还有比这更严重的干扰。有一伙男男女女朝我游过来,转瞬间在我前前后后兴风作浪,企图打乱我的节奏,迫使我停下来。不知道我得罪了他们中间的哪一个,竟使我被迫面对一个无形的军团,像困兽一样孤立无援。一阵慌乱,我呛了一大口水,手脚顿时乱了,身体直往下沉,但我想到自己的目标,脑子“轰”地被击醒了:我要继续前进,不能与他们纠缠为伍,也不能后退,一定要坚持住!于是,我奋力摆脱他们,不理,不听,不看,不想,不为所动,一心一意想着我的手怎么划,我的脚怎么蹬,我的呼吸怎么调整,这一着很快奏效,我感到自信的火炬重又点燃了我的灵魂,浑身的血流又畅快地奔涌起来,就像有着一股不可抗拒的神力,我箭一般地向前,向前。他们见打扰不了我,只好讪讪地退了。这一天,我创造了1700米的新纪录……回想当初,当我第一次跃入天蓝的透明的池水时,完全没想到这平静的游泳池,竟也是一幅内涵丰富的社会画卷。如今,每当我沿着那长长的泳道,扬起双臂劈波斩浪之时,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联想到人生。人生的问题当然远比这深奥得多,复杂得多,也更艰难得多,但我悟到了一个看起来平凡,做起来却不容易的道理:

目标要始终如一。

我为自己的职业而骄傲

一个女新闻人的心声

1尽管我已出的五部书全部是文学作品,然而在公众场合,每当我被介绍为“女作家”时,我总是更愿意说:“我是记者和编辑。”

这是因为我非常热爱自己的职业,同时以它为自豪。我一点儿也不认为记者低于作家,新闻界低于文学界一人的高下,可以才能分,以智慧分,以人格分,以境界分,以心灵分,但最不能以职业划分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此话不虚。

前不久,著名作家贾平凹在一次聊天中,很认真地对我说:“新闻记者难当,比作家难。你想想,社会每时每刻都在变化,你得时刻注意着,还得反映得准确,多难!”

难为贾平四不是记者,却把记者这感受说得这样准确。我当记者也有10多年了,仍视新闻为畏途,每写一篇报道,都像第一次拿起笔。

我是1982年从南开大学中文系毕业,分配进光明日报的。上大学前,我曾在北京一家工厂做工八年,那时我就发表过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但当时处身在“文革,极“左”路线的淫威之下,精神和心灵备受摧残与折磨,可说是幻翼还未张开就被折断了,连做梦都不曾想过,这辈子有一天,我还能当上一名记者一记者,这在当时还年少的我的眼中,那是远在天边的晨曦。

所以,一旦我进入报社,一旦我当上记者,一旦我写的小小豆腐块新闻变成铅字出现在报纸上,我的感觉非常奇特,好长时间都不大相信这是真的。

所以,我也不可能不百倍地珍惜记者这个令人极度自豪的职业。当时,光明日报为了给我们这些新来的大学生打好扎实的基础,让我们在校对科、检查组、夜编、总编室依次实习,有些人感到被大材小用,不耐烦,我却一律认真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了过来。光明日报的老记者、老编辑、老校对的确素质很高,他们给了我很多很多终生受用的帮助,我向他们学到了很多很多。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1983年报社调我跟着两位老记者搞“中华大地,专刊。领导人是名记者金涛同志,他后来担任光明日报记者部主任,现在是中国科普出版社总编辑。当时金涛派我去约稿,我紧跑了三天,跑了15个大部的宣传处、政研室等,人家都接待我热情如火,稿子却是一篇也没来。后来还是金涛同志打了几个电话,黎焕颐等名家的稿子就来了。这个钉子碰得我头破血流,使我初品了当一个新闻编辑的不容易。接下来又是一个下马威:我心想约稿不行,我就在版面上多下点功夫,把版面搞好,争取一个字、一个标点符号都不能错。结果在大样付印前,金涛同志让我把它送给报社的资深老编辑熊剑英同志再把把关,熊老退回的大样上,又清清楚楚地挑出了两个错误!

“这就是艰巨的新闻事业!”我在心里对自己说,“它需要的可不只是你的自豪,而更是执著的努力和献身!”

2许多事就像是昨天才发生的,但时间已匆匆前行了13年,如今在报社里,我也算是一位“老”编辑记者了。

现在我担任光明日报“文荟”专刊主编。这个专刊以“名家名篇”为宗旨,团结了文化界一大批著名学者、作家、文艺家,被人称为“中国最有品位的文学副刊之一”,“给光明日报带来了很高的声誉”。一度,光明日报曾因改版而改办了别的专刊,但接到了大量的读者来信,殷切地希望能继续看到“文荟”副刊,而且大量的信是来自基层,比如中小学教师、工厂、部队搞宣传和政工的干部,还有回乡的知识育年。我感到非常吃惊,也很受震撼,完全没想到在那些艰苦的山区,条件简陋的基层,居然还有这么多人关注着文学和文化,关注着我们的报纸。有许多信写得热情如火,比如详细地评价我们刊发的每一篇文章,阐述出我们的编辑意图,还替我们挑出病句、错别字,更有的寄语我们,希望把报纸办得更加出色。面对他们,我的第一感觉是惭愧:每当我被逗号、句号掲得烦不胜烦的时候,每当我被撤稿、换稿等“无用工”耗去宝贵时间的时候,我生气、烦躁、抱怨、发脾气、不愿再做编辑工作……想想注视着我们的这些读者,真是一点儿退路也没有,只能打起精神把工作做得更好。

说起来,新闻编辑真是个很奇特的职业,它就像一根弹性极大的猴皮筋似的,可以从天上一直抻到地下。你若图省事,也可以毫不费力气,比如从来稿中随便挑拣上两篛,也不认真编就直接上版(我就亲眼见到一位大报编辑,疏懶于约稿,居然把某些小刊物几年前发表的文章剪下来,充做自己约来的新稿塞上版然后也不管版式好看不好看,塞满了就算完;再然后连大样也不认真看,爱错不错跟我没关系,最后是也不给作者寄报纸、稿费,也不下功夫联系作者……这种不负责任的编辑,说来各个单位都有。但若是想做一名称职的好编辑,这可就难了!你前面的路永远也走不到头——~你永远都得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你还得不断提高自己学识上的、眼界上的、人格上的、精神境界上的修养;你还得任劳任怨,党叫咋办就咋办;你还得练就百折不挠的毅力和信心,需要冲锋陷阵的时候,不单不能惧怕自然界的风风雨雨,还要无所畏惧地穿越人世间的沼泽地;你还得练就一双火眼金睛,能够一下子就判断出稿子的好坏和谁是你的优秀作者,谁仅仅只能与你合作一次;你还得虛怀若谷,能够容忍各种作者和各种稿子,哪怕是有着严重的缺陷,当然这是以坚持正义为前提,在大是大非面前亳不含糊;你还得诲人不倦,以发现和培养新人为己任,把自己的副刊既办成一片森林、一座花园,也办成一个苗圃;你还得具有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本事,能够及时组织好的选题和拿到好的稿子,以适应读者的需求……噢,当一个好编辑是太难了,一辈子也不一定能做好!

我时常感叹老辈人当中,有许多优秀的编辑人才,和他们相比,我只有奋起直追地努力,再努力。

3文章写到这里,本来应该结束了,但是我还想再说几句心里话。

如果允许个人选择的话,我心心念念的,还是最想当一名记者!

进报社十几年,我一直是做编辑工作,虽然非常渴望当记者,但我不是那种置工作于不顾、不达个人目的决不罢休的人,而且不论干什么,还都是全力以赴地干好。可越是这样,领导用得越是顺手,就越不容易改变个人的处境,离个人的愿望就越远。有几次,我也向领导表达了我想当记者的心愿,但得到回答竟是“你干记者不一定合适”,以至于后来为了证实我能跑采访,在一次去广州、深训的出差中,我一下飞机就马不停蹄地找线索、跑采访(当时在穗我一个人也不认识,什么线索也没有结果连来带去五天时间,一共带回六篇新闻稿和一篇9000字的报告文学,不但都发表了,报告文学还获了奖。这下,终于把领导说服了,答应以后有适当机会,一定让我当专职记者。可惜直到现在也没有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我心心念念想当记者,绝对不是因为记者容易成名而编辑只是无名英雄,到了我这个年龄,名不名已经无所谓。而是因为我觉得论起干预社会、推动社会的进步,记者更直接些,效果更快些。比如1994年夏天,文坛上刮起一股女人写个人隐私的邪风,某些女人想要获取名利,竟然大写自己的婚外恋、同性恋、性欲、性变态心理……而某些评论家、书商、掮客等,为了同样的目的,不惜做大力吹捧之能事,一时闹得沸沸扬杨,是非不辨,广大正义人士很有看法。我就写了一篇新闻,及时报道了这些情况,并旗帜鲜明地表明了自己的观点。是文见报后,在文坛引起了极其强烈的反响,一时间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结果,正邪是非很快就澄清了,到底邪不压正,这股邪风及时得到遏制,没有再泛滥蔓延。又比如,1995年5月,我在北京街头书摊上,见到一本用裸体、半裸体女人和诸如“性爱、情爱、大胆倾诉”等字样包装的散文集,其实文章内容本来是很严肃的,有很多都是当今文坛的著名作家之作,但这么恶俗的包装就使它具有了一种淫邪的味道,对作者和读者都是一种亵渎。这可说是出版界的一个新动向,在此之前冰清玉洁的散文还没有受到这种侵害,如果不及时制止,那后面又会是一大串多米诺骨牌,我就及时写出《恶俗包装入侵散文》一文,提请社会舆论的注意,见报后又得到了正视听、伐丑恶的良好效果。

这就是新闻舆论的力量,它能及时发现和报告社会上发生的情况,及时地扶正驱邪,主持正义;这也是当一名记者对我的恒久的吸引力,特别是当我的报道帮助了某一方面的工作,从而推动了社会前逬的时候。所以,直到现在,我还在找机会卸下编辑工作的重担,争取干几年专职记者。

写作人语

1我没有金山银海,但我有心灵的家园。

写作,给了我安慰,给了我力量,给了我活在这个世界的勇气。

可是我写得真慢!慢得一个字一个字地抠。而且,绝不是用墨水写的。

是用血写的。是用生命写的。每个字都是用心换来的。

所以,我一想到这些文字,就想到“呕心沥血”这个词——身临其境想一想,这其实是个很令人惊心动魄的词!

从艺术的标准看,它们肯定很不够水平,我自己就从来没有自我感觉良好过。惟一使我能够坦然面对读者的,是我有一颗真诚的心——它不带任何功利目的,里外透明,很纯正。在它里面,有我想对时代、社会、人民奉献自己的愿望,有我对这个世界的不停的追问,有我对自己内心的严正审视,还有想对读者说的心里话。我一向讨厌装腔作势,更?

憎恨表里不一的伪善人,所以,我严格要求自己绝不可以犯这一种错误。

就是这样的一颗心,我把它完完全全交给读者了。

2好文章是得之殊难的,有时候你就是用尽了身上的最后一把力气,也不一定能写好。要把你内心的感受完整地表述出来,真好比在天堂、炼狱和地狱中来回熬煎,不仅需要语言、文字、结构、感觉,也不仅需要才情、学荞、素质、人格,还不仅需要思想、意志、信念、责任感,有时简直还是天意使然!所以我对写作格外谨慎,一个字一个字地推敲,每写一篇都如临大敌,不敢有丝毫轻慢。甚至在文章写完以后,还一再延迟交稿时间,总想再改得更好一些。现在这个目的达到了没有呢?“乱花渐欲迷人眼”,我终归还是越看越不满意。这绝不是虚伪,也不是矫情,而是在一颗心上面刻下的四个血痕大字——自知之明。人最不能欺骗的就是他自己。

唉,写作的过程,永远是一个“无限风光在险峰”的过程,我只能说,我尽力了。

3我现在的文章,与我以前的有了不同,就是明显地增加了理性思考成分,调子还越来越激越、沉郁。读读许多别人的新作,也很有如此变化。为什么会是这样呢?

这是因为近年来,无论从社会大背景层面,还是从许多个人的内心来说,都在追问着生命的为什么?追问着到底什么是有价值的世界、历史、社会和人生?我们所处的当代社会,就像一列无限马力的超高速列车,呼啸太高亢,转型太急骤,以致我们这些乘客,忽然找不到稳定的节奏感了——困惑由此产生了。

虽然我还远未找到答案,还在极为痛苦地上下求索,但是我真诚地追寻过了,并且还将不懈地追寻下去。

文学自白

祥和、温馨、安宁的50年代中期,一个端午节的黎明,有个小女孩降生在新中国的首都北京、一个书香门第之家。

同类推荐
  • 梦想与疯狂

    梦想与疯狂

    三个典型人物:孙和平、杨柳、刘必定的精彩亮相,使这部惊心动魄又光怪陆离的长篇小说,下面接触了中国变革中的一系列敏感问题:国家发展和社会正义的博弈,各种社会力量(能量)在利益和精神两个层面上的博弈,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融合与博弈,财富欲望与道德坚守的博弈,给读者呈现出一幕幕既陌生又熟悉,既勾心斗角又波澜壮阔的深度现实场景。
  • 所罗门王的宝藏

    所罗门王的宝藏

    作为冒险家和猎手的艾伦·夸特梅因接受了英国爵士亨利·柯蒂斯和海军上校约翰·古德的提议,决定一起去探险,并借机寻找亨利杳无音信的弟弟。据说亨利的弟弟为了寻找所罗门王的宝藏而走失。与此同时,一个偶然的机会,艾伦·夸特梅因得到了一张通往宝库的旧地图。在历经多次艰难险阻,饱尝沙漠的酷热之后,他们终于到达了库库安纳王国,并协助当地百姓摆脱了暴君的统治,最终抵达所罗门王的宝库。归途中在绿洲附近幸运地找到了亨利的弟弟。
  • 东北第一黑帮覆灭记:黑档案

    东北第一黑帮覆灭记:黑档案

    本文以笔者混迹黑道多年的所见所闻为素材,以刘涌(化名刘伟)黑社会集团的兴衰为主线,试图向读者展示一个真实的江湖黑道。这里没有风花雪月,没有轻松幽默,更没有传说中的兄弟情义。真实的黑社会,只有尔虞我诈,只有血腥暴力,只有弱肉强食。珍爱生活,远离江湖。
  • 妻子与情人

    妻子与情人

    如果这世界上没有女人,不从繁衍生息的意义上讲,光是男人间无休无止的厮杀就可以剿灭人类。女人性情如水,把好斗的大山巧妙地隔开了,以温柔的体肤,去丰富男人的情感,抚慰他们孤傲的灵魂。男人狂啸的热血,在女人谴绪缠绵的抚慰中变得平和,这样,他们也由一架好斗的机器变成灵魂健全的人。
  • 绝代老艄

    绝代老艄

    小说历来是虚构的。所谓的生活真实只能是文学意义上的真实。书中所提到的地名大多属虚撰,但也有不少用了实际生活中的真名,如柳林、碛口等等。这为的是加强作品生活的实感。正如《水浒传》中的水泊梁山绝不是实际生活中水泊梁山一样,不可以将其视以为真而去查证或对号。提及这一点可能是多余,权当蛇足吧!
热门推荐
  • 美少女的升级路

    美少女的升级路

    现如今,世界上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了妖,据说它们是某个科学家做实验的失败品,又据说其实在远古时期就存在着,至于为什么会出现在人类的世界,谁也不知道,只是它们已经悄无声息的生活在世界的每个地方
  • 千千遍

    千千遍

    李府双姝,大小姐李宛温婉聪敏,二小姐洒脱坚毅一场战役,奸细出卖,七万大军葬身虎啸谷,常胜将军李响战死沙场,李家二小姐被投入大牢......李家双姝如何从危机中脱身,为家父报仇大幕拉开,各凭本事,却心念彼此,山高水远,为你千千遍,
  • 朱砂泪之泪朱砂

    朱砂泪之泪朱砂

    “今生所做的一切,我从未后悔过。没有人能让我后悔!包括你!凌君华!”
  • 农村法律法规常识——农村户籍户口制度法律法规

    农村法律法规常识——农村户籍户口制度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有效的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地方法规、地方规章、部门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以及对于该等法律法规的不时修改和补充。其中,法律有广义、狭义两种理解。广义上讲,法律泛指一切规范性文件;狭义上讲,仅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在与法规等一起谈时,法律是指狭义上的法律。法规则主要指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法规及经济特区法规等。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神魔苍穹传

    神魔苍穹传

    这是一个以法术为生的世界,谁的法术高,谁就拥有主宰和毁灭任何一切的权利,当柳叶村少年林布法术觉醒,又会引来怎样的风波呢?一切尽在神魔苍穹传…………
  • 你是一道光却照向了她后续

    你是一道光却照向了她后续

    白井在目睹御坂恋情后自杀,御坂痛不欲生。自己是否喜欢白井?对上条又是什么?一个个问题浮现在御坂脑中本文对白井和御坂心理描写较多小学生文笔
  • 明星系列:明星总裁作家妻

    明星系列:明星总裁作家妻

    苏培祯,如果我的坚强任性会不小心伤害了你,那我也不会改变。金在熙,爱我的心会不小心遗落,伤害我的人,绝对不会忘记。她的冒险,他的宿命。这一场交易婚姻,只有各取所需的目的。开始的糊里糊涂,结束却伤痕累累。半个地球的飞行,依旧只是在伤城中游荡,旧恋曲的完结,落下不算华丽的帷幕。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横练复苏

    横练复苏

    灵气已经复苏,诡秘也复苏了,就连器甲人、灵兽萌宠、诸天位面……都复苏过来!而横推无敌的你,终于踢开了棺材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