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86500000065

第65章 刘宋朝的神灭不灭之辨

东晋末,佛教在江南已相当兴盛,达官士人信仰佛教、深入佛学蔚然成风。大概由于慧远思想的影响,神不灭论成为一时显学,士人中的佛教徒,沿慧远开辟的思路,对神不灭论作了进一步阐发。先有官至刘宋尚书右仆射的郑鲜之(363—427)撰《神不灭论》,设主客问答,力论人死神不灭。郑鲜之的理论出发点,仍是玄学的本末论(王弼所立),他强调“理精于形,神妙于理”,形神关系中,神的功用神妙,“神体灵照,妙统众形”,为生命活动的本根和主脑,“神为生本”,形体和气为末,精妙的神与粗的形“精粗异源”,不可混同为一。人身之内,肌骨能知痛痒,而爪发没有知觉,岂非说明爪发非生命之本吗?“生在本则知存,生在末则知灭”,那作为“生本”,“其源真妙”、有知觉的神,“神理独绝,器所不邻”,与作为末、无知觉的形器,性质截然不同,本原不是一个,岂会随七尺之躯而同朽呢?中土传统哲学所谓的太极,只不过是混元之气,尚能为两仪之母、万物之本,统摄万类,造化一切,“不变其一”,何况那极为灵妙,超越太极、统摄生命乃至一统有、无的神,岂会随形体之朽腐而消灭?郑鲜之也用薪火之喻来论证神不灭,不过其论证方法与前人皆有不同:夫火以薪则有火,无薪则无火,薪虽所以生火,而非火之本。火本自在,因薪为用耳。若待薪然后有火,则燧人之前,其无火理乎?火本至阳,阳为火极,故薪是火所寄,非其本也。神形相资,亦犹此矣。强调火为本,至阳,是第一性的存在(自在),只是寄居于薪而燃,而非以薪为本、依赖薪而生。如果说火依赖薪而生,那么在燧人氏发明钻木取火方法以前,应是没有火存在了。精神,就像火一样,自在本有,只是寄托形体以显其用,并不依赖形体而产生,“神不赖形,神不待形”,故形体纵然衰朽,神无随灭之理。这种玄学气味极浓的神本形末论,与慧远之说同一路数。郑鲜之后,有隐士宗炳(375—443),官至国子祭酒的颜延之等佛教徒,撰文论证神不灭。宗炳的《明佛论》(一名《神不灭论》),是一篇受到宋文帝刘义隆赞赏的长篇论文,文中据《易传》“阴阳不测之谓神”之语,强调神为本,“妙万物而为言”,作用神妙于万物,能上际于天,下盘于地,穷机研微,使人为圣为贤,与后天的形体不可同日而语,不得说形朽神灭,与郑鲜之基本同调。宗炳论证神为本为妙,有几个值得注意的论点:

一、神在未生之前,非形所生。若说神由形生,则顽愚的瞽叟,如何能生出贤明的大舜?贤明的大舜,又如何生出不肖的商均?精神既非由形体遗传,则必在人未出生之前,便已有了精粗之分。“既本立于未生之先,则知不灭于既死之后矣”。

二、若形生则神生,形死则神亡,“则宜形残神毁,形病神困”,但实际并非如此,肢体残疾的人,精神未必不健全,大病卧床的人,往往表现出顽强的意志。可见“神非形作”,只不过与形体结合在一起,随缘迁流,成粗妙之识,但神之本并未曾灭,故死后也不会消灭。

三、若神由形生,那么人们的形体结构,饮食所需,并无多大区别,此则贤圣应与凡愚相同,岂能“精神四达,并流无极”,表现出博大高尚的精神品格?

四、华夏自古有祭祀后稷、文王等圣人之俗,相信其形体虽死,而魂神不灭,周公谓“斋三日,必见所为斋者”,不可以一般人之不见,便断言周公亦必不见后稷、文王的神灵。

五、人之生,以情为先。《易》言:“男女媾精,万物乃生”,精由情生,“情为生本”,“以情贯神”的凡夫众生,身虽坏死,其生命之本“情”,必应生出新的生命。

六、神为“虚明之本”,始终常住,不可凋谢。人禀神之本而有心识,心识为物所累,随境流转,生灭无常,却非断灭,而是“用用妙接,识识妙续,如火之炎炎相即而成焰耳。”就像那明镜当台,尘秽丛集,蒙蔽其本明,“伪有(虚假的现象)累神,成精粗之识,识附于神,故虽死不灭。”学佛者“澄不灭之本”,休歇情识,息心悟空,修至“唯神独照”,则不再受生而入涅槃,“无身而有神,谓之法身”。

宗炳的主要论点,虽然仍为魏晋玄学的本末论,但他据佛家“心为法本”(《法句经》)的思想发挥,以多种反证论证神为本故不灭,他所说的神,是能产生心识与情的精神本体,当于大乘性宗所说的心性、心体。其神不灭论既具中土玄学色彩,又较他以前的神不灭论更为明晰,更接近印度佛学的轮回说。当然,也还是留有理论漏洞。

宗炳等佛教徒的神不灭论,并未能说服当时的反佛派代表人物——官至御史中丞的何承天(370——447),他特撰《答宗居士书》,反驳宗炳“人形至粗,人神实妙”的论点,承认神之殊妙,但他从“形神相资”的角度,用薪火之喻,强调神赖形而存:古人譬以火薪,薪弊火微,薪尽火灭,虽有其妙,岂能独传?认为“生必有死,形毙神散”,就像草木春荣秋落,四时代谢,乃自然之理,岂有死后再生之事?他反对宗炳依佛家之言,将人与畜类皆视同众生,认为人非天地不生,天地非人不灵,人与动物的本性不同,所以不可能轮转为畜类。何承天对佛家的因果报应说反驳尤力,撰《报应问》专门批驳,认为若有报应,“宜取符于见事”——应有眼前的事实验证,然事实并非如佛家所说。如鹅唯食草戏水,不侵犯其他生物,到头来却不免被宰烹;燕子专吃飞虫,杀生无数,但却被人们喜爱,任其做窝于屋檐之下。由此可见:“杀生者无恶报,为福者无善应。”何承天反佛的根本出发点,是儒家传统的伦理现世主义,认为社会教化应教人重视现实生活,“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反对佛教以生死轮回、因果报应说教人们积善修福,希求毫无验证的来世福报。

对何承天的反佛之论,宗炳、颜延之、刘少府等佛教徒进行了反驳。宗炳修书答复何承天,就何的形神相资、形尽神灭说而辨曰:夫火者薪之所生,神非形之所作。意有精粗,感而得,形随之;精神极,则超然独存。强调神非形体所生,心意的活动能对形体发生作用,精神通过修炼,达到极致,可以超越形体而独存。与何承天之说可谓各执一端。当时大诗人、佛教徒颜延之(384—456),撰文反驳何承天,说人与畜类的出生无异,宜共称为众生;然人异于草木,故死后非同草木之无知,“精灵必在”,必将再受形。他抓住何承天不敢否定儒家经典、“信鬼于五经而疑神于佛”的弱点,以儒书中的鬼神、祭祀之说为证,论证既然人死为神,灵魂不死,即是神不灭,有何理由反驳佛家神不灭论?他还驳何承天的善恶无报论说:凡气数之内,无不感对,施报之道,必然之符。强调因果报应是气数之内的一切现象都必然遵循的自然规律,并引证《荀子》“莽卤灭裂,报亦如之”、“报应之势,各以类至”等儒书之言,说明善恶报应,乃儒、道二家的传统思想。刘少府(名字不详)也专驳何承天的《报应问》,作《答何衡阳书》,“昔日月之行,幽明之信,水火之降,风云之作,皆先因而后果,不出感召之道”,万物皆有先因后果,佛家的因果报应也是同样的道理。至于何所举鹅被宰烹、燕之无报,应从报通三世去观察,鹅也许前世杀生今世受报,燕子吃虫杀生,也许后世必会受报,“报由三世,业有迟疾”,不能只着眼于现前。何承天的理论思维水平本来就不高,又不离儒家立场,信鬼而疑神不灭,自相矛盾,对宗炳等人的神不灭论,本无全面的辨析反驳,在论战中,当然只能以失败告终。

同类推荐
  • 静心·舍得·放下之放下

    静心·舍得·放下之放下

    印光法师振兴佛教净土宗,居功至伟。不争名夺利,不任住持,不收出家弟子,不搞社会交往,终生默默修行弘法。法师一生,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他如一株擎天巨树,以深厚的根基广化穷山瘠土为乐土福地,以广袤的浓荫庇护众生,度无尽众生脱尽烦恼、永得安乐。
  • 淡定·从容·心安之淡定

    淡定·从容·心安之淡定

    现代人的心灵圣经;民国四大高僧中弘一法师、虚云大师的佛法启迪套装书;值得细细品味,永久珍藏的经典之作;弘一法师、虚云大师两位高僧的思想代表着近现代佛学界的权威思想,将两位大师的思想精华结集出版,把深奥的道理化成通俗易懂的话,以启迪大众思维,唤醒世人迷梦;弘一法师半缘艺术半缘佛,将两世人生集于一身,虚云大师世寿120岁,经历过五朝四帝,两位大师的经历与才华令世人瞩目,本套书中大师亲述人生经历,给人探索生命真谛的经验与智慧;高僧大德的觉悟,为人处事的标竿。40副插图,含弘一法师亲笔书法。
  • 星云日记42:检查心念

    星云日记42:检查心念

    本书为“星云日记”系列的第四十二册。收录星云大师1996年7月1日至8月31日期间的日记,分为“检查心念”、“拥有一切”、“开发心田”、“包容力”四部分。日记详细记载了星云大师每日的弘法行程、心得、计划,熔佛法、哲学、文学、慈心悲愿于一炉,实为一代高僧之心灵剖白与济世旅程,为现代佛教历史的进展保存或提供了至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亦为吾人陶冶心性之良方、修养精神之津梁,从中可获得许多做人做事的启示与新知。
  • 百年佛缘:生活篇

    百年佛缘:生活篇

    星云大师的《百年佛缘》是一部重要的口述历史的著作,全书分为:生活篇、社缘篇、文教篇、僧信篇、道场篇、行佛篇、新春告白、别册、名家看百年佛缘十个部分,涉及的领域相当广泛,记述了星云大师与社会各界的往来、弘扬佛法和为社会服务的经历,读来非常令人感佩和感慨,展示了台湾几十年来的历史变幻和海峡两岸关系从冰冻到如今的全面交流与交融的全过程,是一部难得的历史巨篇。
  • 今天天气不太好

    今天天气不太好

    打开这本书,就像走进繁花似锦的灵性花园,你可以从容散步,看看禅师对弟子的开示,看看禅师与人的对话,看看禅师如何回答难以回答的问题,听听禅者浓缩毕生智慧体验的临终遗言,听听禅者被真理敲击心坎时精美莫名的感叹辞章……
热门推荐
  • 我在亚狄赛的日子

    我在亚狄赛的日子

    一架深夜起飞的飞机莫名失踪...而我不幸就在那架飞机上...当飞机迫降,我发现这里竟然是另一个世界...这是哪里?“欢迎来到亚狄赛大陆!”
  • tfboys遇上她们

    tfboys遇上她们

    三个朝气蓬勃的小正太,遇到了终身难忘的爱人。三个女孩更因为他们而此生无憾。
  • 这个丫头有点傲

    这个丫头有点傲

    人物介绍:慕容月,欧阳景简介:欧阳景:我喜欢你,做我女朋友吧慕容月:可我不喜欢你欧阳景:我做的这一切难道你没有一点感动吗慕容月:有啊,但感动不代表喜欢
  • 摄政王妃有点狂

    摄政王妃有点狂

    有人说摄政王爷有洁癖,生人勿进,靠近者死。叶初云:???那这个天天缠着她,黏着她,骂也不骂走,踹也踹不开的男人是谁?又有人说摄政王爷权倾朝野、权势滔天,便是皇上也对他礼待有加,这世上再无一人能让他低头折腰。所以眼前这位低着头弯着腰给她穿鞋的摄政王怕是个假的吧?还有人说摄政王沉默寡言、不解风情,视女色为无物。“本王的王妃貌美如花、娇俏可人、知书达理、贤良淑德,这世上再找不出这样完美的女子。”叶初云嘴角抽了抽:确定这说的是她吗?
  • 记忆树叶

    记忆树叶

    存在于记忆深处的树叶,仿佛刻画着我们一去不返的年轮。那清晰的纹路为何犹如一道道伤痕,痛的清澈……
  • 细看十二星座

    细看十二星座

    喜欢分析星座的朋友过来看呐,喜欢的加泪曦小说读者群:330590444
  • 朱砂泪:倾尽天下

    朱砂泪:倾尽天下

    周帝白炎死在称帝十载后的一个雪夜。这个草莽出身的皇帝不喜奢华,逼宫夺位后便废弃了前朝敬帝所建的华美宫室,而每夜宿在帝宫内的九龙塔,死时亦盘膝在塔顶石室几案前的蒲团上,正对着壁上一幅画像。倘有历过前朝的宫女在,定会认出,那画上艳色无双的女子,正是前朝敬帝所封的最后一位贵妃。原来在倾国的十年之后,白炎终究追随那人而去。他身后并未留下只言片语。于是所有关于周朝开国皇帝的谜团,都与那悬于九重宝塔之上,隐在七重纱幕背后的画像,一并被掩埋进厚重的史书里。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驰骋星云

    驰骋星云

    队友,财富,威慑,强势。这就驰骋星云!从默默无闻到驰骋星云的一刻,能保护别人的才是英雄!
  • 仙魔列国志

    仙魔列国志

    天帝陨落后三界大乱,群雄并起,逐鹿苍穹,以战止殇,胜者为王!天帝陨落为人族废材少年,追逐神秘玉璧,意外融合了古神族的超级武魂,蜕变成超级天才。混乱的仙国,强大的魔族,来自鸿蒙圣境的恐怖的星兽,纷争不断,各自为王。天帝归来,快意恩仇,征战八荒,碾压所有天才,仙界的至高无上的统治者非我莫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