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86500000057

第57章 自杀及安乐死

乐生怕死,可谓人普遍共具的本性,但是,也有不少人的表现似乎与此本性相反,以主动取死的自杀提前迎接死亡。自杀,是自古以来习见不鲜的现象,在物质生活飞速提高的现代社会、发达国家,自杀率并未降低,已成为人类十大死因之一。韩国、日本自杀率高居世界之先。美国自60年代至今,青少年自杀率上升3倍,中国自杀者每年超过20万人,未遂者约6倍,有自杀念头者约几十倍。高级知识分子、名人自杀者由来比例偏高。

自杀,乃人对现实绝望时所采取的唯一的、最后的自我保护手段,一般分自杀为合理、不合理两类。杀身成仁的义士、被强敌环伺而英勇自刎的豪杰、为保护贞操而牺牲生命的烈女等的自杀,历来受到人们的敬仰赞叹,是合理的英雄之举;不能忍受一时的挫败打击,或为绢细小事、夫妻口角、情侣相怨、人事不和、成绩不好、晋职不遂等而轻生自杀,则被认为是怯弱的表现,为不合理。又有因恨别人而自杀者,其实质是杀所恨之人。或说自杀出于失望、敌意、报复的心理,自杀者有寻求帮助、逃避绝望处境、抑郁、尝试操纵某人等不同目的。大多数自杀未遂者并非想结束生命,而是企图用自杀行为影响他人。若主动要求安乐死,其性质与自杀基本相同。在佛法看来,各种自杀,及因不堪忍受疾病痛苦而主动要求实施安乐死者,其实都是受某种极大的逼迫而不得不选择死亡,并非是其本性乐死不乐生。

佛教一方面数说人生的痛苦、缺陷,揭露人类的肉身危脆、不净,是产生老、病、苦和种种有害的欲望之渊薮,一方面又说人身难得,教人珍惜人生,以此不净多苦的肉身为“修学不苦患身”的“法器”。不珍惜此生而浪费生命、虚掷光阴,被佛陀所斥责,若因一时想不开而轻生自杀,更是佛教所力戒。即因厌弃人间,以求往生于天上、净土或解脱而自杀,亦为佛教所不许,列为犯杀生之罪。《杂阿含》卷二十九第809经载,佛弟子有由修不净观极厌患人身而自杀者,佛认为属“恶不善法”,乃修法的偏差,为说安那般那(观息)禅定法予以纠正,并因此制定不可自杀戒。《四分律》卷二、《弥沙塞五分戒本》、《十诵律》等比丘戒律皆规定:若比丘亲手自杀,或请别人杀死自己,或教别人自杀,赞誉死亡说:“人何必这么痛苦地活着?死要比生好得多!”此比丘便犯了属“波罗夷”的杀生重戒,失去作比丘的资格,须驱出僧团。自杀与杀他一样,都属杀生重罪,按佛教说法,不仅不得解脱,而且要堕入地狱。《南传弥兰陀王问经》谓佛曾告诫比丘不应投崖自杀。

《未曾有经》卷下载:裴扇舍国婆罗门妇人提韦,无子女,守寡,听从婆罗门教士之言,欲积薪自 焚,佛弟子钵底婆比丘为之说理劝止:夫先身罪恶,随逐精神,不与身合,徒自 焚烧,安能灭罪?如果说今世的不幸是前世罪业之果报,那么罪业属于精神,与身体无关,焚烧身体,岂能灭罪而改变命运?“假令烧坏百千万身,罪业因缘相续不绝。”而且,当烧身之时,心未坏故,“身心被煮,识神未离,故受苦毒,烦闷心恼,从是命终,生地狱中,苦恼尤剧。”自 焚,是极其愚蠢的举动。真正能消灭罪业的方法,是忏悔,钵底婆比丘为说忏悔灭罪法,成功地劝止了妇人自杀。《维摩经·文殊师利问疾品》说,菩萨若未具佛法,“亦不灭寿(自杀)而取证也”。

密教虽然有自主生命、随时自杀的“抛斡”法,但也反对于命未终时行之,道然巴罗布仓桑布讲述《那洛六法》云:若未到其时而行抛斡,则其罪之大,与杀佛等。因未到时而抛斡,犹如杀死其平日所修之本尊,罪业甚大,是犯密宗根本戒之第八条,即出佛身血是也。自杀者不但杀死了自己难得的宝贵人身,还杀死了依赖自身而生存的八万四千虫,并给自己的亲人带来莫大悲痛,给社会带来损失。

太虚曾撰《论陈独秀〈自杀论〉》(1920)一文,专论佛教的自杀观,他分自杀为为己、为他两大类,为己自杀,有投真(视如灭沤还水)、尊我、患失、报怨(偿还宿债)四种,虽然近似厌世解脱,而实非也。为他自杀,有省累(免连累他人)、去碍(为令他人成功)、悟世(警觉世沉迷)、利人四种,佛教赞成为他自杀中的前三种,反对为己自杀中的前三种,不反对“用身主义”的自杀:为求悟真理、流通正法、报怨偿债、供给需要、增长福德、消除罪恶、伏断迷惑、脱离苦恼、圆满悲愿、护持众生等:能善用其身以达到超尘世色身以上之高尚目的者,不论乐生与自杀,无何不可。若不悟未尝生死的自体、身世本空、心体圆满清净者,则未有不糊涂乐生及自杀者。对以厌世及解脱为原因的自杀者,救济的方法有消极、积极二种,消极者:1.破除一死永灭的危险人生观。2.变急躁、狭迫、零碎、骛外的实验主义为安祥、远大、根本、贯彻的实验主义。积极者:1.认清未尝生死的自体。2.认清所要杀的自己究为何,“自且没有,又何从杀起呢?”

当代星云和尚有不少关于自杀的论述,批评自杀是很自私的行为,不但伤害自己的生命,还把痛苦留给别人,既不能引起别人的同情,更不能获得家人的谅解,岂能安心、解脱?他在《当代人心思潮:自然与生命》中说:有些人以为自己有权力来决定自己的生死,但从“缘起”真理来看,我们的生命是由父精母血所和合产生,是因社会士农工商提供日用而继续存活,所以世间上没有一个实体的“我”。生命既是天地万物自然所共有,所以凡自杀、杀他都是逆天行事,违反自然。他劝告有自杀念头的人:自杀前应该多想一想,如日本青木原自杀森林入口处的告示牌说:生命是双亲所给与的珍贵之物,请再想想你的父母、兄弟和孩子。不要一个人烦恼,请试着与我们谈谈。1《星云法语·关于自杀》应该找人好好谈谈,多给自己一些机会。对于人生,不必想得太过悲哀,人间千万条道路,何必只选择自杀一途呢?一首劝诫殉情自杀者的歌词说得好:天上的星星千万颗,地上的人儿比星多;

傻人儿!为什么自杀,只为她一个?几乎所有的正规宗教都反对自杀。基督教认为生命属于上帝,自杀表示对上帝是蔑视,自杀者死后永远不能进入天堂,要在地狱遭受酷刑。印度教说自杀者的灵魂不能入神道、祖道,将成为能加害于人的恶灵。

红叶居士《自杀以后的真相》一书中,据西方心灵学所研究的自杀被救活者之自述和中国有关记载,列举多例,证明不合理自杀者不但自杀前极其痛苦,而且在自杀时须经受始料未及之巨苦:投河而死者,当江水急进、肺气外逼,内外交攻之际,其痛苦非言语之能形容,虽一霎时即闷绝,而对胸部闷塞之难受依然觉知。将死的一刹那间,意识忽然转清,过去和现在的一切,分明现于心眼之中,往往悲从中来,后悔无已,然为时已晚了。今发现,溺水自杀者先无意识地试图屏住呼吸,30-90秒后,水进入肺,感到撕心裂肺、火烧火燎,很快异常平静,失去意识,然后死亡。

自缢窒息而死者情况相仿,在咽喉骤被压迫的20-30秒内,发生呼吸痉挛运动,身如刀割,浑身麻痹,虽意识昏乱,而身体之痛苦无不了了在心。服鸦片、吗啡及安眠药等麻醉而死者,初麻醉后有头眩气粗、心脏闷痛等苦,大都发出凄惨而微细的呻吟,之后陷入极深失神状态,但还会醒转,痛苦更剧,而且往往被判为已死亡而入殓。服毒而死者多经呕吐、晕眩、头疼、腹泻、抽搐等折磨,方在极度痛苦中死去。用自刎、卧轨、跳楼等方式自杀者,也多在痛苦中挣扎多时方才死亡,坠亡者须经肺部破裂、心脏爆裂、肋骨断裂、器官受损等过程。自 焚者受剧烈疼痛,先是一些感觉丧失,之后死于有毒气体和窒息。触电自杀者在10秒后失去意识而死亡。自杀痛苦最大者为绝食而死,须经数十日饥饿、体温遽升遽降、兴奋暴躁等苦。自杀后,则有灵魂昏迷、自杀时之丑态常留、痛苦恒现及堕入地狱等痛苦。安乐死虽然可能要快得多,但大概也不会没有一点痛苦。

现代心灵学研究者用招魂术等方法研究自杀,发现与自杀者的灵魂进行沟通极其困难,极少数招魂成功的案例说明:自杀后灵魂极端寂寞,遭受犹如地狱的巨大痛苦。《今世前缘》一书列举有自杀者通过魂灵附体、自动书写等自述死后状况的几个案例。中国戏剧出版社,1994年5月出版研究者认为:自杀而死者的灵魂与自然死亡者不同,各有毁坏,如自缢而死者的灵体脑髓、血管受损严重,失去生前丰姿;服毒自杀者的灵体只有百分之十安全脱离肉体,内脏各器官受损;跳楼、坠崖自杀者的灵体破碎不全;自焚者的灵体被分解四散,难以聚集成形;溺水自杀者血管、心脏也有损伤。无论用哪种方法自杀,其灵魂都难以完整脱离肉体,无法超度,也不能进入冥界(饿鬼世界),要遭受地狱的痛苦刑罚。穆迪博士研究濒死体验的名著《死后见闻》中说,自杀被救活而有濒死体验者们一致认为:自杀而死很不愉快,“一死了之的痛苦的矛盾心理死后仍然存在,而且更加复杂。灵魂离体后仍无法解除忧愁,无法挽回因错误行为所造成的恶果。”一位服毒自杀死亡20多分钟被抢救过来的妇女说:“如果在这个世界里感到痛苦,到了那个世界仍感到痛苦。”

对安乐死,当今佛教界也多认为属自杀杀他,持反对态度。星云《佛教的道德观》则说:佛教对“安乐死”虽不绝对否定,也不断然肯定。万一不得已而必须施以“安乐死”,如果确认是出于慈悲心,是为了不忍病人受苦,也没有什么不对,重要的关键在于是否以慈悲心为出发点。

对已证得阿罗汉果之圣者的自杀,佛陀则不一概反对。据《杂阿含经》卷三十八、卷三十九、卷四十七等,证得阿罗汉果的圣者若疾病痛苦或害怕退堕,经佛允许,可以自杀。《杂阿含》卷四十七第1266经载,阐陀阿罗汉“疾病苦痛逼身,难可堪忍”,以刀自杀,佛即此事告舍利弗:若有舍此身,余身相续者,我说彼等有大过。若有舍此身已,余身不相续者,我不说彼有大过也。同经卷三十九第1091经载,瞿低迦比丘证得阿罗汉果后,六度退转,他畏惧第七次退转,乃“以不住心执刀自杀”,魔绕其身,四方上下遍求其识神而不见,佛说偈赞之,谓其得般涅槃。当然,这种自杀,与凡夫的自杀不可同日而语。

同类推荐
  • 听南怀瑾讲佛学

    听南怀瑾讲佛学

    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南怀瑾先生发表了大量著作,堪称博学多产的著述名家。目前可知的南氏著作已达三十多种,内容涉及儒、道、佛和神仙巫术等三教九流的各家思想学说,以及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的方方面面。本书主要总结了南怀瑾先生的学术理论和研究成果,是对其系统整理研究的一个全面过程。对于佛学爱好者来说,能够从本书中详细了解到佛学的起源、发展以及现状,还能对佛学著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 心经的人生智慧

    心经的人生智慧

    《心经》作为般若系统典籍的精华,言简意賅,揭示了般若思想的精髓。自三国以来,被译出21次,历代为之注疏者有百人以上,流行至今超过80种。在般若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心经》的千古魅力,就在于它仅用260个字,揭示了究竟解脱的不二法门,对修学佛法来说是必不可缺的根本典籍之一。济群法师长期从事佛教教育及研究工作,现为闽南佛学院研究部导师。
  • 星云日记9:观心自在

    星云日记9:观心自在

    本书为“系列中的第九册。收录星云大师1991年1月1日至2月28日期间的日记,记录了星云大师生活、工作、弘法度众上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等,全书分为“观心自在”、“美好人生”、“放眼世界”、“人生使命”四部分。这是一份特別的日记,内容不仅是大师个人生活点滴,也是人生的省思,它来自众生,属于众生,读“星云日记”,仿佛进入一个开阔的胸怀,一页内心最深层的省思。
  • 看得开,放得下:本焕长老最后的开示

    看得开,放得下:本焕长老最后的开示

    “集中心力,在事业中修行”、“成他人欢喜,成就自己”、“气要和,性要缓,春来草自青”、“内心安定,何处惹尘埃”……集本焕长老一声法语精华!《看得开放得下(本焕长老最后的开示珍藏版)》(作者净因)是“佛学大师禅来禅去系列”之一。
  • 藏密佛教史

    藏密佛教史

    《藏密佛教史》是以西藏人的观点叙述藏地密乘历史,展现藏传佛教的发展经历和传承体系。书中择要叙述了佛教如意宝出世、兴盛的状况,历代传承密宗金刚乘的高僧大德等,并叙述了续——玛哈约嘎、教——阿努约嘎、窍诀——阿底约嘎密乘三系各自之情节。此书对于藏传佛教之教徒,当有极大饶益。
热门推荐
  • 只愿天堂在无愁满霜

    只愿天堂在无愁满霜

    我从出生下来就被灾难诅咒,一次又一次的于死神擦肩而过,正常的活着对我来说是多么奢侈。漆黑寂静的夜晚里,我的眼眸能看到恐怖的影子像悬挂在无形的空气中晃晃悠悠的飘荡。你们会问我是谁,我啊!不知因何而生,又因何而会在这世上,唯一能够明确的知道,我会为一日三餐奔波。
  • 眼眸中的那一抹忧伤

    眼眸中的那一抹忧伤

    当当年的误会解开后,赵墨凡终于明白为什么一朵会离自己远去。可是,现在的自己还能把她留在自己的身边吗?
  • 我的剑气无双

    我的剑气无双

    魑魅魍魉,武侠神话欲携三尺青峰,立不世之功又可名《被我捅死的女友重生后千方百计阻止我练武》或者《我死后女友就重生》或者女性向的《大魔王养成记》
  • 神秘博士:美好博士

    神秘博士:美好博士

    在遥远的灰狼星上,博士和同伴们成功促成了原住民和人类移民之间的和平协议。然而,等他们再次造访时,灰狼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世人对博士之名一无所知,却将“美好博士”奉若神明;神秘的蓝色巨塔赫然耸立,竟藏有可怕的惊天秘密;原住民心甘情愿沦为奴隶,任由人类主人随意调遣;上次的造访究竟哪里出了问题?博士为何因新身份而身陷囹圄?毁灭之日到底是预言还是谎言?修道院钟声响起,灰狼星岌岌可危……博士能否修正一切,揭开真相?
  • 彼方的终章

    彼方的终章

    突发的远古病毒侵袭了整个世界,沉寂千年的强大种族趁火打劫,本该平静发展的世界变成了一片废墟。食物链的顶端——人类,一落千丈,变成了低等的奴隶与家畜!而身负使命的少年,势必将混沌的世界,拉回正轨……
  • 我的南京之恋

    我的南京之恋

    本文主要讲述了男主岳天宇和日本留学生小鹿惠子的爱情故事,在南京相遇、相识、相爱,展开一场跨国恋情……
  • 极品悍妃:王爷好凶猛

    极品悍妃:王爷好凶猛

    她眼看就要成为一个靠自己努力走上小康路的成功女性了,却在一觉醒来后彻底变了,不仅自己变成了另外一个人,还压了个个衣衫不整的美男。据说那还是她的准小叔子。她彻底傻眼。再次相遇,她从他的准嫂子变成了他的准王妃,好吧,着别人的地盘就得听别人的,既然回不去,那嫁就嫁吧,况且对方长得不错还有钱。可当她开始放下防备付出真情的时候,这一切却又变成了一场博弈,迷局之中她只不过是一颗棋子,所谓的情到深处,也不过是他导演的一场无情骗局。这一次,她开始郁闷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暗影高手闯都市

    暗影高手闯都市

    暗影高手重回都市:金钱我不要,美女一路收!
  • 我的完美相公

    我的完美相公

    废物太子的未婚妻,呆萌男主的白头人,画芳!你丫到底是谁?
  • 血海飘仙

    血海飘仙

    一个山村少年,偶然进入了修仙界,开始了一段传奇的修仙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