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7449800000005

第5章 张先

千秋岁

数声[1],又报芳菲[2]歇。惜春更把残红折。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永丰柳[3],无人尽日花飞雪。

莫把幺弦拨[4],怨极弦能说。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夜过也,东窗未白凝残月[5]。

【作者介绍】

张先(990~1078年),字子野,北宋著名词人。张先在仕途上并不如意,做过县令、判官、通判、知州等官,最后也不过以尚书都官郎中的头衔致仕,因为他曾经做过知安陆县(今湖北安陆)事,所以被称为“张安陆”。致仕后,张先来往于杭州和吴兴之间,以诗酒自娱,和苏轼、蔡襄等名士交游,卒年八十九岁。

张先在词上的造诣很高,当时与柳永齐名,对于宋词来说,起到了承先启后的重要作用。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说:“张子野词,古今一大转移也。前此则为晏、欧,为温、韦,体段虽具,声色未开;后此则为秦、柳,为苏、辛,为美成、白石,发扬蹈厉,气局一新,而古意渐失。子野适得其中,有含蓄处,亦有发越处。”评价是很准确的。对于自己所填的词,张先认为最得意的是“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幕卷花影”和“柔柳摇摇,坠轻絮无影”三句,所以他也被戏称为“张三影”。

【注释】

[1]:鸟名,通常认为是杜鹃鸟,别名子规,“子规啼血”在传统文艺作品中是表哀伤的重要象征之一。[2]芳菲:原指花草的芬芳和艳丽,后直接用来指代花草。[3]永丰柳:永丰是洛阳城内坊名,白居易有《永丰坊园中垂柳》诗,一时传唱,因此永丰、永丰柳后来就成为柳树的别名。[4]幺弦:幺是末、小的意思,幺弦指琵琶的第四弦,声音很细。[5]凝残月:别本作“孤灯灭”,意境不如“凝残月”。

【词牌说明】

中调,《宋史·乐志》入“歇指调”,《张子野词》入“仙吕调”,正格上下阕共七十一字,张先词衍一字(“惜春更把残红折”句正格为“三,三”)。此外还有八十二字的《千秋岁引》。

【语译】

我听到子规的数声啼鸣,仿佛又来报告说春日已暮,繁花落尽。因为惋惜春天逝去,我特意折了几枝残花来凭吊。这正是微雨如丝、狂风骤起、梅子青青的时节,荒园中的杨柳也无人光顾,只是寂寞地飘洒着柳絮,漫天飞舞,仿佛冬雪。

不要再去拨弄幺弦吧,幺弦声细,如同低语轻诉,只能弹奏出我内心深深的怨恨。苍天不会衰老,我的深情也永不会断绝。在心中仿佛笼罩着双重丝网,互相纠缠着千千万万难解的绳结。如此这般,又一个夜晚已经悄然过去,东窗外天还未晓,天际只凝结着残余的月色。

【赏析】

悲秋伤春,本是诗歌中永恒的主题,悲秋主要应和离愁别绪,伤春主要应和感情挫折,虽然都很哀伤,都有自怜之意,但前者重乎亲情和自我境遇,后者重乎爱情和韶光飞逝,含义并不完全相同。张先此词,就是一首悲春的情诗。

首句从耳闻开始,转入目见。先听到子规鸣叫,再发现残红满地——屈原《离骚》中有“恐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句,意为子规悲啼,代表春日已尽,盛开的花朵全都要凋零了。词中用此意,但并非咏物起兴,本身就蕴含着明确的比喻——百花就如同你我昔日的情感,曾经那般绚烂,留下如此美好的回忆,但终究还是像春景逝去一般,凋残了,消逝了。

百花为何会凋零呢?春景为何会消逝呢?都因为“雨轻风色暴”,表面上是说季节改换,已经到了梅子青青的初夏时节,这时候经常下雨,还偶尔刮起狂风,娇艳的花朵又如何能够久存呢?实际上是说明词人所缅怀的昔日的情感不是自然淡漠然后消亡的,而是受外力摧残的结果。

既然是因为外力摧残,把我们人为地分开,那么你我心中,就应当仍隐藏着深深的情愫吧,也正因为如此,才会如此悲凉地怀想着昔日的美好时光。白居易诗中说:“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如此柔嫩美丽的杨柳,竟然沉寂荒园,无人欣赏,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呀!

上阕是景中蕴情,下阕则情中蕴景。首先寄语琵琶,不要去拨动幺弦呀,它如泣如诉的音色,怕会将我内心因被拆散而产生的怨恨暴露无遗呢。但是只要天地不老,我对你的感情就永远不会断绝。

古代民歌中经常使用谐音寄情的手法,文人诗词也偶尔采用,比如刘禹锡的《竹枝词》中就有“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情)却有晴(情)”句。张先在此词中则以“丝”线来谐音“思”念:我的心中充满了对你的思念,就如同双重丝网一般,丝线纠缠成千万绳结,其实是我内心有无穷的心结难以解开啊——“千千结”就此成为表现内心怀想和纠葛的最佳用语。

用比喻、谐音等手法直抒情怀以后,词的最终又归结到景物上来。越是夜晚,越是寂寞,对你的思念越是强烈,我想你想了整整一夜,直到黎明。但是天际还并没有亮起,并不能带给我任何的希望和温暖,窗间仍只有孤清的月色而已。沉痛之情,通过景物而体现得更加深刻和悲凉。

【对照阅读】

洛阳春

冷艳幽香奇绝,粉金裁雪。无端又欲恨春风,恨不解、千千结。

曲槛小池清切,倚烟笼月。佳人纤手傍柔条,似不忍、轻攀折。

韦骧这首词借用了张先“中有千千结”的手法,同样描写爱情,描写内心的纠葛,但抒发的不是离别之苦、失恋之痛,而是深陷于情感中的女子对爱情前景的疑惑彷徨。就情感上来说,比起张先词要舒缓得多了,而就文学手法来说,也缺乏景与情一一对应,深相纠缠的层层递进。张先“数声”即非绝品,亦为上品,韦骧此词就要差得多了。

菩萨蛮[1]

哀筝[2]一弄[3]湘江曲[4],声声写尽湘波绿。纤指十三弦[5],细将幽恨传。

当筵秋水[6]慢,玉柱斜飞雁[7]。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8]。

【注释】

[1]关于这首《菩萨蛮》,现存刻印最早的一部宋词总集《六十名家词》归之为晏几道,后《全宋词》也是晏而非张。《词综》归之于陈师道,李庆甲先生点校时注明:“此词系晏几道作,见《小山词》(朱氏刻本)。”所以现今学界公认此为晏几道作品,朱孝臧此辑本归于张先,是错误的。但为尊重原书,暂不加以调整,关于真实作者的简介,请见下文晏几道选词。[2]哀筝:指筝声哀怨。汉代侯瑾《筝赋》中称筝声使人“感悲音而增叹,怆嚬悴而怀愁”。[3]一弄:弄即拨弄,一弄是指弹奏一曲。[4]湘江曲:并非实际有一首名为《湘江曲》的曲子。唐朝沈亚之《湘中怨解》记载道:“垂拱中,太学生郑生乘月至洛阳桥,遇一女子,自言为嫂所苦,欲投水。生载归与之同居,号氾人。数年后,氾人自言为‘湘君蛟宫之娣’,被谪而从生,今期满,与君相别。后十年,生登岳阳楼,见有画船彩楼,高百余尺,有弹弦鼓吹者,皆神仙蛾眉。其中一人,含嚬凄怨,状类氾人。”此句化用其事,指曲调幽怨,弹者凄绝。[5]十三弦:指筝弦。唐宋时筝弦十三,后来逐渐增加到十六、十八,直至今天的二十一弦。[6]秋水:原指目光清澈明亮,如同秋天的水面,白居易《咏筝》诗有“双眸剪秋水,十指剥春葱”句。后可直接指代眼目、目光。[7]斜飞雁:指筝上系弦之柱斜行排列,如同雁行。[8]春山眉黛:《西京杂记》有云“文君姣好,眉争如望远山”,后即以“远山”“春山”来比喻美人的双眉。古人以黛色(青黑色颜料)画眉,故称眉黛。

【词牌说明】

小令,又名《子夜歌》《重叠金》,出自唐代教坊曲。苏鹗《杜阳杂编》中说:“大中初,女蛮国入贡,危髻金冠,璎珞被体,号‘菩萨蛮队’。”或能说明此曲最早为外夷的舞曲。上下阕共四十四字,各两仄韵、两平韵,平仄韵转换,使得声调由急促转为低沉,非常适合描摹哀怨之情。

【语译】

她拨响音色哀怨的筝,弹奏了如此凄美的一曲,一声声愁绪,仿如碧波荡漾的湘水。她的纤纤玉指,划过十三根筝弦,细腻地传达出内心浓稠的怨恨。

面对宴间宾客,她清澈的目光缓缓流动,筝柱斜列着,仿佛斜行的大雁的行列。当曲调弹响到最哀伤的那一刻,她仿如春山般的两道黛眉,就这样慢慢地低垂了下去……

【赏析】

这是一首写歌女弹筝的词,或有所寄托,或纯写眼中所见之人,耳中所闻之曲,不必深究。

开篇先点出乐曲的格调,首先,用的是筝,而筝声向来苍凉柔婉,适合表现哀怨、哀愁的情绪,而歌女所弹奏的也正是类似湘江故事的哀伤曲调。乐曲本是要靠耳听,而无法目见的,但词人却突然从听觉转向视觉,说“声声写尽湘波绿”,这种修辞手法叫作“通感”,也称“移觉”,即将不同感官所感受到的诸如听觉、视觉、触觉、嗅觉等感触沟通起来。因为文字最方便描写的是视觉,而对于听觉则相对难以描摹,所以用视觉来比拟听觉——澄碧的湘流,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说,确实易使人产生哀愁的情感,于是便以通感的手法来比喻筝曲。

上阕后两句点明了通感所表述的含义,并点出弹筝人的身份——女子,在以筝弹奏“幽恨”之曲。

下阕开篇也是视觉,重点从筝曲转换到弹筝之人,在宴会席间,沉静地弹筝,“秋水”也即澄澈的目光缓缓流转,表明弹筝的女子完全把整个身心都融合到所弹奏的筝曲中去了。而赏其弹奏者,眼中所见既有澄澈目光,也有斜行的筝柱,也将筝和人合为一体,仿佛这乐声不是从筝上弹出,而是从弹筝女子心中涌出一般。正因如此,才能在筝声弹奏到最凄婉断肠的那一刻,女子缓缓垂下双眉,表情与乐声浑然一体,吐尽了胸中的哀伤和怨恨。

至于此哀伤何来,纯因所弹之曲,还是心中便有所感,这一切都并不重要。

醉垂鞭

双蝶绣罗裙。东池宴,初相见。朱粉不深匀[1],闲花淡淡春。

细看诸处好,人人道,柳腰[2]身。昨日乱山昏,来时衣上云。

【注释】

[1]不深匀:深匀即浓抹,不深匀是说施着淡妆。[2]柳腰:指女子腰肢的纤细,杜甫诗有“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句。

【词牌说明】

小令,平仄韵错叶格(如此词,主要押第六部平声的裙、匀、春、身、昏、匀,但是上阕间以第七部仄声的宴、见,下阕间以第八部仄声的好、道),《全宋词》现存只有三首,都是张先所写,或许是张先自度的新曲吧。

【语译】

她穿着一条绣有双蝶的罗裙,在东池的宴会上,我第一次与她相见。只见她脸上只施了淡淡的脂粉,仿佛春季随处闲开的花朵,有一种清雅素淡的风韵。

众人都称道说她腰肢纤细袅娜,如同弱柳迎风,但我细细地观察,却感觉她的容貌、她的身材,无一处不使人怜爱啊。尤其她身穿绘有乱山和云霞的上衣,如同水墨画中的仙女一般,真是让人目醉神迷!

【赏析】

这是一首宴上赠歌伎的冶游之词,格调说不上有多高雅,但手法却实堪佳妙。

词这种艺术形式,最早本就是文人在酒席宴间随手创作,然后交给歌伎去演唱的,所以赠歌伎之词很多,要到北宋中后期才逐渐脱离这种创作环境,甚至逐渐脱离演唱,成为纯粹文人抒发情感的纸上作品。所以张先写赠歌伎词,倒并非什么奇怪的事情,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这也算是一种“雅趣”。

有趣的是,词的开篇先不写人,而先写裙,写一幅绣着双蝶的罗裙,大概这幅裙给词人的第一印象很深,所以以裙开始,再引出裙的主人来。下面点明这是在东池的宴会上,初次见到这名歌伎,然后笔锋一转,继续描写这名歌伎的容貌、身段和穿着。在这里,词人舍弃了所有对女子容貌的传统描写,只用“朱粉不深匀”一句加以简单概括。

一般情况下,侑酒的歌伎都会浓妆艳抹,但是此女偏偏不同,只着淡妆,大概这也是引起词人兴趣的一个重要因素吧。在张先看来,唯有如此淡妆,才能展现出青春的活力,就如同春季到处盛开的野花一般,不为人开,所以称“闲”,不为人所重视,因为花色淡雅而非浓艳。

下阕前三句是倒装,应该先是“人人道,柳腰身”,大家都说这名歌伎的腰肢袅娜,是最大优点,但在词人细细看来却“诸处好”,几乎没有缺点。最后两句写此女的衣服,从裙开始,以衣终结,这也是相当佳妙的艺术手法。裙上的花纹——双蝶——是绣上的,但是上衣与此不同,应该是手绘的,所以才会出现“乱山昏”和“云”这种大片的图案。

“昨日”云云,只是作者构想中的艺术化的场景而已,既然“初见”,当宴赠词,本就不存在“昨日”一说。作者的用意是指此女衣上所绘的乱山昏暗,就如同昨日或昨夜之景,乱山上的白云飘出,便如同今日或今晨之景,使人眼前骤然一亮。正因为有昏暗的乱山在,才会使得白云更显飘逸,而身着这般花纹上衣的女子,也才更显得卓尔不群,配合她的淡妆,就如同水墨画中的仙女似的。

全词就像是一幅水墨画,除了起初第一眼的“双蝶”外,“朱粉不深匀”也好,“乱山昏”和“云”也罢,都几乎不见彩色,只有黑白。而在传统的水墨画技法中,着重大片墨色的渲染,而不拘泥于细节,正如此词一般,重点都放在歌伎的衣裙之上,对于她的容貌则不着一字。可是有如此淡雅衣裙衬托的女子,她的容貌还会差吗?

一丛花

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离愁正引千丝[1]乱,更东陌、飞絮濛濛。嘶骑[2]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

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3]通。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4]嫁东风。

【注释】

[1]千丝:指杨柳。刘禹锡《杨柳枝》即有“千条金缕万条丝”句。[2]嘶骑:嘶鸣的坐骑,此处的“骑”音jì。[3]桡:船桨,指代舟船。[4]解:明白,懂得。

【词牌说明】

中调,别名《一丛花令》,来源不详。《钦定词谱》说:“调见《东坡词》,有欧阳修、晁补之、秦观、程垓词校。此调只有此体(苏轼),宋词俱照此填,唯句中平仄小异。”

【语译】

登上高阁,怀念身在远方的爱人,我心中的伤痛何时才能穷尽呢?没有什么比爱情滋味更加浓烈了,这感觉恐怕永远也不会消退吧。与爱人离别的愁绪,仿佛千万缕柳条一般纷乱无解,但我眼见东陌之上,那柳条也早卷起重重飞絮,使得空中昏濛一片。想起你离开的那一天,嘶鸣的坐骑渐行渐远,扬起的尘土绵绵不断,爱人啊,我如今要到哪里去寻找你的踪迹呢?

眼见池中水波溶溶,偏有一对鸳鸯在其中并头而行,此水南北可通,小船往来,但我与你却再难相见了。待到黄昏以后,放下阶梯,不再登上画阁,我只有再次凝望着帘外朦胧的月色想念你。这般沉痛,细细想来,还不如那些桃花、杏花,它们懂得嫁给东风,可以随着东风而去啊,我却终究无法跟随在你的身边……

【赏析】

这是一首闺怨词,也即这一类诗词作品是专门描写闺中妇女想念远行的丈夫或情郎,抒发哀怨情绪的。闺怨词并不是女性的专利,很多男性文人士大夫也喜好为此,就连魏文帝曹丕都写过最著名的闺怨诗《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贱妾茕茕守空房……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此词从登上高阁,怀念远方的爱人开始,自问这种举动和内心的伤痛,究竟何时才能结束呢?然后续写“无物似情浓”,正是对上一句的回答:情到浓处,伤痛定当永无止境。下面直抒离愁,借用类似题材中常用的柳枝和柳絮来生发情感——古人分别时常折柳相赠,因为据说柳枝可随处插而随处活,所谓“无心插柳柳成荫”是也,因此杨柳就和别离联系起来,从此密不可分了。而且此处的柳“丝”也有谐音愁“思”之意。最后,上阕结尾写怀想爱人骑马离去的场景,以及难以追随爱人远去,也难以寻觅爱人踪迹的哀怨。

上阕的离愁,在下阕起首处突然为之一变,写池塘,写鸳鸯,写小船可南北相通,其实正好做离愁的对比:别人家都是如此幸福,就连鸳鸯都能成双成对,只有我却与你天涯相隔,难以再见。当这种沉痛的对比结束后,文字又收回原本的情调,写时渐黄昏,难以再登高眺远了,就只好横起梯子,通过卷起的帘栊凝望斜挂空中的月亮来怀念爱人。月和柳一样,都是在传统文艺中经常和离愁别绪相联系的景物。

张先的词一般条理清晰,在结构上变化不大,周济因此在《宋四家词选》中说他的作品“无大起落”,此词到此之前,都可以为证,就连“双鸳鸯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句也谈不上太大的变化。但是结末却出人意表,深闺怨妇怨之极也,突然生出了奇特的联想——倘若桃花、杏花的爱人是春风的话,它们就能够追随爱人远去,早知如此,我还不如变成桃花、杏花算了!这一意境本出李贺《南园》诗“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东风不用媒”,但张先化用得更加妙到毫巅。

贺裳在《皱水轩词筌》中说:“唐李益诗曰:‘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子野《一丛花》末句云:‘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此皆无理而妙。”所谓“无理”,就是说违反日常逻辑,其实诗歌本就是要违反日常逻辑才见其妙,否则就是白水一罂了。以此词而论,要怎样怨极痛极之人,才能产生如此不合乎逻辑的妄想呢?怨妇之情,就此跃然纸上。据说欧阳修对此结句大为赞叹,甚至还称张先为“桃杏嫁东风郎中”。

天仙子

时为嘉禾[1]小倅[2],以病眠,不赴府会。

《水调》[3]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4],伤流景[5],往事后期[6]空记省。

沙上并禽[7]池上暝[8],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9]应满径。

【注释】

[1]嘉禾:即今天的浙江嘉兴。秦汉名为由拳县,因为东吴时候“由拳野稻自生”所以改为禾兴县、嘉兴县。后晋时在嘉兴设置秀州,北宋一度加号嘉禾郡。[2]小倅:倅意为“副”,小倅是副职的谦称,在这里指秀州通判。张先担任秀州通判是在宋仁宗庆历元年(1041年),当时五十二岁。[3]《水调》:唐代的大曲名,传说是隋炀帝临幸江都时所作,“声韵悲切”,宋时截取其“歌头”,产生了词牌《水调歌头》。[4]临晚镜:指照镜时感伤衰老。[5]流景:即流年,武平一《妾薄命》有“流景一何速,年华不可追”句。[6]后期:日后的约定。[7]并禽:并立的双禽,这里指鸳鸯。[8]暝:暮色,也有解说为睡眠的。[9]落红:即落花,戴叔伦《相思曲》有“落红乱逐东流水,一点芳心为君死”句。

【词牌说明】

中调,源自唐教坊舞曲。段安节《乐府杂录》说,此曲本名《万斯年》,是李德裕所进,属龟兹部舞曲,后因皇甫松词有“懊恼天仙应有以”句,改名为《天仙子》。此牌有多种变格,有单调、有双调,有平韵、有仄韵,还有平仄韵转换的。

【语译】

我端着酒杯,听几声《水调》那悲伤的旋律,人已从午间的醉意中清醒了过来,但内心的愁绪可还远未清醒。送春归去,不知春光几时才能回来?揽镜自照,镜中已是衰老的容颜,不禁使我感伤那韶光的飞逝,似水的流年。就算从前的欢娱和日后的期约全都记得很清楚,又有什么用呢?

池畔沙洲上,鸳鸯一双双地栖息着,暮色渐沉,它们也逐渐睡去。这时候天际的浓云散开,清冷的月色笼罩了大地,月下的花朵轻轻摇曳,仿佛是在戏弄着自己的影子。我垂下重重帘幕,密密地遮住灯火,只听得窗外的风声不停,但人声却逐渐静了下来。等明日起身,应该能够看到落花遍地,铺满了小径吧?

【赏析】

“时为嘉禾小倅”云云,应当只是记录创作此词的时间、地点,而并非真正的题目,因为和词中之意根本毫无关系。黄昇在《花庵词选》中标题为“春恨”,倒是非常恰当的。

从来感叹韶光飞逝,人渐老去,类似主题若要契合季节和眼前景物,最恰当的一是秋季,二是暮春。秋季本来就是万物凋零的时节,季节着秋,正映衬老之将至;而暮春是经常用以代表青春的春季结束的日子,春季终结便可等同于青春消逝。张先此词,正是后一种契合,借用伤春乃至“春恨”,来感怀自己已届暮年。

全词从端着酒杯听《水调》为开端,《水调》的风格本来就比较哀伤沉郁,正好为全篇定下基调。愁之所来,借酒浇愁是惯用的手法,但词人直接从酒醉阶段跳跃到了酒醒阶段,也同时从浇愁阶段跳跃到了愁深阶段,所谓“借酒浇愁愁更愁”,酒已经醒了,愁却还未醒,这个未醒不是指愁被浇熄了,不复存在了,恰好相反,是说愁仍在醉酒般的迷离阶段,渗入百骸,直至内心。

既然愁仍然在,那么我究竟愁些什么呢?词人随即明确点出了主题——是在慨叹青春一去,不再回头。杜牧《代吴兴妓春初寄薛军事》中有“自悲临晓镜,谁与惜流年”句,张先在这里化用其意,但巧妙地把“晓镜”改成了“晚镜”。一字之差,情境截然不同,杜诗中的女子青春尚在,只是唯恐辜负而已,但张先却是青春逝去,想辜负也无从辜负起了。所以以往的欢娱和所许下的今后的期约,就算记得再清楚,又有什么用呢?过去的早已过去,而尚未完成的,也不知道以自己的年龄是否还能如约啊!

先景而后情是古典诗词的常态,对于词来说,最常见的是上阕摹景,下阕生情,但是张先在此词中却反其道而行之,上阕已经把自己的情感说得很清楚了,不必冗述,下阕笔锋一变,转而写景。如此一来,情不是从所见的景观中生发出来的,反倒是所见的景观,皆受内心之情所影响,展现出了它们独特的风貌。

年华老去,青春不在,在某些词人,或许会感叹壮志未酬、功名不立,张先当然不是那一类,他首先想到的是爱情——上阕的“往事后期”本来就有此意,而下阕开篇的“沙上并禽”就说得更清楚了。鸳鸯们成双成对而眠,我的爱情却已被辜负了,衰老后也不能无憾。

紧接着,词眼来了——“云破月来花弄影”,这是千古传唱的名句。王国维说:“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张先本人也很满意自己这句词,他的《行香子》中有“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句,所以当时人都称他为“张三中”,他自己却说:“何不目之为张三影?”随即解释:“‘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柳径无人,堕风絮无影’,此余生平所得意也。”

诗歌有一重境界,是在静态中寻找动态,在动态中突出静态,以强烈的对比来烘托主题。云散日出,花枝轻轻摇曳,本来即便有动态也是很舒缓的,但词人却用“破”和“弄”两个字(尤其是后一字),使动态鲜明起来,也更活泼起来。本来词人此刻心中就是愁绪翻涌,难以遏制,所以在他看来,外部景物也都是同样的混乱翻动,并且不是由外力促成,而是因主观而翻动——这正是“破”和“弄”之不同凡响处。

动态之后,词人却又突然转回静态,说拉下帘栊,遮住灯光,似乎有挽留韶光的冲动。但这一切都是无济于事的,人声虽静,风却不息,自然规律难以违背,春景终将逝去,我的青春也一去不再回。明日起身,肯定落花满地,标示着春去夏来,也标示着我又向暮年更近了一步。惜花就是怜惜自己的青春,春恨其实是对年华逝去的惆怅啊。

【对照阅读】

行香子

舞雪歌云,闲淡妆匀。蓝溪水、深染轻裙。酒香醺脸,粉色生春。更巧谈话,美情性,好精神。

江空无畔,凌波何处,月桥边、青柳朱门。断钟残角,又送黄昏。奈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

这就是张先一度因而被称为“张三中”的爱情词,就其全篇来说,并不见特别佳妙,结句的“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虽然朗朗上口,收束有力,对作品却并没有太多拔高处。相比起来,“云破月来花弄影”一句即可压此全词。而且后者比起前者来感情更为真挚,情怀更为复杂,张先老后,自然也会觉得后者要更胜前者了。“张三影”最终替代了“张三中”,不是没有缘由的。

青门引

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1]。庭轩[2]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3],又是去年病。

楼头画角[4]风吹醒,入夜重门静。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注释】

[1]定:停止、停息。[2]庭轩:轩是指有窗的小屋或长廊,此处与庭并用,应指长廊。[3]中酒:“中”音zhòng,中酒即病酒,指因饮酒过量而导致的身体不适。[4]楼头画角:画角即有彩绘的号角,一般在军中使用,由此可见楼头的楼不是私家高楼,而是指城上的戍楼、谯楼。

【词牌说明】

小令,也写作《青门饮》,来源不详。《全宋词》所载此牌只有张先、王质、黄裳、马子严各一首而已。

【语译】

天气逐渐变暖了,但有时候仍觉淡淡的寒冷,凄风苦雨直到晚间才终于停歇。大概是清明节将近吧,连庭院和长廊都显得如此孤寂,花儿凋谢,我也酒醉不适,这般病恹恹的状态还和去年一样。晚风吹了起来,仿佛唤醒了谯楼上的号角声,这声音真让人厌烦。终于,夜渐深了,门户重重关闭,一切才安静下来。可是更让我受不了的,是明月又把秋千的影子从墙那边送到我的眼前,只有影子,却不见那荡秋千的人啊!

【赏析】

这是一首怀人的词,但直到最后一句才点明主题,手法非常老练。词的前半阕点明了感怀的时间和地点——正是春末夏初,乍暖还寒,清明节将至的时候,词人待在家中,在孤寂的庭院和长廊中漫步。在这种环境下,极写景物的落寞和无聊:风雨到晚来才停,庭中廊下有凋残的花朵。然后衬托出词人的心绪也是难以平静,想借酒浇愁吧,酒喝多了难免不适,但这种不适与其说是生理上的,还不如说是心理上的。年年怀人,年年醉酒,年年哀伤,所以说“又是去年病”,心情还和去年一般凄婉,丝毫也没有好转的迹象。

下阕开篇“楼头画角风吹醒”一句,有将其解为“因为画角在风声中响起,所以词人从酒醉中被惊醒”的,但是这样一来,就变成平铺直叙,诗意荡然无存了。考虑到词人的心境,因怀人而感寂寞,因寂寞而感无聊,因无聊而感厌烦,所以景物在他眼中都表现出一种负面情感——天气可厌,既不很暖,也不甚寒;风雨可厌,延绵竟日,晚来才停;庭院和长廊可厌,如此的寂寞;花也可厌,已经凋零;酒也可厌,使人不适。在这种前提下,画角必然也很可厌,如此凄怆,乱我心绪,那么这可厌的画角究竟是怎么响起的呢?莫非是被那更可厌的风给吹醒的吗?

所以黄苏在《蓼园词选》中就评价说:“角声而曰风吹醒,醒字极尖刻。”倘若醒的是人,是被角声吵醒,就很普通,无所谓“尖刻”了。诗家语多有不符合日常逻辑的,若以日常逻辑去强解,未免谬以千里。

角声一响过后,终于停了,夜已深,重门闭,四周安静下来。本来以为那些恼人的声音的停止,听觉上的安静,可以略略平复自己的心情吧,谁想到视觉又来搅扰,一道影子被月光从墙的另一侧投送过来。而且在词人看来,或者更准确点说,是以诗家不符合日常逻辑的思维来考虑,明月是故意与人作对,主动将这影子“送”过来的。

恼人的究竟是什么影子呢?啊,原来是秋千的影子。荡秋千在古代是妇女,尤其待字闺中的青春少女经常进行的一种娱乐活动,所以只用秋千影就能在词末点出主题——我所以心情如此糟糕,都是因为怀念她,那个曾经荡着秋千的青春少女啊,然而秋千的影子尚在,人又到哪里去了呢?此词《花庵词选》题作“春思”,《草堂诗余》题作《怀旧》,都是非常恰当的。

同类推荐
  • 铭人铭言:铭言诗选

    铭人铭言:铭言诗选

    本书为黄宝铭的诗歌散文集,共分三册,其中《铭言诗选》为其古体诗词集,作者博览群书,写人、状物、暮景、抒情,用不同手笔作诗填词。
  • 生命本来没有名字

    生命本来没有名字

    生命的真理是——单纯。生命原本是单纯的,应该是单纯的。作为自然之子,生命的需要原是简单的,无非是与自然和谐相处,健康,安全,以及爱情、亲情等自然情感的满足。复杂,是对生命的真理的背离。人间的各种争斗,人生的诸多烦恼,都因这个背离而起。
  • 把手指放在伤口上

    把手指放在伤口上

    本书收入了我国第一位在以色列获希伯来文学专业博士学位的钟志清女士在过去十余年间发表的38篇学术随笔、文章与论文。
  • 三十功名尘与土

    三十功名尘与土

    1977年,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恢复,一批“知青”的命运由此而改变,并被投入到与先前的生活完全不同的时代洪流之中。在这潮头多变的三十年里,他们执著地行走在自己选定的道路上,努力保持着自己独立的性格;在汹涌而来的滚滚红尘中,也不曾失却超越性的人文关怀。为着一个信念、一份眷恋,他们不懈地寻觅着。这里的每一本书所记录的就正是他们自己三十年来的心路历程,他们的经历、感受、体悟、思索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独特的精神姿态。
  • 文学的生命:我和我的作家朋友(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文学的生命:我和我的作家朋友(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是作者基于长期的文学编辑实践,在与作家深入的交往交流中,创作的一本既有“文”也有“人”、既有“情”也有“识”、既有历史也有当下的散文集。书中的文章深情凝重,以绵密细腻的笔触记录了作者在文学界的行走,也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文学的历史记忆。
热门推荐
  • 隐婚1001夜:司少,一吻到底

    隐婚1001夜:司少,一吻到底

    刚领完证,他就抛妻弃子3年不回家,她住在单身公寓成为一条码字狗,逍遥自在,互不干涉。谁曾想,3年过去,他回来了,还开启了没底线宠妻模式!什么情况?“司冥爵,既然你不愿接受这段婚姻,我成全你,你不应该高兴吗?”“你想来就来,想走就走,你还觉得我应该高兴?”“要不咱们给彼此一年时间?一年后如果还没感情,就各奔东西,互不相欠。”“小说写多了,这么荒唐而狗血的事,你觉得我会答应?”
  • 诸天修仙传

    诸天修仙传

    老实人韩铸一睁眼发现自己成为了韩老魔的哥哥,怎么办,在线等。凡人修仙传里欺负韩立仙剑奇侠传里踹踹景天诛仙里再绿绿张小凡,嗯完美。还有更多世界,等着你收藏!推荐!
  • 几乎每个天使都有翅膀以及一些奇怪的嗜好

    几乎每个天使都有翅膀以及一些奇怪的嗜好

    这是诗人明迪最近六年的诗歌精选,分为《飞行》《音乐疗法》《新寓言诗》《图像诗》《小说诗》《微博体》六个部分,共收录诗歌一百多首。视野开阔,写法独特。诗集是诗人近五年来创作的诗歌精选,有旅行诗、音乐诗、图像诗、小说诗等多种诗体。
  • 阳光暖暖的时光慢慢的

    阳光暖暖的时光慢慢的

    她与他从小青梅竹马,只因一个误会让他们俩从此成为仇人。三年前,他们将误会解开了,可是,因为另一件事,他们又将彼此视为陌生人,她说她不会再爱了,他已经伤她够深了。可是现在,他却说我恨你,我不会让你好过。她微微一颤原来的温柔少年已不覆存在……
  • 解放的日子

    解放的日子

    作者以不同叙述视角的转换和没有修饰的朴素语言,回溯着沂河边苗家庄的革命岁月,沸腾斗争。抗击土匪的奇胜与老爷爷的死去、村庄的衰落,沂南民众抗日与爷爷的离家从戎。革命时代与父亲的少年时光同刚到来,从儿童团长的翻身解放和文化运动中成长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照耀下的解放区孩子诗人,在解放的第一个春天里去北京见到毛主席,离家工作,南下上海。小脚的老奶奶、奶奶,年幼的姑姑,她们智慧而坚韧,对生命充满渴望激情,如同千万个同样的沂蒙家庭,她们坚强地撑着没有男人的家庭,经受多少不堪回首的饥饿、寂寞、恐惧,留下对我们这些后辈无尽的深深疼爱、期待。滚滚历史变迁,多少真正英烈走过。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藏霜

    藏霜

    霜,起于无形却消于光明。她的人生像极了一部超级狗血剧,五年前,未婚夫被姐姐抢了,五年后,她还得帮姐姐养女儿。原本以为这已经是她人生悲剧的极致巅峰,不曾想,可爱的小侄女竟是转世人,OMG,五藏小宝贝,你别闹了,权贵咱惹不起啊,看吧看吧……她的平凡人生,就此终结。本文涉及灵异,穿越,一对一,情有独情。
  • 请叫我食铁兽

    请叫我食铁兽

    我,食铁兽,打钱……呃不,错了错了,是在线卖萌!姜晨表示,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这辈子都不可能打工的,也就靠卖卖萌才能维持生活!
  • 穿越成熊之异世修仙

    穿越成熊之异世修仙

    一觉醒来,林凡,发现自己居然穿越了。然而,这不是主要的。他发现他居然穿越成了一只熊猫……于是身为熊猫的他开启了漫漫修仙之侣……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