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729800000022

第22章 围城(4)

说起来这事儿得怪李秀成他自己。早在1862年12月,负责实施“进北攻南”战略的洪春元前锋部队打下江北几座城池和要塞之后,并没有保持气贯长虹的气势继续进攻,反而在皖北停滞不前。因为李秀成前去苏南平叛耽误了进军时机,他率领的主力直到三个月后才前来会师。

如果早在洪春元攻占巢县、和州、含山三城的时候,李秀成迅速率领主力跟进,无为当然早就已经拿下。

而在1863年1月底,李秀成派出的前锋部队就已经被曾国藩派出的零星援军阻挡在运漕河一线,与湘军对峙。现在时间又过去三个月了,离前锋进军江北已经快四个月了。

四个月的时间,可以发生很多事情,比如力量对比。

曾国藩早就得到情报,得知李秀成这次是要把“奇袭杭州”那套“围魏救赵”打法再版一次,对于这个毫无创意的创意,曾国藩还是给予了高度重视,本着“不可再版”的原则,立志不让李秀成得逞。

曾国藩四处调兵,三个月内,他已经调集了万余湘军开到无为到庐州一线,组织了一道坚固的防线。

强攻!

李秀成初攻受挫,决定加强攻击力度。1863年4月24日,李秀成命令太平军在无为城外,修筑了一百多座营垒,将无为团团围住。无为彻底成了一座孤军,陷于太平军的汪洋大海之中。粮道被断,通讯中断(绝其文报),如果对无为战事不作为,无为就一定会落入李秀成之手,皖北防线就会被撕开一道口子,到时候太平军长驱直入,湖北将无法收拾。

曾国藩决定从江南抽调湘军,增援无为。

调谁?

都在忙着,没有闲人可调。江南湘军主力,只有鲍超、彭玉麟和曾国荃。鲍超被江南的三支游击队轮番袭扰,无法脱身,那就从曾国荃和彭玉麟那儿抽调吧!

曾国荃手下的彭玉毓和彭玉麟水师一部,接到调令之后,深知此举事关重大,昼夜不停地赶往无为,挽救了危在旦夕的无为。

既然无为打不下来,李秀成不想再在路上耗着,因为他的目标是湖北。那走吧!

5月4日,李秀成从无为撤军,北上。

算了!换个地儿打吧!

5月7日,打庐江。

打不下。

再换个地儿!

5月8日,打舒城。

还是打不下。

再换个地儿!

5月11日,打六安。

必须打下六安!屡攻不克的李秀成,下令一定要打下六安。

李秀成倒不是为了证明自己的攻城能力,而是实在有不得已的苦衷,这才让他决定在此死磕。

六安已经是李秀成攻打的第四座城市了,从打无为算起,太平军已经打了快两个月了。这两个月里,由于劳而无功,攻而不克,太平军没进过一次城,一直是风餐露宿,连个好好睡一觉的地方都没有。

如今的皖北,与当年陈玉成在此经营时候相比,完全是两个世界了。

简单来说,就俩字——灾区。

经过这么多年战火的洗礼,皖北早就残破不堪,老百姓那根本就没有多少粮食,李秀成不但筹不到粮,反过来还要用军粮赈济灾民,加上清军在这里执行坚壁清野的非人道政策,皖北到处都是嗷嗷待哺的饥民,完全是一幅“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凄凉景象。

几十万人集中在这个“千里有饥民”的悲惨世界,实在是一件让人不寒而栗的事情。再不打进六安,补充一下给养,部队就要喝西北风了。

攻城!

1863年5月12日,李秀成指挥太平军,兵分三路三面同时猛攻六安。从理论上来讲,六安并不难打。

六安的防御情况,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城大兵单。偌大的六安城,现有一个像样的战将,只有两名文官,一个是粮台道员曾广翼,一个是知州何家聪。全城兵力就两个营,充其量也就千把号人。

说来也怪,六安竟然打不下来!

太平军甚至曾经把东门附近的城墙已经炸开了二十丈,换算出来应该有六七十米。这个缺口已经够大了,足够一两百太平军并排冲杀进去,这么多人挤也挤进去了。结果让人十分费解,冲到缺口的太平军,还是没能杀进城去,竟然被堵在缺口的清军给打了出来。

这就不好理解了。如果按照人多力量大的理论来说,六安打都不用打,上几万人,每人拆一块砖也得把六安灭了。

但是只有吃饱了,才会精神头,才会有士气,才会有战斗力。而太平军已经饿得七荤八素,所以人再多也是白搭。

两天以后,李秀成又尝试着发动了一次猛攻,结果还是没能打下来。

完了!六安都打不下来,还谈什么进攻湖北?

清军乐得躲在六安城内,吃饱穿暖,以逸待劳,太平军只能在野外露宿,此时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别说搞什么烧烤,就连稀饭也成了奢侈品。

已经够倒霉的太平军,偏偏又遇到了件更倒霉的事情。

天有不测风云,就在太平军围攻六安期间,老天爷也来捣乱,连日下起了大雨,太平军一夜之间添了不少病号,感冒发烧的一大片。

李秀成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清军在皖北严防死守,只守不攻,援军也在源源不断地向皖北集结,这不明摆着是搞“蘑菇战术”,一门心思要把太平军拖垮?

玩不下去了,撤吧!

李秀成决定撤军东返,他不想让手下将士继续挑战野外生存的极限。

1863年5月19日,李秀成从六安撤退,避开清防线,从北面的寿州绕道而行,于6月2日来到天长县境。

这一路上太平军不得不继续接受残酷的野外生存考验,偌大的皖北到处是一片荒凉,太平军只好挖野菜、剥树皮来充饥,这些“绿色食品”肯定不够一支庞大的军队消耗,有不少将士都饿死在了东返的路上。

进北攻南宣告破产。

回到天长的李秀成,并没有迅速采取下一步行动。

他在思考下一步棋该怎么走。

是去天京,还是去苏州?

李鸿章的兵锋已经指向苏州,再不去救,怕是后悔也来不及;可要是去了苏州,天京怎么办?天京被曾国荃威胁,一有风吹草动,洪秀全又会严令他前来救援,到时候又得丢下苏州。

左右为难的李秀成,怪只怪自己没有分身之术,只好先待在天长,一边休整,一边看看情况再说,免得又在路上来来去去瞎折腾,这样的话用不着湘军来打,自己就能把自己折腾完蛋。

除了李秀成自己,最关心他的去向的还有两个人。

一个是洪秀全,一个是曾国藩。

曾国藩要想知道这个答案,只有两个途径:一是猜测,二是侦察。

当时的小道消息,也是传得最凶的一种,是说李秀成要回到苏南援救苏州。这个说法让李鸿章很紧张,他为了减轻自己的压力,急忙以江苏巡抚的名义给已经提拔为浙江巡抚的曾国荃写了一封信,让他赶紧攻打天京。而且李鸿章在信中断言,只要曾国荃一打天京,李秀成肯定回不了苏州,因为只要天京吃紧,洪逆(洪秀全)就一定会紧张无比,一紧张就会下旨将李秀成调回天京。

曾国荃早就想打了,机会终于来了!

1863年6月13日,蛰伏已久的曾国荃,向雨花台发动强攻,一举攻占雨花台石城和聚宝门(中华门)外的九座石垒。不出所料,洪秀全果然被吓坏了,赶紧拟好诏书,派人送到天长,命令李秀成火速救驾。

李秀成在天长已经待了十二天,他只所以按兵不动当然有他的苦衷,这支部队的确需要好好喘口气才行。从2月底到6月初的三个多月时间里,李秀成拖着一支庞大的兵团,从和州、含山、巢县出发,途经无为、庐江、舒城,再到六安、寿州、天长,在皖北兜了一大圈,转战千里,频繁攻城,饥寒交迫,死伤惨重,已经元气大伤,再也没有力气再走下去了。

除了部队疲乏行军困难,迷惘也是李秀成滞留天长的一个原因。他早就料到“进北攻南”一定会是一个悲剧。退一万步说,就算打得顺利,也不可能解得了天京之围。

为什么?

答案很简单,因为陈玉成已经永远地离开了天国。洪秀全在再版围魏救赵方案的时候,忽略了这个根本性的漏洞。即便李秀成能顺利打到湖北,谁来打败天京城外的湘军王牌军——曾国荃的吉字营?

除了英勇绝伦的英王陈玉成,太平天国已经没有其他人有能力来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李秀成在皖北接受野外生存考验的时候,困难越严重的时候,他就越怀念过去的搭档陈玉成,也就越发清醒地认识到此刻残酷的现实。

洪秀全可以活在回忆里,但是自己不可以,李秀成不得不面对现实。他需要面对的,还有洪秀全的责骂,或者召唤。

预料之中的召唤果然很快不期而至。收到洪秀全的救驾诏书后,李秀成不得不由“进北”变成“攻南”。

李秀成离开天长,率军南下赶到江浦,从九洑州渡江来到天京。带到江北的三十万部队,跟随李秀成回到天京的只有一万五千人,其余随同北征的将士大都悲惨地死在了过江的途中。

这些勇敢的天国战士们,没有死在安徽漫长的征战途中,反倒在自家门口死于湘军的截杀之中。

遭遇曾国藩的截杀

湘军的截杀是早有预谋的。精心组织这场屠杀的幕后导演,除了曾国藩以外大概不会有第二个人。

曾国藩反守为攻的决心,是从他前线巡视的工作总结中产生的。

为了了解前线军情,获得制定作战方案的第一手资料,协调皖北、皖南和天京战场的作战步调,调整作战计划,曾国藩决定打破闭门造车的陋习,亲自到火线去搞一次实地调研。

曾国藩的这次前线巡查,持续了整整四十天。1863年3月17日,曾国藩从大本营安庆出发,一路向东,先后视察了池州、芜湖、无为、雨花台、九洑洲等地,然后折向西行继续视察沿岸战场,直到4月27日才回到安庆。

这次视察,曾国藩的收获很大。他的第一个收获,就是找到了自信。在视察途中,曾国藩每到一地,除了慰问将士们外,还仔细观察了敌我双方阵地和防御工事,通过对比他发现一个重要的情况。

曾国藩在上报朝廷的奏折中说,长毛以前的防御工事,那叫一个“坚深无比”,营垒砌得又高又大,就像一座城池;壕沟挖得又深又宽,赶得上护城河的规模;可是现在就草率简单了许多。

这说明什么问题?

说明太平军的战斗素质和士气,在走下坡路。而湘军的防御工事跟以前相比,却有了很大的进步,这说明湘军的战斗力在提升,士气在上涨。

曾国藩在奏折中还强调说,湘军现在“和衷共济,呼应灵通”,军队团结和谐,军令畅通无阻,这是对一个统帅最好的奖励。相反,长毛那边呢?也不知那个“洪逆”是怎么想的,竟然一口气封了九十多个王,搞得手下那些将领们都在争功夺权,往往见死不救。

曾国藩此次阅兵的第一个收获概括起来就是:让一个众志成城的团队,去对付一个一盘散沙的团队,他有信心赢得这场战争。

曾国藩视察前线的第二个收获,是调整了他的作战方案。找到自信的曾国藩,不再满足于之前的“听天由命”和“截堵皖北”的作战方案,他开始着手布置一套全新的方案。

这个方案,就是截杀!

他要在李秀成回来的路上布下重兵,对这支疲劳的老虎痛下杀手!

曾国藩的第一步,是要切断李秀成的归路。

李秀成的后路是皖北巢县、含山、和州三城。为了避免走上一条不归路,李秀成在这里安排了留守部队。只要打下这三座城市,曾国藩的截击计划就成功了一半。1863年5月中旬,曾国藩全集皖北湘军,一面在六安与李秀成鏖战,一面攻占巢县、含山、和州三城。

湘军的执行力,没有让曾国藩失望。5月下旬,就在李秀成从六安退兵途中,湘军先后攻占东关和铜城闸,占领了这两个巢县门户要地,就为后续进攻开了个好头。随后湘军又抢在李秀成过江之前攻占了巢县、含山、和州,切断了太平军的归路。

为了进一步吸引李秀成回师天京,放弃东进攻打扬州的计划,曾国藩还指示曾国荃猛攻天京。

洪秀全的心理素质看来的确不是太好,他果然挺不住,乖乖落在了曾国藩的圈套里,命令李秀成过江增援。

真是天助我也!

曾国藩敏锐地察觉到,打击李秀成兵团的时候到了,经过皖北三个月的折腾,李秀成精锐损失惨重,将士疲惫,士气低落,正是趁火打劫的绝佳时机!

1863年6月20日,李秀成率部开始渡江,渡江地点选在江浦和浦口。这两座城池还掌握在太平军手里,也成为太平军南渡的基地。

太平军南渡的路线是从两浦出发,通过江心九洑洲,然后进入天京。湘军要想大规模截杀李秀成兵团,就必须尽快拿下江浦和浦口,占领渡口滩头,然后才能有效杀伤渡江部队。

于是江浦和浦口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

李秀成似乎并没有察觉到曾国藩这个狠毒的计划,并没有让手下大将率领精锐坚守两浦。

湘军很快就对两浦发起攻击。驻守两浦的太平军,被来势汹汹的湘军吓得不战而退,加入南渡部队抢着过江。

渡江战役已经进行了五天,但是进展非常缓慢,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人祸,由于湘军水师的堵截,缺乏强大水师掩护的太平军,渡河速度极慢;二是天灾,就在渡江的这几天,突然连降大雨,江水陡涨,更加重了太平军渡江的难度。

真是祸不单行!

由于缺乏安全感,渡江部队的秩序本来就比较混乱,大家都在抢着过河,每个人都想早一点进入安全地带。

同类推荐
  • 帝古柔情

    帝古柔情

    李峰穿越到了一个四国争霸的世界,看他如何在这乱世搅动风云,踏马而行,抱得美人归。为国为民添一份自己的想法,从一屌丝男一国之君他将如何改变?
  • 秦赟

    秦赟

    一次意外的穿越,刘畅竟然回到秦朝那么……干!劳资要当皇帝!什么!10万秦兵来袭?!是时候给你们科普一下什么叫做化学武器了什么!资金紧缺,国家穷了?!“稀有”金属铝啊!大甩卖了,大甩卖了。跟黄金等量交换啦,走过路过不要错过什么!这么暗的东西,你跟我说是照明的?!“这已经是质量最好的蜡烛了。”好!让我来告诉你什么叫做电灯看着堆积如山的金银珠宝,以及不远处那一台不停运转的发电机。刘畅托着下巴不禁露出了奸笑……但是,刘畅真的有当上皇帝吗?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刘畅也会招受碾压吗?
  • 大国的疤痕

    大国的疤痕

    国土问题永远是一个国家最敏感的神经。19世纪中叶,列强用坚船利炮轰开了清政府闭关锁国的大门。讹诈、抢掠、赔款、割地纷至沓来,放眼望去,大好河山满目疮痍。蜿蜒曲折的国界犹如华夏民族的血脉,雄奇壮美的山川撑起炎黄子孙的脊梁。《大国的疤痕》是耻辱的巨柱,铭刻历史惨痛的一页;《大国的疤痕》是世纪的警钟,振聋发聩,发人深省。
  • 明初超越记

    明初超越记

    一个现代人,在明初和现在穿越的故事,[]穿越明初的故事。发现在这是中国的一大盛事。并引导大明的变革。p这是我写的第一本书,我先试着写,以后写修真方面的书。
  • 帝王霸业录

    帝王霸业录

    一个现代人回到古代,成为落魄的皇家的二皇子。权臣林立之下,他使劲浑身解数,终一统天下,然而非长子的身份却让他再次陷入困境。
热门推荐
  • 多喝热水不好吗

    多喝热水不好吗

    如果你刚好在人生最自豪幸福的时刻被一个调皮的系统强行带回高中生活选项A往事重来随波逐流选项B积极进取改善生活选项C反抗系统回归未来选项D成为一名优秀的“钢琴家”
  • 我的围棋生涯

    我的围棋生涯

    我开始学围棋的这些年,小时候是前世,现在是今生,好像相距了很多年的感觉。
  • 易烊千玺之初夏的爱恋

    易烊千玺之初夏的爱恋

    他爱她,她也爱他,可是年少的他们并不懂爱。他褪下明星的光环,也是一个普通人。她为了亲人的安全,最终离开了他。年少的林夏,年少的易烊千玺,是否能走到一起?
  • 生物规划局

    生物规划局

    当白于野从病房醒来,一股奇特的力量在体内汇聚,他,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能力。与此同时,一直在暗中行动,企图重建以实力为话语权的人们团结一致,共建组织‘神权’,以此来和维护社会治安的规划局进行斗争。一场人与神,神与妖,妖与人的战争,在那派对的舞会中,宣布开始……
  • 烽火男儿行

    烽火男儿行

    历时三个月的淞沪抗战尸横遍野血流成河,30万冤魂让整个南京城披上血色,徐州会战、武汉保卫战也是英魂遍地尸骨累累。年轻的懵懂学生唐城和国军连长的一次偶遇从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为了心中的信义,唐城踏上了漫漫征程,从一个战场新兵逐渐成为一个被老兵们称呼为长命鬼的百战老兵。杀勇似猛虎胆似铁战不破敌阵誓不还谨以此书缅怀献身家国的英灵们,英魂永在国魂长存
  • 末端神

    末端神

    一只金色的甲虫改变世界的开始,死者被它吞噬,活死人却获得永生。开始了开始了,万物开始复苏了吗,旧的世界即将终结,开启新的大门。在,你要的。你们要的。拿去吧。已经错过了,还能改变吗,你们自己终结了自己?没有了希望就开始轮回,这就是你们的作风吗,一切不过是引导,不成功就抛弃。没有机会了吧,没有一次次的重新再来,只能鼓起勇气面对真正的死亡了?不不,明明有着一线生机的吧?
  • 你的身后是风霜一凡世篇

    你的身后是风霜一凡世篇

    (一篇披着仙侠外衣的古言书)初见,江南烟雨,他的眼中只有她;再见,一袭喜袍;她成了他的妻子;最后一次相见,天人永隔。唯愿来世再见君,你我不相识(本文架空,架空,架空!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如有不合理之处,不要深究)
  • 悬念故事7

    悬念故事7

    故事的悬念性强烈,能引起读者的好奇心,能吸引读者读下去。悬念的大量设置,增加了作品的可读性。哥子、於全军、庄秦、九斗、菊韵香、大刀红等各路名家任务,通过作者精雕细琢为大家奉献了一道道悬念大餐。打开本书,您将看到的是各种离奇、曲折的故事,让您有从第一眼看过就欲罢不能的神秘。
  • 召王令

    召王令

    “召王令出,国玺立现!”大夏皇帝自杀前留下这么一句话。自此,天下纷争不断,只为手握传国玉玺,登上九五之尊。手握召王令的夏晚华表示,这是她的保命符,要藏好!可是有一天,某人发现这召王令不是那么回事!原来这皇帝也会开玩笑啊!还是不小的玩笑。【文慢热,可以先收藏攒着】
  • 以人类之名

    以人类之名

    人类溃败的800年后……(以前写的文,在这里发一下O(∩_∩)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