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7291300000004

第4章 神童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着小书包?”

……

一段优美动听的歌声从山里传了出来。那就是大山深处的小小山村——高山屯。

高山屯的房子都是木结构吊脚二层楼瓦房,依山而建,屯里的人世世代代以农为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年复一年,纯朴善良,本份勤劳,从未出现过偷鸡摸狗,手脚不干净之人。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在这里得到了最完美的诠释。家家户户门板上都没有锁头,只有两根绳子,如果外出没人在家,就合上门板,绳子绑上,打个活结即可。平时如果有谁家杀了猪或牛什么的,便会请全屯的户主来尝肉吃酒。屯里的人不管是谁,男女老少,来了都有得吃,没来的都还要给每家每户送去一碗猪什牛杂,保证全屯几十口人人人都能尝到鲜。

当然,高山屯也从未出现过一个有一官半职的人。硬要说比较接近一官半职的人,也只有屯里的代课教师——路大成。这路大成初中毕业,喜欢穿着深蓝色的中山装,上口袋插着一支黑色的钢笔。那时候中山装就是官服,钢笔就是有文化的象征。平民百姓穿的都是棉布麻衣,手里拿的都是烟斗烟袋。没文化的人穿中山装戴钢笔,那是装文化人,会被大伙笑话的。路大教师瘦高个子,眼大如珠,喉结突出,声音洪亮,特别喜欢讲故事,博古通今,从四大名著到民间小段子,从天上神仙到地下鬼怪,无所不知无所不晓。讲起故事来如江河之水,滔滔不绝,三天三夜都讲不完,也讲不累。他的故事讲得形象生动,让人有如身临其境之感。因此,路大成名声在外,十里八村都叫他“故事佬”,反而没几个人记得他真名和称他为“老师”了。

当年因为高山屯地处偏僻,小孩上学极为不便,上级才决定在高山屯开设小学校,由屯里的路大成任代课教师,一到三年级全由他一人承担。说是学校,其实什么也没有,只是在路大成家的一个角落里,简单地竖起一块简陋的木黑板,摆上几张桌子椅子,就是教室了。连黑板课桌椅子都是村民家长们自己制作的。

这一天上课,快要放学了,路老师提问大家:“今天我要考一考一年级的同学们,谁能从一数到一百?”下面屈指可数的几个学生,无一人敢作声。路大成有点急了,看了看把头放在课本上,像祭台上的猪头似的方小明,说道:“方小明,你头太沉,脖子支撑不起了是吗?站起来!你来数数。”

方小明懒慢悠悠地站了起来,一脸茫然,不知所措,也不作声,接而是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

方小明人不笨,在日常生活中甚至还常常表现出一些小聪明,但读书却像水过鸭背,一点痕迹都不会留下。

其实像他这种情况在落后偏僻的少数民族聚居地桂西北农村很普遍,大部分的孩子都是如此,学习好的基本上都是百里出一,千里出一,甚至是万里出一。

路大成知道他不会,就不再理会他,转头看了看自己的妹妹路彩花,说:“路彩花,你来数一数。”

路彩花是这些孩子当中年龄最大入学最久的一个,和她一起入学的那几个都已经不读了,有的是因为读不好,有的是因为家里缺人手。而路彩花是因为家里条件还比较好,虽然读得不好,也不想读了,但路大成一直逼着她继续读。

路彩花站了起来,看着路大成,犹豫了一下,很为难地开始数了起来:“1,2,3……19,19,19”,卡住了,又回到了10,11,12……19,19,19,就是上不去20。

路大成艰难地看着路彩花数到19上不去,心里比她还难受,忍无可忍,突然拿起讲台上粗大的竹制教鞭往黑板上猛地一拍,大声怒吼:“你上课都干什么了?怎么都记不住呢?”

这教鞭可不一般,是一条半指厚,两指宽,四尺长的老竹板,用力拍在黑板上,发出来的声音特别响,能吓人一跳。

路彩花被这一猛拍震到了,惊得颤抖了一下,眼泪哗哗地流了下来,哭着说:“我不读了,不读了!”说着就径自跑进了自己的小闺房里去了。

路大成气不打一处来,站在那里直咬牙切齿又摇头叹气。

路大成上课的时候非常严肃,但平时待人却非常和蔼,是上课严厉下课松,对自己家人严,对外人宽,帮理不帮亲的那种人。

这时候,在他们身后的空地上,有一个小男孩,三四岁的样子,正在自个玩泥巴石子,嘴里低声而有节奏地数着1,2,3,4,5,6,7,8,9……

坐在最后面的向葵花,是这个小男孩的姐姐,她来上学,没人在家里,就把弟弟带过来顺便看管,背上还背着一个小小妹。听着弟弟数完,她呼地站了起来,满脸骄傲地说:“老师,我家杰儿会。”

路大成看了看小男孩,又看了看向葵花,冷笑了一下,低声而严肃地说:“别闹,杰儿都还没上学呢。”

向葵花认真地说:“老师,我没闹,是真的。”

路大成看着向葵花一本正经的样子,就半信半疑地走过来,问小男孩:“杰儿,你会从一数到一百吗?”

小男孩叫向杰,听到老师问他,立马抬头,骄傲地回:“嗯。”

路大成“呵呵”一声短笑,不相信这个天天在后面玩泥巴的小屁孩能从一数到一百,就说:“那你数给我看看。”

向杰二话不说就开始有节奏地数了起来:“1,2,3……”

路大成顿时大喜,朝着大家招手喊道:“你们都过来,都过来。”

大家都围了上来。

向杰很快就数到了一百,一个数也没有数错。

路大成惊了,他真不敢相信,眼前这个才三岁多小屁孩竟然能够数到一百。简直是闻所未闻的啊,这可是已经入学的八九个学生一个都不能数完的啊。

路大成像捡到了一个宝贝似的,消瘦修长的脸上笑成了一朵花。

过了一会儿,路大成又转喜为怒,走回到讲台上,对着几个学生厉声地说:“看看你们,看看你们,连一个三岁的小孩都不如啊!”

放学后,天还没黑,路大成就兴冲冲地跑到了向杰家。向杰的妈妈在煮饭,正用一双又长又粗的竹筷子不断搅拌着一大锅热气腾腾的玉米稀饭。向葵花正一边背着小妹妹一边帮妈妈往炉子里添加柴火。

玉米稀饭,是这个家庭的主食。这是一个特别贫困的家庭,有着一群嗷嗷待哺的小孩,吃饭的人多,干活的人少,全靠向爷爷一个人苦苦支撑着。向爷爷虽年事已高,但仍然包揽着家里耕田犁地等等这些男人该干的活,因为他唯一的儿子向爸爸双腿残疾,靠拄着拐杖才能走路。而他的儿媳妇向妈妈是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农村妇女,身体也不健康,双眼迎风流泪,看不清楚,基本上就是个半瞎子,还常常腰酸背痛,感冒咳嗽,总之是体弱多病。

路大成心里想,就是这么个特别贫困家庭,就是这么个双双残疾的父母,却生出了向杰这么个异常聪明的儿子!也许这就是老天爷的公平之处吧,为他关上了一扇门的同时,也为他打开另一扇窗。

路大成有点着急地问向妈妈:“嫂子,向大哥今天去哪里了?还没有回来吗?”

向妈妈说:“他去砍树了,到天黑才回来吧。路大叔有什么事吗?”

路大成说:“有,好事,好事,天大的好事!”

向妈妈笑了一下问:“什么好事呀?”

路大成微笑着说:“好事,好事,等向大哥回来再说吧。”

向妈妈“哦”了一声,继续忙她的去了。一般家里家外的事情,她很少过问,都是丈夫和公公说了算。这和别的家庭不一样,和别的女人不一样。她是个话不多,很随和安静的甚至是有点憨傻的农村妇女。在这个家里,她可以说只是个会生小孩和煮饭做菜的女人。她为这个九代单传的家庭前后生育了共十一个孩子,存活九个。这是后话。

路大成也不拿个凳子,就蹲在门口等着向爸爸回来,他要亲自告诉他这个令人兴奋的好消息。

太阳落山了,屯里的人都收工回来了。而向爸爸和向爷爷到天漆黑了才回到家。向爷爷把一捆又大有重的柴火,狠狠地从肩膀上甩到了墙脚下,喘着粗口大气一步一步地从木楼梯子走进到屋里,一屁股坐到竹椅子上,往后一靠,继续地喘着粗气,脸色凝重。

向爸爸则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按压着膝盖,一拐一拐地向家走来。在别人看来,显得非常吃力。但是他自己已经习惯了,因为他从小就是这样的。据说他很小的时候踩过鬼灶,被鬼捏了腿,双腿变得细小无力,一度站不起来,后来请了几次傩公施法破解,才慢慢地好了一点点,靠柱着拐杖,勉强能走路。

路大成看到向爸爸回来了,赶紧迎上去,满脸笑容地说:“向大哥,不得了了,不得了了。”

向爸爸瘦黑却阳光的脸上布满疑惑地问路大成:“路大叔,什么事不得了了?”

路大成抖着手兴奋地说:“好事,天大的好事!你们家的好事!”

向爸爸笑着说:“我们家能有什么好事啊?”

向爸爸虽然双腿残疾,但人却是非常的乐观开朗。都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没错,向爸爸就是个有福之人,虽然残,虽然穷,却是儿女成群。老话说的,多子多福嘛。

向家的房子,和桂西北农村大部分的房子一样,都是木结构吊脚二层瓦房。地面一层是牛圈,第二层铺着又厚又宽的实木大长板,才是人住的地方。正门由一个厚大结实的木梯子架起来,供人上下进出。

等向爸爸一台阶一台阶地爬上木梯子。路大成想上去扶他,向爸爸忙说:“不用,我自己来。”

一共才九级的台梯,向爸爸就用了差不多五六分钟才爬上顶来。

进到屋里,等向爸爸坐定,路大成就高兴地对他说:“向大哥,你不知道吧?你家杰儿非常非常的聪明,将来读书一定很厉害,一定能出门。”(出门:壮族方言,离家做官之意)。

向爸爸不相信,笑着问:“你怎么知道他厉害了?我家杰儿都还没有读书呢。”

路大成说:“你不知道。我今天考了一下我们屯里的小鬼,数一到一百,竟然没有一个人能数得出来。”

向爸爸问:“那和我家杰儿没有什么关系呀。”

路大成说:“万万没想到啊,你家杰儿竟然轻轻松松就全数出来了。”

向爸爸笑着说:“啊?怎么可能?我家杰儿还没上学呢。”

“真的,爸爸。”一旁的向葵花抢着证明道。

路大成说:“是啊,我也没想到,可是他确实数出来了呀。”

向爸爸不信,忙叫向杰:“杰儿,过来。”

向杰正在爷爷的怀里玩,想拔却拔不出来地拔弄着爷爷下巴稀稀疏疏的几根胡子,听到爸爸叫,就下来了,跑过去投入爸爸的怀里。

爸爸幸福地微笑着,慈祥地摸着向杰的小脑袋,问:“你真的会数到一百了?”

向杰说:“嗯,我还能倒着数。”说着就开始并快速地数起来了:“100,99,98……”

“啊,还能倒着数?”向爸爸和路大成都愣住了。

路大成笑着说:“大哥,我没骗你吧,和你当年一样聪明。”

向爸爸笑着说:“比我聪明多了,我当年可不会倒着数。”

路大成一直在那里开心地笑着。

向爸爸惊喜地说:“这小子还可以的啊,看来我们家有希望了。哈哈,老天有眼,收了我两条腿,倒也还给我一个聪明的儿子。”

向爸爸又瘦又黑的脸上笑得很灿烂。

向爷爷一个人坐在竹椅上,还是一脸的严肃。他一直都这样,没有人见到笑过,他一生穷苦,一天学都没上过,对于读书这种事,他不懂,也不感兴趣,他只希望有一两个孙儿继承香火,延续向家后代就心满意足了。

向妈妈则在一边傻傻地听傻傻地笑,听到向杰这么聪明,心里乐滋滋的。她正在给全家人煮菜,只见她拿锅铲从一个陶瓷罐里掏出一块拇指大小的猪板油,放到锅里煎炼,直到油渣已干无油可出,才放水入锅,等到水差不多开了才放青菜,然后捞一些粥油(煮粥时浮在表面的粘稠物)拌进菜锅里当油,让没油的青菜口感好一点。这一丁点板油,才炼出几滴油,煮一大锅青菜,等于没放油一样。没办法,向家穷,油太贵,没钱买,吃不起啊。

路大成也是笑得合不拢嘴说:“你们家有希望了,我们高山屯有希望了。哈哈。”

路大成很久都没有这么高兴过了,比他开始被任命做老师的时候都高兴。谁说不是呢?一个老师,最喜欢的人是谁?自然是最聪明的学生了。最得意的事情是什么?莫过于得一天赋异禀的神童了。

老师看神童,越看越钟意。路大成张开双手向向杰说:“杰儿,来,让路大叔抱抱。”

向杰乖乖地走到路大叔跟前。路大成一把把他抱在怀里,抚摸着他的小脑瓜,百般疼爱。

向杰自豪地躺在路老师的怀里,说:“路大叔,你讲故事给我听呀。”

说起讲故事,那是路大成最喜欢也是最引以为豪的事情了,只要有人听,他能讲三天三夜。这在河东河西尽人皆知。

其实路大成也曾经是一名神童,也曾经过目不忘。

路大成笑了:“好勒。”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一本连环画,说:“我就给你讲《桃园结义》吧。”

他开始边翻页边给向杰讲图画里的人物和故事。

向杰似懂非懂地看着听着,很好奇很入迷,深深地被连环画里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所吸引。

讲完故事,向杰一直盯着路大成手里的连环画问:“路大叔,这书在哪里买的呀?”

路大成见状就说:“河西街新华书店里买的呀。”

向杰哦了一声,眼睛却一直没有离开过连环画。路大成看向杰垂涎欲滴的样子,就问向杰:“喜欢这本书吗?”

向杰赶紧说:“喜欢,喜欢。”

路大成笑着把连环画递给向杰说:“给你了,喜欢就拿去吧。”

向爸爸赶紧说:“杰儿,不能拿别人东西。”

向杰看着爸爸,又看了看路大成手上的书,很不舍的样子。

路大成说:“没事,这是书,可以要,是好事。”

向爸爸说:“好吧,那就要吧。”

向杰“嗯”的一声,赶紧收下,说:“我要去和小明一起看。”

向杰说着就跑出家门,去到方小明家里,拿出《桃园结义》,兴高采烈地边翻页边给方小明讲起里面的故事来了。现学现卖,照葫芦画瓢,讲得是有模有样,仿佛自己就是路老师一样。

从此以后,向杰像着了魔似的迷上连环画。

小小的向杰,就这样从连环画的图画里,开始接触到了大山外面精彩纷呈而光怪陆离的世界。

第二天,向爷爷把前几天刚编织好的竹席卷起捆好,准备拿到街上去卖,换些盐油和白酒。

编竹席子,是向家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独门绝技,方圆百里也就只有向家做得最好。凭着这绝活,向家才能勉强支撑家里的日常开支。说是绝活,其实也是比较费力难做,别人不愿意做罢了,并不能多挣几个钱。

向杰闹着要跟去:“爷爷,我要上街,爷爷,我要上街。”

向爷爷说:“街上很远的,我可背不了你啊。”

向杰赶紧说:“我自己走,不用你背。”

其实爷爷也想带向杰这个宝贝孙子去街上,好让他也吃尝一碗美味可口的汤米粉,所以就同意了。

向家自逃避战乱从北边迁到这里以后,一直都是单传,到向爸爸这一代,已经九代了。其它姓氏家族,都是人丁兴旺的,这让向爷爷很忧愁。自从有了向杰,老人家心里才多了一份宽慰。

一路上,向爷爷背着凉席,带着向杰向往河西街赶去。没过多久,迫不及待的向杰就走得比爷爷还快,还一直催着爷爷:“爷爷,你走快点呀。”

爷爷奇怪了:“走那么快干嘛呢?街上的粉会有的。”

向杰还是催:“快点呀快点呀。”

其实爷爷不知道,向杰心里想的不是美味的汤米粉,而是他朝思暮想的连环画。

水流湍急的红水河,水色暗红,水质浑浊,由北向南,蜿蜒穿流在桂西北崇山峻岭之间,向着远方延伸而去。

红水河的东西两岸,分别就是河东乡和河西镇。东岸上的游家村,靠水吃水,以渡船捕鱼为业。而西岸上的河西街,临街靠铺,以买卖为生。

到了河东码头,第一次见到如此震撼的红水河,向杰兴奋地喊道:“爷爷,水,爷爷,水,哇,好大的水啊。”

爷爷说:“这是河,大河,叫红水河。”

众人抢着上了小船,怕满了就得等下一轮了。向杰跟着爷爷排在前面,很快就上去了,毕竟是老人家和小孩子,没人挤他们。第一次坐渡船,摇摇晃晃的,吓得向杰一直抓着爷爷的衣服不放。爷爷安慰说:“不用怕,不用怕啊。”

一个船夫在前头拿竹竿子把船撑离岸边,另一个船夫在后面划桨。小船慢慢转头向河中心划去,留下一串八字形的水波痕,又很快被湍急的河水冲变形。刚才拿竹竿的船夫,从船头开始,走过来一个人一个人地讨过渡船费。船费原则上一人一毛,没有一毛的就给五分也行,实在没有的不给也可以,其实都算是自愿的,小孩子则免费,毕竟都是乡里乡亲。但外乡人自然都是要给钱的。

船家走到向爷爷跟前,向爷爷说:“等我卖了席子回来再一起给你吧。”

船夫说着:“得勒。”继续向前讨钱去。

过了河,上了陡直的河西码头,再走一段平路,就到河西街了。向爷爷在街道边找了个点摆卖凉席。

向杰迫不及待地跟爷爷说:“爷爷,我去那边看看。”

爷爷说:“等我卖了席子再带你去,别迷路了。”

向杰不耐烦地说:“我自己去。”

没等爷爷同意,向杰就已窜入了人潮之中,只剩爷爷在那里喊“回来回来。”

河西街很热闹,很出名,也很独特。它地处红水河边,陆路水路交通方便,更重要的是它处于三县交界,是个鸡鸣三县的小镇子。但河西集市地方却不宽敞,夹在两山之间,中间被一条小河纵穿而过,山水相映,风景优美。地虽不大,但却很长,是一条长长的街道,街道两边是各种各样的小商铺,而供销社是整条街最大的商店。

这河西街比起河东街,可是热闹太多了。因为河东街,连街都不算,只是大家过往河西街的休停之地而已。

向杰虽然第一次来河西街,但他一路寻找,也没问任何人,却很快就来到了供销社卖书的地方:新华书店,就好像冥冥中有人带路一般。看到玻璃柜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连环画,他就像看到宝贝一样,特别兴奋。每一本都很好看啊,可是他没有钱,只能在那柜台外面隔着玻璃左瞧瞧右看看。

看完之后,向杰急忙回到爷爷那里,看爷爷卖了席子没有。但只看到爷爷还在那里和别人讨价完价。于是又跑回新华书店,过过眼瘾。

这样来回了三次,爷爷终于卖掉了席子。向杰迫不及待地拉着爷爷到新华书店,指着连环画说:“爷爷,我要买这一本,还要那一本。”

向爷爷看着孙子这么喜欢连环画,就忍痛割爱地把本来要买酒的钱给他买了两本。

买到书后,向杰就爱不释手地地翻阅起来,虽然只是看图,字什么的都看不懂,但仍然是一副痴迷陶醉的样子。

付了钱,向爷爷就带着向杰去胡家粉店,叫了两碗汤米粉,爷孙俩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吃完,向爷爷问向杰吃饱了没有,向杰说还要吃。于是他又叫了一碗给向杰。向杰吃了一半,说饱了。向爷爷就把向杰没吃完的拿过来消灭掉,滴水不剩。

向爷爷一路带着向杰,一路买着东西,遇上很多熟人,都问:“这是你的孙儿呀?好可爱哦,这么喜欢看书呀?”

向杰都不认识他们,也不理睬,只顾自己翻看着连环画。

回到家后,向杰饭都不吃,就迫不及待的去找路大叔给他讲解书里的故事,然后又迫不及待地去和方小明分享。

从此以后,每次爷爷上街,向杰都要他买一本连环画,不管是什么内容的,只要是连环画他都喜欢。向爷爷也每次都要给宝贝孙子买上一本,宁愿自己少买点酒和油盐。

向杰是他向家九代单传后的第一个男丁,疼爱程度自是不言而喻,非同一般了。

同类推荐
  • 我等到了他

    我等到了他

    我和他第一次见面是在花店,那时候的我在花店打工,他来店里买花。他每隔一段时间就过来买花就这样一来二去的我们成为了朋友。我和她第一次见面是在一片白色的玫瑰园里,她站在白玫瑰的小路旁微微弯腰闻了一下花的香味,然后微微一笑。不过很快她就捧着一来束白玫瑰笑着走了,本以为以后没机会见到了,没想到……
  • 苦行僧不苦

    苦行僧不苦

    李毅从小性格开朗,在亲友的眼中是乐观的开心果。直到有一天,他突然发现一切没有意义……
  • 华夏逐梦

    华夏逐梦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日益明显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华夏大地之上,中国正在发生翻天覆地、势不可挡的巨大变化,旧貌换新颜,一幢幢具有现代感、时髦辉煌的摩天高楼拔地而起,一座座气势宏伟、蜿蜒盘旋的高速立交桥令人惊叹,一辆辆时速领先的中国高铁令世界赞叹,一辆辆名牌高档轿车浩浩荡荡的开进了千家万户……《华夏逐梦》讲述的是华夏儿女,为了国家的繁荣昌盛,为了中华民族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巅,不断努力,勇于挑战和不断超越,勇于奉献,惊心动魄,可歌可泣,大气磅礴的现代英雄故事……欢迎加入《华夏逐梦》读者群:34522912
  • 初冬的寒不透骨却刺心

    初冬的寒不透骨却刺心

    又一位亲人的远去,让我的内心深处感到了冬的寒冷
  • 一位医学生的逆行

    一位医学生的逆行

    疫情突发,多少人选择了逆行?守护生命,每个人都是平民英雄!这是一位医科大学生的心路历程,这是一个村庄的全民战“疫”,这是一次众人拾柴的力量凝聚……
热门推荐
  • 李鸿章时代(1870-1895)

    李鸿章时代(1870-1895)

    本书从1870年在欧亚大陆的两端各发生的一件大事讲起。在大清国,李鸿章出任直隶总督;在欧洲则爆发了普法战争。1895年,太平洋西岸,日本在甲午战争中击败中国,李鸿章被撤销直隶总督一职;在东岸,美国的GDP总值第一次超越大清国,跃居世界第一位。从1870年到1895年的26年,是李鸿章主政北洋,“应对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的26年,也是全球权力格局巨变的26年,更是晚清错失战略机遇、加速进入下行曲线的26年。其间之内政外交,无论是成是败,为是为非,李鸿章都扮演了核心角色。因而,这26年也就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李鸿章时代。如何认识这样一个时代?“谁要是只研究和考察法国,谁就永远也无法理解法国大革命。”
  • 瑶琴一世

    瑶琴一世

    突然出现的小乞丐打破了白鸟帝国的宁静神秘的少年来自何方三人有着怎样的过往拭目以待……(QQ群:786448142欢迎大家加入交流)寻琴铮铮琴声入吾耳,闭眼恰似在吾旁春雷滚滚万物苏,夏雨淋淋群蛙叫秋风冽冽百叶凋,冬雪飘飘梅花傲睁眼却知汝不在,伤心落泪欲身葬千山万水寻汝去,只愿与汝共一曲
  • 江湖郎中的见闻

    江湖郎中的见闻

    “好功夫!我能败在你手下也不算埋没了我这把快刀。”“得了吧,一个杀人放火的山贼装什么大侠英豪,拿了你解于官府正好换点盘缠。”面相普通的壮汉擦拭着自己手中的兵刃。“敢问大侠是以什么名号行走,我好留个念想。”“我?一个江湖郎中罢了。”
  • 倾尘九歌

    倾尘九歌

    (新书《凤医懒成性》已发布,求支持~)他是楚幽的神,更是别人眼中的魔,人人忌惮三分。她,是世人眼中的废物,却也是个疯子。当他遇上她,是她屈服于他,还是他从了她。第一次见面,她徘徊在死亡边缘,他在旁看戏。第二次见面,他不由分说要杀她。第三次见面,无意撞见不该看的一幕,一言不合就打,是不是遇上了他,她夜九歌就逃不出死这个字了。初次到来,倒霉加身,出来觅食的夜九歌只是看个热闹被当头砸了一颗蛋,紧接着,众人目光之下,从蛋里慢悠悠的爬出来一只‘秃毛鸡’。夜九歌,“……”逗她吗?送鸡给她干嘛?知道她饿了,送她吃?众人,“……”开玩笑吗?说好的异宝呢?神兽呢?请解释一下,这小不点是什么?
  • 史上最强赘婿

    史上最强赘婿

    (已完本)穿越异世成为财主家的小白脸赘婿,因太废物被赶出来。于是他发奋图强,找一个更有权有势绝美高贵的豪门千金做了上门女婿。练武是不可能练武的,这辈子都不可能练武,只能靠吃软饭才能维持生活!我要把老婆培养成天下第一高手,谁敢惹我就让我娘子打死你!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在茶香深处等你

    我在茶香深处等你

    茶茶离开的时候,鼓起勇气告白,可是没有任何的回复!学长说,他被盗号了?茶茶怀疑学长喜欢他,可是她没有证据!
  • 折玉欢

    折玉欢

    简而言之:这是只狐狸追债的故事。以下是正经简介:算命人说她命犯桃花,该来的会来,想躲也躲不过。以为一段情成,却是招致毁灭。大狐改命而来,降于人世,姻缘相缠,命数两拆。一块白玉,刻下大狐三生之行。——我自浮世来,遂为红尘客。狐狸化为公子身,挑灯夜行红妆里。贪恋痴嗔谁人渡,持伞地府望轮回。夜半时分,我从梦中惊醒,猛然忆起,那一天夜里,你弹唱的那支离人吟。折了梦,又毁了忆,却乞求不得,活在有你的梦里。——温拂以你唱罢时,我来唱。唱尽国仇家恨,再唱爱恨别离。一曲曲,诉尽衷肠,待来世再见,与你共饮那壶安世酒。——云衡月不过一壶老酒,怎敌得过,朝堂高位上的傲视群雄?我不仅要做这梁国的皇帝,我还要做这天下的皇帝。——宫靖白那年我出征,带着你折下的那支桂花。放在胸口,就像你在距离我最近的地方。若是马革裹尸还,记得到我坟前上柱香。——沈清斋
  • 雪夜龙藏

    雪夜龙藏

    他原本是一名孤儿,一名杀手,在与师傅同归于尽后重生在了一个神奇的大陆,阴差阳错灵魂分割变成两个人,于是在他的教导下另一个自己开始向着巅峰前进,这期间他收获了爱情,亲情,友情最终成为一道传奇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