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95400000010

第10章 进藏(2)

从1964年到1967年,我在西藏自治区党委”四清”办公室干了两年秘书工作,天天同文字打交道,通知、简报、总结、报告、领导讲话稿,全干。中间有一段时间被抽出来参加以区党委副书记苗丕一为组长、区公安厅厅长陈卓为副组长的区党委工作组,整顿拉萨市委领导班子,工作组向区党委的大小报告之类的文字活仍然分给了我。写材料是个苦差事,不熬夜是不行的,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更能出活。动脑受累我并不怕,最揪心的是1965年起草西藏自治区”四清”运动总结报告,把我整苦了。当时,领导要求这个报告限时一个月拿出来,按说时间还算宽松,最难办的是资料太少,缺乏素材和必要的数据,不少地区特别是阿里、那曲等边远牧区的报告、资料因大雪封山等原因寄不出来,只有一些电报之类的简单文字,成了“无米之炊”,苦思冥想没办法,真是“抓瞎”,以致连续熬了24个夜,每晚3点以前难以上床,有时彻夜难眠,可算得上是我的熬夜经历之最了。最后七凑八凑,总算是按时脱稿了,但自己感到内容空洞,论据无力,不能令人满意。幸好,区党委副书记周仁山同志理论素养较高,分析能力较强,通过大家充分讨论,以他的论据为基调,经过自己记录、加工、整理,形成了一个较有质量的西藏“四清”运动总结提纲,受到了区党委宋赞良秘书长的表扬和鼓励,说它是近年来很有分量的一个提纲,对全区“四清”运动以至各行各业的工作都有指导意义。

我们的“四清”办公室共有8个人。专职主任是区党委监委副书记李务茂同志,除我以外的其他6位多为进藏不久的干部。印象最深的是1963年从浙江调藏的姚其熠、江式铃两口子,1964年从甘肃调藏的古浪县公安局长施多庆同志。我们4个人和睦相处,相敬如宾。我主要搞材料,小江抄材料(她的方块小字特棒),姚、施搞调研,施、江还张罗安排日常生活事宜。通过相同境遇下的工作、生活,我们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同志友谊,配合默契,情同手足,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其气氛之好在区党委机关大院小有名气。

我们在西藏的生活是比较苦的,但苦中有乐,几百人吃饭的大灶伙食很难合乎人们的口味,温室培育出来的蔬菜很少,多为粉条加干瘦牛肉,少油,淡而无味,牛肉中带的毛是难以摘除干净的,只好稀里糊涂地下咽。老早进藏的同志说,他们曾经估算过,西藏干部特别是在牧区工作的同志,每年吃进肚里的牛羊毛累积相加,有一个毛背心之多。高原缺氧,在没有高压锅的年代里,大灶馒头粘牙,米饭夹生。西藏属西南大区,多数干部和炊事员是四川人,食堂差不多顿顿是大米饭。这把我们不爱吃大米的陕西关中汉子们整苦了。每周只吃一顿馒头,而且限量,于是动员大家为我套购,使我房间窗台上经常保持着20个左右的积攒下来的馍馍备用,可笑的是有一天从窗台馍馍中跑出来一个刚出生的小老鼠,原来不知何时从外边跑进来老鼠,在我的宝贝馒头堆里续了窝,繁衍了后代。我房间有个电炉子,从“贸总”买了个小钢精锅,锅里倒点水,放进碗,碗中放两个馒头,蒸热后加点辣子并撒点盐,吃起来格外有味。有时晚上熬夜写材料,我还求情从食堂买几斤面粉,在钢精锅里打点面糊糊,一喝就是一锅,足有三碗。这种夜餐特别可口。1967年冬,我的爱人不辞辛苦,不远数千里,乘天水测绘大队的军车到拉萨看我,住了将近3个月。这期间我享了福,她天天为我擀一顿面条,擀杖是用大院的柳枝自制的,钢精锅里的面条因为缺氧,每次只能下一点点,最多一两,而且吃起来粘牙,尽管如此,我感到香极了,下咽不及。为了生活方便,我曾意欲调她进藏工作,但她心脏不好。在拉萨要用氧气,连走路也得扶墙慢行,于是春节前只得送她上了长途汽车,经过12天的风霜煎熬返回了天水。我们“四清办”的战友们有时周末相聚,包顿水饺解馋,老姚性格特开朗,他会擀皮,幽默地“吹嘘”自己“是干细活的,你们干粗活吧”,招来老施和小江的“围攻”批驳。饭后小江洗碗,老施打扫房间。饺子馅为罐头加点大院自种的大葱。春节的团圆饭也如法炮制。援藏干部一年四季是难得吃到瓜果的,当遇到有的同志从内地休假返回时,大家除了向其打探内地的各种信息外,还要看他带来什么好吃的东西,如果带来一个西瓜,每人分一小牙就心满意足、喜笑颜开了。进藏干部都不带小孩,女同志生孩子也得回到内地去生,因为“世界屋脊”的气候很不适应内地小孩的生育成长。他们在内地如果没有条件,一般都把孩子放到北京、成都或西安的保育院,休假回到保育院孩子不认爹娘,只叫他们叔叔阿姨。经过几个月的关爱和呵护,孩子才慢慢和他们亲热了,形影不离了。但他们的假期却到了,只得含泪离别。在进藏干部中,也有一些同志是夫妻双双在藏,比我们这些“光棍汉”好一点,他们有时还自己做点可口的饭,我偶尔被他们请去改善一下生活,便有一种难以言状的亲切感。小江、老姚两口子,区党委办公厅秘书处长郑体仁两口子、区党委副书记天宝同志的秘书李纯臣两口子,区党委书记任荣同志的秘书任乌之两口子等,都是通过请我到家做客,进而交换思想、交流工作经验而逐渐建立了深厚的情谊的。除小江、老姚、老施外,郑体仁同志也成为我的莫逆之交。我内调后,他曾先后调任昌都地委书记,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副秘书长,80年代初内调四川并与我同行,担任四川省广播电视厅厅长、党组书记。这位知己长我3岁,才华横溢,他1959年进藏,见多识广,我们有时候彻夜天南海北的畅叙见闻,使我受益匪浅。西藏历史上的许多典故,我都是通过他才有所了解的。我们至今尚有书信电话来往。1998年11月,我还给他寄去了自己写的一首拙诗:

边疆相识心相印,

内地同行同一品。

才华横溢高一格,

无欲有容更敬佩。

生平清风不阿贵,

众多莫逆誉南北。

解甲路遥难相会,

终生情缘铭刻心。

施多庆同志与我同是甘肃调藏的干部,似有一种天然的特殊感情。他会做“麻食”,每逢周末做好麻食饭以后,便打开窗子喊着“老皇、老皇”,我就会意地走进他的房间饱餐一顿。

小江同志心细,处处关照我们,她只要有点好吃的,总是不会忘记我们的。文化大革命中,她对我充分理解,多方保护。

有个甘肃籍名叫王湘的武威人,在区党委机关大灶食堂当管理员。1967年大灶炊事员造反,有一天食堂断炊,我这个单身汉平常只吃食堂,不备食品,拉萨街上又没有卖吃的,而且区党委驻地还在距市区10公里外的郊区,只得饿着肚子埋头大睡,突然间听到敲门声,门开了个缝一看,原来是王湘同志,他将两个馒头递到我的手里,一言未发就走了。这可是个具有救命意义的馒头,解了我的空腹之急,我从心眼里感激这位甘肃“老乡”。此人后来调回西藏驻兰州办事处,我曾前往探望,述谈旧情,感恩戴德。

在文化大革命中

我调西藏8年,实际工作只干了两年,从1966年至1972年内调的整整6年时间都生活在史无前例的“文革”中。

1966年“文革”开始后,区党委把我们的“四清办”改为“文革办”,我们几个同志在这个“时髦”的办公室里招来了许多棘手的难题。这时候,成都至拉萨的飞机通航了,北京、黑龙江、成都等地的一批又一批红卫兵蜂拥抵达拉萨串连。他们到西藏“文革办”后气势汹汹,要求立即见到区党委各位书记。我们知道见面没有好事,婉言“这些日子没有看见书记,也不知道他们的去向”。磨来磨去,年轻人不满,出言不逊,随后几个人居然架起我的双臂,拉着我跑步前进寻找书记。我不敢也不愿带领他们到书记小楼,只在机关大院的平房里周旋,当然始终难以找到书记。他们被激怒了,骂得我狗血喷头,并砸掉了“西藏自治区文化大革命办公室”的牌子。

接着,拥有800名职工的拉萨汽修厂“革命风潮”猛涨。厂里的造反派把我们的主任李务茂同志、“文革办”干部李吉瑞同志和我3个人揪去,要我们同其一道揭露厂里当权派的“资产阶级反动路线”。李务茂同志年龄大,我们向其求情放行,并保证我们两个负责回答大家提出的各种问题,他们还算通情,主任离去了,我们顶着。李吉瑞同志是黑龙江人,和我感情甚好,他有个习惯的口头语,言道“厂里当权派的一些问题,有些是上面的精神,他们照章办事,有些则是说错了话、办错了事,不是有意的,还有些事情我们确实不了解,不然,我们还能不与同志们站在一条战壕里吗?我们也不乐意在这里‘遭这份罪’。”就是“遭罪”两字引起了轩然大波,使他遭到了严厉批斗,使我们整整一天一夜没吃没喝,也不能睡觉,次日夜幕降临后才放我们回机关。我开玩笑地说李吉瑞同志“遭罪”二字用得“太精辟了”,“可真使人遭老罪了”。

随后我们“文革办”接到区党委的紧急通知,说是拉萨市有一批职工携带几万元公款去北京串连,已经从拉萨出发到了青海格尔木,指令我们立即奔赴格尔木追回他们。“文革办”派我担此重任,公安厅派了一辆越野汽车连夜赶路。那时候我有严重胃炎,大冷的冬天,汽车又密封不严,车上风土交加,寒气逼人,两夜一天赶到格尔木,东奔西跑,终于找到了这些同志,晓以利害,劝说他们不要进京串连,区党委要求同志们返回拉萨就地闹革命。然而,他们“理直气壮,斗志昂扬”,哪里听我劝解?第二天格尔木街头墙上贴出了“打倒区党委保皇狗”、“保皇狗滚回去”的大字报和大幅标语。这时候,我的胃病大作,经格尔木医院检查化验,柏油色大便,胃出血,必须立即就地住院治疗,于是遵从医嘱,我在医院整整住了一个月。病情好转后,本想电话请假,就近回内地休假养病,但又考虑到“文革”刚刚开始,自己难以启齿,索性又返回了拉萨。这时候我本来就较轻的体重又从63公斤下降到56公斤,同志们见后还开玩笑说“你更苗条了”。

当我1966年底从格尔木回到拉萨后,西藏自治区造反总司令部(简称造总)和西藏自治区大联合造反总指挥部(简称大联指)两大派群众组织相继形成,以张国华同志为书记的区党委的工作陷于瘫痪,因而我们被砸了牌子的“文革办”也随之消失了。我们几个尚无固定单位的进藏干部又在“四清办”的名义下过着只领工资无事可干的生活。

在西藏的文化大革命中,我基本上扮演了一个逍遥派的角色。当然,如此大规模的运动,时间长达10年之久,自己不是生活在真空里,不可能没有倾向。我所谓的“逍遥”是指在指导思想上,尽可能不参与公开的、过激的或派性色彩很浓的政治活动。西藏两大群众组织的总头头及其主要骨干人物,都是区党委机关的知识分子干部,没有一个是处级以上的,全是年轻人。他们有人曾动员我到多数派总部去工作,我果断而委婉地拒绝了。我向他们表示,自己虽然还比较年轻,在西藏工作的两年中实际也按一般干部使用,但毕竟曾在内地有过处长、市委书记之类的职务,现在参与群众性的政治运动并担任某种职务还是谨慎一些为好,至少可以避免“当权派”浑水摸鱼的嫌疑,对群众组织的形象也不至于造成某种损伤。这种解释被群众组织基本上理解了,因此,1967年到1968年期间,我倒是清闲自在起来,白天下军棋、下象棋、打乒乓球,抄写传单中毛主席未公开发表的论著达几十万字,晚上人家武斗打枪,我们几个同志把灯泡用黑布掩起来在房间打扑克。区党委组织部副部长李正林同志(甘肃调藏老同志)曾说道:“你们不要太自在了,今天安排批斗我,你们到拉萨街上去看我的洋相吧。”

随着运动的猛烈发展、武斗的不断升级,两派群众组织的矛盾日益激化,“大联指”(多数派)把“造总”(少数派)从区党委机关大院中“驱逐”了出去,我们就生活在“大联指”的势力范围之内,因而也为这一派说过一些话,做过一些事,主要是写点文章,内容包括批判所谓的走资派,为“大联指”的《风雷激》战报发点尽可能减少派性色彩的评论,纪念毛主席某些著作发表若干周年的论文,等等。

同类推荐
  • 晚清有个曾国藩

    晚清有个曾国藩

    中兴勋臣,湖湘大儒,镇压太平天国的刽子手,这是完全的曾国藩吗?曾国藩这个乡下秀才一步步靠自我奋斗与忍辱负重走向权力的巅峰。这个被称为“晚清第一汉臣”的湖南人如何达到孟子所说的“内圣外王”境地?又如何成为中国文化最后一座矗立的庙堂的?本书结合丰富的史料,从曾国藩的编年史入手,以细腻凝重的文笔透射了曾国藩的内心世界,写他的志存高远,写他的治学精进,写他的困兽犹斗,写他的忍辱负重,写他的韬略智慧,写他的貌似虚伪,写他的无奈苍凉,写他的内心圆满。把那个时代一个中国文化积薪传火者的负隅顽抗和心路历程写得淋漓尽致。
  • 丘吉尔大传

    丘吉尔大传

    没人怀疑丘吉尔是20世纪英国乃至全世界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他是超群的政治家、雄辩的演说家、杰出的外交家、天才的画家、“现代坦克”的发明家、荣获过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费油传奇色彩的战争英雄。一生傲视群雄的斯大林由衷地这样评价他的盟友兼对手丘吉尔:“他是人类一百年才会诞生的一位大人物!”美国总统肯尼迪更是把丘吉尔视为心中的英雄,他一生致力于研究效仿丘吉尔。本书不仅介绍了丘吉尔一生的传奇经历,更有他为人处世、领军治国的技巧和谋略,内容丰富,史料翔实,评价客观,值得一读。
  • 中国微波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林为干传略

    中国微波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林为干传略

    五十年前的春天,林为干先生响应国家号召,举家西迁,来到成都,筹建成电,并在这里教书育人、潜心研究、著书立说,为新中国的微波事业与人才培养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被誉为“中国微波之父”。筚路蓝缕,以启山林。鲐背之年的林先生,以开创者的身份参与和见证了成电的沧桑巨变,为成电的改革建设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 杨子荣传记

    杨子荣传记

    一个民族不能没有英雄,否则这个民族就不会强大。当国家危难之时,懦弱者选择了逃避、妥协甚至投降,英雄们却挺身而出,用热血捍卫民族的尊严,人民的幸福。本书详细地记录了英雄模范人物杨子荣不平凡的一生,再现了他非凡的人格魅力和精神世界。
  • 相对论之父和新思维首倡者:爱因斯坦

    相对论之父和新思维首倡者:爱因斯坦

    1953年,天才的物理学家、伟大的思想家爱因斯坦在总结中国为什么没有近代科学,而西方的近代科学却发展飞快时指出:“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的,那就是西方哲学家发明的形式逻辑体系。“
热门推荐
  • 至尊叶少

    至尊叶少

    叶晨是异界帝国的最强太子。一次意外,穿越而来。既然回不去了,叶晨就要做这都市的太子。喝最烈的酒,开最快的车,抱最美的妞。什么豪门?我自己就是豪门!我是都市至尊太子——叶晨!
  • 快穿:说好了不撩的呢

    快穿:说好了不撩的呢

    在现在的356世纪中,科技发展的速度已经不是肉眼可见了。而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已经探索了宇宙大半地方,并且对其他星球的开发也已经完成一大半了。但接踵而至的危害也越来越大,时空开始错乱,发生秩序混乱,甚至出现偏离原本的时空轨迹。而落眠身为独立于宇宙的时空使者,就只能担负起修复时空的重任了……冰山仙尊:“眠眠可是累了?帮你捶一捶?”杀戮帝王:“眠眠可别想逃,入了朕的宫,便是朕的人。”多情戏子:“眠眠答应要为奴家赎身的,可不能不算数啊……”高贵世子:“眠眠既然已经被我买下了,可别想着再回去喽……”【本文1v1双处甜宠细腻笔风请君享用】
  • 女人,宠你上瘾

    女人,宠你上瘾

    你爱过一个人?你懂那种爱而不得得而不爱的感觉吗?朴暖兮懂。当边伯贤三年不告而别时,她的心宛如刀割。即使想过挣扎,有过绝望。可是,她从来没有放弃。边伯贤,是她的命。是她的梦。她的……信仰。——朴暖兮朴暖兮,是我这辈子最重要的人。她懂我的所有黑暗所有残忍所有我的一切。即便她不了解我三年的不告而别。但是没关系。她只要好好地在我身边陪着我好了。其他的,关于她和我之间的阻碍。我来解决。哪怕最后什么都得不到。我也要她——边伯贤
  • 剑舟

    剑舟

    常山深处忘忧,桃花不卷画歌软。春潮孤悬,平难剑成,垂人心浅。迟日徐徐,虎牢翻雨,乍暖还寒。恨芳菲人间,美人未赏,都付与、鹰和犬。无状凭酒念情。望江湖、一声归叹。金戈铁马,风流豪飒,烟消云散。沧云夺气,众士翩舞,几多亡怨。正别时,又是东风尽燃,桃花声断。
  • 16岁的小心事

    16岁的小心事

    都说遭遇变故时人会性情大变,16岁的夏雪薇正经历着一场暴风雨。随着愈演愈烈的争吵,支离破碎的家,不谙世事的她开始了名为成长的战斗。孤独,无助,被抛弃,旁人无法体会她痛楚的万分之一。直到学长的出现,陪她度过了十六岁的那场暴风雨。直到后来,涅槃重生的她也成为了旁人眼中有些灼目的存在。纠结与彷徨,苦涩与甜蜜,青春的味道因为她的经历而被放大了无数倍.....名曰成长的“战斗”正式开始!
  • 为联合国发言

    为联合国发言

    本书将由对新闻发言人的角色和其工作的界定开始,围绕联合国发言人在纽约总部的典型工作、战争时期的业余活动,陪同秘书长出访,联合国和欧盟的联合发言人、战区的信息市场、新闻发布会、与记者的关系等许多层面一一展开。
  • 神州志之镜花水月

    神州志之镜花水月

    神州不是一个人的舞台,若真只有一个人,那是否也太过无聊.传奇是那人在那时,那地做了一件不得了的那事.若无天时地利人和,也粉饰不出一个古今称颂的传奇.五段封武,上古武装,天道神兵,天下十军,大陆七圣......称谓之多,不胜枚举,但都说不明,道不尽我辈的风流英姿.小生不才,原执这手中的凡欲之笔,为大家勾勒出一片你心中的传奇!
  • 遥夜倚梦

    遥夜倚梦

    皇朝公主姚儇的十五岁,注定要与众不同。聪明、叛逆、野心……注定要让她站在高处,仰望天下。纵然是铁血女皇,纵然是一代暗王,也曾有过年少的青涩与迷茫。而姚儇的幸运,不过是遇到了一个叫周华容的人。这个人是她的束缚,亦是她的救赎。
  • 权倾天下之冷王谋妃

    权倾天下之冷王谋妃

    没有白莲花,没有绿茶婊,只有被命运捉弄的无奈,只有倾力相守的真情,只是爱情幸福的模样。她,是亡国公主,单纯善良!他,是一心想拥权夺势的弱势皇子,冷漠腹黑又隐忍。茫茫人海中,是命运的注定,他与她相遇,相遇即是缘。相处的日常,她常常被嫌弃,嫌她丑,嫌她傻,嫌她麻烦……但是,他又那么的爱她。他说,你傻没关系;本王聪明就可以了。他说,麻烦也没关系;本王不怕麻烦。他说,但是丑,就没办法了……好在,本王已经瞧习惯了。
  • 旧时光过于美好

    旧时光过于美好

    女主林希媛在转学到道远中学后,与男主江宇辰相遇,与他共同经历了许多,在鼓起巨大勇气表白时,男主父亲却突然不幸遭遇车祸而去世,这时男主便暗暗发誓一定要努力变得更加优秀,在女主放下性子主动跟他服软时,男主只说了一句——我的目标是A大,我在那里等你。女主的眼眸暗了一下便说道——我知道了。便转身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