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482500000012

第12章 巨人的时代 (6)

司马光编这部书,的确是官修的史书。就像是申请了国家社科基金似的,能够从皇帝那那一笔钱买笔买墨,还买点水果点心犒劳一下辛苦翻阅和抄写的工作人员。这本是应该的,当初皇帝也是下了圣旨的。但是这位仁兄暗地调查了一下,司马光所领导的书局根本就没有请领过这笔基金。

人品的差别由此可见,不过经历了这次中伤之后,司马光越发感觉到这件事情的紧迫性,因为他还有可能面临着更多的干扰。

不过司马光除了编书之外,也有比较丰富的社交生活,人不可能总宅在屋子里吧。

洛阳是当时的文化中心,风云人物在此汇集,当然这也跟王安石的新法有关。反对王安石的人在政治上失意了,于是都聚到洛阳来搞文化事业。

元丰5年(1082年)的时候,文彦博召集了一些年纪很大,资格很老,而且声名很高的人物组织了一个“洛阳耆英会”。这耆英会有13个人参加,好几个都是当过宰相的。像文彦博、富弼和王钦若都是著名的宰相,而且都是70岁以上的。只有一个例外,就是司马光。

司马光当时是64岁,已经很老了。但是跟那些老同志比起来还属于中青年学者,所以受邀请后他说自己不敢参加。文彦博说唐朝有个“九老会”,其中的狄兼谟也不到70岁。既然前朝有此先例,就可以依例参加,不违背祖宗之法。司马光于是就参加了,还写了《洛阳耆英会序》。

耆英会有会约,就是会员必须遵守的章程。这个会约今天还可以看到,我们可以从中看出什么叫真正的君子之交:第1条是序齿不序官,就是说按年龄排顺序。而不按官阶排座位,这在官本位的中国实在是难得的。

第2条是饭菜要简单,早晚主食不能超过5种。喝酒个人自主,不劝酒。

第3条是召集的时候用一个帖子,来不来做个标记就可以了。

第4条是不迟到。

最绝的是第5条,违约了怎么办?罚上一大杯!

这才叫雅集,这才叫君子!

后来司马光仿照耆英会,自己也主办了真率会。他定的会约要求少喝点酒,蔬菜不限量,这很符合他的风格。

神宗元丰7年(1084年),《资治通鉴》编成了。这是中国历史上第,1部编年史,全书共294卷,300多万字。记载的历史从公元前403年到公元959年,跨越16个朝代,共1 362年历史。依时代先后,以年月为经,以史实为纬。顺序记写,前因后果都有很明确的说明。

皇皇巨著,光耀古今,唯一能与它媲美的只有司马迁的《史记》。

神宗看了之后,深深感叹。再过一年,神宗就驾崩了。司马光到京师去奔皇帝的丧,一到开封,就引起士兵和老百姓的围观。老百姓说先生别走了,留下来任宰相,为百姓造福吧。看他的人太多了,马都没法前进了,有的人爬到屋顶上,有的人爬大树上。最后屋顶上的瓦被踩碎了,树上的枝条被踩折了。

这种场面让他觉得害怕,于是很快就回洛阳了。但是很快就被召回来了,因为主持朝政的哲宗和太后这对孤儿寡母希望他出来主持政局。

在司马光生命的最后一年里,他当上了宰相。他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废除新法,他废除新法不遗余力,最终新法一项都没有保留。

王安石比他小3岁,在同一年去世。但是王安石去世比司马光早几个月,他亲眼看到自己十几年的成果顷刻间化为泡影。

而司马光十几年编成的《资治通鉴》,在生前也没能看到雕版印成。

斯人已逝,司马光的功过是非是历史学家永远争论不休的话题,而《资治通鉴》将永远散发经典的魅力。

3. 苏门弟子知多少

苏轼是大宋300年最有才情的人物,他的名声绝对不是吹出来的。这个人是实实在在地有才,太有才了。

他因为文章列入唐宋八大家,因为书法名列宋四大家。他的诗是继李白和杜甫之后的一位大家,他的词开创了豪放一派。

他一生经历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和徽宗5朝,两次在朝廷任职;两次在外地做官,两次被贬谪。他概括自己一生:“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他出入儒释道,做到三教圆融;他喜欢发议论,就像是战国时的纵横家,但是他又服膺儒学;他讲老庄,谈佛理。但是又不做隐士,而是时时刻刻关心政治。

国学大师钱穆说他是儒门中的苏和张(战国纵横家苏秦和张仪),又是庙堂中的庄老。非纵横,非清谈,非禅学。而亦纵横,亦清谈,亦禅学。实在不可以一格绳,而自成为一格。

他有很多很多的知心朋友,他说自己眼前所见无一个不是好人,他与三教九流都有来往。他说自己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田院乞儿。

他在很多地方任职,留下了很多诗篇。但是他在做官的时候并非整天吟风弄月,而是勤勤恳恳,为民办事。至于那些诗,别人也许需要酝酿许久。但对他来说,就像平常说话一样。随便一写就是千古名篇,随便一画就是今天的国宝。

他被认为是天上的奎宿星,就像雅典娜是智慧女神一样,苏东坡主持着文运。

生在苏东坡那个时代实在是太幸运了,年轻的女孩子可以说要嫁就嫁苏东坡,而壮志男儿则可以拜东坡为师。欧阳修之后,苏东坡接过了文坛的大旗。青年才俊们涌到了他的门下,苏门弟子成了他们最耀眼的身份。

这里最值得一说的是苏门四学士和苏门六君子。

苏门四学士指的是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

苏门弟子中黄庭坚名列第1,诗歌上苏黄并称,有时又称“坡谷”。因为黄庭坚号山谷道人,人们大都称他“黄山谷”。他把东坡老师的画像挂在自家室内,每天早上都要焚香敬拜。他在诗中写道:子瞻谪岭南,时宰欲杀之。

饱吃惠州饭,细和渊明诗。

彭泽千载人,东坡百世士。

出处虽不同,风味乃相似。

他对老师的遭遇十分愤慨,而十分赞赏老师的人生态度,认为老师有着和陶渊明一样的风味。东坡逝世后,他悲痛地写道:“天生大材竟何用?只与千古拜图像。”

秦观是很有名的才子,苏东坡在徐州任官的时候,秦观去拜谒他。他在诗中写道“我独不愿万户侯,唯愿一识苏徐州。”颇有李白之风。东坡一看他的诗作和书法,写诗答道:“故人已去君未到,空吟河畔草青青。谁谓他乡各异县,天遣君来破吾愿。”红颜薄命,才子短命。秦观在自己的老师前面辞世,东坡十分伤心,把秦观的名句“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写在扇面上作为永久的怀念。

晁补之很年轻,20岁的时候就见到了东坡。东坡认为是可造之材,悉心指导。当时东坡在杭州跟晁补之说起杭州山水人物,说枚乘《七发》和曹植《七启》那样的文字才能描绘这种雄奇秀丽,晁补之回去就写了《七述》。东坡一看大为赞叹,说本来自己想写的都被晁补之给写了,晁补之一下子就出了名。晁补之的一些堂兄弟像晁载之、晁咏之和晁说之都受到过东坡的栽培,晁氏家族成为文化大家族。

张耒是一个性格很坦率的人,他和老师无话不说。常常是各抒己见,有时候还争得面红耳赤。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这就是张耒对老师的态度。

苏门六君子是谁呢?其实就是在苏门四学士之外加上陈师道和李廌。

陈师道因为东坡的推荐当上了徐州州学教授,东坡去杭州途经南京,陈师道知道后很想去跟老师会面。于是他向徐州知州请假,知州没批准。他就说自己病了,请了病假。然后擅自跑到南京去了,跟东坡相聚数日最后挥泪告别。不幸的是陈师道被人告发了,于是丢掉了好不容易得来的官职。

李廌一辈子都对东坡极为尊敬,东坡在当主考官的时候,因为糊名和誊录的程序严格,所以他辨别不出哪一章是李廌的卷子,结果李廌名落孙山。但是李廌从没为此事对老师有所怨恨,他们是真正的君子之交。东坡逝后,李廌哀悼老师的文章流传最广,其中写道:皇天后土,鉴一生忠义之心;

名山大川,还千古英灵之气。

东坡门人中还有“苏门后四学士”的说法,指的是李格非、廖正一、李憘和董荣。前两位比较有名。李格非本人是文学家,他还有一个比他更有名的女儿——李清照;廖正一的词作写得不错。

此外,苏门弟子中没有归类的有李之仪、李昭玘和姜唐佐等。

苏东坡非常喜欢李之仪的诗作,二人关系融洽。李之仪的夫人胡文柔也是东坡先生的粉丝,她对自己的老公说:“东坡先生天下闻名,读了他的文章,就让人有了杀身成仁的气概,你要好好向他学习。”东坡被贬英州,胡文柔亲手为东坡赶制衣服,为东坡送行。她说我一个女子能认识这等人物,此身无憾。

李昭玘从小就很仰慕苏东坡,东坡在黄州的时候,李昭玘给他写信。苏东坡对其文采十分欣赏,在回信中将其列入自己门下。李昭玘十分高兴,从此诗画往来不断,并跟随老师在政治上同进退。最后被列入党籍,多次罢官。在家闲居许久,也丝毫不改自己对老师的敬意。

姜唐佐是东坡最后一个弟子,他是海南人,海南当时是非常落后的地方。苏轼收他为徒,希望他能考中进士,写诗道: “沧海何曾断地脉,白袍端合破天荒。”后来姜唐佐不负厚望,终于成了海南史上的第1名进士。

苏东坡是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他的才气将北宋的文化推向了顶点,所以他的弟子没有一个能够超越他的。这里介绍苏轼的弟子,是想说明他们享受了苏门弟子的荣耀,但在后来也承受着作为苏门弟子的沉重压力。

其实,到了苏东坡的晚年,北宋最好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宋朝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文艺复兴的时代,文艺复兴必然伴随着巨人的诞生。范仲淹、欧阳修、周敦颐、韩琦、富弼、文彦博、王安石、司马光、程颐、程颢、张载和邵雍等人就是这个时代的巨人,他们让北宋永远闪耀光芒。然而政治生态的恶化使得巨人的时代没有能够延续下去,金国的铁骑最终让北宋的文治事业成为永远的历史记忆。

历史就是这样的无情,当我们刚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感悟了巨人的灵魂,我们马上就要陷入沉重的历史悲剧之中慨叹并深思。

同类推荐
  • 毛泽东重整旧河山

    毛泽东重整旧河山

    李蒙编著的《毛泽东重整旧河山》内容介绍:吃过早饭,毛泽东率中央机关离开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向北平进发。临上车前他与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人一一握手,想起刚才睡觉的事,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不睡觉也高兴啊。进京‘赶考’去,精神不好怎么行呀?”周恩来笑了:“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语气中带着自信:“退回去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白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一起来翻阅《毛泽东重整旧河山》吧!
  • 威武我大夏

    威武我大夏

    大背景为架空王朝大夏朝,人物涉及王侯将相、贩夫走卒、花魅仙神,讲述人、神、鬼三界里一则则活色生香的传奇故事。
  • 一世奸雄

    一世奸雄

    天下六国争雄,东有世仇大梁雄踞中原,北有夷狄为祸一方,楚国民富兵强,大秦铁骑更是威风凛凛。弱小的漠国偏居一隅,穷困潦倒,如何在这乱世争得一席之地?大争之世,就当横扫六合威震八荒,做一世奸雄。
  • 三国第一将

    三国第一将

    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黄许孙太两夏侯,二张徐庞甘周魏。神枪张绣与文颜,虽勇无奈命太悲。三国二十四名将,打末邓艾与姜维。三国时代名将辈出,群英闪耀,有幸重生于这一个大时代,与诸多名将在沙场之上对决共舞,这是一种幸运。勇冠三军,智斗疆场,这是热血男儿的梦想情怀。当来到这一个大时代的时候,却是要说一声:三国第一将,舍我其谁?
  • 风起三晋

    风起三晋

    万历末年一小僧,酒色财气都不空。一不小心种田成首富,家丁也成了天下最强兵。
热门推荐
  • 死丫头,别跑

    死丫头,别跑

    哼,谁想跟你这种恶魔同居?要不是被逼本小姐才不来呢。“死丫头,你别想跑”后面的帅哥狂追不停。“不跑都是傻的”哼哼,你使劲追,我使劲跑。丘丘不鸟你。
  • A Man of Business

    A Man of Busines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末世即日降临

    末世即日降临

    末世将至,那是人力可以抵挡的灾难,还是根本无从摆脱的宿命?卑微的胡德,他会是划破黑暗的最后一点亮光吗?登上颠顶,是别致的风光,还是无解的尽头?慢热小书《末世即日降临》,用温热之笔,缓缓述说一切。
  • 与子不倾城

    与子不倾城

    自古红颜多祸水,纵然九儿觉得,她的公子是比她更祸水几分的,无奈史官大人们并不这么想。在他们所听到的故事里,天子盛宠,一出手便是半个天下,是她不知好歹,负了公子深情。在她所能回忆起的年岁里,自己这一生虽没心没肺,有幸与当世最有名望的几位公子相识,但大概也不能称作水性杨花,她将年少友义给了阿律,并肩同盟给了子朔,敬仰钦佩给了公子符桑,但说到情,说到曾经每一分每一毫的心动与迷惑,说到此生全部的爱与恨,却原原本本,不留余地,给了同一人。她会在午夜梦回时低喃,一百句“龙祁,你大爷的”,不嫌厌烦,却在第一百零一句时哑然出声,“我怎么会这么爱你。”
  • 月前街一号

    月前街一号

    《月前街一号》,两个科学Geek惊心动魄、匪夷所思的探险旅程,新故事开始!月前街一号是长久以来流传在探险者圈子里的故事,据说从那里回来的人都能飞黄腾达、平步青云,所以一直吸引着好奇的探险者去寻访。但是,从没有人找到过它。只有一个年老的疯子,坚持说自己去过传说中的那条街,月前街一号真实存在。他还说,当年和他同去同回的那个同伴不是那个同伴。直到有一天,有两个年轻人,他们是科学工作者,决定去探访月前街一号,去证实那传说中的地方。那么月前街一号真的存在吗?老疯子的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到底有没有人亲历过那条神秘的街?等待他们将会是什么样的未来和结局呢?
  • 死亡天行者

    死亡天行者

    死亡是结束,也是开端。游走在深渊的不屈英灵,在阴谋算计之下踏入空冥界,无法重生,不入轮回。凭借心中执着的信念,杀出那缥缈的希望。
  • 现实主义与八十年代中国电影

    现实主义与八十年代中国电影

    本书从美学的角度揭示了八十年代电影在整体上体现出的现实主义美学旨趣,着重考察了八十年代电影的历史意识问题,探讨了八十年代电影中人文精神的形成、表现及其主要内涵,借助于中国社会的城乡二元结构,进一步挖掘八十年代电影中的文化意蕴,还从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入手,讨论了八十年代电影民族风格的形成。
  • 孤独漏洞者

    孤独漏洞者

    良好小市民林峰遭遇莫名事件...游戏界面无法正常使用...金币、装备、技能如何舍取...宠物、师父、美女谁更重要...有一双眼睛悄悄窥探着,真相即将揭秘。游戏的世界只遵循强者为尊!不,运气有时候更重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水月

    水月

    世间许多事,都是镜中花。世间许多执念,都是水里明月。你看不透,因那镜花和水月本就没有缘由。你不必猜测,命中的定数早种下情愁!你也无需淡泊,试问有谁不贪恋永生和美色?他是幸运的,他得到了人人垂涎的水月剑!天涯仗剑!快意恩仇!此乃幸事!他必将悲哀,深陷梦幻和现实的泥潭。他命运的车轮,从开始就踏上了不归路!大家,都困在红尘,那么谁也,做不到全身而退!只是这一切繁华到了末尾,终抵不过时间的清淡烟尘。待明日回首时,那不过一场镜花水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