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4604400000001

第1章 皇家的诗

中国的“官本位”思想其实是“其来有自”。像中国这样几千年沿袭的封建大帝国,皇权至高无上,皇权而下,哪一个等级的权力也是在它统辖的那个范围内威仪煊赫,不可一世。“官本位”思想产生发展,“蔚为大观”,并不是多么奇怪的事情;而且它也是无远弗届,无孔不入,就连《全唐诗》这样的艺术汇集,也要按照官职排序,皇家的诗排在最前头,且不管皇帝、后妃们会不会作诗。

排在《全唐诗》第一位的自然是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太宗皇帝了。而且,收入此书中的皇家诗,唐太宗也算是多的,六十九首。一一读下来就会发现,唐太宗绝不是皇帝中最会作诗的人。他把皇帝的架子端得太足,那就做不了好诗人了。他的诗可取的是那少数戒勉的句子:“纵情昏主多,克己明君鲜”,以及由此思想而衍生的序言:“皆节之于中和,不系之于淫放。”他寓于其中的治国理念,要是能被历代皇帝重视起来,也就不至于生出一代代穷奢极欲的昏君了。可惜不能,单单有唐一代,也不乏纵情的昏主。

唐太宗以皇帝身份赐给大臣房玄龄、魏徵的诗也很差。倒是魏徵亡后,他的《望送魏徵葬》是他最好的诗,“哀笳时断续,悲笙下舒卷”的凄切,“望望情何极,浪浪泪空泫”的哀婉,“无复昔时人,芳春共谁遣”的失落,活画了一个垂泪送葬的皇帝形象,有真情流露,不再是那个端着架子的皇帝了。诗到底与官位无关,只属于情感。李世民是怀念那些与魏徵君臣廷对宴饮的时光了吧。魏徵犯颜直谏的往事,皇帝此刻似乎并没有记起。那到底不是能让皇帝高兴的,不管他是昏君,还是明君。

武则天本是唐太宗看中的美女,十四岁时,就被唐太宗召入宫中立为才人了。此“才”非彼“才”,与才华没有什么关系,只关涉容貌。唐太宗死后,武则天做了高宗的皇后。后来,她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光照天下,还特地为自己发明出一个汉字:曌,大可会意。她在《全唐诗》中存诗也不少,四十九首,仅次于唐太宗。

如果在京剧舞台上看过武则天的戏,那就差不多等于看到了她的诗,就是那种凤冠霞帔威仪赫赫的样子。尽管她在《全唐诗》中排在唐朝所有的皇帝之后,收入后妃之列,可是她的诗比那些李姓皇帝的架子要足多了。她堆砌雕琢,像舞台上她穿戴的皇家衣服冠冕一样,繁复不堪。舞台上那样妆饰,灯光笙管里还很可观,诗可就不堪入目了,那完全是“赘饰”,除了让人知道她是皇帝,再无他用。她唯一的好诗是《如意娘》,“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的思念情怀,“不信此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的真切意绪,都不再像是一个震动朝野的女皇帝了。至于《腊月宣诏幸上苑》,报信宣旨:“花颜连夜发,莫待晚风吹”,便又是那个君临天下的女皇帝,面目峻厉了。洛阳的牡丹花到底会不会像人间的臣子一样听命,在不应该开放的时节一夜绽开,终究大可怀疑。

因为纵情,因为风流,因为与杨贵妃的那段故事,唐明皇成了唐代皇帝中最有名的一位,在晚近的演艺形式中,他的“出镜率”比唐太宗还要高出许多。他懂音律,懂舞蹈,能亲自掌鼓,在梨园指挥排演。《全唐诗》中他存诗一卷,在唐皇帝中他留下的诗最多。他在《端午之殿宴群臣探得神字》的序中说:“朕宵衣旰食,辑声教于万方”,又说他“闻蝉声而悟物变,见槿花而惊候改”,可是“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又怎么讲?“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呢?看来,皇帝的自诩是不足信的,有几个皇帝肯承认自己是败国之君、亡国之君呢?

唐明皇在位的时间可算长的,四十七年,经“开元”而“天宝”,经盛世而衰乱。“安史之乱”没有在他的诗里留下一点影子,那留待其他大诗人去写。唐明皇一卷诗中无一好诗。他治国在太宗之下,写诗也逊于先祖,他的《送贺知章归四明》,按说该有点真情实感了吧,却还是一派套话。他没有留下为杨贵妃写的诗,也留待别人去写。他有首《题梅妃画真》,“霜绡虽似当时态,争奈娇波不顾人”,睹画思人,有一种物是人非之感,稍稍可取,也仍然是皇家的后宫情态,不大关涉岁月沧桑。

唐朝皇帝中,宣宗皇帝的诗算是最好的,他存诗仅六首,却多有佳句。《百丈山》“日月每从肩上过,山河长在掌中看”,并非皇帝雄视天下的自大情怀;《题泾县水西寺》“长安若问江南事,说道风光在水西”也清新平易;《瀑布联句》“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也是寻常诗人的襟怀抱负;他的《吊白居易》“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是皇帝悼臣子的诗中难得的佳构,他并没有因为《长恨歌》写了他先祖皇帝的风流韵事荒疏朝政,致使唐王朝由盛转衰,从而责罚诗人,他连一点怨恨的情绪都没有。在皇帝中,这就极为难得了。那是因为宣宗做光王时,为唐武宗所忌,便“晦迹为方外游”,山川风物给了他别样的情怀吧。另外,他做了皇帝以后,“重科举,留心贡举”,“佳人物偶不中第,必叹息移时”,重才选贤若此,他才能对诗人的谢世,思之怆然。

说来,唐代皇家重文之风,还是由唐太宗开始的。李世民还未做皇帝时,“初建秦邸,即开文学馆,召名儒十八人为学士”。中宗皇帝也曾“于景龙中,置修文馆学士,盛引词学之臣”。文宗皇帝“听政之暇,博通群籍”,还对左右臣子道:“若不甲夜视事,乙夜观书,何以为人君。”一代皇帝能够如此重视读书,实在难能可贵了。唐代文学,彪炳千古,巨星辉耀,群星璀璨,固然要从多方面探寻原因,皇家的重视和提倡也不应忽视。儒雅的政府,才会倡导文雅世风;相反,轻薄文化愚鲁粗鄙的官府,也必将导引野蛮世风,这是必然的,毋庸置疑。

由于皇帝的提倡,后妃们也不敢怠慢了。哪怕是有一点“附庸风雅”,她们附庸的到底是风雅,毕竟比附庸粗蛮要好。《全唐诗》中收入的后妃们的诗不多,太宗皇帝的文德皇后一首《春游曲》,“井上新桃偷面色,檐边嫩柳学身轻”,不写杨柳细腰桃花面,却反其意而用之,颇见巧思。杨贵妃《赠张云容舞》“轻云岭上乍摇风,嫩柳池边初拂水”,倒像是自画自抒,情态宛然。江妃,也就是梅妃的《谢赐珍珠》,“长门尽日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大约是失宠赌气,谢绝了皇帝所赐的珍珠,女人的嗔怪怨恨都在纸上了。上官婉儿是唐代后宫中的才女,她曾经“劝帝侈大书馆,增学士员,引大臣名儒充选”,后宫饮宴赋诗,君臣赓和,“婉儿常代帝及后长宁安乐二主,众篇并作,词旨益新”,其才情横溢,于此可见。可是她那些应制诗篇并无可观。唯《彩书怨》一首,“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好像是自身的后宫凄冷,叹怨如见。诗到底不是“应制”,而是自然流淌的。

《全唐诗》中,也收入了南唐先主李昇、嗣主李璟、后主李煜祖孙三人的诗。把亡国之君的诗也收进来,至少可见编者的文化胸怀了。李煜做了宋太祖赵匡胤的俘虏,他可算是投降的敌人了。按照“成王败寇”的定式,在后世皇帝命文臣编辑的正统诗集中,“败寇”的诗还能收入正统的诗集吗?在《全唐诗》这里,看来没有成为问题。

幸亏有了这部《全唐诗》,我们可以看到李璟、李煜父子那些绝美的词之外的诗。他们父子以词为重,留下的诗不多,李璟存诗二首,李煜存诗十八首。写过“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李煜,他的诗在《全唐诗》收入的皇家诗中,自然是最好的。他的《病起题山舍壁》,“炉开小火深回暖,沟引新流几曲声”的身心凉暖,他的《渡中江望古城泣下》,“吴苑宫闱今冷落,广陵台殿已荒凉”的家国兴衰,他的哀念惠后娥皇的《感怀》,“又见桐花发旧枝,一楼烟雨暮凄凄”的凄切心境,都让人想起他的那些词中同样的情味。他做了宋太祖的俘虏,宋太祖曲宴,命他诵自己的得意之作,他吟出《咏扇》“揖让月在手,动摇风满怀”,一条军棍打过八百座军营并未读过多少书的赵匡胤也不禁脱口赞赏:“好一个翰林学士。”

问题就在这里,李煜当之无愧可称得一个好翰林学士,可他不能算个好皇帝,他是一个好诗人,可他当不成一个明君。好皇帝和好诗人是不能画等号的。好诗人尊重性灵,短于理性,惯弄笔墨,动不得杀伐,治国很难能好。南唐的亡国之象其实早就出现了。李煜有诗句道:“莺狂应有恨,蝶舞已无多。”陆游在他的《老学庵笔记》中记道:“作此未久,亡国。”李煜还有两句诗:“万古到头归一死,醉乡葬地有高原。”是他岁暮乘醉而书,醒来看到,大悔不及,不久,就谢世了。他死于他的敌人宋太宗赐的牵机药毒酒。得了天下的皇帝,还是容不下敌国皇帝睡于榻侧,哪怕是亡国之君,已经做了俘虏。

不管什么样的皇帝,一代一代都过去了。皇帝死了,皇家的诗留下来,任后人品评臧否。有的皇帝死了也就死了,有的皇帝死了,还活在他自己的诗中。诗是不死的。当然那得是好诗。

2013年6月3日

同类推荐
  • 绿岛揭秘:一个传奇囚徒的采访手记

    绿岛揭秘:一个传奇囚徒的采访手记

    1910年,日本控制的台湾岛浪人横行,远离台湾18海里的绿岛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监狱岛;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经蒋介石批准,派出军队重新修复绿岛,建立了世界上防御体系最完备的岛屿监狱,这里前后进出了李敖、柏杨、陈映真等一大批文化名人……
  • 三棵树

    三棵树

    这是一本散文集。全书由三辑组成,第一辑淡淡的乡愁,第二辑浓浓的亲情,第三辑岁月的馈赠。个中既是作者生活中的文化积淀,也充满着对生命的思索;作者以身边的点点滴滴为载体,记录着生命的轨迹和人生的价值。作品文笔质朴厚重,情感细腻真挚。
  • 李银河:我的心灵阅读

    李银河:我的心灵阅读

    《李银河:我的心灵阅读》是李银河一生的读书心得,其中包括观影和阅读的心灵感悟,结合人生和社会的思考,写成的心灵物语,其中有十余篇文章被博客首页推荐,每篇的文章中,李银河都融入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性学观,对理解李银河的爱情和人生都有画龙点睛的意义,她与王小波为什么终生无子,李银河怎么看待出轨,怎么看待性欲等等,李银河的一生靠阅读支撑,选择阅读时候,也是谨慎异常,每本书和每部电影都堪称经典,这也是亮点之一。
  • 山水诗前史

    山水诗前史

    本书旨在考察朝向山水诗演进中诗类审美经验的变迁。无论是创作主体,还是诗歌文本所呈现的创作者应对外在世界的感性体验方式,从《古诗十九首》到玄言诗审美经验的变迁作为一个连续的运动过程,都生动而细致地演绎了中国古人的宇宙观、艺术观乃至行为选择对现实社会秩序的厌离、反动与超越。
  • 诗歌朗诵技巧

    诗歌朗诵技巧

    第一部分是第一章到第四章,讲述了诗歌朗诵艺术创作的总体情况和在朗诵过程中各个环节应做的工作,包括诗歌的选定、从文字向有声语言的转化、相关要素的配合等。第二部分是第五章到第九章,讲述了格律诗、古体诗、词、现代自由体诗等不同体裁诗歌的朗诵要求和方法,选编了一些适合朗诵的作品,并对每篇作品提供了可资参考的朗诵解读。
热门推荐
  • 中层管理者的行动指南

    中层管理者的行动指南

    企业的中层管理者起着承上启下、上传下达的作用,他们需要具有执行力,需要具有管理能力和领导力。中层管理者需要理解、领会高层管理者的经营战略,将其在自己的团队中贯彻执行。本书针对中层管理者的职位特点和要求,从认识中层管理者角色、自控、执行、管理、解决问题、沟通、合作、创新、超越等10个方面阐述了中层管理者应该具备的岗位能力,以及怎样锻炼出这些能力。
  • 如斯大神:公子世无双

    如斯大神:公子世无双

    一朝穿越,安居于小村庄。她以为她这一生可能就当个快乐的米虫就行了,不想,私塾同门让她帮个忙,竟惹上如斯大神人一个,唔......请神容易送神难啊!!
  • Robert Louis Stevenson

    Robert Louis Stevenso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莫名的穿越

    莫名的穿越

    一个祖国的花朵,就这样莫名的穿越了,来自异时空的她,将在这里活出她的一片天地,。她叫唐一一,一个活泼可爱的18岁美女,是学校的校花,自认为自己长得很美就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学校里追她的男生有很多,可她却觉得没一个人配得上她。
  • 神仙叨叨叨

    神仙叨叨叨

    又名:我知道你不知道,我不知道你知道的那些故事你偏要念那个不为人知的故事我也没办法一起来听故事。当然也有我一些突如其来的灵感。欢迎大家来投稿!没有主线剧情,没有固定人物,有人物那就只有神仙。
  • 执念求生

    执念求生

    我是谁?我在哪里?我要干什么?休眠舱上坐立着一名体质及其虚弱的男子,他沉睡了几百年,身体机能没能完全恢复,全身都处于一种僵直的状态,行动缓慢不说,好似脑子也不好使了,很多东西暂时都记不起来了。而且四周有些不妙,求生的本能,让他再次的动了起来,为什么是再一次呢?可能以前也经历过这种绝境吧!
  • 嫡女庶夫:娘子抱一抱

    嫡女庶夫:娘子抱一抱

    一代画师之女宋倾沐无奈之下嫁给纨绔子弟慕少卿,在改造渣男的道路上却发现了一些不为人知的惊天秘密。慕少卿眨巴着双眼“娘子"宋倾沐额头青筋暴跳"别乱叫,谁是你家娘子“慕少卿继续单纯无害“你就是我家娘子”宋倾沐忍无可忍“滚”慕少卿继续卖萌“娘子要抱着一起滚吗?”宋倾沐“……”谁特么跟我说知府公子是个草包,这分明就是一个无赖
  • 公主已亡

    公主已亡

    她,是十大家族中,所有人的宠在手心的公主,是林氏的少主,可却在五岁生日宴时被人带走,成了一个摸摸无名的农村人,回复记忆后让这天都抖上几抖
  • 魔剑游

    魔剑游

    普通青年为救母亲偶遇魔剑,引起仙,魔争夺。其中有神仙帮助,也有邪魔欲杀死主人公夺剑,唯有奋起面对,直面奇遇,直面恐惧,直面爱情!魔幻江湖历练不断。。。。
  • 斗罗之灵东之恋

    斗罗之灵东之恋

    冰神之子降临大陆,加入史莱克。却在武魂殿相识一生挚爱。从此与唐三道不同,分道扬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