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407300000029

第29章 杯酒释人生(5)

我没有赶上当年的阅读热潮,到今天并没有感到遗憾,更多的是一种幸运,也许那个时候的阅读更多的是带着凑热闹的附和,缺失了独立阅读的选择自由,而现在我则是自由的阅读。好在王小波的文字都是纯文学性的,而纯文学的作品总是能够经受时间的淘洗。直到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读到他的作品《沉默的大多数》,这才算是开始了解这个作家。有趣戏谑的语言,充满智慧的叙述,构成整本书的基本风貌。他能够让你轻松读完他的文字的同时让你爱不释手。文字的独特魅力构成他特立独行的精神品质。

“这是一个有趣也有才华的思想家”,读完后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如此。所以,如果读者留心其中的《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就会发现,还没见过有谁敢于像那只猪那样如此无视对生活的种种设置。在制度化安排面前,没有多少人敢于直接反抗,而这只特立独行的猪似乎就成为所有试图反抗的人群的工具。“相反,我倒见过很多想要设置别人生活的人,还有对被设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因为这个缘故,我一直怀念这只特立独行的猪”。作品中的文字这样写道。仔细一想,对生活做种种设置是人的品性,不光是设置囚禁的动物,也设置制度束缚中的自己。生活有一套所谓的制度,原本就是供人破坏的,人不能,死心眼的去遵守,黯淡无光,猪完成了,获得满堂喝彩。那只特立独行的猪,岂是“无知无畏”说得清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这只特立独行的猪何尝不是作者本人精神的外化?这种并不工整的叙述,甚至是非主流的生活方式,恰好是我们这个时代呼唤而现实未能真正得到的。在安排设计面前,有时反抗只能是徒劳。

尽管不知道每一篇文章的写作时间,但文字中的孤单寂寞,孤独中的幽默,更多的是通过思想润滑剂的功能体现出来的,如同在生锈的轴承上腐蚀掉铁锈,然后得以完成轴承的光溜。他在为我们生活的时代打磨抛光。阅读这本杂文,让我有了隐隐感觉:他是一个孤独的人。这种孤独,本身就是自由知识分子的基本特质。

王小波曾上山下乡做过知青,插队期间做过民办教师,回城后做过工人。1978年恢复高考时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后赴美深造。回国后放弃名牌大学教师的职业专门做起了自由撰稿人,而且写的都是当时并不畅销的文字,自由的追求使然是唯一的解释。中国当下的知识分子,能够这样选择,除了需要魄力做支撑,个性独特也最为重要。他似乎是一个不顾及后果的边缘作家,一个“不修边幅的自由知识分子”,用某些评论家的话说就是:“当所有的专家学者正襟危坐的时候,他穿着裤衩背心来了。”他做任何事情都“无目的性”,这种“无目的性”恰好是时代所缺失的精神。他试图用这种努力证明自己的精神价值。他是堂吉诃德。

这是一种定力。

后来读他的小说,似乎不大懂,有时读得有些艰难甚至需要耐着性子去读。几乎所有的小说都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有的只是对生命张扬的期盼。在他的时代三部曲《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中,小说的主人公都开始追寻生存的意义或者生活价值上的思考,这种上升到哲学层面的探寻其实是作者自己在欲望之气充斥的时代大潮面前对精神价值的呼唤。自我存在的价值,生命的意义,虽说是哲学家或者思想家完成的思考命题,有些形而上玄而又玄的意味,但在作者的文字中,却可以寻找到实在的含义,其中云南农场的知青经历便是他最著名的作品《黄金时代》的写作背景。

“黄金时代”是一个被欺压的时代,“白银时代”是一个理想国,“青铜时代”是一个虚伪的时代,通过跨越各种年代的故事描写,展示了中国知识分子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命运,也形成了王小波的时代系列。

“黄金时代”是关于现代的,“白银时代”是讲述未来的,“青铜时代”则是纯粹古代的。我实在不理解这样“三部曲”的写作顺序(后面两部曲应该调换顺序才是)。《黄金时代》中的“我”对于赤脚医生陈清扬的模糊不清的爱情,《白银时代》中一个真正怀想着小说精神的文人面对不得志时的中种种挣扎,通过一以贯之的非正常逻辑的预设完成,《青铜时代》则是回到过去虚伪无耻的时代寻求真的故事:《万寿寺》中的“薛嵩”身份迷失后的无限延置的寻找,《红拂夜奔》用荒诞批判的手法解构盛唐历史;《寻找无双》关于宣阳坊的市民集体失忆。这,就是作家完成的叙述表达:人们失去了思想,失去了理性,失去了判断,只会在生活的桎梏下如机器般运转——人完全被异化了。

以《白银时代》为例,作者是这样写人的异化的:“……他们全都满脸倦容,睡眼惺忪,好像一夜没睡……我知道,我自己一定是这个样子。我是什么样子他们就是什么样子,所以我不需要带镜子……”这就是说无论是思想、行为甚至于人的外在形态都已经大大简化了,趋同了,个性消失了。对于有思想的个体来说,怎不让人遗憾?

人的异化是时代异化的产物,“白银时代”里的生活是如此荒诞,无所不至地控制着人的思想,这就如同契诃夫笔下的“套中人”,使得人们无不规行矩步,没有一点点异端行为甚至是内在的思想。但人毕竟是人,人既然活着就有自己的意愿,会不自觉地去思考——如同那只特立独行的猪。人与时代制度的矛盾不可调和,矛盾的结果是制度的设计者们又开始用一种极端的方式去发泄去惩罚,“受刑”、“死亡”或者“枪毙”都是一种折磨人的手段或者工具。(还有小说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性描写,实际是在写生命的叛逆。在种种不合理面前,人总要寻找一个支撑点。)

王小波的作品,其可贵之处就在于,他用一种关乎未来的理想来同过去、当下的现实抗争。这种精神的追求与表达,虽然在不同人物身上有着不同的追求方式,在追求的过程中又有着不同的际遇与感受,但那些小说里的人物都有着同一个目标,他们都在试图改变自身的生存艰难境遇,追求自我存在价值,这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人与人之间的不和谐,人与社会之间的冲突,最终的结局只能是充满了悲伤,多了份对生命苦难的追问。

既理性又激情,既深刻又有趣,自由是如此美好。这是王小波式的追问:追问过去和现在,呼唤展望美好的未来。也许未来始终看不见,但小说中的他们有了探求的勇气并有了为此而努力追求的目标。

他以喜剧调侃精神和幽默风格叙说人类生存状况的荒谬故事,对我们生活中所有的荒谬和苦难作出最彻底的反讽刺,并透过故事描写权力对创造欲望和人性需求的扭曲及压制。作家毫不掩饰的要让作品中的主人公追求光明的未来,只是作品的隐晦表述,常常掩盖了这些。王小波已经走出时间,他自己曾说过:我看到一个无智的世界,但是智慧在混沌中,我看到一个无趣的世界,但是有趣在混沌中。王小波用他的生活和写作,去实践并且传播这种价值。

他所挖掘出来的人性深度,已经上升到深层的社会心理深度。他把焦距对准了现代人的生存苦难境遇,并率先开始人文思想上的精神突围。

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再到后来山水就是画家笔下的山水了,高明的作家亦如是。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再加上掺杂历史因素在其中,里面深奥的内容就多了些。读他的文字,多了点自由的念想。

王小波曾经在一篇小说里说:人就像一本书,你要挑一本好看的书来看。他为自己挑选好了书来看,也为我们后来的读者创造了好书来看。英年早逝的王小波,即使一个人临终前也只能在那书房中苦苦挣扎。他是中国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最另类的作家,其自由人文的精神品格贯穿其自由写作之中。他的思想,他的灵魂,都是一种符号。这种符号的唯一解读,就是孤独。

他的孤独,你可曾经有过?

孤独是人类的宿命,我不想给王小波贴上孤独天才的标志,所谓的“圣贤寂寞”只是换了一种说法而已。如果是那样,天才的不幸也许还要放大若干倍。他似乎有意或者无意地将自己被生活遗弃的灵魂置身于荒野之中,那么无助。

孤独源于对生活有着深沉的爱,这似乎是一种悖论。也许正是应验了那句话:孤独中有大快乐。王小波正是在生活的痛苦中发现并且享受了自己所拥有的精神财富,才所以能够在那忧郁的外表下,得以在尽情敲击键盘中完成心灵的航程。短短四十多个春秋,孤独的灵魂温暖着自身,温暖着喜欢他的读者。

作家周国平说过这样的话。孤独有两种,一种是灵魂寻找自己的来源和归宿而不可得,感到自己是茫茫宇宙中的一个没有根据的偶然性,这是绝对的、形而上的、哲学性质的孤独。灵魂寻找另一颗灵魂而不可得,感到自己是人世间的一个没有旅伴的漂泊者,这是相对的、形而下的、社会性质的孤独。前一种孤独使人走向上帝和神圣的爱,或者遁入空门。后一种孤独使人走向他人和人间的爱,或者陷入自恋。

我想说的是,一切人间的爱都不能解除形而上的孤独,因为真正的孤独是有重量的。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王小波则是用生命支撑起生活智慧的孤独者。如果不曾认真地阅读他的作品,只能是无法理解他的孤独。

好在他用灿烂而厚重的戏谑文字,让部分读者把这种孤独的不被知晓变成了过去时。只是依然难改的是,知晓并不能排遣他文字中永恒的厚重孤独,尽管他忧郁的外表中毫不掩藏他对生活深深的爱。

或许他的意思,原本就是“孤独谁人知晓”?

让快乐飞一会

贺岁片《让子弹飞一会》风靡全国,创票房新高。一部好电影,一个含蓄的镜头,甚至一句经典的台词,总是让人心悦气爽,回味无穷。

直到现在,我还经常咀嚼影片中“让子弹飞一会儿”的台词,在脑海中回放姜文那泰然自若、潇洒大度的男人气势,眼前仿佛又闪现出一道子弹飞过的抛物线……

伴随悠扬的弘一大师李叔同的《送别》曲声,在高速前进的隆隆火车声中,“子弹”轰然拉开序幕。姜文饰演的绿林悍匪首领张麻子出场劫火车,他瞄准“砰砰砰”连放了几枪,居然一枪未中,火车继续狂奔。张麻子手下的弟兄们诧异:一向枪法过人的老大今天怎么会失手呢?张麻子悠然丢下一句:“让子弹飞一会儿。”故事持续了两个小时。到了影片末尾,张麻子带着弟兄截杀南国一霸黄四郎,依然是“砰砰砰”的枪响后没有了动静,张麻子同样悠然地说了一句:“让子弹飞一会儿。”话语间流露出淡定与自信。

两次“让子弹飞一会儿”之后,我们都等来了想要的结果。影片中的三个主角都是王者,可是最后结局只有一个大赢家——张麻子。

一身霸气、有胆有识的姜文,幽默而不显山露水的通天大骗葛优,游刃有余左右其手的周润发,都是那么给力,那么让人震撼,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没有哪个劫匪不想一枪置人于死地,这一次,姜文饰演的张麻子横枪骑马蹦出的“让子弹飞一会儿”,说得真好。“让子弹飞一会儿”,就是能够沉住气,让那颗紧绷的心放松下来,在悠然中走向最后必胜的目标。这在很多时候其实表现出的恰好是一种睿智。在这种睿智的背后,自信,坚韧,汇聚成最后的收获人生。

不知是因为这个时代发展太快,搅动了社会浮躁的空气催化剂,还是生活的压力使得现代人着急埋头赶路,看看我们身边,到处都是匆来匆往、忙碌疲惫的身影:多少人在马不停蹄地为加薪、升职、日夜兼程;多少人在快递、快照、高铁、直航的诱惑下放弃了原有的梦想和追求;多少人在一夜暴富、一举成名驱使下丢失了自己的人性和良知!剩下的,还有多少人能够像张麻子一样继续瞄准目标,马不停蹄地追赶奔驰的列车呢?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最后的结果只能是,梦想偏离了,目标模糊了,快乐消失了。

悠悠人世,快乐无价。能够让自己面带笑容,悠闲自得地“慢”下来享受一下平凡而宁静的生活,安顿一下疲惫不堪的心灵,是一种心态,也是一种心境。现实中,每个人都有追求更好生活的途径和权利,但是,当整个社会人都日益浮躁的拼命往前跑,而且希望跑得快一点再快一点的时候,其实,我们已经离终点越来越远了,甚至与自己追求的幸福目标南辕北辙了。

爱情、事业、婚姻、缘分,都需要循序渐进,需要定力和耐力,需要坚持和等待。慢慢地恋爱,慢慢地成长,慢慢地捧读一首诗,慢慢地欣赏一幅画,慢慢地看日出日落,慢慢地看花开花谢……不是每个人都能体会和修得这种智慧,它需要人生的积累和沉淀,这恰好是一种大智慧。

记得俞敏洪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过自己成功的秘诀。他说,当别人都在着急成功的时候,他却只干了一件事,慢悠悠地在北京的每一条大街小道上跑路贴“培训”广告,最后,同行的竞争者有的因为劳累过度病倒了,有的去改行从事其他的行业,只有他一直坚持当初培训英语的梦想,不知不觉中,他成功了。

好一个“不知不觉”!其实是最后的必然成功。不妨看看我们祖先创造的汉字“忙”,左边一个“心”,右边一个“亡”,它的意思就是一个人太忙心就枯死了,谁希望自己的心死呢?所以,很多时候,我们需要沉下心,静下气,停下来,让前行的步子稍微慢些。

仔细想来,现实中我们有好多人不是输在拼搏的路上,而是输在拼搏的心态上。在越快越好,越早越好的心态下,欲望膨胀下的心浮气躁是必然的。或许,国际知名企业富士康“十五连跳”的悲剧值得我们深思熟虑。

相反的,有的时候我们在生活中学会做减法或者是把练气功的虔诚投入到生活中,才会有心平气和的心态。看看那些练气功的人,哪一个不是自动排除喜怒忧思悲恐惊所谓七情的干扰,心境平静进入中和的境地。有了练气功的心态,不至于慌张劳累。

国内有一份对内地城市生活幸福指数的调查。在调查涉及的30多个城市中,云南的丽江,四川的成都,成为内地生活幸福指数最高的城市。相反,北京、上海、深圳等经济发达的前沿城市,生活指数却大打折扣。看来,经济的发展状况和居民的生活幸福指数没有必然的关联。

无论是个人追求还是社会的经济发展,并非是越快越好。国外有经济学家提出经济发展的适度理论,即经济发展指标并不是始终保持一个快速高水平就好。同样有一份对国家人民生活幸福指数的调查,冰岛这样的小国家人民的生活幸福指数最高。

同类推荐
  • 成长是一种群居的孤独

    成长是一种群居的孤独

    本书为作者一路开花的文集,选取一路开花历年在国内知名刊物发表过的成长励志类文章汇编而成。每年均有作品被用做中高考语文试卷阅读理解试题。
  • 乡村的记忆

    乡村的记忆

    仿佛回忆温暖的往事,融化心头的郁结和焦渴。让人化作随水漂游的树叶,悠然又悠然,听一路泉水叮咚的天簌之音,惬意间魂归故事。《乡村的记忆》收录了《乡村的音符》、《老骡》、《城市旁边是乡村》、《芦苇》、《大烩菜》、《普通话》、《耳朵是用来听音乐的》、《自己的风景》等散文作品。
  • 大师讲堂:鲁迅讲中国小说史

    大师讲堂:鲁迅讲中国小说史

    民国时期风云变幻,学人辈出,学术名作纷纷涌现,此次结集百册经典出版,欲为复兴中华文化,助力全民阅读贡献力量。
  • 月光落在左手上:余秀华诗集

    月光落在左手上:余秀华诗集

    余秀华说:“于我而言,只有在写诗歌的时候,我才是完整的,安静的,快乐的。其实我一直不是一个安静的人,我不甘心这样的命运,我也做不到逆来顺受,但是我所有的抗争都落空,我会泼妇骂街,当然我本身就是一个农妇,我没有理由完全脱离它的劣根性。但是我根本不会想到诗歌会是一种武器,即使是,我也不会用,因为太爱,因为舍不得。即使我被这个社会污染的没有一处干净的地方,而回到诗歌,我又干净起来。诗歌一直在清洁我,悲悯我。”本书从余秀华近年创作的2000首诗歌中精选100余首,主题涉及爱情、亲情、生活的困难与感悟,生活的瞬间的意义等。
  • 最是元曲销魂

    最是元曲销魂

    这个王朝的曲调比横跨欧亚的辽阔疆域更有绵长的生命力。随口吟来,莫不令人销魂,但最销魂不是心头最美的那抹朱砂,而是万缕情丝,夜深漏静,不经意辗转缠绕,便是三更无眠。曲中漫及人生感怀,世事悟道,塞北西风虽烈,却不乏江南小巷柔情。
热门推荐
  • 我不顾一切爱上你

    我不顾一切爱上你

    【新书《不顾一切思念你》开始更新啦~】 婚后,她夜夜做着一个噩梦,梦里的人要取代她,成为他的太太。她爱着他,可他对她只有冷漠和羞辱。他有爱的人,而他不知,他爱的小女人就在他的身边......
  • 呆萌甜心:臣服吧,校草大人

    呆萌甜心:臣服吧,校草大人

    天啊,不就是刮花了他的跑车,被索要巨额赔偿也就算了,还被要挟做牛做马,人生从此一片黑暗!而且他的要求,为什么越来越过分了?“秋秋,给我一个晚安吻!”“秋秋,过来让我抱抱!”“秋秋,我怕黑,想跟你一起睡。”她18岁生日,他邪魅一笑,俯首在她耳边用磁性蛊惑的声音说:“秋秋,你想要什么成人礼,恩?”她掀桌,不要脸的男人,离我远点——
  • 野性入骨

    野性入骨

    这是一个懒到连从后兜里掏钱都觉得麻烦的丧系少女和桀骜不驯、嚣张跋扈的少年悄悄摸摸谈恋爱的故事。某天,教室林明朗面无表情的对着谢浪的屁股踹了一脚,说“我生气了。”趴在桌子上熟睡的人,僵硬的转了下头,这下他的脸正对着林明朗,慵懒的掀开眼皮,然后右手轻轻地捏了下后勃颈,抬起头,向她招招手“过来,”少年的头发被压的变了形,长长的刘海紧紧的贴着右鬓角,毫无攻击性的发型,以及那因为没睡好泛哑的嗓音,意外的撩人,林明朗觉得自己刚刚的那一脚踹的还有点轻。这么骚气的脸应该再踹两脚,招的桃花还不少。
  • 快穿之交易档案

    快穿之交易档案

    你想要的一切我们都有,交易售出既不负责。这是这个选择与放弃的机会,没有后悔药可以吃,也没有机会去改变,错过了就是错过了。第一个世界娱乐圈,林芷交换世界级美貌第二个世界民国战乱,谢逸交换权势第三个世界吸血鬼,莉莉丝交换实力………………
  • 伊斯塔之息

    伊斯塔之息

    穿越异世的普通高中生成为了教会收养的孤儿,直到被告知原身竟是公爵家的三子,为此一切变了样。新鲜的生活、转动的命运、契约、魔法,这就是乌托邦的生活?不可思议的各种事物正接踵而来……
  • 还珠格格之泰燕纷飞

    还珠格格之泰燕纷飞

    OMG我不过是和闺蜜在酒吧喝酒蹦迪而已,怎么醒来就变成了还珠格格?这一切真的是太玄幻太玄幻了,电视剧可都不带这么演的,难道我就只能按部就班的走吗?不我偏不…能改写历史的话也不算我白来一趟哼哼…
  • 为你自己学习

    为你自己学习

    本书通过大量富于哲理性、故事性和趣味性的事例予以说明,让广大青少年读者真正认识到读书的目的、读书的重要性及读书和自己未来人生命运的关系等,是一本值得广大青少年朋友认真阅读的课外读物。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哭泣与耳语

    哭泣与耳语

    2013年5月28日,财经记者赵连生偶然地目睹了一场意外,颇负盛名的证券分析师李云志跳楼身亡。引起了当时整个金融界的关注。随着李云志的死被大家淡忘的同时,赵连生却对这场意外产生了一丝怀疑。另一边,证券律师杜予之一直苦恼于自己不为人知的身世,他通过朋友的介绍,进入健慈妇幼保健院寻找当年的身世之谜。在这里,杜予之嗅到了一丝危险的气息。死亡的背后,赵连生有什么样的发现,杜予之有什么样的惊人身世?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