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已经到了眼前的迎亲队伍,李香君一口拒绝了田仰。虽被生硬地拒绝了,田仰却一再坚持,势必要将李香君娶回家。无奈之下,李香君一狠心便干脆一头撞在栏杆上,瞬间血花四溅。这鲜红的血迹落在别处,俨然如朵朵红花,似乎彰显着她的一颗红心。
她的血溅在了桃花扇上,瞬间洁白的扇面上点点红花。前来娶亲的人胆小如鼠,见李香君已是撞得头破血流,怕是要闹出了人命,如此晦气,只好灰溜溜地抬着花轿原路返回了。
这把桃花扇承载着了李香君为了爱情甘愿赴死的决然。她的身边时时带着一把绢扇,扇面是洁白的素绢,上面绘着一幅色彩浓艳的桃花图,故称之为桃花扇。这把绢扇并非出自名家之手,做工上也并非有何独到之处,可被李香君视为至宝。正是由于这扇面上的桃花,并非染料所画,而是以李香君的鲜血写成的,上面凝结着她与情郎侯方域缠绵哀艳的爱情故事,也是她此生全部的希冀所在。
李香君以死明志,宁愿以生命为代价去证明她对他的爱是如此真实地存在着。豪爽不做作是她的真性情,不去掩饰什么,也不去伪装什么。她就是她,是颜色不同、独一无二的烟火。既然爱了,就断不会轻易退缩。
阮大铖并不想就这样轻易放过李香君。一招不成再使一招。他为南明皇朝弘光皇帝亲自执笔撰写歌词剧本,待李香君伤愈后,阮大铖立即打着圣谕的幌子,将她征入宫中充当歌姬。不久后,清兵攻下扬州,直逼南京,弘光帝闻风而逃,最终被部将劫持献给了清军,随后南京城不攻自破。
所幸李香君福大命大,趁着夜色漆黑,她随着一些宫人悄悄逃了出去。在苏昆生的照顾下来到苏州,由于一路颠簸劳苦,精神上又极度悲伤,此时她已身染重病。苏州的情况还比较平静,几经周折,李香君找到了昔日的好友卞玉京。卞玉京原本也是秦淮名妓,与李香君交情甚好,两年前她迁居苏州,在虎丘的山塘置下一座清雅的小院。
见到好友逃难至此,卞玉京热情收留了李香君在小院住下,并请来名医为她诊治。几经诊察,才知李香君患的是肺痨。也许这就是天意,似乎也在预示着什么。这种病在当时根本无药可医,只能依靠滋养调理勉强延续着生命。这就是死神的召唤,她的生命已经开始倒计时,任凭什么都挽回不了了。
将这爱与恨的过往,用别人的口吻去讲述,也许不会受它的影响而忽喜忽悲,便可以轻而易举地端出一副与我何关的平静淡然来从开头听到结尾,似乎也可以将这大段的独白用自然得不露痕迹的语气朗读得恰到好处。病中的李香君深深地思念着侯方域,她日夜捧着那把血染的桃花扇,回忆着他的音容笑貌,泪水浸透了衣襟。
可这独一无二的人生断然没办法更换主人,这爱恨难两全的纠结也独属于她。那可否向神灵祷告,怀着卑微虔诚的心去求个圆满?是否因为天下众生芸芸的每一条生命都有残缺,而神灵有限,庇护有限,而她的这点苦又不算什么,所以可想而知,她的爱情就无法得到善终呢?这些疑惑与不解向天发问,问到喉咙沙哑,问到满腹词穷,苍天却不会将一切疑问作答。它只是沉默着,让时间把最终的答复送到她的手中。
青楼多是重情重义的女子,她们甘愿用性命来维持自己的贞节,来守护自己的道德大义。而在社会上拥有崇高地位的士大夫倒多有放弃原则之辈,随时准备改换门庭。入清以后,陈贞慧隐居不出,冒辟疆放意林泉,方以智出家为僧,杨文聪抗清殉国,陈子龙自沉明志,皆是以明朝遗民自居,坚持不仕新朝。侯方域却与他们的理念背道而驰,耐不住寂寞,参加了顺治八年的乡试,却只进了副榜。这样的结果自然又引起许多人的非议,以致自己名节不保。
董小宛与李香君有着不尽相同的开始,却有着同样的结束。这苦命的两姐妹,都被肺痨病夺去了性命。或许董小宛更幸运一些,她的病由照顾丈夫积劳而成,死而无憾。而且临终前,冒辟疆寸步不离地守在她的身边,在一片悲伤之中目送她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
人生自是有情痴,相思之情最难歇。数十载间,一定会有千姿百态的不幸,可凤凰失侣,鸳鸯成单,定是最叫人惆怅惋惜的。董小宛如此,李香君亦是如此。董小宛的苦,是否可以从李香君的悲中体会得出。
在秦淮喧哗又暧昧的空气里,却有一种至死方休的成分在里面,正如董小宛,正如李香君。红尘之中薄情的男子有之,女子也有之,可董小宛和她的姐妹是红尘中不一样的存在。
辗转相思,夜不成眠
董小宛一生之中,除了对冒辟疆敬爱有加外,还有一个人是她视为偶像的女子,这便是柳如是。如若没有她的鼎力相助,便没有董小宛与冒辟疆婚后的幸福生活,也许董小宛看不到现在的阳光。
柳如是本名杨爱,后改名柳隐,字如是,又称河东君。因读宋朝辛弃疾《贺新郎》中“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故自号如是。幼即聪慧好学,由于家贫,从小就被掠卖到吴江为婢,妙龄时坠入章台,易名柳隐,在乱世风尘中往来于江浙与金陵之间。
她的恩爱情仇也颇有一段充满曲折的故事。年少时曾与南明复社领袖张溥、陈子龙友好,更是与陈子龙情投意合。无奈由于陈子龙的妻子张氏与她不能相容,最后只得凄然离去。一段感情无疾而终,并在她心中留下久久难以痊愈的伤。这是付出一颗真心后,被现实碾得粉碎的结果。
从此之后,对能够与她伴随终身的人选,她有很高的要求。许多名门雅士慕名前来,奉上一颗真心向她求婚,招式千奇百怪,她一概看不中。有些人她根本不想与之交往,也有一些只停留在友谊的阶段。能让她思慕的人迟迟不肯出现,她也并不着急。她知道该来的一定会来的,她可以拥有的,上天一定不会错漏。
崇祯十一年初冬,供职京师的江左才士钱谦益,本已高居礼部侍郎之职,眼看又要提升,却因贿赂上司之事被揭露,不但受了廷杖之责,更是免去了官职,被迫返回原籍常熟。那时他已五十七岁高龄,猝遭巨变,心境黯淡悲凉,一路逶迤南归。
途经杭州时,顺便前往西湖上荡舟闲游,排遣愁怀,疲倦时便落脚在杭州名妓草衣道人家中。当时恰逢柳如是也客居杭州,是草衣道人门上的常客,那天正巧将一首游湖时即兴作的小诗放在了草衣道人的客厅里。钱谦益无意中发现了那帧诗笺,拿过来轻声诵读:
清樽细雨不知愁,鹤引遥空凤下楼。
红烛恍如花月夜,绿窗还似木兰舟。
曲中杨柳齐舒眼,诗里芙蓉亦并头。
今夕梅魂共谁语?任他疏影蘸寒流。
听到如此清丽别致的诗句,本身就是诗词大家的钱谦益不由得大加赞赏。善解人意的草衣道人心领神会,便建议钱谦益明日邀请这位诗词的作者一同游玩,这样一来,便可以有机会进一步的探讨诗词。钱谦益自是欣然同意,这是他求之不得的事情。
第二天柳如是果然乘着一只画舫前来赴约。西子湖上,三人悠然游荡在湖面上,好不快活。尚且年少的柳如是,生得娇小玲珑,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更衬着她俊秀的脸蛋。钱谦益感叹于一个女子,腹内竟藏着锦绣诗情,如今一见,其人又如此可人,不由得心动。
个性开朗的柳如是,虽与钱谦益是初次见面,却没有小家女子的忸怩之态,相反随心所欲地与钱谦益谈起诗词歌赋,那生动活泼的表情,使钱谦益暂时忘却了心中的悒郁,感觉自己也变得年轻起来。一时兴起,竟一口气吟了十六首绝句,以表示对伊人的倾慕之情。
面对钱谦益的款款深情,柳如是久久平静的心被打破了,让她感动不已。曾经历经坎坷,无枝可依。成名后虽锦衣玉食,又有众多仰慕者,却始终无法得到想要的快乐。她想要的并不多,只是一份真情罢了。只可惜,她所要的便是这世间最难得的东西。
钱谦益此时已是花甲之年,英姿不再,垂垂老矣。可相比于那些少年公子来说,他的浓情蜜意要来得纯粹得多。也许是因为他也曾经历过人生的大是大非,也曾随时光动荡不安,所以才会有这样强烈的惺惺相惜之情。
春雪过后,便迎来了春风,将江南两岸吹出了色彩。钱谦益带着柳如是徜徉于山水间,湖上泛舟,月下赏山,诗酒作伴,日子过得像神仙一般。这样的良辰美景,心中的感触颇多。柳如是在仔细斟酌后,几次向钱谦益表露真心,她愿意以身相许。只要他开口答应,她此生便是他的人了。而钱谦益虽然内心喜悦,却在理智的强迫下,不失时机地将这个话题转移至别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