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40600000032

第32章 双向融摄:跨文化研究与中国比较文学(1)

——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最新学术动向

1996年8月在中国长春召开了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五届年会暨国际学术讨论会,会议的主题是“文学与文化的距离”,各分议题也从不同侧面突出强调了文学的文化功能,作为一种自觉而清醒的学术选择,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学术思路,反映了当今国际学术界的发展态势,也与国际潮流暗合。国际比较文学学会1997年莱顿年会筹委会在关于大会主题“作为文化记忆的文学”的有关说明中指出:“1997 年莱顿会议的主题之所以选择‘作为文化记忆的文学’是因为想借此来凸现文学作为文化载体的作用。事实上,文学的这一功能似乎极为显而易见,但是由此而引发的许多复杂的问题都被忽略了。这些问题包括:确切的说,什么样的文化现象在文学中,去通过文学去由文学保存下来了呢?文学是偶尔,还是经常,还是总是充当一种歌颂传统、秩序、甚至永恒的媒体呢?这是一件好事吗?还是正好相反,这成了控告文学(抑或一般意义上的美学)的理由?文化记忆和文化遗产的分界线在哪里呢?换言之,文学和记忆都跟过去之间存在着一种复杂的关系,它们对它们所纪录的材料都是有所选择、加工,甚至改变、扭曲,以至纪录的结果往往大相径庭。如果文学和记忆果真以其不同的方式如上所述地记载历史的话,那末,当这两者结合在一起时,它们又保存了什么样的‘真理’呢?此外,文学不但保存了文化,而且它本身也是文化的一部分,甚至可以创造文化。”显然,比较文学的跨文化研究是一种学术范式的跳跃与转型,也是一种历史性的转化和比较文学科学品位的提升,旨在超越文学的“表层的事实价值层面”和“内在的意义追究”,迅速向“普遍的文化价值层面”推进,使比较文学的跨文化研究价值得以充分发挥。所以,当国际学术界普遍将90年代所谓“后文学时代”的全球话语认定为“文化研究”时,中国比较文学界突出比较文学的跨文化功能无疑是对国际学术潮流的一种积极应答,从此,作为学术背景的文化在文学研究中将逐渐走向前台,成为研究重心,而跨文化研究也将在世纪之交成为国际国内比较文学研究更新发展的显性话语。

最近,国际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北京大学教授乐黛云先生在一篇题为“比较文学的国际性和民族性”的文章中首先勾勒出了比较文学研究当下的学术背景。她指出:“随着后殖民阶段的到来和后结构主义理论的广泛影响,比较文学这一学科正在呈现出空前未有的蓬勃生机,预示着未来的更大发展。西方中心论的隐退带来了多元文化的繁荣,形成了比较文学的新的国际性;后殖民主义的深入人心,使得各民族返本归原,充分发掘本民族的文化特点,大大地丰富和发挥了自己的民族性;更重要的是世界进入信息时代,信息高速公路、电子邮件等等使快速的跨文化传通成为现实,全世界各种文化的地区和人民,都可以在同一时间接受到同一信息,以至任何自我封闭、固守一隅、逃避交往的企图都可以受到成功的抵制。这一切为比较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比较文学可以不再局限于同质的西方文化体系内部,而是在欧美、非洲、亚洲、拉丁美洲的异质文化的比较中获得了空前未有的广阔空间。事实上,我们正经历着一场比已往任何一次都更其深刻宏伟的工业革命和文化转型,过去得到广泛认同,以为无可置疑的默然常规都已受到挑战而变得不确定。比较文学面临着民族文化复兴与多元文化共存的种种复杂的新问题和悖论,只要迎接挑战,提出新的理论和解决问题的办法,比较文学就会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在乐黛云教授看来,以跨文化研究为其根本命脉的比较文学正处于后殖民阶段,由于后结构主义理论的广泛影响、西方中心论的隐退,遂使快捷的跨文化传通成为可能,这种深刻的文化转型势必构成比较文学当下的学术背景,即民族文化复兴与多元文化共存。乐先生认为:“在后殖民状况下,多元文化的发展必然会带来各民族文化的新的繁荣。这就使非西方民族有可能用现代眼光来重新审视自己的传统文化,加以新的诠释,使之为其它民族所理解,对人类文化发展作出贡献。”但是民族文化的复兴与多元文化的共存应以罢黜西方殖民主义的文化霸权为前提,交融耦合的基础是平等对话,因此保持一定的文化距离也是上述学术背景赖以存在的重要前提,当然,毋宁说这也是比较文学这门学科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对此,某些西方学者也有比较清醒的认识。美国比较文学学会前任会长查尔斯?伯恩海默在“世纪转折点上的比较文学”一文中就特别强调“比较学者应对所有民族文化之间的巨大差异保持敏锐的体察,因为正是这种差异为比较研究和批评理论提供了基础。”他还要求要更多地考虑“一种母语在创造人的主体性、构建认识论的模式、幻想、群体生活的结构、锻造民族性的特质、表达对政治和文化霸权的抵抗和接纳的态度时所扮演的角色。”然而,对于中国比较文学界来讲,值得注意的倒不仅仅是像伯恩海默这样的西方学者所表述的观点,而是他们在表述类似的观点时所采取的态度,因为正是这种态度标志着西方中心论的隐退或者说是西方殖民主义文化霸权在后殖民状况下的消解,没有这种隐退或消解就不会促进多元文化的繁荣,而文化民族性的湮灭就会导致跨文化研究大厦的崩塌,比较文学就不再有存在的理由了。

在这样一种学术背景下,中外学者都在进行严肃的思考,而思考的焦点自然就是文学或比较文学的非殖民化这个问题了。意大利著名比较文学学者阿尔蒙多?尼希曾经指出:“如果对于摆脱了西方殖民的国家来说,比较文学学科代表一种理解、研究和实现非殖民化的方式,那么,对于我们所有的欧洲学者来讲,它却代表一种思考、自我批评及学习的形式,或者说是从我们自身的殖民中解脱的方式。这并非虚言,条件是我们确实认为自己属于一个‘后殖民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前殖民者应学会和前被殖民者一样生活、生存。我说的‘学科’与西方学院体制的专业领域毫无关系,相反,它关系到一种自我批评,以及对自己和他人的教育、改造。这是一种苦修。”显然对于已经习惯了“文化殖民化”的欧洲学者而言,要让他们接受比较和“苦修”的逻辑,摆脱自身的殖民倾向,的确很不容易,因此尼希教授特别强调:“对于一个欧洲知识分子来说,这确实是今天最迫切、最重要的精神任务和批评任务。”尼希教授的意见显然代表了欧洲大陆比较文学发展的最新动向,对此乐黛云教授作出了积极的回应。她明确指出:“从曾经被殖民或半殖民地区的视角来看,当前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在后殖民的全球语境下,如何对待自身的传统文化的问题。”她认为正确的做法应是摒弃“极端的民族情绪”,在“文化部落主义”的道路上迷途知返,在互补、互识、互用的原则基础上达到异质文化的交融与共摄,而这“正是后殖民时代比较文学的新的国际性的基础”。在乐黛云教授看来,除了心态的调整,还有两个重要的问题需要思考,一是用什么样的传统文化去和世界交流,二是如何交流,通过什么方式交流?她认为文化应是动态的“将成之物”,而不是一堆化石或陈迹,作为“既成之物”记载着既往的历史,因此我们用以和世界交流的“应是经过当代意识诠释的、现代化的、能为现代世界所理解,并在与世界的交流中不断变化和完善的中国文化”。至于如何交流,用什么方式交流的问题,关键是要有相互沟通的话语,因为文化接触首先遇到的就是用什么话语沟通的问题。“所谓话语,也就是双方都能认同和理解的一套言语规则”。乐先生认为:“在这种寻求解答的平等对话中,可能会借助旧的话语,但更重要的是新的话语也会逐渐形成。这种新的话语既是过去的,也是现代的;既是世界的也是民族的。在这样的话语逐步形成的过程中,世界各民族就会达到相互的真诚理解。”

令人欣慰的是,回顾近二十年比较文学的发展史,我们看到这种具有高度文化通约性的中介话语通过理论形态正在逐步形成。对此,美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伯恩海默教授综观全局,也有清醒的认识。他在“比较的焦虑”一文中指出:“受福柯的影响,与权力的控制相联系的话语分析,替换了感到过于独立自足的修辞研究;受巴赫金的影响,语言更多地被视为一套套差异巨大的话语,它们是在社会差异和冲突中产生,而且就是社会差异和冲突的产物,而不是索绪尔所说的自足的结构;受法兰克福学派,尤其是本亚明的影响,物质社会实践被视为复杂的心理诗意功能的表现;而较年轻的批评家们也发挥出极大的影响力,它们表明了文学形式如何植根于总体历史与意识形态之中,这里仅举几位杰出者:爱德华·赛义德、G·斯皮瓦克,触发了人们对目前正迅速发展的殖民和后殖民研究的兴趣;F·杰姆逊表明马克思主义分析能富有成效地把后结构主义的洞见运用于文学与文化批评;斯蒂芬?葛林伯雷让学生搜索档案,以寻求能为文学文本提供新的惊人的历史语境的材料。”毋庸置疑,上述理论形态都是处于不断建构过程之中的新的中介话语,它们都能为对话的双方提供异质文化所不能提供的能够相互认同与理解的言谈规则。当然,除上述话语系统以外,近年来美国学者以文学理论为核心、法国以形象学、心态史为重点,都在致力于建构跨文化的学术话语,为比较文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同类推荐
  • 中华圣贤经典——义

    中华圣贤经典——义

    中国古代圣贤是中华文明辽阔天幕中最闪亮最灿烂的星星,他们崇高的道德修养和深邃的思想智慧堪为万世师表,他们创作的一大批经典著作经久不衰,成为文化发展史上的不朽丰碑,供后人瞻仰和学习。丛书摘取了以儒家学说为主的圣贤经典论著中最富影响和声名的章句,按照指导原则——人生态度——人际关系——工作方法——人身修养——自我追求这六个板块对其思想内涵进行了解释、挖掘和延伸,并辅以正反两方面的典故论证了其科学性和正确性。柳季不背信、梁国志教子、师旷论学、黄裳还珠、许衡不食无主梨、董狐直笔……
  • 土眼洋事之华洋众生

    土眼洋事之华洋众生

    《点后斋画报》,它像一个巨大的橱房,既遇映射出西方的巨大投影,也反映出国人对西方文化的最初印象。人们从这份画报上可以看到有矣西方的种种事像:外国的总统和国王,贵妇与时装,天上飞的气球,地上跑的机车,水里走的轮船。当然,也有大最也不知道是谁编出来的“人咬狗”的奇闻怪事。国人也因此知道了,洋人也有男欢女爱,也有贪生怕死,也有凶杀和恶行,有一切中国人也能有的爱好和毛病。虽然,我们的画师画的无论哪一国的洋楼,都是租界的产物,画面上一股洋泾浜味。官方的战报也跟民间的战事传闻一样有着报喜不报忧的习惯……
  • 中国自信理论思考丛书·文化自信:中国自信的根本所在

    中国自信理论思考丛书·文化自信:中国自信的根本所在

    本书从“研究现状”、“本质要义”、“理论溯源”、“战略创新”、“认知自觉”、“机遇与挑战”以及“历史与经验”、“精神内核”、“创新发展”等方面,对文化自信的概念、内涵、历史、作用、价值、意义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专业而系统的论述。着重阐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文化自信的重要理论因子,并强调了文化自信的提升之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
  • 文学名著(下)

    文学名著(下)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 中国传统文化选编(幼学琼林)

    中国传统文化选编(幼学琼林)

    长期以来,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滋养浸润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它陶冶了人们的情操,孕育了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增长了人们的智慧,也不断推动着人们对自己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今天,我们少年儿童一代能对民族文化的精粹部分有所了解,将有利于他们文化素养的提高,促进健康人格的养成,也是使他们能受益终身的最基本的启蒙教育和素质教育。
热门推荐
  • 必学的数学智力

    必学的数学智力

    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是透过抽象化和逻辑推理的使用,在计数、计算、量度和对物体形状及运动的观察中产生的一门学科。基础数学知识的学习与运用是个人与团体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对于这样一门重要的学科,一些同学却视为畏途,兴趣淡漠,这使一些教师、家长乃至专家、学者大伤脑筋。事实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任何事物,只要有了兴趣,就能产生学习钻研的冲动,就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兴趣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中小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的根本原因是没有体会到蕴含于数学之中的奇趣和美妙。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爱情公寓之从武斗派开始进化

    爱情公寓之从武斗派开始进化

    主角伊利亚特在圣斗士冥王神话中得到了一切,爱情、友情、亲情……却在一瞬间失去了一切,当他醒来的时候,力量、记忆好像都失去了,但他却对这个世界很熟悉,曾经非常迷恋的一个世界,妖精的尾巴……
  • 创世仙宫

    创世仙宫

    来自地球的先天白血病少年不幸身亡,却在异世界侥幸复活。前世命途坎坷,今生,我欲打破桎梏,掌控命运,踏上仙宫之巅!
  • TFBOYS甜心女孩之樱花爱恋

    TFBOYS甜心女孩之樱花爱恋

    三小只ks甜心女孩(sweetygir),酷.帅.萌ks淑女.阳光.可爱!又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在那樱花树下,他会对她表白吗?在那甜蜜的表白时刻配粉丝们的祝福,他会和她在一起吗?在那爱情的摩天轮上,他会成功吗?真心话大冒险来咯,甜蜜kiss时刻!~~
  • 年轻人不可不知的108件世界大事

    年轻人不可不知的108件世界大事

    《年轻人不可不知的108件世界大事》这本书便是从多如牛毛的历史事件中精选出来的最重要的108件世界大事。因此它可以被认为是世界史的浓缩本。本书通过对其进行简要的介绍,让读者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重温事件发生的历史过程,知晓它发生后所产生的历史意义。正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希望读者从这些历史事件中汲取营养,获取有益于人生的经验。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梧桐树下的单人舞

    梧桐树下的单人舞

    一次意外的转学带给她无尽的伤痛,一次次的面对着背叛,伤害,阴谋。最终选择踏入社会可是又无数次面对金钱与权力的诱惑。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女子,该如何面对这些斗争?她又会如何选择?身边的人来来去去,终究她会情归何处?还有那刻骨铭心的过往,她会走出来,迎接新的生活吗?
  • 一世宫阙

    一世宫阙

    一场跨越时空的倾世爱恋,一段刻骨铭心的跨世纪爱情。原本只是繁华都市里的被淹没的豪门贵女,却一朝踏足到时空隧道之中,明结果却依旧义无反顾,穿越之后成就了现如今的耶律曦栎,和王爷们把酒言欢,与公主们打架斗殴,一代天骄轩辕烈赐她“拼命十三娘”之称。话虽如此,但她对待爱情却是更加的执着,两次错爱,爱她的为她而死,她爱的却一心想要她死,在这抬头只有四方天的宫墙之中她究竟该何去何从?失去了那颗赤子之心的她,又该如何自保?
  • 盗梦空间:梦的心理解析

    盗梦空间:梦的心理解析

    梦看似光怪陆离、支离破碎,毫无逻辑和规律,却透露着内心最深处的一些私密信息。美梦、噩梦、重复的梦、连续的梦、前世的梦等等,构成了一个有迹可循的世界,我们可以顺着它的足迹,去打开一扇通往心灵的窗户,探寻内心最真实的声音。梦揭示了我们的现实与理想,触摸我们真实而被掩盖的内心,指引我们重新寻找生活的真正目标。梦也偶尔让人恐惧,一些梦中的画面和事件可能会长时间伴随我们,甚至可能成为人生航行中有意义的灯塔。这不是一本梦的心理学教材,也不是梦的专项理论研究。这是一本让你了解梦境奥秘的书,一本打开心灵之门的书,一本启发内心智慧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