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37800000004

第4章 我的敦煌生涯——1947—1949年莫高窟生活回忆(3)

中寺前院是研究所的工作区域。进入山门正面有三间小殿,1947年我到莫高窟时已稍加改造用作文物陈列室,为了扩大室内面积,把前后墙向外移到檐柱之间。院内南北各有厢房五间,南厢房东面三间是常书鸿所长的办公室和会议室,办公室的窗下是常所长的办公桌,靠后墙有一小炕,炕上铺着一条新疆地毯,室内没有别的陈设。办公室外即是会议室,是两间的小房,比所长的办公室要大一倍,办公室中间放一张长桌,西头靠墙的三面是土坯砌的矮凳,长桌及土凳上铺着紫红棉布。那时单位上很少开会,每个月常所长召开一次业务会,主要是业务人员参加,大家把当月的工作成绩即壁画摹本陈列出来供大家观摩,常所长还作点讲评,已经完成的作品会后就由常所长收存。会议室里也偶尔接待一些来参观访问的客人。南厢房西面的两间于50年代以后稍加改造成为常所长的办公室。

院子的北厢房和南厢房相同也是五间,东面的三间是研究所的总务组,是集会计、出纳、文书、总务、保管为一体的办公室,每到冬天,室内安装一个铁皮火炉,炉子里主要是烧柴,炉子烟筒四处冒烟,房子里经常是烟熏火燎,室内的墙壁和顶棚被熏成了灰黑色,显得陈旧和寒碜。当时在这间办公室工作的有总务组长霍熙亮(兼)、会计辛普德、文书刘荣增、总务王晓钟、保管范华等人,西面中寺的后院就是皇庆寺。布局与前院相同,只是后殿三间地面高出其它房屋约四五十厘米。北面五间厢房是常书鸿一家几口的住宅,室内的布局至今尚未大变。常先生的几间居室,房屋既不高大更不阔绰,但是布置得雅致温馨,富有生活气息。不可否认莫高窟的生活是十分清苦而单调的,我记得我刚到敦煌的那一个冬天,每当周末的晚上常先生叫我们几个年轻人到他家里烤火喝茶,常先生善于烹调,就着炉火烙一种加糖的软面饼,一边烙一边吃,十分有趣。在这远离城乡的戈壁上,深夜还飘荡着欢乐的歌声,冲淡和缓解莫高窟寂寞的气氛,这就是当时莫高窟人的生活。我记得前不久在电视上记者访问常沙娜女士时,她曾说当时的研究所“就像一家人一样”,我也有同感。

后院南厢房的背后就是上寺,两寺之间有约五米宽的夹道,东部是工人伙房,伙房旁边有木工房。夹道中部是磨房,有一个工人专门磨面,磨面的小麦有相当一部分是莫高窟土地上自产的(一部分蔬菜也是自己生产的),这种生活颇有一点庄园经济的味道。

中寺前后院的北侧原是中寺的牲口圈,东西长的院子,北面是一长溜敞棚,敞棚后面是厚厚的夯土墙,后来利用这处棚子,加建前墙和隔墙,分隔成十一间房屋,中间一间是过道,过道的东西各五间房屋就是职工宿舍。

皇庆寺门外西面是伙房,东面是饭厅,饭厅的东面有一间库房和两间宿舍,其中一间曾住过美术家周星祥及肖克俭。这一排房屋的东面另有两间小房,前后相套,是为教授或研究员准备的,曾经住过沈福文教授夫妇(漆器工艺家、四川美术学院教授)。1950年作为史苇湘、欧阳琳结婚的新房,他们俩一直住到70年代。

这一排宿舍的中间是饭厅,它有一道后门,门外即是果园,果园的西北角是厕所。出后门向东过了水渠原有一座土地庙(1944年敦煌艺术研究所发现藏经处),后改为饲养牲口的工人宿舍(住工人达友德夫妇一家),其旁有牲口圈,所里的牛、马、驴等都在这里饲养。

现在留存下来的中寺北面的宿舍已不是当初最早的宿舍了,1964年在原址上进行了改建,但房屋结构依然是土木结构形式,房屋外观显得整齐一些,这是文物研究所20世纪60年代的面貌了。

上寺即天竺寺,其位置在中寺之南,规模与中寺相当,寺分前后两院,是传统的小寺院布局形式,单间的山门,据老同志范华的记忆,山门的门额上有墨书题写的“天竺寺”三字,门两侧立枋上有红底墨书的对联,上联写“绿水青山多妙趣”,下联“白云芬草自知心”,颇有一点禅的味道,至今字迹仍隐约可见。前院中正面是三开间带廊檐的佛堂,院两侧各有三间带廊檐的厢房,北房三间由上寺的住持易昌恕喇嘛居住(甘肃临洮人,自幼在甘南出家,清末来莫高窟住持上寺),南房三间是客房,后来也是研究所的职工宿舍。前院建筑的整体布局比后院的规格等级要高一些。

上寺后院也是上面有带廊檐的后殿三间,南耳房三间是易喇嘛的徒弟徐喇嘛生活的地方。院中南北厢房各三间,都是作为客房使用,画家张大千1942年前后就曾住在北厢房。前后院厢房之间加建了三间更为矮小的房屋,作为寺院的客房,后来都住了工人,寺院南侧也有牲口圈,东面有磨房,再往南面是一片梨园。20世纪50年代初,敦煌地方周边还有少量的土匪(国民党军队残部),为了莫高窟的安全,这里驻守着敦煌县大队的一个班,孔金同志当时是这个班的班长,他率领的保卫班战士住在上寺的房屋中,以后孔金同志复员转业就留在了莫高窟,人们继续称呼他为孔班长。

莫高窟上、中寺修建存在已经二百多年了,特别是近五六十年来,和敦煌艺术研究所及其后来的敦煌文物研究所的活动密切相关,虽累经修缮,但其整体布局迄未大变,如果决定进行整修,希望能够整旧如旧恢复旧观,使两座小寺伴随莫高窟的存在继续保存下去!

惭愧地在敦煌学领域中告退

白化文

白化文,男,1930年生,北京市人。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91年,因病自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岗位上退休。与敦煌学有关的著作有:《敦煌文物目录导论》、《敦煌变文论文录》、《敦煌变文集补编》(后二者为合作)。相关论文二十余篇。曾任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语言文学分会副秘书长。

刘进宝先生早就派我写一篇“敦煌学笔谈”,并每隔约半个月就打长途电话催促。我能充分感受到他的盛意。可是,我实在是写不出什么来。原因是,我已经很早就从敦煌学领域中撤身告退了。

我十分佩服有些学者,能在多个领域中同时或先后作出惊人的成就。我总觉得,他们是学术上的超人。例如,饶宗颐先生即是。可我只是个凡人,四处一牵一扯,便成为姜子牙的坐骑——“四不像”了。

刘先生赏给我一处说话的地方,正好借此向各位学术界先进报告:小兄弟要鞠躬告退了。趁此描一描自己的失败轨迹,供后来人批判与参照吧。

我已经在好几篇拙稿中报告过,我掺和进敦煌学领域,是从1974-1975年之间起首的。那时正值“文革”末期,小平同志第一次复出之际。知识分子的境遇有所改善。许多人蠢蠢欲动。中华书局群公北返,总想找点事干。于是,想编一套普及性的小丛书。马上找人开会。会上,褚斌杰大学长从远处伸手一指,说:“老白,‘敦煌俗文学’这个选题归你写了!”这就是小兄弟我溜达进敦煌学界的“缘起”,甚至是我侧身进入“学术界”的缘起。

那时的我,被派给一个好几进的大院子看门。据说,著名演员石挥主演的电影《十三号凶宅》就是在那里拍的,原是一座蒙古王府。晚上,我住在门房。白天自由自在,便到文津街北京图书馆看书。看了一阵,茫无头绪,“敦煌俗文学”写不出来。同时,我还义务劳动,晚上在门房,慢慢地给《文物》月刊看编辑部里堆积如山的各省市发掘简报,从中挑选可用者。沈玉成学长彼时任编辑,他看我实在费劲,介绍我到周绍良先生处拜门,正式学习起敦煌俗文学来了。

周先生是很会循循善诱的。他知道我什么都不会,就把自己积累多年的一大卷剪报借给我看,这就是后来印出的《敦煌变文论文录》中的截至1949年前的那些篇论文。周先生又指导我搜集此后发表的论文,他知道我爱人李鼎霞供职北大图书馆,我们有近水楼台之便。周先生又利用他在出版界的关系,于1982年将此书出版。在当时,此书对推动敦煌俗文学的研究,起了相当的作用。

可是,我的小册子始终写不出来。除了懒惰、无能等主观原因外,我后来悟出,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如果缺乏基础,想五个手指分开抓跳蚤是办不到的。我当时的希望是改变自己的处境,找一个安身之处,所以作了多种准备,向各处探询,结果精力分散于好几方面。那时,除了《文物》月刊的差使,我还在为中华标点《楚辞补注》,主编两种中学语文参考资料,外加写小册子,搭上跑各处“求职”,外搭落实“文革”中未了事宜,哪有闲空。

及待我在北大安顿下来,才体会到在北大存身不容易,必须先做好本职工作。应该说,北大图书馆学系(今称“信息管理系”)对我可说十二分的善待与迁就,让我开有关敦煌学目录的课程,并且在职称未定(未定者称为“教员”)的情况下带硕士生。当然,我还必须开其它课,如“中国古代文学目录”、“类书”、“佛教目录”,甚至与中文系合开“古代汉语”。这些课,绝对是系里照顾我的“特长”,也就是说,看我只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干这些活计,才勉强照顾我的。因为,有些课是可开可不开的,所谓“因人设课”者是也。因而,我战战兢兢,不敢不努力干好本职,把精力放在系里。这就离敦煌俗文学越来越远了。

我爱人和我的硕士研究生杨宝玉女士极力协助我,在周先生指导下完成《敦煌变文集补编》。我为评职称出成绩,写了《敦煌文物目录导论》,此书由讲课讲义及论文拼成。我爱人累得得了乳腺癌,入院开刀。在周先生大力施加影响下,杨宝玉得以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从事敦煌学目录工作。至此,自觉无力再战,我开始逐步撤出敦煌学阵地。我辜负了周先生对我的培养与期待。

在敦煌学领域中,我涉足的只是俗文学、版本目录学这两小部分中的各一小部分,而且浅尝辄止。因而,我从来不敢把自己列入敦煌学家行列之中。所有的只是一些教训,姑且举出几点,仅供初学者参考:

一点是,与百年前发轫时相比,敦煌学的领域越来越广袤,也越来越深入。大部分领地都已被开垦,并且挖掘得很深入了。初学者想学海拾贝,怕是极难的了。拾人牙慧,不算真成绩。如果迫于时势,卷入此中——也就是说,分配到某一直接相关单位,如敦煌研究院,非干不行了,那就紧跟老先生,打下手,十几二十年后自有出头之日。至于高校中作学士、硕士、博士论文,千万别不自量力,选敦煌学的题目——导师下旨者例外,有什么他给顶着了。

再一点是,敦煌学是国际显学,要打好几种外文基础,至少达到能读专业书刊的水平。英文、法文、俄文、日文,四种文字全得大致通晓——口语差点尚可。在当代,要是缺乏此种条件或者能力,学敦煌学简直学不下去。

又一点是,佛学的基础要有一些。艺术,特别是雕塑与壁画艺术要懂一点。起码得达到基本上看得懂丝绸之路上各处山洞里的事物的水平吧,那可是不容易。我到现在也没有达到。

还有一点是,要有强大的经济后盾。干敦煌学,可是十分费钱的事。读万卷书,还必须行万里路,如走一走丝绸之路,到各国图书馆、博物馆去实地调研,全是拿钱垫起来的。所处的单位有专款,愿意培养——也就是舍得花钱,那是最好的了。

最后一点是,身体要好。敦煌学等于半个考古学,要经常跑野外,禁得住折腾。我四次赴敦煌,归来后两次大流鼻血住院各半个月才止住。在敦煌研究院招待所住,喝那里的水,每次都水泻不止,听说这样的人不少,院里的医务所给一种药片,吃下立即止住。六十三岁以后,再不敢往干燥又水质不佳的西北去了。现在只可下江南。

因上举各种情况,我已经基本上撤出敦煌学领域。刘进宝先生老赏脸打电话来,我原来以为是要写论文呢,那可是猴年马月的事了。后来,杨宝玉来说,聊几句就行。那咱们还能勉强做到。于是,汇报以上这些,作为我向敦煌学界诸公的请假条。此后,这个领域没有我了。大伙儿别再找我啦!惭愧呀,惭愧!

祝敦煌学在第二次中西文化交流中再创辉煌

徐自强

同类推荐
  • 中国古代秘史第四卷

    中国古代秘史第四卷

    本书以时间为线索,展示了自夏王朝以来至民国4000余年的秘闻逸事,掀开历史的神秘面纱,揭示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并将一些鲜为人知的细节、内幕公诸于世。
  • 古墓疑云

    古墓疑云

    《古墓疑云》用不一样的笔触将中外考古中发生的趣闻逸事用一分钟的时间为你讲述,带你穿越时空到达遥远的国度,让你零距离地感受古代的文明。
  • 夜迷宫:鹅城

    夜迷宫:鹅城

    星汉、魔唐、光明三个帝国的背后,是三个不同信仰的教派,它们所代表的势力让飘渺的神启变成凶猛的洪流,挟带着皇图霸业、功名尘土、儿女情仇恨恨得撞击在一起
  • 炎帝与民族复兴

    炎帝与民族复兴

    本书是2005年在宝鸡召开“炎帝与汉民族复兴”国际学术研讨会的文集,论文运用历史学、地理学、文献学、民族学、人类学等多种学科,多层面、多角度地对炎帝与宝鸡、炎帝与中华文明的起源、姜炎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姜炎文化与中国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刻的研究和探讨。
  • 三国小郎君

    三国小郎君

    穿越了?三国世界?咦爸妈你们也在啊?“爸昨天我看你去青楼了”“臭小子老子是去找曹老板喝酒去了”“妈别给我找媳妇了”
热门推荐
  • 逆转乾坤之酒中乾坤

    逆转乾坤之酒中乾坤

    刚刚高中毕业的张涵,再一次醉酒后被神秘人收为弟子,并获得了远古传承,从此他命运得到了改变,虽然面对世间诸多诱惑,但他初心不改,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动人心弦的故事。
  • 熏龙锦

    熏龙锦

    在兵荒马乱的战国,互相为敌的两方,经过较量,却发现了不同与自己认知的另一面,他们最后是敌是友,敬请观看。
  • 腹黑太子遇上绝色太子妃

    腹黑太子遇上绝色太子妃

    “喂,我说,前面那个男的,你够了啊,我已经知道你的招式了,对姑奶奶没用,虽然姑奶奶我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但是姑奶奶是看不上你的,即便是你的背影有那么点好看,身形儿有那么点魅力,但是姑奶奶见过的美男可是数都数不过来,你就别装了。”紫苏一头凌乱的头发,还有一撮没一撮的还挂着烂菜叶,被鸡蛋侵湿的贴在头上东一块西一块,眉眼到是不错,只是脏兮兮的脸已经看不出她的姿容,黑色披风随意裹在身上,赤脚站在街道的石板上,脚背上还粘着一大块鸡蛋壳,邋遢落魄成这样也算得上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咳咳。。怕是鱼被惊得不敢出来,雁被吓得掉下来吧,花也是醉了,月也不忍直视吧!喂!你再说一遍!我绝不会召唤五个小会伴儿打死你的!
  • 英雄酒馆之末日阴影

    英雄酒馆之末日阴影

    一名从小自我封闭心灵的特种兵,被召唤至末日世界后,在神秘的英雄酒馆的帮助下,重续英雄之路,原本以为是人为的末日世界,却让他认识了星辰大海的玄幻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网游之刺客联盟

    网游之刺客联盟

    夜枫一个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孤儿,看他如何在游戏中雄起!
  • 醉染相思

    醉染相思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爱可以如火,可以如水。相思,则是一壶深藏的好酒,总在静谧的夜里,散发着诱人的香气,带领我们的心神沦入思念的长眠。十二年前,她一夜成魔,亲手杀了至亲至爱。只剩下他,百般相护,却坠河离散,从此生死未知。十二年后,她苦心筹谋,终于报了血海深仇。却遇上他,身份各换,忆今夕昨夕,才觉相思浓密。岁月流转,她们和他们以爱为引用心藏酿,深陷在一壶壶或苦、或甜、或浓、或淡、或烈、或醇的相思里。
  • 君临天下之异世狂妃

    君临天下之异世狂妃

    世人说她狠辣,她卑鄙,她恶毒。对那些出现在她生命里最重要的人,她可以舍弃生命。她恨,她怨,她不屑于那些传言,曾经被至亲的人背叛,她发誓,要那人偿还。所以世间只有楚尽歌。北染辰——神出鬼没的他,几乎不出现在世人眼中,却因为一个人,再入红尘,因为她的受伤,屠杀一座城,因为她的误会,血染一片大地。站在染上红色的大地之上,面对着那个让他永远无法释怀的女子他说:“宁负天下人,不负唯一的你。或许他狠,他嗜血,但是他也只是霸道的诠释着他的爱。
  • 双和欢

    双和欢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阿毗昙甘露味论

    阿毗昙甘露味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