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37800000003

第3章 我的敦煌生涯——1947—1949年莫高窟生活回忆(2)

这一排宿舍住着十二个人,中寺前院大门两旁的房屋住着六七个工人,夜晚宿舍窗户亮着昏黄的灯光,人们不是闲谈就是看书,或是给亲人或是朋友写信,写信是一种苦涩的慰藉,我常常在想,古人说流刑三千里大概是很远的流刑了,以后看了点关于敦煌的书,才知道古代的敦煌的确是流放刑徒之地,是刑徒的血汗开垦了敦煌这一片沃土。我们虽不是刑徒,不是流放到敦煌的,但我们和刑徒也差不了多少,这里没有市镇,没有人群,没有音乐,没有电影和戏剧,更没有亲人。我到莫高窟不久,段文杰告诉我,我住的房子,几个月以前住的是钟贻秋先生,去年除夕之夜,钟先生一个人在宿舍里哭泣,墙上贴了一张大红纸,上面画了一个大问号,钟也是年轻人,不知在莫高窟出路何在,彷徨、苦闷不能自已。我虽然没有钟先生那样的精神状态,对于在莫高窟的处境也不由得感到苦闷,这里远离家乡、亲人、朋友,孤零零在几千里的塞外荒漠中奋斗,出路何在?这里的没有月亮的夜晚特别的黑,真是伸手不见五指,宿舍院里只有十几个人,院里悄无声息,夜晚大家都在个人的小房子里,大家都没有手表,觉得疲倦了就上炕睡觉,清晨只有听到公鸡打鸣知道天快亮了,当后院一只公鸡开始啼叫,众鸡随即参与清晨大合唱,打破黎明的寂静。初到莫高窟的夜晚和清晨,常听到石窟方面传来清脆的叮咚之声,我以为是和尚们在做晚课和早课,敲打什么乐器,但为什么整夜不息呢?后来听范文藻说,是大佛殿的风铃在风中摇摆作响,在万籁俱寂的静夜,单调的叮咚之声更显得环境的寂静。

五、度过寒冬

刚到敦煌不久,常先生就到兰州去接李承仙并在那里和她结婚,他们回莫高窟已经是1947年的10月下旬了,天气也渐渐冷起来了,他们家里有一个烧柴的火炉,每当周末的夜晚常先生叫我们几个年轻人去他家里玩,他们把炉子生着,大家围坐在炉边,有说有笑,当时常沙娜才十五六岁,我们没有到敦煌的时候,常沙娜找不到女伴,孤孤单单的,我们一下来了三个女的,她很快就和黄文馥要好了,我们到她们家玩,她总是挨坐在黄文馥的身旁,在这寒冷之夜,在家里围炉闲话使人更加感到温暖与温馨,有时我们也唱唱歌,在这荒漠深处的寒夜,这样的小聚会的确温暖了我们的心,缓解了我们感到孤独的压力,常先生和李承仙还经常忙着为我们做点小吃,我印象最深的是他们在炉子上烙一种很薄的软饼,面糊中加鸡蛋再加一点糖,一边烙一边就分给大家吃,又热烙又香甜,很有意思。一周两周的聚会使我们倍感亲切,到1948年冬天,常先生去上海、南京开敦煌艺术展览,李承仙又刚生了小女儿沙妮,这种温馨的夜晚就没有了,但留给我长期美好的记忆。

从四川到敦煌,我带上在家里所有的御寒衣物,也就是一件粗呢大衣、几身布料衣服、一件毛衣、一件背心,没有棉衣棉裤和棉鞋,同事们都说你这样是过不了冬天的,后来只得借钱请常先生从兰州买了一件皮衣,因为钱太少,皮衣的毛很浅,而且毛非常稀,我只得靠它来过冬了,又买了一双毡靴,穿起来走路很不方便,但非常暖和,但问题是足上的袜子两天就被毡靴磨破,范华说毡靴里面要穿毛袜,我说哪里去找毛袜,他说买是没有地方买,你向上寺徐喇嘛要一点羊毛,你把羊毛洗干净,再找人把羊毛捻成毛线,我一一照办,反正四处求人,自己又用筷子削成织毛衣的签子,再请黄文馥欧阳琳老师教我织袜子,从此每天晚上就专心学织袜子,到了关键地方如袜子的后跟和收头的地方再请她们帮忙,没有多少天总算勉强织成了几双白色的羊毛袜子,穿在足上真是暖和,就这样混了几年。

莫高窟的冬天的确是够冷的,我们考古组(实际上当时都是一些从事美术的工作人员)就在饭厅的一头比较宽一些的地方支了一个烧柴的火炉,这里就成了我们冬天临时的工作和休息的地方。白天很冷但还得上洞子起稿,到中午吃饭时回来一双手冻得发青,火炉里还有一点余温,欧阳琳冻得把手都伸到炉子里面去了。所里没有经费买柴,我们烧的全是几个工人每天赶着毛驴到几十里外的沙山、戈壁和大泉等地打的柴。沙漠、戈壁虽然干燥,但是打回来的梭梭、沙拐枣、麻黄根以及红柳,都是湿的,放进炉里烧的时候还听到吱吱地响,树枝的后面还在滴水。听他们说,“冻死人的梭梭,救命的红柳”,意思是说红柳虽然很湿,但是比较好烧,梭梭都是根茎,而且比较粗,不太容易着火,但是梭梭烧着以后的炭火可以维持较长的时间,是一种很好的烧柴。可是工人每天下午打柴赶着毛驴回来的时候,身上穿着老羊皮,鼻子和嘴出着热气,眉毛胡子上都是白霜,毛驴的嘴角上还挂着冰凌,烧柴取暖是很艰难的。因为没有经费,实在没有办法,只好辛苦他们天天打柴,度过寒冬。

我们职工冬天的晚上除了在办公室烤火别无去处,晚上只能在办公室取暖,各人把宿舍的煤油灯端到办公室,在这里看书、写信和闲谈度过漫漫长夜。非到瞌睡得眼睛都睁不开了才勉强回到宿舍,因为宿舍没有火炉,又没有烧炕,数九寒天宿舍里寒气逼人,进了宿舍就赶快钻进被子,被子下面用一根绳子扎起来,以免透进凉气,房子里空气很冷,头也捂进被子,究竟当时年轻,那么冷的天气,但仍然睡得很香。早晨起来头伸出被子发现被头上也结了霜,那是自己呼出的热气被冻结了。这种天气,房子里的脸盆、水壶、杯子,凡是有水没有倒干净的都结了冰,而且冻得非常结实,没有办法只有拿到厨房去烤烤才能倒出来,冬天满院子地上都是倒出的冰疙瘩。

1948年的冬天是我到敦煌后度过的第二个冬天,段文杰和我的宿舍是两隔壁,我们商量着学烧炕取暖,我们学着辛普德他们,到牲口圈外面的粪堆上揽一些粪渣子和草渣子,和一些干树叶塞到炕洞里,再把它点着,到我们睡觉时,炕上非常暖和甚至有点发烫,只是满炕被子衣服都是炕烟味,不太好闻。给所里放羊的一位蒙古族妇女的小儿子给我们说,你们不会烧炕,我没有事,我每天下午给你们烧吧,实际他也不会烧,因为他还是一个小孩,他烧的炕时冷时热,有时炕烧得太热,人在炕上好像在烙饼一样,翻来翻去非常难受。老段和我不能接受烧炕带来的不习惯之处,终于停止烧炕,宁肯忍受寒冷。过了正月十五也就是阳历的二月中下旬吧,虽然天气还相当的冷,但是总务上还是把炉子拆了,没有办法,忍耐着过吧。好在冬天不能赖着不走,春天总是会来的。

六、养羊养牛改善生活

1946年学校毕业以后,我在重庆一家营造厂(现在叫建筑公司或工程公司)任技术员,公司有点背景,主要经营外贸,建筑工程实际是兼营,除了经理之外,有一个老工程师,但什么也不干,下面就我一个技术员,又要搞测绘,又要设计绘图,还得跑施工现场,里里外外什么都干,十分忙碌。但是公司待遇不错,特别是吃饭不花钱,公司管饭,而且伙食非常丰盛,这样的生活我过了四个多月。1947年9月我到了敦煌,生活的骤然变化,下降得不能相比,真是天上和地下。一时难以适应,没有办法只得如此,要么就离开这里,另谋出路。1947年的几个月生活还算可以,到了第二年(1948年)国民党统治区物价飞涨,货币大幅贬值,生活越发困难了,为了保持身体健康,总务上的先生劝我们买一头母牛,经过商量,我和段文杰合伙买了一头母牛,这是一头黄色的牛,但个头很小,又很瘦弱,看起来很可怜,不过据说已经怀了小牛。过了几个月小母牛真的下了小牛,还是一头母牛,听人们说母牛下母牛三年五条牛,下了小牛我们不但可以和小牛分享牛奶,将来还可以增值,可以说是一举两得。但是我们的母牛因为没有适当的饲料,依然瘦得皮包骨头,它的奶水还不够小牛喝的,到了1948年的秋天,我们干脆把牛卖了,卖牛的钱交给常先生带到上海帮我买点衣服,没有想到货币贬值太快,等到常先生在上海把事情办完,半头牛钱只买到了一件衬衫。

卖了牛以后,我又买了一只母山羊,放羊的事委托给蒙古大嫂,白天把羊放出去,晚上回来我们在羊圈里挤奶,刚开始一点奶都没有挤到,蒙古大嫂说母羊白天放出去,小羊把奶都吃光了,你们晚上把小羊关到另外的圈里,你们明天早晨来挤奶,我们如法办理,第二天果然挤了一杯羊奶,从此我们就可以喝上羊奶,这样一直继续到1950年。说到养羊,直到1957年,我和李其琼有了第三个孩子,老李身体不好,没有奶水,我们又买了一只羊,委托上寺的徐喇嘛代放,后来小羊被狼叼去了,母羊慢慢就没有奶了。这是后话。

七、石窟殿堂里的歌声

当时我们一群年轻人,除了我是学建筑的以外,其他都是学美术或工艺美术的,每天都是上洞子,十来个人一分散进入洞窟就看不见人影了,1948年我在小牌坊一带工作,环境非常安静,仿佛能听到自己心脏跳动的声音,窟外微风吹着毛白杨的树叶噼啪作响,我在427窟前室临摹窟檐彩画,工作的时间很长了。在绝对的安静中,可以进入忘我的境界,但有时猛一回头,看见背后巨大的金刚力士,怒目圆睁,也不免大吃一惊,如果他的胳膊一伸,巨大的拳头正好打在我的脑袋上,这种遐想自己也觉得好笑。在万分寂静的时候可能从某一个洞窟中传来阵阵歌声,这是欧阳琳在唱,她的歌声柔和宛转,甜甜的有她独特的风格,她喜欢唱民歌,什么大坂城的姑娘辫子长、跑马溜溜的山上等等,我也喜欢哼哼,欧阳唱得高兴,我也加入这个二重唱,我们不是音乐人,唱歌不过是为了打破这无声的寂静,为自己解闷而已。可惜黄文馥、范文藻、薛德嘉他们都不参加我们的合唱。

说到这里顺便说说,霍熙亮、段文杰二位先生要比我们大八九岁,似乎要老成持重一些,不像我们随便哼哼。不过他们二人都是多才多艺的人,不单会唱歌,段先生会川剧的旦角,霍先生真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会唱京剧的黑头,山东快书,快板,京剧锣鼓,很有水平,我们说他入错门了。如果他学戏剧很可能是名角,每到逢年过节,霍先生说点山东快书或是快板无不引起人们的哄堂大笑。莫高窟的生活是单调而寂寞的,但只要有机会人们想法寻找歌声和欢乐,聊以打破荒漠中的寂寞。

八、留在敦煌

到了1949年的春天,国统区货币快速贬值,物价飞涨,南京政府教育部的经费汇不来,几个月都发不了薪水,莫高窟的生活越发困难了。范文藻打算回成都,我想和他一道回去,我发电报给母亲,希望她想办法给我汇点路费。我望眼欲穿等汇款,后来收到一封母亲的来信告诉我,我嫂子去汇款,因为不识字,请人写的地址是甘肃东方艺术研究所,钱没有汇到,原退回去了,时隔一两个月,退回的钱已经不值钱了,因为没有收到钱,我没法上路,眼看着范文藻上路回成都去了,于是我留在了敦煌。半年以后也就是1949年的9月28日敦煌解放。我和霍熙亮很想参军随军进新疆,酒泉地委和专署的领导给我们说你们哪里也不能去,去了也得回来,因为莫高窟就是你们的岗位。我们听了领导的话,老老实实地留下来了,这一留就是几十年,直到1993年退休。

附录: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基地——上寺和中寺

作为莫高窟的保护、研究和管理机构的敦煌研究院,它的基本建设及相关设施已经初具规模,比起60年前创建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时的情况真有天壤之别,不可同日而语了。60年前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筹建时,选择莫高窟的中寺(雷音禅林)作为工作和生活基地,自此以后,从20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的30多年间,上寺和中寺由国立艺术研究所、敦煌文物研究所长期使用,虽然因工作和生活的需要作过局部修缮,但基本上没有改变它的整体布局,保持了原来的格局。20世纪80年代以后,上寺和中寺逐渐失去使用价值,进入它的垂暮之年,房屋的梁栋糟朽,残垣断壁,荒凉破败,如果不及时整修,不久的将来,上寺和中寺就将成为莫高窟考古上的名词了。

上寺和中寺是莫高窟发展史上最晚期仅存的两所小寺院,本身具有一定的文物价值,特别是20世纪40年代以后,它是开展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和培育敦煌美术专家、敦煌学学者的摇篮和基地。

上寺和中寺在莫高窟大佛殿(九层楼)前的南侧,坐东朝西,面向石窟,正对第100窟和第108窟,相距约50多米,石窟与寺院之间有林木及渠水相隔。寺院的规模不大,在藏经洞的发现者——王道士修建三清宫之前,莫高窟只有这两座寺院,南边的称上寺,北边的称下寺,有了三清宫之后,把它称为下寺,原来的下寺则改称中寺,中寺门前有一片不大的场地,南边与上寺之间有一段围墙,中有一座大门,可以通行大车,门额上有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书写的“莫高窟”匾额,场地的北面有较矮的围墙,门也较小,门额上有常书鸿所长手书“西域胜迹”四字。此门之外是一片遮天蔽日的林荫之路,由此通向莫高窟北面的“三清宫”,俗称下寺。这条林荫路与周围的沙山荒漠形成鲜明的对比,中寺即雷音禅林,建于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1954年因修建寺院正面一排房屋及大门,匾额被取下来,由我经手存放于第450窟内,中寺新修的大门上改悬“敦煌文物研究所”匾额(为当时文化部部长沈雁冰题写)。寺院分前后两院,后院向北另有一门,山门有墨书“皇庆寺”三字,至今隐约可见。所以中寺的前后院实际上是由雷音禅林和皇庆寺组合而成的。最近偶读向达先生《西征小记》其中有:“……上中二寺邻接,在最南端,大约创建于清乾隆时,中寺今犹存乾隆时雷音禅林寺额;二寺俱由喇嘛住持。……三十二年(1943年)教育部收千佛洞为国有,于其地设敦煌艺术研究所,以中寺为研究所所址。”可以证明上面的回忆是对的。

1943年敦煌艺术研究所成立前,中寺原由马姓、全姓等三个喇嘛居住,筹建研究所时把中寺收归国有,几位喇嘛安置在第94窟北侧的三间房屋中,中寺由敦煌艺术研究所管辖之后,寺的前后两院变动不大,寺北侧的一长排牲口棚改造成为职工宿舍,一直维持到1964年才拆除,并翻建为土木结构的简易宿舍,一直使用到近年。

同类推荐
  • 呆在明朝当文豪

    呆在明朝当文豪

    这是一个在明朝努力成为文豪的故事。张维,2015年的一个小说迷,从21世纪穿越回1560年的明朝,那一年吴承恩的西游记已经开始流传(真的?)。塞万提斯还是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莎士比亚4年后才会出生。这是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几何原本》(shenmegui)……《悟空传》且看张维如何搅动嘉靖年间的文学江湖。
  • 第二次世界大战实录——战史篇(四)

    第二次世界大战实录——战史篇(四)

    本书内容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背景、序幕爆发、全面展开、相持转折、最后结局等。
  • 红墙见证录(一)

    红墙见证录(一)

    本书是一幅共和国历史长卷,打开长卷,共和国历史上每件大事的来龙去脉,每一组人物的对抗或合作的历史细节。都会深深吸引你的目光众多故事展现了共和国领袖超凡脱俗的智慧和人格力量,也透露了他们内心些许难言的苦闷。
  • 争鼎楚汉

    争鼎楚汉

    现代人灵魂穿越到楚汉相争的年代,成为了诸侯王之一的赵王歇。此时,井陉之战已经开始,按照原本历史进程,韩信将会大败赵军,进而夺取整个赵国,杀死赵王。在这危急关头,赵歇能改变即将被杀的命运吗?本书会涵盖军事、政治、经济、科技、外交等多方面。欢迎加入读者qq群:241577399
  • 帝临天朝之开国大清

    帝临天朝之开国大清

    辽阔无垠的林海雪原间,一股势力正悄然壮大。内外交困的飘摇帝国中,得以盗中原阔土的政权到底如何孕育。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亡也。我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了拯救三界的安危。却不是为了见证你的暴力掠夺!在你动手之时,即是毁灭之日。(莫要因书名而想当然,本书脑洞略大,从一个不一样的角度来领略这乱世)
热门推荐
  • 异世九越行

    异世九越行

    自天朝周公梦蝶以来,已有许多一梦千年的事例。时间与空间仍是一个未解之谜。天朝龙傲阁自组织以来已发现了无数位面,派遣了无数修行者前往。有的成为各个位面的巅峰主宰,有的成就一个个传奇。然而因为一个意外,一个名叫“蓝域”的位面出现了一个未知的威胁。原前往该位面处理此事的穿越者无缘无故的“失踪”。傲天一系的人通过占卜得出部分“天机”。并按指示选择了“天命之子”的三人(易河、林傲天、林叶)前往,当开启穿越时空的通道时却发现异样,前往那个位面的人不止龙傲阁选择出的这三个人......
  • 竹子本无心

    竹子本无心

    长青总是调侃他这个无心之人,道他万年铁树不会开花。可开了花后,他挚爱之人在他面前魂飞魄散是何等惊心动魄?竹染再次见到修芳消失在自己怀里时,他挑衅天道,逆天命都只想她回来而已。修芳,对不起。纵使万世不得复,我也只愿你长存于世。--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暴力萝莉要成神

    暴力萝莉要成神

    “他”本是普法寺十八罗汉阵的一抹杀气,奈何方丈爷爷喊“他”去历练红尘。从此带着神兽,铁头功大杀四方。征战四方?不怕,神兽大黄一巴掌拍死他丫的!宫斗派斗?不怕,王妃奶奶率领镇南王府全家都是神助攻!修仙称霸?不怕,世子帅爹陪着上天入地!“唉,再也不能跟师兄们切磋武功了~”小奶娃托着萌萌脑袋皱眉师兄们吐了一缸老血“别,我们求求你走吧!”在另一个网站没有受众的书,免费贴到这边给大家看着玩吧。
  • 吾兮的星光

    吾兮的星光

    因与朋友玩真心话大冒险,选择大冒险之后被闺蜜说去追许亦云(那个高冷男神)经过(死皮赖脸)的追求,许亦云心动了。正想答应江子兮的追求,但江子兮却因为心脏不断的衰竭,而不得不去国外选择做手术。江子兮的不辞而别……,许亦云又怎样了……
  • 道书援神契

    道书援神契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鬼手神医:废材毒女太逆天

    鬼手神医:废材毒女太逆天

    说起云轻狂,这残阳大陆的人都会嗤之以鼻。她是大陆中第一个被家族宠爱却毫无天赋的人。她是大陆中第一个身怀暗系的废材。可当她修得全系之时,傲视天下之时……“轻儿,你为何会受伤?”他,修罗之王,却因她来到人界,化身为人,对她无尽宠溺。某女摇头,撇开眼。“你若不说,本王可会生气,灭了天下,让没有任何人可以伤了你。”那嗜血狂傲的话,说的如此云淡风轻,可却让人不得忽视。
  • 恒古凌云

    恒古凌云

    嗖的一下灰衣男子就出现在远处的天空负手而立,看着虚空中还要让我请你出来吗?哈哈伏善云有必要穷追不舍吗?这时一头蛟蟒划破虚空飞到伏善云面前,大的头颅让人看到都胆颤、只要它一张嘴毫不怀疑面前的伏善云就会成为它的腹中之食。伏善云大声呵斥道:你破坏各位先辈立下的太古盟约就是罪该万死、今天我就收了你这孽障。哈哈别以为你是皇室就厉害了我在妖界也是名门之后、况且我修炼到蓝色妖核、境界也是传奇境少废话!伏善云喝了一口葫芦里的酒、吐了出来酒水化成湛蓝的光点形成一把修长的冰剑、上面的寒芒不停吐息着。右手握剑左手食指中指并拢向周围一划。顿时周围震裂、然后两人消失在这虚无中…….
  • 九脉仙祖

    九脉仙祖

    鹿泉帝国贫穷少年,被围殴将死,却遭遇圣人陨落后前来借体重生,怎料他身怀异宝而反灭对方,从此获得机缘,走上一条逆天之路!
  • 剑影圣渊

    剑影圣渊

    一个神秘的传承,一把奇特的巨剑,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都与他有关,他是谁呢?都市青年江皓逸被折磨而死,却意外来到了自己的故乡,靠着一个传承,一把巨剑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