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631200000116

第116章 清末民初城市的“公共休闲”与“公共时间”(3)

1895年甲午战争以后,维新思潮兴起,维新人士开始在一些地方兴办学堂、学会等,他们仿照西人礼拜休息之俗,使星期休息习俗开始向内地城市里扩展。学生在学堂从师读书,以往无论是官学还是私塾,只有按年节放假,间隔时间较长,平时没有一定的休息日。通商后外国传教士在通商地区开办了一些教会学校,实行礼拜休息制度。1860年代以后一些地方开办的官办洋务学堂,也由于洋教员的习惯及课程安排,或实行礼拜休息,或在礼拜日减少学业,不学西学而只习中学。维新运动兴起以后,一些地方民间人士开始兴办新式学堂,大多参照西人习俗,有的略仿“汉唐休沐之制”,以一旬十天为休息之期,有的仿行礼拜七日一息制度,但为了避免效法西教、“以夷变夏”之嫌,依据中国传统天文历法中的二十八宿值日法,以房、虚、星、昴四日对应西人每月的四个礼拜天,而将礼拜称为“星期”,使这个本来充满基督教色彩的西洋化的作息习惯名称,一变而为只代表天象时间意义的中国化的习俗名称。

一时间以星期或间隔数天休息的作息节奏,及以星期安排课程,成了新式学堂区别于旧学堂的一种模式。此外,一些维新人士兴办学会团体,也以仿行西法、改良风俗相号召,往往以星期天——即礼拜天为聚会日期。如1898年1月在京师创立的关西学会,其会章就规定:“每一星期聚会一次”,这是因为“会友多习西文者,故必用星期,即礼拜日是也。”在其他地方维新人士开办的一些学会团体,有的也以星期为单位安排活动。如1898年湖南维新人士创办的长沙南学会、延年会及法律学会等维新团体的会章中,就都标明以房、虚、星、昴日为活动周期,有的规定以这几日“为讲论之期”,有的规定这几日为休息日,“遇休息日,可请客,可游行”,而“非遇休息日,不得博弈、听戏、撞诗钟。”但是,在这一时期星期休息之法还未在社会普及,这些新派人士的作法被视为“崇洋”、“媚外”而受到保守人士的批评。

星期休息在全国范围内普及推广并体制化,是20世纪初新政期间由教育改革、兴办学堂而开始的。清廷开始新政,令全国各地兴办新学堂,新式学堂皆仿行西方学校制度,因而也沿行西方学校七日一休息的模式。1902年8月清政府颁布的第一个新学制章程《钦定学堂章程》,在中学堂和高等学堂章程里就明确规定了星期放假制度:“除年假暑假合计在七十日之外,每岁恭逢皇太后皇上万寿圣节,皇后千秋节,至圣先师诞日,仲春仲秋上丁释奠日,端午中秋节,暨房虚星昴日,各停课一日。”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混合新旧中西两种元素的学堂休假制度,而仿自西方的礼拜休息制度,也披上了民族色彩的“房虚星昴日”即“星期”的外衣。这份钦定章程,是清廷在官方正式法规中,首次公开宣布承认并实行星期休息制度,标志着此前在局部地区已经存在多年的七日一息的休息方式,开始进入体制化实行阶段。在第二年修订颁发实行的《奏定学堂章程》中,已更明确地以“星期”作为安排课程的单位。这些新学制法规的颁发实行,使星期休息成为一种官方学校制度在全国范围推行,此后,随着各地新学堂的普遍兴办,星期休息制度率先在全国教育界推展开来。1902年北京创办的专以儿童为对象的《启蒙画报》,其报头便印有“星期停印”字样,可见这时北京文化界、报刊界已通行用星期,星期休息的习惯已经开始流行。

后来,随着清政府设置新政机构及官制改革,北京一些官署衙门也开始陆续实行星期休息制度。先是1903年设立的商部、1905年设立的学部,由于都是新设机构,主持者多为新派人士,设立之始即实行星期休息制度。1906年各部实行官制改革,各部官署也相继实行星期休息制度,成为新衙门不同于旧衙门的一个标志。当时有报纸评论道:“星期休息一节,真是与众不同,这就是新衙门的特色。”至1911年夏,连没有进行官制改革的吏部和礼部,也实行了星期休息制度。至此,清政府中央机构已一律实行了星期天休息制度。甚至连这一年宣统小皇帝开始典学读书,关于其作息制度是循祖制还是行新法的问题,经过朝臣帝师们的一番讨论,也决定放弃祖制而实行星期休息的新制度。有中央机构倡行于上,1907年以后各地方的衙门官署也纷纷仿效,陆续实行星期天休息制度。特别是那些新设立的新政机构,设立之初即多以星期休息制度为当然规则。一时间,实行星期休息制度似乎成了官署衙门新政改革的一个标志,很快在全国各地官方机构推行开来。

在清末自1902年至1911年的约十年时间里,学堂、官署相继实行了星期休息制度,学界、政界人士的日常休闲生活也随之以星期为周期,在北京及各地省会等城市里,他们也是一个对于公共活动需求较多,相当大的消费群体。特别是这一时期兴起了各种社会团体,频繁举行社会活动,主力便是学界和政界人士。星期休息制度的实行,使他们有了更多的休闲和社交时间。因而这些城市的休闲娱乐业也随之发生了营业节奏的变化,休闲娱乐业因此而兴旺,也由此形成了比较明显的休闲娱乐业商业活动的周期。民国以后,星期休息制度在城市里已经普遍实行。如一位年已五旬,对民国及新事物态度历来保守的清朝旧宦,在民国以后的日记中,也改用星期来记事了。可见这时星期已经成为社会上通行的用法和作息方式了。

七日一息的星期休息制度,由最初通商城市因西人而最早在商界开始,是一种起于民间商业生活变化的自然过程,到1902年新学制开始先在教育界体制化,继而在中央机构实行,直至清末,然后波及到城市市民生活。但一般在政界、学界等公共机构即吃公家饭的阶层中实行较为普遍,而在商家及一些工厂,以及靠出卖劳动谋生的下层人民来说,星期休息是一种奢侈,因为他们要尽量多地劳动以挣钱,停一天劳动就没有收入,可能就一天没有饭吃。在乡村,除了学校和官家机构人员外,农民因生产方式未变,仍然是依农时、沿行传统年节休息习俗。这样就形成了城市与乡村、公家人与私人、社会中上阶层与下层分别实行星期习俗和传统习俗的二元并存的休息制度,作息方式也成为不同阶层人们生活方式差别的一种表现。

星期休息制度的实行,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影响:

首先,星期休息制度使人们的休息娱乐时间得到了保证,生活质量提高。一般而言,劳作是为了谋生,休息娱乐是一种享受。在传统生活中,由于生产水平低下、生存艰难,人们为了获取更多的劳动报酬以求得生存,不得不把尽量多的时间投入到劳作之中,而尽量减少休息娱乐时间,因而人们劳作之苦多而享受之乐少。中国传统是年节式休息娱乐方式,日常生活几乎没有整天休息娱乐的位置,因而人们劳多逸少,生活质量相对低下。而实行星期休息制度后,人们可以每七天就有一整天的时间停止劳作,用于个人的休息娱乐等私人活动,使休闲娱乐活动时间得到制度上的保证,在人们的生活中所占的比重增多,地位上升,使人们及家庭的休养生息有了时间的保证,因而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同时,星期休息制度使公私时间领域有明确的区分,个人支配的时间增多,并且合法化、常规化,增强了个人的自主性和自由度,为个人的发展创造了一定条件,增进了个人利益。

其次,星期休息制度促进了社会交往与公共活动。每七日一休息的星期制度,使人们有了日常相同的、固定的休息日,便于开展公共活动。清末时期,在城市中政界、学界人士为主,兴起了办学会、集会演讲、组织社会团体、开展各种社会活动的热潮,星期日休息制度的实行为这些公共活动的展开提供了方便条件。社会团体等各种活动大多利用星期天,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不同职业的人,都可以在这同一天进行相同的活动。因而星期制度为开展跨行业、大规模的公共活动提供了共同的时间。在清末民初北京一位旧官员的日记中可以看到,当时北京上流社会有诸多学会、集会、社会团体等各种活动,大多都安排在星期日举行活动,这位旧宦人士一到星期日,便会到各处去参加多个不同团体的活动。星期日成了这些热衷于政治和社会活动的人们的公共活动日与聚会日,可以说,星期休息制度的实行,是清末时期社团活动兴起热潮的一个重要社会条件。

最后,星期休息制度的实行,有利于人们日常活动的计划性。每七日一星期使人们在月和年之外,有了一种更短、更精细、更简便、更整齐划一的计日单位,更便于人们安排日常活动,使人们的日常活动更有计划性,从而提高了效率,更加容易把握。这一点在学堂教学中体现得最为明显,将一学期的教学内容,按照星期作好课程安排,以使教学计划确保完成。清末星期制度实行以后,星期日益成为人们安排日常生活计划的一个最常用的计日工具,为城市工商业化生活节奏的加快,为社会公共活动的增多,提供了方便。人们的工作、休息、娱乐、商业活动和社会活动等,日益形成了以星期为单位的新的周期,星期也因而成了近代城市生活的一种主要节奏。

然而,星期制度自清末开始实行,到民国时期城市中日渐普及,但一直只是在城市政界、学界、文化界、公共事业,以及部分工商企业中实行,因而享受这种作息制度的主要是城市中上层,而许多工厂工人、车夫、小工、小商贩、小手艺人、艺人等下层劳动者,为谋生而不得不长年劳作,很少有星期休息。至于广大农村,除了学堂学生及少数公务人员外,几乎仍然沿袭着传统农业生活形成的作息方式。城乡之间、城市上下阶层之间这种作息方式和节奏的不同,也成为拉大双方生活方式差别的一个因素,给双方的相互适应造成了一定困难。

同类推荐
  • 截拳道

    截拳道

    截拳道融合世界各国拳术以咏春拳、拳击与击剑作为技术骨干,以中国道家思想为主创立的实战格斗体系构想,也是一种全新的思想体系。与多数武术不同,所创立的融合世界各种武术精华的全方位自由搏击术。它是一种哲学思想和方法论,如同马克思主义一样,与时俱进,和社会一道向前发展。
  • 记者眼中的格萨尔故里

    记者眼中的格萨尔故里

    本书收集整理了部分专家、记者发表于各类报纸杂志的作品将其汇集成册,捧给关心支持格萨尔文化事业的朋友们。
  • 新编中华文化知识全知道

    新编中华文化知识全知道

    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需要我们一代—代去传承。然而,社会日新月异,现代人忙得不可开交,不知不觉中已经离传统文化甚远了。许多人都有过因传统文化知识的匮乏而尴尬的经历,多少人想狂补传统文化知识,提高文化品位,然而,面对那些汗牛充栋、枯燥乏味的古代典籍时,却又不知如何下手。把重要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精华收入一本书中,可以使读者兴致勃勃且最大限度地获取历经时空变换却仍可鉴古知今的中国古代文化,尽可能地提高读者对传统文化知识的兴趣,此乃本书的编辑宗旨所在。
  • 大漠中的历史丰碑:敦煌境内的长城和古城遗址

    大漠中的历史丰碑:敦煌境内的长城和古城遗址

    在我国广袤的西北大地上,介于青藏高原北部边缘的祁连山脉与内蒙古高原南缘的走廊北山(龙首山——合黎山——马鬃山)之间,绵亘着一条由东南延向西北的长达千余公里的形似走廊的地带,这即是著名的河西走廊。在这条走廊的西端镶嵌着一块如翡翠般的绿洲,这就是被誉为丝路明珠的敦煌。敦煌,在过去的两千多年中曾为古丝绸路上的国际文化交流和我们民族的发展建树过不朽的功勋,今天又由于保存着丰富灿烂的古代文化遗迹而驰名于世界。
  • 和谐校园的理念与实践

    和谐校园的理念与实践

    学者最宝贵的品德是服从真理,尊重真理。说理的人,必愿尊重他人的意见,反省自己的主张,同时更有服从真理的勇气,没有服从真理的勇气,学者就从根本上否定了自己;服从真理、尊重真理,一切意气便会不消而消,大家心情也会舒畅,以利协作。
热门推荐
  • 那样青春

    那样青春

    那样的青春我们都曾经历,那样的人我们都曾拥有。青春本就是轰轰烈烈,??完美???
  • 高中时光

    高中时光

    亲吻,拥抱,牵手人生一个只会高冷的冰库;一个只会安慰的外星人;一个只会陪在身边的竹马。不是我花心,为什么?当我爱上你们的时候,都离我而去,一个本应该在一起的人,却消失不见;一个本应该托付终身的人,却离开人世;一个本应该陪在自己身边的人,却永不能站起爱一个人就这么难吗?
  • 重生之逆袭新生

    重生之逆袭新生

    老天给了你一次重生的机会,你会如何对待伤害你的人?逆袭渣男,智斗小三,揭穿白莲花。腹黑女的报复,你准备好了吗?
  • 九变魔龙

    九变魔龙

    一本能让普通人修炼后变成龙神本体的功法,意外的让已经拥有神龙血脉的杨文龙拥有。一变还颜、二变斗气生、三变风云动、四变……且看杨文龙穿越到异界变成万人敬仰的龙神,这期间奇遇不断,艳遇无限!
  • 吾只想当个普通人

    吾只想当个普通人

    我叫浦通,人如其名,我真的很普通。“成为普通人。”这是一个牛逼大佬在经历过树大招风后领悟的深刻道理,所以为了不重蹈覆辙,浦通决定再这一世励志做一个平凡的普通人。
  • 诸妖聊天群

    诸妖聊天群

    附体重生成为父母养的猫,开启聊天群穿越诸天万界,修炼化形,还成为父母的儿子曾皓!
  • 冥月传说之黑暗帝国

    冥月传说之黑暗帝国

    她是月的守护神,使命是驱动水晶球,来预算族人未来的安危。可是突然有一天,族人们生活了数千年的美丽国度,竟在一夕之间,全部化为虚有-----而她却是唯一的一个幸存者。来到另一个陌生的世界,需要挽救千千万万个生命的她,醒来之后,脑袋却一片空白...“谁能告诉我,我是谁?!”
  • 情缘花开

    情缘花开

    碧沁在修炼生涯中,偶遇一位神色冷漠的男子,不知无缘还是有缘。此生的爱情还有此世的友情是她一生追求的目标。不知能否获取?
  • 毁灭焚者

    毁灭焚者

    这是主宰者们的世界,异次元位面平行宇宙。短浅的人与神的生命甚为卑微,孤独的诅咒化成遍地印记踯躅。究竟何时起,渴求屠戮、迷惘自我,因爱刃亲、因恨嗜仇。为何每个存在都逼着我从善良堕落恶魔。我存在的事实究竟为证明何种意义,而又为何种意义一直存在至今未死。孤独的行尸走肉,沧海一粟,渺小的被吞没入一个又一个重要之人离开的恸怵阴影之中。而这种痛楚,又逐渐消融在足以毁灭天地的变态疯狂之内。最后,不得不泯灭体无完肤的自己。无可逆转的极端绝望,我憎恨此世。可是,我不会对自己所做而后悔。我宁愿背负起这一切。只为有尊严的活着,创造崭新的天地。五世承诺,决毋释怀。终极混沌本源之神格灵性。此谓——生命奥义。
  • 江山为聘,美人为凰

    江山为聘,美人为凰

    盈芷溪不曾想到,在完成了脱离宁国的控制,恢复公主身份的她还会见到这个她有所顾虑的男人,不仅如此还是在她和拓跋弘的大婚上,慕容辰不顾她的意愿竟拿梁国作为威胁逼她入宫,成为慕容辰后宫中的一员。在这处处充满阴谋的后宫,是谁在背后默默守护这盈芷溪,而盈芷溪千方百计想要逃出这里,又是否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