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631200000103

第103章 科举制度的革废与近代中国文化之演进(1)

杨齐福

近代文化是在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中形成的一种新文化。近代科举制度的革废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必然地与近代文化发生内在的联系。科举制度的革废既是中西文化撞击的产物,也是新旧文化冲突的必然要求,但科举制度的革废又对近代中国文化之演进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拟就此问题作初步探讨。

西学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是近代科举制度革废的一个重要特征。西学在近代以雷霆之势席卷神州大地,除了其自身所挟带的强大威力之外,科举考试以西学为内容也为其传播创造了便利条件。

晚清科举考试变革的一个重要后果就是在考试内容中增加了西学。《湘报》曾刊登了1897—1898年湖湘地区科举考试题目,如浏阳县试题为“伸民权可以尊君权说”、“罢谏官设议院议”;宝庆府试题为“光武禁奴林肯禁黑奴论”:永州府试题为“君主民主君民共主说”等等。这些考试题目皆打上了深深的西学烙印。为此,传教士明恩溥指出“在某一段时间里,考试的题目明显地染上西学的色彩。那些能够在答卷中多少显示一点西学知识的考生,几乎都可以确保获得功名。对于极为简单的数学、地理或天文问题的正确回答据说也可以得到某种成功的回报。”吴玉章的例子便是明证。他曾参加1902年科举考试,在考试时把所学到的“新学”知识尽量地塞进考试的文章中,结果县、府试成绩甚佳,府试还取得了头名。

与此同时,科举考试增加西学内容的改革进而又促使士人以西学为知识取向。1894年湖南学政江标在岁试时将试卷中“言时务者,拔为前列”,而“持迂谈者弃勿录”,“每试必如此”,于是“应试者不得稍购新书读之”。清末四川,“学使者发策决科,诸生试卷中或能用二十世纪大舞台、不自由毋宁死等语者,并得受宏奖得高等以去”,于是“自白乎老儒、黄口学僮无不家喻而户诵”西学。尤其戊戌变法之后,士人纷纷“吐弃科举之学,取时务典籍而研求之”,如河南士子王锡彤1898年赴京参加科举考试,在京购得包括“泰西译本”之类书籍约数百种。这样,许多过去专卖科场书的书店遂纷纷改卖西书。皮锡瑞在其朋友的书店中看到“多算学、医书,而八股、诗赋、楷法”之类几乎无人问津。连外国传教士也感受到了这种变化。一位四川传教士在给广学会的信中说:“现在(指戊戌时期)科举考试制度的改变引起了人们对西方知识如此史无前例的需要”。1902年江南乡试,某书商在考场前卖书,从其所销售的书籍来看,历史类书有38种,卖出893部;地理类书19种,销出337部;政治类书27种,卖出533部;经济类6种,卖出168部;而科场书仅有5种,只卖出46部。

科举考试内容的改变致使读书人的主要思想资源从孔孟之道向新学转变,学者认为其影响所及恐怕不亚于后来的科举制度废除。“国家取士以通洋务,……凡有通洋务、晓西学之人,即破格擢用”。士人如果要想继续走仕进之路,那么他们就必须对西学给予科举的冲击作出回应,也就是说必须转向以西学为主流的知识体系,因此“天下之士莫不舍孔孟而向洋学。”以皮锡瑞和刘大鹏两人的经历为例。湖南士人皮锡瑞是一个西学的主动追随者。他在光绪二十四年初得知科举考试的内容可能要变,马上按照梁启超所著的《西学书目表》挑选其中佳者选购数册。刘大鹏则是一个被动追随者,他虽然对西学有较强的排斥感,但科举考试以西学为内容使他不敢大意,托人购买了《皇朝经世文新编》和《皇朝经世文续编》等书来恶补西学知识。这样,西学在有形的(科举考试)和无形的(人们心态)变化中拓展了自身的生存空间。

传统士人是西学在华传播的最大阻力者,他们视西学为“小技”、“淫巧”,诋学西学者为汉奸,而科举考试中接纳西学促使士人不得不改变对西学的态度,从排斥到迎合,这个变化的直接结果是为西学在华的传播消除了障碍,加快了西学在华传播的步伐。

由于科举考试引进了西学的内容,学校与书院不得不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方面进行某种程度变革,从而推动了教育近代化的进程。

科举制度在清末的命运凸显其气数已尽,人们预感到其离灭亡为时不远了,遂竞相寻找新的出路,而新学堂便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1904年江西万载县“各绅富见科举将停,非此无由出身”,遂慷慨捐资兴办学堂。端方在奏折中说,地方筹办学堂,“苦款项支绌不能扩充,近年风气渐开,绅富乐助巨资。”在废科举之前,新式学堂的数量相对而言是较小的,增长速度也是缓慢的。在废科举后,各地出现兴学热潮,原为科举而准备的宾兴、学田、公车等款项皆被用作办学经费,考场也被改作校舍,士绅“咸知登进之路舍学堂末由”,或送子弟入学,或捐资兴学。这样,学堂数量直线上升,学生群体急剧壮大。1902年—1911年全国新式学堂几乎呈直线型发展,1902年仅为700所,1905年即为8277所,1906年竟达23862所,1907年37888所,1908年47955所,1909年高达59117所,即使到了王朝覆灭之时仍保持在52500所。学生人数也急增。

1902年学生人数为7000人,1903年突破到31428人,1905年增加为258873人,1906年就增为545338人,1907年猛增为1024988人,1908年上升为1300739人,1909年发展为1639641人,到辛亥革命前,学生总数高达近300万人,是1905年的12倍。即使在偏僻的少数民族地区也出现了一些近代学堂。如川西藏族地区,1907年有2所学堂,学生60人;1911年竟发展到200余所学堂,学生900余人。这样的成绩在这个世代没有正式教育的地区堪称是一大奇迹。随着各级各类学堂的大规模兴办,从幼儿园到研究院,清末新教育自成体系。特别是女子教育的出现,把占人口半数的妇女亦纳入教育中,扩大了教育对象。一位外国人在北方某城看到该地“五六年间,所谓学堂骤达二十七所,初高等两等小学而外,如农业,如法律,如方言,如陆军,如巡警,如女学,固无不应有尽有。”此外,课堂教学中逐步采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促进了教育从高深的书斋走向广阔的下层社会,使普通百姓有了接受教育的机会与可能。由于以儒家经典为内容的科举教育被以西方科学知识为内容的近代新教育所取代,西方科学知识也就顺理成章地进入课堂并成为教学内容的主体。据统计,在清末普通学校里,传统的经典知识只占27.1%,而数理化等新知识占72.9%。

科举制度被废除后,新教育虽然发展十分迅速,取得很大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在科举时代,士人耕读结合,以自学为主,况且还有社会助学的环节,这既扩大了教育层面,又降低了教育费用。但新教育就不这样了,它的高昂成本成了人们接受教育的障碍,特别是新学堂要交一笔为数不少的学费。1907年学部对学堂学费作出具体规定,初等小学每人每月银元三角,高等小学每人每月银元三角至六角,中学堂每人每月银元一元至二元,高等学堂每人每月银元二元至三元。此外,伙食费、操衣费、学杂费等也数目可观。如1906年浦东中学校每学期学费银十五元,膳宿费二十五元,课业用品费五元,共银四十五元。高等小学学费银十二元,膳宿费二十三元,课业用品费四元,共银三十九元。初等小学学费银三元,课业用品费一元,共银四元。新学堂学费对普通民众而言是个沉重负担。据张謇估算,在本世纪初江苏南通地区一个家庭送一个孩子上初等小学,每年需学费30—50元(传统私塾仅需几元),而一个普通农民每年平均收入只有12—15元。又以30年代的华中地区为例,家有良田30亩,才能供给一个子弟进城读高小;家有良田50亩,才能供给一个子弟进城读高小;家有良田200亩以上,才能供给一个子弟读初中。时人感叹道:“自有学校以来,求学机会反不如科举时代之广大。盖在科举时代,凡有志于学问者均得自由研求,初无何等限制,一切费用亦少。既有学校以后,凡欲求学者遂不得不入学校,学校——尤以高级学校——每非各地所有,学者遂不得不远道就学,此外如学费、课业用品等,已足令家计不富裕者裹足不前,乃复有名额限制,使此少数人家计才量均能追求高深学术者,亦不能得一读书机会。”这使新学堂中的学生大多为权贵富商子弟。学者根据各种史料对1895—1913年湖南省受过新教育73人作了统计,发现出身仕宦家庭的25人,出身士人家庭的26人,出身富商家庭的10人,出身农民与贫民家庭的12人,权贵富商子弟在其中占了83.6%多。近代新教育贵族化倾向使人们担心“中国识字之人必至锐减,而其效果将使乡曲之中并稍识高头讲章之理之人而亦无之”。

然而这只是过渡时期的教育弊病,是新旧教育的衔接与磨合问题,我们对此既不能忽略不见,也不能无限地夸大,认为新教育反不如旧科举。

同类推荐
  • 文房四宝古韵

    文房四宝古韵

    周丽霞主编的《文房四宝古韵》主要介绍了文房四宝,包括挥毫天下毛笔(毛笔发明与早期发展、汉代毛笔发展与别称);翰墨春秋古墨(墨的起源及古墨特点、秦汉时期韦诞开创制墨、唐代奚氏的精湛制墨、宋元时期的制墨与墨礼);一纸千金纸张(东汉宣纸与左伯纸、魏晋南北朝时纸的推广、唐代纸张的丰富种类、宋代发达的造纸技术);名砚奇珍砚台(先秦古砚与汉魏三足砚、唐代端砚的源起与成名、宋代砚台的形制与洮砚、元明清砚台发展与制砚)等内容。
  • 2007年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2007年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本书以“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为中心内容,分为总报告篇,改革与发展篇,统计研究篇,专家论坛篇,行业报告篇,区域报告篇,个案研究篇,大事记篇等。
  • 思想课堂-教育笔记

    思想课堂-教育笔记

    为你的头脑镀金,为你的思想导航。思想笔记系列丛书包括:道德笔记、典籍笔记、婚姻笔记、家庭笔记、教育笔记、经济笔记、科技笔记、历史笔记、伦理笔记、论爱笔记、美学笔记、民俗笔记、农业笔记、情感笔记、人生笔记、人物笔记、人性笔记、儒学笔记、商业笔记、社会笔记、文化笔记、文学笔记、心灵笔记、修身笔记、养生笔记、艺术笔记、语言笔记、战争笔记、哲学笔记、自然笔记。
  • 历法·节气趣谈

    历法·节气趣谈

    为进一步满足广大农村青年日益增长的生产生活和学习成才的迫切需求,共青团中央青农部以“关注焦点、瞄准致富点、找准需求点、抓住热点、切入视点”为原则,编辑出版“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新农村新青年文库》,包括和谐家园、发展生产、劳动力转移、科普宣传、文化教育、自主创业、小康生活、生态环保等八方面内容的100本书。冀此服务和帮助广大农村青年进一步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增长才干,带头倡树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时代新风尚,踊跃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青春、智慧和力量,努力谱写出新一代“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的奋斗之歌。
  • 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茶道

    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茶道

    本文主要讲述的是茶的起源、采制工具、制造、器皿、烤煮方法、饮用习俗以及产地等。
热门推荐
  • 世界散文经典——东方卷2

    世界散文经典——东方卷2

    人类创造了文明和文化,人在文明和文化中生存,文明和文化同时制约着人。人是文化动物,去掉了人身上的文化,或者说人丧失了创造文明和文化的能力,人就不成其为人了。这是人唯一区别于动物的要着所在。
  • 乘风御波:海上探险与航海佳话

    乘风御波:海上探险与航海佳话

    本书包括古代人类的海洋探索、海上贸易,近代和当代的海洋运输、海洋资源开发和利用、海上战争和海上旅游等。书中对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各种典型船舶、著名的航海探险家、有关的科学家以及人类从事海洋事业中的一些重大事件也有所介绍,目的是使读者了解海洋,理解人、船与海洋之间的关系,从而增强海洋意识,更好地为开发和利用海洋服务。
  • 独行之光

    独行之光

    平凡之人走在不凡的路上,究竟走向何方,且看他一步一个脚印坚定向前。远古陵墓中王者的低语。辽阔草原上群兽的低吼。幽暗丛林里未知的呢喃。远古的文明在今朝觉醒,沙漠风暴深处法老的诅咒,深渊海底亚特兰蒂斯魔法的光辉,欧洲幽暗古堡里喧嚣的血腥舞会,英伦大地上那把石中剑在低鸣,圣赫勒拿岛上不甘的呐喊……世界那么宽广,少年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远方,星辰大海般的世界,等着你。他看着远方低语道:“我来,我见,我征服。”
  • 凡星路

    凡星路

    太阳纪元21年(公元2089年)一场纪念先驱的葬礼,一个身残志坚的少年,穿越到不一样的星空,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 英语经典喜剧电影对白朗诵

    英语经典喜剧电影对白朗诵

    本书精选了18部经典的英文喜剧电影,从中截取具有代表性的对白,并做出了精心的翻译和对白分析。
  • 史上最强狂婿

    史上最强狂婿

    上门女婿,凄惨如狗,老婆出身豪门,又是大明星,我该不该离婚?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赛罗奥特曼之诺娜

    赛罗奥特曼之诺娜

    她是诺亚之女诺娜,因为小的时候受到黑暗力量的侵入,而无法完全封印,所以导致诺娜时常因为黑暗力量伤人,诺亚为了阻止诺娜被黑暗力量支配,将她交给了光之国,让她与普通的奥特战士一样进行学习,因为陌生的环境,时不时的失控伤人,所以一直没有朋友,直到遇到了赛罗,他们约定不管今后遇到什么困难他们都要保护对方……
  • 极品透视神医

    极品透视神医

    美女想治病?好,先把衣服脱了!贪官污吏想治病?不好意思,小爷心情不爽!实习医生华长琪无意间获得透视之瞳,从此步步高升,风生水起,创造了一段属于自己的人生传奇……
  • 帝君大人你可安好

    帝君大人你可安好

    他本是九重天上至高无上的紫薇帝君,她是月老身边的一个徒弟,因不小心牵错红线,被打如凡尘历劫。却应一次奇遇碰见了他。他们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