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627400000028

第28章 对外报道的采写(1)

对外报道的采写,具有新闻报道的一般属性,都要按新闻报道采写规律办事。但由于报道的受众不同,又规定了它必须考虑到其特殊性。本章主要讨论对外报道采写中一些特殊性的要求。

第一节 对外报道的采写原则

由于对外报道的传播对象主要是国外受众,故其采写上应当与西方国家长期形成的一些共同性的采写原则接轨。关于这一点,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主任赵启正有过形象的说法:“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故事,小提琴协奏曲是国际表达。(梁山伯与祝英台)用民乐也能传播,但不如用西乐传播得快。”[1]对外报道应当是中国新闻的国际表达。此处提出三条采写原则:内外有别的原则,平衡的原则,事实与观点分离的原则。这三条原则中,内外有别可以说是具有根本性意义的,而平衡的原则、事实与观点分离的原则主要是从操作层面来规定的。

一、内外有别的原则

“内外有别”是我国对外报道长期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有人称它是“对外宣传报道必须遵循的规律性指导原则”[2]。

关于这一原则,存在着两种表述。一种表述强调的是报道内容的“有别”,通俗的说法即“家丑不可外扬”。毛泽东在1949年1月26日给华北局、中原局及淮海前线总前委的电报中,对华中某分区地委擅自回答“从广州来的一个外国记者及从上海来的一个中国杂志社记者很多带侦察性和挑拨性的问题”提出过批评,指出“以后各地对于从国民党区来的一切情况不明的中外记者,必须拒绝谈任何问题”[3]。另一种表述强调的是报道对象的“有别”,即主要根据不同的受众来考虑其传播方式与策略。应该说,后一种提法更准确。在当今社会,信息技术高度发达,信息传播渠道多元,很难做到信息内容传播的内外之别。这样,如何根据不同的传播对象来采取不同的传播方式与策略,才是真正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和好好研究的。1968年3月7日,毛泽东在关于援外飞机喷刷毛主席语录的请示报告上批示:对外宣传“不要那样做,做了效果不好。国家不同,做法也不能一样”。英国友人费里克斯·格林曾批评我们的对外宣传对不同的对象都是“八股调严重”,“咄咄逼人”,邓小平在1977年8月3日批示说:“我认为格林的意见都重要,无论宣传或文风等等方面,都值得注意。”1990年中共中央发出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对外宣传工作的通知》中更是明确指出:“世界上许多国家、地区和民族在语言、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宗教信仰和政治态度等方面与我国不同,他们彼此之间也有许多差异。因此,既不能把对内宣传的一套内容和方法简单地照搬到对外宣传中,也不能对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对象都搞成一个样式的宣传。”[4]这些意见都是从受众角度来阐述内外之别的,是很符合传播规律的。特别是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对外宣传工作的通知》,充分考虑到了不同受众的不同情况,不仅注意到了内外之别,还注意到了“外外有别”。这与其说是我国对外报道的纪律规定,不如说是符合传播规律的科学原则。

内外有别这一原则告诉我们,要根据不同国家的接受对象,选择最为有效的,能为这些对象接受的,传播策略与方式去报道。

“外国人不是中国人。”因为外国受众同国内受众在诸多方面存在差别,对外报道就要区别对待。这些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报道题材的区别

我国从事对外报道四十多年的沈苏儒先生说:“究竟根据什么原则来选择对外报道的材料呢?主要的是两条,一是国外受众感兴趣,二是他们能理解。”[5]比方说,我们在国内搞的典型报道,宣传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国外的受众未必有兴趣,也未必能理解我们的做法。

国外受众的兴趣是需要我们去研究发现的。也就是说,要去主动研究国外的受众究竟想了解中国哪些方面的新闻。记得我在1993年七八月间访问瑞士时,50天时间里在瑞士国家电视台只看到两条有关中国的新闻。这两条新闻分别为:1)四川发生山洪;2)“民主人士”魏京生的最新消息。但生活中瑞士朋友问我不少有关中国的问题。给我印象很深的是,有瑞士朋友问我中国的妇女穿不穿裙子?可见,国外的受众是很有兴趣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的,他们并不满足于自己的新闻媒体所提供的内容。

西方的报道比较注重人情味、趣味性,而我们的一些新闻报道,往往只注意比较硬性一点的内容。所以,我们的对外报道应多从人情味、趣味性上选取报道题材。

2008年奥运会前夕,有网友在网上撰文《胡主席的幽默回答为何不见了?》[6],批评我国媒体在关于领导人活动的报道中的一些不合时宜的做法:

国家主席胡锦涛日前在人民大会堂,接受了来自世界各大洲25家外国媒体的联合采访,在回答法新社记者“假如你作为运动员参加北京奥运会比赛,你会参加哪个项目?”的问题时,胡主席微笑着说:“我会选择乒乓球。不过,参加奥运会比赛的中国乒乓球队名单已经确定,我的这一选择看来不可能实现了”。胡锦涛主席的幽默让与会的记者们都开怀一笑。这一段非常幽默的回答在正式的新闻稿中不知为何不见了。这使我想到不久前,温总理也有一句很感人的话在新闻中消失,那就是温总理在视察江苏时说“企业发展根本靠创新,看了你们这个工厂,我觉得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接着他又幽默地说:“今天我可以多吃一碗饭了”。这句充满忧国忧民的情愫的话不知为何在见报时也不见了。如果说温总理的“今天我可以多吃一碗饭了”是被记者忘了的话,那胡主席“我会选择乒乓球。不过,参加奥运会比赛的中国乒乓球队名单已经确定,我的这一选择看来不可能实现了”的幽默也不会也忘了吧?在我们的传统印象中,国家领导人是非常严肃的,讲话也是照本宣科。胡主席的幽默、温总理的亲民语言使我们看到了新一代国家领导人的新风格和新面貌,使我们平民百姓和国家领导人的距离更近了、感情更亲了。但遗憾的是,我们的新闻报道并没有随着国家和国家领导人的改变和进步而进入新的新闻报道层次和水平,还停留在传统的、也就是正统的、有板有眼的新闻报道模式之中。胡主席和温总理作为最高级的国家领导人,非常清楚在公开场合讲什么,用不着新闻媒体来“把关”。新闻媒体切莫按照自己的将人造为神的习惯,试图改变本来非常亲切、幽默、亲民、生活化的领导人的新形象。传统的有关领导人的新闻报道模式和观念,早已不适应新形势和新领导人,现在需要改变的不是领导人的讲话,而是新闻观念和模式。

网友的批评是很有道理的。胡锦涛幽默的答问,本是最能吸引读者的内容,也有助于国外的读者看到中国领导人亲切的一面。报道者弃之,实在可惜。

2.报道角度的区别

报道角度指的是报道者在采写报道时的观察点与侧重点。内外之别,我认为报道角度最大的不同在于对外报道一定要有国家意识全局角度。我们从事对外报道,每一篇报道都在向世界说明中国,国外的受众也有可能通过我们的报道就逐渐建立起对中国的印象。这就需要我们要学会从大处着眼,有全国意识,有些题材甚至要立足世界,从世界舆论的角度去把握。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新闻中心编委会主任张霁苍说得好:“具体来说,我们在报道中国某一个地方情况的时候,特别是在做那类‘发展式’的报道的时候,应该尽可能地在报道中把它和整个中国这方面的情况联系起来,这样才能显示这个地方的发展在整个中国的意义,使受众通过对它的了解以及它与整个中国的关系进而增加对中国的了解……尽管报道中国肯定是需要通过对各个地方的事或人的报道来实现,但在新闻作品中以介绍中国为目的,还是以介绍中国某个地方为目的,这两者的区别还是巨大的,因此,即使说的是同一件事,但在写法和着眼点上区别也会是巨大的,最终产生的效果也会是不同的。”[7]

3.报道方式的区别

报道方式的区别表现在诸多方面。此处仅举一例说明之。

1988年12月21日,邓小平在北京会见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新华社与中国新闻社的报道方式就有区别。

新华社的报道:

新华社北京12月21日电邓小平主席今天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时说:“我们双方要忘掉两国关系中过去的一段不愉快,一切着眼于未来。”

邓小平说,总的国际形势在变,各国都在考虑新的政策和新的国际关系。中印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经得起考验的。“我们向国际社会推荐这些原则作为指导国家的关系和国际关系的原则。中印双方作为倡导者要首先实行起来,不仅两国的关系要按照五项原则来处理,我们同各自的邻国交往也应实行这些原则。”

邓小平在谈到发展问题时说,人们议论说,下个世纪是“亚太世纪”,其实,真正的亚太世纪要等到中国、印度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发展起来才能实现。

中国新闻社的报道:

今天上午十时半,邓小平满面笑容地走出他经常会见外宾的北京人民大会堂福建厅门口,同印度总理拉·甘地紧紧握手。

邓小平微笑着说:欢迎你,年轻的朋友。

拉·甘地说:谢谢你。

邓小平又说:从你的访问开始,我们又恢复了朋友的关系,好的朋友,国家的朋友,人民的朋友,领导人之间的朋友,你同意吧?

拉·甘地:同意,谢谢你的欢迎和热情友好的接待。

接着,邓小平同拉·甘地的主要随同人员握手后,宾主步入会见厅。

邓说:你的外祖父我认识,你的母亲我也认识,但我们没说过话。一九五四年你外祖父尼赫鲁总理访问中国时,我也是中国领导人之一,你母亲陪同你外祖父来访。

拉·甘地:是这样的。

邓:那时我们两国的关系非常好。

拉·甘地:是的。在一段时间里我们两国关系有过一些困难,我希望使我们关系能够恢复到以前那样,克服困难。

邓:这是我们共同的愿望。这中间相当一段时间内情况是彼此不愉快的,忘掉它,一切着眼于未来。

拉·甘地:我们两国都有许多事情要做,有许多工作要做。

邓:我一九七八年访问尼泊尔时见到你们外长,我请他带信给你母亲——当时的总理,我们应该改善关系,没有理由不改善我们之间的关系,以后两国之间就有一些接触了。真正开始改善关系是你的来访。所以谢谢你。

拉·甘地:谢谢你,是你采取了很多主动的姿态使我们这次访问能够成功,是你对我母亲作出的这些表示才开始了以后的接触,我很荣幸也很高兴第一次见到你。

至此,工作人员要求记者退场,因为时间已比通常允许记者采访的五分钟多了两分钟。

一百多位中外记者采访了这一会见。

两篇报道,两相比较,中新社的对外报道稿件就比较注重现场感,重视对话过程的实录,注意一些细节的捕捉。这样就比较容易接近国外读者的口味,引起其阅读兴趣。

二、平衡公正的原则

平衡公正的原则源于西方新闻报道中客观性理念。美国新闻学者麦尔文·曼切尔说:“不公正和不平衡的新闻被称为缺乏客观性。当新闻工作者谈到客观性的时候,他们的意思是,新闻应当不受记者本人观点的约束,而应当主要根据看到的事实。当一条新闻能够被某些原始记载加以对照证实,那么它是客观的……记者应该只限于展示这些事实。”[8]

客观性理念要求记者只是客观展示事实,不能含有个人的主观判断和感情色彩。但实践中不带主观色彩的纯客观纪录是难以操作的。按客观性理念,新闻报道应当是“物质的而非心灵的,可被物理标准测定的”。[9]其实,即使是物理世界,德国学者海德堡也提出过“测不准”的理论,他认为观测者对观测对象的观测,本身就是一种介入或干扰。一个从事新闻报道的人,在选择、理解某一事实时,毫无例外地与他的认识水平、政治立场、个人喜好等诸多主观因素发生着一定程度的关联,要脱离这些因素而超然于世,简直就像是拔着自己的头发想离开地球。正如《大众传播学诸论》的作者所描述的:“至少在多数西方社会,新闻媒介不是蓄意要制造幻觉或欺骗任何人。相反,新闻界的道德准则强调‘客观’、‘公正’、‘透彻’和‘真实’。但这是一场未曾开始就会输掉的游戏。消息的选择性和曲解是记者、编辑、制片人或发行人所控制不了的因素的产物。”[10]

但平衡公正的原则是可操作的,“平衡要求记者在撰写报道时给持不同意见的各方以平等的权利……平衡意味着公正,记者在报道中应尽量照顾到来自各方的观点,避免任意站在争论的一方,这样才能保持新闻媒介的客观立场。”[11]

平衡公正原则在操作中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各方意见特别是对立双方的意见要在报道中体现;一是意见的援引要注意到多方面的代表性。

以2007年1月1日至9月30日的《中国日报》(《China Daily》)和《南华早报》(《South China MorningPost》)有关人民币升值的报道为例[12]。

先看不同意见的平衡报道。总的来说,两家报纸报道的不同意见主要是:支持人民币加速升值,还是支持人民币稳定升值。

同类推荐
  • 班主任工作指导手册

    班主任工作指导手册

    为了更好地为广大班主任服务,进一步发挥优秀班主任的模范带头作用,带动和促进全国中小学班主任事业的发展,我们在总结、宣传新时期班主任杰出代表的先进经验、探索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规律的基础上编写了本书,把提高班主任自身素养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始终。同时,对班主任提高自身素质、提升专业素养作了比较详尽的阐述。
  • 素质教育在中国

    素质教育在中国

    中国的素质教育要做什么,我想可分为两个方面,即做人与成才。从古至今,海内外的教育在培养学生做人这一方面都有共识。北宋的张载和现代的陈鹤琴都论及过做人。陈鹤琴认为在具备健全的身体,创造的能力,服务的精神,合作的态度,世界的眼光的基础上,不仅要做中国人,而且还要做世界人,要以宇宙为学校。要做世界人必须具备爱国家、爱人类、爱真理。素质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还要让他们成才。要实现这样的目标,现在西方社会中提出的把学生放在“适应性领域发展”的观点与朱熹的思想大致相同。
  • 后物欲时代的精神困境与道德教育

    后物欲时代的精神困境与道德教育

    后物欲时代的来临,是许多学者关注的一个当下现象及其背后的本质。本书借用了一个社会学的概念“后物欲时代”来分析、研究当代中国在温饱问题解决后,人们特别是青少年面临的精神困惑与问题。针对后物欲时代的精神症侯空虚、无聊,作者在吸取古典贵族教育的历史经验中,提出三条新的道德教育路径:健全人格教育、重视审美教育、闲暇教育。
  • 当代北京电视史话

    当代北京电视史话

    本书的目的是记录和宣传北京在新中国成立后,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变化、发展和进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绩;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普及当代北京史的研究成果,帮助大家了解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观念的变化,同时,为迎接2008年奥运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向世人展示当代北京的成就和风貌。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 玩味

    玩味

    娄义华:现任职中国先锋作家出版社社长兼党委书记,《香江》文学杂志执行总编。从事新闻工作十余载,先后在《当代诗坛》杂志任编辑;《湖南人口报》记者、新闻摄影记者、编辑;长沙电视台女性频道任编导;新华社湖南分社记者;长沙晚报报业集团《东方新报》社任编辑、首席记者、主编等职。
热门推荐
  • 不成亲与负佳人

    不成亲与负佳人

    自卜澄清高中毕业后,她与她的男神傅佳仁就好像平行线一样没有交集,但是在卜澄清大学毕业工作一年后两人通过游戏又有了交集,不知道是不是两人的缘分未尽……“大神,您玩这个游戏这么厉害,有什么技术吗?可以跟我说说一二吗?”“认真玩。”“……那大神,你收徒吗?我乖巧懂事声音甜,有偿的也可以。”“不收,你自个玩去。”不一会,卜澄清的手机游戏界面提示玩家无可奈何退出房间。城西宠物医院,着装一身黑的男人问道:“你的狗狗怎么叫?”“汪汪?”“你的狗狗名字叫什么?”男人察觉自己问法不对,改口再问。“额,旺旺。”
  • 潜龙之崛起

    潜龙之崛起

    一个失恋的青年,在借酒消愁的时候,‘不幸’被外星人抓走。在一次意外的情况下,失恋青年撑控了外星人的飞船,回到了地球,从而走上了帮助国家崛起的道路。作者手中的主角在刚开始的时候只能算是普通人,而是让他慢慢的变强。前面写的时候还让主角受了点伤。所以说主角没有像其他作者那样在刚开头就很历害,有的读者可能看起来觉得不爽。但是作者要是前面写的时候看起来已经很激情了,后面就有可能没有像前面这样的感觉。希望大家多多给予支持,作者写作的动力来源于你们的支持,希望大家多多推荐和收藏。
  • 附内义丹旨纲目举要

    附内义丹旨纲目举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穿越之爱妃哪里跑

    穿越之爱妃哪里跑

    “我最讨厌背叛,连自己的女人都保护不了,我要他何用?”——夏栀“你相信一见钟情吗?从我第一眼看见你那时,我便认定了,这辈子、下辈子,下下辈子就是你了。”——言亦风“李胤泽,你到底要干什么?”“没看出来吗?我在追你啊!”“栀儿,你退后,我来。”“栀儿,我愿以万里江山为聘,百里红妆相迎,十里桃花相赠,只愿你在我身边一世长安。”
  • 前妻,我错了

    前妻,我错了

    当初无情的离开她,逼她离婚,让她成了无人不知的弃妇!为什么现在还要染指她?他是将她当成无聊时消遣的玩具吗?为什么想了很多办法去躲开他,却还是被她的前夫抓到?居然还夜探她家。好啊!既然这样,那就好好的招待他......。让他知道什么叫‘悔不该当初’
  • 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一书收入鲁迅先生1926年2月至11月间创作的散文10篇和小引1篇及后记1篇,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散文。“以青少年时代生活经历为线索,真实而动人地抒写了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到社会、从国内到国外的一组生活”。《朝花夕拾》艺术特色鲜明--爱憎分明;叙述与议论、回忆与感想、抒情与讽刺有机结合;流畅自然,亲切平易,“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 漫界整容师

    漫界整容师

    毕业于美术学院的游戏原画师东城,无意间穿越到了漫界,开启了一段奇幻旅程。塑形?控魂?这都是什么?画画妆就能提升属性?捏捏脸就能升级?还能进入人体BIOS重塑形象?这不就是PhotoShop加ZBrush,修图加雕刻吗,必须专业对口啊。东城摆个POSS,热血,伙伴,最重要的是萌妹子,我来啦!!!
  • Yes班长在末日传递正能量

    Yes班长在末日传递正能量

    太阳风暴袭击地球,人类变异,巨虫噬人,当校园美好日常面临崩坏,为末日准备多时的陈龙毅然决然踏上作死之路。但是,他的班长却非得在这时做个末日里的好人?(主角非圣母,全员智商在线,后期偏黑暗)本书全名为?Yes班长在末日传递正能量是不是有病??“虫群有何惧,已经没什么可怕的了,前进号做好战斗准备!”本书玩梗甚多,作者经常使用电影沙雕桥段。在这里,保证给出一个完整大结局(想不到吧,结局已经写完了)
  • 冰山玉湖霖

    冰山玉湖霖

    尹夏开正在追寻着一个水滴模样的透明的东西,刚刚还是放晴的天空,突然之间电闪雷鸣,风雨交加,打破了原本静谧的白家庄,然而,雨水落地,地面却是干的,没有半点存水……
  • 七情修仙

    七情修仙

    因情被杀的林东来到了异界,因为身负龙的血脉而被仙界高人看中,传给他一段意识,从此,林东就走上了修真之路。莫大机缘下,一日林东夜观星象而感悟到了天道,但却因为根基不稳,必须在人间历练七情,尝尽世间冷暖,渡尽万般艰苦后成就人道,方能飞升仙界。这是福是祸呢?林东将要在这世间经历喜怒哀乐爱恶欲诸般情感,当彻悟这些后,方能渡过天劫,到达修真之途的彼岸。于是,故事也就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