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568200000044

第44章 广播剧(2)

另外,1978年BBC的六部最佳广播剧之一《我说了什么吗?》也写得妙趣横生,充满英国式的冷幽默,揭示了英国社会里中年夫妇之间的矛盾、苦恼。

从20世纪60年代起,就有人开始实验所谓“新广播剧”,到目前为止,已经实验了近五十年,还未成形。新广播剧是想在表现内容上有一个新的突破。它不追求有头有尾的故事情节,要实验的是如何用声音表现周围世界和人物的内心。曾获1979年“意大利奖”一等奖的美国广播剧《翅膀》就属于这一类。美国并不是一个广播剧创作发达的国家,但也有勇于探索的剧作,其中不乏佳作出现。《翅膀》写一位年老的斯梯尔生太太,年轻时曾是飞行员,由于患中风脑子受了伤,该剧就表现她犯病时的混乱心情,没有一个清晰的情节。

1978年6月1日,BBC3播出了一部20分钟没有任何对话的广播剧《复仇》,也属于实验性广播剧。

和实验性广播剧差不多同时兴起的另一种类型的广播剧,称作原素材广播剧。

它的素材都是生活中的原录(即原素材),是真人真事。不仅人物的谈话,而且剧中的音响也是真实的原录,后经电台的编辑组合而成。例如广播剧《一个拉琴,一个吃草》,表现一个精神病人,这个人写了许多封信给电台,希望把她得病的情况介绍给听众,或许对治疗别人的病有好处。电台的编辑访问了她,录了她和她的母亲、房东、丈夫和顾主等人的谈话共20多个小时,后经过剪辑成了一部没有解说的广播剧,为这位患者提供了一个说话的机会。当然,该剧没有故事情节,只是一段段谈话拼贴而成的,目的是使听众对患者有所了解,并能促使人们思考:社会应如何对待精神病人。作者认为患者的某些想法是合理的,而许多健康人的行为却不那么正常——对他们漠不关心,对他们的困难、痛苦毫不了解,缺乏起码的同情心。

进入80年代,广播剧创作更趋活跃。其中,被介绍到我国影响较大的,如英国的《超级市场》、联邦德国的《奥立佛》等。

三、中国广播剧的发展历程

在我国,对广播剧作历史的回顾仅是近二十几年的事。能够开始进行历史研究,是由于广播剧被当做一种学术研究对象了。这一点本身也是一种值得注意的历史现象。艺术要发展,理论的、历史的研究都要跟上去。对电影艺术历史的研究起步就很早,如果以1895年作为世界电影开端的话,37年后就有人写出了电影历史;中国电影史如果以1913年开始摄制故事片为开端,那么,仅仅在三十多年后就有人着手中国电影史的研究。广播剧在我国已经有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我们应该研究这个过程,从历史研究中总结广播剧的经验和发展规律。

我国广播剧仅比世界最早的广播剧(就目前所知的英国1924年播出的《煤矿之中》来说)晚产生十年左右,在半个多世纪里,它的发展是曲折的。鸟瞰这一段历史长河,笔者把它分成如下阶段,这也是笔者对中国广播剧发展情况的概括性认识:

(一)广播剧发展的初期(1933~1952年)

1.中国广播剧的诞生和发展初期概况

中国开始办电台是在1926年。中国广播剧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最早的一部广播剧就目前所掌握的资料来看,是《恐怖的回忆》,1933年7月由上海广播电台播出。该剧的题材内容是直接配合抗战的,它以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变”为背景,通过商人一家的遭遇,控诉了日本侵略者在“一·二八”夜间对上海进行狂轰滥炸的暴行。全剧剧本5000字,播出时间约三四十分钟。

第一部广播剧《恐怖的回忆》的思想内容是爱国的,艺术水平也较高。它有这样几个特点:

第一,剧情非常凝练集中,很巧妙地通过主人公的个人命运来反映“一·二八事变”这样一个大的历史事件。全剧共两个场景,时间是从晚饭到第二天清晨。人物有四个。剧情线索明晰,适合广播。

第二,它没有完全受舞台剧时空的局限,主人公孙毅诚和左林居及孙毅诚的儿子最后被飞机炸死,是在逃难的路上。剧情是利用广播的有利条件和广播“想象”的特点,将听众拉到了比较广阔的外景中去了。

第三,它发挥了音响的作用。如开关门声、上下楼声、枪炮声、飞机声、轰炸声等,和剧情联系得非常紧密,起到配合剧情、表现内容的作用。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剧本刻画人物的心理,很注意写客观音响在人物思想上引起的反应。主人公孙毅诚因为身处一片紧张气氛中,很自然地一有响动就有猜想、疑虑、不安。这样,音响的作用就突出了。剧中人物在逃跑的路上听到飞机声音,先是猜测了一会儿,猜测这是谁的飞机?等看清了是日本人的飞机,十分恐怖,可是已经来不及躲避了。人物的心理变化层次非常清楚,又巧妙地帮助听众了解客观音响的特质,激发听众对主人公的同情和强烈的紧张感。这些写法无疑都是立足于广播的。

当然,它毕竟是初期的广播剧,无论是剧作观念、还是表现手段都有局限。它是直播的,当时称作播音剧,基本上还是舞台剧的结构。全剧分两场,场次的转换用鸣笛起场;这就是利用舞台剧的表现形式。

广播剧在我国诞生之后,这种新鲜的艺术形式很快引起了社会的重视。我国广播剧发展的初期,不仅不乏佳作,而且理论上也并不幼稚。当然,这一时期的社会情况较为复杂,也存在相当数量的反动作品。

我国初期广播剧分属在比较复杂的若干营垒之中。一个营垒是国民党统治区,再一个就是解放区。其中,日伪统治区的广播剧在1939~1940年间就播出了40多个剧目,反动作品主要产生在这里。在国统区,由于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政策,以及革命作家和其他爱国人士的努力,有相当数量的剧目从内容到艺术形式都是可取的。但是也有部分剧目是在国民党反共政策的控制下生产的反动作品。

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下的广播电台播出的广播剧,是人民广播电台广播剧播出的起点。

初期广播剧的发展,近乎二十年。从艺术上看,它不仅表现为一种发展状态,而且发展、提高较快,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两个小阶段。第一小阶段是前十年,即20世纪30年代;第二小阶段大体在后十年,即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初。两个小阶段划分的标志是广播剧脱离舞台剧形态的程度。第一小阶段广播剧的舞台剧形态很重;之后广播的特点突出,对舞台形式从剧本结构到演播表现都有很大的突破。今天我们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已经开始感觉、认识到了广播剧自身存在的美学特征,并努力去显示这种特征了。

2.初期广播剧的剧作成绩和艺术特点

(1)初期广播剧的剧作成绩

初期广播剧的剧目比较丰富。其中,日伪电台广播剧及国民党反共广播剧像《胜利进行曲》、《兄弟行》等,我们不予分析。此外,在内容上,革命、进步、健康的广播剧较多,如解放区的广播剧《黎明前的黑暗》、《留下他打老蒋吧》、《血泪仇》、《除夕之夜》以及为纪念“八一”南昌起义而创作播出的广播剧《红军回来》等。其中,《红军回来》是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播出的第一部广播剧,播出时间是1947年8月1日,参加此剧演播的有左荧、黄灼、杨兆麟、叶华等同志。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台、上海台又创作播出了不少新作。如中央台1950年播出的广播剧《一万块夹板》(为纪念“二七”铁路大罢工而作,陈开编剧,胡旭导演),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央台播出的第一部广播剧。《潘秀芝》(为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而作,张庆仁编剧,胡旭导演),此剧播出时改名为《妇女自由歌》。此外还有《王玉林结婚》(王决编剧)、《小人书》(王樵编剧)、《朝鲜丹娘——金玉姬》、《哈尔滨之夏》等。这时的广播剧采用蜡片录制,蜡片录音成本很高,使用期又短,所以很快被淘汰。这种蜡片录制,其实是直播形式的当场录音,表现手段与直播差不多,所以仍属初期广播剧。其他电台的广播剧,比较有代表性的如1935年的《苦儿流亡记》、《一去不还》、《米蛀虫》等,1936年的《开船锣》,1937年的《“七·二八”的那一天》、《以身许国》等,1947年的《银光》、《西山脚下》、《夫妻之间》、《流水寄情》等,1948年台湾台根据莫里哀的喜剧改编并试播的《装腔作势》,另外还有《万年青》等。

注重作品的社会价值,深刻反映社会现实,激发人民的革命热情、爱国感情,是初期广播剧作品的内容特点。初期广播剧中比较优秀的剧作,主要是为抗日而作,或为人民解放战争事业而作。

广播剧是在广播这种大众传播媒介当中传播的,所以注重题材的社会价值,使内容和人民大众所关心的社会问题相关联,应当是广播剧思想内容的主要特点。

(2)初期广播剧的艺术形式特点

①总的来看,初期广播剧还介于广播剧与舞台剧之间

在第一小阶段,即20世纪30年代,广播剧的内在特点更贴近于舞台剧。从三个方面可以表明这一点。第一,主要是单一场景的戏剧形式。像《恐怖的回忆》主要的戏是发生在主人公孙毅诚的家里,《开船锣》的戏是在船上进行的,《“七·二八”的那一天》的场景是在一个杂货店门前,《以身许国》也是单场景的戏。第二,没有使用解说。场景转换主要是模拟舞台剧的方法。《恐怖的回忆》换场是用幕间的铃声。《“七·二八”的那一天》在播出前有幕前报告,这种幕前报告主要是起到拉开大幕的作用,让听众想象有这么一个特定的情境。比如它有这样的话:“现在播音就开始了……这幕戏可以发生在上海任何一条街上的弄堂里面,你们诸位住的弄堂口不是总有这么一家烟纸店吗?好,那么就假定是烟纸店吧。店堂里老板在做生意,老板娘抱着小孩在吃西瓜,一个十四五岁的徒弟在打瞌睡,热天的下半天这本是很难免的。时候是下午一点半,街上很热闹,电车、汽车的声音,常常从店门口经过。好了,现在戏开始了。听,烟纸店的老板在做买卖。”显然,幕前报告与现在的广播剧“解说”的概念有明显不同。

另外,有一部分场景的剧《苦儿流亡记》,本身标名是话剧,但是在电台演播的,转换场景的方法是用段落间的音乐、音响。比如第一幕的尾声,它要求静场片刻,出现钟摆声,然后出现犬吠、枪声、哭声等,通过这些过渡转入戏的第二幕。这些还都是话剧的手法。它是利用听众看话剧的经验来感觉转场的。

转入第二小阶段即20世纪40年代以后,广播剧的艺术表现对广播的特点思考得更多了,剧的形态有离开舞台剧的趋势。有三点可以表明:

第一,比较大胆地运用了解说。虽然在今天看来,有无解说并不是广播剧的标志,但是从历史发展的过程看,20世纪30年代的广播剧普遍没有解说,40年代普遍使用了解说,这就是在观念上离开了舞台剧一大步,开始发挥广播本身的特长了。观念上的变化很重要。当时的解说被称作“话幕”、“释白”,解说者被称为“报幕人”或“叙述员”、“报告员”等。有的解说与剧情糅合得非常好。如广播童话剧《银光》的开头解说:“我的小妹妹今年只有6岁,她最爱听人家讲故事,小小的脑子里装满了美丽的幻想,纯洁的心灵里憧憬传奇似的天地!昨夜天上挂满了星星,碧蓝的天空像海一样的平静,她倒在我的怀里,睁着那迷惑的大眼睛,用柔和的声音,告诉我一个美丽而悲惨的故事……”这一段解说就非常自然。它使用第一人称,用讲故事的口吻引人入胜,和剧情形成有机联系。

有的广播剧的解说很巧妙地与音乐、音响相结合。例如《万年青》中,在一段抒情的解说里配合着牧童的短笛声和寺院的钟声,而且剧本明确要求这段解说要轻轻地讲述。

第二,声音因素的有机结合,成为广播剧艺术表现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广播童话剧《银光》,非常注意音响的运用,如鸟叫、犬吠、皇宫里的锣声等,成为剧中渲染情境、表现人物心情的重要因素。

第三,广播剧的时空突破了舞台的限制,甚至达到“海阔天空”的程度。

②戏剧的技巧性比较强

比如广播剧《开船锣》,表现的是汕头保安队抓住了两个汉奸,在当地审问怕惹出麻烦,因此决定将汉奸押解到广州去,可是在船即将离开岸的那一刻,竟有许多人前来为汉奸送行,闹得保安队的官兵都非常紧张,直到船开了,他们才算放下心来。该剧很巧妙地说明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汉奸的根底很深,后台很硬,发人深思,对社会问题揭露得很深刻。

《“七·二八”的那一天》塑造了一位充满爱国之心的小商人,人物表现得活灵活现。当他明白人们争相买鞭炮是因为中国军队打了胜仗,大家要祝贺,他竟然说什么也不卖了,要留着自己放,同时还拿出香烟、啤酒招待顾客。这一笔以小见大,表现了中国人民盼望胜利的心情是多么强烈。

20世纪40年代的广播剧,从剧情来看,有的比较注重细腻的心理展现。这一点,是人们对广播剧的特性、对广播剧表现对象方面的特点有所认识之后,才这样选择的,是对广播剧艺术规律的摸索逐渐深入的结果。如广播剧《银光》最后一段情节的心理表现就是很细腻的。

同类推荐
  • 国际工程教育前沿与进展2007

    国际工程教育前沿与进展2007

    本书编译国际工程教育的官方机构的政策研究报告、国际工程教育杂志的主要研究文章、国际会议论文、大学改革研究成果等即时信息资料和相关评论,内容具有先导性、创新性和学术性,可供我国广大读者学习借鉴。
  • 白鹿洞书院的秘密

    白鹿洞书院的秘密

    本书以章回体形式,对白鹿洞书院的发展历史按朝代顺序进行叙述,并介绍了白鹿洞兴废过程中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物和事件。
  • 北大成功学习法

    北大成功学习法

    俗话说:“龙生九种,各种有别。”其实人的性格更是千姿百态的。有的人沉静,有的人热烈;有的人喜欢饶舌,有的人沉默寡言;有的人刚强勇敢,历飞翔艰难而不屈不挠,有的人则软弱懦怯,一遇挫折便灰心丧气;有的人脾气暴躁,点火就着,随时可能和人吵架;有的人却慢条斯里,火烧眉毛也不着急。诸如此类的差异,都是人们不同性格表现。心理学家认为,性格是人的个性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好坏优劣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生活、事业、家庭和健康的质量,尤其是在现代这样迅速、开放、多变的时代潮流中,拥有坚韧、开朗、豁达等等受人欢迎的性格,无疑会给你的成功之旅助一臂之力,添虎翼雄风。
  • 居民防骗指南

    居民防骗指南

    本书共收录了60多个,囊括现代社会街头诈骗、邪教迷信诈骗、传销诈骗等10余种典型案例,包括12章,安排相当案例类型、行骗得逞的原因、科学防范的方法进行阐述。
  • 教学相长文丛-享受着,如此美丽的教育

    教学相长文丛-享受着,如此美丽的教育

    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彼此间进行情感交流,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与共同发展。《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热门推荐
  • 万事浮沉你是人间归途

    万事浮沉你是人间归途

    “哥哥,我想听你讲故事。”小小的她奶声奶气地对他说,同样也是孩子,他拿起书本,煞有其事地讲:“好,我来讲。”
  • 学霸竹马小青梅

    学霸竹马小青梅

    “汐汐这是哥哥,喊哥哥好”妈妈指着我面前一个漂亮的小男孩说,这是第一次见面,从此幼儿园到大学,再到往后生活,这成了萧辰阳的生活中再也无可替代的声音…
  • 钰启暗影

    钰启暗影

    阿莫,你这性命是公主所救,所以公主是你豁出性命也要护着的人。
  • 民国之锦绣梅缘

    民国之锦绣梅缘

    她们是同父异母的三姐妹,姐姐的生母在多年前意外死亡,自己成了别人的替罪羊,又在被动的情况下变成了妹妹的情敌,三人落入了被命运黑手操控的局面中。一次荒唐的误会让她替妹出嫁,原来丈夫竟是搞错了对象!缘分使她早已命定良人,一段惊世骇俗的爱恨纠葛,在三人的痴痴相望中拉开帷幕,到底谁才是她的良人。
  • 凡人意识

    凡人意识

    什么是意识?是所有生物都拥有意识,还是人类独有?察觉杀气果断反杀,遭遇GANK提前离开,意识存在万物之间。在不断萎缩的世界反面,少年背负起旧神的灵龛,从灰暗的历史中走了出来,决定带给凡人们新生。
  • 黑暗中黎明

    黑暗中黎明

    如果说人会为了最珍贵的东西选择变强;反之,如果正是因为被这种最珍贵的东西伤害后,你的选择会是坚定守护还是由爱生恨,与心之所念失之交臂。——前言。如果当年没有认错人,我们接下来的结局是不是就是两个样子——北尘我并不后悔当时舍弃自己的生命去救你,我不会那么轻易离开,她也是——萧默他是这辈子唯一的爱人,可是为了就一个女孩,我可能再也找不到他了——殷朗认识你们从来没有后悔这一词——言初凉
  • 轮回的车轮

    轮回的车轮

    时间过去两年多…才想起提笔记载下来我的经历,希望帮助更多迷茫中惶恐不安的妈妈和宝贝
  • 三国之骠骑大将军

    三国之骠骑大将军

    三国梦,真豪杰——这是个最坏的年代,烽火狼烟,生灵涂炭;这也是个最好年代,时逢乱世,群雄逐鹿,是个男子汉大丈夫就应手提三尺长剑,立下不世之功。(不写史,不考究,只演义,论英雄)
  • 热狗(徐坤文集)

    热狗(徐坤文集)

    本书包含了作者1994—1995年初登文坛两年间,发表在《人民文学》《当代》《中国作家》上的六个中篇小说:《白话》《呓语》《先锋》《热狗》《斯人》《梵歌》。王蒙先生亲自给书作序《后的以后是小说》中称:“后这后那,后的后后后,什么都‘后’了,还剩下了小说。于是徐坤应运而生。虽为女流,堪称‘大侃’。虽然年轻,实为老辣,虽为学人,直把学问玩弄于股掌之上,虽为新秀,写起来满不论(读吝),抡起来云山雾罩,天昏地暗,如入无人之境。”
  • 创世永恒

    创世永恒

    神心降临,开启一条逆天之路。看一名在这个时代受尽无尽侮辱的废物怎样逆袭而起,我命由我不由天,看他怎样落尽世间繁华,横扫修行路上的一切阻碍和敌人。最终成就主宰之躯。。。。。。看天地之间,谁主沉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