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470700000029

第29章 心的修行(2)

三、化解对立。人和人之间,有时候自掘沟壑,有时候自设围墙,因此产生对立。党派和党派容易对立,同行和同行容易对立。之所以产生对立,大部分都是因为嫉妒,或者害怕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其实同行应该是亲家,要互相帮助;有了利益,分一些给人也不要紧。天下之大,人群之多,只要自己有智慧,只要自己思想开阔,买卖有做不完的买卖,利益有享不完的利益。反之,如果两个人走在一条小径上,互不相让,彼此对峙几个小时下来,是谁吃亏呢?不让一步,难道就会胜利吗?对立会导致两败俱伤,因此有了对立,要设法化解。

四、化解心防。人和人本来可以当朋友,但是有的人心里设防,我就是不和你做朋友,如此朋友当然交不成;我本来愿意和你共事,但别人进了谗言,你有了心防,就难以共事。世间上,有的人喜欢成人之美,有些人专门喜欢破坏别人的好事。假如有人对我们设了心防,我们谦虚、礼让,或是赞美、馈赠,都可以化解心防。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对小人我们当然不能没有心防;对于君子,不妨卸下心防,真诚以对,因为唯有真心,才能赢得友谊。

人生在世,要靠什么才能活下去呢?有人说靠金钱,金钱固然可以改善人的物质生活,却不能解除人心理上的烦恼。有人说,靠爱情才能活下去,爱情固然也能带给人活下去的力量和勇气,但是情海有时也会刮起滔天大浪,并不能保证一直都是风平浪静。有人说,要靠学问才能活下去,但是有学问的人,成为学究,变得偏见,变得傲慢、执著,也难有人缘。

人能活得自在,必须要有“道”,包括道气、道根、道心、道理、道情、道德等。分述如下:

一、道气。人长得美丑,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不能长得一脸凶相。面露凶光,人不喜见;人最喜欢看到的,就是有“道气”的人,所以要讲究“气质”。有气质的人,举手投足都能散发魅力,因此一个生得美丽娇艳的小姐,不如一个散发高雅气质的普通妇人。就是宗教里的修行人士,也是先要修炼出自己的一身道气来。

二、道根。道气不是一时的装模作样,道气也不是像化妆品一样,可以由外加以装饰。道是有根的,道的根基厚实,才会有道气。一个人心中有慈悲,心中有正念,就是道的根。树木花草的生长,要靠根本扎实,才会茂盛,才能壮大。人也要有道根,有了道根,自然散发出浓浓的道气。

三、道心。植物的根是种在泥土里,道的根要种在我们的心里,所以道心就是道根之所依。过去测量一个修行人,不是看他的学问、能力有多少,而是考验他的道心坚定与否。佛门讲“菩提心”,就是“道心”;有了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不但完成人道,而且可以进取佛道。

四、道理。上述的道气、道根、道心,用之于世间的生活,就成为道理。所谓“道”者,要有理路,现在世间上的人,邪理太多,邪理发展成种种邪说,没有公理,没有正理,当然更没有真理。所以世间无论各行各业,都不能凭着强权、财富、威势去欺压他人,要用道理才能说服人心,才能让人服气。所谓“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可见道理的重要。

五、道情。道并非像“枯木死灰”一样,它不是冰冷而没有生气,不是严肃而没有人情味的;道,不但充满了宇宙浩然之气,道更充满了人间的至情至爱。一些宗教徒之所以舍弃世俗,在宗教里苦修,并非没有人生意味,他们心中充满热诚,他们表现的道情法爱,都成为宇宙间顶天立地的力量,成为普世人类生存的根据。所以从道情生出来的人间伦理道德,就更加弥足珍贵了。

六、道德。道不是孤单的,道也有伴侣,道的伴侣就是“德”。道德相和,就等于体用一如,所以维护世界秩序,推动世界运转的力量,不是武器,也不是金银,更不是那些学者专家,乃是道德而已。

人有生命,天地宇宙也有生命,天地宇宙的生命就是“道”。自古以来,虽然贵为帝王如夏桀、商纣,因为不奉行“道”,因此骂名千古。反之,有道之人如伯夷、叔齐,虽然最后饿死在首阳山,千百年来仍为人所称颂。道是天地间的秩序,人要依“道”而行,才是正确的人生之路。

十供养

佛教很讲究“供养”,一般信徒对佛教的宗教师有所谓“四事供养”,即衣服、饮食、卧具、医药。除了物品供养以外,也有以土地供养、身体供养、心意供养或综合供养等。

供养也是一种修行法门,平时佛教徒常说要修行,最好的修行无如每天行“三种供养”:做好事的身供养、说好话的口供养、存好心的心供养,也就是“三业供养”。此外,佛教徒唱香赞“戒定真香”,用戒供养;禅定总持,用定供养;慧学回向,用慧供养;戒定慧“三学增上”,就是修行,也是无上的供养。

供养就是布施,布施要慎选福田,供养也要选一个好对象,如《四十二章经》说:“饭恶人百,不如饭一善人;饭善人千,不如饭一持五戒者;饭五戒者万,不如饭一须陀洹;饭百万须陀洹,不如饭一斯陀含;饭千万斯陀含,不如饭一阿那含;饭一亿阿那含,不如饭一阿罗汉;饭十亿阿罗汉,不如饭一辟支佛;饭百亿辟支佛,不如饭一三世诸佛;饭千亿三世诸佛,不如饭一无念无位无修无证者。”

所以,供养者只要心意虔诚,而且所供养的对象是真正发菩提心利济众生的修行者,必能获得无上功德。兹以“十供养”为例,说明供养的功德利益如下:

一、供养香花:处事如花,见者欢喜,身常香洁,欢喜真理。

二、供养清香:心神安宁,身体洁净,三业清净,多闻妙法。

三、供养明灯:眼睛明亮,事业顺利,观念正确,智慧圆满。

四、供养涂油:身体芬芳,没有病痛,手足柔软,皮肤色美。

五、供养饮食:寿命绵长,相貌庄严,身心安乐,辩才无碍。

六、供养茶水:口齿芳香,身心清净,远离烦恼,人缘良好。

七、供养水果:远离瘟疫,不受灾害,享受快乐,早证佛果。

八、供养宝物:相貌庄严,风度美好,破除悭贪,速证圣果。

九、供养珍珠:事业圆满,内心明亮,所有安全,不遭破坏。

十、供养衣服:怀惭愧心,皮肤洁净,色泽柔美,具有财宝。

总结以上的各项供养,其实最好的供养就是“心香一瓣,遍满十方”。虔诚的真心,才是真正的供养。

十修歌

佛教讲“修行”,有的人要到深山里修,有的人想在寺院里修,有的人就在家庭里修,也有的人选择在人群中修。其实,真正懂得修行的人,处处都可以作为修行的道场。

另外,喜欢参禅的人,到禅堂里打坐;喜欢念佛的人,到念佛堂里静修;喜欢学密的人,到坛场里结印;喜欢闻法的人,到处听经。也有的人喜欢到寺庙里做早课,有的人喜欢参加假日共修法会,有的人喜欢结伴朝山,也有的人喜欢行善作福。

总之,修行的方法很多,可以闭目冥思、瞻仰佛像,可以听经闻法、谛听无情说法,甚至也能以音声作佛事,唱诵、称念、赞叹,无一不是修行之道。

为了修行,有的人跋山涉水,寻师访道;有的人万里奔波,找寻皈依处。有的人“修你修我又修他”,有的人“修身修口又修心”,有的人“修时修地修人我”,有的人“修福修慧修资粮”。当然,凡夫要想超越自己,希望成贤成圣,必得要修行。好比破旧的衣服不缝补,穿起来就不体面;漏水的房屋不修补,住起来会不安心。同样的,妄想纷飞的心不清理,又如何能超越自我呢?

以佛教禅门的打坐为例。身口意三业若想要与佛心相应,首先可以用“毘卢遮那七支坐法”调身,以“九住心”令心专注一境,或是智者大师的“六妙门”、六祖惠能大师的“无相颂”等作为修持,如此定慧等持,日久修行必能渐露曙光。

除了禅坐,念佛也是方法。念佛有持名念佛、观想念佛、实相念佛,有计数念、礼佛念、金刚念等方式。最重要的是,念佛要能念到一心不乱。当然,念佛也不能只是念,还要修“三十七助道品”,因为往生净土,不可以缺少福德因缘。

若是身为出家僧侣,五堂功课正常,行住坐卧有威仪,吃饭心存五观想,平时持诵各种经文等,也都是修行法门。

信仰的入门实在有多种,但是一般人总想“修行成佛”,却很少听到要“修行做人”。其实,修行先要把人做好,所谓“人成即佛成”。在此为读者献上一首“十修歌”,提供做人的修持法门:

一修人我不计较二修彼此不比较

三修处事有礼貌四修见人要微笑

五修吃亏不要紧六修待人要厚道

七修心内无烦恼八修口中多说好

九修所交皆君子十修大家成佛道

若是人人能十修佛国净土乐逍遥

得度六法

佛教有所谓“六度”法门,说明人想要有所成就,必须懂得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以及要有禅定的功夫,还要有般若的智慧等。现在仅以新的“得度六法”,与读者共勉:

一、忠义。世间上最可贵的情操,就是忠义,忠于感情、忠于责任、忠于友谊、忠于领导等。对上要忠,对下要有义,人我关系的情义,天地之间的道义,社会人群的仁义,宇宙养我、育我的恩义;我明白忠义、感谢忠义,实践忠义,忠义是为得度第一法。

二、诚实。人与人之间最可怕的就是虚而不实,最可贵的就是相互诚实的真情友谊。因此,我们待人要诚实,我们与人生意往来要诚实,我们对亲朋好友要诚实,甚至对国家社会要诚实无欺,我们的信仰要诚实。所谓“上不欺天,下不欺地”,一颗诚实之心,才能感动天地。不诚实,迟早会被拆穿,唯有诚实,才能耐久,才能经得起考验。佛陀三十二相中的“出广长舌相”,就是因为诚实不妄语,所以诚实是为得度的第二法。

三、慈悲。人从过去世带到现生的,除了身体以外,还有一个内在的生命,也就是慈悲的本性。慈悲虽是人之本性,但是有的人受了外境之污染,转慈悲为暴戾,为残忍,为迫害。假如把慈悲本性断了,将来的生命无以转换、升华;没有慈悲,真不知如何是好,所以人宁可以什么都遗失、毁坏,但不能没有慈悲。人靠着慈悲的本钱行善做好事,生命才能有未来的希望。广行慈悲,是为得度第三法。

四、正勤。在世间上做人,诚诚恳恳、正正派派,这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此还不够,“正勤”就是要吾人对好事更积极,义无反顾地勇往向前。苦难的人,我们要勇敢去度;可歌可泣的事,我们要勇敢去做。正如鉴真大师说:“为大事也,何惜生命?”为了人民的福祉,为了人间的安乐,为了世界的和平,精进不懈,为此努力者,是为得度第四法。

五、信心。信心是力量,信心也是得度的宝藏,因为有了信心,就有目标,就有向往,就能锲而不舍地奉持信仰。例如,对诸佛菩萨的恭敬,对佛法真理的探求,对行善之人的护持,对善事义举的从事;不要小看了信心,有信心无事不办,所以信心是为得度第五法。

六、觉悟。人生不可以一直执迷不悟,要懂得回头是岸!只是什么时候回头?人生应该要有些觉悟,然而什么时候才能觉悟?我们能觉悟昨日的非法,今日的正道,觉悟往昔的错误,今日的悔改,所谓“转迷为悟,转邪归正”,只要能觉悟,还怕将来没有正大光明的人生吗?所以觉悟是为得度第六法。

当然,得度的法门很多,六度中任何一个法门都可以得度,何况六度共同奉行,焉能不度?

新修行法

信仰宗教的人,尤其是佛教的信徒,都很重视修行。修行就是要清净身口意,例如,身要礼拜,口要念诵,心要观想,要使三业清净,才能与道相应。

说到三业的修行,一般人想要拜佛,家无佛堂,寺院又远;想要念佛唱赞,个人也无音乐素养,音律不准就无法赞叹如来。现在有新的修行方法,提供参考:

一、每天想一个好人。每天想一个好人,把他记在日记本上。每天所想的对象不同,举凡宗教的、哲学的、文学的,中国的、外国的,古今中外的伟人都可以。例如释迦牟尼佛、孔子、老子、唐太宗、苏东坡、林肯、泰戈尔、德雷莎等。如果能把他们的好事行仪也记录在本子上,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日日不同,一年下来,检查你所想到的好人,是否真是好人?也要做个评鉴。这就如同念佛,念佛能成佛,心想好人,见贤思齐,当然也会成为好人。

二、每天说几句好话。所谓好话,只要是真正出自内心的赞叹都可以。赞叹大自然,赞叹古今英雄好汉,赞叹身边的琐事,例如,你扫地扫得真干净,你搬桌椅都没有声音,你做事很细心,你很有爱心,你很有因果观念……只要是能让人听了欢喜,听后能鼓舞信心的好话,每天都可以说几句。

三、每天想几件好事。自己做过的,或是别人所做的好事,都可以想。例如,到育幼院探望儿童,到伤残、养老的机构关怀老病,到偏远山区从事医疗服务等。甚至自己正想要做,乃至媒体所报导的好事,例如想要加入社会义工行列,从事扫街、资源回收、爱心妈妈等服务,都可以想。

四、每天读几页好书。所谓好书,凡是宣扬忠孝仁义之精神,阐释有益身心健康的各种学说、道理,都是好书。人要每天吃饭,才有营养;相同的,每天读几页好书,就是为精神增加食粮。

同类推荐
  • 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

    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

    《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一书源于最受欢迎的国际名校公开课之一《哲学:死亡》。在这本通俗易懂的哲学著作中,谢利·卡根教授挑战了对于死亡,许多我们习以为常或未经深思的观点,邀请读者系统反思死亡的哲学之谜,以更清晰的概念探讨死亡的意义为何,从形而上学到价值观,认真、理性地思考生命和死亡的真相。有了对死亡的深刻意识,才会有对生命价值的深刻了解。蒙田说:“探讨哲学就是学习死亡。”
  • 伦理学

    伦理学

    本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为指导,针对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广征博引,对古今中外有关伦理学的学说、流派予以梳理、述评,结合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发展及其出现的新问题,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力求反映伦理学学科研究的现状和发展水平,建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伦理学体系。
  • 《阴符经》要旨探究

    《阴符经》要旨探究

    《阴符经》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一部哲学经典,是仅次于《道德经》的一部重要的道家著作。传说是上古时期黄帝所作。最早出现于唐代李荃的记载。全书仅仅有447字,却义理深奥,晦涩难懂。古今研讨此书的代不乏人,莫衷一是。但以之为修身之本、悟道之源,讲述的是天人合一、清静阴阳之道,却是研讨者的共识。本书作者在研究古今《阴符经》集注和述评作品的基础上,从学术研究入手,逐句阐释,每一句分别由原文、注释、白话和要旨探究四个部分构成,阐述了自己的体会和观点,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 原本大学微言

    原本大学微言

    《大学》是儒家的代表作之一,相传为孔子的学生曾子(曾参)所著。它与《中庸》《论语》《孟子》合称“四书”,是宋代以后士人学子必读的教科书。文中以“明明德”“亲民”“至善”为纲,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目,对道德修养与社会政治的关系做了系统的论述,对我国古代的思想文化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本书是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有关《大学》的讲记。书名中说的“原本大学”,指的是《大学》的古本《小戴礼记·大学》。作者以渊博的学识,综罗大量的文史典故,对《大学》中的微言大义做了揭示,给人以知识的乐趣和人生的启悟。兹经版权方台湾老古文化事业公司授权,复旦大学出版社将老古公司二〇一一年四月版校订出版,以供研究。
  • 哲学家讲故事大全集

    哲学家讲故事大全集

    哲学是无所谓入门的,更没有所谓的初学者和专业者之分。维特根斯坦曾经说过:“一部严肃且伟大的哲学著作,完全可以用笑话写成。”哲学之所以可以写成笑话、故事或者寓言,那是因为所有的哲学问题和哲学思考都源于人类的生活本身,只不过我们是“日用而不知”罢了。只要你是一个用心的人,从哲学的故事中有所感悟,你就是一个哲学家。
热门推荐
  • 华夏超级邪少

    华夏超级邪少

    此书有些地方和冲天雨的都市终极魔少相似,这是得到他认可的,请大家不要误会。
  • 穿越之寻找方便面

    穿越之寻找方便面

    月黑风高,饿的打滚的元芳,想起了柜子里的方便面,没想到这一包方便面……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重生之千金妖娆

    重生之千金妖娆

    她是二十一世纪的宅女腐女一枚‘尼玛!睡觉也能穿越!’穿越也就算了还穿到以个不受宠的才人身上。老天爷!你脑袋进水银了!说完指了指床榻上的某美男某美男拿出一张圣旨念到‘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浅儿,约吗?'
  • 噬仙战纪

    噬仙战纪

    上古之末,天道诡变,如凭空一刀、断万法、残仙路,天降碧血、举世震动!自此,万法衰落,举世绝仙……宁铮,自幼长在无尽荒莽、与世隔绝的村落中,因缘际会生修仙之心……且看他独跨千里欲向仙、敲闷棍、卖丹丸……
  • 拐来的麻烦儿

    拐来的麻烦儿

    传说黄帝巡狩,至海滨而得白泽神兽。此兽能言,达于万物之情,故帝令图写之,以示天下。传说当今国泰民安,圣天子在位,白泽幻化人身入世,就成了一美绝人寰的孩童。传说和现实的差异就在……花玥薄唇轻勾,冷笑森森,格格咬牙道:神兽?你才神兽,你全家都神兽……本文先松后紧,性子急的,可以从十五章看起。相信你看到后面,会越来越有味的。本文虽有波折,走的却是温馨路线,若遇问题请有点耐心。
  • 社神

    社神

    《礼记·郊特牲》:国中之神,莫贵于社。上古之时,有太社、皇社、国社、侯社、置社,又有乡社、里社、私社,上至王侯大夫,下至百姓万民,无不立社以祭。《搜神记》载,周显王三十二年,宋大丘社亡;汉昭帝之末,陈留昌邑社亡.近世以来,社神从五祀之一沦为路边的矮屋土丘,人们对大地的信仰降至了最低点。黄土,小镇土地庙的祭祀庙祝,修道弃徒,如何维护社神的荣耀?如何抵挡来势汹汹的妖魔鬼怪,护持一方百姓平安?大地的荣耀,不容亵渎!QQ群:91516509希望能多多交流
  • 神降都市传奇

    神降都市传奇

    太阳之神与太阴之神双双成神,怎奈太阳之神成神之时遭罪恶之神暗算丧失神识进入轮回,太阴之神想念太阳之神自毁仙身投入轮回欲下一世再与君重逢共续一世之缘。命运弄人看神仙怎样掀起一段传奇的都市之旅。。。
  • 百日约定:征服亿万大人物

    百日约定:征服亿万大人物

    她是万千宠爱的名媛千金,他是后起的上流新贵。可她却偏偏钟情他,即使他恨极了她。一腔痴情,换来一场痛彻心扉的侮辱,父母失踪,他亦转眼与别的女人订婚,冷酷的将她推入深渊。当这场游戏逐渐失控,才知道——由始至终,这一切都是他精心策划的一场天衣无缝的大戏……
  • 踏上总裁的不归路

    踏上总裁的不归路

    多年以来,她受尽压迫,隐藏了自己的真实性格。直到这一天,她终于忍不住,一气之下离家出走!而此时,世界五大企业之一的佟氏总裁——佟亚轩回到A省,积蓄不多的她把心一横,决定拿自己的“第一次”让佟亚轩帮助自己得到自家企业——韦氏。“以后我要你随叫随到,我生理上有需要时你必须要满足我。”“你什么意思!”“如果你不答应,那你现在可以走了。”被压迫了这么多年的韦雅璇当然不想答应,但她已经无路可退,只好等她地位稳固后再摆脱他,而当她有了这个能力时,她却发现自己已经爱上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