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298200000005

第5章 媒介合影:七个成员的讲述(4)

(三)电视的传播手段

电视的传播手段包括三大内容,即图像、声音和文字。其中图像和声音的结合使得电视成为三大传统媒介中唯一的“视听两用媒介”,也正是凭借这个 参见张宇丹、孙信茹着《理念与技能——应用电视学》,云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03页。

优势,电视奠定了其独大的强势地位。

电视图像:电视图像是由一帧一帧或者一个一个运动的镜头组成的。电视画面有三个基本要素:景框、影像和构图。景框就是电视的边框,一般电视的画面长宽比例为1∶1.37,景框决定了对现实画面内容的取舍。构图是三个要素中的关键要素,主要通过点、线、面的组成来实现构图,电视构图的目的在于创造生动的视觉形象。

电视的画面最关键的在于它不是一个静态的过程,而是一个影像运动的过程,因此,在画面的运动中电视镜头有了不同的表现。根据景框的约定俗成,电视镜头分为:远景——从比较远的距离和位置进行拍摄,用于展示空间和环境的整体全貌;全景——拍摄被摄主体的全身或者场景的全貌,以环境表现为主;中景——表现被摄对象的主要部分或是具有典型意义的局部场景,这种镜头在电视节目中运用得最为广泛;近景——表现人的腰部以上或者物体的局部,尤其善于表现人的神态;特写——表现人的肩部以上的头像或者某些被摄物的细部,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电视声音:包括语言、音响和音乐三个部分。语言包括解说词、人物同期声、台词、画外音等;音响包括和电视节目有关的现场音响和效果音响;音乐分为器乐和声乐。电视解说词主要是针对观众而言的,能够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画面内容,也可以更好地补充画面的信息;同期声是和画面中的发音体同步发声的声音,这是增强画面真实感的重要手段;音乐也是电视中的重要元素,可以使得电视节目更具有感染力和特色。

电视文字:是直接出现在电视上的所有文字的总称,比如在画面上的台词、歌词、人名、地名、节目预报、新闻的内容摘要、滚动字幕新闻,等等。电视中的文字可以更准确地传递信息,甚至可以避免出现一些同音、谐音的混淆。

尤其是近年来,用滚动字幕播报新闻的形式得到大大的推广,使得观众既能在最快的时间接收最及时的新闻,而又不至于打断正在观看的节目流程,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

(四)电视的“轶事”

肯尼迪遇刺——电视中的画面再现。1963年11月22日星期五,美国东部时间下午1点30分开始的4天内,全美国的人民目睹和感受了约翰·F·肯尼迪总统被刺杀的严重影响。星期六,电视观众观看了世界各国外交使节来参加葬礼的情况。星期日,他们观看了曾在电视上播放过的第一次谋杀,当时,杰克·鲁比杀死了嫌疑人李·哈维·奥斯沃德。然后,星期一是肯尼迪的葬礼。在报道肯尼迪总统葬礼的一系列马拉松式的事件时,美国十分之九的电视机一直都开着。广播网取消了所有的商业广告。“一些电视职员连续三个晚上睡不到6个小时。他们连续、几乎是心甘情愿地投入到手头的工作中去。”这四天被称为电视史上最经典的四天。有人写道:“对大部分人来说,电视已经成为通往世界的窗口。它所提供的景象似乎就是世界。他们信任它的效力和完美。”

娱乐节目大行其道——中国娱乐电视节目。2004年10月8日,CCTV-3综艺频道改版播出。全新的综艺频道将原有的34个栏目缩减成22个,每天播出19小时,在保留《艺术人生》、《同一首歌》、《曲苑杂坛》、《中国音乐电视》等优秀栏目的同时,又推出6个全新栏目,目标瞄准年轻观众。湖南卫视打造“娱乐、资讯为主的个性化综合频道”,追求“青春、靓丽、时尚”的电视品牌形象,突破了地域限制,走向全国,成为“最具活力的中国电视娱乐品牌”。

2004年2月,湖南卫视以《美国偶像》( A merican Idol)为蓝本,推出了一档全新的娱乐节目——《超级女声》,根据央视索福瑞媒介调查公司对全国31座城市进行的收视调查,《超级女声》的播出让湖南卫视的白天收视率从0.5%上升到4.6%,市场占有率上升到20%,最高为49%,并且该活动播出时,同时段收视率仅次于中央电视台一套,排名全国第二名。此后,上海东方卫视和中央电视台也分别推出两档同类型节目《莱卡我型我show》和《梦想中国》。《超级女声》、《梦想中国》、《莱卡我型我show》的大获成功,使中国电视娱乐表演秀节目呈现出了火爆发展之势。

(五)电视的影响力

电视技术中视听结合的新的手段的运用,真正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甚至学习模式,电视成为一个包罗万象的通道,让人们以极高的热情拥抱整个世界。

电视兼具视觉和听觉两个传播手段,既实现了人的耳朵的延伸,更大大扩展了人的眼睛可视的范围。通过各种动听的声音和绚烂的画面,电视获得了其他媒介所不能比拟的巨大优势。科学家研究发现,人们通过视觉获得的信息占据人们获取信息总量的83%,来自听觉的大约占了11%,由此可见,视觉上的信息能够使人们更加真正全面地感受事物的特征。

电视具有强烈的现场感和真实感。电视主要是通过画面结合声音、文字的报道来实现其信息的传播的。人们常常相信“眼见为实”的东西,电视画面直观性的表现获得了人们极大的信任感。通过电视画面,人们可以到达事件发生的现场,可以身临其境地融入事件发展的过程中。因此,电视使得人们更加钟情于观看激动人心的体育比赛,使得人们乐于去感受每一个重要的历史瞬间。电视的现场感和真实感大大拉进了人们之间的时空距离,甚至更大程度上激发了人们情感上的共鸣。

电视是家庭的重要成员。电视自从其诞生以来,受众接收电视信号的方式也是和其他媒介不一样的。电视信号的接收基本都是以个人和家庭作为单位的,电视由此成为一个家庭中重要的成员。收看电视就像你回到家随手打开电灯、拧开音响那样方便而自然。电视打开了,或许你并不会坐在电视屏幕前专注地收看节目,电视更多时候是作为一个伴音而存在的。在电视机前,我们可以和家人、朋友一起谈论电视中的人物和剧情,也可以和电视中你所认识的那些“老熟人”(主持人)时常见面,电视成为一种人际交往的媒介或者场合。

电视对你的陪伴或许连你自己都并不知道,但是突然有一天因为停电或是其他原因,无法收看电视,你一定会觉得生活中缺少了一样重要的东西。当然,电视的日常性和渗透性也可能会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比如过多沉溺电视而使人疏于运动和降低与他人交往的欲望,等等。

电视带着它无比丰富的画面和内容,伴随着它随意而轻松的观看方式,从最初15分钟的新闻综述和简单节目制作渐渐成熟,发展到了今天的对重大新闻事件全天候24小时的报道,对今天世界各个角落的全面展示。电视成为今天大众讨论公众事务和开展娱乐活动的重要媒介。

五、电影——风情万种的“女子”

(一)电影的简史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过电影寻找娱乐、寻求刺激,我们也可以通过电影谈恋爱,了解大千世界,甚至为茶余饭后寻找谈资,或者,我们可以通过电影寻找一种逃避现实的港湾。如果说,其他的媒介带给我们的是五花八门的信息,那么电影带给我们更多的是对时光的记忆和我们对梦幻生活的想象。电影,就如同一个风情万种的“女子”,将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欢笑悲歌、世俗人情和奇异风情逼真地展示在我们的面前。和其他媒介更多地承担着信息传播功能不同,电影凭借其独有的魅力,成为我们感情生活和智力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不论从哪个层面上说,电影都不是一个人发明的。摄影技术的出现是电影得以发明的技术基础。17世纪出现的“摄影暗箱”是一种先于摄影的设备。

它是一个能使光线穿过小孔的箱子,把倒置的影像反射到它的对面。19世纪摄影被发明出来。1839年,法国人达盖尔根据文艺复兴以后在绘画上的小孔成像的原理,并使用化学方法,将影像永久地固定下来,“达盖尔照相法”由此产生了。

到了19世纪后期,摄影和电影开始融合。1872年,最先将“照相法”运用于连续拍摄的,是英国摄影师爱德华·幕布里奇。那时,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州长,热衷于马和科学。一次他和慕布里奇打赌,要他回答一匹飞奔的马是否有四条腿都离开地面的时候。这位天才的摄影师将24架照相机排成一行,当马跑过的时候,照相机的快门就被打开,马蹄腾空的瞬间姿态便被依次地拍摄下来。为此,爱德华·幕布里奇获得了“拍摄活动物体的方法及装置”的专利权。1882年,法国人马莱利用左轮手枪的间歇原理,研制了一种可以进行连续拍摄的“摄影枪”。此后他又发明了“软片式连续摄影机”,终于以一架摄影机开始取代了幕布里奇用一组照相机拍摄活动物体的方法。这一时期,许多国家的科学家、发明家们也都研制了不同类型的摄影机。其中,美国的托马斯·爱迪生和他的机械师狄克逊为了使胶片在摄影机中以同样间隔进行移动,进而发明了在胶片两边打上孔洞的牵引方法,解决了机械传动的技术问题。

“活动照相”的“摄影术”得以完成。

1895年12月28日,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的电影在法国巴黎的一个地下咖啡馆上映,这场电影公映引起了世界轰动。这一天也被定为电影正式诞生的日子,两人被称为“电影之父”。

进入20世纪之后不久,电影就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到1930年,好莱坞生产的电影95%是由八家制片厂摄制的。这八家制片厂分为“五大三小”。

“五大”公司包括:米高梅(MGM),这是30年代最大、产量最高、最财大气粗的公司,其广告语是:“拥有比天上星星还多的电影明星”;派拉蒙(Paramount),如果说米高梅是美国化的代表,派拉蒙就是欧洲化的代表;20世纪福克斯(The 20th Century Film Corporation),它在30年代的大部分利润来自最着名的童星秀兰·邓波尔;雷电华(RKO),它直接由华尔街集资组建,其最重要的影片是1941年的《公民凯恩》;华纳兄弟(Warner Bros .Pictures Co),它的主要发行对象是工人阶级和下层群众。“三小”公司则包括:环球(Universal Pictures),它在20年代是一流公司,到30年代沦落为小公司,其影片主要在城郊普通影院放映;哥伦比亚公司(Columbia Pictures),它最具有代表性的影片是克拉克·盖博主演的《一夜风流》,从这部影片开始形成好莱坞新的喜剧类型;联艺(United Artists),严格地说,它不是一个制片厂,也没有自己的生产基地,而是一个独立制片人的松散联盟,由卓别林、格里菲斯等人在1919年创建。

电影发明后的第二年就传入了中国。我国的第一部电影是《定军山》。大约拍了三天,片长约半个小时。早期的电影也造就了电影明星,如阮玲玉、赵丹、吴茵、金焰、胡蝶等。代表影片有《马路天使》、《小玩意》、《松花江上》、《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春水向东流》、《小城之春》等。

中国电影的“六代”导演共同谱写了中国电影的发展历史。第一代导演以中国电影的拓荒者郑正秋、张石川为代表,活跃在无声电影时期;第二代导演代表人物有孙瑜、费穆、吴永刚等,活跃在三四十年代,形成了社会写实的风格;第三代为郑君里、谢晋、崔嵬、凌子风等,他们最辉煌的时期是在五六十年代;第四代导演大多毕业于“文革”前的北京电影学院,长期给老导演做助手,直到“文革”之后和80年代初期才有了独立拍片的机会,代表人物有郑洞天、吴天明、滕文骥、黄蜀芹等;第五代导演大多在1982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很快就有了独立拍片的机会,并使得中国电影逐渐走向国际化,如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吴子牛等;第六代导演说法不一,有的也叫做“新生代”,代表导演有张元、胡雪扬、王小帅等。

(二)电影的技术发展

电影产业最辉煌的巅峰年代是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早期,这时期有着富于创造力的大批导演和无数的明星,再加上一群永不知“审美疲劳”

的观众,使得电影发展到一个巅峰年代。但是到了50年代,电影规模开始一再缩小,由于电视的流行而使得电影产业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人们不再愿意花钱到电影院看电影,而宁愿守在家里观看肥皂剧。为了吸引观众,电影在技术上不断进行革新。

首先出现的是立体电影,它使用特殊的手法使得电影看起来具有立体效果,观看电影时,人们必须要带上一种特殊的塑料眼镜。接着又出现了宽银幕电影,这些电影技术都试图带给观众一种全新的身临其境的感受。总之,要让观众明白一点,即看电影和看电视是不一样的。

数字电影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又重新唤起了人们观看电影的热潮。数字电影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在电影的后期制作中进行特技制作和数字合成。

同类推荐
  • 成功班主任案头必备-名校班主任教育案例精选

    成功班主任案头必备-名校班主任教育案例精选

    一切成功的教育都应该建立在对学生人格的尊重上.教育家夸美纽斯曾指出:“应当像...案例二使我体会到中学生已具备了一定分析能力。
  • 客观与偏见:美国主流报纸台海问题报道研究

    客观与偏见:美国主流报纸台海问题报道研究

    华报道是美国媒体的重要报道领域,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上升,这种趋势越发明显。就整体而言,美国媒体涉华报道以负面为主,批评多于赞扬,指责多于肯定,在报道台海问题时,这种现象更加明显。本书引用英文报道原文,通过解读1992年以来《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的台海问题报道,揭示其对两岸报道立场的严重偏差。
  • 这样做在学生中最有威信

    这样做在学生中最有威信

    有威则可畏,有信则乐从,凡欲服从者,必兼备威信。”有威信的老师,学生会心悦诚服地接受他的教育和劝导,做工作常常事半功倍;没有威信的老师,学生对他的劝导会置若罔闻,甚至产生不满和对立情绪,往往事倍而功半。
  • 信仰导航

    信仰导航

    信仰是人的一种精神追求,它存在于人的心灵深处,融化在人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上。信仰对人的行为有巨大的导向、鼓舞和激励作用。正是基于这一认识,这本小册子,侧重于大学生信仰的教育与引导,着重阐述如何科学、生动、有效地开展以“六个为什么”为核心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 哈佛东方新秀

    哈佛东方新秀

    本书只是想以海雯步入哈佛的成长历程为线索,介绍培养海雯的一些经验和方法,介绍海雯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法和人生设计,以点带面,抛砖引玉,并以我的所见所感为视野,介绍美国的家庭和中小学教育,以及美国的教育体系、教育政策,教学、考试、评估学生的方法和道理等。这些都集中体现了美国的文化意识。希望每位父母、学生和教育界人士在阅读本书后对中美文化、教育及思维上的差异有相对比较全面的认识,能开阔一些视野,从中受到启发,并结合中国教育、文化的实际情况,取长补短,把东西方文化结合起来,用于培养中国的孩子,培养更多更好的未来世界先进的高素质人才,使我们中华民族永远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热门推荐
  • 金云翘传

    金云翘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盖世仙君

    盖世仙君

    百炼成仙,一念为魔!“仙?魔?与我何干!修仙入道,只为逍遥!”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王道臣服

    王道臣服

    御臣大陆上生存着无数的怪物——魔异,它们是机械与生物的完美结合,并以竞争的方式游荡在这个世上,遵循着自然界的法则,它们被分为六大种族:地族、天族、妖族、异族、魔族、神族在这里生活着的人类可以开启自我的魔能星宫,与魔异缔结契约。让魔异为他们而战。就这样经历无数战争与和平。人类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社会形态,以王为至高无上,围绕着王组成了五大系统:长老院、审判法院、王道军团、神之祭坛、穆陵家族。他们各司其职,互不干涉,可是这样的社会持续了几千年最终即将堕落,而新一代的年轻人将会取代他们。与神缔结契约的少年——蒂凌天似乎是预言中的救世主,他将登天!上古的毁灭,今日的虚荣。末日的前兆,审判日的到来都将印证这古老的预言。旧王的老去就意味着新王的出现。王道便是天道!
  • 秋水晶的童话

    秋水晶的童话

    流泪不是内心的伤痛,只是风吹过的痕迹.当善意的谎言开始上演的那一刻,命运的轨迹已经发生改变,没有人知道事情是如何开始的,只知道最后是这样的结局。陈思南,一个貌美,精明的少女在命运的面前应该如何抉择?当亲人舍弃自己的时候,当友情与爱情相互碰撞的时候,当青梅竹马身患重病即将不久人世的时候,当看到错爱引发的悲剧的时候,当面对阴谋陷害的时候,她还能向以往那样用甜美的笑容来掩饰内心的苦闷吗?--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仙界暴徒

    仙界暴徒

    本书用逻辑塑造了一个修仙界,这会让这本书很现实很残酷!接近于黑暗风的故事情节,有血有肉的人物刻画,都会让你耳目一新。主角没有光环!甚至他的戏份都很少,因为这里每个人都是主角!
  • 利未安森

    利未安森

    她身披战甲,站在被海水打湿的礁石上,她的黑发随风飘起,她的翅膀张开,她的旗帜在身边飞扬。汹涌的海水中充满了长着尖利獠牙的凶猛海怪,但只要看到了她,它们就马上俯下骄傲的头颅,向她臣服。她是来自混沌中的不死生灵。她的黑色旗帜上是一只屹立于风中的巨鳄。它高昂着的头颅蔑视的俯视着海中的生灵,它紧密的银色鳞甲反射出太阳一样的光芒。———利未安森
  • 黯光战记

    黯光战记

    亚空间滋生的异种突破世界裂隙,长驱直入。末日降临,大厦将倾。前途未卜,无人知晓未来。“生命总会遭遇某些偏差,不得不放弃对知识的追求,转而去思索暴力和破坏,太过悲剧了,不是吗?所以,呼唤我吧……”神兵与超能力的漫天焰光淹没了整个苍穹,时代意志化作求生欲和怒火,燃烧着、奔向毫无人性可言的黑暗纪元。
  • 诸神之山

    诸神之山

    从出生的那一天开始,我就被预见将会死亡。我不想死,为此我查遍了族人保存的所有信息,以期找到一个永生的可能。结果并非毫无希望,我了解到自打这个宇宙诞生始,确实有些生命是永远不会自然死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