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283800000062

第62章 宋、金议和(6)

此时,秦桧已在韩世忠军中找到总领财赋官胡纺作为心腹,据胡纺密报,韩世忠亲校耿着对他说,“朝廷令二枢密来分拨军马”,“军中弊幸……若一日顿革,未必不生事。吕祉之戒,不可不虑”。秦桧借口耿着“鼓惑众听”,将他逮捕下大理狱,目的是要将韩世忠牵连进去。故岳飞临行前,秦桧危言耸听地要他“且戒令备反侧”,显然是把韩世忠的军队当作一支可能要发动叛乱的军队来对待。这里实际上包含了两个险恶的用心:一是为了彻底肢解韩世忠的军队,捃摭其隐私,陷害韩世忠,以削弱议和阻力;二是为了挑动韩世忠对岳飞的不满,以达到分裂抗战派的目的。

绍兴十一年(1141)六月十六日,张俊、岳飞一行来到楚州,按阅兵籍以后,才知道韩世忠只有三万人的军队,而依靠这支人马,不仅能坚守楚州达十余年之久,使金人不敢侵犯,而且还有余力进兵山东,实在令人佩服。岳飞念念不忘恢复,他将曾经统制河北军马的李宝从海州(江苏连云港)召到楚州,命他从海上往山东,在金人后方进行牵制。张俊考虑的则是如何退却,他以为海州在淮北,恐为金人所得,下令拆毁海州城,将居民迁往镇江府。张俊还按照朝廷的计划,把淮东军从楚州撤到镇江,将韩世忠的精锐部队——背嵬军调往临安屯驻。

秦桧一伙肢解韩世忠军队的计划虽然实现,但陷害韩世忠的阴谋却没有完全得逞,原来岳飞得悉耿着的冤狱后,连忙派人告诉了韩世忠。高宗深知自靖康之变以来,韩世忠除了力主抗金以外,从来都比较听话,为维护自己的统治,更是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只要韩世忠交出兵权,不坚决反对和议,对其个人还是持保全态度。当秦桧摸到高宗的这一意图以后,知道无法继续陷害韩世忠,只得将耿着“杖脊刺配”了事。于是,秦桧便将陷害的矛头转向资历较浅、抗金意志更加坚决的岳飞。

高宗与岳飞的关系与对韩世忠的关系则大不相同。众所周知,从建炎四年(1130)到绍兴十年(1140),是岳飞消灭游寇,镇压农民起义,大败伪齐和抗击金兵不断取得胜利的十年,从而为赵宋王朝立下了累累战功,岳飞也由一名低级武官晋升为两军节度使、太尉、京西湖北宣抚使,一跃而成为与刘光世、韩世忠、张俊等前辈将领并列的四大将之一。俗语说,树大招风,此时的岳飞,其一举一动,不仅受到张俊等同僚的嫉妒,更受到高宗的猜忌。

虽然岳飞对皇帝和朝廷忠心不二,但有着个人的原则和主见,不会看风使舵。相反地由于他出身贫苦,缺乏官场上那一套圆滑处世的作风和明哲保身的本领,而是刚正不阿,“恃才不自晦”,特别是为了抗击金兵、收复失地,从还是一员偏裨小校起,就一次又一次地与怯懦、自私、反复无常、目光短浅的统治者高宗意见相左,不时发生顶撞,这样便使两人的隔阂不断加深。其中发生的两件事,更增加了高宗对岳飞的忌恨:一件是绍兴七年(1137)春天岳飞的擅离职守。当时,高宗在解除了刘光世的兵权后,又自食其言,改变了让岳飞节制淮西军的诺言,岳飞统兵北伐的愿望不能实现,失望之余,擅自离开部队上了庐山,为其母亲守丧,同时上疏朝廷,“自言与宰相议不合,求解帅事”。在高宗看来,岳飞此举纯属“要君”,因此大为震怒。

后来岳飞虽然受诏赴临安,高宗还是用宋太祖的“犯吾法者,惟有剑耳”一语相警告。再一件便是所谓立储风波。同年八月,岳飞出于对赵宋王朝的忠心,向高宗建议将已养育在宫中的太祖七世孙赵瑗立为皇子,以粉碎金人准备立钦宗儿子为傀儡皇帝,建立伪宋的阴谋。不料这次陈奏又触犯了武人不得干预朝政的宋朝家法,引起高宗的极大反感。至此,高宗对岳飞忌恨之深,已到了动辄可以定罪的地步。当时所以没有立即对岳飞下毒手,继续加以重用,无非是金人的威胁还严重存在,尚需利用他来抵抗金兵的南侵而已。

淮东视师以后,岳飞回到临安,知道自己不可能与张俊共事,在朝廷里也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便提出辞去枢密副使的请求,并再次告诫高宗不要与金人议和。至此,高宗、秦桧一伙知道岳飞北伐中原的决心至死不会改变,又以为金人已不敢渡江,“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现在收拾岳飞已是时候,于是便开始向他伸出黑手。

四、岳飞被害

绍兴十一年(1141)七月十六日,秦桧死党、右谏议大夫万俟卨(音莫齐谢Mòqíxiè)秉承旨意,上章弹劾岳飞,言其主要“罪状”有两条:一是淮西之役,“趣飞出师以为犄角,玺书络绎,使者相继于道,而乃稽违诏旨,不以时发。久之,一至舒、蕲,匆卒复还”,几乎“败挠国事”。二是在淮东视师时,公开倡言“山阳(按:即楚州城,今江苏淮安)为不可守,沮丧士气,动摇民心”。

对于第一条“罪状”,向以兵贵神速的岳家军,这两次应援淮西的行动确实都迟了一些,究其个中原因,第一次据说是“飞方苦寒嗽”(患重感冒),第二次则“以乏粮为辞”。这是否确如岳飞所言,还是因为他对高宗集团阻挠北伐、与金议和的不满而故意寻找的借口,人们就不得而知。对于第二条罪状,则完全是秦桧一伙赤裸裸的捏造,倒打一耙的卑劣伎俩。次日,高宗、秦桧依据万俟卨捏造之词,迅速作出反应。高宗道:“飞于众中倡言:楚不可守,城安用修。盖将士戍山阳厌久,欲弃而之他,飞意在附下以要誉。故其言如此,朕何赖焉!”秦桧则说:“飞对人之言乃至是,中外或未知也。”投降派用倒打一耙的伎俩,制造谎言,想先把岳飞搞臭。

八月九日,岳飞被罢去枢密副使,改任万寿观使的闲职。但是,高宗和秦桧知道,岳家军尚在,若仅凭以上罪状,尚不足以置岳飞于死地,对他们就存在着潜在的危险,所以便加紧罗织罪名。于是,秦桧指使张俊威胁岳飞部将王贵、王俊等人,诬告张宪谋还岳飞兵权,相互勾结谋反。秦桧乘机奏请将张宪押送大理寺推勘,张宪尽管被打得体无完肤,仍然不肯屈招。十月十三日,又将岳飞、岳云投入大理狱,命御史中丞何铸和大理卿周三畏审讯。

何铸经过反复审讯,实在得不到岳飞的反状,尤其是当他看到岳飞袒露的背部,刺有“尽忠报国”四个大字时,更深知其无辜。何铸为岳飞向秦桧诉冤,秦桧明确告诉他:“此上意也。”何铸则言:“铸岂区区为一岳飞者,强敌未灭,无故戮一大将,失士卒心,非社稷之长计。”于是秦桧奏请高宗,改命右谏议大夫万俟卨主其事,并代替何铸为御史中丞,深文周纳,以加紧迫害岳飞。

岳飞知道高宗、秦桧一伙必置自己于死地而后快,遂长叹道:“吾方知已落秦桧国贼之手,使吾为国忠心,一旦都休!”此时,韩世忠也因坚持反对和议,被罢去枢密使,出任醴泉观使的闲职。

当得知秦桧等人蓄意以谋反罪谋害岳飞时,韩世忠便去责问秦桧,秦桧回答道:“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韩世忠气愤地说:“‘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乎?”大理寺官员对于岳飞的量刑也颇多异议,大理寺丞李若朴、何彦猷以为当从轻典,可是遭到万俟卨的反对。最后刑部、大理寺作了如下判决:“岳飞私罪斩,张宪私罪绞,并系情理所重;王处仁(按:王处仁为岳飞军中的进奏官,后以“漏泄朝廷机密”罪入狱)私罪流,岳云私罪徒,并系情理所重。”可是经过高宗的“裁断”,上述判决改为:“岳飞特赐死。张宪、岳云并依军法施行,令杨沂中监斩,仍多差兵将防护,余依断。”较刑部、大理寺的判决更加凶残。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公历1142年1月27日),高宗、秦桧终于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张宪、岳云被斩首。岳飞军中的一些官员被编管、流放,同情岳飞的官员、百姓也都获罪。曾经支持岳飞出兵的李若虚被送往远州羁管。

岳飞遇害后,韩世忠为了避免惹祸上身,保全自己也保全原来的将佐部曲,从此杜门谢客,绝口不提兵事,也不与旧部属联络,独自在西湖边酌酒赏景,过着悠游的退隐生活,直到绍兴二十一年(1151)去世。

岳飞自二十岁从军,到三十九岁遇害,在抗击金兵、伪齐和流寇的战场上,英勇战斗了一生。岳飞领导的抗金斗争,沉重地打击了南侵的金军,为保卫南方人民的和平生活,促使社会经济、文化的继续发展,免遭女真贵族的奴役和蹂躏作出了重大贡献。当广大汉族人民同女真贵族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的时候,岳飞的活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愿望,因此是进步的和具有积极意义的。岳飞不仅是南宋杰出的抗金将领,也是中国历史上着名的民族英雄。

八百多年来,岳飞所以一直受到后人的崇敬,一是表现在他热爱国家,热爱民族,为恢复国土而不屈不挠地与敌人展开英勇的斗争上;二是表现在他治军严明,身先士卒,具有高超的指挥战争的才能,因而能屡战而屡胜上;三是表现在他的作风正派、清正廉洁上。岳飞虽然终官至枢密副使,但与当时的文武官员不同,他一不蓄姬妾,二不营私利,还经常将自己和岳云的战功推给别人,将自己的财物支持抗金事业。在封建社会里,这样的官员实在非常罕见。有人曾经问岳飞,天下何时能太平,他的回答是:“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岳飞生前因屡立战功,朝廷赐予他的田产甚多,但抄家时的田地尚不足二千亩,这与张俊每年收租米六十万斛(以每亩收租米一石计,约有六十万亩)相比较,不啻有天壤之别。南宋前期人曾敏行以为:“绍兴六帅(韩世忠、岳飞、刘锜、刘光世、张俊、杨沂中)皆果毅忠勇,视古名将。岳公飞独后出,而一时名声几冠诸公。身死之日,武昌之屯至十万九百人,皆一可以当百。余尝访其士卒,以为勤惰必分,功过有别,故能得人心……军行之地,秋毫无扰,至今父老语其名辄感泣焉。”他的话,反映了当时民心之所在。生于南宋中期的着名史学家李焘,也对岳飞作出了高度评价,说他:“知书,善待士,且济人之贫。用兵秋毫无犯,民皆安堵,不知有军。至今号为贤将。”不杀大臣本是宋朝的祖宗家法,“靖康之变”中与徽宗一起被俘虏北去的门宣赞舍人曹勋,于建炎元年(1127)七月自燕山逃归,曾给高宗带来徽宗的一段“圣谕”,其中谓:“艺祖有誓约,藏之太庙,不杀大臣及言事官,违者不祥。”可是对岳飞来说,竟然成了一个例外。当时许多大将,不是爱姬妾,就是爱田地庄宅、玩好之物,高宗对他们较为放心,而岳飞越廉洁正直,却越是遭到猜忌。尤其是岳飞为抗金斗争作出了重大贡献,并且正由于抗金获胜而受到高宗和秦桧等投降派的陷害而死,正可谓是“天日昭昭”,天理难容。这些都是后人对岳飞遇害更加同情和怀念的原因。

同类推荐
  • 大燕军神传

    大燕军神传

    燕、楚两国互相宣战,陈、虞、陆三国一旁看戏,欲要天下太平,必要吞并四国,以建立千年文明
  •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6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6

    《资治通鉴》突然变得很好懂!古代皇帝们的枕边书,今天领导者的工具书!翻开本书,从东汉再失西域的过程中吸取教训,学会延续成功的方法。通篇大白话,拿起来你就放不下;古人真智慧,说不定你一看就会。《资治通鉴》从战国写到五代十国,生动展现了16个朝代1362年的历史中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和故事,可以说是中国政治和文化遗产的“大数据”和“超级案例集”。讲透《资治通鉴》中对21世纪普通人真正有用的智慧——让人看一遍就会,看完就能用得上。像读小说一样津津有味读懂《资治通鉴》!畅销书作家华杉全新力作!
  • 天下之王道征途

    天下之王道征途

    机会往往给那些真正有准备的人,而不是那些坐享其成的庸夫也。是王侯,早晚都会发光,成为九五之尊。一时的失败,一时的挫败,一时的打击????????那都是上天对王者是的考验和历练。只有真正经历过,才能体会其中深层次的含义和意义。王,那是乃是一种对自我地位的尊称,天下之中,唯有正道和王道,正道开启光明之路,王道开启血腥的争斗。不管怎么样,最终成为王,就是最后的归属。
  • 三国平云传

    三国平云传

    本来应该成为蜀汉大将的王平和赵云却因为一名时空旅行者的乱入而改变了一生的命运,时空的改变使得两人从小就成了好兄弟,而两人的成长之路又改变了东汉末年的格局。究竟赵云是否还会在长坂坡七进七出?而王平还能成为蜀汉最后的旗帜吗?
  • 丰碑杨门

    丰碑杨门

    (新书已发《北颂》,兄弟们快来支持一波……) 大郎替主把命丧;二郎无力而阵亡;三郎马踏入泥浆;四郎失落在辽邦;五郎一怒当和尚;七郎乱箭透心凉;六郎只身见高堂……一部《杨家将》,半部血泪史,忠臣流干血,妇孺流干泪……21世纪宅男杨希穿越成天波杨府第七子,他该如何拯救这忠烈满门……PS:本书架空历史爽文,非正史、非传记,遗漏不符,错误矛盾之处,尽请谅解。书友群:【火山营】195992981【盗草人】全订群:891188649
热门推荐
  • 无敌强者帝主

    无敌强者帝主

    在毁灭中重生,在重生之后靠着阴阳眼降魔卫道!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凰女之海棠无香

    凰女之海棠无香

    【又名:神女海棠】莫阳轩说:“海棠是我见过第二好看的女子,第一是谁?当然是她的妹妹啦——”某妹妹:“阿嚏!”苏安琴说:“好看?不过是长了双常人没有的狐媚眼睛罢了,整日耍刀弄枪的,就连我那整日绣花的姐姐都比她强。”某姐姐:“此生不成武王,此世绝不婚嫁!”姐姐和妹妹都说过话了,身为哥哥是不是也得说上一句?白衣悄然而落,他的眼眸仿若一潭冰池,却倒映出一抹温柔,他似是想说些什么,可最终还是转身离去。白衣离去后,一抹黑衣忽现,他嘴角嗜着桀骜:“他不说我说呀,知道为何是彼岸花吗?”“满地荆棘甘之若饴,她若向前他替她劫。”
  • 可我只心动一个月亮

    可我只心动一个月亮

    一部讲述了时隔几年的江一凡再遇许安然的高甜校园剧!一场倾盆大雨把校园洗刷得很干净。“?!你为什么要来接我啊?”江一凡看着许安然那湿透了的帆布鞋。“谁叫你在待着!?”许安然大吼着。“咚!”是江一凡手腕碰到墙壁的声:“我故意的。”他摸着她的发丝,吻了下去……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迫嫁为妾:王爷太放肆

    迫嫁为妾:王爷太放肆

    大婚前失贞,连续七夜,她被掳走再被送回,唯一记得便是枕榻之上的缠绵欢爱。未婚先孕,被浸猪笼,她求速死,他尊贵而降,施舍般的收了她为奴为妾世人却不知,那起初的七夜便是他把她变成了女人,便是他给了她一次又一次的羞辱……
  • 借过你的人生一刻

    借过你的人生一刻

    最初的喜欢;时间的考验;距离的沟壑;究竟是从未在意过,还是就这样成为没有一丝可能的过客。有一种关系,就是无论何时我都在,只要你回头,我就在原地等你,只是,多久了;他依旧是那个少年,只是她不知道他爱的究竟是谁。也懂得了自己爱的卑微,终将失去自我,只是最后的醒悟,却成为了陌路后的遗憾……
  • 我不是圣天子

    我不是圣天子

    《华夏史记?太祖高皇帝圣武大帝本纪》——太祖发于微末,早丧父母,与浔阳公主相依为命,素亲近徐后。天姿聪颖,后拜鲁国公为师,诗词歌赋传世之作者不尽其数。大儒皆叹曰:天如不生圣武帝,万古文道如长夜。太祖文韬武略,平南乱,定北蛮,伐西域,征东虏,创历朝历代之未有之伟业,当真千古一帝乎!屡有惊人语,改革创新,兴百业,富万民,百姓皆道:圣武帝,天命之子,本领皆神仙所授。太祖闻之笑曰:非天命之子,实穿越之者耳。众臣默然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