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283800000031

第31章 神宗朝的政治与煕、丰年间的改革(3)

军器监——北宋的军器制造原归三司胄案负责,但三司事务繁杂,胄案官无专职,工作多有耽误。一日,神宗对辅臣说:“河北兵械,皆不可用。”王安石以为:“兵械非可以一朝一夕具,须预具上。”建议设立一个专门制造军器的机构。神宗采纳他的意见,仿唐制,于煕宁六年六月置军器监以代替胄案,以吕惠卿、曾孝宽为判监,“掌监督、缮治兵器什物,以给军国之用”。从此以后,军器的制造有了很大进步。至哲宗朝,“戈矛弧矢、甲胄刀剑之具,皆极完具,等数之积殆不胜计”,收到了很好的成效。

三是改革教育和科举制度,主要有:兴建学校,在太学实行三舍法——王安石向神宗建议:“古之取士俱本于学,请建学校以复古。”又以为:“今人才乏少,且其学术不一,异论纷然,不能一道德故也。一道德则修学校,欲修学校,则贡举法不可不变。”在王安石的提议下,内自京师,外至各州县纷纷创办学校,从而掀起了北宋自庆历以来的第二次兴学高潮。在扩大太学规模的同时,又推行“三舍法”:初入太学的为外舍生,不限名额;外舍生读一年后经公试升为内舍生,名额二百人;内舍生读二年后经公试升为上舍生,名额一百人;上舍生读一年后,经公试学行优秀者,或授官,或可直接参加省试、殿试。行三舍法的最终目的,是企图通过学校升贡来代替科举取士,以达到“一道德”之目的。为此,又颁行《三经新义》作为学校的统一教材。此书是由王安石及其子王雱、吕惠卿等人所撰,目的是为剥夺保守派对儒家学说的垄断权,对《诗》、《书》、《周礼》三部儒家经典重新加以注释而成,故有此名。

改革科举制度——王安石认为:“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为了改革这一弊端,自煕宁三年(1070)起,在科举考试中不再考诗赋、帖经和墨义,只考经义和策、论,《三经新义》则成了应试经义的标准答案。进士殿试以试策一道代替以前的试诗、赋、论三道。同时,逐步废除明经诸科,只以进士科取士。

四、“煕宁变法”的目的和对新法的评价

王安石为了谁的利益而倡导变法?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争论。一种以为是为人民谋福利。如郭沫若先生在《王安石》一文中说:“他的政见,主要是由人民的立场出发,和秦汉以来主要站在统治阶级立场的大臣们两样。”一种认为是代表自耕农、中小地主和中小工商业者的利益,限制和打击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的利益。如中华书局1959年出版的《王荆公年谱考略出版说明》一文,就持此种观点。再一种是认为变法虽然或多或少地限制了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的利益,但最终是代表了地主阶级最广泛的利益。如漆侠先生说,在变法中,“贵族、官僚、大地主和大商人的兼并势力,则或多或少受到了限制。它丝毫没有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这个最根本的问题”,“从这个最本质的问题上来讲,这次改革也就维护了地主阶级的广泛利益”。邓广铭先生在他的《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一书中,基本上也持相类似的观点。最后一种则认为,“煕宁变法”代表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持此观点者以蒙文通先生为代表,他说,新法实为聚敛之法,王安石、章惇、吕惠卿“皆大官僚、大地主,其举措究代表谁家利益可知也”。

我们认为,上述几种观点,所以出现如此不同,主要在于看问题的着眼点和侧重面不同:一种从王安石推行新法的主观愿望而论以工补农,一种则从新法实施的客观效果而言;一种从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的部分利益因实施新法而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而言,一种则从广大农民并无获得实际好处而言;一种从推行青苗、免役特别是农田水利等法有利于“富国”而论,一种则从部分农民因新法而增加了负担而言;一种从“强兵”措施有利于增加国防力量以抵御辽和西夏的侵略而论,一种则从“强兵”也就增强了对农民的镇压力量而言;一种是从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新法的利弊加以考察而论,一种则完全以今人的立场来评价新法而言。由此可见,如果缺少一个统一的立场,确实很难得出一个相同的结论。

人们若能换一种思考方式,即从王安石的个人品质(他的道德文章在当时的士大夫中可称无懈可击,他还具有很深的儒家“仁政”思想),从王安石作为赵宋王朝的一名高官(因而他不可能为了农民的利益而去损害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从宋神宗希望通过变法以实现富国强兵(主要不是为了向百姓榨取更多财富,以使自己过上骄奢淫佚的生活)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我们认为,“煕宁变法”的目的,既不是为了一般百姓(包括自耕农和小商人)的利益,也不是完全为了地主阶级(包括贵族、大官僚和大中小地主)的利益,而是为了封建国家的整体利益,为了赵宋王朝的长治久安。对此,我们不难从王安石在《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和有关诗文中看出,他既有同情百姓、希望均贫富的一面,但归根结蒂是为了稳定北宋的统治秩序,即从“为陛下长虑后顾,为宗庙万世计”这一根本目的出发,为防止“汉之张角三十六方同日而起”,“唐之黄巢横行天下”这种局面的发生,这与他的前辈王禹偁、范仲淹等人的改革目的并无两样。论者或问:既然“煕宁变法”是为了封建国家的整体利益,为何还要遭到保守派的猛烈反对?这里面就存在着一个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矛盾问题。因为变法或多或少地损害了贵族、官僚和地主阶级的一些眼前利益,他们就感到愤愤不平,有的公开作为地主阶级的代言人,向神宗抗争,如文彦博所谓:“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有的则假借民意,表面上似乎在为贫苦百姓请命,尽量夸大新法在实施过程中的弊病,实际上却在兜售其反新法的私货。这种情况,正如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一文中所指出的:“(这个议会外的资产阶级)时刻都为最狭小、最卑鄙的私人利益而牺牲自己的全阶级的利益即政治利益,并且要求自己的代表人物也作同样的牺牲。”那么,“煕宁变法”对广大农民来说,其得失又是如何?在学术界对此争论虽大,但是有一点应该是肯定的:如果新法能够得到正确执行,农民多少可以从中得到一些益处。论者或问:地主阶级实行变法,怎会使劳动人民受益?实际上,地主和农民是一种既对立又互相依存的关系。有利于地主,固然往往不利于农民;但有害于农民,不一定就有利于地主;有利于农民,也不一定就有害于地主。如果地主和封建国家对农民的剥削过分残酷,社会动荡不安,就会损害到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因而适当调整生产关系,减轻农民的一些负担,从长远来说也有利于地主阶级。如果封建国家走上了强兵之路,镇压人民的力量和防御侵略的力量都得到了加强,前者固然不利于农民的反抗斗争,后者对保卫民众的和平生活,免遭战争蹂躏,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

虽然,由于吏治腐败和保守派官员的破坏等多种原因,在新法执行过程中经常出现扰民、害民的弊端,但这并非宋神宗、王安石变法的初衷和本意,不能将它们视为完全是由新法所造成的弊病。

至于新法的利弊,具体问题须作具体分析。

募(免)役法、方田均税法、青苗法在执行初期对抑制豪强地主的兼并起到一些作用,客观上对某些自耕农有利。农田水利法的实施,对熙宁、元丰年间荒地的开垦、水利的兴修、农业生产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以上这些新法,或扩大了纳税面,或增加了政府收入,也都有利于改善国家的财政状况,缓和财政危机,据毕仲游说,当时各种税收如果全部归三司,“可以支二十年之用”。神宗为此增设五十二库,以贮藏增加的钱帛。有学者以为,这种财政收入的增加,是加强剥削的结果,这样反而激化了阶级矛盾,因而应予否定。我们认为,这种说法过于笼统。在当时国家的全部财政收入中,确有增加对农民剥削的部分,但是也有从原来为大地主、大商人的剥削所得转入的部分,也有因生产的发展而增加收入的部分,从总体而论,新法对“富国”的成效不能否定。当然,在所有新法中,除农田水利法和方田均税法以外,多少都存在着弊病,如免役法的实施虽对中小地主、自耕农有好处,但原来没有差役负担的女户、单丁、未成年户,也要出助役钱,原来许多下户不负担差役,现在也要负担,后来不仅要纳免役钱,而且要纳免役宽剩钱,最后来是“庸钱不除,差役如故”。因此有人以为免役法对贫苦下户来说,比差役法更坏。再如青苗法,政府放债取息,利息也相当高,而且只准主户借钱,不准客户借钱,若客户要借,须主户担保,这样也就达不到防止高利贷剥削的目的。再如市易法,它确实曾经限制了大商人的兼并和垄断,但以官府的垄断经营来代替商人的垄断经营,在封建社会后期对商品经济的发展,从客观上来看,也不是一件好事。

实行将兵法、保甲法、军器监,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北宋的国防力量。

煕宁四年(1071)八月,北宋置洮河安抚司,任王韶为长官,命他负责经营河湟地区。次年八月,王韶率军打败古渭寨(甘肃陇西)的吐蕃军队,拓地二百里,招附三十余万口。同年十月,置煕河路(治所在甘肃临洮),以王韶为经略安抚使。煕宁六年初,宋军占领河州(甘肃临夏),继又进军一千八百里,占有河湟地区大片土地,“幅员二千余里”,“招抚大小蕃族三十余万帐”,取《长编》卷二四七,煕宁六年十月辛巳条。

得了北宋建立以来西进中从未有过的大胜利。在南方,为了粉碎交趾(在今越南北部)的军事扩张和疯狂的掠夺活动,宋军以郭逵为统帅,从煕宁九年(1076)春天起,发动了大规模的反击战,收复邕州(广西南宁)、廉州(广西合浦)等全部失地。当年十二月,宋军进抵富良江北岸,距交趾都城交州(今越南河内)仅三十里。南岸交趾军渡江反攻,被宋军打得大败,死伤惨重,其大将洪真太子也被杀死,交趾王李乾德见大势已去,遂奉表乞降,自此南方边境得以安宁。但是,在这次战争中北宋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凡兵之在行者十万,夫二十余万,冒暑涉瘴,死亡过半,存者皆病瘁”。

至于改革教育和科举制度方面的一些新法,对发展文化教育,选择“通经致用”的人才都不乏积极意义。但其“一道德”的主张,却不利于学术思想的繁荣,以经义取士又开启明清时候以八股文取士的先河,从而造成严重后果。据说王安石晚年也深感其失,至有“欲变学究为秀才,不谓变秀才为学究也”的叹息。

第二节 “煕宁变法”的失败

一、变法失败原因

王安石倡导的“煕宁变法”,自始至终遭到司马光、韩琦、富弼、文彦博、范镇等一大批元老重臣的激烈反对,也遭到许多地方官的抵制和破坏,可以说举步维艰。煕宁二年(1069)七月,当推行第一个新法“均输法”于六路时,范仲淹之子、知谏院范纯仁一再上疏,对王安石及其新法进行猛烈攻击,奏称:“王安石变祖宗法度,掊克财利,民心不宁。”又称:“今乃効桑羊均输之法,而使小人为之,掊克生灵,敛怨基祸。安石以富国强兵之术,启迪上心,欲求近功,忘其旧学。尚法令则称商鞅,言财利则背孟轲,鄙老成为因循,弃公论为流俗。异己者为不肖,合意者为贤人。”同年九月,推行青苗法后,遭到保守派更加坚决的反对,判大名府韩琦上疏以为,青苗法“是官放息钱,与初诏抑兼并、济困乏之意绝相违戾”,又谎称“百姓皆不愿投状(贷青苗钱)”。富弼知亳州近二年,对青苗法根本不予执行。熙宁三年冬,司马光出知永兴军,也拒不催讨青苗钱。免役法在开封府实施后,激起了更大的反对浪潮。神宗任命司马光为枢密副使,以求得他对新法的支持,司马光拒不接受此职,他告诉神宗:“诚能罢制置条例司,追还提举官,不行青苗、助役等法,虽不用臣,臣受赐多矣。”煕宁四年五月,在文彦博等人的策划下,知东明县事贾蕃故意提高一些民户的户等,向那些本来无差役负担的下户征收免役钱,引起数百家农民突入王安石住宅请愿的轩然大波,企图对变法施加压力,阻止其向全国推广。

由于保守派官员对新法的猛烈反对,神宗几度出现动摇,如当他看到韩琦攻击青苗法的奏疏后,即对宰执大臣说:“琦真忠臣,朕始谓可以利民,不意乃害民如此,且坊郭安得青苖,而使者亦强与之?”三宫(仁宗皇后曹氏、英宗皇后高氏、神宗皇后向氏)和神宗兄弟也竭力反对新法,太皇太后曹氏明确地对神宗说:“闻民间甚苦青苖、助役钱,盍罢之!”神宗动摇,“益疑新法不便,欲罢之”。

同类推荐
  • 醒逆风云

    醒逆风云

    魂穿金戈铁马的时代!儿女情长江湖风云,群雄逐鹿成王败寇,在无情的时代缔造着属于自己的传奇……
  • 小公爷

    小公爷

    莫名其妙的沈易穿越了,上一秒还吃着火锅唱着歌,下一秒就成了小公爷,不对,这肯定搞错了什么,让我先冷静冷静......
  • 穿越在三国

    穿越在三国

    穿越,多么古老的一个话题,终于,轮到我们的主角杨羽同学了,他在一场大雾中行走,当大雾消散之后,竟然发现,他来到了后汉三国时期了,甚至,还捡到了一个小女娃娃。三国,我来了,可,我要做些什么呢?
  • 七煞军团

    七煞军团

    侦察兵于小川回到乱世番邦,本想逍遥快活一生,但是被逼成为纵横番邦五万里的悍匪,他率领的七煞军团在乱世飘摇的时代风卷残云般消灭着对抗者,用侦察兵的勇敢与智慧维护者人类的和平。
  • 进击吧老爹曹操

    进击吧老爹曹操

    阿父,路已经铺好了,去奋斗吧,去栽树吧!你若不成王,成皇?孩儿又如何继承大统呢?进击吧,老爹曹操!读者群,851967699
热门推荐
  • 佛门一朵花

    佛门一朵花

    佛门仙植,以轮回证道,妖行天下,谁主正邪,畅游天地。
  • 觉醒的游戏

    觉醒的游戏

    “有些寂寞一个合得来的人或一条狗便足以抵消,有些寂寞只能你一个人去走。“
  • 傲娇裴少追妻进行时

    傲娇裴少追妻进行时

    谈了三年的清贫初恋摇身一变豪门阔少。人前,他高冷禁欲,纵横商界手段霸道狠厉,是众人不可亵渎的高岭之花。人后,他傲娇情深,将她放在心尖百般疼爱,不仅浪漫迷人,更是卷起衬衫袖子为她下厨,夜晚抱着她一起坐在露天阳台赏月观星。面对众人非议和家中阻拦,他字字坚决:“我非她不娶。”
  • 唯美盛夏tfboys

    唯美盛夏tfboys

    如果遇见你是唯美,那我就是你的盛夏!小离别,在见你是唯美,我是否还是你的盛夏!王俊凯“一个人从出生就是为了等待他的另一半,而不知珍惜的我。却让你一次次的失望,离我远去。甜甜!回头看看我可好!我还在想你!”易烊千玺“幸福是,我看着你对着我笑!可如今,我却找不到了。让我想念的笑!莫雨!有你在,便是我的晴天!我的晴天已经不在!什么时候才能雨过天晴呢?”王源“你想要的一切,我都能给你!你为什么要欺骗我!但,你对我的欺骗!已经让我深深的爱上你,离不开你。而如今,你又在何处?我去哪里寻找你呢!糖果果”。。。。。。。。我是第一次写书!希望大家能多给我鼓励!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烈阳慕王之双城记

    烈阳慕王之双城记

    慕王是一位男装大佬,自建立玖州域,得北林国主封烈阳名号,授王爵,常年忙于兵事,东征西讨,战无不胜,本是公门中人,却因在去接收沙、牧二城时救下了一位魔教女子而卷入江湖纷争。从此掀开一段奇幻之旅,演绎出一幕幕斗智斗勇,啼笑皆非的江湖趣事,并传为美谈,艳羡后世.......
  • 星星的祈祷

    星星的祈祷

    爱情,就像美丽的樱花,也许会在最美丽的时候陨落,留给我们的却是无尽的回味。爱上你,只因一分悸动。思念你,只因一分甜蜜。也许从未对你说过,但是,你真的……是我心中的唯一。
  • 云仙瑶

    云仙瑶

    仙门纵横之地,九转升仙的传说。十方阁,九星寺,三清门,这些强大宗派,竟是在一夜之间消失的无影无踪,太古时期究竟发生了什么?战场之上,缓缓复苏的生命又是源自何方?
  • 双剑化龙之传说

    双剑化龙之传说

    身为一个铸剑师,铸成绝世好剑是其毕生的追求。他为此,赔上了深爱的妻子的性命。干将莫邪双剑由此得以出世。他一直在苦苦寻觅她的踪迹……六百年后,已是物是人非。经过数次轮回的他已尽忘前事,也忘了心中的那个执念。然而干将宝剑的现世终究促成他们的相遇。干将宝剑问世,引起骚动。妖魔出动,混迹世间。小鬼儿们紧追不舍,千年魔君横刀夺爱。为他们的相守带来重重的考验……守护宝剑,佑护苍生,是他不容推卸的责任。面对她的爱,彼时身为道士的他,也只能隐忍……后来……他和她可还会有后来?
  • 鸣鸿刀之群魔乱舞

    鸣鸿刀之群魔乱舞

    元朝末年,朝廷腐败,社会矛盾日益激化。“莫道石人一只眼,此物一出天下发。”一时间群雄并起,天下大乱。在这纷纷乱世,玉树临风、风流倜傥、一枝梨花压海棠、貌似潘安的黄本,该何去何从。、、、、、、